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教学设计(10篇)正文

《教学设计(10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Waner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学生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分析: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观察方阵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多少个图形,你是怎么列式的,说说为什么这么列,我出示的是每排6个,有4列,通过调查孩子的列式有三种方法,

(1)6+6+6+6= 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知道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3、会背诵乘法口诀吗?(共同的答案不会。)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所以在课的伊始,我想应该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感到应该有序的数,多角度的数。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孩子们,动物学校正在开运动动动会呢,你们快看小猫班和小猪班的检阅队伍走过来了(课件出示小猫班和小猪班都是12人,但是小猫班是整齐的排列,小猪班是散乱排列),每个班级有多少个小动物呢?我们快来数一数吧!(板书数一数)

(学生观察数)

师:数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可能回答:

生:小猫班队伍排列非常整齐,很容易就算出有多少小动物。小猫班每排有3只小猫,一共有4排,3+3+3+3=12只 一共是12只。(师板书算式并介绍相同加数)

生:小猪班一个个数是12只小猪。

生:小猪班站的齐,小猫班站得不齐。

生:小猫班不需要一个一个的数,一下子就能看出每排是3只,只要加4个3就可以了,而小猪班得一个一个的数

师:说的真不错,你看小猪班站的多整齐呀,今后我们在站队的时候也要像小猪班学习。

【设计意图】对不规则、规则物品计数,列式,简单比较异同

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

活动一:数熊猫

师:同学们,你看小熊猫班也走过来了,熊猫班的参加检阅队伍的一共有多少人个呀?你想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看书,边看边数。

生汇报

生:15只,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5个5个数的。

师:你能数给大家看看吗?

生:我是一横行一横行看的。生边说边数

师:你可真了不起能和前一个小朋友有不同的数法。

师:我们也一起来像他一样数数好吗?5、10、15

师:那你能列个算式吗?

生:5+5+5=15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要把是怎样数的告诉给大家,并列一个算式。

生:我是一竖行一竖行数的3、6、9、12、15

生:3+3+3+3+3=15

师:你可真聪明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图数数了。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那你能列个算式吗?

生:3+3+3+3+3=15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预设:学生也有可能出现下面的数法,

生:我是横着2行2行数的,用10+5=15

生:我是竖着两行两行数的6+6+3=15

师把学生的算式都列在黑板上然后进行比较

5+5+5=15

3+3+3+3+3=15

6+6+3=15

。。。。。。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教师结合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比较三种不同的数的方法)

生:都是加法但是加数不一样,

生:有的是加数都相同,有的是不同的。

师:那我们看看这三种数法哪一种能最准确不容易数错。

通过讨论孩子能发现第一种和第二种。

师:其实方法3和方法2本质是相同的,6是把两个相同加数先加,也是可以的。如果我们手指着每一行或者列,一行行或一列列数,不容易重复或者遗漏,也容易检验。

师:我们再来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生:因为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看所以列出的结果算式不一样,但是结果一样。

生:为了能更准确的计算出结果我们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去数一横行一横行或一竖行一竖行的数。(黑板上只留下相同加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重点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

活动二:数圆片

师:小松鼠班的检阅队伍走过来了请把书打开到第2页,每一个圆片代表一个小松鼠,快来数一数吧?

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看看你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同桌合作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学生汇报

生:我们列了两个算式,首先我们是一排排数的,4个6所以

列式为6+6+6+6=24(个)然后我们又一列列数的6个4所以

列式为4+4+4+4+4+4=24(个)

学生边汇报师边板书

师:看着黑板的算式,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放开的说,数的角度不同算式不同;可以列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都是相通的加数相加,加数不同,但是结果相通同)

【设计意图】再次数,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多,由数实物到数图形,抽象程度上也有提升。

活动三:数格子

1、师:看来今天小朋友的发现可真不少哇!小熊猫北北要参加跳格比赛,还要数出有多少个格子,翻开书的第三页,如果你是北北,你想怎么数呢?想好后在书上列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又是怎样列算式的?

生1:我可以列出算式, 10+10+10=30(个)

生:我列的是3+3+3+3+3+3+3+3+3+3=30(个)。

板书

【设计意图】三数格子图,是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为学生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联系拓展,领悟新知

1、活动四:数苹果

师:运动会结束了,熊猫老师看到同学们表现的非常优秀,于是决定要用苹果来奖励他的学生,课件出示(教材中给出了加法算式,只需要填上结果,用课件出示时,去掉算式,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把你看到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生:有5盘苹果,每盘里有3个。

师:谁能提个数学问题?

生:5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该怎样列式呢,写在练习本上,

生列式:3+3+3+3+3=15(个)

板书3+3+3+3+3=15(个)

师:如果现在有同样的6盘怎样算呢?10盘呢?请女同学解决6盘怎样计算,男同学解决10盘怎样计算

指名学生说算式。

板书算式 3+3+3+3+3+3=18(个)

师:如果有这样的10盘呢?

生说算式3+3+3+3+3+3+3+3+3+3=

师:如果有这样的15盘呢?

生说算式:3+3+3+3+3+3+3+3+3+3+3+3+3+3+3=

师:那100盘呢?现在请你在本了上列出算式

生可能会说出结果,要给予表扬,有的不去写,教师质疑

师:为什么不写呀?

生:这也太多了。

师:是呀你们说的都不错,我们来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第三页

生:用乘法就方便了!

3、你们想了解乘法这个新朋友吗?下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乘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到写这些加法算式越来越麻烦,进而使他们联想到能否有简便的方法。再通过看书上智慧老人说的话,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板书设计:(略)

设计中生的语言是根据试讲后学生的发言进行的预设。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3.通过理解重点段落,向白杨和“爸爸”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2.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难点:领会爸爸给孩子介绍白杨树那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是宁强人吗?那你们举得宁强的山怎么样?水怎么样?环境怎么样?(出示宁强风光图,引导至山好、水好、环境好)

现代社会,由于一些地区的环境被污染,很多人做梦都想这生活在像我们宁强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但这个地方你们觉得怎么样?(出示大戈壁图片;引导至荒凉)可就有人愿意在这个地方工作,并且还带上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就像这大戈壁上生长的这种植物白杨一样,深深扎根在这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白杨有关的课文:《白杨》 板书:白 杨 (要求齐读课题)

二、感悟白杨

1.同学们,《白杨》这篇课文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说说课文这样讲了什么?

2.爸爸是怎样给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画出“爸爸”评价白杨的语句。

(学生读完后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询问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引导至“爸爸”评价白杨的话,要求学生齐读并数数总共有几句话。)

(1) 出示第一句话

提问:“从来”是什么意思?“直”有什么含义?(引导学生抢答,并评价学生的积极精神)

白杨本来就是这么直说明白杨:本性正直(板书)。

(2) 出示第二句话

提问:白杨选择生长地方吗?从文中的哪儿可以看出来?那文中的白杨生活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要求在文中找出描写白杨生长环境的句子。指名读画出来的句子,询问有无不同意见,引导至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齐读,并思考他们的生长环境怎么样?用一个二字词语来总结:荒凉。)

正因为白杨不选择自己的生长环境,因此才能在如此荒凉的大戈壁生长,请同学们再联系这句话(这屏幕)说说白杨有什么样的品质?

(指名回答,教师予以积极表扬)

(3) 出示第三句话

要求齐读,读完后接着问:他们面对雨雪怕了吗?面对洪水怕了吗?雨雪和洪水就相当于困难,面对困难而不害怕我们称之为什么?(坚强)面对这些困难白杨放弃生长了吗?面对困难而不放弃我们可以称之为:不屈服。总结起来叫:坚强不屈

小结:通过我们的认真研究发现白杨的优秀品质真不少,说实话,老师真的很佩服这些白杨,对它们是一种崇敬,谁能带着这种崇敬有感情的读读这个自然段呢?

三、领会“爸爸”的心愿

1.但作者仅仅只是在赞美白杨吗?从文中的哪儿可以看出来?赶紧照出来告诉大家。(他也在表明着自己的心)

2.爸爸到底在干什么,孩子们知道吗?(不知道)那他们知道什么呢?(要求用文中的话来回答,教师予以引导,并肯定学生的见解,并出示课件。

同学们现在想想孩子们可能知道什么呢?(要求同桌之间根据三个“只知道”分开来想象“不知道”进行交流。)

指名汇报交流情况,合上课本师生一起总结。

3.爸爸把孩子们带到新疆是想让他们长大后干什么?(和爸爸一样建设边疆,这就是爸爸的心愿)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写法

1.要求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大树象征着什么?小树象征着什么?

2.思考:陷入沉思的爸爸为什么嘴角突然有了微笑?

(“大树”其实就是象征着像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小树”其实就象征着孩子,大树呵护着小树,就相当于爸爸培养着孩子。小树能长大保卫隔壁,孩子也能长大建设边疆,奉献边疆。其实这也正是爸爸的心愿。)

3.同样具有白杨品质的爸爸更值得我们崇敬,请同学们带着对爸爸的崇敬再次朗读这一段。

4大树象征着像爸爸这一类建设边疆的工作人员,小树象征孩子们,这种借着事物来表达自己志向的写作方法我们称之为:借物喻人。

五、课堂小结

五十年前的新疆那真的是一片荒凉,而现在的新疆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询资料去了解了解现在的新疆。去看看新疆在一代代建设者的辛勤建设下变成了什么样子。

板书:

白杨

本性正直

不择环境边疆建设者

坚强不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教师教学设计 篇4

一、融入情景——让作业充满生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在作业设计时,把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寓于趣味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取代单调乏味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高老师计划用2小时批改作业和备课,实际批改作业用了1小时30分,备课用了6/5小时。请问高老师有没有按时完成任务?

把知识点融在情境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愿做、乐学。

二、自主编写——让作业丰富多彩

《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如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后,学生基本掌握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引导说:“同学们,今天高老师把布置作业的任务交给你们,你们打算为这节课设计怎样的作业?”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而且设计的作业远比教师布置的作业要丰富多彩。如:生1:进一步弄清什么叫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互为倒数。生2:先写几个数,然后写出这几个数的倒数。生3:跟同学继续讨论0和1的倒数情况。生4:找出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对于完成自编的作业,学生不仅乐意,而且全身投入,作业质量高,既较好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应用——让作业回归生活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作业设计时,应注重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收集几个长方体包装盒,分别测量计算出用料面积;2)将10盒香烟包装成一条,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

四、自主选择——让作业满足差异

《课标》基本理念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避免出现“会了、懂了继续做,不会、不懂却不做”的现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根据每个层面学生的需求设计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发展”。一般情况下,教师为学生提供“A、B、C”三类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

《一面》教学设计内容 篇5

《一面》教学设计内容

《一面》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评: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6、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评:作者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重点引导

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学习方法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诊断补偿

从日常生活中,引入课文杂技表演悟出一定的道理。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2、小结导入: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学习导航

自学完成: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小组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二、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三、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媒体: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 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 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创新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实词以及虚词“以”“其”等词的不同含义,疏通文意。

2、 学会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理解第二段写“鱼”与写“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文中所表现的“乐”与“凄”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生字词(请学生上黑板注音)

篁huáng 洌liè 坻chí 屿yǔ 嵁kān 参差cī

佁yǐ 俶chù 翕xī 悄qiǎo怆chuàng 邃suì

2、了解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秀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非常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了解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目标展示】

1、掌握文中实词以及虚词“以”“其”等词的不同含义,疏通文意。

2、 学会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乐”与“凄”的关系。

【新知研习】

1、你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这篇文章吗?

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读出文言情感。

2、你能疏通全文吗?

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解释文中的重点字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完成字词的解释,最后由其中的一个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纠正和补充)

(1)重点词语

西行 心乐之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 俶尔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 佁然不动

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2)特殊现象

①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以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

以其境过清(因为)

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3)翻译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你能概括文章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吗?

明确:第1节,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小石潭的概貌。

第2节,写潭水和游鱼。 第3节,写潭水的来源。

第4节,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5节,记下同游者的姓名。

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请问作者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明确:以作者的游览行踪为顺序。

5、写景过程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提示:可以从动词的角度谈,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谈,可从颜色的角度谈,可以从声音的角度,也可以从写形状的角度谈、从情与景的角度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斗折蛇行”,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蜿蜒弯曲的样子。

6、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部分,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四周树长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随风飘摇;潭水很清,有鱼儿游动。

7、文章第2段写游鱼与写潭水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鱼突出水之清澈,写水是紧扣文章的标题的。

【归纳总结】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

【巩固拓展】

想象描写: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预习指导】

在理解作者感情表达方面,你有什么疑惑?

四、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发现小石潭

潭水和游鱼

潭水的来源

潭边的感受

记录同游者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篇9

设计理念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但往往在教学中理性的成分多一些,满足于能概括出景物的特点,而具体地感悟和用心体验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应引导学生在后者下功夫。

设计特色

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西湖的绿》这篇游记,写于40多年前。几十年过去了,喜爱它的人不见少。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你们想知道吗?

在学生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后,教师要求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并在小组里交流。

二、整体感知,了解西湖的绿

教师:这篇游记的魅力,就是写出了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她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什么呢?

(估计多数同学在初步阅读后会回答,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宗璞是个擅长直接描写景物特点的人,她在文章中直接用了二十多个绿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含有绿字的词语或描写绿的词语找出来,然后小组里交流。

先自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含有绿的词语或表示绿的词语有:绿、绿色、绿意、苍翠欲滴、绿得发黑、碧澄澄的、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绿茸茸、绿阴阴、青绿、苔绿)

教师:一篇不到20__字的文章中,作者用了20多个绿的,但是我们都一点也不觉得重复,多么了不起啊,请再读课文,让西湖的绿深入我们的心。

三、点上探究,体验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感慨地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呢?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再想想那里绿得怎么样,也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那里绿的特点。

在学生自读和小组交流基础上老师作适当点拨。

教师:灵隐绿得怎样?苏堤绿得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请根据你们的理解上来填写,再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填。

不管填上什么词语,能说出一定的理由就要鼓励。然后加以引导。

灵隐绿得()苏堤绿得()花港观鱼绿得()()()()

1、灵隐的绿

估计学生会在灵隐的绿填上丰富、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等词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体会,从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去感受灵隐是绿得多姿多彩。

2、苏堤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苏堤绿得阴或绿得美。苏堤绿得阴,苏堤两边是湖水,湖水是绿的,路旁的树是绿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苏堤绿得美,树上的青苔有趣,多种形状都有。

3、花港观鱼看到的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活泼、绿得成熟、绿得生机勃勃。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体会到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充满生机。

四、体验导游,再现西湖的绿

教师:西湖是这么的美,每年来旅游的人国内客人上千万,国外旅客也有几十万。你能根据课文的描述,当一回导游吗?喜欢带到哪个地方就带到哪个地方,要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生模拟导游)

五、课外阅读,了解西湖更多的美

教师:西湖的美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去西湖会有不同的感受,请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文读一读,那时你会有更多的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简述

摘要:本文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了教学目标的组成。详述了两种教学目标意义和作用,剖析了这两种教学目标的区别和联�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长远目标 新近目标

1 教学目标的组成

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教师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要学什么数学”,而是“学生通过所学能够做什么”,这就是数学教学目标。根据现代初中数学教育的要求,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这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数学教育的宗旨。通常教学目标由若干目的组成,其中包括三大块:①知识与能力;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一章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会证明平行四边形、徒有其表、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相关结论。②能运用性质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进行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中,发展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