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精选7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生交流有关资料,引出课题
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现在请大家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师: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其实在中华民族的航天历史上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英雄。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他的名字叫“万户”,万户做了什么?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呢?请打开课本第19课。
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自读收获: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知(仅例举)。
万户是明代官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乘火箭上天的人,万户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
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
没有航天工程人员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3、梳理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条理:
将第一自然段与第十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找出文中的两个过渡段(第四、第六自然段),将课文划分为五个部分,中间三个部分分别写万户乘坐火箭飞行没有成功、我国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三、重点研读,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1、研读第七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要什么?
两个数字:一百一十多、三千多。
(“一百一十多”是研制、建设、发射单位,“三千多”是协作单位。说明载人飞船成功飞天靠的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一组排比句: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2、研读第四第六两个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抓两个过渡段带动全文,认识中华民族的航天历程,从中感悟到:要有远大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不怕失败,不怕付出惨痛代价,永不放弃,坚定而执着地追求,积极与他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加强朗读,回归整体,感悟“千年梦圆在今朝”
1、学生自愿起立读课文,可以读全篇,也可以读感兴趣的几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民族自豪感。
2、感悟课题:
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返回。
千年──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人造卫星上天、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
3、有感情朗读重点段落。
板书设计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 梦想 时间顺序
万户飞行 没有成功 尝试 前后照应
卫星上天 振奋不已 执着 排比句式
神州飞船 成功飞天 梦圆 详略得当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我参加了镇江市第四轮市属中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复赛初中组语文学科的说课比赛,比赛要说的课文是《斑羚飞渡》,说完后觉得很有收获,现将说课稿整理出来,以期得到专家、同行们的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分四块:
一教材分析
1、《斑羚飞渡》这篇课文选材非常好,有如下特点:
(1)课文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具有现代意识。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2)课文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 教材与学生。
教学的总体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课首先要考虑学生,“关注 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设计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仔细研究教学对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我设想把这篇文章放在初一的下学期,因为初一下有一个“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单元,可指导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跨学科专题活动。
3、 教学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篇课文可以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跨学科学习,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来进行设计。我设计的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3)通过设计“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2、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2)教学难点:设计“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即教法、学法的设计,重点、难点的解决和突破。)
1、 教法:
(1) 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纬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把班上学生按照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2) 我设计这节课要领学生去微机房去上课,运用微机课学习的上网技术为语文学习服务,进行“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语文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上网,进行资料的搜索。
(3)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4) 教师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如板书课题,出示一些质疑探究性的问题等,但不可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2、 学法:
(1) 指导学生预习,做预习笔记,要用活页纸做,便于整理归类。
(2)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
(3) 指导学生上网搜索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
(4) 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的报告和小论文等。
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即主要教学环节,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
课前布置预习:
(1)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词、写出重点词语解释并造句,做在预习笔记本上。
(3)找出你文中认为的优美生动的语句加以赏析。
(4)准备复述文中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
(5)搜集有关斑羚这一动物的有关资料。
注:以上预习作业学生尽力完成,不求面面俱到。
课堂教学流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苏教版七年级(下)课本中的课文《国宝大熊猫》和《金龟子》等有关动物的课文导入。
同学们,我们非常喜爱国宝大熊猫、金龟子这些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看看你是不是会更喜欢?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斑羚飞渡》)
2、 检查预习,重点检查生词、词语的整理。
学生的读书卡片用实物投影展示,或者教师在屏幕上打出一些词语对学生的字词预习进行检测。
其他的预习作业将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检查。
3、 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时对课文的了解,头脑中快速地组织一下,准备复述主要的 故事情节,准备时间2分钟。
同学们思考后交流,发言2-3名学生。
4、 品味赏析。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的优美生动的语句,进行品位赏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如:(可用课件展示)
我喜欢文中的这句:—————————————————————————————————,
理由是:———————————————————————————————————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四人学习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四人学习小组要分工:一人组长,一人记录发言,一人准备朗读欣赏的语段,一人整理发言准备交流。
5、 拓展迁移
教师组织开展一个“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课堂上教师可指导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思索质疑:
(1)请搜索有关斑羚的资料,如生活习性等。
(2)文中斑羚飞渡是在人类的围捕下发生的事件,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造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事例很多,你能从网上或图书馆等其他地方搜索到相关的资料吗?
(3)设计一份“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小报或出版一期墙报,可以是某一种动物的专题介绍,也可以是多种动物的多方面资料的介绍。
(4)根据搜集的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
题目示例(题目可根据小组研究的情况自定,“示例”仅作参考)
如:镇江地区野生动物的现状调查
谈谈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谈“斑羚飞渡”中的美
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搜集资料,然后按学习小组综合,完成小论文或者调查报告,这也是这节课的课后作业。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穷人》是统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乐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旨在让学生懂得写文章要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决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也为我对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就从怎样导入课文、教学构思、怎样结束课文三方面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学生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这一环节教学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全文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写作特色,并强化了重点训练项目。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头昏脑胀感受文中核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说板书设计】
穷人
等待丈夫:温暖而舒适的家 (勤劳)
探望生病的邻居
抱回孤儿:抱回可怜的孩子 (善良)
忐忑不安的心情
丈夫归来:严肃-忧虑-能熬过去 (关心他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阳光皮肤》一文选自北师大版六上的教材,以对话为主线,通过南非的国际少年班里自我介绍的一件小事,写了各国孩子的自我介绍,特别详写了“我”的一段话,写出了南非孩子求平等,求生存的心声。
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位是:
1、指导学生正确读通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各国风土人情。
2、通过品评人物描写,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情感,通过文本对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平等,呼唤世界和平,“地球是一个大家庭”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读描写人物的语句,感悟“我”的内心世界。
难点:理解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
说教法
这堂课采用读议结合,情景教学,资料整合,以读代讲,对比、想象等教学方法,辅以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上尽量关注学生,平等的和学生对话。既有横向的联系,又有纵向的深入,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学法
1、 采用“画”、“圈”等批注法学习课文。
2、自主感悟式学习,通过不同的朗读形式,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走进一个特殊的班级,这是一个国际少年班,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阳光皮肤》。 (鉴于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为了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我们采取了直接导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自由默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字词困难。不理解处加上“?”,可以写写自己的想法。
(二)全班交流,检查默读。
1、出示部分词语:惯例、自豪、鼓励、随即、热泪盈眶、人头攒动、噎。指名读。及时正音。
2、用上部分词串联,说说主要内容。 (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三、直奔重点,聚焦“我”言行
(一)抓住“我”的心理活动描写
1、在这么多人的介绍中,谁的介绍打动了你?生再读相关语句,汇报交流。
2、多列尔一开始就准备好了吗?出示:17到21段落。再次浏览,交流从那里看出。
3、主要交流句子:
(1)我的心突然一抖。从一开始,我就思考,我将如何介绍我的非洲,我的南非呢?
(2)现在轮到我了。我站了起来,但是我没有想好,真的。
(3)我向左边望望,身边有我一国的同学。我又向右边望望,也有。但我半天张不开口。 用一个词概括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学生朗读初步感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心情。在分部分指导阅读时,每理解完一部分,都要及时指导学生加以小结,再引入下一部分的阅读。这样既能使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行阅读、思考,又能不断加深学生对课文部分与整体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过渡:正当我犹豫为难不知怎么介绍自己的。国家时,发现桑巴哈站起来了。
4、出示这段句子:
这时,我发现桑巴哈站起来,他的左肩是低了些许,哦,他的脚有点拐拐的,我知道。半晌,他不开口,为什么?是不是被什么噎住了?他终于开了口:“我们的国家还很落后,缺水,奇缺!还有战争!”
(1)学生轻声读,交流知道了什么?(学生明白 ”犹豫不决的原因。因为我们的国家都是缺点。)
(2)转化角色,朗读体会。 我知道,我的国家很落后。 我知道,我的国家很缺水。 我知道,我的国家到处是战争。
(3)我还知道什么?猜测桑巴哈的脚拐拐的原因。随机出示非洲的图片和桑巴哈的资料。
(4)师生对读,倒装练习,再度体会。 桑巴哈的脚拐拐的,我知道。 我的国家很落后,我知道。 我的国家很缺水,我知道。 我的国家到处是战争,我也知道。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处读的训练:轻声自由读,转换角色读,师生对读。在一次次的读中学生通过猜想,看图,认识不断加深,感情不断升华,在朗读中明白“我”犹豫不决的原因。在第三次读中我安排了倒装句句式练习,读中体会倒装句的特点和作用。这也是盛新凤老师说过的方法习惯内隐化的体现。在不知不觉中渗入了写作方法的教学。) 过渡:这样的非洲,这样的南非,这样的国家,我为难,我该如何介绍呢?找出多列尔是怎样介绍自己的的国家的。
(二) 抓住“我的”语言
1、理解“阳光皮肤”
(1)初读句子,说说黑皮肤和阳光的关系。
(2)能不能说所有的皮肤都是阳光皮肤? 是呀,黑色,是阳光照射的健康颜色,读句子
2、理解“阳光心灵”
(1)再读句子,哪个词深深地烙在了你的心里,说说理由。
(2)用一个词语说说白人的行为。拓展: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看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3)指导读出“我”的心情。
(4)感受阳光心灵,他是怎么做的?再读句子。
3、升华“阳光世界” 师:他渴望像一切美丽国家的公民一样,自由、高昂地生活。回到前文,我们一起看看其余的同学分别是怎样介绍的。从他们的介绍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简要说说世界其他美丽的国家和公民。 师:是呀,阳光皮肤,阳光心灵创造了阳光世界。 (有效地学习是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过程。在逐步地阅读理解的同时,认识也在不断发生量的变化。体现了层层深入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文本意蕴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配乐朗读,感情升华
背景音乐 迈克 杰克逊《拯救地球》 师总结:我们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还有信仰不同,喜好也不同,但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希望生活在阳光世界下。 (此时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诗书境界的最好媒介。有了这种浸润身心的氤氲,生硬的剖析无疑已成多余。让时光驻足,把韵味留住,所以这里我们没有设计写的训练。)
板书设计
世界 心灵 阳光 皮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要求简单、明了。我的设计是从阳光皮肤到阳光心灵,再到阳光世界。解决了难点,也点明了中心。)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
一汪翠绿的湖水边,一个普通的老人和一群快乐的海鸥相依相随,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有一天老人与世长辞,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这是何等悲壮的场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让我读过之后不得不为人和动物之间有这样真挚的情感而动容。《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
为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2、学习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回报。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
因为本课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首先我请同学们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填空,从而引出新课。
分析课文主要由两个问题出发:找一找老人爱海鸥的句子进行体会;走进海鸥不舍老人的片段。分别感悟老人对海鸥的爱和海鸥怀念老人的深深情谊。
在感悟中,注重读议结合,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例如: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 “只为个海鸥送餐”;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
在学生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悟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义。重点抓住描写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
在教学中我还搜集了一些课外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海鸥老人的做法感触更深,进一步体会课文中的感情。
总之,本课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在设计和实施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编排意图及学情分析
《回家》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怀,感受到美好的感情。
《回家》是一篇略读课文,它记述了一个叫海子的人,少年时代无论怎样也要回家,但中年当上警察后却因公务繁忙很少回家,最后在处理一起案件时光荣牺牲的事。文章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手法,以朴实的笔风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如同放电影般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使得主人公海子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在阅读此类叙事性作品时能把握住事件的梗概,但对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有一定难度。他们刚进入青春期,情感丰富,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感同身受。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从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从海子回家到不回家以及牺牲的过程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所饱含的人物的情感,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和高尚的理想。
4、 关注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海子回家和不回家的原因,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海子牺牲后海子爹娘说的那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要抵达心灵,其主要途径是凭借语言文字,感悟文本的意义,并在感悟中生成情感。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读感悟——圈点勾画——汇报交流——情感朗读——拓展延伸的思路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圈划词句、批注体会、赏析品读的方法来落实重点。体会海子爱家以及海子爹娘内心复杂的感情,感悟海子爱家更爱国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及方法
我以“找准切口,品读词句,凸显真情”为指导思想,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五大板块:
一、激情导入,渲染氛围
1、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浓浓的亲情。
2、情感渲染:家是什么?家是人生的驿站,家是生活的乐园,家是避风的港湾,家就是离你心灵最近的地方,是你心头萦绕的那分永远的牵挂。
(意图: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情”。只有激起学生亲近文本的欲望,才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不容易读准、不理解的词语作上记号。
2、引导学生运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重点纠正“拎”、“凛”、“亲戚”、“呜咽”的读音和“风雨无阻”、“天寒地冻”的意思。
(意图:《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扫清字词障碍是学习文本的基础。这样做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考:这篇课文围绕回家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意图:叶老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我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既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为后面的深入研读作铺垫。)
三、自主学文,感悟品质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把课文分成“少年时代的海子回家难”和“中年时代的海子回家更难”这两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 理解少年时代的海子回家难,体会他对家的热爱
1、学生自主读文,勾画出直接描述海子回家难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三个重点句通过讨论、交流和反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少年时代的海子对家的热爱,不论多难都要回家。
⑴ 海子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⑵ 那一次,海子回家时,天寒地冻。娘老远就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了。
⑶ 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2、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爹娘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并批注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感受爹娘内心的无奈、愧疚和对儿子的心疼。
(意图:高段的阅读教学除了书声琅琅之外,还应有潜心会文、静心阅读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相机进行语基训练:
(1)结合本单元的《积累与运用》的练习,理解省略号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把它作为一个亮点。
(2)设计选用关联词:“无论……都……”、“即使……也……”来描述少年时的海子回家的难和对家的渴求,对家的热爱,让浓浓的亲情来打动学生的心。
(意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来进行语基训练,不但可以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而且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二) 理解中年时代的海子回家更难,感悟他爱岗敬业,为大家舍小家的品质。
1、出示学法“自读感悟——圈点勾画——汇报交流——情感朗读”,让学生根据这一方法自主学习18——26自然段,找出海子回家很少的原因。
2、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两个重点句,采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感悟海子对家有很深的眷恋。
⑴ “倒是海子的媳妇常常领着女儿,拎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回来,说是海子让带回来的。”
⑵海子牺牲时的临终遗言“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月没回……”
(意图:阅读教学应重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学生交流自己身边或者了解到的警察的事迹,体会他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舍小家的高尚品质。
四、突破难点,情感升华
1、以“海子是那么眷念他的家,他最终回家了吗?”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娘所说的话的含义,即:海子虽然牺牲了,但他崇高的品质却永远留在了亲人和祖国、人民的心中。从而突破难点。
2、创设多种情境,反复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
(意图:《新课标》在5——6年级阶段性目标中提到,要求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反复的引读中,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激发起他们对海子的敬佩之情,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这一目标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课堂在高潮中结束)
五、关注表达,学习写法
1、关注作者在文章中采用的对比写法表达人物的高尚品质。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和文中的标点符号,表达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是课文的精髓。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清晰地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家难
少年时代 中年时代
(爱家) (更爱国)
总结设计
回顾整篇文章的设计理念,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略读课文的特点,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注重了语文知识的训练,又注重了情感的熏陶。这样做,不正是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三维一体”的观点吗?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
《小抄写员》是一篇传统课文,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对这篇的教学进行说课。
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与学情。
《小抄写员》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冲突”中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叫做叙利奥的孩子,虽然才12岁,却相当的懂事。为了帮助父亲维持家中的生活,减轻父亲的重荷,默默帮助父亲工作,虽被误解仍坚持这样做的故事,赞扬了他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
这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结构严谨。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感染力,情节相当感人。另外,《小抄写员》一课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既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本文故事性强,文中的主人公是个与学生年龄相仿的孩子,文中写的又是发生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相关的事,学生比较熟悉,生活中学生几乎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因此学生在理解上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这样的教材特点与现实学情的指导下,那么第二方面,我来说一说教学目标。
这篇篇幅较长,词汇也不少。另外,选编这篇,无论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还是从语文学习上看都很有现实意义。所以我认为,教学本文应该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和理解重点词语;二是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教育;三是领悟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作用。 其中,六年级的学生对第一个教学目标具备一定的自己解决能力教师只做引导,而第二和第三个目标,才是本文教学应该把握住的重难点。
在以上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第三,我来说一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始终以这一理念为指导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将文本融入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则通过对一系列精彩细致的心理描写的品读来设身处地的体会叙利奥所受的委屈,并借用引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产生感情的升华,从而被叙利奥对父亲、对家人深深的爱所打动。
第四方面,我就来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的教学,我设计了三个板块,简而言之就是六个字:回忆、体会、总结。
第一板块用回忆来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通过板书(见板书一)展示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概括出叙利奥是个懂事、体谅父母、爱家人的好孩子。
第二板块是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6—24自然段,画出你体会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也能从这一教学环节中展现。同时,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对六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的一个检验。在学生汇报自己体会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引导学生以叙利奥的心理活动的语句为主线解读体会,同时追问出父亲的态度变化作为副线,环环相扣,深入理解。
接着,重点研读第23自然段,并指导朗读。这是精读的一个点,本堂课算不算成功,也就要看这个闪光点有没有闪亮起来。利用小黑板展示这一整段的心理描写,这一段心理独白表现的是儿子对父亲的爱,展现了儿子被误解后痛苦的心情。在本段的研读中,通过引导学生对 “刀割”“竟”“只要”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去体会不能失去爸爸的爱。通过对“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等重点语句的品读去理解失去爸爸爱的痛苦与煎熬,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之后,进行了几个回合的引读,让学生将体会出的情感在朗读中加深,让感情在自己的读书声中升华,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感动自己和他人。
最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畅所欲言,如果受误解的是你,你会怎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环节。这既一个说话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处理家庭中与父母的冲突;同时,作为本课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检验本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第三板块,对本文进行一个简单总结,修改板书(见板书二),提炼“爱”的主题。让学生学会在家庭中承担一份责任,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最后,我说一说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设计基本能够达成预设教学目标,但有一个地方值得探讨,第二个环节一开始让学生默读课文6-24自然段,画出体会最深的语句。本文的细节描写遍布全文,不应该给学生划定阅读范围,束缚学生思考的空间。另外,本文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机制有一定的考察性,许多地方需要教师灵活处理,如何评价学生在预设之外的答案,如何将学生琐碎的体会串联起来,引向本文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机制,这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最应该努力探索,寻求进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