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说课稿 >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最新10篇正文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最新10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找到的《分数的意义》说课稿最新10篇,欢迎借鉴。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1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而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标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要掌握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既依赖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状况,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措施。只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

本课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小全员参与,共同探究。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概念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说教材:

知识基础:学生在二年级时学习了平均分,对于平均分及除法已经深刻理解并掌握。在三年级上的时候,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

《分数的意义》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小节60-62页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这个单元包括六个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本节教材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段,即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本节课是这部分知识的起始课。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的从分数的产生,从份数与除法

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技能。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数比较抽象,目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分数也不多,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材的编排比以往更重视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有关知识。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题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内容,尤其是理解分数的意义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只是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说学情:

既然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认识了分数,那么到了五年级,他们对于分数究竟还知道些什么?这节课的起点应该在哪儿?带着这个问题我对学生进行了一项前测:

要求:一个分数 ,用你喜欢的方式说明它的含义(画图、文字叙述等等)。 情况如下:

结果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画图的方式,用一个实物,如一个苹果,一块面包或者是用一个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个别1个孩子选择了线段图。事实证明学生掌握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通过以上分析,孩子对于分数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准确地描述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得到一个分数。那么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些什么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思考一: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应该利用三年级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基础,提供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主动获取知识;思考二:要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平均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单位“1”的概念,揭示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思考三:另外根据五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并且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既要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给予支持,也要

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可以发展的空间。学生只有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并且去操作,去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一抽象概念。

说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高学段的要求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体会单位“1”的 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子、分母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3.在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理解

教 学 方 式: 体验、探究式学习

教学手段说明:以大量学具为载体,引导学生想一想,动手画一画,分一分,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积累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说流程:

见课件

说教学过程:

第一大环节:本课的开始通过分一个月饼,产生引出在分物或测量时,在分物或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是:

第二大环节:

第一层: 回顾旧知:教师为学生准备学具,一个苹果、一个月饼、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表示四分之一,并说明自己所分图形表示的含义。

观察我们刚才分的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的都是一个物体)最后引出小结:我们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

以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理念:引领学生感受分数的产生,通过分一个物体,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的含义。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伊始,在轻松的聊天环境中,引入分数,勾起学生对分数已有知识的回忆。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可以把什么平均分,“在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做单位“1”。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将抽象的分数具体化。

第二层: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扩展单位“1”

1、 通过分一些物体4块月饼,8块月饼,20块月饼,一大堆月饼的四分之一,

让学生观察,教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设计意图:数量逐步递进的月饼的设计就是对于单位“1”扩展的一个考虑,学生感到自然,易于接受单位“1”的概念,

2、 同时让学生观察都是四分之一,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逐步体会到用分数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单位“1 ”

设计意图:扩展对单位“1”的认识,能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感知分数与平均分什么物体及物体的数量无关。

第三层 :动手操作分6个月饼,体验分数得到的过程,丰富对分数的认识

通过把六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3份、6份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分月饼,表示每种分发用分数表示,并得出每种分法相对应的数量,从而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教师监控:为什么同样是平均分、同样是一份但是分得的结果却不同呢? 小结:同样是把6个月饼看成一个整体,可以平均分成二份,也可以平均分成三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六份,有不同的分法,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每一份也就不同。

设计理念:《课标》中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本节课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的纳入到学生

的直接体验中体会单位“1”相同,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学生自己动手去分一分,兴趣高涨,真正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由具体感知到形成表象,再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第四层:概括分数的意义

1、让学生观察这些分数都是怎样得到的?

预设: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监控:若干份指的是什么?(分母)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什么?(分子)

小结:我们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基础上,今天又知道了可以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进一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第五层 揭示分数单位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分数(指着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分子都是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

得出:像这样表示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第三大环节:分层练习,深化提高:

练习1,的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展开练习,发散学生的思维,巩固分数的意义。选择不同的单位1

练习2,三个猜一猜的练习更加深学生对于分数量、率对应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练习3,是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思维,数学课是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充分动脑。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课的设计特点:

1、能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行教学。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对一个五年级学生来说,“分数”的知识决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准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本课计划用一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与大家交流交流。

一、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百分数,学生应该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百分数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十分准确。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经历百分数建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重点、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说教法:

自主发现,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主要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概括百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理解百分数的读、写法,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

五、说学法:

通过学生自主发现、学生交流、独立学习、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举例说明,引入百分数

课件出示近视率的统计、学校兴趣小组情况、产品合格率、饮料及毛衣的成份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百分数。然后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百分数,说说是从哪里收集的。由此引出课题举例并板书。

例题1:某两家养殖公司养殖鸭子的成活率情况,如下:

养殖公司成活鸭子(只)养殖鸭子(只)成活鸭子占养殖鸭子的几分之几(成活比率)

A 21 30 7/10 70/100

B 17 20 17/20 85/100

我提出问题:哪个养殖公司的成活率高呢?学生很快用通分的方法,把这些成活比率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出结果:B公司的成活比率高,选B公司。

例题2:增加C、D两家养殖公司,如下:

养殖公司成活鸭子(只)养殖鸭子(只)成活鸭子占养殖鸭子的几分之几(成活比率)

A213070%

B172085%

C354087。5%

D29530098。3%

我提出问题:现在哪个公司的成活率高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如果还用通分太麻烦了?思考了一下:把这些分率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引领学生把表格中的分率进行转化,很快比较出了结果:选D公司。老师乘机揭示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自主发现,学生交流。

1、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首先老师引领学生说一说举例2里的98。3%、85%含义,做出示范和指导;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百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搜集来的调查资料,说一说其中的百分数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他们说出什么占什么的百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

2、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

让学生先自由看书,再小组交流百分数的读写法。汇报百分数的写法,学生容易把百分号写不好,这里老师要重点指导百分号的写法,做示范。重点指出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读法与百分数的读法两者的区别,并出示不同的百分数让学生读法。

(三):巩固基础,拓展提高。

1、展望北京2008

2000年悉尼奥运会

中国获取金牌数约占金牌总数的9。1%

2004年雅典奥运会

中国获取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10。3%

2008北京奥运会

中国体育健儿获金牌总数将占金牌总数的()%

2、我是小小设计师。这是一个拓展活动。发给每位学生已标明百分数的方格纸,让他们用涂色的方式设计出喜欢的。图案。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四)自我检测

1、说出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1)一件羽绒被含鸭绒97%。97%表示()

(2)我们班有50%的女同学。50%表示()

2、读数。

131% 3。4% 88%

3、写数。

百分之九点零三百分之九十九

百分之二百五十百分之百。

[自我检测以学习目标为依据,以学习的基本内容为测试内容,可以检测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即目标的达成情况。]

七、全课小结:

师:你能用一句含有百分数的话说一说你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或者这节课的心情吗?

八、作业:(略)

九、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率百分比)

例题1、2

写作:85%读作:百分之八十五

写作:98。3%读作:百分之九十八点三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教学过程,使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有了进一步更深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已有相关知识概念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分数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引入课题时和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通过课前对百分数的收集,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楚,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并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以师生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通过自学、合作、交流等形式实现“新知”的建构,充分再现和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中心地位”下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问题解决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出百分数,学以致用——通过解读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含义,升华学生对百分数在生活中作用的再认识,同时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学数学不仅仅是为知识而学,更重要的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交流

讲故事《大胆的小猴》,并与大家交流,对学生进行自信、勇敢的培养。

设计意图:课前三分钟交流是孩子们展示的舞台,在这短短的三分钟时间里带给自己快乐、自由和成长。这个环节是师生的最爱。学生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内容的丰富,真可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富,可以是数学古诗、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要闻、数学成语、数学符号的由来等等形式多样。真是万紫千红,各有千秋。

小组交流、探究、合作学习

一、展示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数学学习内容远离生活无疑是导致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的根本原因,它使本该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死气沉沉。有鉴于此,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 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体现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

二、小组交流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比较。两个量比较才能产生百分数,只有一个数量是不能产生百分数的。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比较的结果,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让学生自探明之,自求得之,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

三、小组交流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百分数时注意要读成百分之几,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写百分数时,通常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并注意%的两个小圆圈要均匀且不能过大,以免和分子混淆。

在半分钟内写十个百分数,看看写出的百分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并用自己喜欢的一个百分数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并展示生活中找到的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又加深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四、小组交流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1)意义不同

分数代表一个数值,也可以代表一个分率。而百分数只能代表一个分率。

(2)读法不同

分数读作几分之几,百分数读成百分之几,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

(3)写法不同,百分数在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就行了,而不是写成分数的形式。

(4)分母不同

分数的分母可以是任何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母规定是100。

(5)分子不同

分数的分子必须是自然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可以小于100。

(6)百分数不可以约分,分数可以约分。

(7)分数单位不同,分数的单位是几分之一,而百分数的单位只能是百分之一

设计意图:百分数源于分数,而又有别于分数。实践证明,学生认识这一点非常困难,这是长期学习的种属概念负迁移所致。学生会误认为分数与百分数是包含关系,分数有的属性,百分数也一定具有。为了跨越这一认识上的误区,我采用了小组探究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区分清楚百分数和分数是不一样的。

五、生活中的应用

1、经典文化中的百分数。

百发百中——100% 百里挑一——1%

2、做游戏。

石头 剪刀 布

规则:两人十次,想一想,你赢了对方几次?赢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找成语中的百分数和做游戏,已能找出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能将百分数应用到平时玩的游戏中。所以此环节承上启下,意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在生活中找例子。

生本教育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所以课堂练习要设计有挑战性习题,可以通过游戏、猜谜、闯关练习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六、总结

请告诉大家你这节课学习情绪的比率。

愉快占( )%

紧张占( )%

遗憾占( )%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意义》。

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涂色部分,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从而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的单位。“试一试”和“练一练”要求学生说明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该分数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同时,不断巩固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练习六的1-5题主要是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让学生在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对单位1的理解

接着我将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以及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在小组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为了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写一写,动脑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我将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过媒体呈现例1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后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 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

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分数,小组间交流这些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后得到的?再全班交流,预设学生能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这时向学生明确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把它叫做“单位1”,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对单位1的理解,同桌间相互说说这几个分数分别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再指生回答。

(二) 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先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再交流这几个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对于第一个物体预设学生能说出把这个饼看作单位1,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中间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学生能仿照第一个物体较容易的说出,对于最后一个由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向学生明确是把这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然后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根据上述对4个分数的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适时总结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分数的意义。全班齐读分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练习六的第3题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并仿照第(1)中的格式相互间说一说,第(3)小题,通过画直观的钟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一节课的时间与1小时的关系。在对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上,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分数单位,接着让学生结合例1完成试一试中的问题,小组里相互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再说一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期间要帮助那些对分数单位不是很理解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对单位1的理解以及认识分数的单位,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是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且说出每个分数单位是什么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例1基础上巩固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练习六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读一读各个分数,再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体会并知道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第2题让学生根据2/3涂一涂,由于被看作1的桃的数量不同,每次需要涂的桃的个数也不同,有利于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

练习六的4-5题作为课堂作业。第4题要告诉学生0到1这一段表示单位1,通过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第5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分数。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仅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了分数的意义且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单位,也为后面学习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

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通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5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依据: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关于“数与代数”内容安排上,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知识,学习好了本节课知识为以后学习分数的运算、性质等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与代数知识。教材编排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帮助他们感受单位“1”,理解分数单位,所以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分数,在教学时与相关的知识相结合。而本节课是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是一节概念性质的课程,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分数的意义概念教学时,创设生活情境,化抽象为具体、直观,调动生活已有的经验来理解分数的意义。

也据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分数的意义”,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分数的本质意义进行学习,因此,我将教学难点定为:“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的教法以启发探究和引导发现法为主,教会学生用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并在生活中得以运用。

三、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由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计算、推理”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的学法指导让学生采用自主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实践突破难点。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1、通过橡皮泥的合成与平均分,让学生用不同的数来表示。

2、交流分数的产生及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物,为学生创设智力陷井,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对分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了一次再现的过程。再次为下面学习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做好铺垫。学生从历史、现实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应用的广泛性,呈现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分组合作,操作研究;

2、反馈交流,汇报自己的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示,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为理解单位“1”做好铺垫。

3、归纳定义,认识单位“1”;

4、认识分数单位,深化单位“1”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的异同之处,使学生透过表象发现本质,再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得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单位。

(三)拓展延伸,强化认知

1、创造分数:9个橡皮泥,第一个同学取它的,第二个同学取剩下的,发现什么?

2、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图形,只露出了一部分,我只知道是这个图形的,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能知道这个图形是什么样的吗?画画看。(一帆风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隐藏的图形,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数形结合感情数学之美

老师这里有个图形,你们能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吗?(八卦图、椭圆)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五)总结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新知,谈收获,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感悟数学的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五、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的“做一做”。

优秀小学数学说课稿及课件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是来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考生__。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以下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小数加法与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版)五年级上册第++页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过了小数的性质以及整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这部分内容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后面的相关内容积累了知识经验,并且在今后的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有广泛的运用。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小数加法与减法》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的道理。

二、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地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他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他们开始有意识的主动的去探索周围未知的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写一些关于学生的特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征,我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计算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验证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其他的都差不多,就是说教法那里要加上学情的分析,还有就是有一些新理念好的。

在这一过程中,我将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有一些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的,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

归纳总结方面,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自己回答,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最后关于探索方面的,入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索,感悟新知,你可以借用这句话,布鲁纳提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的学,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

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

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引出分数后,短短的一句“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接着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让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概括,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出要求:

师:从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出六班的同学们都很棒。呆会儿合作时,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再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可以吗?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

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

突出整体:

师: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这是他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进行知识迁移:

生:我是把8个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提问:刚才我们在不同的材料里找到了四分之一,找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材料不同。

跟进:但我们都把这些材料看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

相同点:都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师: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两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说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进行表示呢?——一个整体

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深入理解了四分之一的含义。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猜数游戏,准备好了吗?

师:如果一个菠萝用三分之一表示,他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果然如此。

师:如果2个橘子用五分之一来表示,她的单位1,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已经能很快地找到单位1了。

3.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

(1)、找其他分数

师:刚才我们把4个苹果、8个三角形分别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找到了1/4。现在请你继续观察,还能发现其他的分数吗?

那就请同学们动手涂一涂,用阴影表示出这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写在下方,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课件使用说明:点击课件出现:

师: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分母都是4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师: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单位“1”。

师:要是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分母是几呢?——5。平均分成6份——分母就是——6。

师:分母其实就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不一般呐。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分子各不相同,都差1

师:分母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取的份数不同

师: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一份就是1,两份就是——2,三份就是——3

师:分子其实就是表示——取的份数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能力强,分析、概括能力也很出色。

4、揭示分数的意义。

(1)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现在老师再写一个分数5/9,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说的真好。如果不是平均分成9份,板书5/(),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取这样的5份,就是5/()。

师:很多份可以是几份?——2份,3份……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板书:若干份)

师:如果取的份数也不是5份了,板书()/(),那么这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若干份,就是()/()

师:可以取这样的一份,也可以取这样的……几份。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1/4,2/4,3/4,4/4的分数单位就是——1/4

师:5/9的分数单位?

生:1/9

师:5/99

生:1/99

师:()/1000

生:1/1000

师:老师都还没说分子呢,你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那3/4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5/9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请同学们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填一填

(1)说说3/5的意义

(2)同意吗?

(3)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点击生活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分数的意义。

(1)、我校五年级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1/6

(2)、长江约3/5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师:还有几分之几的水体没受污染呢?

师:受污染水体多还是没受污染的水体多?——怎么想的?

师:有什么想说的?——要保护环境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环保意识。那你希望,长江受污染的水体占长江水体的几分之几呢?

师:大家都有美好的希望,那就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共同来保护环境。

(3)、姚明的头部高度约占他身高的1/8

师:我们的身体中还蕴藏着很多分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资料。

五、总结全课、质疑问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8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第1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简单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单位“1”和分数单位是本节课两个重要的新概念,是理解分数意义的核心。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理解分数、学习分数运算和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所以必须切实理解。

如何在40分钟时间里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建构分数的概念?“1”的扩展是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支点,我从“1”入手,以1/4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难点,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感悟,自己建构分数的意义,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就是学习的领袖”。具体设计如下:

一、巧设情境孕育核心

孩子们从热闹的课间回到课堂需要一个动力系统兴奋学生的大脑,帮助学生激活思维,“有效的情境”无疑是最好的助燃剂。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现在开始将开始一段全新的学习征途,为此课始我在黑板上大大写下一“1”,看到“1”你想到了什么?哪些事物可以用“1”来表示?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集中起来了,单个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这是我们以前都知道的,“我们68个同学可以用1来表示吗?”“能”、“不能”在学生的争论中学生渐渐明确“我们68个同学组成了一个整体——五(1)班,可以用1来表示,不仅如此,上课到场的同学、家长和老师也可以用1来表示”,此时教师适时介绍“当我们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休时我们通常用集合圈把这些物体圈起来,在数学中我们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都叫作单位1。”由此拓展学生对“1”的认识,为后面顺利建构分数的意义打下伏笔。

二、先学后教以点带面

1、有机整合学案导航

本节内容是对三年级时建构的分数的一次扩充,教材大篇幅集中展示了三个知识点:分数的产生背景、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只有贴合学才是有效的。分数的意义同属概念教学,很多知识是不必花大气力去探究的,为此我结合教材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之前设计了一个“先学”的环节,先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是学生茫然的,老师必须帮学生指明,针对本节课我设计了:“(1)分数是怎样产生?(2)请结合具体例子说出1/4的意义?(你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式?)(3)说一说什么叫分数?(4)什么叫分数单位?自己说一个分数并写出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这四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这4个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拐杖,帮助他们初次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开展自学的过程中,老师在学生间穿行,或指导或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看似随意,实在为后面有效地讲解收集信息。

2、抓住本质凿深凿透

分数的产生是一个了解性的知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呈现了三幅图画帮助理解,同时呈现小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分数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受国热情和学习兴趣。分数的意义是重点,“你是怎样表示1/4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四份,表示了其中的一份;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8份,表示了其中的两份;有的把4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表示了其中的一个物体;有的把8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四份,表示了其中的一份(2个)……“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就是交流的魅力,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利用4颗、8颗、16颗、32颗、64颗、128颗……糖引导学生表示出1/4,“为什么都能表示出1/4?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通过这两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至此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已由感性迈向了理性的门坎儿。然后再次呈现人体中的分数和班级中的分数引导学生在说一说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的活动中强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不仅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还可以表示其中的若干份,最后抽象出“什么叫分数?”帮助学生建构分数的概念。数概念的建构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展示交流、相机点拨是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核心环节,教师顺应学生在让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引导提升,化“灌输”为“对话”,变“说教”为“点化”,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导为辅”。

三、游戏展示升华理解

训练是数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节课的展示环节设计了两个“摸一摸、猜一猜”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再次感悟单位1与每份所表示的物体个数及分数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分数意义的认识。题目少而精,且富挑战性和趣味性,把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放在练习的首位,摒弃了以往大量的题海战术的做法。

总之,整节课我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创境引入——先学后教——展示反馈”为基本模块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老师在重点处、关键处进行适当点拔、讲解,提升学生的思维,真正把老师从繁复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推向课堂前沿,把课堂转变为“学堂”,把讲台变成学生的“舞台”,让质疑、争辩、补充、修正充盈其中,让分数概念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中生成、建构。

我们经常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其实,数学教学无需贪多求全、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核心,只要找准支点——数学知识的本质,简简单单就能撬动学生的思维!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教材先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再结合实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最后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比较。教材对于百分数的编排,不仅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还加强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准备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这为学生在理解分数的基础上完成对百分数意义的自我构建打下了基础。

2、生活经验上,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对百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准确解释百分数的意义。

3、学习能力上,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看书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情况的考虑,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学习知识时不断补充、不断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在增进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乐学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杯不同浓度的盐水和当堂检测纸

学具: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让学生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亲身经历“认识——完善——理解——应用”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了配合学生的学习,我将采用先学后教、问题引领、总结提升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结合我校关于“主体教育视野下课堂开放有效的研究”,按照“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分享信息,引出课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开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百分数,引导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顺势引出课题: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板书:百分数)

(二)切身体验,感受特点

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注重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这个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品尝、比较盐水的咸度,感受百分数易于比较的特点。

“同学们,咱们安阳市正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健康生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专家建议: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淡盐水,可以达到清洗肠胃、杀菌、防感冒的作用。我这里有三杯盐水,想请三位同学来品尝一下。”由于三杯盐水的含盐率不一样,三个学生的表情变化也会不一样,特别是喝含盐率较高盐水的两个学生,可能会有特别大的表情变化。这时问学生:“为什么都是盐水,三个人的表情不一样呢?”学生可能会说是浓度不一样。这时我呈现三杯盐水含盐率表格。

盐水编号含盐率

1号5%

2号3.5%

3号0.9%

问学生:“你知道几号盐水最咸吗?”学生肯定会说是1号,因为1号的含盐率最高,所以最咸。“看来,由于百分数分母都是100,可以很快的比较出大小,也难怪人们这么喜欢它了。注意:我们早上喝的盐水含盐率应该小于0.9%。”

(三)问题主线,开放学习

这个环节我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独学、群学、展示,达到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乐于学习的目的。

“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它的那些知识呢?”学生会有不同方面的关注,比如什么叫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用途?是怎样产生的?等等。我会引导学生从基础开始:“今天是我们第一次研究百分数,要先从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开始(板书)。仔细观察书上的每幅图和每段话,举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举例回答下列问题: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百分数怎样读?怎样写?分别注意什么?

3、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必须有一定的把手,这个把手就是生活实例。结合实例学习概念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1)看书独学

因为合作交流应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所以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回答。此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思想上有自己的认识。这期间我会和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起学习,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一份收获。

(2)组内群学

这时我会巡视,参与学生中去,了解信息,及时指导。同时,我也会及时发现表达清晰又准确理解的同学,并给与鼓励。这一环节其实就是借助“兵教兵”达到全体学会的目的。

(3)谈收获,做练习

“经过刚才的自学和讨论,你一定有了自己的收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分享收获的过程就是在心中将一个个问题构建成相关联的知识链的过程。

【设计意图:布鲁纳说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他们连在一起,那是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学习一个概念,需要组织起适当的认知结构。】

有效的练习设计可以使学生达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道题: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10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真分数与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5、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编排特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四、教学建议

1、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 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 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