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优秀10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本页是细心的小编征途帮助大家收集的10篇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内容导航
小学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篇1小学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篇2小学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篇3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4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5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6小学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篇7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8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9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10小学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篇1
6月中旬,大新教办组织听课组来我校听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我安排的是二年级语文第29课《数星星的孩子》,上完这一课后我有许多感想,周校长也给我做了详细的点评。下面是我个人的反思:
本课教学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本节课教学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还有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环节,你想对张衡说点什么,写下来。学生都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课不足之处:
1、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的次数太少,应给让学生反复的读,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会张衡对星星的感兴趣。
2、课件运用上没有做到及时,在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北极星是什么?北斗七星又是什么样子的?它怎么样绕着北极星转的,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把它分成一组一组的。我没有用课件给学生讲解,这是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感兴趣还是不够明显。
总之,教学有得有失,记住成功,今后力争完美。
小学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篇2
原地运球是《江干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与考核内容实施建议》中水平一二年级的必学内容。二年级完成的要求是熟练地进行原地运球练习,知道拍球与运球的区别;初步学会慢走中运球。在30秒内能完成原地运球20次以上。根据这样的要求我制定了相应的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运球手触球的部位,知道拍球与运球的区别;
2、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五指自然分开,掌心空出,用力,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挑战自我与同伴团结合作的意识,体验成功和进步的愉悦。
练习手段和方法有: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着运球,然后让学生注意区分运球和拍球的不同,体会运球和拍球部位的区别,通过手心贴笑脸的方式进一步明确运球的部位,通过合作运球进一步巩固运球技能,包括后面的游戏“见缝插针”都是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这两个游戏在练习过程中,每次开始前,让大家相互加油鼓劲,发展学生相互配合的能力。
从整节课上下来,我感觉对整个环节的把握,包括队伍的调动和语言的组织,能够做到及时的表扬,应该说比起原先有进步,当然有些的环节还不是很好。听了教研员莫老师对我课的点评,我受益匪浅。我对教材目标的制定方面应该有所改进,一二年的体育课应该淡化技能,我制定的要求太高,学生不容易掌握。从整节课了来说,准备部分滚球、绕球、抛接球、拨球,基本部分原地运球、合作运球、“见缝插针”游戏都是围绕体现对球的控制能力,所以把目标定在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比较合适,而不是单单的为了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这样就能把这个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二个加强体能和技能的和谐提高,多增加体能这一部分的练习,提高课堂的运动量。
小学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篇3
情景图呈现的是海水退去以后小朋友们捡拾各种海产品的情形,也既“赶海”的情形。小朋友们向往大海,常常是从大海中的小鱼、小虾等开始的,用“赶海”的情形来呈现素材,自然地引出了这些小动物,同时也能把大海物产的丰富自然地引出。对于海边的小朋友来讲,这是非常熟悉的活动;对于没有见过大海的小朋友来讲,虽然情景中的场景是陌生的,但与小朋友们一起活动的情形是熟悉的。相信小朋友读了这样的素材以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与“自己也来试一试”的想法。
教学目标的定位与竖式计算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会口算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而不是用竖式来计算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为以后计算更为复杂的计算作铺垫的。当然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竖式计算也能为学生口算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建立表象。但是,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能过多地依赖竖式。
算法多样化与算法的优化:在数的认识与计算这个大的体系与领域中,我们应该不能忘记“十进制”的数学思想,不管是数的认识还是数的计算,都是在这个思想的支配下来进行的,特别是在以后更为复杂的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都是对这一数学思想最好的解释,所以能够促进学生思维与智力发展的就是这一数学思想的渗透。所以在算法的优化上可以采取整合横式与竖式的对比观察的方法,自然地把十进制数学思想渗透其中。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4
[摘要]反思被广泛视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以泉州市中小学教师为例,对中小学教师反思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后续的对策研究提供真实的依据。
一、研究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
在提倡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校本研究中,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视作核心内容之一,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中间开反思之风,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反思是否真的成为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究竟反思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可不可以解决和如何解决等问题成为研究的中心。
因此,利用教学反思的理论研究成果开展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的调查研究,适时地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质性的帮助,既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调查目的
本调查目的之一是了解学校关于教学反思实践的总体开展情况,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的调查,了解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内容、方法和反思水平以及调查教师对影响自己反思的因素等。
调查目的之二是针对当前教师的反思状况,了解所面临或亟须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直接指向关键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调查通过自行设计问卷,对泉州市的20所中小学校的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总共为264份,有效率达88%。并设计访谈表,对其中14所学校的校长或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作为补充材料。
(一)学校开展教学反思的情况
根据对14所学校的校长或负责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了解到随着新课程的颁布和校本教研的推行,各学校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反思性教学实践,并且参与反思的教师占全校的绝大部分。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在开展反思实践的初期,大部分教师还比较被动,随着活动的展开,教师们逐渐意识到教学反思对促进自身发展是有益的,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尝到甜头,如在教学或科研方面取得了成果,更坚定了自觉反思的信念。
(二)教师教学反思实践的情况
1.教师的反思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从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内容、方法以及反思达到的水平三方面来分析教师的反思现状。
(1)教师反思意识
要了解教师的反思意识,须从教师对反思活动本身的认识、反思活动发生的情境以及对反思活动作用的认识等方面来分析。结果显示,在对反思活动的认识上,有15%的教师把反思看成是对教学工作的一种回顾和总结;64%的教师认为反思是发现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75%的教师则已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我行为的一种审视、判断,进而修正、提高的过程。可见,大部分的教师在观念上都意识到反思不仅仅是对自己工作的简单回顾和总结,更应该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并对教学行为的改进和修正,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并且97%的教师把反思看作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也需要群体的支持,而且决大部分教师在出现问题后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往往倾向于向别人求助,而不仅仅限于个人的独自思考。
教学反思发生的情境是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它实际上包括了两种情况:一是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可能产生的情境;二是教师自己反思的情境。调查发现,100%的教师认为反思可能发生在教学的每一阶段环节,只要教师出现困境或面对教学问题时,反思就有可能发生。但从实际的操作中,教师自己的反思活动通常发生在课后,达到72%,课前最少,仅为7%,而在每一环节上都进行反思活动的比率只有10%。可见教师在行为上和认识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教学实践作为一种复杂的行为。一般而言,教学的成功点和失败点是最容易让教师产生反思的,而失败点往往是反思的重点。所以,课后反思多是教师反思的一个特点。
对反思活动作用的认识体现在对教学的作用和科研工作的影响上。根据调查,87%的教师认为反思活动能解决教学问题,73%的教师认为反思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对科研的影响上,62%的教师肯定了反思活动对教师的科研水平有提高作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在中小学开展的校本研究及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了影响,教师能自觉地将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联系起来,逐渐接受“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并付诸实践。
(2)教师反思内容与形式
教师对反思方法的选择并不局限于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几种方法。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反思的方法主要是写反思日记和反思教案(占77%)以及评课说课(占34%)的形式。遇到问题采取在头脑中“想一想”的教师达到31%,这种形式并没有把反思正规化,而是把思考问题当作反思的过程或反思的形式。采用建立教学档案(占8%)、教学录像(占5%)的反思形式则比较少。究其原因,有可能是采用这些方法在操作上比较复杂,或需要一定的技术或硬件的支持,而教师们对写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以及评课说课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通过对反思方法选择理由的调查发现,选择这几种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可以及时地解决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或者是可以获得即时的反馈,便于改进。对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日志尽管比传统的反思日记显示出众多的优势,但选择的教师并不多(占7%)。究其原因,除了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技术或硬件支持外,教师由于日常的教学任务负担较重,没有时间上网交流,从而使得这种优势仅被少数人占据。
教师反思的内容涉及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层次。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反思绝大部分还是针对教学实践操作层次的内容,如教学策略、教学技能和教学管理等问题,对教育科研、理念等理论或背景性知识的反思比较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的反思水平普遍不高,还停留在操作层面。
(3)教师反思水平
基于Habermas的工作以及他的认知兴趣理论,Van Manen(1977)等人把反思分成了三种水平:水平1:技术合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是反思的最低水平。水平2:实用行动水平(precticalaction),高于水平1。水平3:批判反思水平(criticalreflection),是反思的最高水平。
HaRon和Smith(1995)通过分析师范生的反思日记,提出了反思水平的划分方法如下:水平1:描述性作品,不是反思,仅仅描述发生的事件。水平2:描述性反思。水平3:对话性反思。水平4:批判性反思。
基于前面的分析发现,教师的个体反思行为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日常的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中,而群体反思行为的结果则体现为定期的教研活动和与同行的交流中。因此,对个体反思行为和群体反思行为的结果的分析,可以初步说明教师反思的一般水平。
在对教师的反思行为结果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在反思日记或反思教案中涉及的最多的内容是仅仅对事件进行描述(占56%),尝试着对教学事件和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和提供证据的占32%,但仅仅是依据个人判断给出解释以及与自己的对话,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对教学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探究,而涉及广泛的社会背景问题的几乎没有。在教研活动和与同行的交流中探讨得最多的是对教学技能、方法、技巧等合理应用上的问题(占85%)。结合Van Manen和Hatton的研究以及前面对反思内容的分析,初步可以得出结论,教师的反思水平主要是处在技术合理性水平。
2.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
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很多,难以一一列举,须通过对已有的关于教师反思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从归纳总结出影响教师反思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来调查。
在影响反思的外部因素上,有82%的教师认为时间是一个主要因素,没有时间反思成为大部分教师不反思的理由。因为他们认为平时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已经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再写教后记或反思日记等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尽管认为是有必要的,但确实顾不过来,通常只是在头脑中思考一下,而没有将其做正规的记录。其次是教育评价体系的影响占69%,特别是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方法的使用往往会影响教师的反思行为的发生。因为反思往往是一种“自我揭短”,让领导或同事看到自己不足和缺陷并不是一件好事,何况还与报酬奖金挂钩。所以,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而有无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对教师反思也很重要,占66%,这与大多数教师认为反思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也需要群体的支持的看法是相一致的。
在影响反思的内部因素上,78%的教师认为有无反思的动力很重要,尤其是对经验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而言,长时间地处在同一个教学岗位,往往容易产生惰性,安于现状,若没有外界的压力和要求是不愿寻求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有无反思动力是进行反思的前提。其次是反思的态度和反思能力因素,分别为64%和62%。
对于影响教师反思的态度问题,其中77%的教师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如责任感最重要,其次是开放的态度。接着是执着的态度,这与杜威提出的在反思需要的品质中责任心、开放性和全心全意最为重要的观点是一致的。
3.当前教师反思活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亟需解决的问题有教师的反思质量和水平不高,占85%;其次是动力不足和外部支持不够。教师对于反思理论知识的缺乏也占了半数以上。
4.促进教师反思和提高教师反思水平的措施和途径
调查发现,72%的教师认为可以将当前在中小学校提倡和实施的校本研究及行动研究与教师的反思行为结合起来,通过反思来促进研究,利用研究来提高反思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学校定期开展的反思交流研讨会也是促进教师反思和提高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占67%。61%的教师认为教师还需要对有关反思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实施反思活动。而对于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反思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分别占53%和47%。认为应将反思行为同报酬和
奖励机制挂钩的仅占6%。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教师反思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反思的相关因素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1.对反思活动本身的认识不足,缺乏理论的指导,从而导致在行为上依然停留在经验型教师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相关知识。
2.对反思的认识和实际的反思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一方面认为反思对自身发展是有必要的,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又把反思看作是额外的负担,没有时间反思,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
3.反思形式单一,反思内容和反思范围有限。调查发现,普遍采用的反思方法是写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通常教师在教学反思上填写的是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这与写教学总结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实际意义上的反思教案应该包括多种要素,如对教学设计的反思等等,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教师对反思的理论知识的认识不够。反思的内容绝大部分是针对教学实践操作方面,对教育理论等背景知识涉及较少,可见教师反思的内容很有局限。
4.教师的反思水平普遍不高,还处在技术合理性水平上。虽然有些教师对教学理论和实践表示了怀疑,但为数不多,大部分教师还只是依据个人的经验对事件进行反思,寻求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合理应用,目的是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的结论,笔者认为,可以从外部条件和教师个人的内部因素两方面提出建议:一是通过加强反思理论的学习、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加强专业引领及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思维几方面来培养教师的反思素质。二是通过加强学校文化与环境建设、构建一个积极的外部反思氛围以及改革教师评价体系来实现。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5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根据以上教学理念,以数学实验活动为载体,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平台。
一、源于自然的导入,将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当中。本节课以学生回忆圆的有关知识为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用手摸圆形物品的周长感受圆的周长,使学生产生学习圆的周长的需要。
二、提供充分的交流合作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创造时间、空间,让小组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揭示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动手实验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进而介绍祖冲之的研究成果,近代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圆周率的研究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帮助教师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五、不足之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圆的周长的概念教学不扎实,没有强调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而是习惯的叙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课上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介绍圆周率是语言重复浪费时间,导致准备的练习没有做,只是让学生做了书上的例题等等,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6
这一学期已经过去,本学期对于我来说,是引发我的思考最多的一个学期。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的几节专家的课例与讲座,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他们的课使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大家风范”,什么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什么是真正的“重过程轻结果、重方法轻知识的教学”……他们的讲座更有一种使人茅塞顿开的感觉,是你感觉到原来数学课是可以这样来上的,或者说应该这样来上。“如果一个教过20年学的教师不反思,那他就像是教过一年的教师的20次经验的重复。”不反思就不会有进步。现针对于自己听课的感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思本学期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本学期的“成功之处”
冀教版教材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内容,可是在做练习和考试时却有涉及大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冀教版教材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教过人教版教材的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对教材的把握上,有很多的不足。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之处,我从这三点入手:第一点,备好教材。本学期在讲新课之前,我提前翻阅同步或其他资料把一些题成梯度的形式穿插在教学中,这样就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了教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第二点,备好学生。这是我要做的第二件事,预设这节课哪里学生不会出现问题,哪里他们最不容易理解,哪里学习起来会特别的轻松等等,把自己想象成学生尽量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设计一节课。第三点,备好方法。我觉得方法是关键,教师采用符合每一节课教学的方法是这节课成功前提的条件。学生不喜欢你的教学方法,不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那我们做的前两项工作就等于白费劲。通过我的努力,发现学生渐渐爱上我的课,喜欢我的数学课,这是本学期我最欣慰的地方。
二、本学期的“不足之处”
由于本学期时间较短,在教学上显得比较仓促。如: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本册书的重点也是难点。应该在复习的时候,在加强这一方面的复习更好。在本学期采用每天课前5分钟进行计算题的竞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也由于为了赶课而没有坚持到最后。这需要有安排有计划的实行,这一点完成的不好!
三、下学期的努力方向
第一,要制定好个人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好时间。
第二,充实自己多研究一些优秀数学教师的课例。
第三,多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不懂的问题,做到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进一步的完善自己。
小学教师课后教学反思 篇7
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开学初的第一节思品上进行了班委干部改选。我选择了真真正正地进行一次学生自己选举班委会的活动,教师只对选举程序做说明和解释,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并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8
一是,我发现在“后脑触垫”这个教学难点解决上不够到位,体育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老师有效的引导,学生不断尝试,才会让学生所发现。几次练习都发现学生的脚蹬地力度不够,致使很多学生头顶触垫而不能向前翻滚,也容易造成安全问题;于是我及时发现后进行纠正,让学生从低头从胯下看天。
二是,我在教“前滚翻”的专门性练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滚动时整个胸露出来,造成翻滚不过的技术性错误,一部分学生在滚动时没有含胸,没有低头,团身不紧。于是我结合教学难点,运用简单的方式进行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质的变化。我举例说:想象一下假如车的轮胎是方形后果会怎样?学生深思后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会很颠,有的说车走不动了。这时,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如果轮胎是方形的肯定没有圆形轮胎容易滚动。引出前滚翻的第一个技术要点,要团紧身体。我又找来一个篮球和一块海绵垫,分别用力推篮球和海绵垫,组织学生观察结果,反复几次,我问学生:“为什么篮球会向前滚动而海绵垫不会呢?”学生深思后纷纷举手回答。归纳学生的见解为:篮球会向前滚动,由于篮球是圆形的,接触地面比较小,所以很快向前滚动,而海绵垫是接触地面较多,所以很难向前滚动。接着我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跟篮球滚动一样,把身体贴紧大腿和低头。身体成篮球形姿势。紧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让其作实地示范。
三是、在整节课堂中,有几个男生和女生不敢滚翻,在垫中徘徊,害怕滚翻。在这种情况下,我通过举例形象的比喻,在我的引导、示范和帮助保护下,终于勇敢地滚翻过去。但在滚翻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的掌握含胸、低头、全身团紧的特点。总结起来,要做到低、蹬、团、抱、起,只要做到这几个字,前滚翻技术就掌握了。
在本节课中,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高,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找出不足,取长补短,再接再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9
不觉5月已到末尾,紧张的学习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通过每天学生们上课情况以及作业反馈,处处都引人深思,促使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现对反思如下: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关键。
我觉得“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学习,学习无小事,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从小事、点滴,从一个小小的行为习惯开始做起的。只有在低年级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后面的学习才会越来越轻松,所以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小到写字的坐姿、每一个数字,大到做题时的独立思考,认真读题,认真答题,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及时与学生以及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动态。
一年级的一个学生告诉我她的。数学口算题卡丢了,她妈妈又在网上给她买了,三两天就能到,但是当我问她家长的时候,家长却完全不知道此事,当时我都震惊了,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竟然撒那么大的慌,还说的很真的似的,后来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她说她丢了东西告诉妈妈,妈妈老是批评她导致她不敢告诉妈妈。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老师不仅要与学生及时沟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也要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我们也能了解学生在家情况,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
三、对学生多些鼓励,少些批评。
学生都是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可能有些时候,很多事情不是你说一次学生就能明白和改正的,作为老师要对他们多些耐心,尤其是了解到很多学生爸爸妈妈不再身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就更需要我们多加关爱,在学习上对他们多些帮助,在生活上对他们多些关心,让他们能够有个快乐的学校生活,让他们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满足,也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
“实践出真知”这话一点没错,只有去做,你才能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需要改进,改进的是否合适,经验也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获得,所以我们要从每次的教学中找出不足与优点,不断促进自己进步,也让学生有个快乐的学习体验!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10
上周四,我有幸旁听了XXX小学三位老师的英语高效课堂,通过听课我见识了三位老师的卓越风采,受益匪浅,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位老师的讲课,她所讲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At the farm B部分的Let’s talk,在不久之前我也讲过这一单元的课,相比之下,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与优秀的教师相差甚远。以下几个方面是我该重点反思的:
1. 关于备课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备好课,要有充足的准备,具体来讲,要背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在备教材方面,我认为自己没有准备得当,我在讲At the farm这一单元时,我所备的情感目标只趋于表面,是比较浅显的内容,通过听课,我明白了每一单元的课题都会有一个情感的升华在里面,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英语、使用英语。围绕这个根本任务,我们还应关注其他一些相关因素,如理想教育、品德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诸多情感教育因素。如果只围绕英语本身的教学,而脱离了这些情感因素,英语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最终也很难完成我们的根本任务。因此今后一定要仔细揣摩教材,思考教材的`用意。
2,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英语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用到Let’s chant歌谣形式,这种歌谣节奏感强,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次听课,王老师自编歌谣,将歌谣与平常孩子们玩的拍手游戏相结合,我觉得这是一种创新,方式新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在玩中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要因人,因时而异,不能拘于某种教法,墨守成规。今后既要学习有关教学法的理论,还要通过实践,探索,掌握教学规律。
教学是一种艺术,怎样更好的运用这门艺术,应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要熟练掌握小学英语课标,背诵课标,清楚小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英语知识内容,多看名师课例,掌握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不断实践,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