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10篇)正文

《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10篇)》

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

小学音乐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中表达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能够养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运用模仿、体验的方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

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并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难点】

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找出天安门、国旗和国徽。在天安门广场,我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每天早晨都会伴着雄壮的国歌将国旗升起,现在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国旗升起时的场面吧。

教师播放在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并请学生谈谈观看视频之后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画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时应起立,目视国旗。我们的国旗这么美丽,所以有人给她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歌曲中所描绘的国旗吧!

(二)新课教授

1、教师播放歌曲,并设问,听完这首歌曲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五星红旗飘扬在蓝蓝的天空中,那么美丽,那么雄伟和激动人心。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欢快且激动。

3、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提醒学生注意情绪。

4、教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用强拍拍手,弱拍拍腿的方式让学生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并说一说2/4拍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前面一拍是强拍,后面一拍是弱拍。

5、跟随教师的示范一起拍出2/4拍的强弱规律。

6、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随琴声律动身体,再次体会歌曲的拍子、速度和情绪。

7、教师教唱歌谱,学生用拍手、拍腿的方式挥拍演唱曲谱。

8、学生齐读歌词后填词演唱。

小学音乐教案 篇2

一、 教学内容:

1、 乐清民歌《对鸟》

2、 介绍山歌及特点

3、 创编歌词及表演

二、 教学目标

1、 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 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三、 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及创编歌词

四、 教材分析: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异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分发挥其演唱才能和演唱风格。

五、 教具准备

录音机 幻灯片 大歌纸 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二)基本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念一念。

“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 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试念来趋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 师无伴奏范唱

B 师对学生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 绿 鸽 夹嘴这几个字)

C 学生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

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学生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口头传唱以及学生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分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及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劳动号子

节奏: 固定

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曲调: 粗犷有力

B 师:通过今天学唱的山歌《对鸟》,� (学生无伴奏唱,有教师来指挥)设计意图:加深印象,起到巩固的作用

6、 创编歌词与表演唱师:我们知道民歌在歌词上有不断创新的过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也来即兴创作歌词怎样。

A 小组讨论,要求在小组中先试唱

B 每组有由两名学生来表演,先问后答的形式

C 汇报时,先演唱,再问学生“你们听出他们那些地方体现出山歌的特点。”

D 同学们你们在山上边劳动边唱歌过吗?我请两位同学登上这两座山进行劳动,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对鸟》和你们创编的歌词,一起来体验山野劳动的愉快心情(先表演《对鸟》,再表演自己创编的歌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同时对山歌特点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运用。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对鸟》的学唱和表演,我们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点及与劳动号子的区别,还学会了几句乐清话,以后老师还会带着你们去熟悉更多的温州乡土音乐。

小学音乐《采山》教案 篇3

教学总目标

1、在“视、听、唱、动”的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之后的乐趣,从而表达对秋天喜爱之情。

2、演唱《溜溜山歌》,欣赏二胡独奏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河北吹歌《打枣》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表现形式,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歌词,创编画面,创作游戏,尝试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思路

本单元用“歌谣”串联一些民歌、民间音乐和童谣,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用演唱歌曲形式,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民族音乐;用感受二胡独奏曲的形式,是学生了解二胡和河北吹歌,喜欢它们的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学到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学内容

唱:《树叶儿飘飘》《秋天红艳艳》《溜溜山歌》

听:《八月桂花遍地开》《采山谣》

动:音乐游戏“夸秋天”

教学重点

选择情绪的方法处理歌曲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第一课时《树叶儿飘飘》

教学目标

1、学唱《树叶儿飘飘》,学生能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参与对歌曲的创造、表现和体验,在“视、听、想、唱、动”等综合音乐活动中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2、在聆听中感受、生活中表现、创编中发展。

3、让学生初步掌握和认识全音符时值。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用抒情的美好的声音表现喜爱秋天的心情。

2、尝试结合美术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乐激发兴趣

1、导语

(请一位同学用二胡演奏一段乐曲,放一段二胡乐曲)

你们知道他演奏的是什么乐曲?(简介二胡的构造、性能,并模仿二胡演奏姿势)

2、听录音:播放二胡独奏《八月桂花遍地开》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什么情绪?(通过视、听、讨论,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3、在次播放乐曲,请同学听着音乐,哼唱旋律,模仿二胡的姿势演奏。

4、第三次播放乐曲,教师带领学生扭秧歌步,用动作来感受乐曲所表达情绪。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这首乐曲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思考后回答)

2、(出示画面,树叶飘动的情景)

师:树叶儿飘呀飘,荡到了天空。你们猜猜,谁会看它?

3、聆听鸟儿飞翔的音乐,随音乐律动。

4、(请一位同学上台模仿燕子飞舞的动作,教师弹奏,学生活动,教师朗读歌词)同学们,你们模仿蚂蚁和小鱼的动作。

5、你们能不能设想一下,它们看见飘落的树叶后会做些什么?

6、教师范唱

三、参与学习寓教于乐

1、(出示歌词)教师再次范唱

2、练习重、难点:切分音“53?

”“32

?”跳进“3-5”“1-5”及结合歌曲结束部分,认识全音符。

3、跟琴轻声模唱,音要唱准。

4、分角色进行配乐朗颂歌词

5、学唱歌曲:师生合作、分组、分角色等进行演唱。

四、情感表达体验乐趣

1、教师准备树叶道具,供学生使用,分组按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各组汇报,相互评价

3、布置家庭作业:

在美丽的秋天里,你喜欢什么?是果园的水果?动物园的动物?

公园里的花朵?------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爱,把它画在书上,课后给大家说一说,另外,希望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公园、郊外寻找一些树叶,经过自己剪贴,制作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五、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秋天红艳艳》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秋天红艳艳》,从中表现出愉快心情、唱出美丽的秋天。

2、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手、脚、嘴等身体部位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进行歌唱表演等。

3、音乐游戏“夸秋天”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胆、自信地参与创编、表演。

2、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秋天红艳艳》

3、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活动展示

1、同学们,我们用动作和歌声表达出秋天的美《树叶儿飘飘》

2、再请个别同学上来表演一遍,把你们自己准备好的道具带上来,创设情景。把制作好的。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展示出�

二、学习歌曲:

导言:同学们展示、表演的很好,你们听!

1、观看课件,使学生理解歌词大意。

2、学生学习歌词。

3、教师范唱。

4、学生张口默唱。

5、轻声唱。

6、启发学生带着高兴的情绪演唱《秋天红艳艳》。教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秋天红艳艳》。

三、创编、表演

导言:同学们,今天演唱地很好。可惜今天这儿没有打击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大家能想个法子来为歌曲伴奏吗?

1、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手、腿、口技为歌曲编创伴奏。

2、随《秋》歌曲为歌曲音乐拍节奏为歌曲伴奏。

3、教师头戴喜鹊头饰扮演妈妈邀请爱劳动的小喜鹊宝宝们在教室飞行,欣赏秋色,收获秋天。

四、小结

第三课时《溜溜山歌》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溜溜山歌》,体会歌曲的语气,简介安徽民歌的特点。

2、欣赏河北吹歌《大枣》,感受用唢呐模仿人物对话的情景。

3、唱一唱、认一认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认认、唱唱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优秀10篇)

2、在“手谱”中找到“do”的音高位置,并玩玩手谱游戏,复习一下学过的7个音。

3、感受全音符、十六分音符。

4、学习看谱视唱,注意十六分音符的作用。

二、学唱歌曲《溜溜山歌》

1、导入:教师唱几首民歌,让学生说出什么地方的民歌?

2、(教师弹琴范唱)请你们根据歌曲拍一拍强弱规律或划指挥

图式认出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3、看谱拍节奏,。

4、教师弹歌曲旋律,范唱歌谱,学生拍歌曲节奏。

5、让学生按旋律走向。

6、分句视唱,学会歌谱。

7、学读歌词,接龙形式

8、用亲切、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溜溜山歌》

9、听听安徽孩子是怎样唱《溜溜山歌》的。

10、模仿安徽小朋友演唱的方法。

11、边唱边表演

12、教师示范创作一段歌词,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创编。

三、欣赏《打枣》

1、听赏《打枣》吹歌

2、同学们,乐曲中有唢呐模仿人物对话的情景,你听出来了吗?猜猜看,他们在说什么?

3、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唢呐的声音。

四、小结

第四单元课后反思:

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是指《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经过学习应达到的演唱、演奏、识谱视唱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普通音乐教育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教学不同于专业音乐教育,其内容和要求都是从感受与表现音乐的情感需要出发,适应音乐实践活动的需要,不作过高、过难的要求;而且,音乐教育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都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没有独立的分科,因此,对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应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综合演唱、演奏、读谱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进行,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考核。本单元用“歌谣”串联一些民歌、民间音乐和童谣,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用演唱歌曲、读谱视唱、欣赏形式,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民族音乐;用感受二胡独奏曲的形式,是学生了解二胡和河北吹歌,喜欢它们的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学到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

《采松果》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之后,初步认识、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本课时利用“采松果”童话情趣,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探索过程,把计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和合作意识。设计练习1、2题,目的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练习第3题和游戏活动的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第4题的计算探索,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目标:

1、 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 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本节课主题图)、游戏棒、计数器、有算式的萝卜卡片若干个、小兔头饰若干。

学具准备:

计数器、游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开火车游戏(大屏幕显示整十数相加减算式),学生口算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二、探索新知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大屏幕展示主题图,讲故事导入:冬天到了,松鼠妈妈带领小松鼠去采了些松果准备过冬,大家看看小松鼠和妈妈分别采到了多少松果?听了这个故事,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

生1: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2: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它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 探索计算方法:

(1) 根据提出的问题列算式。

师:我们一起结局第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我列的算式是25 – 4。

师:第二个问题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我列的算式是25+4。

(2) 怎样计算25+4和25 – 4,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提示:用自己的学具)。

(3) 交流反馈:

请小组长汇报自己小组内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算法演示和讲解。

生1:我用5+4=9 20+9=29

生2:我是用小棒一根一根数的。

生3:我是用计数器先拨25,再在个位上拨4就得29。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可以用小棒一个一个数,也可以用计数器拨,还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几,然后进行两个一位数的加法,再加上这个数。)

三、深入练习,巩固新知

1、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23页第1题和第2题。教师激发引导: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数学问题,,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的知识解决吗?(独立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

2、 反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和理由。

3、 试一试:(课本23页第3题),独立解答,同桌交流。

4、 游戏:小兔拔萝卜。

出示卡片,请同学们戴上小兔头饰抢答,谁先答对卡片上的算式,请谁拔去一根萝卜,看谁拔得又快又多。

5、 想一想,填一填。(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大屏幕展示:

24+5= 13+5= 7+40= 62+6=

5+24= 5+13= 40+7= 6+62=

(1) 先计算第1、2组题,找出上下对应的两题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很快填出得数?

(2) 再计算后两组,发现了什么规律?然后仿照自己想一组算式,并计算。

四、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 口算:

15+3= 27 – 4= 38 – 7= 22+6=

2、 比大小:

28 20+6 32+7 7+32 46 – 4 40+6

13+6 20 19 26 – 6 63 68 - 3

五、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非常棒,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在计算时要注意把两位数先看作整十数加一位数,再计算。

小学音乐《采山》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山》,并乐于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2、能表达歌曲节奏,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采山》。

2.能准确演唱十六分节奏

3.能从歌曲中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1. 十六分节奏的掌握

2.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民歌风创作的歌曲,采用2/4拍,徴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生动形象,曲调欢快、活泼、清新,节奏比较紧凑,加上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具有朝气并富有流动感。生动的描述了小朋友采山的愉快心情。

【教学用具】

电子琴、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节奏

1、师生随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律动

2、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把我们带到了野外,山坡上长满了大大的蘑菇,大家想不想采蘑菇。

3、师生互动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新授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对比练习,感受十六分音符时值的长短。

先跟教师一起走上山坡吧!(课件出示四分节奏,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来到草地上,同学们高兴得又蹦又跳;(课件出示八分节奏,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发现蘑菇了,快跑去采吧(课件出示八分节奏,同学们边读边表演)。

4、(课件)加上歌词训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十六分音符。

3、师:(课件)是的,大山物产丰富,一到收获的时候,山民们就高高兴兴地去采摘他们看上的`宝贝,他们称这一活动为采山(板书课题)。今天有小朋友真的要去采蘑菇,他们不仅采蘑菇还采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采山》中小朋友的喜悦吧!

二、师生互动、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熟悉曲调)

听了这首歌曲你觉得情绪怎样? (节奏欢快、活泼,让人心情愉悦) 2、学生复听歌曲。(打拍子,在心里跟唱)

3、老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

4、指导学生用“la”随音乐教唱曲调 。

5、填词歌唱:

(1)学生自由读歌词。

(2)老师按节奏带读歌词。

(3)在演唱的时候有些地方需要停顿,你感受到了吗?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共有几处?看谁最聪明?(引导学生学复习八分休止符)

(4)引导学生轻声随音乐填歌词演唱。

(5)歌曲处理: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情绪、用什么样的表情来表现歌曲?让我们就这样来练习唱一唱吧。

(6)师生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三、实践体验、合作交流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音乐(绘画、舞蹈、器乐、创编歌词)

四、课堂小结,结束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关于劳动的歌曲《采山》。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采山的小朋友在劳动中的喜悦心情和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学完这首歌曲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学生,在劳动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你们有信心吗?下课!(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采山》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唱歌曲〈采山〉,用轻快的歌声表现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2.通过小组创造,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歌曲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录音机、各类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做奥尔夫游戏。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用谈话法导入。

出示一个小姑娘图片,介绍小姑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这个小姑娘特别喜欢到森林里去。你瞧,她挽着小竹篮,她会去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由老师引入课题,解释“采山”,让学生理解采山的含义,板书课题。

2.播放《采山》,让学生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

(三)新课教学。

1.学唱歌曲

(1)师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齐读歌词

(3)范唱,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4)跟琴轻唱歌曲,学生跟琴轻唱、自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师生接龙,用游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程度,并对学生所学进行指导纠正。

2.处理歌曲。

(1)小姑娘在山上采到了那么多的蘑菇、山菜,她的心里真高兴,我们也用听的声音来唱一唱,体会小姑娘的心情,好吗?

(2)为歌曲伴奏。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请学生对他们的演奏作出评价。

(四)编创活动。

1.师生共同编创,学生分别扮演“小姑娘”、“蘑菇”、“小鸟”等角色,分组创编,自编自导,老师巡视指导。

2.分组汇报展示,并请学生评价。

(五)小结延伸。

小姑娘在山中采山多快乐呀,希望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

《采松果》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3、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30+6030+5040+5090+1060-3090-1080-20xx-70

3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79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二)新课学习:

5、投影出示挂图,观察图画,提出问题

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25个松子,小松鼠采了4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25+4=29

205

6、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7、小组活动,讨论算法

8、用小棒摆一摆,分别说一说摆的过程

9、根据图中已知条件,再提问题

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小松鼠比妈妈少采几个?

25-4=21

205

(2)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3)集体归纳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计算:

填上适当的数

2、直接写答案

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

3、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10+30〉()20+()〈2525+()=25-()

板书设计:

被减数

46

96

28

36

减数

4

5

7

5

小学音乐《采山》教案 篇7

山野童趣《采 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区分乐曲《牧童短笛》的两种情绪,找出相似的乐段;

2、能指出竖笛的组成部分,基本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并吹出声音;

3、能大胆的用歌声,表演等形式表现歌曲《采山》的情绪。

教材重点与难点:

能大胆的用歌声、舞蹈等表现歌曲丰富的情趣;基本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并吹出声音

教学准备:

光盘、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走进山野

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倒过农村吗?谁能跟大伙说说农村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大伙到农村去看看,体验山野的美景和他们的生活。

二、山野寻乐

(1)导:引入歌曲《采山》

师;山野的空气新鲜,到山野去玩可能更有趣。

(2)即兴位歌曲伴奏

学生随《采山》音乐用身体动作伴奏

感受书山旋律的欢快情绪及典型的节奏型

(3)随乐动一动

学生想像雨中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情景,引出歌词。

随乐用舞蹈表演歌曲中的情境,并体验采山时的快乐,熟悉歌曲的旋律。

(4)朗读歌词

跟师独儿歌(边做动作边读词)

在读歌词中体现“乐”的情绪

(5)听赏歌曲

听范唱,看 mtv

感受歌曲的甜美与快乐

(6)学唱旋律、歌词

跟琴用 lu 或 la 等母音视唱旋律(学生带着音乐现象唱)

跟琴视唱歌词

( 7 )演唱歌曲

可分师生对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

( 8 )创编歌词

学生创编歌词,寻找采山时的更多乐趣,并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予以表现

三、欣赏《牧童短笛》

(1)创设情境(一)牧童骑牛

师:听有一位牧童骑着牛儿,悠闲地吹着笛子,从这段音乐中你能猜出他放牛的心情吗?

这首钢琴曲模仿的是那种乐器的音色?

学生欣赏《牧童短笛》第一段

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绪

板书:圆润、舒缓的波浪线

跳跃、起伏较大的波浪线

学生选择 谈

c、(第二段呈现的是牧童与牛嬉闹的场面,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等多种表现形式表演)

较第一、二段的情绪,并为第二段选颜色(鲜艳、明快的色彩)

(3)情境(三)牧童回家

a、静听《牧童短笛》第三段

b、想想与那一段音乐相似,并随乐哼唱

5、 引导学生选旋律线与相似的颜色

四、课堂小结学生回家后画一幅《牧童短笛》中的一个场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体会《牧童短笛》,让学生图会牧童的生活情绪

2、学习歌曲《捉泥鳅》,能用活泼、轻快的情绪演唱。

3、认识竖笛、了解其结构,并掌握演奏的姿势、试着吹出声音。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牧童短笛》的音乐;认识竖笛,并吹出音乐“ 1 ”

教学准备:

光盘、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二、再次体会《牧童短笛》音乐

学生欣赏全曲,然后学生模仿牧童吹笛的声音。

三、认识竖笛

(1)师:刚才同学们用声音模仿了笛声,但怎么说也难真像,不妨要牧童来教一教我们,欣赏一段笛子的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新伙伴竖笛

竖笛的构造:

吹口 笛头 笛身 笛尾

第六孔 第五孔 第四孔

第三孔 第二孔 第一孔

左手在上方,右手在下方,用手尖按住孔

(2)尝试着吹响竖笛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才能将竖笛吹出美妙死亡音色,用“1”为准。培养学生正确的吹奏姿势,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学生自己小结那种方法好)

教师小结

(3)听《牧童短笛》学生随音乐模仿牧童吹奏的样子一起吹奏竖笛,手指的节奏,形态等动作的模仿。

四、活动:去田野

(1)导:我们导山上去采了蘑菇、木耳、鲜花,还学会了小牧童放牛和骑在牛背上的形态,现在我们要到田间去,看看农村的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欣赏《捉泥鳅》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欣赏,并根据歌词表演内容

掌握歌词所表现的内容,熟悉歌词,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3)学唱歌曲

学生随音乐唱歌曲

注意歌谱、歌词对好

音准

1=c 4/4

2 2 1 2 2 5 ︱ 5 3 32 3 - ︱ 6 6 5 6 5 3 ︱ 4 44 3 2 3 - ︱

天 边的 稀泥 里, 到处是泥 鳅。 今 天我 等着你, 等着你 捉泥 鳅。

“2” “4”在着两句中容易出现音准的问题,要求学生模唱

(4)学生表演唱

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歌唱,体会歌曲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去郊外感受了雨前山野的美,雨中山野的乐趣,同时欣赏了牧童吹笛的笛声,并学习了竖笛的结构,最后我们还去了田间,体会了小朋友捉泥鳅的快乐,农村生活太有趣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不同的音乐。

《采松果》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在《小松鼠采松果》的音乐中,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节奏,初步学唱歌曲。

知道有些动物在秋天就需要贮存粮食,为冬天过冬做准备。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小松鼠,知道小松鼠的习性以及爱吃的东西。

(材料准备)歌曲《小松鼠找松果》、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

1、《秋天》

秋天即是一个丰收、又是个金灿灿的季节。连小树叶也想要在这个美丽的秋天去玩一玩,来吧,让我们又好听的声音来唱唱秋天、唱唱树叶。

二、学唱歌曲

1、 音乐律动

这颗金黄色的树上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它有着毛茸茸的大尾巴,爬起树来哧溜哧溜特别快,是谁呢?(松鼠)

小松鼠平时最爱做什么?它动起来是什么样的呢?(幼儿泛谈)

——(熟悉歌曲旋律)那请你们跟着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告诉我,你这只小松鼠这是在做什么吧?

2、欣赏歌曲《小松鼠找松果》

小松鼠爬到了大树上,到底准备做什么呢?和你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 仔细听听音乐中的歌词,它会告诉你答案。

第一遍——

重点讨论:“小松鼠爬上树去这是要去干嘛?”(找呀找松果)

“是不是所有的树都能找到松果呢?”(只有在松树爷爷的身上才能找到松鼠爱吃的松果,所以它说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

小结:原来小松鼠,在找松果,它爬上了松树,请松树爷爷给他一颗小松果。

第二遍——

“歌曲里面还有一些有趣的声音,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让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一听,小松鼠发出了哪些声音?”

重点讨论:“哧溜、哧溜”是什么意思?(就是小松鼠爬树得时候发出的声音,想想小松鼠爬树特别快、一下子,像箭一样就到达了树顶)

第三遍——(教师范唱、做动作)

“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它也有一个名字就叫作《小松鼠找松果》,我也想来唱一唱,感觉一下可爱的小松鼠,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可以和我一起轻轻的唱唱

2、 幼儿学唱

“ 开始唱歌词前有一段音乐,这个叫作前奏,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好准备。荣老师会提醒你们哦。”

学唱歌曲,初步掌握歌词与曲调,学会接着前奏整齐一致的演唱。

三、动物过冬

小松鼠为什么要在秋天里采松果?还有哪些动物和小松鼠一样呢 ?(幼儿讲讲)

小结:因为有些动物在寒冷的冬天需要过冬、冬眠,所以他们要提前在秋天的时候贮备粮食。

《采山》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唱一唱《采山》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学习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

2、创设情景使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3、能歌曲节奏用乐器伴奏。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采山》。

2、准确掌握歌曲中的XXX、XXX的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木鱼,手铃,沙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发声练习

2/413|5—|5432|1—||

Wuwuwuwuwuwu

三、新授。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没有去爬过山呀?你都在山上看到过哪些美丽的景色呢?今天就请各位同学随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采山”,看看我们都能有什么收获?

2、板书课题:《采山》,学生齐读课题。

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4、师:歌曲里的朋友都在山上采到了些什么?带着老师的问题复听歌曲。(木耳,蘑菇等山菜)模仿小朋友采蘑菇,采木耳的情境动作。

5、师简介歌曲:采山是根据民歌音调所创作的歌曲,旋律欢快活泼,生动地描绘了小朋友们菜山时的愉快心情和获取果实后的喜悦气氛。那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种喜悦的情绪学唱歌曲吧!

6、按节奏朗读歌词。

7、教唱歌曲。师采用分句教唱,先唱谱2遍再带入歌词教唱2-3遍。最后由学生随琴唱,唱的不熟的地方老师指出并带唱。指出XXX、XXX的节奏,带学生打一遍,找出歌曲里相同的两种节奏。

8、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动画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自由舞蹈。

四.创编与活动

1、师生共同创编,为歌曲编创动作表演歌曲。然后请学生分组演。

2、指导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指名学生上台演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采山这首歌曲,你们要向山里的小朋友学习他们热爱劳动的精神,只有通过自己积极的劳动才能收获丰盛的果实。

小学音乐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3、认识和节奏,能准确地读拍。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彩笔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渔篓》;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劳动最光荣》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同学们,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音乐记忆力,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多多积累好听的音乐。)

二、表演《小渔篓》: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海边孩子劳动的歌曲,大家想听吗?(多媒体播放歌曲)。

1、完整初听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音乐情绪、特点、及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小朋友的心情。

3、用“La”轻声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4、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给予及时纠正。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同学们的歌声太动听了,瞧!海边的小朋友给大家送礼物来了。”(多媒体出示带有唱名的贝壳、海星、海螺等等)

1、划分小组进行讨论。

2、每小组讨论、填写唱名形成旋律。

3、每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写的唱名形成旋律。

4、比一比,哪一小组演唱的准确、流畅,旋律好听,便将哪一组选为优胜组。

(也许有些小组编写的并不流畅,老师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只要每个孩子都动脑参与进来了,就是最大的收获。)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音乐《小渔篓》边唱边律动进入音乐课堂。

(可以借此巩固复习歌曲《小渔篓》)

二、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海边小朋友送来的礼物创编出了那么多好听的旋律,有一位小姑娘可着急了,她说她也有一首好听的歌要送给大家,你们听,她唱着歌来了。”

1、完整地聆听歌曲,老师引导孩子轻轻合着音乐拍手。

“小姑娘的歌唱的多好听呀,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内容?我们一起边听边用动作来表演,好吗?”

2、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3、分组听音乐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好。?

(让学生自由发挥,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表演中来,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

三、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1、完整地聆听歌曲。

师:“你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后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用你手中的彩笔画一画。”

2、复听歌曲。让孩子随着音乐在纸上画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3、再次复听。让学生拍手轻轻合着音乐,老师启发学生轻轻随着歌声哼唱,看看能记住哪一句,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四、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随着音乐将《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在纸上画出对比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2、让学生将自己不同的感受用相应喜欢的色彩图画到课本上。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