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6篇正文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6篇》

时间: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下面是整理的白居易《暮江吟》赏析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暮江吟》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师: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师: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师指名读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二、学习新课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师: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师: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师: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师:把

比作,又把比作。

师: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师: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9、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10、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三、小练笔。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诗、吟诗、还做诗、做画,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能收集有关白居易的诗,我们下节课交流。

五、布置作业。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篇2

《暮江吟》一课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诗中选取了日落西沉到新日东升这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侧面反映了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愉快的心情。本诗语言准确、生动、意境和谐宁静,是优秀诗作之典范。教学本课我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背诗导入,读得流利。

1、出示古诗。

2、初读正音。

3、比赛背诗。

4、检查背诵情况。

5、学生自评。

二、自学古诗,读出感情。

1、回忆学法。

解题-明意-悟情-赏析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3、闯关摘星-反馈自学情况。

4、评选最佳小组。

5、学生朗读,读出感情。

6、多形式朗读并评价。

7、学生想想如何读出韵味。

三、想象入境,读出韵味。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想象。

2、再现画面。

3、学生入境诵读。

4、多形式表情诵读,读中评价。

四、知识拓展,延伸学习。

1、交流资料。

2、力求把白居易一首课外古诗背出韵味。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抄课后生字及古诗。

2、选做题:(1)想象作画。(2)改成写景文章。(3)模仿作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主要成功之处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

21 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每个学生的智力、性格、爱好、情趣不相同,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为他们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为他们创造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由此可见,传统的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变居高者为平等中的首席,关注、尊重每一位学生,为他们创设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本课时,我始终将自己当作一名合作者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发现学生的朗读不到位时,我并不是机械地让学生停下来听教师朗读,而是亲切地询问学生:“听了你们热情洋溢的吟诵,我也激qing涌动,能给老师一个尝试的机会吗?”同学们听了这么亲切的话语,情绪激动,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赞成,听起教师的吟诵也尤为专注。这样轻松、自由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倾听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且为学生的再次朗读作了铺垫。在教师范读后,我又让学生来点评,学生感到自己倍受尊重,纷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赏还是批评,学生均在自由轻松的点评中得到了提高。

二、 让自主、合作探究进课堂 。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暮江吟》一课时,我始终遵循“新课标”精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他们创造许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上课伊始,我以背诗比赛导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进行背诵;课中,在学生自学古诗时,我并不要求学生都按以往的方法学习,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用怎样的方法能学得好就用怎样的方法学习;课终,作业的布置,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1)想象作画;(2)模仿作诗;(3)改为写景的现代文;(4)自己设计。学生可据自己的水平及爱好兴趣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此外,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教学古诗时,我并不是以灌输式教学将知识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即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意、领悟诗情;在拓展延伸时,我再次安排让学生合作,通过交流课外资料,学生获取了对方的信息,汲取了对方的精华,拓展视野,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合理地引导、调控,使得合作有序、到位。

三、采用了激励性评价。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采用鼓励性评价,以他们的优点为支撑,激发他们的自信。当学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火花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时给予及时的引导与帮助,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教学《暮江吟》时,我都采用激励、鞭策的语言进行评价。在听到优生充满激qing的吟诵时,我倍感欣慰,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在听到差生平淡、生硬的朗读时,我也不批评、指责,而是表扬他们能积极参与便是可贵的,并鼓励他们加强训练,争取进步。不过,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并不是教师独揽的。在这节课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参与了评价。作为教师我还进行了正确引导,除了教育他们要客观地评价外,还引导他们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从而,懂得欣赏他人、善待他人。

这样,教师和学生都采用了鼓励性评价,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过程中,共同营造了一种充满人文的评价氛围,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四、课堂充满了琅琅书声。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课文应要求学生诵读,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可惜,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怕学生理解得不深不透,将大量时间花在讲解、分析上,夺去了学生自己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机会。从而,使文质优美的文章变得干巴巴的,美感削弱了,情趣淡漠了,魅力丢失了。学生学起文章来也觉得索然无味。在教学《暮江吟》一课时,我一改以往的做法,遵循以读为本的原则,将整节课设计为三个层次的读:比赛背诗--读得流利;自学古诗--读出感情;想象入境--读出韵味。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将小组读、个别读、范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穿插进行,并留给学生大量读的时间,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了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同时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篇3

《暮江吟》教学实录

——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

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的。

师: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两位同学跑到评委席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师:究竟是何种景物,吸引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在讨论中来领悟一番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生自由学习讨论)

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

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

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

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

师:还有哪儿很美?

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

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露珠。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诗)

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

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

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

师吟诗(同学们鼓掌)

师: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读了这首诗,你们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欢哪些词?

生:我最喜欢“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

生:我喜欢“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

生:我觉得“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

师:网上也有一些朋友发表了一些意见,有的可能和同学们理解得一样(展示)

师:如果同学们有意见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发表到网上。

师:照图和月夜图,这两幅图构成了最美丽的风景。能不能背背看。(生背,配动作)

师: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地学学他写的《忆江南》,出示古诗。

生齐读。

师: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

生:都是写江的。

生: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

(师讲解对这首诗的评价)

师: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生齐读)

师: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诗,下课后,相互交流。让我们用这样的热情去读古诗,学古诗,成为弘扬中华古典文化的最出色的人才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大屏幕上会出现几幅图,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舟过安仁》、《咏柳》、《忆江南》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今义:令人怜悯。用“可爱”代替“可怜”,即“可爱九月初三夜”,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

“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 一道残阳照水中  (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  (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  (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几乎贴着湖面铺撒过来地样子。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佛”或者“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真珠”。(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看图。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 (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女生齐读。)

四。吟诵入诗境

1、你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我静静地站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变化,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宝石!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一张精致小巧的弓。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滚的小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准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我们的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词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些诗词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篇5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情感目标

运用多媒体尽情欣赏美丽的风景,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

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引诗入画,以画解诗,画出诗的意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受到美的熏陶,使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我运用了“欣赏美景引入——指导学诗——体会意境——质疑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引入。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还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吗?服气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想说,想画。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这首诗只有四句,你能不能把它读懂?好!下面请同学们自学,一句一句弄懂每个词,每个诗句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学小声讨论,甚至可以离开座位和好朋友讨论,我们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三)通过“绘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事先与该生商量好),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问,这两行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一道快要落山的太阳的余晖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然后我指着黑板上的画面问:有错误吗?许多同学回答:有!有!

诗中“瑟瑟”是碧绿色,显然这位同学没有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他把江面上画了许多波纹。谁能上来帮他修改这幅画呢?学生纷纷举手,我请画这幅画的同学改图画,这个学生很快把不恰当的地方改过来了。

多媒体出示后两行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行诗。▲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夜:指农历九月初三。▲似:好像。

“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指名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3)最后一行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师指点:生很快说出了: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景色?(是从日落时候到夜晚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从诗中描写的景物,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指名上黑板画后两行诗的画面。这次学生一下就画对了,而且学生通过着色把小草上的露珠在月亮的照映下闪闪发光画得栩栩如生。

4、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诗文,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自由读文)

(2)(为画面配音)教师播放flash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qing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你赞同的方式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秋景图,古典乐)。

五、绘画着色,充分感受诗文描写画面的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学生兴趣高涨,完全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篇6

教学要求: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板书课题。《暮江吟》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着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习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小学教 学 设计网 更多精 彩 教案]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习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