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8篇】正文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语言描述、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操作交流,沟通联系

(一)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1.出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2.交流: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3.尝试解决。

(二)交流方法,体会意义。

1.平均分小棒。

(1)指定一名学生在视频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仔细观察。(2)引导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①一共摆多少根小棒?(13根)②按几根圈一个圈?(4根圈一个圈)③圈了几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几根?

(3)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

2.列横式计算。

(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3÷4=3(组)……1(根)(2)引导学生说出13、4、3、1各表示什么意思?(3)13÷4=3(组)……1(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比较发现,沟通联系。

比较分小棒的过程和列横式计算的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运用直观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为下一步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探究算法,明确含义

(一)整体感知竖式的写法。

1.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它的结果除了用摆、画、列横式表示,我们还可以写成除法的竖式。

2.出示除法竖式,引导学生观察。

3.思考后讨论。

(1)这个除法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学生可能会知道13叫被除数,4叫除数,3叫商,1叫余数。(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2是4和3的。积,也就是除数和商的积。

(二)借助直观理解竖式每个数的含义。

1.建立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联系

师生共同对照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一边分,一边口述,同时写出除法竖式。

2.沟通平均分小棒与竖式计算之间的关系(1)教师板书:“(2)继续板书:“4表示每4根一组。“

”这个符号表示除号。

”,被除数13表示有13根小棒,除数”表示什么意思?

(3)请学生按要求把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4)结合分小棒师生交流,完成竖式的书写。

①结果是可以分成3组,3写在哪里?为什么写在个位?②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是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的?

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③我们在“12”的下方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要平均分13根小棒,已经分了12根,还剩几根?

④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3.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回忆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写除法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数的含义。

(2)对比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与竖式的异同点,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优点。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书写除法竖式过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直观感知书写除法竖式的方法,深入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为其今后学习除法试商奠定了基础。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多让学生说一说,有利于培养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思维过程的能力。】

(三)迁移类推学习表内除法的竖式。

1.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学生分一分,并列出横式,教师板书16÷4=4(组)2.学生自主尝试,列竖式计算。(指定学生板演)3.比较交流。

(1)竖式中的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2)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把1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的有余数的竖式书写迁移到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在竖式计算中,避免商与除数相乘时出现把被除数照搬的情况。】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第62~63页“做一做”。

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题进行比较,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

3.改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三道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算理,掌握算法,正确的书写除法竖式。】

四、对比反思,全课总结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呢?

有余数除法 篇2

一、探索导入

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3

4

5

6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讨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

3、讨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探索新知

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 10÷5=2(人)

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

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

4、学习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

5、学习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 写算式。

(2) 读算式。

(3) 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 )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比较两题的异同。

3、“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要求读读,然后同座位说说,再指名说说。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梨、盘、图片、小棒、圆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书上做)

3×()<224×()<37

()×2<11()×5<38

2、用坚式计算除法、(齐做并指名板演)

订正笔算除法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例16÷3=

引导学生操作,用圆片代替梨,小棒横放代替盘子、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

边操作边思考,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

分后列式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3=2

试让学生口述算理后回答竖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被除数6表示被分的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份是2;被除数6下面的6是2与3的乘积,表示每盘分2个,3盘共分了6个,也就是被分掉的数;横线下面的0表示6个梨全分完了,没有剩余。

教师在“0”旁板书:没有剩余。

(2)出示例17÷3=先按题意列式7÷3=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观察7÷3也就是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操作演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把7个梨平均分在3个盘子里,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有没有分完?每个盘子分得几个?还剩几个?

教师启发讲解:剩下的1个,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还能分吗?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那就是说,把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还剩1个,那么用竖式如何表示7÷3=?

教师用6÷3=2的方法类推讲解,指名回答:

被分的数是几?平均分成几份?怎样写?

每盘分得几个,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2×3=6)那个分掉的数“6”应写在什么地方?

7个梨,分掉了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

教师强调:7个梨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这个“1”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

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要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2余1”、教师领读算式7÷3=2……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求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3)对照、观察、比较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异同点,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一般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同点:算式表示意义相同,都表示平均分;列式方法相同;被分的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分得的数及分掉的数,在竖式中书写位置相同。

不同点:6÷3=2正好分完,没有剩余:7÷3=2……1没分完,有剩余、正因为有剩余,所以在得数的写法上及读法上不同。

(4)反馈练习:

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

在学生操作、分析、列式、计算完成后进行订正,重点提问被除数11的下面8表示什么数,横线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横式等号后边怎么写,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表演的意义。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有余数的除法”】

(1)出示例2:38÷5=□……□

(2)学生尝试计算、思考,遇有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总结出试商方法、试算、讨论后回答:把38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怎么想?(每份是几,分成5份,就是5个几,想5和几相乘的积要比38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前提是不能正好分完、)

相乘的积太小了还可以再分吗?(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5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38,还应最接近38、)

那么5和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38又最接近38呢?5×()<38,商6行吗?商8行吗?为什么?

所以计算有余数除数时,要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比被除数小且最接近被除数、

(3)观察比较,找出规律。

比较例1、“做一做”、例2,这三题里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4)反馈练习:

14÷4=□……□

订正时指名学生说思维过程,重点说试商的方法、

三、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思考回答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教师纠正性、补充性地进行小结、

随堂练习

(1)口述计算过程。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5=38÷6=47÷9=

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着重检查余数的大小和别忘在横线上写余数。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

布置作业

计算

余数的除法 篇4

教学内容:第五册数学教材第51-52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教具:口算卡、电脑、投影仪、圆片

学具:小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准备练习

1.看谁能很快说出( )里最大能填几?

( )×5<6     ( )×<20      3×( )<38

( )×4<22     6×( )<34     7×( )<24

2.用竖式计算

8÷4 45÷5

请两组同学上台板书,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二、 新课教学:

1.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1)摆一摆

①师:国庆节快到了,班级将举办联欢会,同学们正忙着布置会场呢!同学们搬来了23盆花,每组要摆5盆,可以摆几组,请你帮他们算算看(用一个圆代表一盆花,学生实际分一分)。

②23÷5的结果是多少?

③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了呢?

④今天分的跟前面分的有什么不同?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除法(出示课题)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余数?

(2)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4组。还多3盆,那么笔算23÷5的商是几、竖式该怎么列,余数该写在哪儿?请四人小组议一议,也可以动笔试着做一做。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①23÷5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

②23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20”表示什么?

③余数是几?表示什么?

④横式中的得数该怎样写?

教师指导:先写商,接着用6个点表示还剩,最后写余数“3”,读作:商4余3。

师:有余数除法的笔算与整除除法笔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⑶尝试练习

①每个学生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摆完后,教师提问,每份几根?还剩下几根?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②请同学们笔算做一做的题目,把一位同学的试题用投影仪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全班集体讲评。

2.理解余数要比小道理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电脑演示情景图

师:如果只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师:“剩下的1盆还够再分吗?为什么?那么“1”就是什么数呢?列出除法算式:“16÷5=3(组)……1(盆)

师:添加一盆花后问:“现在可以摆几组?还剩几盆?如果花的盆数是18盆、19盆、20盆、21盆、22盆、23盆等,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列出算式:

16÷5=3(组)……1(盆)

17÷5=3(组)……2(盆)

18÷5=3(组)……3(盆)

19÷5=3(组)……4(盆)

20÷5=4(组)

21÷5=4(组)……1(盆)

22÷5=4(组)……2(盆)

23÷5=4(组)……3(盆)

24÷5=4(组)……4(盆)

25÷5=5(组)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算式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汇报

归纳出: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2) 小游戏:

小朋友想一想,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除数是8,余数可能是几?

三、 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发展性练习

⑴帮“小马虎”改错

⑵小蜜蜂送信

每个小组都有一些信,小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送信。把余数是1的信送1号信箱,把余数是2的信送2号信箱,把余数是3的信送3号信箱,把余数是4的信送4号信箱。

⑶一位老爷爷得了高血压病,要长期吃药,药瓶的标签上写着共50片,医生嘱咐老爷爷每天吃6片,老爷爷有事要外出9天,请你帮他算一算,他带一瓶药够吃吗?

3思考性练习(机动题)

四、 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追记:

有余数除法练习

练习内容:教材练习十二

练习目标:通过各个方式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个人加减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不管是不是有余数,只要是平均分我们就用除法来解决。

现在老师有12个羽毛球,我要分给5个同学,那么先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刚好分完,如果不能,那么每人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解决第1题)生做完后老师实际分分,验证学生的答案。

先请学生读第2题,然后让学生用圆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写出算式,并把结填在书上。最后说说为什么选择那种装法。

先读第3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在独立做,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第4题,也可以留在课后独立做。

师出示:35÷8=4……3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5里面有4个8还多3个。也就是4×8+3就能得到35。

也就是说除数×商再加余数就能得到被除数。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验算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结果。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完成第5题。

学生先试着做,老师提示这道题目是平均分的。

帮助学生理解彩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正5边形的周长,一部分是剩余的。

教学后记: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55、56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二、新课

师:这个活动有没有进行平均分?

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小组讨论)

汇报,师板书:32÷6

学生独立算出结果。

汇报:可以是横式,也可以是竖式。

师问: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单位是什么?

师:在解决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用什么算式解决。注意结果的单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饮料柜,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师:现在小丽有20元,全部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剩几元?

思考:买同样的东西是不是把钱进行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注意对横式单位的检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个减法、一个有余数除法、没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吗?

(小组讨论、汇报)

四、练习

练习的第3题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从日历上你发现了什么?师提出问题:四月份有几个星期?

要求有几个星期,必须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几天?一星期有几天?

学生得出解决的办法。30÷7

既然有4个星期,那么一定会有几个星期六和几个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5个星期天,那么剩下的两天就分别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教学后记:

练习

练习内容:练习十三

练习目的: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练习过程:

练习过程

个人加减

一、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二、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三、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四、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略)

五、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教学后记:

有余数除法 篇5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余数概念及掌握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的试商。

教具和学具

实物图及投影片,11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用竖式计算(两人板演)

8÷4=     36÷9=

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卡片口算(与板演同时进行)

( )里最大能填几?

3×( )<22     4×( )<37

( )×2<11        ( )×5<38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大家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同学们看一看,今天学的笔算除法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第一幅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学生动手操作。用6个圆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横式和竖式写在练习本上,并指名板演。

订正时,提问:

① 在被除数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

② 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如果有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怎样分?分分看。

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梨。(教师行间指导)

提问:

① 出现了什么情况?(每盘放2个,还剩1个)

② 剩下的1个梨,还能再继续分吗?(剩下的1个梨,不能再分)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分的结果是“每盘2个,还剩1个”。怎样列式计算呢?(7÷3= )

怎样写竖式呢?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教师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实际分掉几个梨?(6个)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有剩余,剩1个梨)

教师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1个,我们就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怎样在横式上写计算结果呢?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为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即

7÷3=2……1

读作:“商2余1”。学生齐读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例1的两道题。

提问:这两道题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盘都放2个。不同:第1小题正好分完,第2小题还剩1个,不能正好分完)

教师说明:像第2小题这种除法,没有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板书课题)

(4)练一练:

每个同学拿出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

订正时,教师着重提问:

(1)商2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

(2)8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表示什么?

(3)横线下面写什么?表示什么?

(4)这题的结果该怎样说?

2.教学例2

(1)在竖式里,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

(2)怎样想商几?在乘法口诀里有没有一句是五几三十八?

相邻两位同学互相讨论怎样想商几,再在全班交流。

① 有的同学可能说商6,教师板书:

还剩下8,8里还有一个5呢?说明商6小了。

② 有的同学可能说商8,教师板书:

38减40不够减,说明商大了。

③ 商6小,商8大,所以商7合适。最后结果是商7余5.

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而且小于38?即5×<38(括号里最大填7)

(3)练一练:

14÷4=□……□

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14,又比14小。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商,最后的结果怎样说。

(4)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道,把每题的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商小了,商再大一些)

什么情况下,说明商大了?(被除数不够减去除数和商相乘的积时,说明商大了)

(4)小结:计算,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口述计算过程。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5= 38÷6= 47÷9=

全班动笔练习,指名两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便于订正。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着重检查余数的大小和别忘在横线上写余数。

2.发展性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思考性练习。

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教师花瓣学具、小组探究单

课前准备:

课前小探究

问题:把22朵花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朵,还剩()朵?你会用算式表示吗?你能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吗?

教学过程:

一、认识有余数除法名称及含义

1、情境引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花,我们一起去欣赏。看,这是3片花瓣的兰花,这是4片花瓣的花,有5片花瓣的,还有6瓣花,它们美吗?你最喜欢的是几瓣花?

2、动手操作。

现在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花,用你们拿到的12片花瓣拼一拼,看看最多能拼几朵花?

3、学生汇报

预设1:我们把12片花瓣,每3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4朵花。

预设2:我们把12片花瓣,每6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预设3:我们把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追问:剩下能不能再拼一朵花?

预设4:我们把12片花瓣,每4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3朵花。

4、结果分类。

学生反馈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平均分东西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不够分,还有剩余的情况。

5、尝试列式

预设:12除以5等于2,单位朵,余2,单位片。

师教学并板书(师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余数的除法。

6、理解含义

追问: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商和余数都是2,但它们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预设: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可以拼成2朵,所以它的单位是朵。还剩余2瓣,所以它的单位是片。

(设计意图:以拼花和分花为主体,主要是想贴近生活,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我的数据“12片”,没有用教材中的6个草莓。因为12这个数据即可以被3、4、6整除而巩固了旧知,被5整除余2又延伸到了新课。)

二、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1、例题变式

如果增加一片,13片,还是每5片拼一朵,你说最多可以拼几朵?为什么?同桌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学生汇报。

2、小组合作

继续增加花瓣的数量,14、15……20、30、100。最多可以拼几朵,还剩几片花瓣?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要求:

摆一摆:小组里,每人选一种,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将你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汇报给小组长。

写一写:小组长将组员的`结果记录下来并汇报。

对比观察除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除数都比余数大

追问:当除数是4,余数是?当除数是5时?除数是6时?

师小结: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把15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5÷4=3(朵)……3(朵)

追问:这里数字、单位都一样(3朵),意思一样吗?

(2)把16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4=3(朵)……4(朵)

(3)把16朵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3=4(朵)……4(朵)

2、课前探究结合。

这个问题还记得吗?就是我们课前研究的问题,现在你再试试看,跟之前写的一样吗?

3、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

(1)师:如果我们只看这个算式,去掉这些数据,你知道这里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6=()……()

(2)如果我知道余数是5,商是2,你知道被除数吗?

()÷6=(2)……(5)

四、全课总结

师: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用途很广、作用真的很大,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后拓展

在算式()÷6=★……★中,余数和商是相同的数,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它们有什么规律?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7÷2=3(盘)……1(个)

余数的除法 篇7

有余数的除法

24÷3=8    25÷3:8.….·1    3x 8+1:25

38÷2:19    39÷2:19'....·1

180÷12=15    184÷12:15……4    12x 15+4=184

[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弧得到整数商还有余数]被除数二商x除数+余数

(整除)    (有余数除法)

欧拉的故事

欧拉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他从小就喜欢数学,即使在放牧羊群的时候,

也常常捡一根树枝,在地上写呀,算呀,就像着了迷似的。

十二岁那年,有一天欧拉帮助父亲修建羊圈。父亲钉好了四根木桩,构成

了长方形的四个顶点,小欧乒帮助父亲测量长和宽,准备计算场地面积和所需

要的篱笆材料。根据父亲说的数,小欧拉很快就算出了结果:“羊圈长40米,宽

15米,面积600平方米,周长110米,需要110米的篱笆材料。”

父亲听了闷闷不乐地说:“现在只有100米的篱笆材料,如果宽减少5米,面

积就要减小到400平方米,那就太小了。”

小欧拉看着面带难色的父亲,在心里悄悄地计算着,过了一会儿,他对父亲

说:“如果长减少到35米,宽不变,羊圈的面积不就变成了525平方米了吗?”父

亲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

这时欧拉又说:“爸爸,让我再算一算,明天咱们再干吧。”父亲同意了他的

建议。

回家后,小欧拉依次计算着一组数据,寻找最佳结果。最后,小欧拉终于发

现:当长、宽都是25米时面积最大。他把结果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非常高兴。

欧拉通过刻苦努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终于咸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大师。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课外读物》第6册第64-65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七。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1、∮∮∮∮∮∮

【】【】【】

63=□

2、∮∮∮∮∮∮∮

【】【】【】

73=□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