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优秀1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
内容导航
《司马光》教学设计 1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 2《司马光》教学设计 3《司马光》教学设计 4《司马光》教学设计 5《司马光》教学设计 6《司马光》教学设计 7《司马光》教学设计 8《司马光》教学设计 9《司马光》教学设计 10《司马光》教学设计 11《司马光》教学设计 12司马光教学设计 13《司马光》教案 14《司马光》教学设计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1
《司马光》教学
课始,让学生复习了生字词语,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司马光和小伙伴一起到花园里玩,结果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水缸,其他小朋友们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呢?司马光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呢?你知道了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小朋友?
生:其他小朋友都慌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
生:其他小朋友有的哭了,有的叫着喊着去找大人。
师:你来表演一下这些小朋友。
(生作哭状)大人,大人……
师忙打断:不会叫大人吧!
生:叔叔,叔叔……(笑嘻嘻)
生2:叔叔叔叔……(作哭状)
师:这样才像真的。不能笑嘻嘻的。那么,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拿起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朋友。
这样做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学生学习兴趣较高。
转载
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如:上官婉儿,诸葛亮。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领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高峰,人人获得小勇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二、 读文关
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打开语文书85页。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
三、 识字
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
带拼音读:
1、1级音量同桌互读
2、小老师读(奖励最佳小听众)
去拼音齐读
1、齐读,读出温度
2、开火车读识字
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司 吓 慌 块 劲
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
司马光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哥呢!
四、 回文
朗读接力赛
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
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
五、 写字
到
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
六、 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司马光》教学设计 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掌握歌词内容并感受到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旋律特点。
2.幼儿通过掌握歌词内容和音乐结构,尝试根据不用的角色,用合适的动作和表情表现游戏情境。
3.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感受游戏的趣味性。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5.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完整音乐和分段音乐。
2.教学挂图。
3.知识准备:已熟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完整欣赏音乐,回忆故事情节。
师:我们都听过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你们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呀?
这里还有一首歌,也在夸奖他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和结构。
(1)在这首歌里发生了几件事呀?
(2)教师小结,出示图片。
(二)重点分析和欣赏B段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
1.重点欣赏、分解B1段音乐,并进行动作创编。
情节一(B1段)引导幼儿围着水缸玩游戏。
2.情节二(B2+3段)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落水和救人。
3.情节三(B4段)引导幼儿表现得救后的心情。
4.完整进行游戏,与幼儿共同分解什么时候变换动作。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表演游戏。
活动延伸
课后和好朋友也玩玩这个好玩的游戏,并且学习司马光机智,勇敢的精神。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幼儿自己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 幼儿能在游戏中表现故事情节,也能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整节课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动时我的一些语言引导不够明确,还有上升的空间。
《司马光》教学设计 4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救友》。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师:明确学习目标的请举手。
要完成学习目标,得靠大家努力,大家有信心吗?
三、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并把不会认的字注上音节。然后自己练习读课文。2分钟后,我们比一比谁能成为小老师。
1、师范读,生认真听。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还要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
3、指名读,生纠错、点评。
4、师板书易错字,生齐读易错字。
5、带着同学们的'建议再自由读课文。
6、齐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内容(自学指导1)
师: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你们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逐字逐句看书,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会的地方用“”标出,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3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完成检测题)
1、生开始自学。
2、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指名解疑,如果都回答不出来,由老师解疑并板书)
3、检测
师,现在老师可要检查刚才学的知识,比一比看谁回答得又快有准。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群儿:戏:于:
登:瓮:跌:
没:皆:弃:
持:击:迸:
指名回答
师:看来这个太简单了,难不住我们班的同学,下面来个难一点的检测题。
说一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光生七年,与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指名回答
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再读课文,思考:
1、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的?
2、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分钟后比一比谁说得最好)
(1)生开始学习
(2)汇报学习结果(师根据汇报板书)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真是让我们佩服。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去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肯动脑筋。2分钟后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1、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同学纠错、点评
3、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生齐读
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年,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六、背诵课文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司马光的佩服。虽然全文只有短短的35个字,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想背这篇文章吗?
1、生自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3、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仅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魅力,还要向司马光学习,做一个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经的人。
七、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或朋友听一听。
《司马光》教学设计 5
教材简析:
《司马光》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同时,也能突出本单元课文的主题: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就能想出办法。
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首先我定位于这是一堂一年级的阅读课文,而从文本中大量的识字和学会写一些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每一课必定要多认识几个生字,必定要写写字,我们的学生才能得到语文元素的积累,才能为他们以后的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提供帮助。然后在学习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发展语言,感悟文本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带拼音的词语:假山、水缸、别慌、吓哭了、喊叫、一块、使劲、砸破、得救
2、去掉拼音的词语3、留下生字4、别、到的田字格
5、小朋友花园玩耍图6、带文字的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师板书:司马光。同学们听过这个名字吗?(生答)
2、识记“司”。
3、介绍司马光。我们今天要学习20课《司马光》就是讲述了他小时侯的一个故事。请同学们翻开书。
二、识记生字。
1、自由的读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把生字圈出来,读一读,认一认。
2、生读课文,圈生字、读生字。
3、老师把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都打在了屏幕上,请同学们读一读。(齐读)
4、等会,老师就要去掉拼音,请你们读,没有了拼音,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记住呢?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生答)
5、去掉拼音,学生小老师带读。
6、去掉词语,变成生字,同学们还认识吗?学生个别读。
二、指导写字。
1、读到别,点一点出现田字格,再出现到字(老师在这课要求写的字里,还挑了一个字)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一下,想想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给你们看。认识“立刀旁”
2、要写好这两个字,还需要注意些什么?(生说)
3、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自己在书上写。
5、老师挑好的和不够端正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反馈。
三、讲读课文。
1、现在我们在这些生字都送回课文当中,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6个自然段)那我就请6个同学来读。读的时候,请读准字音,把课文的句子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边听边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关于司马光的什么故事?(生答)
2、(生答:司马光砸缸救人)师板书:砸缸、救人。
3、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发生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4、屏幕打出:花园玩耍图。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5、学生练说。(板书:几个小朋友)
6、课文中那段描述了这幅图?(第二自然段)屏幕打出:带文字的图。
7、个别读,齐读,教师指着图引读。
8、练习用方位词说话。
9、师问:图中哪个小朋友很危险?(生答:爬在假山上的)为什么?引出假山下的水缸。这是一口什么样的缸?请同学们在这段话里划出描写水缸的语句。
10、学生划,教师点红:大水缸和装满了水
11、怎么读?生个别读,齐读。
12、教师引读第三自然段,这个时候,你怎么办?(生答)
13、那么,旁边的几个小朋友会怎么做?司马光是怎么做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司马光》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
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
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
(2)“瓮”与“缸”。
图片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
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
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4)众皆弃去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危险,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小朋友离开去干什么了?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解释呢?(大家都被吓坏了,连忙离开跑去找大人帮忙。)
教师小结: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添加自己合理的理解。
(5)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情境表演,加深理解。
②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之”。
4、交流表达,感受人物品质。
落水的孩子获救了,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四、走近古文,发展语言
1、文白对读,体会文言文特点。
(1)出示古今文章,师生文白对读。
(2)交流、总结文言文的重要特点:言简义丰。
(3)学生朗读无标点、竖排版的课文,深化理解。
2、角色体验,灵活讲故事。
(1)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吗?
(2)如果要把它讲给弟弟妹妹,你会用什么形式讲呢?
(3)如果你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给讲课的老先生讲这个故事,又该怎样讲呢?
教师提示:给不同的人讲述,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司马光》教学设计 7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定向
⑴ 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⑵ 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⑴ 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⑵ 给课文标段号。
⑶ 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⑷ 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⑴ 读课文1遍。
⑵ 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⑶ 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⑴ 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⑵ 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读好停顿,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体会人物品质。
3.掌握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默读单元导语,看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什么?(美好的品质)
过渡:同学们,我来说一段话,考考你能不能听懂,好吗?(吾姓为刘,乃河北人士。爱静亦爱动,运动、音乐、阅读皆为所好。)这就是古时候人们写文交流的方式,叫古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跟老师数空写课题。(可相机讲解“司”的写法:半包围的字不要包得太严,“一”和“口”向左稍稍露出)
(二)活动一:读停顿。
1.试读:学习古文最重要的就是先要把停顿读好,请大家借助拼音读一读这篇小古文,读准字音,试着读出停顿。
2.过渡:同学们都读完了,来,读给大家听听。(出示课文停顿,再次练习,熟练掌握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活动二:读理解。
1.过渡:这篇小古文你能读懂吗?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借助文后的注释或者猜读,同桌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全班交流,预设句子:
(1)足跌没水中(“没”的意思是什么?怎么“没水中”的?)
(2)瓮(图片区分“瓮”与“缸”,知道“收口为‘瓮’,敞口为‘缸’)
(3)儿得活(什么叫“得活”?用哪个词更合适?“得救”)
3.再次自主练习讲故事,全班展示。
4.原文、译文对照,从字数上感受古文的“言简意丰。”
一群小孩儿在庭院里玩游戏,其中一个小孩儿登到大瓮上面,不小心跌了进去,就要被淹没了。其他的小孩儿都吓得扔下他跑了。这时,只见司马光从地上拿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只听“哗啦”一声,水瓮破了,里面的水流出来了,小伙伴得救了。
(四)活动三:背诵课文,议品质。(这篇小古文大家都读懂了,那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说说理由。)
群儿(),一儿(),足跌(),众(),光()
破之,水迸,儿()。
(填空试背诵,去掉辅助背诵)
预设:他机智,危机时刻想到了最好的解救办法;他仁义,没有弃伙伴而去;
他勇敢,敢想敢做等。
(五)总结本课学法:本节课我们就是用这样“一读停顿,二读理解,三读思考”的方法读懂了这篇小古文,感受到了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六)整合阅读《人与自然》第59页《司马光》。
1.过渡:司马光小小的年纪,为什么会有这样让人敬佩和赞叹的仁义和智慧?让我们从另一篇小古文中去寻找答案。
2.出示学习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这篇小古文,说说司马光为什么具有这些优秀品质?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们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一读停顿,二读理解,三读思考,学习这篇小古文,思考:小小年纪的司马光为什么具有这些优秀品质?
3.全班交流。(司马光具有这些美好品质是因为他博览群书、勤奋好学,他的仁义、勇和智慧是从书中而来。)
结语: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具。)请大家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希望同学们像司马光一样做一个仁义、智慧、勇敢的人。(齐诵结束)。
《司马光》教学设计 9
江苏 柏正兰
《司马光》主要讲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板书设计 如下:
标点符号、几何图形、简笔画等在板书中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板书设计 刻板的模式,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这种图文并茂、活泼美观的板书,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司马光》板书设计 之一
《司马光》教学设计 10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
2、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它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二、朗读感悟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图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象: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的心情怎样/?请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落,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啊?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有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他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三、发散思维训练
如果你在场,你还有别的办法救出小孩吗?
四、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去做呢?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 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去做呢?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学设计 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6
《司马光》片段
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 李健
(出示句子:司马光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往缸上砸。生读句子。)
师:老师将“搬”字换成“拿”字,大家再读一读。(生再读句子。)换掉好吗?为什么?
(通过朗读比较。)
生:因为是一块大石头,司马光“拿”不动,要用“搬”。
生:我有补充,用“搬”字,说明东西很重,用“拿”字说明东西很轻。
师:真不错!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在生活中,什么是需要我们“搬”的,什么是需要我们“拿”的呢?
(课堂顿时活跃,学生踊跃发言。)
师:说得真好,相信你们也一定读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生:老师,既然较重的东西用“搬”,那么司马光搬起来的那块石头一定很大,课文为什么还要说“搬起一块大石头呢”?这个“大”字应该去掉!
师:(一愣)这个同学的想法很有道理,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摇摇头,有可能没有理解那个同学的看法。)
师:请这个同学将你的看法再说一遍,好吗?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他说得有道理吗?
(生重述。)
(大多数学生举手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师:看来同学们大多同意他的看法,你们看,他多会动脑筋啊,敢于向书本质疑问难。那我们写封信,让编书的老师去掉这个“大”字好吗?(好!——生齐答。)有没有谁不同意去掉“大”字呢?想想看,为什么你不同意呢?
(生认真思考。)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举行“小小辩论赛”,同意去掉的站着发言,不同意的坐着发言,我们来听听,谁说得最有道理。
(一场小小的辩论赛紧张地进行着,小辩手们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说:“我觉得这个‘大’应该留着,从图上来看,公园里的石头对于小小年纪的司马光来说都是很沉的,他都得‘搬’,司马光肯定是在这些石头中挑了块最大的,因为只有用最大的石头才能砸破缸,才能救出小孩。”)
【评析】
学生的见解多精彩!他们能大胆地提出去掉“大”字,这是成人不会想到的;而要保留“大”字的见解也有理有据。因此充分地信任学生可以使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学生独特的发现和见解无一不与教师的循循善诱有关。为了理解“搬”字,教师没有越组代庖,把成人理性化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换词来比较,通过朗读来比较。学生认识了“搬“与“拿”的区别,教师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搬”和“拿”。我想:如果学生不经历从“感性—理性—感性”的过程,恐怕不会提出“大”字的去留问题。而当学生提出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一方面充分肯定这个学生,一方面又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其他学生重视并思考这个问题,并相机引导学生反驳这个看法,而不是盲目跟从。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课堂小小辩论赛,营造了活跃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把。
转载自教之初网
《司马光》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情感;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认识走(走字底);
3)学习并会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2.司马光(齐读)
2)(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
4)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
5)用引读法学习第一小节。
①从前,有个孩子叫什么?
②什么时候,有个孩子叫什么?
6)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
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他是谁?)
②比较句子: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课文第二小节要用 他而不用司马光?
③出示练习。
一个小朋友掉到_______里去了。
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
④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⑤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习第三、四小结。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
b.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
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
②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喊。(分析字形)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
③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三小节。
④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
⑤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
⑥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四小节。
⑦同桌对读第三、四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
2)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
②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
③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学习课文,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22 司马光
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
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附对本课教学的说明】
《司马光》是一篇讲读课文。司马光是900多年前的一个人物。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学,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学到知识,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有获得知识后的愉悦体验。
一、引导学生乐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才能获得认知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愉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有些学生连大缸也没见过,课文语言比较简练抽象。在导入教学时,我用复合投影片让学生比较形象地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出众智慧和意义所在。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这样就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课文的需要。
课文第三小节写了小朋友都慌了,叫着,有的跑去找大人。这一节内容如果由教师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提不起劲。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边做动作边喊叫。喊叫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学习语言,而接下去的评价喊叫是否合理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表达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喊、叫的意思,而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喊叫和评价,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
二、指导学生会学。
学生在一堂课上的所得,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是素质的提高,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形成能力。
课文第二小节有一句话:一天,他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我让学生先读读、想想,比较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吗?为什么课文中用他而不用司马光。学生通过读,明白两句话是一样的,用他就避免了重复。这中间还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读下文,这是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又如课文第三、四小节分别写了小朋友慌了和司马光没有慌的表现。如果由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就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索然无味。我让学生先读读这两节,讲讲读懂了什么?再读读课文,用_____划出小朋友的表现,再用-------划出司马光的表现,然后思考下面这个填空题:( )都慌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使劲( )那口缸。通过这样的读读、划划、讲讲、填填,使学生学习、内化了课文语言,学会了读懂课文的方法。通过对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司马光临危不慌的愿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让学生有利于发展地学。
学会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结,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在学习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前,我先请学生讲讲他们救小朋友的方法。有的说推缸倒水救人,有的说用绳子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也有的说用抽水机将缸里的水抽调,还有的说打110报警电话学生的这些想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符合当时情况,但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与司马光的做法哪一个更适合当时的情况。这样,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发展。
司马光教学设计 13
一、内容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s 版第一册的内容。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不可惊慌失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告诉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插图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意思,感悟人物特点。
二、学生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遇到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和朋友要团结友爱。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理解的重点是司马光举起石头把缸砸破了。
三、设计理念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把枯燥的识字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学生的智力。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时候、孩子、小朋友、下面、小心、有的、没有”等词语。认识“司、假、慌、喊、破、救”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事情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挂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生:学生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司马光》。板书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学生汇报。
师:说得真不错,那你们在课前预习了吗?这些问题解决没有?没有解决的我们就在课堂上解决,或者留到课后解决好吗?
师:在课前你还搜集到了什么材料说给大家听一听。你是在哪得到的材料?
师:从课题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学生汇报,认识了:司,学会了:光。
师:出示生字卡片:司、光
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学生汇报。(这篇课文有6个自然段。)
2、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师:范读课文。
生:先读全文,再分段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讨论思考哪几段写的是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过程?画出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在孩子掉进水缸后的不同表现的句子。
生:学生汇报。
师:指导看图。哪个是司马光?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表现如何?
生:再读这两段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讨论并演一演。
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再到前面来演一演。师板书。
师:你还有其它的办法把那个小朋友救出来吗?比较谁的办法好。
生:展开想像。汇报。
师:指名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生:练习朗读。(学生评价)
3、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自由读这两段课文,在这两段当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汇报:认识了:慌、喊、破。学会了:吓、哭、没、快。
师:出示生字卡片:慌、喊、破、吓、哭、没、快。
师:检查认读情况。
生: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师:这些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讨论汇报。
生:认读词语:司机、司仪,慌张、慌忙,喊叫、大喊,破坏、破旧。用学会的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4、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师:这些字我们已经认识了,也理解了,你会写了吗?
师;仔细观察每一个字怎样书写,� (友 古)
生:学生练写,认为好写的就少写几个,认为不好写的就多写几个。
生:写后展示评价。
5、课后伸展,巩固练习
(1)一字开花:
光、哭 、没、吓、快、司
(2)选字填空:
快 块
太阳( )要落山了。
老松树下有一( )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得( )。
6、课堂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呢?
附: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 田字格里)
慌了 哭 叫 喊 跑 举 砸 友 古
得救 机智《司马光》
《司马光》教案 14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学生练读、评读)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 司马光
慌了 没有慌
哭 叫 喊 跑 举 使劲砸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读一读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要写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横排两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重点指导写好双耳旁。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1)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口头扩展词语,如:司司机、公司用慌、假、别、吓、块、救口头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的词最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编辑短评:教案中的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师借鉴和操作,有些教法和问题设计得巧妙,有利于拓展教师设计教学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