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教学设计(优秀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
内容导航
寓言教案 1语文《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2寓言教案 3人生寓言说课稿 4寓言教案 5《人生寓言》教案 6《人生寓言》 教学设计 7《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8《人生寓言》教案 9《人生寓言》教案 10教具准备: 11《人生寓言》说课稿 12寓言教案 1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师:能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是怎样的吗?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寓言二则”,说说“寓方二则”是什么意思。
3、(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4、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5、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6、从这个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现在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寓言讲一个养羊人养了几只羊,后来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赶紧修养圈,他不听。结果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于是他醒悟过来,修好了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这个人的羊是怎么丢的呢?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好。
小结:那么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养羊人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如何?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紧把窟窿堵上了,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丢羊。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描写养羊人语言、心理的句子。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①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能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a、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
b、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紧”一词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可惜,要读出劝的语气)
c、指名尝试读。
d、分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心情。
②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字,能看出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再次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①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②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一词想象养羊人当时的心理。尝试读出他当时的心情。
④指导朗读:抓住“赶紧”“结结实实”这两个词来朗读。从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3)说说句子的不同。
出示句子: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①说说这两个句子在用词上的不同。
②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词“赶紧”,写出了养羊人行动的迅速,强调了他知错就改。)
(4)小结。
养羊人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可见,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发现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延伸拓展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学生认一认,读一�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规范。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
(春种、秋收)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禾苗的寓言。(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强调“揠”“助”“长”的读音)
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
1、自读寓言,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
2、读一读这5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文中能组成什么词语。
3、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学习寓言,理解寓意
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
(2)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
(3)小结并完成填空。(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3、精读体悟,明白道理。
(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
①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焦急”。
a、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心急?(“巴望”“天天”“一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
b、指导朗读:� ”
d、齐读。
e、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去掉“焦急地”后,不能体现这个人很着急)
②出示第2自然段,体会“筋疲力尽”。
a、这个人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他用了多长时间?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辛苦。扣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这句话,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他非常地累与辛苦。
b、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这个人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人的辛苦、筋疲力尽。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③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力气总算没白费”。
a、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人又累又高兴)
b、指导朗读: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④出示第4自然段,体会“禾苗都枯死了”。
a、“明白”是什么意思?(清楚、了解)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
(因为禾苗只能自己慢慢地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都枯死了。)
b、指导朗读。
⑤小结寓意。
禾苗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人为地违背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⑥拓展讨论。
出示讨论题目,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在田里看见这个人在拔高禾苗,你会怎样来劝他?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孩子,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
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1)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等)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筋”“疲”2个生字。
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3、教师范写。指出书写要点:“筋”上小下大;“疲”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语文《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2
【教材分析】
这一则寓言的主题词就是得失之患。首先必须把握的是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的拥有,看起来是好事,又何尝不是坏事?物的主人,其实也是物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呈现两种不同的心态,拥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
【设计思路】
1、看导语默读课文。
2、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3、朗读。
4、内容研讨。
5、语言运用。
6、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增加理解。
7、作业。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课时】
二课时。
【教具运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
五、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四、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 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逆境中成长》。
【备课卡片】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传说。
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寓言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师:①布置黑板
②相关的资料和作业纸
2.生:①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学过程:
近期,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我们班也建立了图书角,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我们的读书目标是: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今天我把同学们分成两队:红队和蓝队。向老师们介绍一下自己,好吗?(红队:我们是红队,我们的读书口号是——沐浴书香,快乐成长。蓝队:我们是蓝队,我们的读书口号是——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那么在今天这节读书指导课上,让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队的阅读能力最强,最终能获得胜利,对自己有信心吗?(有)
一、谈话导入
一见如故 说起寓言,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小黑板]提示: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的小故事。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谁能向我们简要地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故事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2.小结、过渡。
关于《伊索寓言》,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白值得向大家一读:“你连伊索寓言都没有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确实,《伊索寓言》是一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有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识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阅读,甚至一读再读。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二、一睹为快 自我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十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板书:[人物形象:狐狸、狮子、狗……]
2、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请你读一读讲一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好吗?
集体交流、展示
3、在没有读过的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故事情节,看看与你想的是否一样?
4、议一议,说说这些故事的结构特点。板书:[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三、边读边聊 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
(1)在这些(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说说《蝉和狐狸》中的蝉。(善于观察,机警、聪明的人) 老师也有一个很喜欢的寓言故事《蝉和狐狸》,听过这个故事的同学请举手。有谁愿意为我们讲讲这个故事?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表现:仔细观察,察觉有诈,摘树叶试探
用一句话概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老师这儿也有两句话说明这个意思:
推荐出示:
(1)英国哲学家罗索说:“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2)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2、明白寓意
通过阅读这些寓言故事,谁能试着说说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蝉和狐狸》为例,在读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人或事呢?板书:[写作手法:比喻、拟人] 交流心得:例故事中:《亡羊补牢》中的牧羊人;《装病的狮子》中的狐狸……
生活中:手机上接到中奖的短信不加理睬……
3、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的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4、最近所读的《伊索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故事和故事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交流读书感受。
四、拓展延伸 激发兴趣
《伊索寓言》寓言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地方,比如老师认为:
1、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幽默夸张,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蝉和狐狸》中的狐狸,它的语言再现了它的狡猾、爱说奉承话的特点。)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如《狼和小羊》中的小羊是弱小的,《小羊和狼》中的小羊是智慧的。…… 那么�
2、续编故事:有一天,《蝉和狐狸》中的蝉遇见了《乌鸦和狐狸》中的乌鸦……
3、确定故事的角色,创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六、意犹未尽 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人生寓言说课稿 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生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课文特点、地位和作用:
《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本单元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但偏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偏重人生感悟,本单元偏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身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据此,我确立了教学重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理解、积累词语:审美、闲适、慧心、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②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③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④揣测《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寓意,学习精美的表达。体验反思,提升效果。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地掌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教学重难点:
⑴抓住关键情节,揣测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点)
⑵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难点)
二、说教法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1、教师创境导入、指导诵读、深入研读、合作精读、对比阅读等,使学生能够较准确、流畅地复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语言特点和深刻的寓意;
2、抓关键词语、句子的方法,按设疑──探究──释疑──质疑的程序展开,以问题引思路,以疑问求深入,大胆倡议有疑而问,提倡“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的精神;
3、设境法、点拨法、积累法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请你复述、请你品味、小试牛刀等尊重学生,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不拔高,不灌输,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三、说学法
七年级新生对寓言的学习有了一点点基础,但理解也仅仅限于浅层次上。特别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本节课堂上从朗读、复述、抓关键词语句子入手,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师生一起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练习中巩固,在质疑中创新。逐步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资料助读,预习反馈:
⑴简要介绍寓言和作者周国平。
⑵字词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搜集自身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首先指名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争取由学生自主介绍完整,教师做总结,协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和字词的积累,体现了这一要求。)
3、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⑴教师范读,读出语气和情感,学生体会。
⑵自由诵读两则寓言,考虑以下问题:
《白兔和月亮》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加以概括。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4、自由诵读,请你复述: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两则寓言复述,教师简要评价。
(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完整准确,突出要点”的复述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可以很好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5、深入研读,请你品味: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出�
(说明:本项目的设置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依据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充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6、合作精读,质疑探究。
7、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将两则寓言连贯起来考虑,进行比较阅读,你有什么启发?在小组内推荐讨论结果。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说明: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多篇和评价的能力”。该环节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8、轻松回读,体验反思。
9、课堂检测,小试牛刀。
10、课堂小结:
寓言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要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开拓自己的视野。
[教学难点]
要有后继活动,深化读书效果。
[课前准备]
通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内容,知道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授课类型]
阅读课
[教学时间]
20XX年10月22日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熟知的《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
《狐狸和乌鸦》都出自《伊索寓言集》,你能不能选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2、简介《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
过人,在儿童的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题材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3、认真阅读《导读》,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定读书计划:
1、《伊索寓言集》有许多版本,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止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心得及启示。
今日作业设计
一、制订读书计划。
二、按所订计划持之以恒阅读《伊索寓言集》,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板书设计]
我读书
我快乐
阅读《伊索寓言集》
持之以恒
读完全书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制订读书计划
《人生寓言》教案 6
从这一期起,本刊(《中学语文》)将新辟《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专栏,以反映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新”在哪里?这是本栏目所要探讨的全新话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到目前阶段,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理念”的层面,空喊“新”的华幸;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佳创新生成点。比如,教学内容的最“新”整合、教学目标的最“新”生成、教学过程的最“新”优化、教学评价的最“新”呈现,等等。总之,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在常态背景下的最“新”反映。
本期首推《人生寓言》教学案例。以教学案例来诠释“新”的理念、新的教学实践,恐怕最能与一线的教师贴近。这是一种走进新课程的新的策略。教师通过自我的教学设计、自身的教学实践、自己的教学反思,达成与新的教学理念的融合。“应该怎样教、不应该怎样教、还应该怎样教”,每一个人都应有这样的思考。本栏目就是提供这样思考的平台。
《人生寓言》的执教者,是宜昌市的年轻的教师。这里的教学案例,是否真正张扬了教学的个性,还请读者评议;同时,也欢迎实验新课程的教师,参与到我们的栏目中采,交往互动,以达成对新课程理念的共识。
执教:常红艳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师 英国作家肖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大家是否赞同?
生1 我不赞同。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不幸情有可原,但得到了心爱的东西应庆幸才对呀。
生2 我也不赞同。这两句话似乎自相矛盾。
师 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肖伯纳这句名言真有问题?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他的《人生寓言》。
(点评:运用留白艺术,由肖伯纳的名言导入,新、巧,可谓一石三鸟: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三是这句名言如一线贯穿,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翻出新意。)
二、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师 说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1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生2 狐假虎威、丑女效颦。
师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大家喜欢这些寓言故事吗?
(点评:内引以往的学习经验,首次强调课外积累,走近寓言。)
生3 喜欢。因为寓言读起来既有趣又发人深思。
生4 寓言,它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上的启示。
师 那么从“丑女效颦”这个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生5 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
师 作家严文井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现在再读“丑女效颦”这个故事,除了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寓意外,换个角度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师 瞧,这就是魔袋,我们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东西。一个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读,就可以读出许多理趣,读出许多智慧。下面请欣赏第一个魔袋《白兔与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东西来呢?
(点评:归纳寓言的特� )
三、探究寓意,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
(生速读《白兔与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
师 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的故事呢?
生1 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了那
个慷慨的决定。
师 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
(点评:通过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价渗透复述方法指导。)
师 你不仅很善于听,而且也。总结出了复述的方法。从这位同学的复述中我注意到了两个关键词“心旷神怡”“患得患失”,为什么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会“一扫而光”y请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关键语句。
生3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师 这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4 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还用了成语,富有文采。
生5 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亮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点评: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揣摩语句深长的意味。)
师 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的这一心态迥然不同,是哪句呢?
生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点评:二次强调课外积累,巧妙引出多角度解读。)
师 看来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你从这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7 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生8 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同分享。
生9 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与理解。)
师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人生寓言》 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三、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1、介绍寓言。2、解读寓意。3、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一、导入
1、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出示课题)
2、介绍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二、整体感知
1、朗读
2、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3、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4、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三、研读欣赏
1、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四、拓展、体验
1、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2、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3、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五、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学《落难的王子》:1、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2、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二、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三、整体感知
1、朗读、默读课文。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2、本文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
A、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B、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C、“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D、“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四、问题研究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3、“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5、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五、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加任何框框,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根据情况处理。
六、拓展、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七、全课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作业
1、完成“状元成才路”。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基本完成。由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介绍导入,学生的兴趣很浓,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透彻。但是对寓言故事的深入理解,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显得仓促。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才能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8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名是《人生寓言》,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一、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我认为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哲人,他的文章虽形式浅显通俗但意义深刻隽永,耐人寻味。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这个单元继续教学有关人生的课程,它是第一单元的延续。第一单元的内容侧重写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该怎么办。本单元则侧重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有的阐述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述人生价值。很显然,这些内容都比较严肃而深刻,理性的成分比第一单元要重得多,而周国平的《人生寓言》正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更深入切身的感受、体会、思索有关人生的问题,使学生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2.初一的学生要继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提高朗读水平,此文优美的语言,精美的表达正适合通过反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从而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这是初中首次出现的寓言文体,编者延续第一单元的人生主题,让学生通过感悟人生,得到启示从而概括出文章的寓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了解到寓言的文体特点,易于开展寓言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蕴涵的寓意。
3.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4.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是目标2、3;目标1、3是本文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运用;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整体阅读,探究质疑”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找出关键词句,教师展示屏幕板书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便于学生理解故事从而能概括寓意;然后让学生分组就文章自己的一些想法展开讨论质疑,再进行集体研讨释疑,这里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参考,以便学生借鉴;最后通过看图编写寓言的比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及写法。
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新课标所突出强调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五点:
用普通话正确大声地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悟人生。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联系第一单元有关人生的感悟及学生作文中展露的坚强不屈的人生观,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导入本课的学习。
2、揭示目标
3.目标的实现:
①看导语,默读课文《白兔与月亮》,粗略了解课文大意;通过屏幕板书复述故事,概括寓意。②分角色朗读课文《落难的王子》,注意语调、停顿和重音。通过屏幕板书提示概括寓意。初步完成目标2、3 ,接触难点; 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就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再进行集体探究释疑,这里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参考,以便学生借鉴。完成目标3 及重点; ④根据幻灯片出示的图片发挥想象,比赛编写寓言故事,并让其他同学揣摩概括寓意。完成目标1及通过训练解决难点;⑤寓言文体小结,布置作业。强化拓展训练,巩固本课学习内容。
《人生寓言》教案 9
一、课题:
人生寓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会感受优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重点理解寓言的含义,难点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书、教参
学生准备:书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过寓言,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所学过的寓言,并说说它们都揭示了怎样的道理呢?…………由此,请问大家什么是寓言?……
教师板书,学生记录: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二)《白兔和月亮》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5、拓展延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学完这一课,你又能为自己积累到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
7、小结: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正确的看待得与失,才能使我们能够平和生活。
(三)《落难的王子》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 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五)作业
必做日记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说明神呢道理?怎样极写王子的脆弱?为什么把王子的遭遇编造的如此凶险?了解“天呀!太可怕了”反复出现的作用?朗读课文情节的发展有基础转折?白兔从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通过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来写她的脆弱。通过王子之口,写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人生在世,或福或祸不期而遇,如何面对?
(六)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周国平白兔和月亮心旷神怡地赏月诸神赏赐得失之患接着不安心痛如割请求撤销落难的王子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七)课后反思
围绕本课达成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反思本课内容基本完成。由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寓言的介绍导入,学生的兴趣很浓,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透彻。但是对寓言故事的深入理解,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显得仓促。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才能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人生寓言》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的基本特点;正确领悟文章的寓意;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
2、口头复述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领悟寓意。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悟寓意。
2、难点:联系实际,感悟人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白兔和月亮》
一、温故知新
1、你喜欢哪则寓言?(唤起记忆)
2、为什么喜欢寓言?(探讨寓言的特点)
特点:
(1)讲述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2)篇幅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或人或非生物。
(3)主题多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用严文井的话总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二、名言激趣
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板书《人生寓言》之《白兔与月亮》)
三、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四、故事重现
1、复述故事。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五、探讨研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白兔在拥有月亮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
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
3、 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
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
六、一显身手
作家严文井是这样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同学们一起归纳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还能从《白兔与月亮》这则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东西呢?请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来。
比如:
(1)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
(2)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
(3)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4)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5)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
七、奇思妙想
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其中“终于”一词可见白兔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才下定决心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复杂的心理活动,完成一篇练笔。
八、布置作业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请将你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落难的王子》
一、温习旧知导入
《白兔和月亮》一文恰恰印证了培根的那句话“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它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而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更恐惧的则是厄运的到来,那么当厄运真的降临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一起来阅读周国平先生的《落难的王子》,看看它会给你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灵感源泉
本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次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妞妞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三、朗读哲人寓言
1、教师范读。
2、学生带着如下问题朗读:
(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落难前的王子很脆弱,落难后变得坚强起来。变化的原因是:一是他遭受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遭受的厄运吓倒,坚强地挺了过来。
(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3、交流初读收获。
四、领会巧妙构思
1、“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
都是一个旁观者在倾听别人的不幸时发出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
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是想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当灾难降临到别人头上时,旁观者都会虚妄地假设自己不能承受,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2、“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我”既是线索人物,旁观了王子的厄运,同时又是一个遭遇厄运的主人公,这个人物也暗示了谁都有可能遭遇厄运。
五、探究文章寓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寓言给你的启示。
比如:
(1)人生在世,不幸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2)当遭遇厄运的时候,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3)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
2、当厄运到来的时候谁都能够承受,并且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霍金等等)
六、辩证思维训练
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要战胜脆弱,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深入体悟寓意)
七、拓展延伸训练
1、总结二文寓意的相关之处。
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幸运或不幸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面对,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正像培根所说的那样“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2、拓展阅读《塞翁失马》(本册教材的第30课)。
(1)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2)积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八、放飞思绪创作
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象力,想象“我”会遭遇怎样的厄运,又将如何面对。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
九、结识睿智哲人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而闻名,但其大量的作品还是以哲理性思辨性为主,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是一个很优秀的学者。
十、课后积累作业
积累一下有关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与不幸的名言警句。
教具准备: 11
多媒体
《人生寓言》说课稿 12
《人生寓言》说课稿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名是《人生寓言》,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 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这个单元继续教学有关人生的课程,它是第一单元的延续。第一单元的内容侧重写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该怎么办。本单元则侧重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有的阐述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述人生价值。很显然,这些内容都比较严肃而深刻,理性的成分比第一单元要重得多,而周国平的《人生寓言》正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更深入切身的感受、体会、思索有关人生的问题,使学生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2.初一的学生要继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提高朗读水平,此文优美的语言,精美的表达正适合通过反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从而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这是初中首次出现的寓言文体,编者延续第一单元的人生主题,让学生通过感悟人生,得到启示从而概括出文章的寓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了解到寓言的文体特点,易于开展寓言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蕴涵的寓意。
3.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4.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是目标2、3;目标1、3是本文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运用;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整体阅读,探究质疑”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找出关键词句,教师展示屏幕板书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便于学生理解故事从而能概括寓意;然后让学生分组就文章自己的一些想法展开讨论质疑,再进行集体研讨释疑,这里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参考,以便学生借鉴;最后通过看图编写寓言的比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及写法。
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新课标所突出强调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五点:
用普通话正确大声地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加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悟人生。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联系第一单元有关人生的感悟及学生作文中展露的坚强不屈的人生观,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导入本课的学习。
2、揭示目标
3.目标的实现:
①看导语,默读课文《白兔与月亮》,粗略了解课文大意;通过屏幕板书复述故事,概括寓意。②分角色朗读课文《落难的王子》,注意语调、停顿和重音。通过屏幕板书提示概括寓意。初步完成目标2、3 ,接触难点; 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就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再进行集体探究释疑,这里我也设计了几个问题供参考,以便学生借鉴。完成目标3 及重点; ④根据幻灯片出示的图片发挥想象,比赛编写寓言故事,并让其他同学揣摩概括寓意。完成目标1及通过训练解决难点;⑤寓言文体小结,布置作业。强化拓展训练,巩固本课学习内容。
附一:(1)《白兔和月亮》板书
(2)《落难的王子》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