首页 > 工作 > 实习 > 实习目的 > 野外实习目的3篇正文

《野外实习目的3篇》

时间:

一、 实习目的和意义

实习的目的:

(1)掌握常用的常见科120种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中文名、所属科

(2)强化韧劲、磨砺意志

(3)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习的意义:

认识了常见的150种植物的形态特征、所属科与中文名,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二、 实习的时间和地点

地点:吉林市马虎头山左家自然保护区

时间:20xx年6月21日至25日

三、 实习的内容

(1)对野外植物的识别,包括归属的科与形态特征

(2)压制标本的方法、注意事项、植物的保色等

(3)写实习报告

(4)老师考察学习的情况

四、 实习的体会

6月21日,我们各小组分批在校园内、校园外采集植物。6月22日,我们离开了学校到马虎头山跟随老师一起采集。在山上我们开始一次论理联系实践的活动。

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挖植物、标序号并进行记忆。认识了一百多种常见植物,并从植物的特征等区分了外形较相似的物种,同时进一步了解了各科的特征,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了基础。有趣的实习活动使我们学习并快乐着。

在马虎头山上,我们艰难的往上爬,寻找着每棵具有特点的植物,然后老师很细心地给我们讲解,好学的同学们早就分工合作了,有的负责采样品,有的负责贴标签,有的负责记录…..植物各种,我们时而闻气味,时而观察花序,时而比较果实和叶子;平常人看来是一棵棵野草,在我们眼里却是一个个宝贝,她的科、种和特征都被老师们描述的淋漓尽致!

在爬山的过程中我们不怕爆烈的太阳,不怕山坡的陡峭,不怕各种虫子,不怕长途跋涉的辛苦,我们互相说着话、互相关怀着,想想李时珍,我们这些又算什么呢。为着更好地辨别各个物种,为了能学的更多,我们谁也没有怨气过!最后我们爬到山顶了,虽然都已经汗流浃背,但成功的喜悦冲淡了我们的疲惫,大家一起吃着、玩儿着,很是开心。

在短短的一周实习中,我们感到时间的匆忙,在稍纵即逝的光阴里,我们怎么才能用有限生命在中药学领域下做出贡献呢?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活动都是按组各自进行,紧张但十分有序;学习中我们看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习中我们认识到经验继承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老师和工具书,我们会一直手忙脚乱!

在数不胜数的植物中,我们遇见了非常漂亮的花、草,在强大的生态自然里,她们也算得上“美女”,大自然真的好伟大啊!我们,一棵等待进化的小草,正接受着阳光的沐浴;实习让我们开了眼界:大自然是一本学不完的书。

植物学野外实习目的与意义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

2)通过实习初步掌握生物学的形态鉴定方法,掌握标本的采集和压制。同时,鉴别各种植物,了解其用途,提高对植物学学习的积极性,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通过野外实习,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增强我们独立思考能力好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习地简介及实习准备工作

1)黄山具体位于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华东地区最荟萃的地区,已知高等植物有222科,826属,1807种.。

2)工具的准备:水壶、拐杖、草帽、长筒袜、标本夹、常用药品等

三、实习内容

1)植物的辨认

学习各种植物的基本特征。根据在课本里所学的知识,掌握了各科各种的基本特征后,把不同的植物鉴定开来,并系统地归纳比较,达到辨认的目的。

2)植物标本的采集

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的识别,对采集的部分的不同要求。野外采集的保存方法等。

3)植物标本的制作

学习干制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高等植物的标本选取和典型部位的选取和整形、野外资料的记录、整理和标本的编号。干制过程:对采集的标本整理好后,接着用吸水纸几层几层把不同的标本隔开,并平铺在一起放平,隔一两天就换一次纸。

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收获与体会

这次实习我们翻山越岭走了很多地方,每一次大家都汗流浃背,累的气喘吁吁,但是我们大家都倍感充实,因为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更加充分了解了植物学的内在美,使得我们更加对植物学充满了兴趣。也充分感受到作为一位野外工作者的艰辛,同时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更加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江山的如此多娇,培养了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与此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也充分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实习过程中老师的淳淳教诲,以及同大家的细心交流,更加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我相信这次实习一定会成为我们大家在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1)环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的分布反映了相应的环境,因此植物的生存与环境紧密相连,在本次野外实习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2)在植物学的实习中,曹老师、李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常见植物的分类,同时采集其作为标本,加强了对植物的认识,而且通过考核提高了植物种类的鉴定能力。

3)在这次实习中,初步了解到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4)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对植物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通过这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奥妙,培养了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了我们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6)这次野外实习同加强了师生关系。同时,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互帮互助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7)实习之前,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做的不够,部分学生将此次实习作为旅游,这就完全失去了实习的意义。

土壤地理野外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1)使学生在认识当地的地质、地貌、土壤和植物等自然地理环境系统组成成份特征的过程中,将课堂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相互应证,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有关专业理论的理解;(2)使学生在对当地的自然地理现象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生产实践意义的认识、把握和探究中,提高自身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野外自然地理研究的工作方法,为今后组织中学生地理课外活动或参加地理调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实习任务:

1、学会正确熟练地使用地质罗盘仪和地质图;

2、学会识别层理和节理,以及判断岩性;

3、观察当地的常绿阔叶林及其相关的特征;

4、观察河流阶地和河流的侵蚀状况;

5、测量并分析岩层的产状,了解西湖及杭州地貌形成演变过程。

实习路线:

7月8日:浙江大学之江分校——白塔山下

7月9日:吴山-云居山-万松龄-凤凰山-将台山-玉皇山-紫来洞

7月10日:杭州花圃—紫云洞—宝石山—宝石山顶—宝石流霞—摇摆石—保俶塔。

7月11日:龙井-棋盘山-天马山-法净寺-飞来峰-北高峰-老东岳

7月12日:青龙山-石屋洞-水乐洞-烟霞洞

实习简介: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每年吸引两千多万中外游客。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钱塘江下游北岸,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的终端。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已有22XX年的悠久历史,古称钱塘、临安,吴越、南宋先后建都于此,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杭州尤以西湖秀丽迷人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美丽的西湖三面环山,一面濒城,两堤卧波,三岛浮水,风景秀丽,四季异色,古迹珠连,名人荟萃,历代诗人吟咏不绝。

杭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众多景点或诡异神秘、内蕴深沉,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般。全市现有60多个对外开放景点和4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灵隐寺、雷锋塔、飞来峰、西湖十景、龙井、虎跑、六合塔等最为著名。

根据地理科学(20xx级)专业教学计划,我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实习时间:7月8日-7月12日

一、地质与地貌部分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皱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层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组成比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假岩溶地貌,流水地貌和重力地貌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杭州地区地层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线,可见下述由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

上统上段文昌组:厚322米以上。下部为黄绿、灰褐色中厚、厚层岩屑粉砂岩、细砂岩及砂质泥岩交互而成的类复理式韵律层。上部为褐灰色中厚层岩屑细砂岩,夹薄层泥岩、粉砂岩。

2、志留系(s)出露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

1)中统康山群:厚423—471米。下段灰黄色中厚层中、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及条带。中段灰黄、灰绿色中厚、薄层泥岩,夹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上段灰黄色中厚、厚层岩屑中细砂岩,夹泥岩、粉砂岩薄层。与下伏大白地组整合接触。分布在老东岳、龙坞驹和九溪口等地。

2)下统上段大白地组:为灰、灰黑色石英细砂岩和黄绿色泥岩、紫红色粉砂岩互层,有少腿贝、斜视虫等化石产出,厚度759—842米,在太清里沟两边均有出露。

3)下统下段安吉组:厚303米。下部为灰黄、黄绿色泥岩,夹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产腕足、三叶虫、腹足类化石。上部为灰褐色、黄绿色中厚层粉细砂岩,夹裔层泥岩。与下伏文昌组整合接触。在太清里沟西边出露。

3.泥盆系(d)

1)上统下段西湖组:厚约286米。下部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石英含砾粗、中砂岩、细中砂岩,具大型斜层理及楔状层理,常见冲刷面。中部为灰白、白色厚、中厚层石英砂砾岩、粗砂岩、粗中砂岩,粒度粗并多具粒序韵律结构;具水平大型低角度斜交层理。上部为浅灰色中厚、薄层中细砂岩,常夹粉细砂岩及粉砂质泥岩薄层,多具缓波状层理,向上粒度变细、夹层增多。假整合于唐家坞组之上。在白塔山、天马山--中天竺等地广泛分布。

2)上统唐家坞组:厚约667米,下段为青灰、灰绿、灰紫色石英长石细砂岩、粉砂岩,下部具水平、微斜及波状层理,可见流水波痕,上部层理不发育为一厚层块状层,剖面常具下细上粗的逆粒序韵律结构。中段底部具冲刷面,为灰、灰绿色长石、石英中、细砂岩,岩性单一,层理不明显,有时具低角度交错层理。上段为紫色厚层岩屑石英细中砂岩,向上石英含量增多,粒度变粗并含少量砾石,上部具板状交错层理、流水波浪,并可见冲剧面。该群地层出露在北高峰、天竺山、九溪和六和塔等地。

4.石炭系:(c)

1) 上统船山组:为灰色含“船山球”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结合和燧石条带的灰岩,缝合线较发育,产假希瓦格蜓化石,厚度143米,分布在飞来峰、翁家山、九曜山等地。

2)黄龙组:为灰白、灰、浅肉红色厚层块状结晶灰岩,含粉红色方解石细脉,底部为硅质岩,产小纺锥蜓,大齿珊瑚等化石,后185米,分布在玉皇山坡麓、四眼井,水乐洞、龙井等地。

3)叶家塘组:在龙井有舒克贝、圆突贝等化石,厚度为75—110米,主要分布在蛇形山、青龙山、杨梅岭等地。

4)珠藏坞组:厚160—180米。下部为紫红色、灰黄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浅灰色中厚、厚层石英细、中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富含白云母片。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厚层石英细、中砂岩及含砾粗砂岩,富含白云母片,偶夹紫红色薄层泥岩、泥质粉砂岩。本组以砂岩富含白云母片,分选磨圆较差有别于西湖组,砂岩向上增多并粒度变粗。与下伏西湖组整合接触。零星分布在中天竺、龙井、四眼井和白塔岭等地。

5.二叠系:(p)实习区仅见下统出露

1)丁家山组:为黑色硅质岩、泥质灰岩、砂质页岩和磷质页岩,含磷结核和铜矿晶体,产腹菊石,菲莉普三叶虫和海绵骨针等化石,厚度大于150米,分布与丁家山、三台山东麓、将台山有零星。

2)茅口组:总体上以含生物灰岩为主,产类标志属化石,分布于南高峰、将台山、凤凰山、城隍山等地。

3)栖霞组:为灰黑色中至厚层含燧石团块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黑色页岩、粉砂岩、泥岩或硅质岩,产米斯蜓、四射珊瑚和三叶虫等化石,厚度245米。

6.侏罗系:(j)

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

7.白垩系:(k)

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等地,岩性为紫红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岩,局部地段为凝灰质砾岩,厚度34米,与上覆、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

水乐洞为“烟霞三洞”之一,洞中不但奇石嶙峋,更以水景闻名。此洞全长约60米,有两处入口,中以天然巨岩相隔。左面入口有方形泉池,跨过池上石梁入内,空间豁然开朗,状若矮屋,为两入口交汇处。

土壤地理部分

杭州地区地形隶属于我国东南沿海丘陵的以部分,丘陵高度一般载200-300米,最高峰天竺山412.5米,地势由西向东逐级下降,直至淹没于西湖水体,然后于东部大平原相蝉联。目前已处露的地层有:①泥盆纪的西湖组砂岩,岩性坚硬,构成杭州西部外围群山;②中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黄龙灰岩、船山灰岩荷栖霞汇演,“喀斯特”现象比较发育,构成杭州西部内围山丘;③早二叠世纪的丁家山页岩,岩性较软易蚀,处于杭州复向斜轴部,形成西湖西伴丁家山低丘;④晚侏罗世的火山碎屑岩,构成横亘西湖北岸的长丘,此外尚有面积颇广的第四纪红土砾石层和近代冲击、湖积层。上述这些不同时代和不同性质的母岩,在长期的风化、淋溶及其产物的搬运和堆积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成土母质。一般可分为残积物、坡积物、洪积——冲积物和湖积物等积类。

土壤分布受地表环境的制约,不同环境中,土壤分布具有不同的类型组合特点。

一、山区土壤

杭州市山地面积较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土壤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53.5%。山地土壤的分布规律较明显,一般形成以红壤为基带,以红壤、黄壤为主体的土壤垂直带谱。其中,红壤土类分布在海拔650~700米以下,黄壤土类分布在红壤土类之上。当山体植被保存较好时,此界线高度下移;当植被状况较差时,界线高度上推。在山体中、下部的红壤带中,主要出现的是黄红壤亚类,黄红壤下面是红壤亚类,红壤亚类的面积很小。两者界线一般在海拔150米左右,但变异较大。由于山体中、下部人为活动影响强烈,植被破坏及土壤侵蚀较严重,土壤分布较为复杂。坡度较平缓处常有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出现,土壤性质受到耕作影响;而坡度陡峭处,则常有粗骨土出现,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较大范围的基岩 裸露现象。此外,山体下部海拔相对较低处,母岩出露类型较多,常出现有石灰(岩)土和紫色土等;在山体中上部,母质变化及人为活动影响较小,土壤分布规律清楚。局部海拔千米以上的山顶夷平面上,则因湿度大、坡度缓、排水不畅和植被茂盛等原因,分布有小面积的山地草甸土。

二、低丘缓坡区土壤

杭州市低丘缓坡区面积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该区土壤分布规律不明显,土壤类型繁多,受人为因素影响强烈,多形成以红壤土类和水稻土土类为主的不同形式的自然土壤——耕作土壤组合。在第四纪红土低丘缓坡区,自高而低,在岗背、坡麓和岙垄处,可相应依次出现有黄筋泥、黄筋泥田、老黄筋泥田等;在紫色砂岩分布区,常出现有紫砂土、紫泥土、紫泥砂田组合;在石灰岩分布区,一般也出现有油黄泥或油红泥与黄油泥田的组合形式;在凝灰岩、流纹岩等分布区,主要土壤有黄泥砂土、黄泥土、黄泥田、黄泥砂田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随着母岩类型、地形坡度和人为利用等的变化,土壤呈复区组合形式分布。

三、河谷平原区土壤

该地貌类型区土壤的出现和分布主要由河流沉积条件决定,土壤质地变化规律明显。河谷地区自然土壤多为沉积层理发育的潮土,多数已辟为水田,土壤组合类型以潮土、水稻土为主。自河床两边向谷地两侧,依次出现有卵石清水砂、清水砂、砂田、培泥砂田、培泥田、半砂田、泥质田、泥筋田等。各类型土壤分布与河流平行,呈条带状。河流从上游至下游,由于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沉积物类型、质地等均不相同,土壤类型和组合特点也不一样。上游因山高坡陡,谷狭水急,洪积作用占绝对优势,出现的土种简单,且界线分明;中游因坡降趋缓,谷地趋宽,水流分选性增强,河漫滩开始发育等,土种不断增多,土界逐渐过渡;下游则因水流进一步减缓,河漫滩发育成河谷冲积平原,沉积物深厚,质地匀细,往往出现大面积泥质田,而畈心常因地势低洼,土壤内排水不良等原因,出现有小面积的烂泥田等潜育水稻土种类。

四、杭州市区土壤

杭州市区有红壤、潮土和水稻土3个土类。

红壤。市区红壤面积1万余公顷。其中红壤亚类面积占10%弱,主要分布在留下、龙坞、转塘等乡(镇);黄红壤亚类面积约占80%,主要分布在西湖、龙坞、转塘、周浦等乡(镇);红壤性土亚类占10%强,主要分布在西湖、周浦、四季青等乡。

潮土。潮土是重要的旱作土壤。龙坞、西湖等乡河谷的老冲积物上发育有泥砂土;祥符、古荡等水网平原乡(镇)的塘、田、河边的高墩地上发育有堆叠土;笕桥、彭埠、四季青等地处高亢平原向水网平原过渡带的乡(镇)则广泛分布着粉泥土和淡涂泥。其中,经长期定向培育而成的乌松土和乌潮土适宜蔬菜生产,被称为“老菜园土”,已成为杭城的蔬菜基地。

水稻土。市区共有水稻土1.1万余公顷。西湖区水稻土面积占60%强,拱墅区近30%,江干区占10%。水稻土中以渗育水稻土亚类为主,占60%强;潜育水稻土亚类最少,不足20 公顷。在水稻土的土属中,以小粉田面积最大,达2700余公顷,主要分布在西湖、祥符、古荡、留下、康桥、上塘、半山、石桥等乡(镇);其它面积超过10 00公顷的土属有粉泥田、培泥砂田、淡涂泥田等。

植物地理部分

杭州市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其东半部属钱塘江下游、太湖平原植被片,西半部属天目山、古田山丘陵山地植被片。植物区系的温带、亚热带东亚区系成分的特征显著。植被垂直分布是: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为常绿阔叶次生林,但多数丘陵为马尾松林,毛竹林,人工杉木林,茶、桑、果园;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多落叶阔叶树。

全市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原生常绿阔叶林的分布面积越来越小,现存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也仅分布在一些交通不便、坡度陡峻的地段,而针叶林分布却很广,约占丘陵山地面积的80~85% 。具体主要植被类型有:○1以马尾松、山木为主,伴有石枥、木荷常绿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于梅家坞、五云山、北高峰,而由马尾松、白枥、朴树、化香、梧桐构成的落叶阔叶树种的针阔混交林则多分布于凤凰山、宝石山等地;○2以马尾松林为主的亚热带针叶林,多分布于天竺山、北高峰、万松岭、虎跑山、葛岭等地;○3以苦槠林、木荷林、青冈林、米槠林、杜英林为主成片分布的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别分布于棋盘山、黄龙洞、五云山、玉皇山等地;○4以化香、黄连木、麻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多分布于九曜山、玉皇山、南高峰、龙井寺、飞来峰的灰岩山坡;○5竹林分布普遍,以云栖、韬光、黄龙洞、法相寺、大青岭最为茂密。○6以青栲、紫楠、大叶锥栗和青冈、苦槠、麻栎、白枥等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灵隐、烟霞洞、法相寺等景点保护区;

人文地理部分

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产生了良渚文化,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文化积淀深厚,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

西湖边的名人遗踪:杭州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而渊源深厚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历代的帝王将相、逸士高人。他们不但在杭州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西湖的风景凭添几分历史的凝重。

“杭州”的来历:相传大禹到会稽(今绍兴)赴诸侯大会,在此“舍杭(杭,方舟)登陆”,因称“禹杭”,后来演变成“余杭”,隋代开始正式出现“杭州”这个地名。杭州又名钱塘。相传古代海潮侵袭,有当地豪门募钱筑堤,名“钱唐”,唐代为了避国讳改为“钱塘”。

杭州的景点与文化:杭州作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有着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尤以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龙井、虎跑泉、西湖十景等最为著名。而在文化方面,在当地人民的努力下,杭州陆续建成了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张小泉剪刀博物馆等,使文化内涵更为丰盈。杭州还将重点保护、建设好一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区,如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区、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区、孤山清行宫保护区、鼓楼明末清初民居保护区等,继续兴建一批历史名人纪念馆和专题博物馆,使杭州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仍保留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之风貌。

实习小结及评语

地理科学班学生在陈老师、徐老师的带领下,利用一周的时间顺利完成了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任务。

通过这次野外的实习与实践,加深了我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巩固,以及加强了我的动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次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共7天,这7天里我们去过许多地质地貌明显的地方,比如杭州凤凰山、北高峰、南高峰等;还考察了杭州地区的人文景观,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考察的任务。

这次野外实习活动中我们的指导老师陈永林,徐祥明两位老师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感谢二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