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优秀12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沉默给大家整理的12篇语文说课稿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内容导航
语文说课稿 篇1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语文说课稿 篇4语文说课稿 篇5语文说课稿 篇6语文说课稿 篇7语文说课稿 篇8语文说课稿 篇9语文说课稿 篇10语文说课稿 篇11语文说课稿 篇12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学目标 :
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教学,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结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和本文情趣性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有滋有味的朗读全文,尤其是读好三次对话;
2、抓住重点语段,品词析句,具体感悟,理解文章意思;
3、能练习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第二、第三次对话;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道理。 本文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所 教学难点是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奋努力,虚心好学。
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
1、情境教学法,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通过情境导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
2、品词析句法,朗读训练时,教师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反复比较,读,悟,表演使学生体会到文中语言运用精当之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学生的学法是: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一系列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寓意。
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课的教学思路是: 据此我如下设计教学 ;
一、通过朗读张扬个性。
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
1、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划分自然段,并思考小鹰在学飞过程中一共说了几次“自己会飞了”。接着分自然段读,同时思考小鹰说这些话时到底学得怎样?老鹰怎么回答的?
2、在学习第2-3自然段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老鹰和小鹰的话多读一读,结合插图,让学生看到小鹰已飞到了大树的上面,会怎么想?再结合文字“高兴”、“喊”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出来,进入情境体会小鹰自以为飞到了大树的上面,飞行的本领就已经学会了,自然地读出它此时高兴、满足的心情。这时候,再问学生老鹰是怎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老鹰不满意。学生通过读,指出“摇摇头”,“还不算”,明白老鹰希望小鹰飞得更高。老师用亲切的语言点出母亲对孩子的爱,鼓励学生读出亲切、和谒的语气。(初读阶段让学生读了3遍课文,学习2、3自然段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入情境感情朗读,这不仅使学生的读书有了量的保证,而且不同的要求与形式让学生每次读书都有新的目标,也就是让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过程。
二、通过活动演绎精彩。
如何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内心深处体验“小鹰学飞真刻苦”以及更进一步体会“学无止境”的寓意。我在教学中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通过活动再现出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1、在学习下文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三个问题学习小鹰第二次试飞(第四、第五自然段)。
A、小鹰怎么说?
B、老鹰怎么回答?
C、老� 指导学生自己编动作朗读老鹰和小鹰的对话,指名学生上台表演,鼓动其他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让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边读边演中学习朗读,理解词语。
2、在半扶半放中学会了小鹰的第二次试飞后,我放手让学生同样带着上面的三个问题自学小鹰第三次试飞(第六、第七自然段)。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朗读。 教师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鼓起劲”、“拼命向上飞”,不但描述了小鹰用出全身力气刻苦练习飞行的样子,而且说明越往高处越难飞。“飞呀,飞呀”是说小鹰反复地练飞,“急促地喘着气”是说快而短促地喘着气,这些都让学生来表演,体会小鹰由于刻苦练习而练得很累,连呼吸也变得快而短促了。这时,小鹰用探探问的语气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小鹰用探问的语气说明它经过老鹰的几次教育,不仅提高了飞行本领,而且变得虚心了。学生在小组内表演朗读并体会小鹰当时急促地喘着气说话的神态和不敢肯定的语气。(这一环节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小鹰第一次试飞时,教给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学第二次试飞时,半扶半放引着学生分析朗读,在学小鹰第三次试飞时,教师适度放手,让学生运用方法自学,教师只是在一旁画龙点睛,引导学生利用重点字词体会分析。
三、通过想象拓展感悟寓意。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里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老鹰对小鹰的话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小鹰再往高处看。这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小鹰看到更高处“还有几只鹰在盘旋”,会想些什么?它又会怎么去做?从而悟出鹰还可以飞得更高,也就是说,飞行的本领是没有尽头的。 在课文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你们在学习新本领时,也像小鹰遇到过困难吗?你们是怎么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
各自交流谈体会,通过交流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道理,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板书设计:
针对本课是童话故事这一特点,在板书设计上,力求新颖,图文并茂,突出实用性直观性。有故事内容小鹰跟老鹰学飞,到思想教育,通过移动图片,展示学飞的过程的阶梯性。
在这节课上,在课件的有效辅助之下,我们的孩子体验到的情感都是令他们终身难忘的。最为重要的,是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将小鹰学飞的精神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学飞生活中去,勤奋努力,不断进取,那么这节课的目标就达成了,教学重点得以解决难点得以突破!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我爱祖国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我们来看看下文。
《我爱祖国》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修订教材第二册中的第七篇课文,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围绕“爱”,倾诉了少年儿童的心声。先通过少年儿童对亲近的人和熟知的事物的爱,体现了他们的爱心,然后通过自问自答,突出最爱的是祖国,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根据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认知特� 本课难点则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的字型较复杂。 针对本课学习的重点及难点,并依据低年级课文的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根据以上学习目标的确定,为便于学生复习中教容易的解决重点知识,突破难点问题,特作以下课前准备:
1、万里长城和五星红旗的投影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3、生字卡片。
4、抄有课后练习的小黑板等。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复习本课,我准备采用观察法和自学法。因为观察法能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而自学法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运用,从自身学习的基点出发,有侧重点的去完成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自悟、自感能力的培养。
另外,复习本课,我还根据教材的特点使用了投影片作辅助教具,以更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复习,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法指导
为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复习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重新采用“看看、读读、标标、圈圈、说说、议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复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复习,真正从自己出发来复习。同时,还采用“读书自悟法”指导学生自主复习,从自主中学习知识,从自主中感悟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独立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运用迁移规律指导学生自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悟自学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依据新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并依据低年级讲读课文的一般步骤,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的复习任务,具体步骤如下:
1、导入新课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谁能说出我们祖国的全称?因为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所以她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是世界上大国之一。
我认为这样导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为下面的复习调动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为本课时的复习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
2、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题目:
(1) 理解“我爱万里长城,我爱小河”。
(2) 解为什么爱五星红旗、爱白鸽、爱红领巾、爱花朵、爱爸爸、爱妈妈、爱老师和同学。
(3) 理解“我”为什么最爱祖国。
(4) 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3、识记生字词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初学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悟,然后安排听写生词来巩固,以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及自悟自感能力。
4、完成课后练习本步骤的复习,主要采用“读读、标标、议议、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5、布置课外活动主要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时机使学生对亲近的人和熟知的事物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体现他们的爱心,抒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对教材的简要理解分析
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是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去爱。
文章《自己去吧》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寓有童趣。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不要有依赖性的好教材,是一篇以故事为主的文章,文章主要讲的是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们带它们的孩子去学会生活的本领。小鸭想请妈妈带它去学游泳,鸭妈妈鼓励小鸭自己去游,知道自己学会游泳以及小鹰想请妈妈带它到山那边看美丽的风景,鹰妈妈也鼓励小鹰自己去看,最后成功了。故事内容能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确立的教学目标及理由
根据我对教材的分析,文章在本单元的地位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从小刻苦锻炼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确立的教学重点及理由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确立的教学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反复理解这几个自然段,理解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作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对重点句的品读与体会。学生体会到了“自己去吧”这个短句的含义,由此可以体会到鸭妈妈和鹰妈妈的用心。利用重点句词的品读与体会达到对难点的理解把握。
选择的教学方法及理由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保准》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由于学生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小鸭和小鹰问什么想要学会本领呢?鸭妈妈和鹰妈妈问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是他们对学习此文章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两次成功,我在这里会让学生采用齐读、默读品尝这两次成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体会自己动手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教师讲《自己去吧》的故事或听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听清楚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听完故事之后说说:
1、这个故事讲了两种小动物的什么事?
2、主要是在谁的帮助下成功的?
3、质疑,读了课题,也听了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初读课文,图文对照。
1、看拼音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要读准字音。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标上序号。
3、检查自学情况:
(1)、识记生字词。
(2)、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分段朗读课文。
(3)、评议朗读情况。
4、图文对照,说说课文哪一段写第一幅图的内容?哪一段是第二幅图的内容?
、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分小组学习讨论:口头组词,看谁组的多?教师巡视辅导。
3、认清字形,记忆生字。
(1)、用熟字加偏旁识字。(加一加)
(2)、用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认记。(减一减)
4、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时,仔细观察田字格。
(2)、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自”、“己”、“东”、“西”。
(3)、学生练习时,注意写字姿势。
(4)、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图文对照,讲解课文。
1、自读自悟,领会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
(1)、出示挂图第一幅。
(2)、自己再联系读读书中的句子,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3)、全班讨论交流。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5)、启发学生想想小鸭刚下水时心里会怎么想?
(6)、分小组练习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2、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
(1)、读小鹰和妈妈的对话,体会句子的意思。
(2)、观察图,读句子,体 只有很好地掌握了飞行技术,才能够在蓝天上自由飞翔。所以说,无论是谁都要从小学好本领,打好扎实的基础,长大了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
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是我们大家都受到了一次教育,只要你肯努力去做,不怕困难,就能学到本领,增长才干。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们会有更深的体会。下课后,大家可以在一起互相交流,你向小鸭、小鹰学习什么?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新课,质疑课题。初读课文,图文对照。学习生字词。图文对照,讲解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总结全文的环节。到达了为文章扫清文字障碍,对字词的积累,提出所学重难点。考查学生时,第一课时的学习程度,利用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通过自读,通过自读了解全文,使学生自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理解事件。在此环节运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图文对照,讲解课文环节中运用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感受自己去吧的含义。在熟读课文中利用品读法,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总结中,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只要你肯努力去做,不怕困难,就能学到本领。
板书设计及意图
自己去吧:鸭妈妈——————→小鸭————→游泳
(自己去吧) (学会)
鹰妈妈——————→小鹰————→飞翔
(自己去吧) (学会) (关爱他人)
意图:本文由鸭妈妈、小鸭、游泳,鹰妈妈、小鹰、飞翔的过程讲起,在学会游泳和飞翔中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因此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课堂所讲重点,使学生一看即懂,看到板书就能够明白所讲内容及文章重点。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记》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这是一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徐迟用大手笔描写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对社会�
《黄山记》虽是本单元的课内自读教材,但文章语言优美,构思谋篇独具匠心,体现了游记散文的又一特色:大手笔绘景,突出景物特点。
2、教学要求:
根据高考考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理论,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要求:
⑴欣赏课文所描写的黄山奇景、理解作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赞美
⑵欣赏本文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大手笔的写法。
⑶通过和叶圣陶的《黄山三日》对比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⑷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是思想内容的理解和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
⑵难点是一、二部分在全文的结构和表现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对比阅读时对比点的确定上。
二、说教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感情色彩鲜明,所以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深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并且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就一定要体现课内自读课文的特点,要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习内容上一整体理解为主,不要求面面俱到。为此我采用“点拨法”。所谓“点拨法”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指导下,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职能和学生“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点拨教学分五步:
1、导入
2、研究
3、鉴赏
4、反馈
5、迁移。
其目的让学生学会然后达到会学。同时,为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课堂效率,适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自读讨论法”,掌握“读”“想“划”议’结’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达到所思,有所得,认真思考,划分重点词句,议出问题的关键,总结各部分特点,帮助学生把握训练的重点。
四、说教学程序
㈠导入性点拨(激发情感.整体感知)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计算机软件《黄山风光》在屏幕上显示配乐的黄山风景镜头:险峰,云海,日出,摄身光等奇景。用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激发情感导入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㈡研究性点拨(明确自读目标,放手让学生自读,全面理解课文)
1、然学生用两个字概括黄山特点:险、奇。
2、文章自成四部分,让学生通过自读讨论拟定各部分小标题(要求尽可能用诗的语言概括)。
3、学情预测:甲、能概括但语言不简练。
乙、语言简练。
丙、诗句。
丁、四句话连成一首诗。
4、选诗句板书:①黄山胜景天造就(险奇)。
②千古黄山几人登(险)。
③攀登天都寻常事(夷)。
④天下奇景数黄山(奇)。
㈢鉴赏性点拨(精读课文,解决难点,突破重点)
1、幻灯投出自读讨论题目:课文一、二部分在全文的结构和表现方面各起什么作用?有人说,如果把这两部分删去,三、四部分也可以独立成篇,且不失为一片优秀的游记之作,你怎么看?二、三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展开自由讨论。
3、教师点拨总结,板书要点。
㈣反馈性点拨(复读课文,巩固提高)
1、交流各自欣赏的片断(学生个体不同,各自欣赏情况不同),并讲述欣赏的道理。
2、作者为什么写的这么好?
3、点拨总结: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热爱黄山的美景。
②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③谋篇独具匠心。
㈤迁移性点拨(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是知识转化为能力)
1、导入语:美的表现形式是无比丰富的,徐迟大手笔写黄山气势磅礴的美,同学们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雄壮是美,平凡中也有美;华丽是美,质朴同样也是美。
2、让学生将《黄山记》与另一篇写黄山的文章《黄山三天》(作者叶圣陶)进行对比阅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3、指导方法,教学生学会对比阅读的方法,达到会对比阅读。
板书:
对比阅读
①、对比什么
②、怎样对比:对比要又广度(内容、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
对比要有深度(作者写作目的)
4、幻灯投出阅读对比表格,组织学生自读讨论,发挥群体作用。
5、组织评价,让学生熟练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
五、说板书设计
1、板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2、板书设计要突出重点、难点。
3、整个板书设计构成统一的一个整体。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王二小》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小学课本中第一篇讲述英雄事迹的文章。全文以“王二小”为中心讲述了他怎样将敌人成功的。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并将敌人消灭的故事。课文结构严谨,图文并茂。
二、 学情分析及师生活动形式:
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根据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如:直观教学法、体验法、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来主导学生。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法、发现法、探索法等方式来学习,不但识了字,读懂了文,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渗透了德育而且培养了观察、思考、想象等学习能力。
三、 综合新课程教学要求和教材、学生等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多媒体出示动画,导学生入情境,学生视觉、听觉、思维、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唤起了学生注意力的指向性,激发了探索欲。
(二) 初读课文,谈谈读懂了什么。
(三) 解疑、读文、感悟:首先,由图入文,披文入情;
其次,带情朗读,读中感悟;
最后,升华情感,歌颂英雄。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从、这”两个字。
(五)拓展活动:
欣赏王二小的英雄事迹。
总之,全文以“王二小”为一条主线,利用多媒体引学激趣并直观突破难点,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含义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
文章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筏子险情重重,乘客从容淡定,为下文描写黄河主人的品格做了铺垫。艄公的沉着稳健,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
难点:让学生明白只要勇敢、智慧、沉着、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感悟黄河的险恶,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景象,感受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会网上查看资料。
2、情感和态度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关于黄河、艄公、羊皮筏子的图片、文字资料及黄河、艄公驾驶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
五、设计理念
1、力求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网络阅读教学,计算机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走向了人机对话的形式。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上网查看有关资料,感受黄河,认识筏子,认识艄公,使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学生走进了网络,网络与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使得课堂网络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2、力求体现“球形教学特色”。本文的“球心”是体会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大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
六、教学过程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让学生在初学课文的基础上,讲出自己心中黄河的印象。(板书黄河)
接着引导学生点击黄河的视频,一边欣赏,一边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句赞美眼前的黄河。
紧接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观。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引导学生点击筏子的图片,一边看筏子,一边说筏子,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5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
3、欣赏筏子。让学生欣赏艄公驾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亲眼目睹筏子在黄河上的惊险。
(三)自读自悟,内化艄公的形象
首先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心中艄公的样子,之后出示图片再认识艄公,原来梢公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呀,这样一位普通的艄公又怎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的呢?自然的引导学生找出并出示文
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
(四)延伸拓展,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内心定有千言万语,指导学生点击梢公的视频,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让学生尽情吐露自己 的心声,表达出想要对艄公说的话。
2、 再通过教者的总结加以升华: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无数个像梢公一样的中华儿女,生活在黄河边的儿女们,在黄河母亲的孕育下,变得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3、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其他的挑战生活的主人,要求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他们的资料。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小山泉的心愿》属于读课文识字单元。本课是一则寓言。读课文识字是个重点,要学习“愿、迟、取、幸、竟、碰、解、闲、需”9个生字,反复读文是基础,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什么是“不幸”什么是“幸运”,从而感悟到大家都需要自己,才体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为别人服务才是幸福的事。
词语中,“泉眼”可借助图片加以理解,“心愿”可结合生活实际,配以说话训练。指导说话时,要从内容入手,先让学生思考有什么心愿,然后用“谁的心愿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谁的心愿”两种句式,说一句话。
“读句子”中的第一句,是小山泉所说的重点句子,这是一句假设关系的复句,它从反面说明了小山泉的心愿;第二句是根据课文的意思重新组合的句子。两句话句式相同,一正一反,表达了寓言的含义。朗读指导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再注意读出感叹句的语气。
二、学情简介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够初步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文章,初步尝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读本课9个生字;能读准后鼻音“竟、碰、幸”;复习巩固整体认读音节“愿、迟”。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已能认读生字“取、解”,所以这几个字,只要通过读文巩固即可。识字重点就落在其他7个生字上。我们可以将这7个字分散在课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且每一个生字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些强调得是读音,如后鼻音“竟、碰、幸”;如三拼音“闲”;整体认读音节“愿、迟”;有的是结合书写,重在笔顺,如“闲”半包围结构,先外后里。这样的教学就体现了层次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标二: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并积累2句句子。
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读课文识字”。让学生借助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识字、阅读,同时在识字、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所以,在课上创设各种环境让学生反复读文,帮助学生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由于本课采用对话形式展开的,朗读课文时也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同桌之间,或分角色朗读,分别读读小山泉和野兔之间的对话,尽量使朗读的形式多样,使学生在他们喜欢的形式下朗读。
目标三:在反复读文中,读懂小山泉的话,初步懂得为别人服务是幸福的事。
让孩子学得愉快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期望。老师要努力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挑战读,同桌分角色读等让学生的朗读更富有生气,使学生更热爱语文。
目标四:认识部首“石字旁”,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描摹“碰、取、闪、闲”。
复习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书写顺序,摆好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通过之前对学生的写字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笔顺规则及在田字格中将字描写好的方法。所以在这堂课上,教师没有必要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字的笔顺。而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教师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自主识字,合作互动,重点反馈
一年级下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对于课文生字的学习,采用先独立学、再小组交流、最后大组反馈的学习形式,通过互动,帮助预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生字、读通课文,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益。教师在反馈时注意抓重点。如揭示课题时,重点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愿“并书空;读文反馈时,关注读准“碰、竟、幸”的后鼻音;复习整体认读音节“迟”;注意“闲”这个三拼音的正确拼读。而对字义的了解,则放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读文,结合具体的语境,随文理解字义。
二)反复读文,层层推进
阅读教学要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每一次的朗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什么。该怎样读。精读课文有关句子,使学生能读懂内容。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学生在反馈预习的同时,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认识。
再读课文,思考小山泉真的认为自己不幸吗?它是怎么想的?通过读文找到小山泉所说的重点句子,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初步有所感悟,同时注意本单元的朗读要求:不唱读,不顿读,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细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小山泉所说的重点句子,能读出感叹句的语气。学生交流读后感想,即读懂了些什么。在交流时,不作统一要求,或多,或少,或详,或略,都可以,旨在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总结。
三)发挥想像,训练说话
教学中围绕课文内容,注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如:老师提供句式,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想想说说谁的心愿是什么。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老师提示,既展开丰富想象,又训练了规范说话。从而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开发教材
《义务教育实验教材》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标准,致力欲建构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具有开发性,能真正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组的第二课,这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明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亲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图画,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给学生留下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学习目标:
1、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拓展学生生活中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识字和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领会课标新理念
探索教学新方法
1、互动合作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个性的张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点拨者、引导者。教学设计在识字、朗读、演说中都体现了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如:教学中的生生合作,巩固识字,师生合作,拓展识字,自主合作,感悟朗读,教师指导,合编儿歌等。
2、注重情趣
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情趣性。多用愉快教学,课已始,趣已生,课行中,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教学中游戏识字,动画朗读,自编儿歌,个性表演,都体现这一教学思想,能充分唤起学生的童趣,释放童心,焕发童真,还学生快乐童年。
3、感悟学法
语文学习无定法,重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从学生初学语文,接触语言文字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渗透学法,点滴积累,达到“我会学”之目的。如:朗读感悟,积累语言,在生活中识字,运用生活情趣,自编儿歌,都意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悟出一些语言的规律和法则。习得学法,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4、开发课程资源,走向生活大课堂。
开放语文学习空间,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把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己当小作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教学过程,主要步骤解析: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找朋友“歌曲,师生拍手。
2、生生合作,复习生字。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出示四季图画,听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三)拓展识字,训练说话。
1、师生交流,收集与四季有关的生词卡。如:燕子、知了、菊花、雪人、游泳、稻谷。
2、合作学习,当小作家,自编儿歌。
(四)感情升华,动手操作。
1、欣赏四季美丽的画面。
2、小组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语文说课稿 篇9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同学分享!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自主阅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2、根据兴趣,多角度欣赏文章的魅力之处。
学习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获得人生感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自主阅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2、根据兴趣,多角度欣赏文章的魅力之处。
学习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获得人生感悟。
学习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1、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èn)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污涩(sè)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蜷(quán)伏惩戒(chéng)怅然(chàng)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如何?
三、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按照理解填充句式。
“读,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例:读第一只猫,我看到了一只可爱的猫。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芙蓉鸟被害案的有关材料
一、案发现场情况:
二、犯罪嫌疑人:
三、犯罪嫌疑人案发前的表现:
四、犯罪嫌疑人案发后的表现:
五、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六、案件真凶?根据是什么?
七、案件定性
案件反思
1、作者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2、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了,那么,它在死前会有哪些想法呢?动笔写下来吧!
“主人,我想对您说:……”
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二、感悟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
学习本文的启示: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3、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4、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三、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四、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完成《5、3》相关作业
3、预习下一课
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荔枝蜜》、《猫》、《斑羚飞渡》、《心中的鹰》等四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的作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信息,复述情节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交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
3.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冰河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交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2.复述法: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让学生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很多同学家里都养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带给了我们无限的乐趣,正如有的同学说的“生活因你而精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不一样的养猫故事,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二)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生字词,根据课文理解词语含义。
2.检查预习,用幻灯片展示生字和解词,要求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积极性,扫除文字障碍。
3.在此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记几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句子。
4.根据学生标记的内容,找不同组的几个同学分别复述这几只猫的故事,要求复述得简洁生动。
(通过两次不同的读,特别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抓住关键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 )
(三)品味感情
学生自行朗读,标记抒情议论性语句,让学生按小组完成这项工作,朗读与评说相结合,组内同学可进行补充。
(四)感悟主题
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缓缓流淌,不断积淀直至喷发,通过朗读、理解、品味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1.对挥舞大棒、妄下断语的我,你想说什么?
对“可怜的猫”你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可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谈一谈,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2.理解延伸
人难免犯错误,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或多或少都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大伙说一说。
(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时,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总结课文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予以肯定和补充。
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不光是可怜的猫,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他们不是被人们所注意,他们是卑微的、弱小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请大家记住:“生命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
语文说课稿 篇11
各位老师:
下午好!
很荣幸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坐在一起交流自己对识字课教学的一些认识。接到林老师和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后,我对一二年级的识字教材进行了一次总体的回顾。识字教材编排的形式是归类学习。有对语言现象进行归类的:如学对韵歌、数量词组、成语、谚语中进行识字,这样的归类形式不仅让学生认识了汉字,还积累了大量的成语、谚语等,扩大了学生的语言库存;另一类是对学习汉字的场所进行了归类,如《菜园里》、《自选商场》、《操场上》等识字课的编排,其主要目的是不仅让学生认识这些常见的汉字,还渗透给孩子一种识字的理念:即生活中处处是识字的宝地,生活中时时是识字的良机。而教材中对字本身的一些现象的归类却是少之又少,只有第一册的识字课《口耳目》和《日月明》中进行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归类,而对于形声字这个字类别中最大的一类却没有编写成独立的识字课来教学,只在几个语文园地里出现。我觉得这是教材中的一个缺憾。识字课中对字本身的一些现象的探究应�
另外,我在和许多低年级老师的交流中,还发现了一个大家都非常头痛的问题。教材编排是归类编排,但每一课要求认的字很多,却又很分散。
如第一册《比一比》,要求认识“黄牛”、“花猫”、“鸭子”、“小鸟”四中动物和“杏子”、“桃子”、“苹果”、“红枣”四种水果,但后边要认的字共12个,这里头却只涉及了5个,另外7个如“红”、“边”、“多”、“少”、“群”、“颗”、“堆”都分散在儿歌中。这就给老师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感觉是东打一枪,西放一炮,如果拿掉前边归类的插图,这跟平常的儿歌阅读课又有什么区别呢?
再如教材第二册《识字四》是一首动物儿歌: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句中涉及到的动物都是虫字旁的形声字,假如这节课就认这几样动物的名字,再写其中几个常用的,那老师教起来会更加有的放矢。但教材中要求认的字偏偏又加进“展”、“运”、“网”这三个字,要写的除了“蚂蚁”两字外,就都不是虫字旁的了。
因此,我平时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有些字可以适当地推迟或提前教学,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识字教学,教起来更顺手些。
而今天我所上的这节课的教材是我自己编写的。一方面是要带着这节课上三个地方,每个地方的教学进度不一样,选教材中的可能会有麻烦,另外也想借此机会上一节自己心目中比较理想的识字课。
这篇教材设计的原形是语文书第三册《语文园地四》中的识字儿歌: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我觉得这种识字方式非常的好,学会了这种识字方式,如果我们再遇到像青蛙的“蛙”、娃娃的“娃”这些形声字的时候,我们同样也能很快地编出一句顺口溜来记住它们,如“有虫是青蛙,有女是娃娃,有手轻轻挂,有水趟水洼……”这是一种识字能力的培养,而将它放在语文园地中仅占小小的篇幅,短短的教学时间,我觉得太可惜了。由此,我就开始想怎样将这几个字串在一首儿歌里,形成一首诗,变成一节独立的识字课……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一个教材和这一堂课。
在这一堂课里我主要想传达我对识字课的几点认识。
一、在情境中认字学词
没有情境的识字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就字学字,就词读词,不仅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吃力。因此,如何将识字课上得像阅读课一样充满美感,这是我本节课想要追求的一个目标。本节课我
并且在我教学每一个词语的时候,我还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学词的情境。如,在教学“花苞”这个词语的时候,我是通过看图片想形容词的方式来认识花苞,认读“花苞”的;在教学“咆哮”这个词的时候,我让孩子听声音,说说谁在咆哮,孩子们便懂得了不仅风可以咆哮,狮子可以咆哮,我们人生气的时候也会咆哮,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在语言环境中运用这个词;而在教“饱满”这个词的时候,我是通过出示实物,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来辨别什么是饱满,并很巧妙地将“饱满”运用到孩子们的精神状态中来,让孩子明白,饱满不仅可以拿来形容毛豆,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精神是不是饱满。在多样化的情境创设中孩子们将词语读了一遍又一遍,如“花苞”这个词,除了指名认读外,学生在有意无意间共读了4遍,咆哮是7遍,但每一次的认读并不是机械的,读到的不仅仅是这个词语的音,透过这个音孩子们还读到了词语更丰富的内涵。
二、在探究中掌握识字规律
前面我已经讲到,我这节课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第三册语文园地四中的识字儿歌。但我们试想一下,假如我们一上课就将这首识字儿歌直接呈现给学生,再让学生学里面的字,和我今天先来学字,再通过比较、发现,学生自主习得识字规律,编出一首识字儿歌来,虽然结果一样,学生都学会了这种识字的方法,但对学生的影响及其识字效果来讲,是完全不同的。
我觉得,我的设计好就好在它体现了学生整个探究的过程。
从对每一句最后一个字读音的发现,到对字形的发现,及学生想到的记字方法,直至最后合作编就的一首识字儿歌,这整个过程充满了学生自主的发现和探究。
长此以往,我们孩子的眼睛就会更加敏锐,孩子识字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
三、在朗读中体会词语的情感色彩(即让词语也感性起来)
在阅读课中,我们往往非常强调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能将每一个词语都读得那么有滋有味的孩子,还怕他读不好句子吗?让词语也感性起来,是我这节识字课中一个新的尝试。我在教“含苞欲放”这个成语的时候先通过看图让学生感受花苞的美,再通过老师有感情有表情的范读让学生体会到词语本身的美,随后再引导学生美美地读这个词。我觉得,假如我们每天都这样坚持做了,总有一天,在我们孩子的眼中——词语也感性。
四、在教学意识里注重词句的积累
可随时随地积累,如在设计教“花苞”这个词的时候,让我想到了“含苞欲放”这个词,我就将“含苞欲放”引进了我的课堂;也可有意无意间进行积累,如在教“咆哮”这个词语的时候,我随口说出了“咆哮如雷”这个词,听到者,理解者有份,会将它纳入自己的词语记忆库。但这种种的积累要合适,切勿为了积累而积累,而破坏了课的整体性。
以上是我设计执教这节课最真实的感受和体会。对我而言,每一次的上课都是一次表达,为了表达自己对识字教学的理解,我就设计了这样一节识字课。感谢林老师给我这样一个表达的机会,也恳请在座的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语文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本文文字优美,将丹顶鹤写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引起读者对丹顶鹤的喜爱,适合朗读、欣赏。文章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渗透于丹顶鹤的描绘介绍之中,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课文篇幅不长,层次清楚,内容生动,语言通俗易懂,识字写字量适中,本课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写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丹顶鹤对它们并不陌生,在动画片中,连环画中,动物世界中见得不少,但对文字的感悟有一定难度,对课文形象、思想、情感的自我感受、体验,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部首“ 虎字头、单耳刀” 两个偏旁,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嵌、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等。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图文对照来展开合理想象,感受丹顶鹤的外形美和姿态美。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喜爱阅读,在乐读中懂得丹顶鹤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唤起学生对丹顶鹤美丽的色彩、体形、姿态的感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如临其境,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至其能联系生活,入情入境,尽情发挥想像,释放自己的情感。
2.自主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识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朗读感悟。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语言优美生动,适合朗读欣赏,因此在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要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看图导入,直奔主题
出示丹顶鹤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鸟的头顶是什么颜色的?红色又称“丹”,红色的顶叫“丹顶”,所以这种鸟叫——丹顶鹤。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丹顶鹤的有关知识,了解他们的学情,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接着引出课题,并让孩子们提出疑问,提高他们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初读课文,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接着进行自学检查,分节指名朗读,检查学生是否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在检查的过程中相机正音。
接着让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疑。词义等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解决,涉及课文理解的重要问题,设置悬念,放到品读课文时解决。
(三)创设情景,品读课文。
第二、三自然段中有四句话具体写了丹顶鹤的色彩美、形体美、姿态美。这也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丹顶鹤美在哪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与大家进行汇报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课文用词的准确和语言的优美。这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三点:1、引导学生理解丹顶鹤的色彩美。羽毛是洁白的,脖子和翅膀边儿是黑的,头顶是红色的,引导学生想象,丹顶鹤就像是一位穿着洁白婚纱、头戴红宝石的高贵的的公主,激发学生对丹顶鹤的喜爱。2、体会用词的准确、优美。如比较“翅膀是黑的”与“翅膀边儿是黑的”,让学生知道丹顶鹤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翅膀边儿的一圈黑色就像是花边,起着点缀的作用,如果把“边儿”一词漏掉了,丹顶鹤的美丽就要打折扣了。再如比较描写头顶红色的两句话:第一句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第二句她的头顶是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通过句子的比较着重理解“鲜红鲜红的”,引导学生感受丹顶鹤鲜红、富有光泽,理解比喻句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进而体会丹顶鹤的高贵、美丽。3、指导朗读,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中,读书、思考、议论是重要手段。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论是深化。以上环节力求做到这一点。而且,语言及词汇的积累应�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继续在自读的过程中感悟丹顶鹤美在哪儿?这部分教学抓住几点:1、理解丹顶鹤的体形美。“三长”部分可引导学生做动作帮助理解,体味丹顶鹤体形修长,招人喜爱,再通过图片进一步感受。2、姿态美。这部分是重点更是难点,教学时让学生读准句子后,出示词语“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然后让学生在课文插图中找找哪几丹顶鹤在引吭高歌,哪几只在展翅飞翔。接着出示大量图片,在音乐声中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的各种姿态,让学生感受到不管什么姿态的丹顶鹤都那么美丽动人,理解“无论--------还---------,”“高雅”。高雅这个词语很抽象,学生必须通过对丹顶鹤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的情态的体验来感悟,所以,在这里我应该充分借助电教媒体等辅助手段再现丹顶鹤动态的美,并让学生做出“展翅飞翔”的动作,从而让学生悟出“高雅”一词的丰富的内涵。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元素,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堂,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在整个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来读、来感悟。每一个读的环节都是先启发学生自读汇报,教师点拨激励后再读,个别读后再引导齐读,并注意调动全体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从自读体会,到齐读感悟、从感知到理解到内化,指导学生由读懂到读出感情,一步一步实施目标,教师主导作用在训练过程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第三个环节:对姿态美的拓展延伸。出示几张丹顶鹤其他姿态的图片,如:水中捕食、翩翩起舞、悠闲散步、捕食幼鸟等,让学生仿造课文用“无论——还是——”说话,既进行了说话训练,又进一步体会了丹顶鹤的姿态美。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读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了解丹顶鹤是一种侯鸟,每年春、夏、秋在第一故乡黑龙江的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活,冬天来临就全家飞往南方江苏盐城的自然保护区生活。通过录像,让学生感受丹顶鹤在第二故乡的生活,从而理解无忧无虑的意思,理解丹顶鹤的珍贵和人们对鸟类的保护。有时间的话可以放一下《一个真实的故事》的歌曲和动画,让学生了解人们为了保护丹顶鹤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四)知识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开阔视野,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补充知识,丹顶鹤还被人们称作仙鹤,知道为什么吗?对呀,传说神仙太乙真人就是乘鹤而来,乘鹤而去。另外仙鹤还是一种长寿鸟,松鹤延年这个词就是祝福人们健康长寿。
(五)布置作业。
发给学生一张丹顶鹤的图片,让学生根据第二段的描写给丹顶鹤图颜色,图好后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介绍介绍美丽的丹顶鹤。一是巩固知识,二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