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优秀6篇)正文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优秀6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秦始皇兵马俑》教案(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秦兵马俑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识记“吏、戈”等字形,读准“干练”“战车千乘”等词语。联系语境理解“所向披靡、惟妙惟肖、举世无双”等词语的意思。

2、在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产生民族自豪感。

【参考话题】

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尽可能地运用文本的语句,融入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兵马俑做具体的介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置性作业:

1.我来学习七彩词语。2.我来朗读课文。3.我来理清课文脉络。4.我来搜集有关资料:秦兵马俑。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听说过世界上有八大奇迹吗?哪位同学能说说呢?

(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提示。)

师:世界八大奇迹指的是埃及的金字塔、亚历山大港灯塔、爱琴海太阳神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像、阿尔特米斯月神庙、摩索拉斯陵墓、巴比伦空中花园和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阵。现除埃及金字塔和秦始皇兵马俑保护室完好外。其余六大奇迹已经毁坏。我们来看几张兵马俑图片。

2.教师展示兵马俑图片。

师:同学们,2200多年前,秦始皇动用70多万刑犯,耗时38年,修建自己的陵墓。作为统一六国的皇帝,他在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留下了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板书课题:秦兵马俑:)如今已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读题:秦兵马俑

3.知道“俑”是什么意思吗?

4.“秦”指秦代,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二)初步感知秦兵马俑形象

1.通过预习,你对秦兵马俑有了哪些了解?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可以是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书上的介绍。)

2.你们能用一个词说说你所了解的秦兵马俑吗?

3.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秦兵马俑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军吏士兵 南征北战 所向披靡

身材魁梧 身披铠甲 铜戈利剑 昂首挺胸 神态严峻 久经沙场 足蹬长靴 目光炯炯

跃跃欲试 撒开四蹄 微微颔首 勇武干练 殊死拼搏 战车千乘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

[理解“吏”;理解“乘”;理解“靡”;*读准“魁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想一想这里的哪些词语能概括秦兵马俑的特点。试着来填一填下面的句式。

秦兵马俑不仅 ,而且 , 。所以它是 的珍贵历史文物。(用上以上的四字词语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多种方法。)

《秦兵马俑》教案 篇2

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秦兵马俑》这篇文章的教学反思,讲解课文可以举一反三哦。

篇一:

《秦兵马俑》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课前,我在班上作了了解,谁也没去过西安(包括我),为了多一点感性认识,我上网去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了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内容。我觉得都很好,都想把他告诉学生。我花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浏览网站,课外还布置了学生去看一看相关连接上的内容。学生还真学得兴致勃勃。

冷静下来看,我不由地发现这种热闹背后似乎缺少了些什么。我发现追求了信息的量,却不能保证信息的质。课堂上我较大容量地增加了编外材料,却因此忽略了手中教材。由于时间仓促,在学习教材内容时,教师来不及引导学生对课本中规范严谨的语句作细细品味欣赏,只仅仅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浅层理解上,兼顾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却在不经意中冷落了其“工具性”。于是乎,课文中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来不及去领会了,那些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也没时间去欣赏了,文中颇值得推敲的、很有文言色彩的词句也不去琢磨了,语文课上得不再具有原汁原味的“语文”味儿,而变成了“走马观花”、“信息博览”。这与我“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美好愿望”有些背道而驰了。

篇二: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演绎了自己的一堂公开课《秦兵马俑》。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所以我紧紧抓住了秦兵马俑的特点,也就是过渡段来诠释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使整堂课思路清晰,能够抓住主干,梳理枝叶。在教学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在学习生字词中,提醒学生注意分类别积累理解的字词,又教给学生学习字词的方法。我想这堂课学生应该汲取了不少新鲜的雨露。

但总的反思下,问题还是层出不穷:

一、教师课堂语言还应精练

教师应把主动权返还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也应让给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前提是教师少说甚至不说。必要时,教师语言应通俗精练,学生一听就懂,节约时间。记得上午试教时,我讲了一个故事来导入,激发好奇,再看视频,了解秦兵马俑的概况。足足讲了十分钟,还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同事建议,赶紧修改,我就用了四句话来导入:知道今天要上的课文是什么吗?知道秦兵马俑吗?想看兵马俑吗?心里想说什么?连续提问,学生互动,效果甚好。我只是改进了一点,却没把整堂课的语言精练起来。督促自己以后努力改进。

二、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应加强

虽然我用奖图片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回答问题,但当学生意外回答时,我还是生搬硬套地用自己的理论来牵制学生的“出轨”。不过,我也抓住了课堂生成的一点尾巴:当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兵马俑朗读时,第一个学生读将军佣,第二个学生就读骑兵佣,接着都乱套了,东读一个西读一个,学习没重点了,我本来的设计是先重点讲一个佣,再用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另外的佣。学生却把我拉到了小道,我只能骑虎难下,尊重学生的个性,读他们自己的吧!还有一个生成点是学生已经找到了总起句,我只是肯定了这点,马上又把他拉回到了过渡句。后来经教研组长的提醒,发现其实我那时就可以来说说全文结构了:总分总。“好像”可以去掉吗?学生说可以。我其实就可以将错就错,举例引导学生发现。哎,教学机智不够呀!得实践锤炼。

三、课文讲解还应有详有略

我觉得重点是做到自读自悟,学生感兴趣的详读,学生不感兴趣的略读,每一遍读,都有体会,都有感悟,这样学生就会读书,越读越有兴趣。这一点做到实在不好,应深挖掘。

四、语言基础知识还应扎实

“宏大”可以用数据来解释词语,“所向披靡”的解释“所向无敌”不是一样吗?找近义词也是解释啊,没想到。“乘”的读音与解释应提醒。反复读中也可以循环认识字词。

五、时间安排还应合理控制

拖堂,这是我的老毛病了,在平时就要狠狠地改,警记!

六、略读课文还应把握特点

七、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明显

八、学生情感培养不到位

不再一一累赘!希望在下次的公开课上有长足的进步!

篇三:

孩子们在习作的时候,往往是有话写不出,总是用概而括之的词语和句子来告诉别人自己的感受,如“太好了!”“真美啊!”等等,可是到底多么好,多么美,缺少更多的词句来描写。

当我们读到《秦兵马俑》这篇文章之后,是不是从中有所启发呢?

这篇文章是介绍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以及其艺术性所在。作者采用了先概括写,后具体写,以及由所见到所感的顺序介绍所见所闻的。这种写法我们见过不少。《长城》《颐和园》都能找到这种写法的影子。

此课教学时,把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及价值,再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灿烂文明学习了。但学生学得不深刻。原因在于没有让学生通过图文细细评味,通过深入体会到两大特点。让学生来明白兵马俑之伟大,中华民族之伟大。所以一下转入学习后面内容,学生只是从文字上说出兵马俑之价值,而不是内心的感悟,这是一大缺点。为此我感到:上课时语言文字得带领学生细细评读,把学生情感引发出来,才能把难点。重点解决。

再有是通过更合理手段,使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调动他们生活经念,使他们有话说,有感觉有欲望说,这么课堂气氛才活跃,学生的学,老师的教才默切配合,淋漓一片。

作者在介绍兵马俑的类型的时候,先用一个过渡句,概括写“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然后具体写各类兵马俑个性鲜明的具体表现。文中有身材描写,着装描写,有动作描写,有神态描写,无论用词,还是造句都让人神往——想真的到那里去看看。尤其是文章的第八自然段作者对这些兵马俑的神态展开的联想,很值得一学:

每一件兵马佣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同意天下做殊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进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

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了兵马俑神态后面的内心,当然,这也是作者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透着对兵马俑这一祖国瑰宝的赞美,对古代那些雕塑兵马俑的劳动人民由衷的敬佩。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前呼后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对我们写好习作有这样一些启发:

第一,要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抓住各种兵马俑的特点去写。

第二,要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写联想都是为了让眼前的静物动起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还要学会巧妙地构思。对所写内容的布局也是这篇文章写得好的原因。

第四,要积累丰富的词汇。这篇课文中,四字词语的运用让文章充满了气势。

篇四:

秦兵马俑, 主要讲的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教学目标有两个,1、我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能说出秦兵马俑的特点。通过学习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秦兵马俑有什么特点和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介绍清楚特点。

自学指导一 (1)自由朗读课文,如有认识的字,可以同桌商量,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画出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熟练的读课文)

出示后,学生很快按自学指导要求进行学习,检查时,先检查了生词认读情况,学生掌握的还算可以,而检查课文时,学生课文还有点很生,按正常情况,我会让学生反复的地读,直到把课文读熟,再进行下个环节,可今天因为有听课的老师,我没有这样,这是对学生课前了解得不够,只是草草的走了过程。

《秦兵马俑》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以其紧凑鲜明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述,充满深情地展现了秦兵马俑光辉灿烂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的文化艺术。整篇课文涌动着一种浓浓的真情——一种对于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赞叹之情。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更像是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教学本篇课文,可在学生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情”字为切入口,让学生在情境中,在课文生动凝练、细腻传神的语言材料中,在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与碰撞中,受到心灵的熏陶,使自身情感脉搏与历史文化的脉搏、与文本语言的脉搏、与作者情感的脉搏形成强烈共振,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看录像,教师激情导入。

1、导语: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的临潼。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法国总理希拉克曾说:“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今天我们班学生组成的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将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

(播放兵马俑录像)

2、提问:看了录像,你能说说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吗?请你用一个词语说说它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气势恢弘、举世无双……

3、秦兵马俑之所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因为它——

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指导朗读。

4、同学们,在出土的近8000多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中,竟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近兵马俑。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1、学习4——7小节。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4——7小节,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马俑。

师:的确,大厅里的兵马俑类型众多,每一件都是极为精湛的艺术珍品。板书:类型众多

(2)出示第4小节

出示: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师:每一种类型的兵马俑都有不同的穿着打扮,也有着不同的动作神态,而这些恰恰反映了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我们一起来看看描写将军俑的这段文字。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将军俑的样子,并思考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将军俑。

学生交流:

威风凛凛、神态自若、沉着镇定、英姿飒爽、气宇轩昂……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你心目中的将军形象表现出来吗?

指导朗读

(3)自学5——7小节

刚才我们通过将军俑神态、动作的研究,了解了将军俑的威风凛凛,久经沙场的个性特点。那么,武士俑、骑兵俑等等又有什么个性特点呢?请你仔细品读5——7小节中其中的一节,细细体会。

学生自由读。交流,

师:谁来说好所武士俑有什么个性特点?

出示第五小节:武士佣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一律挽成了偏向左侧的发髻。他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生:威武凝重、训练有素、体格健壮、蓄势待发、整装待发……

师:能抓住武士俑的神态、动作描写。

师:从武士俑的神态中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他们个个蓄势待发。这样的军队一定无往不胜。

(4)武士俑威武凝重、高大威猛、英勇善战,那么其他的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交流

师:听了你们的交流,让老师对秦兵马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请你挑选你最喜欢的有关段落读给同桌听,把你的理解,感受通过朗读让对方感受到。

学生互读

(5)学习第8小节。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秦朝大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博大场面。我们迈过静静流淌的时间之河,从这些兵马俑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让我们再靠近一点,近距离地去欣赏他们各自的不同神态。

a、 出示一组神态不同的兵俑图片。

b、   出示: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有的凝视远方。引读

c、 课文中,是怎样用生动的笔墨来细致描述兵马俑各自不同神态的呢?

再出示联想的句子: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好像随时准备出征;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生:这样写,把兵马俑写活了。

生:兵马俑是雕塑,这样写,赋予了它生命。

生:课文这样写向我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战士。……

师:作者丰富的联想,把兵马俑写活了,使他们富有了感情。

d、说话练习

神态各异的兵马俑是写也写不完的,请你仔细观察,展开联想,学着文中的句式,继续写下去。

出示:有的                        ,好象                                    。

学生交流

e、正如文中所说,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让我们再次感受它们精湛的制作工艺,学习作者细致的描写,感受他丰富的想象。齐读第8小节。

f、正因为兵马俑不仅——而且——引读,(再次出示过渡句)所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板书:形象鲜明

三、主题升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这雄心万丈的祖先感到骄傲,更为他们创造的灿烂文化而自豪!听,远处似乎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战马的嘶鸣声——让我们满怀激情,朗读最后一节。

四、课外延伸

站在秦俑面前,和这些雕塑对视,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来自千年传递的信息。从秦兵马俑考古回来,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请大家为秦兵马俑设计一段广告语,让更多地人来参观欣赏这享誉世界的奇迹的第八大奇观。

秦兵马俑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二、教学思路

本课两个学习活动分别有两大学习重点,一为了解考古常识,扩大知识面,并形成崇尚文明、珍惜文化遗产的态度;二为掌握欣赏评述珍贵文物的一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活动一”教学程序可为:交流讨论——欣赏分析——仿照捏制——小结评述。

课前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搜集关于兵马俑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和考古相关的故事资料。上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结合教材,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清理还原以及保护的过程。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如:珍贵的文物是从何而来的?考古工作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兵马俑的发现者是谁?兵马俑在造型上有何特点?秦俑兵阵除了造型各异的兵马俑外还有一些什么珍贵文物?等等。教师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针对学生讲述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小结。接着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不同造型的“兵马俑”图片,进一步了解关于兵马俑的知识,欣赏兵马俑的艺术价值。欣赏后就可让学生仿造兵马俑造型开展泥塑活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制作的兵马俑集中组成方阵,讲评小结。

“活动二”教学程序可设计为:收集资料——尝试评述——描绘细节——交流讨论——欣赏评述——拓展延伸。

课前学生在网上或图书馆搜集教材上提供的文物的资料。小组同学按照书上提供的评述方法,互相尝试评述其中感受最深、了解最多的文物。接着还可用线描的方法,描绘文物的精美细节或外形,进一步感受文物的艺术性。然后再交流感受,选一名同学做代表总结发言。最后教JJ币可给学生看更多经典的文物,布置课后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文物市场去了解几件最感兴趣的文物,并运用所学写一篇调查欣赏报告。

三、教学选择

1.有条件的学校可带学生直接到博物馆去参观学习,真实地、全方位地欣赏各种文物。

2.“活动二”教师可根据本地有代表性的文物进行欣赏评

3.农村的学生可到自己或亲戚家中去寻找有一定年代的,具有一定欣赏价值的生活用具,如:雕花窗、雕花床及各种材质的器皿等,来完成“学习屋”的活动。

四、教学建议

1.教师要尽量多地搜集相关资料来丰富充实自己,这样上课才能有的放矢地教学。

2.制作兵马俑时可以卫生筷、小木棍、铁丝做中心支柱,保持稳定性。

3.为了使学生做成后的兵马俑放在一起有好的视觉效果,在做泥塑之前教师可统一大小高度,如可统一为一只筷子的高度。

4.制作陶俑时如果没有陶泥可用橡胶泥代替。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 篇5

一、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来到了西安的骊山,看到了兵马俑博物馆,那是(读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了建筑的壮观,(板书建筑壮观)想不想去亲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的参观者的地下军阵?

二、读课文第二小节,感受威武雄壮的军阵

好,在参观前,要是对这地下军阵有个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大家在参观时会有更深的体会,打开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是介绍地下军阵的?

交流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自己再读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他们又有什么你没发现的。

交流:1、结构整体到部分到整体

2、观察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3、感受威武雄壮,临战气息浓厚

读一读,能不能让我们感受的紧张的临战气息。

看了课文,想不想去实地参观一下?(播放影片)

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板书阵容威武雄壮)

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三、读第三小节,体会神态栩栩如生

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感受到了紧张的临战气氛,让我们下到坑内,去看看兵俑和马俑。

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见到了什么?

交流:老战士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严肃

新兵束着头发一脸稚气

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

在这些兵俑和马俑中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好好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之情。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兵俑和马俑之外,在博物馆还陈列着不少其他的兵俑,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能象课文那样生动地来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件兵俑吗?

准备一下,交流

出示:走近坑内,我看到了更多的兵俑,这些兵俑,这是,你看,他,也许。

尽管这些兵俑和马俑距离我们已经有2千多年了,但当他们出土时仍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板书神态栩栩如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四、学最后一小节,感受历史价值

难怪,它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甚至有外国朋友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看秦始皇兵马俑,就不能说到过中国。”让我们怀着自豪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教材分析:

神秘而古老的兵马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本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练的语言、合理的段落结构把兵马俑的军阵写得威武雄壮,把兵马俑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是训练学生丰富语言和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进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人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为学生创造平等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鼓励他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读懂词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积累词句、内化语言、熏陶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习第3、4自然段,完成作业。

2、了解兵马俑威武雄壮的军阵和栩栩如生的神态。

3、用“也许”、“似乎”造句。

4、了解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学习第3、4自然段,了解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2、用“也许”、“似乎”造句。

教学难点:

用“也许”、“似乎”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激情入境。

1、导入: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参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课件:兵马俑总图)出示课题

2、说说你看了图后有什么感受?

3、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让我们先睹为快,一起走进兵马俑坑,去仔细看看这些神态各异的兵马俑吧!老师这里有个小小的建议: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1)

读: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第4自然段。

思:想一想,这段共介绍了几种兵马俑?

议:向同桌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种?为什么?

2、交流汇报:你学会了什么?说给大伙儿听听?

老战士:理解“虎视眈眈”、“久经沙场”、“屡建战功”

(那我们该怎样读才能把老战士的形象读活呢?先自己轻声试试吧!)

小战士:大伙儿喜欢这样的小战士吗?

理解:一脸稚气、充满朝气

战马:读出警觉、膘肥体壮

3、闭上眼睛,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仿佛听见了什么?

用鼻子闻一闻,你似乎又闻到了什么?

4、现在你告诉我,这些兵马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5、古代的工匠们把一个个兵马俑制作得像真的一样,聪明的作者又把它们写得栩栩如生,而同学们更是把它们读得活灵活现。现在,让老师也来试一试好吗?(老师故意少掉“似乎”、“也许”、“可能”)

6、评价、讨论:能不能少?为什么不能?(课件:比较句子)

7、挑战作者:写句子。(课件展示:兵马俑特写)

8、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三、如生的兵马俑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那些工匠的智慧。当我们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放眼一览那威武雄壮的军阵时,更会为之惊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这威武雄壮的军阵吧。(课件:学习提示2)

汇报、交流:

1、交流课后习题4。(课件:习题4)

2、军事家:讲解军阵图。(课件:兵马俑总图)

3、你们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赞美一下这个军阵呢?

四、总结内容。

同学们,此时此刻,看着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如此威武雄壮,你的心中最想说什么?

是啊!这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象征!

其实,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像这样的历史古迹还有很多,同学们能说出几样来吗?

我找到了几幅图,同学们请看。(课件:历史古迹)

当我们面对着这些古老而又雄壮的建筑时,不禁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那么自豪!那么骄傲!

2005年3月28日

板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

——世界第八大奇迹

老战士 神态  虎视眈眈

小战士 稚气

战马  (栩栩如生 膘肥体壮)

军阵  (威武雄壮)

秦始皇兵马俑(作业设计)

一、挑战作者:观察一个兵俑的外貌、神态、动作等,想象写话。

1、有的兵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究、学习第3自然段。

1、自学第3自然段,独立完成课后习题4:

(1)这个自然段的写作顺序是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部分到整体

c、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2)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是。

a、从前往后b、从前往后再两侧

c、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2、当小小军事家:画画、摆摆军阵图。

三、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准备开一个“秦陵——我向往的地方”班会。

教学反思

《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写的是古代文物,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军阵、神态,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之一。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词语丰富、段落清楚,从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来讲是训练学生丰富语言和运用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教材。但这篇课文写的是古代文物,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其见识少,缺少主观性认识,对教材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

我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是采取了这样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审清题意,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2、初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学习第 1、2、3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上的第1、2题。第二课时:1、了解兵马俑的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本课的重点是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难点是课文第二段,秦始皇兵马俑军阵这一段的课文理解。所以,我在突破这个难点是作以下尝试,先让学生报名参加:①军事家、②文学家、③美术家、④导游哪个组,并给每个组出了题目:①军事家:你认为秦始皇是怎样安排军阵的?②文学家:作者在观察军阵时是怎样观察的?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下来的?③美术家:你能把这幅军阵图画下来吗?④导游:你能给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写几句导游词吗?然后分组进行活动,最后各组交流。由于是大家自己喜欢的题目,讨论时大家非常热烈,交流时也特别认真,其效果也比较好。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学生喜欢学的,有兴趣的参与其表现也比较积极,受到的效果也比较好。因为,我安排了四个小组,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小组中进行学习,所以,学生们学得快乐,收到的效果也比较好的。

2、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参与当军事家、文学家、美术家、导游的活动,让他们参与了活动,让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去发挥,去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我体会到语文教学本身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表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如何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尝试和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得到培养。我决心今后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尝试,是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永宁小学陆金顺

秦兵马俑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教学反思

教学本单元的课程,非常的享受,穿梭在古今,饱览中外名胜,仿佛穿越一般,学生很是兴奋。《秦兵马俑》是苏教版十册的一篇课文,这篇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今天,上了《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所以我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形象,体会感情,学习表达,塑造心灵,陶冶情操。本课时的教学,我以过渡段为中心,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教学目标中确立了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细致读通、读透文本,因此,学生体会很深。比如,学生在感知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到文章是用详实的数据来说明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以及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的特点。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多读、感悟,然后介绍给大家。

在教学中,我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另外,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就得对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我引导学生收集了大量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自己更是收集了许多资料,图片、视频,通过这些给学生更多的认识。多媒体资料激发了学生的无限遐想,多媒体的使用很适当、适时。在学习兵马俑的神态时,我让他们自读,然后让学生做神态,让别的学生来猜,把猜到的句子读出来,并且对表演的人的表演提出建议。对于后面的省略号,我让学生说说还会有哪些神态,学生说的很多。在学习最后一节的时候,主要还是让学生们读后感悟,学生们谈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