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内容导航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部编版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 篇5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 篇8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玻璃公公一家》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以“科学、奋斗”为主题,以浅显的语言让学生领悟到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生动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努力奋斗的热情。其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悟出道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并且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性,激励学生课外多搜集“科学、奋斗”方面的资料,用以激发上进。
本篇课文是一篇童话式的说明文,它以玻璃公公应激回乡参加“玻璃节”的经过为线索,分别介绍了泡沫玻璃、夹丝玻璃、隔热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探究钻研的科学精神。
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单元训练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练习书写8个会写字,自主积累词语,完成“我的词语库”。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它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发展、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3、练习默读课文,分角色演读课文。
4、联系说话写话,推销课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写出自己收集或设计的新型产品。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启示我们: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所以,在教学中,我以“教—辅—放”为主线,循序渐进地采用教给学生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学法,通过学生互助合作、自读自悟等形式学习课文,并通过讨论、交流、汇报、角色演读等形式突破重点、攻克难点,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民主、活泼的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本课书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以“找—读—悟—说”的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找中明序、在读中感受、在悟中理解、在说中强化,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体现了其合作学习的意识。学习中还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落实课改精神,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设计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检查预习;疏通语言文字障碍;读熟课文;指导理解、书写、巩固文中生字新词;对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主要采用了“整体—部分—整体”和“教—辅—放”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以“找—读—悟—说”的方法进行学习。
具体步骤如下:
(一)直截导入 悬念激趣
由于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我认为没有必要兜圈子。为此,我的引题很直截:“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玻璃公公一家》”。常言道:“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械”。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此,第二步我便激趣:“看着这个课题,你想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课文到底在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样就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了对课文的学习。
(二)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
这一步主要是通过“读—找—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粗读,了解课文的结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等,使学生对整篇课文的脉络有个清晰的印象。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这是学习理解课文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又分七步进行:
1、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玻璃公公为什么回乡?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事情的起因。
2、教师指导学习第2—5自然段。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首先由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找对话—悟道理”;再逐词逐句引导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最后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归纳出“泡沫玻璃”和“夹丝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归纳、教给学生这种学习的方法。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6自然段,了解、归纳“隔热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4、同桌合作学习第7自然段,了解、归纳“变色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5、个人自主学习第8自然段,了解、归纳“吃音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以上一步步的学习不仅体现了“教—辅—放”的教学思路,更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及“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达到了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的教学目的,并且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6、小结拓展。通过刚才对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了解,同学们的心情已激动不已,深感科技的奇妙。此刻,教师又让学生想象玻璃家族的其它新成员,并谈谈此时自己的感想,再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此时玻璃公公的心情,可谓水到渠成地使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产生了共鸣,把学生的激情推到了最高峰,使其对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收取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归纳总结全文
通过对课文的总结、学生谈学习收获以及指导学生分角色感情演读全文,使学生的认知和感知得到了更完美的统一。更激发了其勤奋学习、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五)课外拓展
让学生课后收集、了解更多新型玻璃或其它新型产品的资料,准备推销、仿写。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激发了其收集、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地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已实现了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纸的发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纸的发明》主要描写了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学生用默读、略读、指明读等方式展开教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结合新课标对该学段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携、蔡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难点是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谈话法进行导入,并伴随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积累知识吗?老师有几个小问题要考一考大家,看看谁平时积累的知识最丰富。谁发明了电灯。(爱迪生);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的(张衡)发明的。
看来大家平时的积累着不少呢,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发明)我们今天的课就与发明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纸的发明》。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课堂中,为本节课的讲解铺设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
(二)初步感知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三个环节的问题。
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明确:
第一部分(1):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部分(2-4):纸发明的过程。
第三部分(5):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文章主要内容明确:
3.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明确: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这样的问题解决学生已经把文本的概况了解透彻,为深入研读环节打下基础。
(三)深入研读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深入研读。阅读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要想完成多重关系的对话,就需要我们对文本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此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默读,边读边展开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与讨论:
1.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我从中体会到了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很敬佩他,赞叹又自豪。
2.文章第1、4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关系?
明确: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3.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明确: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所以是说是 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4.小组讨论环节:
(1)从文本中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蔡伦是纸的发明者。由于他发明了纸,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2)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书写流利,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被传承下来。
深入研读环节通过对重点段落、情感的梳理已经对文本的了解,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四)巩固提高
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我设置了观看视频《四大发明》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这是一步学以致用的做法,学生不但对本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还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巩固。至此,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我会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采用教师总结的方式,总结得出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我布置的作业是:搜集各种新型的纸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种介绍给大家,并写几句节约用纸的广告宣传词。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好的板书应该结构清晰,构思新颖,内容高度凝练。因此,我对本课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便于学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画杨桃》是人教版二年级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请同学们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发现这个角度看杨桃,确实就像个五角星。老师借机教育同学们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同时要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为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写老师的教诲使“我”终身难忘。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倒”。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找找—读读—说说”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在理解重点的教学中,我想先运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再用实物吸引学生感官,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学生间自由的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道理。
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再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
学生活动过程设想在分析重点段落时,让学生自读、自悟,再配以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感悟一下课文。在理解老师说的这段话的意思时,可以自由的讨论研究,再加上刚才现场观察的感悟概括而出。
五、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按照“激趣导入——识记生字——整体把握——深入讲解——拓展交流”五个环节进行讲解。第一课时负责前面的三个环节,第二课时需要复习回顾再完成后两个环节。
1、激趣导入。《画杨桃》是一篇很贴近学生课堂生活的课文,我设计的导入方式就是用学生上美术课临摹引出课题,一方面拉近学生和课本的距离,让学生领悟到课文中的主人公就在我们的身边,另一方面引出学生们的兴趣,画杨桃会发生什么呢?
2.识记生字。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布朗读任务。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比如组词造句、寻找形近字、比赛认读等。对于较难的字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提醒学生注意笔顺笔画,学生在练习本上描红书写,教师巡视,并对写得较好的同学提出表扬。
3.整体把握。请小老师带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回答,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口语概括有一定的帮助。在整体把握文脉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或者不懂的问题,老师也可以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同学原因,而是让同学们去“我”的座上观看?这件事为什么让“我”终生难忘
4.深入讲解。逐段讲解。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回答自然段的内容、“我”画杨桃的过程、态度,画出杨桃画成了什么,为什么画成这样?帮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多媒体展示出杨桃的不同角度图片,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并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角度看的杨桃东西也不同。抛出质疑,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一步步地往下深入学习。同学们的反应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后来怎么样了?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这种变化。引出角度不同样子不同的道理。指导学习朗读同学们的语气,强化一开始同学们嘲笑“我”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体会这中羞耻的感觉,读出这种反差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这种情绪,另一方面将同学带入到课文中,体会到老师这样做的教育目的。指导学生朗读老师说的话,表现出老师耐心的态度和谈心式的教育方法。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对最后一段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模拟设问,比如当别人的看法和想法与自己不一样时应该怎么做?深化主题主旨,让学生将学习到的道理带入生活中去。
5.拓展交流。和同学一起完成课文后边的题目。鼓励大家互相评价,指出优点。联系生活实际,互相说说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或者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思考行动。
六、说板书设计
13画杨桃
起因: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经过:同学们嘲笑,老师神情严肃角度不同,样子不同
结果:终生难忘
不要……要……要……要……
这篇课文篇幅较前面较长,所以我采用很简练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大概思路。让学生明白,无论课文长或者短,我们都可以通过正确方法将之精炼简化。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比一比》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的一篇识字课,课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农家小院的情景图,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为学生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本课中,要求学生学会12个生字,8个词语,认识1个偏旁“土”,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识字能力和朗读韵文的能力,掌握识字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韵文,感受农家小院的美丽和农家温馨的生活场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现在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这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和学词。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活泼有趣的朗读方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学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播放课本插图展示农家小院情境,通过引导性语言描述情境,通过文本和课件互为直观感知,通过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学词和读文,达到识字和学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说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四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在开课时,我首先激励背诵与季节相关的`《四季》,接着我用上声情并茂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新课内容。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到农家小院的美丽,听到清晨农家小院内外传出的各种动听的动物叫声,有了这一情境效应,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学,积累字词。
在这环节里,我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了词语的基础上,以游戏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打敌人”游戏中,通过课件逐一显示颜色不一,进入画面角度不一的词语,要求学生快而准地把词语读出。“我回我家”游戏则通过课件再次呈现农家小院,让学生在直观、感性的认识基础上,既能把握词语的整体关系又能把词语进行准确分类,我把游戏和课件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文本游戏,互为识字。
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前面的教学,孩子把词语掌握牢固了,这时我再把藏在韵文中其余的生字抽出来让学生学习,已经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课件显现6个生字时学生读出字音,老师读文,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后,课件再呈现用红色标注生字的韵文,把课文的文本和课件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识字的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开火车”“我在这”“结苹果”游戏则为记忆生字提供了练习巩固的平台。
(四)朗读儿歌,积累感悟。
本课韵文浅显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儿童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朗读的乐趣,体会语言的韵味。读的形式很多,有学生自由读,个人抽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间竞赛读,拍手读。课堂上书声一片,特别是学生自拍手读,互拍手读,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师生已经融入到教材所设置的情境当中,真正走进了美
丽而温馨的农家小院,把课堂学习的气氛推到了最高点。同时,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中华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说练习
根据课时内容安排,本节课只要求学生会认12个生字,8个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因此课堂上只体现了读了练习,以读贯穿整个课堂。学生读的时间多,读的练习形式多,读得扎实,读有成效。
五、说学法
正确的方法指向成功的道路。教学时,我着重进行以下的学法指导。
1、让学生学会在合作探究中学。
合作探究学习更加关注知识中的能力部分,它更强调的是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本课中,我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出生字,词语;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解决字词读音,互相探究记字方法,让学生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2、让学生学会在读中学。
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本课教学以读为本,有目的、有效果、形式多种多样的读字,读词,读文,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韵文的语言美。
我们常说寓教于乐。本课教学中所用的游戏形式多样,操作性强,用得恰到好处,学生在乐中积累了语言文字,也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说板书
本课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这是依据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导优势而设计的,板书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先后出现的,用简笔画画图,图上的字,词是用贴字卡的形式出现,通过可爱的图象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增进学生记忆的加强。
部编版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画》是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字与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编者将这首诗安排在拼音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时,可能正是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一个月左右对声母、韵母及特殊拼音规则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和较强的拼读兴趣,借机巧设一首绘景美、韵味足、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让学生既能“现学现卖”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受其中乐趣,又能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诵读中去感受诗句美。另外本文识、写字考虑到了拼音知识点的点拨、强化,无形中对拼音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反馈。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2.随文识字5个,会写4个字。
3.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生通过师点拨个别字词、图文对照感悟诗情、品读诗韵,在自己的美读去享受诗与画中鸟语花香、山水相衬之美。
【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2.会认5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1.读准诗句中“山有色”一词
2.掌握“去”、“来”的笔顺及关键笔画
3.学会通过读好诗句中的反义词读出诗句的美感、韵味。
【教师策略】
1.创设“赛诗会”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点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主拼音识字、实践情感美读诗,在学诗的过程中去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让学生通过“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字。用五星勾出翘舌音帮助正音。通过师渗透“远近”这组反义词,尝试找出其他几组反义词。然后尝试透过图文对照理解诗意、感悟诗画美,自悟读诗韵律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开场、创设情境
创设“赛诗会”情境,从学生表演、诵读已学过的诗带动一股爱诗热情,教师借机参与其中吟诵《画》引出本诗的教学。
二、自主识字、尝试读诗
学生自渎《画》,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并用拼一拼的办法认识它。学生尝试读诗,师正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字音的检测,激发学生赛读兴趣,让他们都愿意读好、多读。师点拨画五星标注翘舌音的办法强化普通话对字音的讲究。生从读通一句逐渐训练读通全诗。
三、点拨字词、自悟韵律
组织“赛诗会”在学生评,老师评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自渎诗、互比较、自悟读本诗节奏与韵律
四、图文对照、读出美感
图文对照,感受画中的诗,诗中的画,领会几对反义词的意义,体会山水花鸟相衬的美,从而自发的美读古诗。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通过翻滚列车、邮差寄信、画中藏宝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巩固随文识字效果
六、静心观察、乐中书写
在学生在音乐中赏字、陶冶情操、静心学写字
七、拓展训练、模拟作诗
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多种形式读诗及趣味游戏方法巩固生字。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进而达到自己尝试读出韵律感、节奏感,读出自己从诗、画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在音乐中陶冶诗情,让学生不仅喜欢读诗,还愿意写好诗中的字。
【抓关键点的方法】
本诗的教学我主要以读为主要教学活动,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目标引领下让“读”贯穿学习始终。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予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只需借机点拨关键点,让学生能自信、自学、自渎、自赏、自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要给学生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显现出来的个性能得以张扬。
【板书及习题设计】
板书:
画
远山有色
近水无声
去花还在
来鸟不惊
习题设计: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这个设计从课本出发,激发学生创作诗句的兴趣并且渗透反义词的用法。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森林服装店》是语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语文百花园八的口语交际训练,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幅图;第二部分是三个要求:
1、仔细看图,说说斑马、梅花鹿和青蛙买到了什么样的衣服,他们为什么高兴。
2、想像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到森林服装店买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
3、选其中一种动物买衣服的故事,写一写。这是看图想像的说话写话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展开想像,进行说话写话。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2、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展开合理的想像,把一种动物买衣服的过程写清楚。
三、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说课稿《森林服装店》: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总目标。因此,教学时应引发学生大胆地想像,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以人为本,提倡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倾听、表演等方式展开学习,逐步提高孩子说写水平。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激发说话欲望。
2、出示课件,同桌合作交流:斑马大叔、梅花鹿小姐、青蛙先生分别买到了什么样的衣服?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4、再看课件:它们买到衣服后心情怎样?
5、这几种小动物在买衣服的过程中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6、汇报表演(戴上头饰),台下的小观众注意倾听,给演员们打打分。
7、想像一下:森林里还有哪些小动物来买衣服?它们买衣服的过程又是怎样的?
8、课件出示写话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写话训练。
9、抽生读读自己所写内容。
10、评比、总结。
五、说板书
森林服装店
青蛙绿色黑条纹
梅花鹿棕黄色小花
斑马黑白相间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将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意思,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根据教材编排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根据课文的两件典型事例,体会“将心比心”的意思。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朗读、体会,组织学生讨论。
2、结合典型事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学法指导为:
通过阅读思考、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及扩展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特点,为了突出“听说读”的训练,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我以身边的小事引出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紧扣课题的意思,以引出今天的课文。
(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知识。
检查预习的方式由小老师抽查,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归纳事例时,我相机板书重点内容。
(三)合作探究,体会事例,理解“将心比心”。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个探究点和一个课堂延伸训练点。为了让学生在理解事例中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我又在前两个探究点中分别安排了两个小点和一个补充训练,补充训练是针对全班同学而设计,由点评学生引导解答,以帮助学生理解,也达到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培养“小老师”的讲解能力。
此外,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课题的理解,我小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我安排了分享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
(四)当堂训练
这个环节重点安排了理解课题的练习和写话练习。模仿课文的语言描写,写几句人物的对话,选用第二题中的短语,注意对话语中提示语的位置。
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小学语文组×号fwsir,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1、教材分析
《 》是××版小学语文( )年级( )册第( )单元的第( )篇课文,该单元以( )为主题展开。《 》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文章大意)。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这部分可以从课文的地位、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第一阶段:1—2年级;第二阶段:3—4年级;第三阶段:5—6年级)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如: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主人公--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句话):
难点(一句话):
4、教学时间:(根据要求安排)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2、3个课时。(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现在讲的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归纳课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结合( )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设置目的就是完成教学目标)(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例如歌曲、人物的形象画面等) ,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目的/效果怎样?):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写景:美丽的景象;写人:活动的情景) ,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同上):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例如课文中出现的含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和情感等)。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时,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写人:主人公表现情感的画面;写景:与内容相关的图片)。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 )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 "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根据内容而定的) 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根据课文内容)(如: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出的问题)。 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新颖):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写景:优美的景象;写人:主人公的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写景:可以按照课文内容画一幅图;写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大家分成两几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大家一起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感受)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大象的耳朵》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似、扇”等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正确书写生字;朗读课文,读懂动物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对比动物的对话,说一说为什么大象最后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三、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听过很多的童话故事,因此,对于童话故事,他们并不陌生,而且,他们也能从童话故事中提炼出自己的东西。况且,这篇文章不算长,理解起来应该很容易。
四、说教法
1、引入法: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大豆喜欢小动物,我以“你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为话题,拉近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几个动物图片让学生找出谁的耳朵是耷拉着的,谁的耳朵是竖着的,随机进行学习生字“竖、耷”,一词来引入本课教学。
2、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法:
抓住重点词句,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评论的句子,体现大象心情的句子以及“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在对这些句子的点评过程中,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
五、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在识记生字词时,我让同学们小组活动,互相读,互相听,讨论记住生字词的好的方法,在巩固生字词时让生字反复出现,采用填空式朗读、大象过河游戏等方式识记生字,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生字的趣味性,也达到了识记的目标。同时,让同学们细读课文,朗读感悟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并在反复朗读与感悟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1.游戏引入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大都喜欢小动物,我以“你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为话题,出示几个动物图片,采用“连一连”的小游戏叫出动物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出谁的耳朵是耷拉着,谁的耳朵是竖着的,随机进行学习生字“耷、竖”,以此来引入本课教学。
2.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我让学生聆听课文录音,用笔标画不认识的生字,这样既解决了一些不认识的生字,也为以后的朗读打好基础。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然后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
在学习生字环节中,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带有拼音的生词,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词,接着利用“大象过河”的小游戏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如果只是单一的认读,学生学习起来一定会枯燥乏味。为此,我采用了填空读句子的方式进行生字巩固,这样既降低了难读,又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学习多音字“扇、似”时,我没有刻意地拔高难读对生字的意思进行解释,而是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出现来区分多音字的识记。书写本课生字我让学生先进行分类,找出几个生字的共同点(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再仔细观察生字,找到易错的地方提醒同学们,教师对“扇、慢、安”进行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4.精读课文,体悟文本
课文重点部分,我让学生标画大象的话来了解大象的想法的改变,抓住几个小动物对大象耳朵的评论,而这些评论是导致大象思想、行文改变的根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好问句,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盆。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词引入新课。
2.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请学生根据提示语吻戏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体悟文本。
课文重点部分,我抓住了几个小动物对大象耳朵的评论,而这些评论是导致大象思想、行为改变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找出大象的体悟(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抓住这个段落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详细点评,让学生受到启发。
4.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在精读了课文之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悟,我用生活中常见的事情结合着这片课文的主题,让学生们思考,使所学的东西真正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
5.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我让同学们思考,当有人评价自己的时候,自己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七、说板书设计
19大象的耳朵
第1自然段大象耳朵耷拉着
第2-7自然段小动物说耳朵人家是人家
第8-11自然段竖起耳朵我是我
第12-13自然段放下耳朵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
【说教材】
《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字与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编者将这首诗安排在拼音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时,可能正是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一个月左右对声母、韵母及特殊拼音规则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和较强的拼读兴趣,借机巧设一首绘景美、韵味足、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让学生既能“现学现卖”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受其中乐趣,又能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诵读中去感受诗句美。另外本文识、写字考虑到了拼音知识点的点拨、强化,无形中对拼音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反馈。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2.随文识字5个,会写4个字。
3.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生通过师点拨个别字词、图文对照感悟诗情、品读诗韵,在自己的美读去享受诗与画中鸟语花香、山水相衬之美。
【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2.会认5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1.读准诗句中“山有色”一词
2.掌握“去”、“来”的笔顺及关键笔画
3.学会通过读好诗句中的反义词读出诗句的美感、韵味。
【教师策略】
1.创设“赛诗会”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点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主拼音识字、实践情感美读诗,在学诗的过程中去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让学生通过“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字。用五星勾出翘舌音帮助正音。通过师渗透“远近”这组反义词,尝试找出其他几组反义词。然后尝试透过图文对照理解诗意、感悟诗画美,自悟读诗韵律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开场、创设情境
创设“赛诗会”情境,从学生表演、诵读已学过的诗带动一股爱诗热情,教师借机参与其中吟诵《画》引出本诗的教学。
二、自主识字、尝试读诗
学生自渎《画》,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并用拼一拼的办法认识它。学生尝试读诗,师正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字音的检测,激发学生赛读兴趣,让他们都愿意读好、多读。师点拨画五星标注翘舌音的办法强化普通话对字音的讲究。生从读通一句逐渐训练读通全诗。
三、点拨字词、自悟韵律
组织“赛诗会”在学生评,老师评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自渎诗、互比较、自悟读本诗节奏与韵律
四、图文对照、读出美感
图文对照,感受画中的诗,诗中的画,领会几对反义词的意义,体会山水花鸟相衬的美,从而自发的美读古诗。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通过翻滚列车、邮差寄信、画中藏宝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巩固随文识字效果
六、静心观察、乐中书写
在学生在音乐中赏字、陶冶情操、静心学写字
七、拓展训练、模拟作诗
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多种形式读诗及趣味游戏方法巩固生字。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进而达到自己尝试读出韵律感、节奏感,读出自己从诗、画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在音乐中陶冶诗情,让学生不仅喜欢读诗,还愿意写好诗中的字。
【抓关键点的方法】
本诗的教学我主要以读为主要教学活动,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目标引领下让“读”贯穿学习始终。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予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只需借机点拨关键点,让学生能自信、自学、自渎、自赏、自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要给学生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显现出来的个性能得以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