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穷人》教学设计【精选4篇】正文

《《穷人》教学设计【精选4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穷人》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穷人》的教学设计 篇1

设计意图:

课文《穷人》以“穷”字贯穿全文,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采用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周围环境。我正是抓住了“穷”字和大作家的写作形式对课文进行剖析,根据桑娜心情的变化展开教学,找出相关句子进行讨论、分析。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渲染,大大加深学生对课文中“穷人”的体会与感受。这也正呼应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反映沙俄时期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贵品质。

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理解重点句:

1、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重难点:

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和当时俄国的社会背景。

2、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复习

出示课件(寒风呼啸、波涛汹涌的海边,有一座小屋,桑娜在门口张望着远方,等待丈夫的情景)。

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幅图,有什么感受?(可怜、贫穷、悲苦……)

如此恶劣的环境,桑娜的丈夫却还没有归来,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用课文第一段中的一个词来说吗?(心惊肉跳)。教师板书。

可是,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

二、学习 “抱回孩子”部分内容,理解“忐忑不安”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部分,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桑娜在抱回孩子时的心情!(忐忑不安)教师板书。

2、是什么事让桑娜如此忐忑不安呢?(邻居西蒙死了,桑娜领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加上自己的五个孩子,她不知道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还觉得这样肯定要受到丈夫的责怪和挨揍。)

3、以次看来,你觉得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

(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教师适时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可从以下几方面说出。

句段1:

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学生谈理解:桑娜走出门去,她出去向海上张望,看不到什么,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执意要去看看她。桑娜是在自己的亲人生死难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关心她人、心地善良。)

指导读:读这些句子,把这种关心和同情读出来,因为是“想”,声音还要轻些。

指名女生读。

女生齐读。(男生读叙述的。)

句段2: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出示:桑娜( )把孩子抱回家。表示她一下子拿定主意,态度很坚决。

渲染:她有没有想,家里多了两张嘴,吃饭更困难?(没有)她有没有想,把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会更苦?(也没有)她有没有想家里七口人如今变成九口人,丈夫会更苦?(也没有)有没有想到这样她自己会更苦?(更没有)这些都没有想。

对,桑娜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抱回家,她没有迟疑,是抱回家呢,还是不抱回家。

所以书上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理解:“非这样做不可”——她只知道要这样做,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

从这里可以看出穷人的本色,一心想着别人,而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困难。

指导读:教师读本小节第一句,学生齐读第二句“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教师再读本小节第三句。

句段3: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教师提问:她为什么这样地不安,哪一句话是最主要的?(“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他”是谁,后面省略了,你们能给她补上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再加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所以她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她想到丈夫可能会责怪她,甚至会揍她。因为他们实在太穷了,原来一家七口人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指导读:读出“不安地”、“断断续续地” 的语气。

示范:“是他来了!”(害怕他回来)“不,还没来!”(后面感叹号,他还没回来,又怕他不回来,矛盾的复杂的心情。)“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打我一顿也好。”(表示她心甘情愿,语调稍微平些。)

男生读。 指名读。

(学生理解:桑娜把孩子抱回家里后,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说明了桑娜的善良,由于善良心的驱使抱回了孩子,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他会同意吗?这是她第一个不安的地方。“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这是她第二个不安的地方。他觉得愧对丈夫,“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说明桑娜为救人之难,宁愿自己皮肉受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总结:越是穷,越可以看出这个穷苦渔民的妻子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的品质。

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部分内容,理解“平静”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部分,用一个词来概括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桑娜当时的心情!(平静、坐着一动不动)教师板书。

2、为什么桑娜的心情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这跟丈夫的表现有关,丈夫同样善良,他催促桑娜抱回孩子)

3、以次看来,你觉得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

(1)自读第三部分,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讨论、交流) 句段: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指导读:丈夫的“是个问题!”从他“皱起眉”“严肃”“忧虑”中充满了同情,态度非常认真,想得很周到,所以语气要加重。

男生齐读。

这时渔夫也很自然地会想到他们困难的境遇。我们可以从哪一个词看出来不仅是桑娜,渔夫也是甘愿帮助别人,而自己受苦的?(“熬。”从“熬”字上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些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用上一组关联词语:宁愿……也…… (学生练习说话)

笔练:

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宁愿( ),也( )。

指点:他们想到一块儿了。在他们看来,把孩子抱回家是义不容辞的,责无旁贷的。

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教师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渔夫的善良。

4、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5、理解最后一句话。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

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你觉得这个结尾怎么样?这样的结尾。使我们想到了什么?你能接下去补充两句吗?

(学生说:“看到七个孩子睡得又香又甜,桑娜激动得流出了眼泪。”或“渔夫对妻子说:‘桑娜,你做得对!’”)

这些内容都可以接下去写。这些都是这个结尾使你想到的。这个结尾就好在这里,干净、含蓄,耐人寻味。列夫托尔斯泰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巨匠。

6、总结:托尔斯泰爷爷通过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穷人的生活穷苦但品质高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四、课堂训练、发展技能

出示课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课件内容:课文插图(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把马灯高高地举起。只见七个小脑袋排成一排,其间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鼻翼在轻轻闪动,鼻尖渗出了细小的汗珠……)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篇2

我们知道,穷人是受苦的人,是生活贫困的人。在我们小学 阶段的

学习中,学过哪些课是讲穷人的故事的?(《卖火柴的小 女孩》、《小音

乐家杨科》、《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这些课文,有的揭露了资本主以

社会的黑暗,反映了穷人生活的悲惨;有的表现了穷人向往幸福,追求

美好境界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

篇小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穷人》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课文通过从渔夫的妻子桑娜在自己丈夫出海生死未卜,家里五个孩子衣食难保的窘况下,主动承担起照顾邻居的两个孤儿的感人故事,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课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主要在矛盾冲突中显示人物的品质,这是本课的一个显著特点。课文第二部分出现的大量的心理描写,把桑娜抱回孩子,却又担忧丈夫责骂的矛盾心理写地惟妙惟肖,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用词造句准确、实在。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体会穷人的善良。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体会问号、叹号、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段落和再现课文情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体会穷人的善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认识他吗?来,认识的同学大声地喊出他的名字。关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多少呢?

(出示名言)

2、今天我们走进他的一篇短篇小说《穷人》,来齐读课题。

二、检查自学

1、课前,我们已经依据预习提纲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小组长做好记录和评价。

2、这是哪个小组发现的问题?预设:啸字,指导笔顺。

3、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桑娜 渔夫

4、从中你看出桑娜和渔夫是什么样的人?

三、品读赏析

(一)心理描写

1、出示自主学习单

请同学们依据自主学习单的提示自学课文9到11自然段。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重点指导对关键词的圈点批注)

3、下面进行小组交流。注意:

交流的时候,每个小组可以选取其中的一处进行合作学习,确定最佳展示方案,为集体展示做好准备。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

4、诊断指导,点拨提升

(在教学9-11小节时我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围绕“忐忑不安”来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学习作家细腻的写作方法。)

哪个小组先来,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听,随时做必要的补充。

学生回答预设:

(1)从桑娜说话断断续续、语无伦次中看出她的忐忑不安、语无伦次?哪里看出啊?想想看如果按照我们平时说话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学生交流出示平常的说话顺序与课文中进行对比)

师:对啊就因为桑娜当时心里很紧张,很不安,所以语无伦次

(2)“桑娜脸色苍白……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表现了桑娜的不安——是他来了,不,没有人。这里桑娜疑神疑鬼的总感觉到有人来了。我们又从桑娜的神情、动作中感受到她的忐忑不安。能把她这份不安、紧张的心情读出来吗?(自己先练——个别读)?

(3)还能从哪里看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从这些省略号中你又看出什么?

5、对啊!虽然心中有那么多不安,她想了很多但还是决定把孩子抱过来。来一起读9—11 (学生齐读)

6、从心理描写中感受到桑娜的善良。

(二)环境描写

1、那桑娜为什么如此的忐忑不安呢?

2、联系课文内容来交流,体会生活的贫穷。

3、总结:同学们体会得很好,看来环境描写衬托出了桑娜家庭的贫穷,还为后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读起来让我们感觉印象深刻。

(三)对话描写

1、那渔夫究竟是怎么说的呢?

2、从“熬”入手来体会这几段话。

3、小结:大家看,作者正是通过细腻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让我们体会到渔夫的内心和他高尚的品质,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升华

大家看,作者正是通过细腻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让我们体会到渔夫的内心和他高尚的品质,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交流写作背景

2、总结写作方法

3、再出现名言

4、学生做目标检测题

五、推荐提升

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桑娜一家以后的生活到底会怎样呢?请同学们课下进行续写。

穷人教案 篇4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穷人》,这篇课文你们预习了吗?很好。预习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你能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预习的?把课文读熟是预习的基本方法,自学字词,扫清障碍,你学习真扎实,有查资料的吗?查资料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们要养成查资料的习惯。老师这儿也查过资料,愿与大家共享。

大家既然读了课文,那么,你能说说课文中哪些人是穷人?怎么见得他们很穷?我看,你是托尔斯泰的知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托尔斯泰的写法很高明,题目是《穷人》,但是文章里没有一个“穷”字,你能读出来,很了不起。

二、学习新课

这篇课文我读过很多遍,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请大家再读课文,提个要求,请你边读边想,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并把你的体会和收获写在书上。读懂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也是收获。也可以从课文中提出几个不懂的或者感兴趣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边走边了解情况。估计大家会谈到:

(一)家里很穷,但又要顽强地生活下去,渔夫不得不在一个寒风呼啸夜里到海上打鱼。老师相机启发:这么恶劣的天气应该怎么读?你读得真让人害怕?在这样的鬼天气里渔夫还要去打鱼,桑娜心情怎样?(担心)我用曲线表示她心里起伏不安,同意吗?你们能告诉我曲线图怎么画?你们从哪里能看出桑娜心情不安?你觉得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觉得你也很善良,但是还没有读出善良的味儿,愿不愿意再试试?听出来了,桑娜善良,你也善良。

就在这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她的丈夫,为她丈夫的安危担忧,不但无心睡觉,甚至连屋里也呆不住了。于是,她出去向大海张望,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这时,她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你们知道她是怎么想的?你觉得桑娜怎样?是啊,善良的人的心都是相通的,你们肯定能读出桑娜的关心之情,谁把桑娜的想法读一读?

“进去看看吧”桑娜就一次又一次地敲门,后来,干脆“猛地推开门”,根本顾不上象开始那样很有礼节的敲敲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心情迫切地想知道屋里的情况)你认为“敲门”这细节需要化这么多的笔墨写么?为什么?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想把人物写活,也应该象托尔斯泰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桑娜猛地推开门,她看到了什么,大家自己读,一边读把最感动的地方画出来,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体会。谁来读一读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得让人心酸,我仿佛看到了母亲临死的痛苦,这种痛苦在孩子睡眠的甜美的反衬下更加痛苦;母爱的伟大在孩子的无知面前更加伟大。

看到这种情形,桑娜怎么做的?她为什么这样做?你读一读,我听一听你是不是心里懂而说不出来?平日多看书,多交流,你也能说好。

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情怎样呢?“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呢?她都怎么想的?你能谈谈你的体会吗?这时的心情图应该怎样画呢?

当桑娜对亲人的挚爱和对邻居的同情两种感情不能兼顾时,产生了矛盾不安的心理,有激动,有紧张,有担忧,甚至自责,她最后坚定的复杂心情。一般地,在不安的时刻,门就成了重要的道具,一开一关都牵动每一根神经,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谁来读一读?这时,桑娜的心情图该怎么画呢?

(二)丈夫没有回来就不安成这样?当丈夫真正回来的时候,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读课文,边读边写出自己的体会、收获,好吗?谁愿意交流?

估计大家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字词:熬、沉默

句子:渔夫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写法:结尾简洁、生动。

大家交流得真好。大家认为这时桑娜的心情图应该怎么画呢?我真想听听大家的朗读。谁想扮演善良的桑娜?谁想扮演淳朴的渔夫?谁读作者的叙述?大家当导演,对他们有什么嘱咐吗?

如果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说出结尾的好处,朗读完了以后引导学生体会。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大家看文中插图,桑娜拉开了帐子,欣慰而又忧虑的渔夫会说什么呢?你能猜出来吗?大家都这么想的吗?那么,你能猜出作者为什么不写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呢?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是的,这样的结尾简洁、明快,又让人回味无穷,有余音绕梁之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诗若蛟龙惧水浅。”

(三)善良的渔夫和桑娜过着贫苦的生活,是因为他们懒惰吗?你从哪里能看出来?既然不是懒惰造成的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呢?对,桑娜和渔夫的困苦生活以及西蒙一家的悲惨遭遇都是当时沙俄的黑暗统治造成的,他们,只是千万个穷人的缩影。你们对这个社会有怎样的感情?你将来也能成为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当时也是这样想的。

三、这节课,你们自己通过读书有这么多的收获,多么了不起。

板书设计:

托尔斯泰  俄国  《穷人》桑娜                             忐忑不安

渔夫     善良 勤劳          熬

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