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最新7篇)正文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最新7篇)》

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是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最新7篇),欢迎参考阅读。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篇1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教学过程

导言:(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有关三大改造以及农村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发展域,即了解这段知识的方法、途径、以及和老师沟通的方式等,所谓“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生:(可能会摇头)

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板书:三大改造

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 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不知道。

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上面的过程,通过设疑,教师知道学生对三大改造的知识了解很少,同时这方面知识很难,学生更是不容易切入主题,所以需要老师的引导。)

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生:国家为什么要对这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生:国家又是怎样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生:改造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会有什么创举呢!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结果会怎么样?对我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师:同学们提得好。的确,要想把关于三大改造的内容理解明白是需要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掉,下面我们就对上述问题逐一解决。

首先是对农业的改造。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有关土地方面的一些问题,请你把知道的有关知识说一下。

生: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生: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虽然是回顾土地改革的一些知识,但这也是了解学生对这段知识发展域的过程)

师:的确,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地、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然而,我们在享受巨大欢喜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我们的国情,那就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会采取什么办法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我国在农业方面具体是怎样解决的?包括时间、目的、原则、形式、结果)师:下面请同学们对我国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改造加以解答。

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师: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生产合作化道路,同时对手工业亚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农业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对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私有制经济改造过程中,必须本着有利于国家建设,又能够满足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原则,采取稳妥的步骤。为此,党的政府采取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方针,即继续保留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进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师:同学们,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在这里请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我给大家一点时间,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师:在探讨的时候,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解决。生:什么是公私合营? 生:赎买政策怎么进行? 生:为什么要进行赎买政策?

生: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采取的态度和农业、手工业为什么不一样?

师: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他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还合理调整工商业,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富强的一面。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稳妥的政策,逐步实现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公私合营就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区定息,年息为5%,就是有代价的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师: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党和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

师:公私合营的解释(影音文件)师:用事例进行解释(包括图片)

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弄明白了三大改造的过程,下面我们就要分析三大改造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了,同时探究三大改造的评价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学习过程,归纳总结三大改造的结果和意义。生: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生: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生:同时,标志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繁荣,工业兴旺。

师:同学们说得好,的确,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功,成绩辉煌。但是同学们请想一想,当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时候,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总会发现历史在进步。下面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政治才能和经济才能的机会,你们设想一下,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的发展之路会有什么变化呢?同时会有什么发展的阻碍呢?课文交待了改造过程当中的弊端,请你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怎么解决呢?

生:……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三大改造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农村土地**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到****的改变,确立了******,同时认识到****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特色的****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教学方法

多**演示、 讨论探究、 自主合作等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言:(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有关三大改造以及农村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发展域,即了解这段知识的方法、途径、以及 和老师沟通的方式等,所谓“知”。)

师:同学们,新*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生:(可能会摇头)

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板书:三大改造

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

生:农业、手工业、资本**工商业。

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不知道。

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上面的过程,通过设疑,教师知道学生对三大改造的知识了解很少,同时这方面知识很难,学生更是不容易切入主题,所以需要老师的引导。)

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生:国家为什么要对这三方面进行****改造?

生:国家又是怎样对农业、手工业、资本**工商业进行****改造的?

生:改造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会有什么创举呢!

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工商业的改造结果会怎么样?对我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工商业改造的背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师:同学们提得好。的确,要想把关于三大改造的内容理解明白是需要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掉,下面我们就对上述问题逐一解决。

首先是对农业的改造。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有关土地方面的一些问题,请你把知道的有关知识说一下。

生:土地**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生:人民*得到巩固,农村生产力得到**,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生:土地**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地主阶级被消灭。

(虽然是回顾土地**的一些知识,但这也是了解学生对这段知识发展域的过程)

师:的确,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时任**山西省委第一*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地、最成功的一次土地**。”

然而,我们在享受巨大欢喜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我们的国情,那就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会采取什么办法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我国在农业方面具体是怎样解决的?包括时间、目的、原则、形式、结果)

师:下面请同学们对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改造加以解答。

生: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师:*和*对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生产合作化道路,同时对手工业亚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和*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农业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历史的经验表明,**和建设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在对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私有制经济改造过程中,必须本着有利于国家建设,又能够满足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原则,采取稳妥的步骤。为此,*的*采取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方针,即继续保留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进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师:同学们,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和*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在这里请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和*对资本**工商业的****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我给大家一点时间,进行对资本**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师:在探讨的时候,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解决。

生:什么是公私合营?

生:赎买**怎么进行?

生:为什么要进行赎买**?

生:对待资本**工商业*和*采取的态度和农业、手工业为什么不一样?

师:建国初期,**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建立****性质的国营经济。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在华企业,把他们转变为****国营经济。还合理调整工商业,是资本**工商业得到发展。但是,*的民族资本**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经济。新*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公有制的建立。但民族资本**工商业采用近代化**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和*的**,希望国家富强的一面。充分发挥资本**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和*根据*的实际情况,对资本**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稳妥的**,逐步实现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工商业进行了****改造,1956年初,资本**工商业的****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工商业实行****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全行业公私合营就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区定息,年息为5%,就是有代价的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师: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这是对资本**工商业实行赎买**,这种赎买**,实现了和*过渡,是*****改造的创举。*和*采取了赎买**,将资本**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对民族资本采取和*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的方式消灭了资本**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私有制向****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

师:公私合营的解释(影音文件)

师:用事例进行解释(包括图片)

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弄明白了三大改造的过程,下面我们就要分析三大改造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了,同时探究三大改造的评价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学习过程,归纳总结三大改造的结果和意义。

生: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三大改造使******基本确立。

生:同时,标志我们进入****初级阶段。

生: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繁荣,工业兴旺。

师:同学们说得好,的确,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功,成绩辉煌。但是同学们请想一想,当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时候,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总会发现历史在进步。下面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才能和经济才能的机会,你们设想一下,1956年三大改造后,*的发展之路会有什么变化呢?同时会有什么发展的阻碍呢?课文交待了改造过程当中的弊端,请你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怎么解决呢?

生:……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小节

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工商业的****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基本建立,******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经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新*的美好前景正在拉开画面!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篇3

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 6

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改造农业的原因

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提示: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 6

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教师总结: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

(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1.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提示: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图片展示:

农民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3.提出问题:看图片,读课本,说说对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

提示: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教师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引导学生思考: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提示: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6.教师讲述: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 6

目标导学二:公私合营(一)对工商业的改造

1.教师讲述: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2.史料解读:

材料一: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陈云在人大上的发言

材料二: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

材料三: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3.读课本和材料分组探讨:

(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什么?(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在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6

提示:(1)1954年。公私合营。(2)1956年初。(3)赎买政策。

4.教师过渡:看课本的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族资本家是乐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公私合营给民族资本家带来了春天。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1.教师讲述:三大改造的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引导学生思考: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提示:①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3.教师讲述: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白璧微瑕,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了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三、课堂总结

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从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搞生产;身单力薄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他们不只是在刺绣,更是描绘新中国的美好未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农民的喜悦,手工业者的幸福,工商业者的心悦/ 6

诚服无不证明改造的正确。/ 6

三大改造 篇4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看书有益。”但 是,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我们对每一本书都感到兴趣,那“开卷有益”也就未必有益了。

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只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这只是“开卷未必有益”中包含的第一层:开卷不一定有益。还有第二层。

其二就是,我们看书,要有选择。那些不健康、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就不要看。要看书,就看一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对我们学习、生活中都有帮助的书。这样的书就是好书,只有看好书,就不会毁了自己。有人把书比作了朋友,看好书,就是交好朋友,才会进步;则看不好的书,当然是交不好的人作朋友,那样你就会退步。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只有看好书才会对你有益。因此,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我真心的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有选择的看书。而不要因为看错了一本书,将自己引入歧途,毁了自己的一生。

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不是吗?20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而论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一点也不假,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或言情小说,整天看那些庸谷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往下降,最后造 成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书“卷”,能说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

有位哲人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见书就读的人,而是会读书的人。有的人看书不认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随便翻翻,有的人去读不适合自己的书,有的人甚至抱着猎奇的态度去读书,试问,这样的“开卷”,又何益之有?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作为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自然有它的积极意义,但若作为“开卷”就“有益”的断语,却是不妥当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今这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学问越来越深,你不努力跟着跑,便后落伍,并越落越远。因而为跟上时代的步伐,你就要不断地学习。

尽管古人说书“浩如烟海”,而我觉得书的世界是 “天涯若比邻。”这话绝对不是唯心的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却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

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在这里阅览。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界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世界,可结交各色各样的朋友。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

其实读书不一定要认真地读,只要随便翻阅,积少成多,时间一长,脑子里也自然有了一个知识的宝库。试想想这不是开卷的好处吗?

倘要骗人,这个方法很可以冒充博雅。现在有一些人,和我闲谈之后,常说我书是看得很多了。其实我也没专心看多少书,只是随手翻翻而已,只是经常翻翻,就多少知道一些了吗!

想做真正的“开卷有益”,还必须自己有这个爱好,嗜好读书。我想,嗜好读书,应该像爱锻炼一样,天天练,日日练。生病的时候练,刮风下雪也在练,烈日炎炎更在练,把锻炼当作一种爱好。凡嗜书者,他们在每一页书里都能感到浓厚的趣味。

要做到“开卷有益”,还必须选好适合自己的书,让自己在喜欢的书中自由地生存、畅游。++更加丰富多彩

“开卷有益”。这话自从宋太宗赵光义说过以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千年以来,它为无数人所接受,口耳相传,奉为至理名言。父母对子女、长者对晚辈常常要借此教导或督促他们“好好读书”,认为只要读书就会获得知识,得到好处。因此,人们常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但开卷就百分之百有益吗?

近年来我们的书刊市场上出了许多好书,但也出了不少坏书。你到大大小小的书店书摊书市去走走看看,随处都能找到几本坏书。什么《马屁精》啦,什么《损人大全》啦,什么《面子学》啦,等等,这类教人学坏的书,对青少年读者只有毒害和腐蚀作用,而无任何益处。至于那些宣扬各种消极颓废、玩世不恭的思想、人生哲学的书,表现黄色腐朽的生活方式的书,那就更是开卷有害的了。

讲开卷有益的人,绝大多数是出于好心。他们讲开卷有益,本意是倡导人们读好书。但是,现在的世道很复杂,确有为数不少的人为了某种目的,把坏书当作好书向世人特别是青少年推销。他们也说开卷有益,却实实在在对读者有害。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爱好读书,但他们往往缺乏施肥辨别能力。有的同学读书不加选择,良莠不分,要么是刀光剑影的武侠,要么是花前月下的言情,更为有甚者沉迷于反动的、腐蚀身心健康的黄色书刊,“开卷”则废寝忘食,爱不释手,不但荒废学业,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走上邪路。他们看书可谓“破万卷”,可却没能“下笔如有神”。

菲尔丁说过:“不好的书,就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背叛你。”别林斯基也曾这样告诫我们:“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多得更无知。”对于那些表现低级、庸俗趣味的“卷”,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免疫力。

我以为,我们的大众媒体,知名专家,青少年导师们,也有责任和义务经常提醒他们读书一定要多读好书,至少要读无害的书,而绝不能去读坏书。叫他们明白开卷未必都有益。

由此看来,开卷并非都有益,读“益卷”方能有益,方能领悟到“下笔如有神”的喜悦。

现在的书店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竞争激烈。一些不法书商为了赚钱,丧尽天良,夹杂一些不健康的书,甚至是黄色书刊销售。我们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看到这类的书经不起诱惑,甚至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有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滑向犯罪的深渊。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开卷未必有益。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yě)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开卷未必有益辩论词

乙方A:我们说“开卷未必有益”,并不是说不要读书,而是采取正确的读书方法。你方只说“开卷有益”,可知书有好书,也有坏书,甚至有“毒书”,怎么能够不加选择地打开就看呢?况且,那些《乌龙院》《爆笑西游》《冬至之雪》之类的所谓漫画书,看上去特别对我们小学生的胃口。你想,眼睛盯着一动不动,内容不健康,视力又下降,怎么行?更不必说那些关于情杀、算命和恶意调侃历史人物的有不良倾向的书,对我们这些孩子影响极坏,实在是不开卷为妙。乙方B:对方的观点我们还是不能接受。原因有两点:一是现在的书店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竞争激烈。一些不法书商为了赚钱,丧尽天良,夹杂一些不健康的书,甚至是黄色书刊销售。二是我们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看到这类的书经不起诱惑,甚至还会废寝忘食,手不释卷。一旦迷上,便会走火入魔,上课也没有心思,成绩会一落千丈。有的甚至模仿书中的人物,因此走上犯罪道路。这不证实我方的观点:“开卷未必有益”,甚至有害了吗?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赵括从小读书,张口爱谈军事。长大了后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了长平后完全该变了廉颇的作站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王军箭射身亡。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只空谈教条,不解决实际问题是万万不行的!再说了,我们现在还是学生,那些好书,坏书分不清楚。有时候使我们的心理变得不健康了,我们也不知道。现在我们没有自控能力,又充满着好奇心,不免会走上歧途,所以开卷未必有益。开卷未必有益,多看书确实有好处,但是万一看到对青少年不宜的书刊,不仅没有益处,反而还有害处。如果你看了书又不去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看了也没有益处。如果片面理解“开卷有益”,认为一切书皆读,而不作取舍、不问内容,读了就有益。其实不对!不讲有的被坏书引人歧途,就是漫无边际地读好书,也会使人滥用精力、收效很少。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已所需要的读物。”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爱好读书,但他们往往缺乏施肥辨别能力。有的同学读书不加选择,良莠不分,要么是刀光剑影的武侠,要么是花前月下的言情,更为有甚者沉迷于反动的、腐蚀身心健康的黄色书刊,“开卷”则废寝忘食,爱不释手,不但荒废学业,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走上邪路。他们看书可谓“破万卷”,可却没能“下笔如有神”。看什么书也很重要,看不健康的书,吸收不好的。就像《蜡笔小新》这本漫画书,我认为这本是给成年人看的休闲读物,而现在看这本书的都是毫无判断是非能力的儿童,学了里面一些不良的语言和习惯。所以,我觉得开卷是否有益是不能一锤定音的当然“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说法并不是说多读书无益,而是说多读那些不健康的书籍便会对身心造成影响,没有好处。当你越读地多那些不健康的书,你的中毒就会越来越深,从而导致你沦落,跌落万丈深渊,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篇5

第5课 三大改造

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课前预习题: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此进行改造?什么时候改造进入高潮? 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完成了什么巨大的历史转变? 4、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等

教法学法:按照“三部六法”的教学模式,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历史。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生:(可能会摇头)

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板书:三大改造

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 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不知道。

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一)农业改造 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你们不好奇为什么要改造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土地改革中农民分到了自己的土地是不是就无忧无虑了呢?来看李老汉的困惑!

困惑一: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718公顷农民刚获得的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师:什么事让李老汉感到困惑?

生:农民把刚分到手的土地卖掉又去借高利贷和租种别人的土地。师:为什么要卖掉自己的土地呢?

生:(有的同学可以根据书中的答案回答出一些原因)

师:其实,李老汉的困惑也正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下面请我们的历史小顾问为大家讲述李老汉的无奈:

李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师:李老汉为什么要卖地啊? 生:尝试回答。

教师引导归纳出“在当时单靠农民个人的力量无法很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并返回知识框架,投影明确“分散致贫,制约生产力”。

师:当时绝大多数的农民像李老汉一样,也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也都面临着和李老汉同样的困难,李老汉的遭遇不过是一个典型例子罢了。

师:农村中这样的情况会对我们国家的农业和工业生产造成什么影响? 生:回答。

教师引导归纳出这种状况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也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师:所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全面改造。

同学们,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像李老汉这样一家一户单干的农民所面临的困难吗? 生:回答出“集体一起干”。

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这正是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的方式,当时称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而这场改造运动我们称之为“农业合作化运动”,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当时的历史。

(展示邯郸市、北京等地区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图片,强调农民当时的心情)

师:大家看,通过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能不能帮助李老汉和像李老汉一样的农民啊? 生:能。

师:我们来看一下“李老汉的新生活”。出示材料:李老汉入了社之后,和其他社员一起齐心协力,埋头苦干,社里庄稼大丰收,李老汉分到了很多粮食,很快还清了高利贷,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师:看到农业合作社有这么大的作用,全国农民都踊跃参加合作社。不久就掀起了全国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学生回答年代),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都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了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师:那么从我们家乡的建国合作社来看,农民将土地入股之后,土地就由原来的农民个人所有,变成了归谁所有了?

生:归合作社所有。

师:这样才能发挥出集体的优势,对不对? 生:对。

(二)手工业的改造 师:在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对手工业进行了改造。(展示:李老汉的第二件纳闷事)困惑二:广大农村和城市里的手工业者仍很贫困。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师:为什么当时的手工业者也很贫困呢?

生:因为在当时手工业也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

师:那么同学们,既然也是因为大家各干各的,才导致大家都受穷,那能不能采取和农业一样的方法来帮助手工业者?

生:能。

师:所以国家决定同样通过组织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对手工业的改造。(展示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的图片)

师:到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师:李老汉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却还在烦恼,烦恼来源于他在工厂打工的儿子,一起来看看。

(投影李老汉的第三件纳闷事)

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还很郁闷!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师:同学们说,解放后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 生:凭上海水泥厂是资本家的,资本家说了算。师:那要想让工人摆脱剥削,方法是什么? 生:不让资本家做主。

师:非常正确。所以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生:公私合营。

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工人摆脱剥削吗?

生:不是,还要提高生产力,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等。师:那资本家怎么办呢? 生:给他安排工作。

师:国家决定从1954年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师:改造既然是公私合营,自然是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那哪一方说了算? 生:公方。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用的政策是赎买,讨论一下这种赎买政策有什么好处?

生:(讨论回答,教师适当引导)这种赎买政策,既把资本家的工厂收归国有,又对民族资本家的工作做了合理的安排,维护了社会稳定,实现了和平过渡。

师:因此,这是一种和平赎买政策,在我国当时具体的社会形式下是一项创举!1956年初,全国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链接投影图片: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

这时李老汉的儿子又来信了: 投影材料:

学生导读:爹,咱社里又丰收了吧!我们这也好了!实行公私合营后,公方经理给咱工人涨了工资和福利,干活的条件也好多了,工人们现在干劲可大了!后来国家又把工厂给买下了,资本家每年拿定息,国家还给他们安排了工作,他们也挺满意的。我们还是用原来的机器,产量现在都达到设计能力的140%了!

师:大家看,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达到了消灭剥削制度和提高生产力的目的没有?

生:达到了。(四)结果

师: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学们,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土地、农具和工厂、原料这些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把由原来归农民、手工业者和资本家所有变成了归集体和国家公有。

师:也就是说三大改造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什么所有制的任务? 生:社会主义公有制。

师:这就是三大改造的实质,所以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同步投影明确三大改造的实质,并板书)

通过三大改造,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三大改造的伟大意义。李老汉和全国人民一起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伟大变革!(板书)

3、缺点

师:那么同学们,三大改造是否就是完美的?有没有缺点?

生:有缺点。改造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师:这些缺点和其他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给我国后来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消极影响,这也是我们对三大改造不可忽略的认识。【课堂小结】

同学们,风云变幻、斗转星移,半个世纪过去了,谁能想到李老汉的儿子、当年的那个毛头小伙子,今天已经是一位拥有十几座工厂、上千万个人资产、多次受到国家表彰的私营企业家了呢!

从三大改造中将私有制转为公有制,到今天国家又允许和鼓励私人开办工厂企业,难道三大改造改错了吗?

生:疑惑。

师:同学们,三大改造是我党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为解放发展生产力所做出的唯一正确选择,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同样的道理,今天我们国家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也正是我们党和国家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实际发展的需要,领导人民在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所进行的新的探索和改革。同学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此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感悟!【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

1、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个体手工业联合成集体合作社

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没收官僚资本

C.实行赎买政策

D.实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公私合营后,企业发展迅速,生产、销售量大增,表明()

A.农村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党中央关怀下进行的C.三大改造取得了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显示优越性

三大改造 教学设计 篇6

三大改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可以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意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原因:当时的个体农业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对粮食和原料作物日益增长的需求。/ 32.农业合作化。(1)时间:1953—1956年。(2)阶段:经历了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3.手工业合作化。(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2)完成:到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穷棒子精神。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藩领导的合作社,23户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毛泽东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1956(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开始:1954年。2.方式:从以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到公私合营。3.完成:到1956年底,全国有99%的私营工业企业和82%的私营商业户,实现了所有制的改造。(1)公私合营: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司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司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赎买的形式有两种: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 3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3)同仁堂的公私合营: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国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接受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医药企业之一。(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标志:“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2.局限: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和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在长时间内也遗留了一些问题。3.意义: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1:什么是公私合营?为什么采取公私合营的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探究:公私合营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根据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通过公私合营,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新中国的一大创造。这是由历史与现实条件决定的: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反帝反封建,支持中国革命;第二,他们也拥护社会主义改造;第三,资本家有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才。问题2:“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哪些推动作用?探究:(1)对社会主要矛盾: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2)对社会制度: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课堂练习你知道我国曾长期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吗?说一说。/ 3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篇7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讲授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资源:课本相关插图、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破题导入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二、自主先学,知识梳理

见《伴你学》P23“导学目标”和“知识梳理”,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教材线索(组内可讨论、交流)

三、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3页。

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三个儿子都很轻松地做到了。然后,老人把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让三个儿子再试试。这次,三个儿子都未能折断。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故事中的寓意和土改后农民经营方式的改变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完成:农业如何改造?改造的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学生自学课本24—25页知识

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4.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点名回答,教师总结。(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5.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点名回答。(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6.思考题(3)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7.思考题(4)点名回答,教师总结。追问:三大改造有没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

课中反思:

讲完三大改造的意义后,告诉学生: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

这种提问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在思辩中加深对历史知识、历史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四、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五、知识整合,练习反馈

1.知识整合(板书)

2.练习反馈:

见《伴你学》P24-25(注:待合格学生只做其中的选择、填空题)

课后反思:

总体来看,本节课有两个优点:

一是,上课是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我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是我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思考什么样的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选择一些记忆方法比如联想法,或者把所学内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二是,能够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这节课中有许多历史名词,政策性很强,有些是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又不好理解记忆。例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赎买政策等名词学生既难理解,又觉得枯燥。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最简洁的、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和描述,效果还不错。

分析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1.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如三大改造的实质),讲解过多,给人一种牵强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的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

2.在教学中,创新意识不够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做到大胆实践,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在自己的创新能力。

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 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

2.对工商业的改造反映了我国某一历史现象。它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三大改造”完成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①②④③

4.1953~1956年,我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针对()

①农业 ②工业 ③手工业 ④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是在()

A.1955年 B.1950年 C.1953年 D.1956年

6.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A.1950年 B.1954年 C.1956年底 D.1978年

7.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9.党的历史上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从鸦片战争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0.下列关于“三大改造”评价正确的是()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在我国建立起来。③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终结。④标志着我国过渡时期的结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我国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D.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12.被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对农业的改造 B.对手工业的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对工业的改造

二.材料题

材料一: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已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已经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等。不帮助农民解决这三个问题,生产就不能发展。——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材料二: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同仁堂自创建至1954年公司合营,近300年一直是世代相传,故又称为乐家老铺。1954年,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并成为同仁堂合营后的首任经理。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其产品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同仁堂”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⑴材料一中国家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与此同时国家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总的来说结果如何?

⑵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事实分析同仁堂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1.A 2.A 3.C 4.A 5.A 6.C 7.D 8.A 9.B 10.C 11.C 12.A

二.材料题

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⑵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②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③正是这种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使的“同仁堂”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