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4篇】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4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场面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放弃”的含义。

情感目标:感悟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和伟大的人性美。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引发学习欲望。

2.导读、点拨法:引导点拨学生自主阅读,掌握学习方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和教学需要而设置,旨在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情感。

4.鼓励欣赏法:教师适时点评,以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表独特见解。

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走进“新课程”,“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一、二两部分应是“教学目标”,可以对“三维”的要求作概要、简明的表述,避免杂乱为好。]

教学设计

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描写场面的方法;合作探究展开辩论,感悟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和伟大的人性美。

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小练笔——写一个场面。

教学过程

一、学生质疑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和足球有关的课文,课题是——《放弃射门》。

师: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吗?

[缺少“预测分析”,并应对如何引导作必要的“预设”。]

二、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请孩子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师: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吗?或者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了解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

师:读了课文,你解开了哪些疑问呢?

[重视初读课文,并能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以“疑”来自“学”,教师则以“疑”导“学”,不断推进初读。如此追寻学生学习的“原生态”,方能使“导”与“教”真正源于“学”之“需”。]

三、直击精彩瞬间,引发学习欲望

师:通过自己读课文,大家已经了解了这个发生在足球比赛中的故事的来龙去脉。说到足球,咱们就不能不说射门。射门进球对球员来说是激情洋溢的体验,对球迷来说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让人热血沸腾的射门瞬间!

[在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直入重点,干净利索、不蔓不枝。]

四、自主学习感悟,初显“放弃”含义

师:这就是射门,让人激动,让人疯狂,让人向往。可是,福勒却放弃了射门,而且是在同一场比赛中几次放弃了射门?(两次放弃了射门)

1.读一读课文描写福勒第一次放弃射门的段落,把感受深刻的句子勾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自读自悟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精彩片段,指导学生朗读描写精彩比赛场面的语段。

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

(1)福勒技术精湛,此球必进。同时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描写细致的特点。

师:作者描写细致,用词准确生动,写得有顺序,仿佛让我们看到足球场上激烈比赛的场面。

(2)西曼勇猛,不受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福勒为了对手的安全放弃了射门。

3.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1)描写福勒球技精湛的语句。

(2)描写福勒放弃射门瞬间的语句。

[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懂得课文“说什么”,更要能够品赏课文“怎么说”。而这里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赏析课文“怎么说”,缺少了必要的具体的预设。如有哪些句子应该勾画,这些句子精彩在何处,学生可能会怎样解读,教师又该如何去启发学生品赏感悟……此乃学“语”习“文”之关键。关键所在,不可不作重点预设与生成预测。]

五、合作探究领悟,凸显“放弃”真谛

引导学生探究不同人物在福勒放弃射门瞬间的内心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2

一、学习“我的发现”

1、板书:我的发现。

(学生读一读)

2、观察图画,引导发现:

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据提示,学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

(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

二、完成“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⑵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⑶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2、读读背背:

⑴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

(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诵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吟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

⑵指导背诵。

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

⑶展示。

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3、我会说:

⑴指导说说:

读读横红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

⑵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 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

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

三、展示台

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可以是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是展示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2、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期才艺”奖。

四、教学效果测评

1、个别指导,进一步保证每个学生知识积累落实。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小组里抽背春联。

(点评、表扬)

五、拓展性学习

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做积累;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够练习说话;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够练习说话。

难点:

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交流平台: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我们先来看看交流平台有哪些有趣的内容吧。

生:我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位同学说,这是很有新鲜感的句子,你觉得“新鲜感”在哪里呢?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的观点。

生:这句话写的是窗外十分安静,同学们在很专心地朗读课文,而且声音一定很好听,吸引的小鸟和蝴蝶都过来听了。

这个句子和我们平时读到的句子不一样,很生动,是一个有新鲜感的句子。我们再来看另一个句子

生读: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这也是一个有新鲜感的句子,这个句子的语言风格跟我们学过的泰戈尔的《花的学校》非常相近。其实,这个句子也是泰戈尔写的,你知道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更夫”是个有新鲜感的词,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给人们报时的人,是一种职业。“提了灯去追逐影子”把更夫打更枯燥的工作写得生动有趣。

同学们,你在课内课外的阅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有新鲜感的词句呢?大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多读几遍,然后摘抄积累。(出示学生摘抄)

语句段运用

1、巧识成语

积累了有新鲜感的词语,我们再来看几组成语。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把音读准。(生读)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同学们要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听老师读:爪张牙舞爪,吊提心吊胆,赤面红耳赤,燥口干舌燥

自己再读一读吧,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

(课件标红身体部位词)

真善于发现。下面几个成语迷路了,试着把它们送回家吧!

摇头晃脑

提心吊胆

披头散发

口干舌燥

1、妹妹一边朗诵一边(),可爱极了。

2、沙漠里实在太热了,大家都觉得()。

3、生怕被妈妈发现我偷玩手机,整个晚上我都()的。

4、妹妹不会扎头发,只好()地去上学。

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成语里都含有一组近义词。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师:真是火眼金睛。还有类似这样的词语

心灵手巧

手舞足蹈

指手画脚

牵肠挂肚

……

你还知道哪些?不妨都积累下来,和同学分享吧。

2、趣读句子

同学们,学完了成语,我们再来看几个句子。请朗读下面几句话,回忆课文学习时是如何把这些句子读好的。

生读: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同学们,朗读句子有很多种方法,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有的需要重读,有的需要轻读,有的需要读得快一点,有的需要读得慢一点。老师也来试一试。(师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加点词语“真的”“一点儿”“不懂就要问”)

现在,请你按下暂停键,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再试着读一读吧。

我们再来听一听

刚刚哪位同学的朗读。

(播放生读)

朗读时,关注句子中一些需要读重音的词语,可以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3、巧取名字

同学们,我们在学校一定参加了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吧!

不如在班里也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我们先来观察这几个兴趣小组的名字怎么样吧!

生1:我为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能体现出活动的特点。

生2:我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你也来大展身手,像这样给你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我们来看看聪明的同学给自己的兴趣小组起了什么名字吧!

生:我给我们的合唱小组起名“天籁之音合唱团”,我们的歌声如天籁之音一样悦耳动听。

我给我们的书法小组起名“妙笔生花书社”

我给我们的田径队起名“飞毛腿田径队”

我给我们的播音小组起名“金嗓子播音组”……

同学们起的名字真是令人过目不忘呢!

4、日积月累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蝉鸣)

知了在树林鸣叫,有一个小牧童,骑着一头黄牛走进了这片树林。树阴下很凉快,牧童高兴地放声歌唱。突然,牧童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望着树上。怎么回事呢?

(出示古诗)

借助拼音读一读,试着把这首诗读准确。

(借助插图、联系上下诗句理解诗意)

所见,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诗人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一天,他在树林里偶然间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牧童骑黄牛,

牧童,放牛的孩子

歌声振林樾。

振林樾:在树林中振荡。

意欲捕鸣蝉,

欲:想要

鸣:叫

忽然闭口立

立:站立

你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生: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山林中。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忽然间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带着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读。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生:唱歌的牧童,无拘无束的牧童,因为想捉蝉,一下子不唱歌的调皮样。

真是一个快乐牧童又调皮的牧童!你能尝试背一背吗?

5、作业设置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课后将这首有趣的诗背给你的家人听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理解课文表达的主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吴望尧简介

今天我们学习吴望尧先生的太阳船,要注意体会作者的风格,以及通过独特的意象表达的言外之意。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诗歌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诗歌的意象,找出作者写作的思路,

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

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

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堂探究,理解文意

1.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

2.“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3.“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比喻。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

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

4.“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

第三步、背诵课文,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诗歌的意象以及寄托作者情感或主旨的诗句;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诗言志,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明确: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

2.本诗的主旨对你有何启示?

明确:

四、质疑问难,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1.你对本课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2.你对本课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总结固趣:

你学习本课之后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预习《女娲造人/袁珂》,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