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4篇)正文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4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送别时老师的叮嘱以及肖邦的情感变化,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质疑,理解体会。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 学生读题。教师设疑:课文讲述的是波兰钢琴诗人,杰出的音乐家肖邦的故事,肖邦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他又在哪里呢

3,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小组内自读课文(朗读方式由组长策划)

2, 组内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

3, 组内完成一个小任务:找一个与课题意思相近的句子(记录在本子上)

4, 教师检测生字词的学习,出示投影

肖邦 维斯瓦河 疾弛而去 催人奋起

蜡烛 亡国之恨 消逝 肺结核

深渊 雾霭 盛满 呐喊

5,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词语的意思

(三) 质疑讨论,学习全文。

1, 交流小任务,各小组找了哪个句子 各组汇报。

2, 出示投影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3, 谁来读一下这句话,原来课题是由肖邦的一句话压缩而来的。

这句话是肖邦在什么时候说的 (弥留之际)在投影上划线。

"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 (重病将死)

4,肖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圈点词语"紧紧握着""喃喃地",谁来试读这句话(比较指导).

5,一句话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他深深地爱着祖国)

6, 那么,他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小组学习课文,试给课文各段加一小标题(组长记录,准备交流)

7, 指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肖邦离国的原因。(小标题:忍痛离国)

8, 就在肖邦离国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注意肖邦情感的变化。(小标题:深情送别)

9, 出示重点句子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读读这句话,体会老师的期盼和叮嘱。

10, 引读句子。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的对肖邦说。听了他的话,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 (小练笔)

11, 小练笔交流。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忍痛离国

深情送别

肖邦

幼儿园《我的祖国》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

2、知道能代表祖国的标志,增强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3、尝试当小导游,能大胆的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祖国,初步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升国旗等图片资料。

物质准备:

媒体课件:世界地图的图片、中国地图。

知识准备:

幼儿知道祖国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1、请小朋友当导游。

师:暑假里许多小朋友都与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许多好玩的地方旅游,今天我想请我们小朋友们来做个小导游!

2、引出本次活动重点,了解祖国的知识。

师:做导游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先接受培训,学习有关我们祖国的知识,才能让外国朋友更好的了解我们中国。

1、知道导游需要做什么,产生当小导游的兴趣。

2、了解祖国的知识。

用当小导游导入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小导游“培训”活动,引导幼儿多方位了解祖国。

1、培训项目一:中国的位置。

出示世界地图。提问:我们中国在哪里?中国在地图上像什么?红星标志的地方是哪里啊?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中国在地图上像一只公鸡,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首都在北京。

2、培训项目二:中国的标志。

播放课件,提问: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东西让你一看到就会想到中国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啊。的确,国旗、国歌、国徽、华表和大熊猫等只有中国才有的东西都会让人想到中国。

3、培训项目三:中国的人

(师幼共同总结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出示各名族友人集体照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虽然各族人民在衣着、习惯方面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他们都是我们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

1、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了解中国在地图上像一只大公鸡,知道北京的位置。请个别幼儿练习介绍祖国的位置。

2、幼儿自由讨论讲述,说出一些中国的代表动物、图案,如:熊猫、国徽等。了解中国人的特征,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了解各族友人的图片。

3、请幼儿(结合祖国画报)大胆介绍中国的人。

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初步了解我国在地图上的特征。通过讨论,展开联想,开发幼儿开放性思维。通过观察图片、讨论等环节,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三、情景游戏,学做小导游介绍中国,巩固对祖国的认识。

1、结合自制祖国画报,请“小导游”上台大胆向“游客”介绍中国。教师在一旁引导补充。

2、欣赏歌曲:龙的传人。

1、幼儿自由结伴,商量分配角色。当一回小导游,大胆的像班级幼儿介绍我们的祖国。

2、欣赏歌曲,感受当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通过当一回小导游,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通过欣赏歌曲,提升自己的自豪感。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一句,齐读,思考:想想这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含着什么样的感情说的?怎样才能读好?你了解他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他的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昨天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疑问吗?(整合学生的问题)

整合后的问题: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疾驰蜡烛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

(2)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

描红

抄写本练习书写词语。

(3)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三、再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读互纠。

四、默读课文,思考整合时大家遗留的问。如果有答案了,做好记号。又有新问题产生做好记号。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经过大家的努力和整合一共留下了几个问题?谁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示: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二、解疑。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这三个问题。

(预设:按以上三个问题的顺序进行按部就班地解决,比较符合课文的顺序,但还可能有学生为了说明肖邦离开祖国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同侵略者作斗争,会同后文进行联系。如果这样,就把第三个问题提前解决。)

(一)探讨研究(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学习文章第一节。

注意:“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进行研究,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

突出地让学生重点理解感受肖邦的热爱祖国。

集体朗读本整节。

(二)探讨研究(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此段的学习就按照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感悟①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得意门生(相机渗透肖邦的音乐天才资料)②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③老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④肖邦内心是不太想离开牌子祖国的。而第三、四点是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的。

本段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感受。

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他有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教师和同学的嘱托呢?(没有)为什么?

(三)研究探讨“(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重点理解:“悲愤欲绝”“彻夜”等词。

朗读并展开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这时,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说说你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并展开想象。

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

结合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

2、完成练习册

第三教时

一、复习导人

1、昨天我们研究了大家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研究与探讨,你有什么感受?

2、读读你感动的句段,说说为什么感动你。

二、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三、继续精读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指名读。

2、(1)理解“弥留之际”、“紧紧握着”。

(2)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刃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理解“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幼儿园《我的祖国》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方法。

学习邓亚萍为了祖国的荣誉而奋勇拼搏的的内心世界和丰富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画出文中的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二、讨论、分析:

1、联系电视中运动员获奖时的画面,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邓亚萍历尽艰难,取得胜利后的万分激动的心情。

2、结合课文内容、查字典理解庄严、徐徐升起、激动、等词语。

3、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为什么能够为祖国争得巨大的荣誉?

4、面对鲜花和荣誉,邓亚萍是怎么说的?

5、她为什么将荣誉归于祖国?

6、她又是怎样报效祖国的?

7、“总是”说明了什么?

8、谈谈其他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迹。

三、看录象。

四、你想对邓亚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