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2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
内容导航
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1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师教学设计 篇3创新教学设计 篇4创新教学设计 篇5关于教学设计方案 篇6创新教学设计 篇7创新教学设计 篇8教师教学设计 篇9教师教学设计 篇10教学设计方案 篇11教学设计方案 篇12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老王的生活环境体会老王的性格特点。
2、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中作者“愧怍”的原因。
教学重点:
通过老王生活的“苦”与精神品质的“善”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评价作者对老王的特殊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大家的记忆中,有没有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念念不忘,有没有一件事或一个人,让你在多年后不经意间回想起来的时候,心中依旧充满了歉意?(学生答)我们是这样,杨绛先生也是这样,今天,让我们走进杨绛先生的故事里,感受她对老王的特殊情感。(板书《老王》)
活动一:读课文,理解人物
通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老王生活的怎么样,给出你的理由;老王的品质怎么样,给出你的理由。(设计缘由: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加强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明确:老王生活的“苦”,具体表现在: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2.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3.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4.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5.住在荒僻的胡同,塌败的小屋。
老王品质“善良”,具体表现在:1.愿意给我们家带冰块,车费减半;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的看病钱不够;3.受了人家好处念念不忘,去世前送来了自己最珍贵的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活动二:找“文眼”,理清情感
小组合作,找出这篇回忆性散文的“文眼”,并谈谈你的理解。(设计缘由:通过让学生寻找散文的“文眼”,理解杨绛对“老王”的特殊情感。)
明确:这篇散文的“文眼”为“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和老王相比,作者是“幸运的人”,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更多的是出于对老王的同情和怜悯,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之情,而老王在自己临终前给作者送来了自己最珍贵的香油和鸡蛋,老王对着这一家人的情感是家人般的关怀与爱,两者在情感上是不对等的,所以作者在多年以后仍感到愧怍。
活动三:找词语,品味语言
� (设计缘由:品味语言,回归文本。)
明确: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常”字说明我经常坐他的三轮照顾他的生意,突出作者的善良。)
2、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当然”一词说明作者认为不减半收费是理所应当的,表明作者一家人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
3、有一天……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是外貌描写,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镶嵌”是夸张,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打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是夸张,“僵尸”是比喻,生动形象而又突出地表现了老王病重的形态,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可他却还关心别人,突出了老王淳朴善良和知恩图报的品质,表达我的同情和悲酸。)
课堂总结:
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像“老王”一样的不幸者需要社会和幸运者的帮助,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也希望我们在关爱不幸者时,能够做到仁爱和平等并举。
课后作业:
阅读散文《鲁迅爱子》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设计是一种课堂艺术,是一种可视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几乎每一堂课都不能缺少教学设计。
很高兴能与各位共同交流叙事性文本教学设计案例评析的话题,我是宋庄中心小学的一位扎根乡村教育,喜欢乡村孩子的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一位语文教师。因工作以来的大多数时间在村小呆着,所以我一直地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平静安逸的乡村生活,极少外出学习,自觉主动地研究教学也是非常盲目和随意的,从没想过会认识这么多语文教育方面的专家,更没想过会加入朱老师骨干教师培育站,有机会发展和成长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所以,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表示感恩,感恩与大家相识,感恩共同的成长。
通过本学期多次与导师、学员的交流与学习,我觉得在你们面前,自己是那么无知和渺小。所以,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对我是一件令人幸福和幸运的事情。
今晚,我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本学期三月份参加的以“识字写字”为主题的市课堂教学大赛中我所参赛的内容: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一课的教学设计。
从接到通知决定上这一课到比赛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不论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都觉得非常的仓促,虽然在磨课的过程中得到区领导、专家耐心、细致的指点,但由于个人领悟能力有限,教学过程的很多环节我考虑得不是很周到,加上磨课的次数也有欠缺,对孩子的预设不够充分,导致比赛时在时间的把握上出现了疏忽,留下了遗憾。下面我就在本课备课时的一点思考与大家交流两个小话题。
一、面对一则童话,我们需要教给孩子什么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而文本就是识字写字的载体,所以面对低年级十几篇童话故事,我们首先要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童话首先是写给儿童看的,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贴近儿童生活,以儿童的口吻虚构成的故事。它往往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而又高于儿童思想和认识水平。学生在教师阅读童话后,可以很容易地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非”,从而获得正确的道德规范,逐步培养起美好纯正的情感。但对于童话故事中的生字和生词的理解和书写上,学生是有困难的,在对童话语言特点的感受上,孩子也是有困难的,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孩子随文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材编写的意图所在。另外,基于《猴子种果树》一课对话多,相似段落多的特点,引导孩子分角色朗读,感知文章大意,理解和积累文中的重要词句也应该是教学的重点。
有了以上认识,我在本次修改教学设计时,将教学目标的每一条内容都更加细化和具体了: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角色语言的不同,并积累重要词句。
2、随文识字,学会独立认字,运用多种方法记住生字,并正确、规范的书写左窄右宽的汉字“浇”、“施”、“肥”“拔”等。
3、了解童话故事的大意,懂得做事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目标明确了,教学就有了主心骨,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就变得容易和可具操作了。所以,教什么比怎么教是更重要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好,训练重点思考好,我想:这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
二、面对低年级孩子,教学过程应如何开展
在常态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不大考虑孩子的心理和认知水平,也很少思考文本本身的特点,不是一味地灌输和让孩子死记硬背,就是进行一些完全是理性的和抽象的分析,让那些活生生的文本固化、僵化,而学生因要学新课文激起来的浓厚兴趣,往往会随着老师的一次次“灌输”和一步步“分析”而淡化、消逝。下面我从《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中择选三个小环节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各位学员多批评,多指正。
首先,谈谈导入新课环节
我抓住孩子喜爱小猴子的心理特点和今年是猴年的教学资源,这样设计了导入:
小朋友,今年是猴年,你瞧,它来了。(出示图片),它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猴子种果树
继而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提醒孩子“猴”字是反犬旁, “种”是个多音字,并复习旧知“种子”,最后教师板书并口述“种”书写要点:左右两边都有竖,左短右长才好看。
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导入明快,灵动,从孩子喜欢的童话形象入手,以简洁生动的方式,直奔主题,同时也重视体现教师板书示范的作用,提醒孩子“猴”和“种”两个字书写的难点和重点,这样真正把识字写字渗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
其次,说说师生共读环节。
低年级童话题材的文章很多,童话中的角色都是非常可爱的,它们既是作家生活的积累,也是作家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并且童话角色往往都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它们的神情、动作、心理及语言都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语言训练材料。
所以,抓住本课中小动物生动的语言对白,组织孩子进行分角色朗读是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根据读书小提示自由,走进朗读课文,走进故事,接着,我便安排了师生分角色朗读的环节:
分自然段,老师模仿小动物的语气,读三个小动物说的话。其他同学有的朗读,有的认真倾听,还有的当小老师,认真倾听,当小老师,适时纠正小朋友读错的音,
这样,师生共同进入角色,进行朗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往往更能激发孩子的表现欲,让学生在快乐的读书体验中认识生字,理解新词,以全面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教学目标。我觉得这个过程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非常有必要呈现的。
当然,在师生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不能脱离形象,平平板板地朗读,另一方面也不能只顾再现形象,而忽略读准字音、读通读好的要求。事实上,只有引导孩子发现,并能突出童话语言中那些传神之笔,让学生细细咀嚼,孩子才能真正进入童话的世界。比如这一课中2、4、6自然段语言叙述相似,3、5、7自然段语言基本一样,对于其中的关键词语也是多次反复出现,朗读时不能随意忽略,要牢牢抓住教材语言,而教师有趣的范读,,无形中创设了情境,让孩子身不由己地进入到童话的世界。
最后,聊聊识字写字教学
大家都知道,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字不离词,字只有在一个词中才具有意义。在识字的同时,只有理解了词义,掌握了词汇,才能识好字,也才能在阅读、写作中加以运用,并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课标也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
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将识字写字渗透到初读课文和感悟课文的过程之中。一边创设情境,再现童话形象,让孩子对童话形象既看得见,也摸的着,一边把本课带生字的词语,相机出示,如:猴子一想 农谚 喜鹊 喳喳 着急 樱桃好吃树难栽我用出示词语卡片的方式重点指导孩子读准,而对于文中同类的词,我则出示在大屏幕上,如
梨树 乌鸦 哇哇 梨五杏四
杏树 喜鹊 喳喳 杏四桃三
桃树 杜鹃 咕咕 桃三樱二
樱桃树 樱桃好吃树难栽
(农谚)
对于这些词语,引导孩子分小组横着读,竖着读,说说自己的发现,概括文章的大意,同时相机理解“果树”、“农谚”的意思。
字只有依附于词才有意义。教学中,尽量避免孤立地识一个字,写一个字,一般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读写的。比如:把生字组成短小的句子,以便于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理解,又有利于集中精力教好课文。在指导孩子书写方面,我引导孩子从句到词,再到字。比如教学左右结构字的写法时,我先引导孩子谈话,读句子“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天天浇水、施肥的含义,等着将来吃梨子。”接着创设情境,引导孩子通过表演理解 “浇水”、“施肥”,进而让孩子说说这三个字写起来有什么共同点,�
同时,教学时便教学边巩固,以“熟”带“生”,以一带多,由已知到未知,关注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孩子发现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要点和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学起来轻松,,而且不至于混淆形近字。
对于《猴子种果树》一课的教学设计,还存在许多漏洞,有许多的细节还需要在课堂中继续检验。我就择取着说这么多。我个人觉得设计中对教材的任务把握和巧妙处理阅读故事与识字写字的内在联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另外,由于个人水平的有限,如何用理论透视课堂,归纳教学的门道,还有很大的困难,对于如何让教学设计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思维发展更有利,也很欠缺,还敬请和期待各位导师的指导和各位学员的真诚地批评和指正。
创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合理地安排顺序。
2。 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3。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难点: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谈论对新闻的认识。(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真实、准确、及时;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翱翔停泊硕大倾斜参数经纬
运载气氛瞬间沉寂协作闷雷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
2、掌握本文的结构
明确:
1、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和对录音内容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要特点。
2、第一部分(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第二部分(8—15段),报道运载火箭落水的情景。
第三部分(16段)写对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的采访。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
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
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2、学生评析。
3、探究练习: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创新教学设计 篇5
前言: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而且也为学生课堂学习营造探索发现的和谐环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生在网络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中,通过检索、构思,可以有效地将教材中有关内容进行密切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因此,网络教育也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基于上述原因,本人在教学中尝试将高二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二、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传播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是为讲解文化创新服务的,同时,本课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进行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社会实践性。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能力:培养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增强创新意识。
四、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教授的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身边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案例吸引住他们的眼球。但是,对于这些文化现象他们还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缺乏比较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为此,我会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案例多让学生自主分析,从而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等能力。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依据:本课探究是的是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本知识点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课重点。
突破重点: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情境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通过材料探究,循循善诱、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依据:由于学生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所以,本知识点是难点。
突破难点:启发讲授法、自主探究法、设置问题抢答法。结合材料,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六、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文化现象、引发思考、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辩论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体验,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情境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四)课时:1课时
(五)课程类型: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美妙的音乐《梁祝》。
2、导语:该乐曲可以称之为中西合璧的典范,其故事情节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演奏方式采用西方的小提琴。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创新,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文化创新的途径,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预习检测
(二) 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探究一】
多媒体展示:徐悲鸿的《奔马图》和《愚公移山》以及不同时期作者的创作内容。
设置问题:
1、为什么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2、从中我们可看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
(请第一小组的代表发言,请第二组的同学来点评)
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时因为社会发生了变化;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师生共同复习回顾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探究二】
多媒体展示:赵本山小品《不差钱》的剧照和一段关于赵本山小品创作的材料。
设置问题:从赵本山小品的事例来看,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学生回答(集体回答):立足于社会实践
过度:文化创新只有这一种途径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还有哪些途径。
【探究三】
多媒体展示:材料关于徐悲鸿进行国画创作时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设置疑问:在进行国画创作时,徐悲鸿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
各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请第三组同学来回答,请第四组同学来点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些东西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继承下来。但是也有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东西,我们要革除它。并且要推出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过渡:除了向传统文化学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播放视频: 中国杂技版《天鹅湖》
多媒体展示:中国杂技版《天鹅湖》的创作过程。
【探究四】
从文化的角度看,为什么中国的杂技舞剧《天鹅湖》能够取得成功?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请第五组的同学来展示,请第六组的同学来点评)
因为它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
设置问题: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就是把握好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把握?
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请第七组的同学展示,请第八组的同学点评)
教师总结:
(1)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遵循
过渡: 在中国杂技版《天鹅湖》创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分歧。
【探究五】观点一:中国传统杂技已非常优秀,没必要借鉴外国的芭蕾求创新,而且,中国版的《天鹅湖》应该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
观点二:杂技是什么玩意,老“古董”,不登大雅之堂的“下九流”, 芭蕾艺术是高雅的艺术,我们应该把它照搬过来。
观点三:这出东西合璧的《天鹅湖》将中国的国粹杂技和西方芭蕾艺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汲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非常精彩!
设置问题:谁的观点更正确?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任意请三位同学来展示)
同学一:观点一是一味的固守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不值得提倡。
同学二是一味的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也不值得提倡。
同学三是正确的观点,它辩证的看待问题,值得提倡。
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寓学于乐】
游戏规则:老师读完题后说开始答题的时候哪位同学先站起来,回答权就归谁。任务分配:第一题的抢答权归第一和第二组,第二题的抢答权归第三、四组,第三题的抢答权归第五、六组,第四题的抢答权归第七、八组。
答题要求:请辨别以下行为属于那一种错误的倾向,并简要分析:
1、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2、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坚决抛弃。
3、热衷于国学,对西方文化不屑一顾。
4、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的文化产品。
学生进行抢答,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同学予以表彰。
教师总结: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既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设置问题: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方向?
学生讨论回答:(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12篇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三)、知识回顾、课堂小结:
请学生来完成
(四)、热身活动——我的创新
就黑板的缺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个改进意见。)
(对积极回答,表现良好的同学予以物质奖励)
(五)、课后反思、升华提高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为我国今后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写一篇小论文,字数800字以上。
八、课后作业: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九、板书设计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现代文化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坚持 课前资料准备要充分,通过多媒体放映材料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充分讨论与发言,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 导课新颖,利用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丰富的资料,有音乐、有视频、有图片、有背景材料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巧设疑问,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4、 设置抢答环节和我的创新以及我的小结等活动,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5、 给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四个探究题目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看法,这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 一改政治课枯燥、呆板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政治课变得有趣,生动活泼。
7、 师生进行了很好的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8、 教学环节齐全,形式多样,有创新思想。
尽管尽管精心准备,但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 个别不积极的学生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二、 课堂时间有限,有些活动没有充分完全开展起来。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什么是问讯处?用一个词说出你亲身实践后,对问讯处的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起去倾听一个来自西班牙的也是有关问讯处的真实故事。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怎样的听是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故事,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再多读一遍。
2、简单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三、研读感悟
1、这是一个发生在西班牙的真实故事,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你?请默读全文,用画出感动你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待会儿和大家一起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句子(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预设:
⑴ 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了倾诉的对象,感到安慰)
⑵ 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
(悦耳?请用悦耳的声音说这句话。苏珊为什么要用悦耳的声音问我?再读句子。)
⑶ 我总是问她很多事情,比如,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怎样回答才叫耐心地回答?当我听不懂时,她总是一遍遍地解释给我听,虽然对成年人来说这些问题显得如此的幼稚和简单,你觉得苏珊是个怎样的人?有爱心。齐读,读出苏珊的爱心来。)
⑷ 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一起读我说的话。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
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是的。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请你读读8~11自然段。
⑸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作自己的第二个母亲。
小练笔: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因为________。(要求: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话尽量用文中的语言进行补白。)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4、因为苏珊在电话线那头用心倾听,给我带来的帮助和安慰,使我变得快乐和幸福。那么,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板书:
人间真情冷暖
四、总结深化
让我们用心灵去倾听人间真情冷暖,用爱心去对待绚烂美好的明天吧!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响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五、附板书
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 汤米
人间真情冷暖
创新教学设计 篇7
【教材赏析】
《心声》是当代女作家黄蓓佳的作品。小说写一位与万卡有着相似命运的小男孩,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拒绝;纠正同学的朗读错误被嘲笑;在公开课上终于得到机会,声情并茂的朗读了课文。通过故事揭示了社会生活的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这篇儿童小说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艰深的话,没有一个不好理解的词。小说的句子以短句为主,三五个字一句的话比比皆是,长句则极少,符合了儿童化的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要求。黄蓓佳深谙了儿童小说语言的真谛,就是靠平平常常的语言表达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心声》不以情节设计引人,也不以形象塑造见长,却以深沉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和令人伤感的语言表达感染读者。
《心声》顾名思义就是发自内心的声音、心里话。这个题目既代表了主人公的心愿,也代表了作者的心愿。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不仅在于执著的要求在公开课朗读小说,其深层次的心声包括二个方面:一是要求教师要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二是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作者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心声》情节清楚、线索分明、悬念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分析小说题材的文章就应抓住小说的线索。《心声》则是以李京京为中心人物来展开,李京京的性格又十分复杂,为了更充分的展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用了大量心理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文字中窥探一些有关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问题。小说的另一个关键的人物是程老师,虽着墨不多却性格鲜明。她是个工作认真、爱荣誉的老师,为了上好公开课而精心的准备,但她又和许多教师一样,重视优秀学生,忽视一般学生,搞一种虚假的公开教学。不过小说结尾还是表现了她难得的优点,随机应变、勇于改正错误。
综观全文这篇小说的主题非常具有针对性,它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应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地充分注意更多的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真正把教改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把握文章要点的能力。
2、学习体会心理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理解李京京的心声的深层含义。
4、体会插叙的表达方式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领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
2、理解心声的深层含义。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们带着一声啼哭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用好奇的眼睛打量我们周围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希望自己被别人接受,一路走到今天,面对人生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心声要表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蓓佳的《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他会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受。
二、感悟心声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
(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课文,为后面研读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运用工具书给学生正音。)
2、听录音读课文,注意感情。
3、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内容。)
故事的开端:公开课前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要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的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故事的高潮:公开课时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
故事的结局:李京京的朗读得到好评。
4、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片段朗读、分角色朗读、选择性朗读(根据朗读和表现需要自行取舍。)
5、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质疑心声
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老师可补充话题让学生讨论。
例:
1、小说着重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是谁?
2、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他的经历和小说《万卡》有什么相同之处?
3、你喜欢文中的李京京吗?结合小说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讨论李京京的心声的具体含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根据小说中具体的语言和段落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让学生在争论中得出答案,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归纳总结:
主人公心声的几点含义:
1、在公开课上读课文。
2、要求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3、渴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第二课时
四、领悟心声的艺术特色
1、组织学生找出并朗读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设计意图:采取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通读课文、朗读心理描写片段,认真感悟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渴望情感倾诉和宣泄的心理。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通过品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2、文章中李京京回忆乡下生活的部分在小说中是以插叙方式出现的,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李京京的乡下生活和万卡的生活有相似之处,插叙有利于将二者的生活和感情融为一体,更好的表达和升华了李京京的感情。)
3、《万卡》那样的打动李京京,你能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允许学生多角度的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成理即可,可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回答。)
例:阅读文学作品应融如入到作品中去,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作品。
4、在小说中为什么李京京朗读的课文能读的那么有感情,你能从中总结出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最应注意的是什么吗?
五、重温心声鲜活的小说形象
(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加以说明,切忌人云亦云,既要给学生发表言论的空间,也要保持正确的导向,避免偏颇。)
例:李京京:纯洁、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着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程老师:对工作认真、好强、自信、但有些虚伪,在教学上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但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六、拓展延伸
1、你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表露自己的心声吗?把你最想对他们说的说出来。
(设计意图: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加深体验。)
2、这篇文章实际暴露了当今教育行为中的一些弊端,你能站在公正的立场,请你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浩瀚如烟的资料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此环节的安排就是让学生从课堂拓展到课外,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将学生的视野从课本引向生活,给学生一个大的发展空间,舞台有多大,学生的表演就会有多精彩,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认识自己。)
【教学后记】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引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强调语文个性就是强调学生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独立价值和独特感受。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学就必须从情感体验上做文章。语文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在《心声》的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
1、让学生读,在读中体验、感悟: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我就在我的教学里设计了感悟心声这一块,先让学生理清小说的思路,梳理故事的情节,了解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初步体验小说带给人思想上的冲击,在教学中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有选择的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合作的快乐。通过朗读的揣摩、体味,对下一课时理解小说的主题也就水到渠成了。真正把课改的要求落实到了语文教学中。
2、让学生议,议出小说的主题:
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不要认为课本、教参或教师自己准备的答案就是唯一的正确的答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但老师还是应该把握一个中心,不能让学生的答案过于离谱。
⑴诱发学生质疑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在小说中为什么李京京朗读的课文能读的那么有感情?程老师开始为什么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但后面却又让他读完呢?类似的问题使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的阅读,加深体验;也使学生在感悟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加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⑵创设生疑情景,培养善于争论的能力。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心声》值得争论的就是心声的深层含义。含义的种类多,让学生在争论的同时引发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可以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品,品出文章的艺术魅力:
成功的小说就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我让学生找主人公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这样既体会了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又学会了对小说人物的赏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4、让学生悟,悟出人生的道理:
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他们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倾向去解读小说的主题,我在教学设计里通过表露自己的心声这一拓展延伸,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上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
总之,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自身的多方面真实的体验中才能不断积蓄,最终在积蓄的各种体验中真正拓展、升华、飞跃。新课堂教学一定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一切以发展为本的精神,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的所有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创新教学设计 篇8
案例背景: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设计开放性的实践问题,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学会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带入探索性实践中,让学生亲自探求新知识,经历数学家们以前经历过的创造性的探索实践过程,成为一个发现者。
教学案例片断: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了物体有各种形状,大家看这本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知识——图形的拼组。(师板书:图形的拼组。)
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画):这张画是什么形状的?
师(拿出长方体积木、长方体盒子):这是什么形状的?
师:长方形画出来是什么样呢?(教师借助长方体实物画长方形,出示画好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指边)有几条边》(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长方形,数一数它有几条边。)
师(拿出一块手绢):这块手娟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形。)
师(拿出正方形的。识字卡片):这张识字卡片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借助正方体实物画正方形,出示画好的正方形,并说明这就是正方形。)
师:正方形有几条边?(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正方形,数一数它有几条边。)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老师先示范: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沿斜着的虚线折(虚线露在外面)。
学生们拿出画着两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纸,按老师的方法折,先沿着一条斜的虚线折,然后再沿着另一条虚线折。教师提问“挨折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然后,再让学生对折,问“对着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
老师巡视,帮助后进学生掌握折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教师叫学生们拿出长方形的纸(画好长与宽的中线)沿虚线对折、提问:对着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再让学生斜着折,又提问:挨近的两条边的长短怎么样?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折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相对的边一样长。
老师出示小黑板,上面画有不同方位的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要求学生说一说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哪些图形是正方形?
师:大家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它们的形状、边长的特点。谁能说出周围物体的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学生举例后,老师再拿出方台布、纱巾、正方体的药盒、枕巾、火柴盒等给学生看,让学生分别说出哪些面是正方形,哪些面是长方形。
最后,老师叫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各种尺寸的长方形、正方形拼摆各种图形,并贴在一张白纸上,让学生汇报自己拼摆的图形是什么 。
案例反思: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抽象的几何知识和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通过探索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生受益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本教学案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教师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1、两头翘;
2、仰卧起坐传递球;
3、投掷。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俯卧挺身的动作概念和投掷垒球时的出手角度;
2、技能目标:
A、学会俯卧挺身技术,力争有9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发展学生腰背腹弹性和力量;
B、通过“投掷过关”等投掷游戏,复习巩固原地正面、侧向投掷垒球技术,提高学生投掷能力:
3、情感目标:
A、初步具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B、通过学生的分组自练、自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课重点:
A、俯卧挺身时两腿配合上体协调上举;
B、投掷垒球时的出手时机;
本课难点:
A、俯卧挺身时两腿夹紧并充分伸展;
B、投掷垒球时转体和挥臂的连贯性
教师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3、读中感悟,初步理解物各有所长,所短,要全面的看待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陶罐和铁罐》让我们明白了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那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2、孩子,你看,谁来了?(扳书:鹿)
你喜欢这只小鹿吗?
那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夸一夸小鹿?
(可以从局部、整体各个方面来夸)
3、小朋友这么喜欢小鹿,那就来当当这只小鹿,好吗?
现在我们就是这只漂亮的小鹿,有一天我们来到了池塘边喝水,突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谁来夸夸自己。
a、出示句子:“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b、孩子,我们把课桌当作水面,先自由夸夸。
c、指名夸小鹿。
△小鹿小鹿,那这句该怎么读呀!
出示句子:“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指名读
4、小结:孩子,从刚刚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小鹿的角非常美丽,让人喜欢。而小鹿的腿却很难看,小鹿也不喜欢它。(板书:角美丽腿难看)
二、初读感知全文
1、但是,当鹿经过了与狮子之间的事情后,对自己的评价悄然发生了变化,想知道什么事吗?赶紧去读一读,读完第一次读第二次,一直读到自己有话想说,有所感悟。
2、生自由读课文
3、孩子,读着读着,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的`态度转变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鹿和狮子之间发生的事,请快速浏览课文一遍,找一找。
2、指名分段读5、6
3、孩子们,看过动物世界吗?看过猛兽追赶猎物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是啊,对于弱者来说,将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让我们再读课文,争取通过我们的读牵动所有人的心。
4、出示第5自然段
a、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小鹿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开始是没精打采,当狮子向他逼近时,鹿非常恐惧、紧张)
b、谁能把这种内心的变化带进课文再去读一读,自由读。
c、指名读
5、孩子,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在这生与死的关头,小鹿是怎么做的呢?
a、出示第六自然段,注意读好描写小鹿动作的词。
b、指名读,先读前面2句。
(读出动作真敏捷有力)
c、引读,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
d、谁接着读,指名读后一句
e、孩子,让我们出去目睹一下狮子捕食猎物的场面。(播放视频)
f、你看,高大的斑马尚且如此,更何况弱小的鹿,多么恐惧多么危险的时刻,请自由读读。
g、指名读请女孩子试一试男孩子读
h、孩子,在这千均一发之际,鹿把角挣脱了出来,用四条有力的腿拼命向前跑,还好,有惊无险,这次(齐读)
6、经历了这次灾难,鹿对待自己的角和腿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指名说
出示句子:他叹了一口气……
指名读(如果叹了口气不读,也轻声把叹口气读出来,会更好,先试一试)
读指名
7、小结:孩子,鹿的角很美丽、却让鹿险些丧命,鹿的腿很难看,但是关键时刻却让鹿狮口逃生(板书险些丧命狮口逃生)
8、面对鹿的角和腿,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同桌讨论)
指名说(预设:如果都说喜欢腿,引导把角去掉好不好?)
小结:是啊,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一件事物,任何一个人都有优点、缺点。所以不管对人、对事、对物我们都要全面地去看待它。
9、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吗?或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小结:老师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对课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会有更深的感悟。
四授之以法,积累词句
文章前面四个自然段也有很多句子值得大家去细细品味,我们再去读一读,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标上记号,并在边上写上喜欢的理由,然后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设计方案 篇11
一、课文理解:
课文写了旧社会农村的一个穷苦的孩子以挖野菜为乐,表达了对荠菜的特殊
感情,含蓄地反映了旧社会贫苦农民的孩子对自由的向往,也从侧面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小学语文第九册课程辅导——16、我盼春天的荠菜。
课文开头就点明了课题“我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接着写“我”小时候馋是因为肚子饿,具体记叙了“我”因饥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遭到财主家的人凶狠地追赶的事,既反映了旧社会财主欺压穷苦人家孩子的罪恶,也是“我”对荠菜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课文最后写出春天带给“我”的希望。文中“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很值得我们深思。
二、学习重点:
1、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当段落由多个自然段组成时,经常
用到自然段段意归并法。阅读时,先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接着联系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清哪几个自然段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取主去次,归纳出完整的段落大意。
《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二段(第2、3自然段)段意的概括(详见课本第六单元单元学习提示)。“自然段段意归并法”的难点在于对各自然段的。段意根据主次关系进行取舍。在概括时应反复阅读体味才能确定,有时几个自然段写了一件完整的事,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去概括。如课文第3大段(第4---8自然段),在对各自然段段意串连起来时,对语句进行加工,使之完整通顺。这段段落大意可这样概括:“我”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而跳进河里,后来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广阔的田野上。
2、课文第9自然段“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蓝天上白色的云朵”,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程辅导——16、我盼春天的荠菜》。读这段话,要这样去理解:1、劳苦的人家辛勤劳动了一年,秋天收起来的粮食大多被财主剥削去了,家里一点粮食,不够一家人生活,冬天只得挨饿。2、穷人盼望春天的到来。因为春天一到,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可以挖野菜来充饥。3、“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多好吃了”。这样的食物只有穷人孩子才感到好吃,因为它比挨饿好受多了,所以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4、为什么“挖野菜时会有那种坦然的心情”,而且感到是一种享受呢?这更是对荠菜有一种特殊感情的反映。因为如今去挖荠菜时,可无忧无虑,不必担心财主家的人拿粗木棍凶狠地追赶,还可以自由自在地看天空的小鸟、树上的杏花、天上的白云。
三、难点分析:
【难句理解】“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在
那个社会里,要是妈妈知道这件事,怎么会不哀愁呢?因为担忧自己的孩子遭到财主毒打,担忧财主会借此向父母敲诈、逼债。我怎么忍心看着妈妈再苦上加愁呢?孩子怕失去相依为命的父母,所以说“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四、参考资料:
荠菜,一种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裂片有缺口,花白色,嫩叶可以吃。
教学设计方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从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
2、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目的和行动要一致。知道要听从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大家坐的这么端正,那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看图猜寓言,男女生比赛。
出示图片(画蛇添足 盲人摸象 狐假虎威 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引出课题《南辕北辙》。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仔细观察“辕”和“辙”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有车子旁,肯定与车有关。)
3.解释字面意思。(南辕北辙:车子要像南走,车轮反而北行。)
4.南——目的 北——行动
三、再读课文
思考:《南辕北辙》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出示第10段第一句,“硬”字也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仔细观察这个字,石字旁,石头硬不硬,可比石头更硬的就是这个固执的人了!是啊,多傻,多固执啊。他硬要往北的原因是什么呢?
马跑的快? 车夫是个好把式? 带的盘缠多 (把不懂的词标上问号)
3.出示对话,分角色读,联系上下文解决不懂的词。
4.那个人连续说了三个没关系,课件他有多固执啊,如果这人是你朋友,你要对他说什么?(即使……也? 尽管……但? 无论……都)
四、归纳总结
大家对他的劝告,他不予理睬,最终导致的结果(出示最后一段)。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目的和行动要一致,才能取得成功。
五、拓展交流
1.生活中有什么事是一定要避免“南辕北辙”?
2.小故事大道理,带来视频(魏国大臣季梁劝阻魏王攻打赵国的念头)
3.出自于这本书《战国策》
4.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南辕北辙这种错误,不管做什么目的和行动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