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实用14篇】》
内容导航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1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2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3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4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5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6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7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8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9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10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11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12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13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14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计量单位中,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难以体验一个单位具体有多少,而且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时间单位的教学分成两段安排。本单元是教学时间单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再来教学年、月、日的知识,以及24时记时法。全单元安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认识年、月、日
例2:认识平年和闰年
例3:认识24时记时法
例4: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目标: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 年中的月份数、大月、小月的天数,以及判断平年、闰年;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是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掌握判断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四、教学时间:
6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1课时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你知道你出生的具体时间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年×月×日,有的同学还知道×时×分,你知道这些信息里都包含哪些信息吗?(年、月、日、时、分)
2.解题:这些都是时间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秒,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年、月、日。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观察、统计。
学生分组探究课前准备的2020__年历,把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表:
(2)小组交流。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指名展示统计结果,教师相应板书。
讨论:观察黑板上20__年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介绍: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导: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3)认识大月、小月。
介绍: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导: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口答,教师适时归纳。
①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②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③2月有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4)记忆大月、小月。
提问:你有办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归纳。
①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
②拳头记忆法:(出示教材第45页拳头图)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
③儿歌记忆法:
a.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2.试一试。
提问:20__年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
指名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预设:
方法一: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方法二: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
31×7+30×4+28=365(天)
(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
小结:20__年全年有365天。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交流题中节日的具体日期,再独立在年历上圈出来,最后集体订正答案。
2.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六一国际儿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并说说分别是星期几。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先填空,再集体交流,最后订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年历,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过完了,下一天就是下一年的元旦。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2课时 认识平年和闰年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2.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问题。
3.能积极参与寻找、发现平年与闰年的关系,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小华每次过生日都要种一棵“生日树”,她在12岁生日那天种下了第3棵“生日树”。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教师不做评价。
2.揭题: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你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1)课件分别出示20__~20__年的年历,将每年的2月份用不同的色块提炼并排列起来。
引导:这是20__~20__年2月的天数,依次观察,每年的2月有多少天?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2)组织交流。
①反馈填写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
②引导观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0__、20__、20__年的2月有29天,其他年份的2月有28天)
③揭示平年和闰年的含义:根据2月天数的不同,我们把年份分为两种,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板书)
(3)探究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提问:仔细观察表格,平年和闰年的出现是随意的,还是有一定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
指名回答并引导学生共同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再让大家将表格中的闰年圈出来。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例如,20__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
(4)提问:现在大家知道小华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了吗?
学生根据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回答:2月29日。
2.数学文化。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四年一闰”的规律吗?这里面包含很多的天文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第48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指名阅读短文,并让学生解释“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并板书:公历年份数是整百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如20__年、1600年是闰年,2100年、1800年、1700年是平年。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再指名回答,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季度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一年有4个季度,把12个月平均分成4份,每3个月是一个季度。
师出示表格并追问:你能算出今年每个季度的天数吗?
学生计算,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追问: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3课时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学生填写表格。
2.填空:平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闰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通常每( )年里有( )个平年,( )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 )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 )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
引导猜测: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
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
(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
(2)追问: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还没有过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
(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还想说些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0页“动手做”。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
(1)要求: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3)追问:还可以框出几个数?怎样框?试一试。
2.出示教材第50页“你知道吗”内容。
提问:同学们,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个季度一样吗?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说说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确:一年四季与一年的四个季度是有区别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4课时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
2.能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羊村要召开羊羊运动会,这一天,懒羊羊通知喜羊羊:“明天5时到羊村体育场参加跑步比赛。”第二天,喜羊羊天没亮就出发了,早上5时赶到体育场却发现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一直等到傍晚5时才开始比赛,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由发表各自意见)
师:原来,一天有2个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还是傍晚的5时,导致喜羊羊在早上5时就到了达了。生活中经常因为这样的描述出现错误,为了简易、不出错,广播、电视等部门都用24时计时法。
2.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1页例3的节目预告表。
提问: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预告表,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怎么会有14:00呢?
引导学生明确:这里用的是24时计时法,14:00是下午2时。
2.课件演示钟表。
(1)出示倒计时的场面,提问: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12)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
(2)课件演示(时间)
结合演示,教师介绍: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是几时?(夜里12时),月亮高高挂,我们正在睡觉,时间继续走,早上8时,我们在哪里?(学校)时间继续走,中午12时,我们回到家,在家里吃饭。到这时,时间已经悄悄走过了钟面的一圈,回到了12时,时间继续走,开始第二圈的旅程,到了晚上8时,我们要上床睡觉了。当时间走到晚上12时时,这一天就过去了,它又将开始新的一天。
提问:现在时针一共走了几圈?(结合彩条,让学生看清走了2个12,是2圈)一共走了多少个小时?(24小时)
小结。
3.介绍24时计时法。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的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
4.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关系。
提问: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明确:(1)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这个时刻从0时起过了几小时,就直接说几时;而普通计时法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时段,要在时间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下午、晚上等词。(2)中午12时之前表示的时刻相同,1时之后,表示的时刻相差12小时。
追问:16:00是下午几时?18:30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16:00是下午4时,18:30是下午6时30分。
三、反馈完善
1.说一说:羊村运动会上喜羊羊早到是谁的错?如果你是懒羊羊你会怎样通知喜羊羊?
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分别描述:明天下午5时或明天17时。
2.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钟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各是几时?
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指明汇报。
3.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标,提问:你认识这个图标吗?(禁止机动车通行),7:30~18:30表示什么?从上午几时几分到下午几时几分禁止机动车通行?绿色圃中小学教om
(提醒学生将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
4.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4题。
提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白天,也可能是晚上。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5课时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
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第53页的节目预告表,并提问:你能把这些时刻改成普通计时法吗?
指名汇报后引入第 课时 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1)出示例4,提出问题。
提问: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最喜欢哪一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觉得哪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om
引导:播放的时间是这个节目从开始到下个节目开始的时间,《动画剧场》从什么时候开始?(14:00)什么时候结束?(16:00)一共播放了多长时间?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师:钟面上是从2:00到3: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从3:00到4: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一共就是经过几个小时?(2小时)
指名上台拨一拨,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
提示:画线段图时只要画出经过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明确:从14:00到16:00经过的时间,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可算出播放时间。
16-14=2(时)
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
谈话:刚才我们计算了《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现在我们再来算一算《智慧树》播放的时间。(出示教材第53页“试一试”问题)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始播出,什么时刻结束?(8:10播出,8:40结束)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线段图:说说线段图的起点和终点。
追问:8:10应该怎样表示?中间的这段线应该平均分成几份?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开始时8:10,应该把8时和9时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钟。
教师演示从8:10到8:40,用不同颜色的线段表示出来。
提问:现在你能计算从8:10到8:40这段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40-10=30(分)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引导: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每天借书的时间。
用减法算:13-12=1(时) 17-15=2(时) 1+2=3(时)
2.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具体说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的营业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提问:算一算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多少小时?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师生共讲评。
3.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指名说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提问:能直接用下午5时减上午9时吗?怎么办?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交流讨论,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如果两个时刻不在同一时段,可以将普通计时法时间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计算。
4.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5题。
(1)引导:小明是几时睡觉的?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时间从第一天晚上的8时跨越到第二天的早上的6时。能不能用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计算?应该怎样计算?
(2)指名交流,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时前睡了多少小时,再和第二天睡觉的时间加起来,即24-20=4(时),4+6=10(时)。
方法二:先想晚上8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经过了12小时,再减去2小时,即12-2=10(时)。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6课时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能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3.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化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的方法与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复习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知识及两种时间表示法的转换方法。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1题。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24时计时法的相关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2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教师适当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3题。
从9时开始,每一次向后推4小时,或用加法计算。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从问题中找到数学信息,进行分析理解。
4.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5题。
先让学生填空,再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1时=60分 1分=60秒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6题。
出示小华星期日一天的主要活动安排表。
(1)根据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小华周末一天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制作一张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与同学交流。
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7题。
(1)先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明确思路。
(2)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表格。
(3)提问:王叔叔11:40到车站,准备乘车去机场,能赶上什么时间的班车?
3.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思考题。
(1)课件出示火车票,让学生观察火车票。
(2)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推算时间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49——P50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面、摸面、摆面、想面、比面等多样化数学活动中,由浅入深地从“面在哪、面有多大”两个层次开展体验活动,认识“面积”的概念;
2、在经历“面在哪”、“面有多大”、“比面的大小”的认知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及“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积累操作、交流、归纳、概括等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二维空间知觉水平;
3、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面在哪?面有多大?);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面积”含义的建构。
教学准备:PPT、各种实物,学具(方格纸、方片、剪刀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老师奖了一部手机,你们能帮它找一个合适的保护膜吗?
课件演示:手机的保护膜
【设计意图: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面在哪”
师:“面在哪呢?,你能在这些物体的身上找一找、摸一摸、并说一说你摸到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依次“找面”、“摸面”的过程中,辩析来自学生背后有价值(错误、不完全的、片面的、正确)的行为与信息。】
2、交流与反思
(1)“这些面从哪找到的?
(2)“这些面有什么不同点吗?”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师:我们就说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积的表象】
3、体验“面有多大”
体验面的大小——“通过摆一摆,说说数学书的封面有多大?”
【设计意图:通过几组面积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唤发学生的多种经验参与问题的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通过图形面积大小数量关系的思考,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表象能力水平。】
4、动手操作、比较大小,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
(1)直接观察比较
比较两个大小悬殊的面积大小(观察法和重叠法)
【设计意图: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培养了直观估测的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
(2)借助工具比较
师:有些图形我们直接观察就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图形(附页2中图6)谁的面积大?
①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②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
D.小组代表展示验证,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三种方法:折叠、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 。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在汇报多样比较方法时,按由繁到简的顺序,如:先是剪后重叠比的;然后是数格子的;……这个在学生活动时由教师巡视发现确定汇报顺序。)
(3)师小结: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比较方法(“观察法”“剪拼法”“摆图形”“数格子” “统一标准”),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统一标准”,从而顺利验证猜一猜的答案,体验了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学生上台交流展示自己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实践应用
1.直观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2.创意大比拼
练习49页画一画。
让学生先说一说要求中要注意什么,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学生自己尝试画,先完成的同学的可以相互看一看,分享不同的画法。然后再全班展示交流中,体会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面积的认识,让学生自由想象,画出各种图形,然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四)总结收获
教师:“这节课,你明白了什么新的知识?”、“这节课,你觉得哪个活动最有意思?为什么?”、“这节课,你觉得哪些同学表现得好?”
【设计意图:围绕上述三个问题,从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活动体验层面进行反思与回顾。】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3
一、基本情况: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的英语,本级共有学生159人,一部分学生思维敏捷,且对英语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课堂表现积极、主动,乐于参与,乐于表现自己(尤其以女生为主)。但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基础较差,而且生性比较懒惰,不要背,不要读,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给他们适当压力,想办法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打好英语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强调语言的运用,注重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兴趣的激发,重视双向交流,融合学科内容,重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吸收了当今国内外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把这些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适合我国英语教学基本状况的模式和方法。总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三、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0个单词和词组并能听、说、读、写26个字母,并简单运用。
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3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唱7首歌谣。
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融会话教学与情景表演之中。
2、巧用实物、头饰、卡片、chant 等来帮助进行单词教学。
3、利用读写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单词书写的指导。
4、注重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尽可能让学生形 象的感知语言,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
5、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6、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英语贯穿学生的生活中。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4
一、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几乎天天在与时间打交道;说它陌生,是因为它非常抽象,尤其对儿童来讲,它看不见、摸不着,反映的是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变化现象,而不是反映儿童非常熟悉的物的特征,如探究立体图形的特征,可以借助于各种常见的立体纸盒,通过拆拼与组合进行活动。教材尊重这一客观事实,以“走进天文馆”为线索,通过买票与观看科幻片两个活动进行学习,实现了学习内容与生活事实的有机结合。
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依次是: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
一年级下册:下雨了--学看钟表(会认读整十、半时,知道“快几时了”“几时刚过”)
二年级下册: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时、分、秒的认识(会认读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会用两种方式表示钟面上是几时几分)
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
是钟表认识的继续;
是年月日知识学习的开始阶段与结束阶段;
是今后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不仅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基础,也是解决数学中问题的基础。
3、知识构成。共设有2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二十四时计时法;
信息窗2:年月日知识的学习。
三、单元教材解读
(一)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作为走进天文馆的第一个活动,教材选择从买票活动入手,通过天文馆售票口呈现出的时间信息进行二十四时计时法的学习,符合生活中的的实际状况。
2、情景图中的信息。情景中呈现了天文馆一天放映节目的时间表信息及天文馆每天开馆时间的信息。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例题。
例题一:15:00是几时?学习二十四时计时法;
例题二: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学习时间的计算。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对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认真分析。除了上述所说的知识基础以外,学生在运用时间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好多经验,也从中获得了一些知识,如在收听广播节目预告及观看电视节目预告中知道了19点是通常所说的晚上7点等,这些是开展学习活动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也是分析学生所不可或缺的。
(2)要帮助学生梳理数学语言,如:15:00是下午3时,晚上7:30是19:30。
(3)学习材料准备:钟表或钟表模型。
(4)教学目标:是什么--什么是24时计时法;为什么--时针每天转两圈,每天转24小时;怎么做--明确什么时候加12,什么时候减12。
(5)要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如“开馆”既:每天打开天文馆门的时间是8:30,每天关闭天文馆门的时间是16:30。
(6)语言的梳理:24时计时法:在用24时计时法来表述全天的所有时间,不用再说明是早上、上午、下午还是晚上(几时);普通计时法:要说明是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晚上几时等。
(7)建立二十四时计时法的表象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实现教学向深层次发展、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价值的重要体现。表象建立目标的体现,不是通常所说的能够进行二十四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换,这只是学习知识性目标的体现,而是在此基础上能够把二十四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所表述的时刻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看到或听到16:30,马上就能联想到是下午4:30,马上就能想到是下午放学的时间。另外,表象建立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实现知识性目标的实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脱离了表象的建立过程,要实现知识性目标,就只能靠大量的练习来实现,这一点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与理解,否则就可能使教学陷入低效率的恶性循环之中。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例题一:15:00是几时?学习二十四时计时法。
猜想--探究--梳理--应用。
猜想:猜想既引导学生知道情景中的8:30、9:00、10:30都是上午的时刻;15:00、15:45、16:30都是下午的时刻,并会用下午几时几分来表述出来,既把下午的时间也既学生生疏的二十四时计时法用学生熟悉的普通计时法来表述出来,也就是知道15:00、15:45、16:30在一天中的位置。
探究:利用钟表帮助学生完成从8:30--16:30的拨针操作活动。
注意:考虑到例题只进行一个时刻的探究就来进行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总结与梳理是不行的,所以把情景中的所有时刻都让学生来表述。另外要及时进行板书,用它作为总结梳理的原材料:
开始
今日放映
结束
24时计时法
8:30
9:00
10:30
15:00
15:45
16:30
普通计时法
上午
8:30
上午
9:00
上午
10:30
下午
3:00
下午
3:45
下午
4:30
梳理:一是给出两种计时方法的名称,既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二是梳理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可以再指导学生进行拨针操作,引导学生发现下午时刻的表述,不再是0、1、2......时这样来计时,而是从12时开始往后计时的,既13、14......这样来计时,也既每天的时间的计时,是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像这样的计时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通俗地来讲,普通计时法是采用从0时到12时、然后又从0时到12时的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是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模型可以用下面的钟表来抽象:
以上教学要把握的目标是:初步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知道每天时刻的表述在钟表上是怎样转动的。既初步给学生一个24时计时法的表象。至于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是下一个环节要做的工作。
应用:进行专项训练,既进行二十四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总结梳理:一是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及晚上的时间,在普通计时法的基础上加上12,反之就要减去12;二是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及晚上的时间时,不用再说是下午还是晚上,在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间时,要说明是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
例题二: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学习时间的计算。
猜想--探究--拓展--升华。
猜想:估计学生可能有两种答案,8时与9时。9时是从8:30作为起点,把它看作1开始数的,这种数的方法与数天数的方法混在一起;8时是正确答案,说明学生已经具有了“时刻之间的间隔就是时间”的观念。这个阶段不能要求学生都能回答正确。
探究:活动一:拨一拨:引导学生在钟表上从8:30开始拨起,一直拨到16:30。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从8:30到9:30经过了1时,既发现了经过了1、2、3......11、12个大格,经过了60个小格,时间是60分钟,也就是1时,这个阶段是探究的关键;有了这个基础,下面的探究就会顺利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拨动钟表上的表针发现:从9:30到10:30是1时,从10:30到11:30是1时......所以从8:30--16:30经过了8时。
活动二:画一画:画一画既“变曲为直”,引导学生把时针在钟表上的转动转变为直线,既课本上的表述方式。
拓展:把情景中几个节目之间的放映时间进行探究,同样也要经历估算、拨一拨、画一画的探究过程。
升华:既用数学算式的计算方式进行升华,引导学生发现:16:30-8:30=8时等。可以用竖式表示:
(二)信息窗2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联系上一个信息窗及本信息窗呈现出的情景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是在观看《奇妙的星空》科教片。以我们人类生活的太阳系为模型,通过情景中呈现的公转与自转的时间信息来抽象年月日的时间规律。
2、情景图中的信息。
公转:绕太阳化转一周的时间,水星约是88天,地球约是一年,天王星约是84年......
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大约是1日。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3个例题。
例题一:一年有多长?学平年、闰年。
例题二:关于月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学习月的知识。
例题三:你知道哪些有关日的知识?学习1日=24时。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尊重学生已有的年月日知识。虽然年月日的知识是非常抽象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这是学习的重要经验基础。如果学生不具有这样的经验,教学只能是灌输式,所以教师要在正确估计的基础上提前布置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积累相关的经验。
(2)教学的基本方法--归纳法。年月日作为计量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时间单位,这方面的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要通过年月日时间规律的归纳与探究,梳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提供探究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对比辨析进行归纳,这就是归纳法。
(3)教材分析:“合作探索”部分的三个例题,分别是学习一年有多长、学习月的知识、学习有关日的知识,从中不难发现,它是延着年、月、日的知识体系而编排的。其中,例题二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并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它学习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对整个内容的学习质量。
在例题二的探究过程中,教材分别用了四块内容,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上面的两部分属于探究,而下面的两部分其实是总结与梳理的内容。
(4)教学的层次性: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材中的三个例题虽然都属于“合作探索”,但这里的探索必须划分层次,否则就会使教学陷入无序的状态之中。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例题一:一年有多长?学平年、闰年。
在引导学生充分表述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既概括: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一年有366天。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一年有365天的年份是平年,一年有366天的年份是闰年。
例题二:关于月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学习月的知识。
按照“猜想--探究(验证)--反思--升华”的程序进行教学。
猜想:引导学生把了解到的有关月的知识进行表述: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这其实就是教材例题二中左上角部分的教学。
探究(验证):为学生准备不少于5年的相邻年份年历卡,如果考虑到年历卡准备不方便,可以用挂历或年历来替代。教师要准备如下所示的表格,以备学生汇报交流时用。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卡,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伴随着学生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把学生发现的各个年份中每个月的天数填写完整。
年份
天数
月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__年
20__年
20__年
20__年
20__年
20__年
20__年
1
2
29
28
28
28
29
28
28
28
29
28
28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66
366
366
闰年
闰年
闰年
反思:利用上述的表格中的材料,引导学生发现隐含在其中的规律,既:
(1)1、3、5、7、8、10、12月,每月31天;4、6、9、11月,每月30天;2月份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
(2)每年天数的计算: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年份,计算每年的天数是多少。通过数据说明:闰年的2月是29天。并引导发现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
(3)闰年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二月的天数的判断;二是根据每年的天数来判断。
(4)引导发现公历年份与数字4的关系,既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并补充: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升华:利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
例题三:你知道哪些有关日的知识?
教学中要注意:一是要利用钟表帮助学生梳理“时针走两圈,正好是1日”,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帮助学生建立1日的表象的过程,是把1日的定性的描述与钟表的定量的刻画联系起来;二是要利用表针的拨动给学生清晰的“一日”的概念,既“从今天零时到明天零时正好是1日”;三是1日与1时之间的关系,既“1日是24时”。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辨认东、西、南、北的。
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分为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设计了在操场上进行实际生活中辨别东西南北,第二部分设计在室内进行地图上的辨认东西南北。
在设计室外这一教学环节时,我们认为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的知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如介绍校园、转方向、指方向等,在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丰富了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在教学方向的相对性这一环节时,设计了从室外转入室内,产生对幼儿园楼不同的位置描述,矛盾的出现,促使学生不断地质疑、解惑。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方向的相对性。
在室内认识地图上的方向这一环节,是在使学生获得具体想象感知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尝试将具体的景物抽象成平面图,在展示交流中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练习的设计本着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依据,设计了活泼可爱的卡通动画,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熟练对东西南北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基本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对东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室 外 部 分
一、导入
师: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其中不少老师还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纬二路小学呢!对我们学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当个小导游领着老师们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前院四周的情况,介绍时注意使用正确的方位词。能当好小导游吗?(能)下面就分小组请老师们去参观吧!
(学生分小组进入操场向参观的老师们介绍校园)
二、认识东、西、南、北
1. 认识东、西、南、北。
学生集合汇报。
师:同学们是怎样向老师们介绍的?
(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介绍校园的情况)
师:为什么几位同学有的说他的前面是教学楼?有的说他的前面是幼儿园楼呢?
(两位同学站的方向不一样,所以他所面对的事物就不一样。)
师: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描述,有局限性了。怎么办呢?你还知道其他描述方向的方法吗?
(可以用东西南北来描述)
师:你知道哪是东吗?(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
知道了东还能知道那个方向?(西方,东与西相对)
剩下两个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巩固东西南北。
师:看大家是不是认清了东西南北,咱们来做几个小游戏。
教师说方向,学生转向那个方向。(速度适当加快,增加娱乐性,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辨别东西南北。)
一学生说方向,其余学生指出相应的方向。
用方位词再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3. 知识扩展。
师:在学校同学们都已经熟练地辨别出东西南北了,出了学校还分得出来吗?老师要考考大家,东图书店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聚丰德呢?泉城广场呢?……
师:你的家大约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室 内 部 分
4. 方向的相对性。
师:回到电教室,你调向了吗?文化墙在操场的哪边?办公楼呢?教学楼呢?幼儿园楼呢?
师:现在在多媒体教室里,我在同学们的哪边?门呢?那幼儿园楼在我们的哪边?哎?刚才有同学说幼儿园在操场的南边,可现在幼儿园又在我们的北边,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是幼儿园在动,而是我们站的位置不一样了。)
师:看来我们再叙述方向时,要说明谁在谁的什么方向。
三、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我们学校的平面图没有完成,同学们能将“文化墙、教学楼、办公楼、幼儿园楼”及它们的方向填在操场四周并把这张平面图完成吗?试试看!
学生绘制,展台前展示,介绍绘制情况。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师:同样的校园,有的同学把“东”画在了上面,有的把“北”画在了上面,如果不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别人还能清楚地看懂我们的示意图吗?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统一一个画图的标准)
师:对了,根据地理知识,在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板书)为了使大家知道我们是按这个标准画的就在图的右上角画一个向上的箭头写明“北”。
师:请同学们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图。
展示。
四、看图辨方向
1. 游乐园。
师:春天就要到了,我们该去春游了,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出示)
师:介绍一下公园的情况。(如果没用上方位词可引导学生“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介绍”)
师:你怎么知道花坛的北边是喷泉的?
我们先去哪儿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并介绍情况)
2. 北京。
师:去过北京吗?老师有几张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学生欣赏。
师:这儿有一张天安门广场的照片,同学们能根据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图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吗?
变换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说四周的情况。
五、小结
今后我们再出去旅游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中,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2.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年历卡探索并交流,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适当介绍中国农历等方面的知识。
3. 归纳梳理,形成比较清晰的时间单位知识体系,运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自学任务卡、自带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好,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谁能说说你的生日是哪年哪月哪日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很高兴大家能记住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你能说说刚才自己说的生日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板书课题:年、月、日)年、月、日是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 自学新知
昨天让同学们在家搜集不同的年历卡,带来了吗?都有哪些年份的年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由小组长记录在表中,然后将不同的年历卡放在一起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合作完成自学任务卡)
自学任务卡:
(1) 一年有( )个月。
(2) 有31天的月份有( ),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有( ),是小月。
(3) 你是怎样记忆大月和小月的?
(4) 二月有( )天?
为什么二月善变,有时28天,有时29天?(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2、学生小组分享交流
刚才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了年月日的一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其他小组同学的自学成果吗?
(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学生:我知道年月日的知识是这样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是大月。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是小月。
学生: 我同意你的看法,我还想补充一下: 一年有(12 )个月。
师:每个月有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有什么规律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一记吗?
(学生可能汇报儿歌记忆法,拳头记忆法)
学生: 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学生: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举例说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以此类推,每过四年就会出现一个闰年。
学生:我们查阅了资料,想补充一下:公历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比如20__年得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3、检测练习
(1)判断下面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2)算一算一年有多少天?
4、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我有个问题,谁能帮我解答…为什么二月有时28天,有时是29天?一年有时是365天,有时是366天?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请学生自己解疑,或教师帮助解疑)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学会了吗?还有什么疑问或者问题吗?下面我们就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练习十七第1题
(1)儿童画展从星期几开始?到星期几结束?一共展出几天?
(2)5月5日妈妈出差回来,回来那天是星期几?共出差几天?
2、实践运用
练习十七第2题
(1)20__年2月14日早晨,牛奶还能喝吗?
(2)学习机今天坏了,在保修期内吗?
(3)灭火器从哪年开始必须进行检验?
3﹑拓展延伸
商场进行相机促销活动,从某月28日开始,为期5天结束,结束是哪一天?
可能是:
还可能是:
想一想,说说你的理由
4﹑活动记忆,记一记节日。
先在今年的年历上找一找,五月有哪些特别的日子?九月有哪些特别的日子?
请学生在自带的年历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是几月几日?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春节是几月几日?
春节怎么总在变化呢?出示不同年份的年历,找出春节是几月几日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按农历计的,请学生观察农历,像这样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 、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5、布置课外作业,回去搜集整理一下,一年中有特殊意义的节日还有哪些?它们在几月几日?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
生:世纪、星期、季度…
生:时、分、秒……
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像世纪、星期、季度、年、月、日
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以后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有关时间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学的重点是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同引导学生观察,读出今天的日期,从而引出课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重视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原有的基础。本课“年月日”的知识,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在导入新课时与学生交流了有关年月日的信息后再进行新课的教学,把知识蕴含于学生具体活动的经验背景之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年有几个月?每月有几天?并把每月的天数填写在书上)自学,接着进行反馈,归纳出: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约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记忆还可以用拳头法。在教学大小月之后,我安排了数学小游戏:听老师报月份,男女生分别起立,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大月小月的记忆。
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备课时预设的不够充分,以致课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应对不够及时,解决繁冗。
2、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多。不能很好的给予评价。
3、左拳记忆法在讲授时如果利用课件出示给学生会比直接用手演示的效果好。
4、本节课练习较少,学生动笔的不多。应给孩子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
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仍需要更多的去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东莞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8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及身边的事例。例如:教学主题的例题就是选择的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在练习八中安排了统计体育成绩,国家金牌取得的趋向,在后面的课后拓展中,让学通统计班上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让学生统计四年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这些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且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过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而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统计数据、分析数据进而一步一步的完成复式统计表,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或分析问题,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统计以及单式统计表的制作、填写,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理解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能在掌握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并掌握复式统计表。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了解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的填写表格。
2、能根据统计表里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统计的过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
2、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解决措施:,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谈论等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解决措施:通过比较,分析,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已经能进行简单的统计,而且能进行制作、填写、分析单式统计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制作复式统计表。在学生对复式统计表中数据的分析上,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依据的理论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学习指导
2分钟
出示课件同学们阳光体育活动照片,并谈谈自己的爱好。
师:我们班的学生都喜欢哪项活动呢?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
学生讨论
通过图片展示、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学生自主探究
10—15分钟
1、复习与铺垫。
(1)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师:在这六项活动中,现在想又快有清楚的知道我们班的学生最喜欢哪项活动,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每位学生只能选一项活动。
集体讨论后共同决定采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老师协助学生现场组织,并进行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3)分析数据
师:从两张表统计的数据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比较与体验
(1)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张表格统计的项目相同,但是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2)制造冲突。
师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师:男生喜欢跳绳的人数比女生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略)
师:男生喜欢足球的人数比女生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略)
师:解答上面的问题,同学们觉得方便吗?
生:两张统计表,比较起来有些麻烦,要是在一张表上就好了。
师:那怎样把这两张表的内容编成一张表呢?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将手中的两张表折一折、拼一拼。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创造”统计表。
学生介绍经验:将女生的表折去标题和第一行,对准位置放在男生的表格下面;将人数栏分别改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将标题改为“男、女生最喜欢的阳光体育活动”。
教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3、完善认知,揭题。
(1)根据表格内容,引出“表头”
(2)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与我们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点。
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在分析数据时便于比较和可整体把握的优越性。
(1)男生最喜欢的阳光体育活动是什么?女生呢?
(2)男生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少?女生呢?
(3)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4)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师生配合调查班上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情况,并完成单式统计表。
学生通过探讨,对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亲自制作复式统计表。
学生介绍经验。
通过对复式统计表中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其优点。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热情投入到单式统计表的完成中去。
老师提醒学生,在统计过程中,“每人限选一种”,避免干扰因素的产生。
选择男女分开统计的 方式,可以很自然的引出复式统计图。因此,在教学中,分别按男、女生进行统计,利用两张但是统计表呈现数据。
首先,提出一个关键问题:“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发学生对两个独立的统计表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发现可以用更加简洁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通过探讨、操作等,逐步对两个但是统计表进行合并,制作复式统计表。并体会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
呈现合并好的复式统计表,并提问:“这个表包含那几项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进行解读。尤其对分栏格(表头)进行详细讲解。
在复式统计表下提出这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现复式统计表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当堂训练
8-10分钟
1、第38页第一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有序的阅读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验统计表的结构,体会表中所传递的信息
2、第38页第二题。
引导学生根据两个单式统计
表完成复式统计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进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本环节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回顾所学,积累经验
本课总结
3-5分钟
1、谈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作用: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单式统计表,什么时候用复式统计表呢?
3、课后拓展:让学生统计四年级二班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学生各抒己见
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想想运用的方法,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
课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单式 复式统计表
单式 便于比较
丰富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观察的教学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会认、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而且能对复式统计表里的信息做简单的分析。
不足之处:我在课堂上的语言组织能力还不够,老师的话语较多,较复杂。这方面要加强练习。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9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三个班的英语课,在新学期开始之际,为了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按单元形式整体设计和编写,采用“教案式”编排体系。全书共6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教师可自由地选择并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全书配有彩色卡通式插图,设计新颖活泼,生动有趣。本教材的设计与编写体现了对传统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比较、分析和研究多种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形成了本套教材特有的编写体系。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一)、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包括动物、食品、数字、同学、家庭成员、数字等6个话题)的单词,并能简单的运用;
3)能听、做、演游戏;
4)能听、做TPR活动;
5)能学会书中的小制作
6)能唱书本里的英文歌曲;
7)能听、说、唱书中的歌谣;
8)能完成8个形成性评价活动;
9)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10)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
2、活用四会句型,
3、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二、教学目标
1 .强调语言运用本套教材吸收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运用功能的培养。教材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2 .注重能力培养力求用生动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目标鼓励学生能动思考,主动做事,自动调整学习方式发掘他们积极求知,努力进取的潜能。
3 .突出兴趣激发从内容、形式、方法、插图及装祯设计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
4 .重视双向交流选编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5 .融合学科内容十分重视在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兼容并蓄,精选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兴趣的,最易学会的,最有普及价值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知识内容,融如语言材料之中。
6 重视灵活扩展运用有效的编排形式,使教师充分发挥特长,使学生能够各得其所。
7 实现整体设计运用整体系统的合理编排力求达到各阶段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自然衔接,以确保各阶段的顺利过渡。
三、学生分析
三( 一)班共有学生 36名,其中男生20 人,女生16人。三(二 )班共学生36人,其中男生16 人,女生20 人.三(3)班36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8人。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日常对话用语和一定量的词汇。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困难,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形成学习对话的良好氛围。
通过复习与新授对话内容有联系的已学过的对话,为新对话教学作好辅垫,并可以以此导入新对话教学。从而达到以旧引新,更好地为新授打好基础。对话的方式可以有:教师与全班对话(个别学生也可),或是让学生问候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2、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场景,表演对话。
在教学对话前为学生设计场景,营造氛围,诱发学生的语言动机。让学生发言,教师稍稍加以引导,将他们的句子串联成对话。请学生跟读。然后操练几遍,便可让学生在设置的场景里进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而下面的学生当“观众”并打分,并请打分的同学说说为什么打这个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更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怎么说?对不对?应带怎样的表情?怎样演会更好?学生无论是表演的还是看表演的,都会在打分时找到他们需要的答案。
3、通过娱乐、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小学生中,就是在高年级的学生还是非常爱玩。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对话教学中,设计各类竞赛、游戏。让学生在比中学,猜中学,玩中学,唱、跳中学。如:藏卡片、快看快说、快听快指等。印象会特别深。
4、注重在教学中,运用手势。
把一些单词、短语、甚至是句子与手势或是肢体语言相结合,让学生全身活动,手脑并用,即加深了记忆,又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 第五周 Unit 1 --- Unit 2
第六周 ---- 第八周 Unit 3 ---- Recycle 1
第九周 ---- 第十一周 Recycle 1 ---- Unit 4
第十二周---- 第十五周 Unit 4 ---- unit 5
第十六周---- 第十八周 Unit 6 ---- Recycle 2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复习考试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及活动
1、咱们今天先算几道特殊的加法算式。
最后一条:
师:等于什么呢?很多人有自己的想法了,真不错,带着我们的猜想,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吧!
孩子们可以上课了吗?(上课) 二、
创设情境、了解新知
(一)出示数据,直入新课
1、师:孩子们,姜老师请了我班的两个小助手,他们帮我做了一项调查统计,并且分别制成了两张“单式统计表”
师:请看[边说边按课件]让我们静静思考、静静读懂它。 [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
三(1)班学生喜爱的活动统计表
[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
三(2)班学生喜欢的活动统计表
2、回答问题,激发矛盾
师:孩子们,哪个活动是这两个班是喜欢的啊? 预设生[猜测]:玩电脑或其他
师:咦,怎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原来刚才三(1)班还没看清楚啊!) 师:那你希望老师把这两张表格怎么放就能一眼看出来呢? 3、逐步合并
(1)左右放置 (2)上下放置 (3)调整活动项目顺序放置 (4)去掉第二张表格的活动及项目名称推上去。
三(1)班学生喜爱的活动统计表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并?(因为两张表的活动项目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去掉一张表里的活动项目,直接推上去)
(3)交流讨论
师:[手指活动及人数一列]那么这些是不是都很合理了呢? 师:追问:你觉得这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
同桌两人一张表格,咱们把它给填完整,把不合理的地方变得更加合理,比比看哪组做得又快又美观。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掌握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借助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这四个方向的认识,并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你还记得它们在图上的方位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小明的学校去参观一下。(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复习旧知。
(1)请大家观察这张学校示意图,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在哪里?你是怎么判断的?
(2)谁能说一说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馆分别在学校的位置?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用教材的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兴趣。提出已学过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自信。)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刚才大家能够正确找到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馆所在的方位,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多功能厅在学校的什么方位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2、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
①我觉得是东北方向;②我觉得是右上方;③我觉得是北东方向。
3、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啊,这个方向既不是北方,也不是东方,到底是什么方向呢?我们请指南针来帮助我们吧!(出示指南针,并简单介绍指南针)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__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多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①大家看看,在北方和东方之间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东北)
②看看指南针的西方和北方之间是什么?(生回答:西北)
那你知道餐厅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吗?
③看看指南针的西方和南方之间是什么?(生回答:西南)
那你知道科技楼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吗?
④看看指南针的东方和南方之间是什么?(生回答:东南)
那你知道存车处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吗?
4、引导学生归纳。
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叫“东北”方向,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叫“东南”方向,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叫“西南”方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叫“西北”方向。
5、观察这四个方向有什么特点?
6、引导学生回到校园平面图,说一说建筑之间的位置。
7、方向的相对性。
科技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操场在科技楼的什么方向?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西南和东北相对;西北和东南相对。
(设计意图:围绕校园示意图,展开新知的学习。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规律,总结知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制定方位图。
练习二的第3题。给出北,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完成填空。
2、完成做一做的练习。
教师说××家在学校的什么方位,由学生讨论××家的位置。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们认识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还知道了东北与西南、西北和东南是相对的,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下现在的问题:生活中什么时候会遇到用方位的情况?
(设计意图:思考、总结、归纳、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系统的表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培养他们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
3、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的设计和编写体现了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吸收了当今国内外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把这些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适合我国英语教学基本状况的模式和方法。总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教材的主要特点:
1、强调语言运用。
本套教材吸收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运用功能的培养。教材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2、注重能力培养。
力求用生动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目标鼓励学生能动思考,主动做事,自动调整学习方式发掘他们积极求知,努力进取的潜能。
3、突出兴趣激发。
从内容、形式、方法、插图及装祯设计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
4、重视双向交流。
选编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5、融合学科内容。
十分重视在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兼容并蓄,精选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兴趣的,最易学会的,最有普及价值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知识内容,融如语言材料之中。
6、重视灵活扩展。
运用有效的编排形式,使教师充分发挥特长,使学生能够各得其所。
7、实现整体设计。
运用整体系统的合理编排力求达到各阶段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自然衔接,以确保各阶段的顺利过渡。
三、教学方法:
1、会话教学。
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让学生在表演中练。
2、词汇教学。
巧用实物和卡片,融词汇于会话教学中。
3、歌曲与歌谣教学。
在每节课中渗透,灵活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唱演结合,培养艺术素质。
4、趣味故事教学。
5、阶段复习。
四、内容安排:
The second volume contents arrangement:
Title Topic:
Unit 1:Welcome back to school
Classmates
Unit 2:My family
Family members
Unit 3:How many?
Numbers
Recycle 1
Unit 4:Do you like pears?
Fruits
Unit 5:Where is my ruler?
Location
Unit 6:At the zoo
Animal
Recycle 2
五、教学进度:
Teaching degree of progress:
Week 1——2:
2/17——2/23,2/24——3/2:Unit 1,3 lesson。
3/3——3/9:Unit1,3 lesson。
week 3——4:
3/10——3/16:Unit 2,3 lesson。
3/17——3/23:Unit 2,3 lesson。
Week 6——7:
3/24——3/30:Unit 3,3 lesson。
3/31——4/6:Unit 3,3lesson。
Week 8:
4/7——4/13:Recycle 1,3 lesson。
Week 9:
4/14——4/20:Unit 4,3lesson。
Week 10:
4/21——4/27:Unit 4,3lesson。
Week 11:
4/28——5/4:The Labor Day have a holidays。
Week 12:
5/5——5/11:Unit 5,3 lesson。
Week 13:
5/12——5/18:Unit 5,3 lesson。
Week 14:
5/19——5/25:Unit 6,3 lesson。
Week 15:
5/26——6/1:Unit 6,3 lesson。
Week 16:
6/2——6/8:Recycle 2,3 lesson。
Week 17:
6/9——6/15:It is mobile to review,3 lesson。
Week 18:
6/16——6/22:It is mobile to review,3 lesson。
Week 19:
6/23——6/29:It is mobile to review,3 lesson。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13
一、学习情况分析:
三(2)班共有41名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不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也不能自觉,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2课时。
二、总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优质教案 篇1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以日常生活常识和学生喜爱的小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
1 做个小小成果袋 2 “夹玻璃球”比赛
3 书包里的环境问题 4 “站报纸”游戏
5 学会合作与助人 6我为奥运做点儿啥
7 剪纸圈 8 直升机为什么能垂直升降
9日常用品的改进 10 时间巧安排
11做个节约用水的小模范 12研究家养动物
13用气球做游戏 14叠纸盒
15头脑越用越聪明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建立“成果袋”和积累学习成果的意义,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2、充分运用手工、美术、劳动等技能,设计制作自己的成果袋,培养学生的想象、设计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展示团队合作精神,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归纳等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方案的话等方面的能力。
4、通过研究书包里的环境问题,使学生体验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的理念。
5、学生通过游戏中的亲身体验,培养于是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大胆实践、善于反思和总结的习惯,以及预测和判断等能力。
6、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成功的 “金钥匙”,是相互总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7、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实践,让学生感悟科学的奥妙,加强创造意识,以及提高科学研究的兴趣。
8、引导学生在改进物品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大胆想象,学习创造发明的思维方法和技能,提出改进设想,并进行尝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
9、通过安排和处理自己身边的常见小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10、通过讨论和交流,初步明确在对待动物问题上的是非观念,提高学生维护社会公德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通过活动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展示团队合作精神,了解团队协作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归纳等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组织、方案的话等方面的能力。
2、 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难点: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现象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教改专题:利用多媒体实施素质教育。 改革措施:
1、兴趣培养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先让学生喜欢我和我的学科,与学生共同阅览有关科学方面的视频、图片与文字资料。
2、习惯培养问题: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觉学习和自主探讨。
3、知识记忆问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科学用语知识,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定义,实验操作等。
七、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超越具体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上,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种功利的技术和书本知识为终极目的。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2、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3、上课作好充分准备,按时进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35分钟教学质量。
4、关心好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绩记录。
6、写好教学反思,积累上综合实践课经验。
7、克服专注科技活动的局限性,主张以学生与自然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样三天线索作为内在的逻辑线索开发盒实践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