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总结报告 > 社会实践 > 国内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优秀13篇)正文

《国内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优秀13篇)》

时间: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

社会实践论文 篇1

第一步是确定历史教学题目。2014年我们调查的课题是《渭南地区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调查研究》。首先这一题目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陕西是历史文化大省,渭南自古是关中东大门,历史遗产极其丰富,有充足的素材可供调查。其次我校学生分布于渭南各个市县,让他们调查当地的文物遗存,能激发积极性,促进他们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培养对国家历史文化的热爱。最后是具备实用价值。如历史遗存的保护开发现状,有哪些经验与不足,这对保护、开发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二步是将学生分组。将同一地的学生分为一组,每组一个小题目,设组长一人,负责本组工作安排,如联系组员假日调查,汇总调查材料,组织分析讨论,总结讨论结果等。分好组后,各小组讨论决定本小组具体调查研究的对象。第三步是教师示范。到附近某处历史遗址进行现场示范。先讲解相关史实,再查看周边环境,或测量,或拍照,或咨询相关管理部门,或周边居民,对其保护开发现状做深入了解。最后分析讨论,发现长处或不足,形成书面材料。这样就使学生对具体调查研究过程有了初步了解。第四步是学生分组活动。先查找文献,初步了解调查对象。再实地调查,汇总材料,写出初步研究成果。这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去讨论、写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每个组员积极参与,保证调查研究过程的有效性。第五步是成果展示。利用课堂,每小组派代表将本组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的解决办法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取长补短,完善本组研究。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经过展示,每组成果进一步完善,形成最终研究结论。

二、实践结果

这次历史教学调查由于选题恰当,分组合理,示范充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历史教学首先加深了学生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小组调查了白水县的仓颉庙,调查前大多数学生只知道古庙历史悠久,但里面纪念的是谁,为何纪念都不甚了解。这次调查使他们对这座古庙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其次使他们发现某些历史遗迹保护中的问题。如有小组调查了某乡镇的唐朝慧照寺宝塔。经过实地调查他们发现,由于当地农民的开垦和年久失修,塔基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最后,对历史遗迹的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例如,韩城小组调查的是司马迁祠。这个遗迹保存很好,旅游价值高,但游客不多。他们对此提出自己的设想:将司马迁祠与当地其他自然、人文景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将自然风光游与历史文化游相结合,充分展示当地迷人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扩大宣传,使更多人了解司马迁的丰功伟绩。这些方案有借鉴,更有独创。在对方案教学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合实践论文 篇2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信号处理;数字信息

1信号处理技术概述

所谓信号处理技术,是处理记录于某个媒介的信号,便于抽取有用信息,是提取、变换、分析信号等综合处理过程的总称。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迅速,信号处理系统可以搭建一个更加简便的网络应用平台,人们可以根据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由于信号处理系统可以解决诸多问题,因此被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充分利用信息工程与信号处理的优势,可实现信号处理系统在实践应用的变革。

2信号处理系统在电子信息工程应用中的优势

2.1提高信息处理的灵活性。电子信息工程通过各种型号的电信号获取和处理信息。这个过程的关键环节是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按照预期目的,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将信息转换成信号,加工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信息。这个过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加强信号处理系统的研究才能使其发展更加稳健。为加强信号处理系统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应用,要将不同的应用软件和不同型号的信号处理,结合相对应用软件程序控制信号处理。应用软件可以在手机或者电脑上下载应用,操作方便简单,不但可以改变计算机的编程和信号处理能力,还不会破坏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能够有效控制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信号处理的灵活性[1]。2.2提高信息处理速率。信号处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保证了信息处理的可靠性,提高了信息处理速度和信息处理效率。信号处理系统内部拥有独特的芯片结构,专门进行信息处理工作,打破了传统信息处理无法达到的处理速率。此外,芯片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分析处理拥有不同的储存空间,有独立的运行路线。信息处理过程中,两者相互配合,但互不打扰,在保证信息正确性的同时,极大提高了信息处理速率。2.3具有较高程度的集成性。信号处理系统采用的芯片和软件具有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技术。它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上组成,相比传统信号处理系统,具有更小巧的尺寸,更加多样化的功能,更加高效的性能。信号处理系统中,信息高效运行的同时能够保证存储和运行稳定,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可以广泛应用。例如,车载导航的内置信号处理器由导航系统、地图信息、GPS定位系统以及语言播报等芯片和软件编程构成。这些信号处理的芯片或编程集成整合,具有较高程度的集成性,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更大的作用。

3信号处理系统的实际运用

3.1在信号处理方面的作用。信号处理系统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之相比,传统信息处理缺点较多,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且不能保障信息处理质量,同时,较大规模信息处理中,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数据形式和类型,不能实现数据集中化。因此,利用数字化信号处理系统处理信息是一个明智正确的选择,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且运算的信息处理结果准确率较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举两得。3.2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思路。信号处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整合与分析信息。在信息系统内部设置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系统渠道,将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有机结合,以此完成不同的信息处理与分析工作,同时,可共享通过计算机信号处理系统掌握的不同信息。信号处理系统中,计算机微机发挥主导作用,处理系统发挥辅助作用,两者共同协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3.3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计算机信号处理系统由计算机微机单元和信号处理系统单元共同组成。实际实践运用中,将数据收集导入计算机微机单元,工作人员下达指令后,通过数字调制解调器、数字滤波器以及语言分析合成功能,有效采集信息,同时,由信号处理系统转换输入信息,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传输到处理中心进行整理分析,并将分析数据结果呈现在计算机。在信息处理系统的筛选和过滤下,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人们可以直观查阅和调取数据,操作简单方便。

4增强信号处理设备应用的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号处理应用到各行各业,对电子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电子设备的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电子设备,能够增强信号处理的应用,以下针对信号处理中电子设备的应用提出建议。4.1保障电子信息设备质量。信号处理系统要想在市场中获得长远发展,一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可靠的数字处理系统应用于生活,一定会对性能和稳定性提出要求。因此,需保障电子设备配置器件的质量。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厂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产品质量的标准和数据,具备相应的技术手段,达到施工要求才能上岗,同时,产品监测应合法合理,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制作[2]。4.2提高电子设备技术,优化设计。为适应社会各界的使用,提高电子设备处理信息信号的性能,推广电子设备,应优化设计电子设备,不断提高其技术性能,让用户有更加舒适的体验,增加对信号处理设备的信赖。此外,不断更新与创新技术,能提高电子设备的质量。4.3完善售后服务质量。售后服务不仅能提高受众对电子设备的认可度,而且可以了解电子设备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正调整,提高电子设备的品牌形象。要想完善售后服务质量,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售后服务的战略意识,认识到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加强售后服务的平台建设,及时让用户反映电子设备的情况。

5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号处理系统在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践中的应用,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有深远意义。其耗能少、处理速度快、高程度的集成性,满足了综合实践的大部分需求。实践过程中应不断完善,使信号处理系统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栋。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践中信号处理系统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2):114.

实践论文范文 篇3

由师生广泛参与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我院作为湖北省示范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无论是开展文明寝室与班级评选活动,还是举办三峡艺术节、学校运动会或者是进行演讲、论辩、模拟求职、职业形象秀、金话筒主持人等比赛活动,都需要应用写作来穿针引线,前后勾连。如果离开了应用写作,活动就会处于无序状态,甚至无法进行。譬如演讲比赛,根据活动的需要,赛前要写通知主持词演讲稿等;赛中要写记录;赛后要写总结或简报。很显然,应用写作贯穿活动的始终。如果抽出应用写作,活动就会断桥,处于无组织状态,演讲比赛必然难以为继。由此看来,校园文化活动与应用写作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那么,以� 如“建校六十周年校庆大会”、“第四届学校田径运动会”、“2013年迎新晚会”、“第八届三峡艺术节”、“校园安全文明演讲比赛”、“金话筒主持人大赛”、“职业形象秀比赛”等等。这些项目来源于生活,体现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职业性。并 同时在实施时要求写说结合、德技并重,这样就使教学目标具有了多维化的特点。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突破单一学科和单纯课堂封闭与静态的教学模式,赋予学习以实践意义和生活价值。让学生在主体意识和角色意识的支配下于反映生活、服务活动、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中培养应用写作技能,生发应用写作智慧,增强工作责任感。从而完成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二。到活动中去: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依据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是应用写作课堂训练的重要资源。但是,应用写作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走出去。到活动中去,就是在课堂训练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为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使应用写作教学拓展延伸到具有工作意义上的实践层面,在具体的活动项目和生活情景之中,把教学写紧密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种的写法和具体用途,并熟悉活动流程,学习组织和开展活动的方法。

1.凸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无论是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还是自主组织活动,协调工作;无论是台上展示才艺,还是台下观摩交流,都是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现实确认与践行,体现了做中学的真谛。在主体意识的激励下,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进入自主、自为、自励的状态去获得真才实学,提高职业素质。

2.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到活动中去,学生除了提高写作能力之外,还有组织能力、协作精神等“意外”的收获。其中,团结协作精神是现代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尺度。在课堂上,由于缺乏实质性的工作内容,学生之间的配合、协调往往流于形式。究竟怎样配合,只有在校园文化活动这种“做”的平台上,学生才会有真实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

3.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当前,为了对接千亿产业,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我院正沿着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方向迈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创新需要知识和思维,更需要情境化的实践。到活动中去,就是要促使学生投身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当中,运用应用写作知识和技能,结合专业实际,使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使个人所学融会贯通,从而激发创新思维。这样,在完成工作任务或解决问题时就能懂得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避免“一条道走到黑”的思维定势的束缚。

三。结束语

社会实践论文 篇4

一、精选社会实践的主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大学生教育中,社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它不仅是巩固大学生理论学习效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实践技能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的客观需要。社会实践的开展多依托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主题对实践教育效果有重要影响,就当前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而言,存在娱乐性过重,教育性不高的问题[2]。国旗队作为国旗的护卫使者,其工作具有崇高性、神圣性,队员自然应该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在国旗队社会实践的选择中,要精选社会实践的主题,特别是要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凸显实践活动的教育性。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特定节日到来之际,开展相应节日主题活动。如清明节到来之际,组织队员前往革命公墓扫墓、凭吊,寄托哀思。

二、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

对高等教育而言,无论是思政教育,或者社会实践,都是针对全体在校学生的,而非针对某个群体。之所以将国旗队作为研究分析对象,这和国旗队的宗旨、使命及人员组成有很大关系。国旗队的队员大都是经过严格的选拔,从各院系、各班级的优秀学生中选择出来,他们不仅有着较高的思政政治素质,且学习成绩优秀,个人品格突出,是其他学生学习与效仿的对象。对此,在国旗队社会实践的开展中,需要做好两点工作,第一,凸显国旗队的模范作用,国旗队在实践活动的选择、实践活动的开展及个人行为表现中,要做好示范作用,成为其他学生的表率[3];第二,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性。在社会实践中,国旗队要积极地与学校社团开展密切的合作,这样既能扩散国旗队的影响力,对社会实践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国旗队在观摩军营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从学校其他社团中选择积极学生。

三、积极开辟社会实践基地

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同于纯粹的理论教学,纯粹的理论教学在学校中便可以完成,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则离不开相应的实践基地。尽管,当前不少高校已经为学生社会实践建设了相应的基地,但基地多以技能训练及就业能力� 国旗队作为学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体之一,需要根据自身实践活动及全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地开辟相应的社会实践基地。比如,国旗队可以和已经合作过的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及企业机构等制定长期的合作规划,以双赢为目标开辟实践基地,为优化思政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铺平道路。

四、打造学校国旗队品牌

国旗队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发挥表率作用,特别是能够很好地实现思政教育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与提升作用,因此,高校需要将国旗队的品牌建设作为社会实践工作开展的前置条件。目前,我国已经有数百所高校成立了国旗队,但绝大多数高校在国旗队的建设中存在同质化的现象,未能真正实现并发挥好国旗队应有的作用。对此,高校首先要重视国旗队的组织建设,将国旗队由松散的队员,建立成组织体系严密、组织宗旨明确、组织活动丰富的机构;其次,重视国旗队的制度建设,为国旗队日常管理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制定完善的制度框架,使国旗队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在框架内进行。国旗队品牌的建设不仅对高校自身有突出的价值,对其他高校国旗队的发展与完善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一举两得。

五、结语

对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是其实践能力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的必然要求,国旗队则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表率性的作用,对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国旗队的作用,加强国旗队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全面发挥国旗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祖国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2]姚忠宝,胡国良,杨石穿。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建设实践及育人作用探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02-106.

社会实践论文 篇5

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日益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个高校的重视,学术界也给与了非常大的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更加规范和深入。当前,各个高校都普遍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而且都在不断探索各个高校自身的特色活动,但社会实践在全面性、稳定性、深刻性上还需要持续加强,尤其在制度规范上需要不断完善。

(一)操作制度意识薄弱

尽管教育部和团中央对高校的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制度上的要求和宏观的指导,各个高校也普遍开展起了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各个高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缺乏统一性与整体性。相对具有明晰制度规范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新生的军训、学生的见习、毕业实习和暑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新生的军训随着学生体质影响,逐步放宽了训练要求,压缩了训练时间,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学生的毕业实习也由于毕业前夕忙于找工作大打折扣,只有医学和师范类专业仍在苦苦支撑。由团委牵头负责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当前全国范围内最活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宣传、有评比,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和推介,是各个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和代表。但是这类实践活动,主要由学生干部和有特长的优秀学生组成,学生的覆盖面有限,而且随着每年团省委活动主题的变化,其服务内容和地域也会发生变化,形成活动的不稳定性。总的来说,这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规范,但是这些活动在组织操作的过程中,强调的是任务的完成和分界,缺乏制度上的设计和规范。尤其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冲击时,就不能强有力的开展,容易被形式化。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操作层面上缺乏制度化的意识。

(二)微观制度内涵缺失

制度化是制度体系的完善既有宏观指导层次的,也有微观操作层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宏观指导的制度已经明确和清晰,并从国家教育层面达成了共识。但在各个高校具体组织的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得到完善和建立,微观制度在内涵层次上还存在缺失。“开展社会实践从准备、实施到巩固消化活动成果都应形成一套规范化程序。”具体来说,微观制度就是具体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要求和条件。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组队实践。这类团队由于有学校的重点支持,有带队教师的具体指导,有较为充足的经费保障,因此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实践团队往往由学生干部、党员和有特长的学生组成,所以普通同学参与这类团队的机会较少,受教育面狭窄。二是学生个体返乡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普遍缺乏对个体有效的分类指导和激励机制,学生参与性普遍不高,具体措施也流于形式,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育载体对广大普通学生的教育功能体现不明显。从目前这两种组织模式来说,都难以满足全员实践育人的要求。如何确保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各个高校还缺乏具体的规范与措施。由于缺乏专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法规,尤其是缺乏专门的考核评价制度,这样就使有些高校可能为了节约成本而在社会实践工作上“短斤少两”,也使得各高校在社会实践实际操作过中程自由度过大。因此,如何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仍然是当前社会实践的难题。

(三)制度保障设施缺位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要注重学生和指导教师积极性的调动,使参与者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动力都存在不足,一是相当部分学生并不愿意参与社会实践,二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并不愿意指导社会实践,因此社会实践很难在高校全员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要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保障设施还存在系列的问题。一是经费保障不足。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其经费的使用大幅度增加。社会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学生和指导老师,衣食住行都可能涉及到经费的产生。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各个高校的投入,明确规定加大实践育人经费的比重,但各个高校对于增加比重的多少还缺乏足够的论证,社会实践规模的扩大还缺乏大量的资金。二是学生激励保障不够。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这种作用是潜在的、长期的,并不能及时迅速的反映出来。究竟参加了社会实践与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区别有多大,难以有效的判断。尽管近年来学生素质拓展明确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但是这些既缺乏社会用人机构的认同,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尤其是在社会实践的证明上趋于简单。因此,社会实践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同,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参加社会实践的要求不强,甚至排斥,难以使所有的学生普遍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三是教师的后勤保障不到位。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社会实践教学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要求,更需要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除了知识技能的指导外,教师在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要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有效的指导社会实践与“放羊”式的社会实践,教师的工作投入量有显著的区别。对于精心指导社会实践的老师来说,压力增大了,但是其工作量却并没有有效的考核方式。尤其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学生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家长、学校和社会就可能直接对实践活动成果一票否决,这使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高风险,直接影响了优秀师资的进入。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的超越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才能增强这些课的说服力、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就必须要从全方位着手努力。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识规范建设

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规范化,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化,就要高度认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识规范建设。这种意识规范建设就是要从课程设计的高度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当做一种常规的教育活动,强调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普遍性、稳定性和深刻性。各个高校从校领导到普通老师要统一认识,把实践育人内化成一种品质,从制度的层面认识和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社会实践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是两个课堂(学校与社会)、两类教员(教师与社会工作者)、两种教材(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其组织比一般的课堂教学更加复杂和困难,而且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社会实践也是一个开放的教育过程,具有突出的灵活性。因此,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既不能在教育过程中避重就轻,逃避社会实践的开展;也不能把社会实践活动看做一个随意的过程,采取“放牛”的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而应该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课程内容、基地建设、实施体系、科学研究等方面去规范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切实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平台制度建设

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就要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建设,以平台带动和规范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平台建设要重视学生理论团体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学生理论社团是搭建在学生之间的一个交流平台,通过组织或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素养、文明行为的养成。同时学生理论社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中介,通过他们“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走出校园,通过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农村支教、理论宣讲等活动,使自己真正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在更高层面上激发了他们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理论团体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组织建设,在完善的组织机构基础上,要注意强化学生理论团体的指导教师和成员管理。学生理论团体的指导教师,要以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中青年老师为主导,年轻老师为辅,专业上突出指导老师之间相互补充。学生理论团体的学生,要实现不同专业的覆盖,高年级与低年级互补,确保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理论团体运行的稳定性。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活动开展的承载体。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就要加强实践基地的规范建设。实践基地的规范建设包括基地的管理制度、基地的运行制度和基地的奖励制度。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类的电子实验室,为学校大规模的实践活动提供场所。电子实验室以视频、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作为载体,以故事化的手段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震撼和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筹资制度建设

建立多元的资金筹资体系,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序、规范开展的重要保障。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要从制度上规范资金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资金保障体系。一是确保学校经费足额投入。要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要求落实生均15-20元的经费标准。要继续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社会实践的专项经费,以上经费要根据学校经费增长逐年增加。教学部门要按比例,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经费。二是形成个人经费投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适当的承担部分资金。三是争取社会支持。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的过程,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接触和融入社会,争取社会的支持。争取到赞助、与商家角力,成了他们给自己上的第一堂社会实践课。四是争取实践单位的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要逐步实现产学研的对接,甚至与大学生创业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实践单位的认同,并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良性发展。在充足的社会实践经费基础上,为学生购置适当的意外保险,解除指导教师的后顾之忧。

(四)完备大学生社会实践执行制度体系

要形成高质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要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形成完备的执行制度体系。一是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程序制度。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申报、立项、开展活动到成果的总结,要在程序予以规范。二是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行为细则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社会、社区,一定程度代表着的是学校的形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往往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社会实践活动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细则规范,从而提高整个学生团队的素养。三是形成学生社会实践监察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环境相对来说比校园要更加复杂,因此安全因素是学校和老师考虑的重点因素。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对老师提出监察的规范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安全。

(五)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制度体系

实践论文 篇6

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基础知识,还要较熟悉地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基本理论。随着公共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其综合性和交叉性越来越突显,因此需要学生系统掌握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在多学科的框架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的需要。具体来说,公共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既具有较扎实的公共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又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熟悉公共事务,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从事日常行政或商业事务管理工作。

2民生导向是公共管理专业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把某种价值作为行动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公共管理是对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是为了满足社会整体的需求以及社会成员的个体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它将人的需求分成了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层次的需求是一种依次由较低到较高的向上延伸的需求,而这些需求都紧紧围绕民生问题,都是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应� 也就是说,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然而,要更好地体现公共管理专业的民生导向,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深切感受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3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价值理念模糊,导向不清晰

传统公共管理的效率原则一直是经济学的主导价值观。公共行政一直视效率为其追求的终极目标。因而有人把效率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价值取向。与传统公共行政追求效率原则不同,新公共管理实现从效率优位向绩效优位转移,以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范式为基础,注重结果和管理者的责任。从而实现政府施政的基本价值取向,把经济、效率、效能最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追求,也就是著名的“3E”价值取向。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在我国,缺乏深入研究,并且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的公共管理专业价值取向是以经济为主,效能抑或是效率,都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这就导致公共管理专业的价值取向模糊,缺乏清晰的导向。

3.2深入实践不够,对民生问题缺乏了解

首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够深入,内容单一,流于形式。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社会调查、政策宣讲等粗放型活动,既没有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等方面来安排内容,也没有与课外科技活动、青年志愿者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如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流于表面虚有其表,给人以搞形式、走过场的印象,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确定了富有时代特点的主题,但实践内容却往往与实践主题偏离。其次是社会实践活动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身的宗旨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就是为了通过社会实践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并从社会实践中提炼和升华理论知识,并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更好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到为社会服务当中去。但从目前的社会实践现状来看,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团体与自己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社会实践活动未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联系,不能体现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对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认知的帮助不大。还有不少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没有针对社会实际、没有考虑到群众的所需,对民生问题缺乏了解,从而不能真正达到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为群众办实事的目的。

3.3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缺乏相关经验

目前高校从事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中,多年在学校工作,有的从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登上讲台,积累了较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对于实践则了解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想给予学生有效地实践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一些高校在聘用新教师时,由于一些政策原因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条件约束,本应考察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阅历,但往往过分强调了学历、职称条件,弱化了对实际工作经历和社会工作经验的要求。另外,一些高校也从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及企业中聘请了一些兼职教师,但因受制的条件多,操作困难和经费投入的制约,数量少,时间也难以保证,使得兼职教师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受这三方面的影响,导致了公共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从而影响了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解决对策

4.1专业教学应树立民生理念

党的十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因此,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民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民生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但是无论处在 因此,无论是从理论发展还是从现实需要出发,公共管理专业都应牢固树立民生理念。

4.2搭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

一是参加社会调查。确保公共管理实践的有效性,就必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校教育不能再搞封闭式的教育,必须开放办学,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一是要鼓励学生积极走向社会。公共管理专业教育不是“纸上谈兵”,应当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公共管理对社会的作用。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深入认识社会。比如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自我价值,也看到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阴暗的方面,认识到担负在自己肩上的责任。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增长才干,努力提高全面素质,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三是开辟实习岗位。实习岗位的缺乏,成为制约公共管理类本科教学质量的瓶颈。为打破这一制约瓶颈,必须多增加实习岗位。目前可以考虑开辟几个实习岗位:辅导员助理、村干部助理、乡镇社区主任助理等。学生进入这些岗位后,可由原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指导,学生也可以根据在校内模拟训练所掌握的技巧和能力与具体的、实际的岗位要求进行对接,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4.3壮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研究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和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管理能力。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壮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一是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拓宽视野,增强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修养。专业教研室应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能力。同时加强高校之间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交流,促进共同进步;二是学校可派遣实践教师队伍到校外合作单位相关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或挂职锻炼,并与其合作进行一些相关课题的研究,帮助解决合作单位的现实难题;三是高校可以定期指派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到实践教学基地,对职工进行理论指导,以提升该单位职工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促使他们热爱自己的单位和本职工作,拓展思维,不断创新,实现优势互补。

大学生实践论文 篇7

国内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优秀13篇)

二、群众路线审视下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讲究方法、求真务实、注重长效发展。以此要求来审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

(一)从实践目的来看,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还不足

由于缺乏事前科学的指导与管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与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对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甚至连活动内涵和具体方式都不甚了解,实践活动带有盲目性与随意性。他们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我的影响力认识不足,思想与行动不能达成一致。大学生做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做些简单“三下乡”走访、调查后便草草收场,没有以“一切为了群众”为出发点设立实践项目,忽略了社会群众的需要,不能做到哪里需要哪里去,实践内容较为空泛,缺少针对性,致使部分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有名无实,成效低下,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不大。因此,如果大学生没有正确地、清晰地认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即使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也是益处不大的。

(二)从实践过程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系统有效的组织开展

当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缺乏系统性、规范性,不能稳定高效、创新灵活地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群众,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缺乏主动依靠群众,大学生没有积极与社会基层群众进行深入互动,从群众的讨论中发现问题,在需要帮助时努力创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活动。实践学生常常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难以沉入基层,从问题表面看问题,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想作出判断,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不能得到实质性的帮助。因此,没有一个系统、有效的组织进行策划社会实践活动,就难以持续深入地展开实践活动。

(三)从实践效果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反馈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总结阶段,不关注实践后期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实践作为一项以高校为组织领导,以大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组织策划,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却难以将实践成果反馈回到社会中去,不能实现为实践地和服务对象提供智力支持,这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的效果,使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它本身特有的意义,也因此导致部分社会基层群众并不是很认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导致一些地方或单位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负担,因而不能主动、积极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实践成果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也让大学生找到了“偷懒”的机会,实践脚步在分析总结完成后戛然而止,不管所得的结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不再作深入的跟踪调查,严重制约了社会实践的长效发展。

三、以群众路线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真正学会运用党的群众路线,需要经历一个端正立场、改造世界观、锻炼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长过程,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做到,这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克服局限、求实创新、实现长效发展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一)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教育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理论的形成都要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高校要着力培养大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实践(实验)态度的习惯,要善于把课堂的做学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运用到服务社会中去。所以,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以群众为学习对象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要以真正了解群众的迫切需求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实践活动的落脚点,要以“群众需不需要、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实践活动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准。有了思想上的觉悟,就要将其付诸于行动,开展对社会、群众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满意。这样既能保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自我,也能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双赢的局面。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和组织机制

在教学上,高校应正确认识到社会实践对学校的深化建设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不断地改进实践育人体系,把社会实践进行学分制化,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由高校统筹征集各系院优秀社会实践活动案例,由专业指导老师进行内容整理、形式分类、形势分析,由思政教学老师进行教学推广,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准备前期接受系统的思想教育,减少走弯路的几率,让学生更明确群众需求,以及如何正确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问题中。在组织上,要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进行优良搭配、系统组队。积极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跨系院自由组队选题,优势互补,各尽所能,培养创新型思维和团队精神。

(三)创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在社会实践上,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大胆地向社会寻找资源,与城市社区、社会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联系并签约创建多个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平台。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当的行业进行实践调研,在实践中可以与实践地签订实践基地,以便开展进一步的实践,也便于后续实践者的再次实践。同时,政府也应做好“推手”工作,调动企业、地方的积极性,鼓励其接纳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当然,作为与高校合作的基地的回报,高校应利用学校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大学生应真正为实践基地提供长期服务,实现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真正满意。另外,学生也可以切实了解到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改进学习方向,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为将来踏上职业道路积蓄能量。

(四)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考评激励机制

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承办者,应积极加大资金加入,建立专项基金,完善考评奖惩制度,支持、保障学生的实践教育,充分调动师生对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明确社会实践的意义、认清自身的责任,并把教师参加和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与教师考核、工作业绩、职称评定等方面考评向挂钩,提高教师责任感。对于学生,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实践监控体系,通过网络平台、电话等通讯设备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进行跟踪,及时反馈问题并提供适当帮助,保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实践结束后,学生要提交社会实践心得,并组织开展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的评选工作和总结交流表彰大会,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团体、单位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若个别师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弄虚作假,也要对其作出相应的惩罚,做到奖惩分明,让师生用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业更有利的条件。

实习实践论文 篇8

学生心声

为评奖沦为“网抄公”

现在,社会实践成了很多高校的必备“科目”。除了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等社会实践,部分高校还通过综合加分和评奖奖金等制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冷暑假自主参与实践。这些制度确实鼓励了更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但据记者采访了解,当中也有不少学生为了加分评奖,以造假应付。

一位食品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为了学年综合测评可以加分和争取奖金,占一定分数比例的“科技进户工程”必须要做,但自己缺乏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能形式上做一下,盖个章,而所写的调研报告就只能靠在网上搜资料,东拼西凑。

而华师的谭同学则透露,学校假期的社会实践主要以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但她们从调查问卷到调查报告几乎全都是在网上下载的,东拼西凑就成了,而调查问卷也只是在网上随便发几份。这种情况,在广州其他高校也同样存在。

无关系无社会实践?

“学校集体安排的社会实践要学生会、团委有关系的才能往,不是我们这种‘平民百姓’有资格享受的。”一位大学生向记者报怨。“要跟老师打好关系,要不然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途经教师办公室,看到有实习活动的照片才发现。”

大学城某高校的一位男同学向记者抱怨,有些学生做的实践论文只是随便抄的。“学校社会实践都是走马观花的,和往旅游没有什么区别,还不如花钱往培训班,至少还能学到一些技术,对以后工作有帮助。”

农村学生说

盖章证实,自村人好办事

冷假前,部分高校向学生派发先容信和表格供实践单位盖章证实。但记者发现,有一些学生并没有参加实践,但表格上依然盖有实践单位的印章。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在自己村里“完成”的,然后就盖上村委会的章。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透露,“谁真的会往做呢,到时往村委叫人盖个章就可以啦,反正都是自己村的,自己又是大学生,他们应该会行个方便的。”

城市学生说

缺乏专业知识,难觅实践单位

记者调查发现,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力军几乎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广州,有部分农业高校在冷暑假时会布置学生往做“科技进户工程”,但对于低年级还没学到专业知识的学生,甚至是非农业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困难了。

“很多同学不是农村的,不是很好开展。”本地一位大学生表示。有一些高校要求学生以向家乡推广学校的研究成果,或者以做一些调查的方式进行“科技进户工程”。但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寻找一个实践单位实在不是易事,而且很多人也不愿意特地跑往农村做一个调研。所以,一部分人选择放弃,就算做了,写论文还得依靠网络。

高校教师说法

奖励实践有利有弊

某高校一名辅导员透露,开学以来的确听说学生中存在实践论文造假现象,但由于这种行为比较隐蔽,具体有多少,无法统计。“社会实践是为了进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部分学生社会实践没有达到目的,也可以理解,但弄虚作假根本没有意义。”一名高校辅导员表示。更多老师表示,冷暑假的社会实践都是自愿参加的,部分高校推行的奖励制度当然是有利有弊,一方面进步了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但另一方面的确是存在一定的盲点,就像是为了加分不往“实践”,只编辑实践报告、找个章来盖。而工作存在的局限性,学校也无法逐一核实。

大学生实践论文 篇9

人是社会的动物,只有在社会这一母体环境下才能谈论人才的培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适应能力成为他们的迫切需要。有关资料显示,有63%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增长才干”,26%选择为就业服务。其实增长才干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可见大学生对自身踏出象牙塔后的状态越来越关注。从另一方面来看,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的专业教育,其学习内容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人要在社会行业中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从这个层面上看,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实质是一种学习—职业的活动。这种鲜明的本质定位,势必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强化实践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提前社会化,开拓今后就业的前景。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实现系统化、社会化、课程化、理论化和法制化

1、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系统化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以往组织管理不到位,社会实践点上和面上的效果悬殊;由于指导力度、重点不到位,社会实践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健全,社会实践得不到足够的认可与重视等等,只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系统化,才能有效地在全局上统筹社会实践的活动计划,在过程中把握社会实践的运行进程,在效果上提升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淋离尽致地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社会实践的系统化主要表现在各环节的机制建立与完善上,包括宣传机制、指导机制、活动机制、组织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

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化

教育的社会化本身是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社会实践作为其中一个突破的窗口,更应该树立社会化意识,多渠道、多途径地利用和整合社会力量推动工作,与社会发展节拍一致、与发散开放大背景相融合。除了组织教学社会实践、团学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军训实践等以外,可以尝试进行学生创业社会实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只有改变原有“铁饭碗”的观念,积极投身发散的洪流,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为明天打开另一扇门。另外开展社会实践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活动,而且活动也需要一定的资金与场地的保障,所以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是目前开展社会实践工作的一条良好途径。根据自身特点与专业特点本着就近就便原则,与地方,企事业挂钩,建立和完善地方、企业、学校互利互惠、优势互补运行机制,实现产、学、研齐头并进。

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课程化

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只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附加课来认识,仅仅把它当作一种有益的补充,这是片面与狭隘的。社会实践应该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即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习锻炼等环节上有所体现,甚至可以纳入选修课教学当中去,保证社会实践的质量,另可实行学分制、实践学期制和弹性学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地参加社会实践。根据年级段的不同在教育计划与教育内容上有所规划。据调查,大学生社会实践表现出高年级参与率低,低年级参与率高,因此,要督促高年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结合自己的就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从中了解所学专业的不足,了解社会对所学专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后的学习。

4、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经历长期的演变、发展而积累的一定的经验和成果无法得到推广,同样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加以解决。为此,高校教育研究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研究,使科学方法与创造实践能力完美结合。一方面从大学生这一群体特有的心理、思维、能力出发,结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四有”新人的要求,在理论上建构社会实践体系,明确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落实社会实践的实施计划;另一方面,将社会实践的成果进行优化整合,与科研课题结合,配以良好的运作条件和专业的指导,最终将优秀成果作为学术科技作品予以申报和管理。

5、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法制化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会,锻炼才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才培养效果,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经济上的考虑,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响应有很大差异,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如社会单位在接纳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学生正当权益的保护、在建立实践基地问题上单位与学校之间所遇到的利害问题。不少学生在外参加勤工俭学或一些有偿性的社会实践,或者部分学生将找工作与实习结合起来,这些都给某些私营、独资企业造成可趁之机,他们利用学生的单纯与找工作的迫切心理,一批批地使用廉价劳动力,并以种种借口搪塞学生,使学生受骗,影响其健康的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因此学校要教育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同时,政府必须出台一系列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法律法规,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实践论文范文 篇10

在语文的教学中,除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外,课外的大千世界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需要师生们共同去努力开发,完善利用。读万卷书需要课本知识,而行万里路就要学生自己切实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万千形态,了解历史人文,遍赏名山大川,结合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丰富人生经历。语文无处不在,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学习的影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充满好奇,课外实践活动能让他们更加贴近生活,观察社会,在激发他们好奇心的同时,培养学生兴趣,了解现代科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相应的生活技能,热爱语文学习。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一)要注重实践活动的探索性

语文实践活动目的不是带学生做游戏或者出去玩那么简单,而是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活动进程和展示自己的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求知识和道理。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付出劳动来完成,才能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从旁指导。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让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开拓自己的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

(二)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反复性

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中学到知识,领会道理。但是,实践活动不像学习课本,在教科书上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和道理都写得清清楚楚,而实践活动则需要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感悟和体会。因此,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必须反复进行尝试,才能从中得到真理。

(三)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创新性

语文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维,勇于尝试。活动不要拘泥形式,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实践中完全可以不受约束,开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掘学生无限的创新潜能。

(四)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完整性

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引领学生从头到尾完成整个实践活动,而不是以零散的片段进行,要让学生能从整个过程中明白做每件事所需要的准备、实施、分析、讨论、总结等步骤。积极思考,主动求知,只有进行这样全面完整的体验,学生才能真正将实践与知识结合起来。(五)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不仅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正是为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供的平台。它让学生看到了课本以外的世界,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天空,也让学生经历了更多的事件,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成功中体会喜悦,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也锻炼了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六)注意评价的开放性

在每次语文实践活动结束后,总结性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同学交流,并系统概括本次活动进行的内容和情况。大家一同讨论,集思广益,积极发言,也是一次非常有特色的交流学习。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一)亲身体验式

亲身体验即是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不局限于在课堂上,更多时候是在课外进行。活动可以是为家人做一件小事,或者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是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亲身体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具有才艺的学生能够发挥特长,有能力的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大家更加了解社会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这种实践学习方式正在为广大学校所接受。

(二)解决问题式

这种实践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和统筹组织能力。它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去分析研究,然后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学生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也是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解决问题式实践,可以促进彼此间的合作,明确分工,共同努力去完成任务,注重发挥团队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

(三)综合式

社会实践论文 篇11

国内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优秀13篇)

2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模块的构建设计

2.1开展插入“情景式”的讨论授课。开展“情景式”的讨论授课,主要就是依据上课所学的知识点老师结合可行的现实问题,然后依据这些问题,老师同学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商讨,通过实际的案例,然后大家分析,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开拓学生学习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时,可以开展模拟法庭,通过法庭上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实际在庭审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学习在法庭审判时,学生也可以对于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也可以通过互相的讨论与思辨,更加深刻的了解。2.2开展户外教学。开展就是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引导学生,让其自主学习,培养其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户外教学并没有具体的教学规范与教学形式,可以依据学校所在的环境,和所能达到的教学条件,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我国基础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扎实,但是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足以支撑这些理论的构建的,那么通过通过这些实践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知行合一,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体验教学法,高中政治课主要是对于一些理论的学习,但是,理论的学习中如果没有个人思想情感的介入,那么这些理论对于所学者来说很难理解,并融入到生活,让其指导生活,体验教学法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加入到教学中,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学习,第二种,探究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的问题,针对不够透彻的问题或者是比较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大家的探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彼此的阐述中获得启发。2.3开展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活动。这个问题,主要会涉及到家长的实践问题,老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列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回家里,与父母一起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家长的意见都作为一个阐述,并说出其看法的不同,以及他们从家长的表达中受到的启发,因为家长毕竟作为社会中生活的个体,他们与学生的看法可能就就代表着两个群体的意见。2.4针对开展政治说课比赛。这种形式,主要就是学生和老师角色互换,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准备与理解讲述自己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些是自己认为的重点,以及自己对这节课的启发。

作者:汤江南 单位: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论文 篇12

时光如流水般,转眼间,大三的学习生活就即将结束,在这三年中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然而,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夏天,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过得更充实,更丰富,更精彩。这是我大学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时刻。

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

由于我的家乡丹阳日子企业很少,所以没有办法,只能把实习选在了父亲的单位,南环路派出所。在里面的我的工作主要是文秘与打杂。

开始以为文秘工作会很轻松,不过,那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坚持一天下来还是累得腰酸背疼。每天都有一大堆的文件要处理,天天对着电脑,不计其数的敲打键盘。真是不经历不知道啊,难怪家长总是说“你们这些大学生啊,就是缺少锻炼!”

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两个多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的辛苦和乐趣以及责任,使我的经验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它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回顾两个多月的工作,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

社会实践论文 篇13

1、论文题社会实践论文格式目:论文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社会实践论文格式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团支部及作者名称:团支部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标题下方注明,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团支部应用全称(例如:建筑工程系建工0901班团支部)。

3、摘要:论文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的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社会实践论文格式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进入前十名的项社会实践论文格式,社会实践论文要求有英文摘要,而且至少要有100个实词)

4、关键字:一般不少于三个

5、正文:正文是实践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社会实践论文格式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社会实践论文格式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字通畅、精炼。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6、结束语: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后的收获和感社会实践论文格式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7、谢辞: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实践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论文的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9、附录: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社会实践论文格式论文的附录中。

二、撰写社会实践论文社会实践论文格式的准备与主要步骤

实践论文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论文提纲、起草、社会实践论文格式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资料是撰写实践论文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社会实践论文格式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订论文提纲:拟订社会实践论文格式论文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论文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

3、起草:论文提纲社会实践论文格式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实践论文的初稿。在起草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论文社会实践论文格式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和错误,因此因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