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0篇)正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0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法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7、学生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自读效果。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安排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填空:(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4、从什么地方可看出贾岛和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指导读好这句话。

6、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二)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考虑: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三)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考虑: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示,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4、小结:贾岛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

(四)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考虑: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考虑”?为什么?

6、看看韩愈说的话。

(1)朗读。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2)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五)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指导造句。

四、作业

以填空形式复习第一小节。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2

《松鼠》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感受松鼠的美丽和可爱。

2.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松鼠的美丽和可爱。

难点: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渲染学习氛围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森林乐园玩,好不好?

2.这一路上会遇到许多动物,咱们一见到他们就马上跟他们打声招呼,怎么样?(师播放动画,画面上出现几种小动物)

〈二〉整体感受松鼠

1.松鼠这一课大家预习过了吧,你觉得松鼠怎么样?

2.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松鼠的哪些方面,打开书,读一读,你一定会知道!

(了解课文是从松鼠的样子、游玩、搭窝、吃食四个方面进行描写,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三〉感受松鼠的外形的美

1.我们班的小朋友读书可认真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松鼠样子的,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2.现在我请大家做件事,你们再看看这段话,记住你认为很关键的词语,待会我要考考大家的记性。

3.读完了吗(读完啦)都记住啦(记住了)开始考啦。这个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松鼠的样子?(生抢答)

师:下面,可要睁大眼睛,集中注意力,跟着我的鼠标走。鼠标点到哪,你能想出文中用了哪些关键词语来描写,你就马上举起手。

4.指导朗读。

(1)刚才,大家记住的关键词都写出了松鼠的美丽、可爱。现在,谁想试着读一读。

(2)谁敢说有一句我比他读的更棒呢(抓住句子指导朗读)

(3)师生接读

(4)谁也上台来当回小老师,和你的学生们合作读这个自然段?

〈四〉感受松鼠打窝的巧

1.读的不错,松鼠不只样子美丽,也很机灵,他还有什么本领呢?(会搭窝)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个自然段(生读)

2.下面请大家看这一句(出示“窝搭好了……风吹雨打了。)

3.质疑:为什么松鼠把窝搭好后,还要加个盖呢?

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答案吗?

4.感受打窝的巧妙

看来,松鼠搭窝过程中的每一个举动都有他的目的。(出示整段)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句(松鼠常常把窝……这样就……)那么在松鼠搭窝的过程中,你觉的哪也可以加一条横线,并说说松鼠这样做的目的?看来,松鼠真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呀!(板书:聪明)

〈五〉感受松鼠活动的趣

1.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松鼠是怎样活动的(出示第二自然段)

2.请同学们放声自由读这个自然段。

3.瞧,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张松鼠追逐嬉戏的图片,你们觉得这图片怎样?

4.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运用书上没有出现的精彩动词让这几只松鼠动起来。先到小组中讨论讨论,想好了,就上来写吧!生上台写。

5.松鼠玩够了,闹够了,也要休息了。那我们也静静地把刚才想到的,说到的松鼠追逐嬉戏的情景写下来。让顽皮、可爱的松鼠留在你的文字里,留在你的记忆中。(生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篇3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共产党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4、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三)疑点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使学生畅所欲言,阐明观点,求得理解效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鼓励学生参与板书

同学们,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

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板书:17赤壁之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

2、激励学生积极读书。

教师导语: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读后,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三)了解“认识起点”,据实施教

1、直接了解,开门见山。

教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

2、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介绍?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四)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回答。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激励学生深究,深入剖析

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

(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办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交流汇报,互相启发。

(学生口头交流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升华认识,深化思想

1、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教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展开辩论。

辩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赢,却赢了?

(四)积累词语,欣赏佳句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欣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欣赏的内容和原因。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绕着周曹双方胜败的原因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六)布置作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6

《松鼠》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3.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栗、矫”等13个生字,会写“鼠、仁”等13个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2.(出示松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板书:松鼠

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句

[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

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你怎么理解?

(2)识记生字,掌握多音字。

晃 huǎng(  )huàng(  )

组完词同桌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四、细读第一段,了解外形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在写松鼠的外形时,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详细描写了松鼠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特征,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板书:外形特征

面容——清秀

身体——矫健

四肢——轻快

尾巴——上翘

3.读第一段,讨论:你认为这段好在哪儿?

小结:文中第一段确实写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写具体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4.指名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朗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要读出这种情感,我们首先确定描写松鼠的重点词语如“乖巧、漂亮、讨人喜欢、面容清秀、敏捷、机警”等词语,并通过重读、轻读等方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它的外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意思写词语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小巧、灵活、精细。(玲珑)

遮住的意思。(遮蔽)

游戏、玩耍。(嬉戏)

2.《松鼠》一课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生回答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二、精读课文,了解习性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这部分介绍了松鼠的哪方面特征。

生总结,汇报

板书:性格特征---胆小(活动范围活动时间)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性?默读课文第二部分,选择一方面来准备并在全班介绍。

3.指名介绍,随机导学:

读第三部分,看看这部分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特点?

生总结、汇报

板书:行动、储备粮食搭窝(聪明 警觉 乖巧)

师: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画出来?

(先……再……然后……)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学生动笔,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写后交流。

4.读第四部分,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生活习性(繁殖 换毛 爱干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请2名同学分部分读全文。

2.说一说:通过学习课文和查阅资料,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3.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4.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白鹭》。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3题。

2.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接着写一写它的生活习性。

教时 篇7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二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习题:

埋怨(mán mái )缝补(fèng féng )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暂时不要求学生十分完整的概括,

只要求学生说个大概)(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小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用不同的方法理解“镜头”、“络绎不绝”、“相容相安”、“截然不同”的意思,同时在句子中体会“安然、安静”的不同含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在阅读中通过寻找描写动物的动词感受动物之间友爱相处的温暖,初步感悟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许许多多爱的故事。我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我们在爱的温暖中感受快乐,感受生命的意义。同样,在动物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爱,虽然它们不会用言语来表达,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去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

2、板书课题:无言的爱

3、师:谁来读这句话。出示:最近有两组镜头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感人。

(个别读齐读)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镜头”,为了弄清它的意思,老师查了词典,词典中有3个解释,请你结合句子,选择正确的义项。(出示解释,理解“镜头”)

4、指名回答,读解释

5、师:课文冠以这些画面,这些充满情趣的镜头为——无言的爱(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具体描写了几组充满情趣的镜头?

板书:镜头一、镜头二

2、师:打开书本,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两组镜头分别讲了什么?可以借助这样的填空说一说。

出示填空:

四只小狗满院子乱跑,母狗绕圈狂叫,花猫衔来小狗,喂奶。

麻雀和另一种比它身体大两三倍的鸟,共同衔草造窝,不分彼此,喂养儿女。

3、学生自由轻声读,准备填空。

4、交流、板书:

师:这两组镜头里出现了:

板书:小狗、母狗、花猫

板书:麻雀、大鸟

三、精读课文:

1、过渡:动物之间的爱是无言的,但镜头是有声的,这两组镜头就很好的记录下了这些动物之间的爱。让我们再次读课文2、3、4小节,思考:镜头中的哪些画面感动了你?用“——”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

镜头一:

师:让我们一起先来关注第一组镜头。在这组镜头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画面?

3、交流,出示句子:

不料花猫见状,竟飞奔而去,把四只乱跑的小狗一个个衔到狗窝里,自己拖长身子躺下,让四只小狗吸它的奶。(指名朗读,2人)

4、师:花猫和4只小狗毫无血缘关系,但花猫竟——,把——,自己——让——。花猫把4只小狗当作是自己的孩子,还让它们吸它的奶,花猫的行为是感人的,也是出乎众人的意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课文中用了一个字——“竟”(媒体把“竟”变红)(再一起读)

5、师:那么,花猫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读读上文,来说一说。

出示:

花猫看见,竟飞奔而去,把四只乱跑的小狗一个个衔到狗窝里,自己拖长身子躺下,让四只小狗吸它的奶。(生个别答)

6、出示句子:

4只小狗满院子乱跑,母狗急得在树下绕圈狂叫,小狗却听而不闻,散开去往草丛里钻。母狗的叫声更见焦虑,不住地用力,也挣脱不了套着它的绳子。

7、师:4只小狗刚学会走路就满院子乱跑,这可急坏了它们的母亲,你看母狗——

(板书:绕圈狂叫)好像在喊——,可是小狗却——,听见了像——,散开去往草丛里钻。这可如何是好,母狗不住地用了,想挣脱套着它的绳子,可怎么也——,只能干着急,母狗的叫声更见——(齐读)

8、师:不料花猫见状,竟——生读:飞奔而去。

再快一点,否则小狗宝宝就要找不到了。花猫马上——生读:飞奔而去,

把四只乱跑的小狗——生读:一个个衔到狗窝里。

温柔一点,不要伤了宝宝们。花猫把四只乱跑的小狗——生读:一个个衔到狗窝里,

自己——生读:拖长身子躺下,让四只小狗吸它的奶。

9、师:此时,4只小狗把花猫当作母亲,乖乖的不跑了。花猫安详地施展着母爱。

(板书:施展母爱)而此时的母狗无法近前,但看到4个儿女安然地扑到花猫的怀里,它也就安静下来了。

10、体会句子中的。词语:

母狗无法近前,但看到4个儿女安然地扑到花猫的怀里,它也就安静下来了。

你能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安然”“安静”能否相互调换吗?

学生交流,(齐读镜头一的内容)

11、师:小结:母狗从绕圈狂叫、焦虑到安静下来的情绪变化使我们感到它母性的爱;而花猫更是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了它对4只小狗不分界线的爱。

12、师:事有凑巧,那天刚好是母亲节,那时专门歌颂母亲的节日,主持人看到这组镜头,说:(出示:今天是母亲节,到底谁是母亲呢?)话语简短但不失风趣,节目里传出一片温馨的笑声,所有的人都被这动物之间无言的爱所感动了。

镜头二:

1、过渡:镜头二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又是什么呢?

2、学生读课文,交流:

1)出示:奇怪的是4只父母鸟来去衔草,造的却是同一个窝!

师评价:是啊,这两种不同的鸟儿却在为建造它们共同的家园而忙碌着,它们要同处一窝,共同生活。(板书:同处一窝)

2)师:这种状况从未见过,真是奇怪!但更让人惊奇的是:

出示:两只体态、羽毛截然不同的母鸟都在窝中产卵、孵小鸟,但相容相安、从不互侵互斗。

理解:“截然不同”——文中是指(麻雀和大鸟的体态、羽毛一点也不一样。)

师评价:虽然他们长相不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鸟,但它们却能同处一窝,平平安安,从来不你斗我,我斗你,这就是——(板书:相容相安),你看,作者用了“相容相安,从不互侵互斗”一正一反的词语,把两种鸟和谐相处的意思表达得十分贴切。

3)出示:幼鸟出壳了,父母鸟都衔食来喂幼儿,感人的是它们不分彼此,谁都不只喂自己的儿女。……

师:它们不分彼此,也就是说——(板书:不分彼此)

对于这个片段,文章还了详细地描述了麻雀喂食比自己体积大好多的幼鸟的情景。

4)媒体出示:

体大的幼鸟嘴巴也大,每次从麻雀嘴中取食,把麻雀连嘴带头都含在自己口中,而麻雀送下食物,把头从它口中拔出,没有一点痛苦的样子,次次都是如此。(个别读)

师引导学生质疑:此刻,你就是这只麻雀,当你把头伸进比自己大许多的幼鸟口中时,你会是什么感觉?(不舒服、难受、喘不过气来、害怕大幼鸟会咬自己)是啊,因为此时你的头被幼鸟——(生读:含在口中)(媒体“含”变红)而把头从幼鸟的口中拔出更需要使出全身力气,(媒体“拔”变红)可麻雀却没有一点痛苦的样子,次次都是如此。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学生交流回答:麻雀把大鸟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麻雀爱它们……

3、师:大家说的真好,带着你们的一份感动,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师小结:就这样,麻雀和大鸟同处一窝,共同生活着,它们相容相安,不分彼此。这奇特而又感人的情景很快在邻里间传为佳话,每天来这里观看的人很多,文中用了一个词——生:络绎不绝,

出示:一天,主人……招待大家。

5、师:同学们,这个场景其实写的是“邻里观鸟”,作者选取这个镜头,他想说明什么?(生交流)

6、师:两种不同的鸟都能这样相亲相爱,我们人类还分什么你我呢?这是主人发自肺腑的感慨,这是主人出自真心的行动。

四、升华情感:

1、师:课文就像摄像机,记录了这两组真实而感人的镜头。相信大家一定和课文中的人们一样,在感动之余有所感悟,那么你在日常生活中、电视里、报刊上也看到过这样感人的镜头吗?

2、媒体出示:

镜头中xx深深打动了我,它让我感悟到xxxxx。(课文中、同学间、邻里间、看到的、听到的……)

3、交流。

评价:这是你的阅读体会。你真正明白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愿望。

对啊,动物尚且如此,我们人类更应该互帮互助,和谐相处。

4、师: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旋律中用心体会这一份无言的爱。

媒体出示一首小诗:

爱是最美好的语言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

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了四方

我们要在爱心中大声地歌唱

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

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

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整体板书:

母狗     绕圈狂叫

镜头一         小狗

花猫     施展母爱

无言的爱

麻雀     同处一窝

镜头二         相容相安

大鸟     不分彼此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9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1.板书:慈母情深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课件2)

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总结,汇报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你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请大家读1-4自然段。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①“书价一元多”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信息?

板书:书很贵。

(出示课件6)②“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这句话暗示了家里很穷。“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这两个词表明

板书:A家里很穷。

B“我知道家里穷,因此很懂事,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③读第4自然段,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这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的。从“卖破收音机”和“吃进了肚子里”直接描写家里的穷。

板书:破收音机吃进了肚子里

④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家里很“穷”呢?里面的用意是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文章一开头先介绍书价(一元多),然后反复强调“从来没有”,暗示读者这一元多对“我”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紧接着作者又写出“卖破录音机”和“吃进肚子里”,这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作者反复介绍“穷”是为了下文母亲毫不犹豫地掏钱让“我”买书做铺垫,从而衬托出母亲对“我”的爱。

板书:穷做铺垫,衬托母爱的伟大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知道了文章运用了衬托的写法做铺垫。可以说收获匪浅。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背写课后生字词。

2.继续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分析描写母亲的细腻的语言文字,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和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会写的生字。

2.为了突出母爱,作者进行了怎样的铺垫?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书的渴望与贫困的家境让作者失魂落魄。也就在这一天,作者走进了母亲那个他从未靠近的世界。

二、深入品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5~29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板书:瘦弱 疲惫 贫穷 辛苦 善良……

2.在这部分中,关于母亲的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最深?

3.罗列句子,对比感悟:

⑴“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①你的脑海中有这样一幅画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

②外表极其瘦弱的母亲内心也瘦弱吗?她是怎样做的?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母亲内心的坚强呢?

引出对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③哪个词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④母亲为什么要“立刻”?“立刻”带给作者的又是什么?

⑤对比对这两句话,小结:瘦弱但坚强。

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①再带着感受读这句话。

②如果你是梁晓声,面对这样一位眼神疲惫的母亲,你读懂些什么?

③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极度需要休息的母亲却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吗?

二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母亲这样的“立刻”是一天吗?是一个月吗?

⑤读,小结:辛苦 忙碌。

⑶“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①从哪个词最能体会母亲的辛苦?(龟裂)

②怎样的手才叫“龟裂”的手?母亲的手为什么龟裂?

③尽管手已龟裂,但母亲还在任劳任怨,争分夺秒地忙碌着:

三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再读这句话,你还读懂些什么?“皱皱的毛票”说明了什么?

⑤读,小结:

贫苦不吝啬。

4.再读这些句子,母亲的伟大形象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1)自由读。

(2)交流:

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3)再读,再感受。

三、触景写情

1.拿出笔,写下作者的感动:

我拿着母亲给我的钱,鼻子一酸,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我攥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2.交流。

3.母亲的希望是什么?你觉得那个劝她的女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四、音乐渲染

1.母亲像天空,像大海,更像一条河,静静地流淌在四季的交替中……

2.送出歌曲《母亲》。

五、作业。(出示课件18)

1.搜集表现“母爱”的古诗句。

2.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来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晌、恰、岂、误、梁、哮、酥。

2、新词: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软。

3、理解重点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4、训练学生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对武松的英雄形象有进一步的认识,教育学生做不畏强暴,勇敢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

2、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是如何详细叙述的。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l、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二、目标完成过程。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1)正音:

晌(shǎng午 咆哮(xiào) 请勿自误(wù) 脊梁(liáng)

(2)解词: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如何:为什么。

过往:来来往往。

平生:一生。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自读课文,说出大意,前后讨论交流。

3、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2)讨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段意列出每段的小标题。

①喝酒;②上冈;③打虎;④下冈。

4、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默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

①作者在这段中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根据要点划分层次。

(a、谈酒,b、谈虎。)

②分角色读这一段。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③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豪放的性格特点:倔强、勇敢的性格。)

④讨论:这一段与打虎有什么关系,与打虎一段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a、抓重点理层次,b、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这一段主要写了武松在酒店与酒店主的对话,通过对话我们了解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为下文的徒手打虎做了铺垫。)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难懂的文言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默读提问。

这篇文章通过自读、默读,思考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让你喜欢?(第三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即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1)从半空里蹿下来,吼一声,把腰胯一掀……,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

这是反衬法。

(2)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前后位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蹿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这是反衬的写法。)

4、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三、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筋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述。

1、文章通过什么深化中心?

(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深化中心。)

2、作者是如何地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勇敢。

(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毕竟是个普通人,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在结尾一段中体现出来。

五、总结、扩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深深地喜欢他?

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作、语言和内心活动描写,加以体会。

六、布置作业。

1、复述故事,讲给父母听。

2、抄写生词并解释“晌午”、“请勿自误”。

板书设计:

武松打虎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①喝酒。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②上冈。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③打虎。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④下冈。

武松:豪放倔强,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