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反思 > 小组合作学习【优秀4篇】正文

《小组合作学习【优秀4篇】》

时间: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组合作学习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不仅要看个人更是要看集体,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措施的得利,小组“代言人”要轮换真是恰到好处。自主--合作学习理论是依据主动发展和动机理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师生交流活动过程。采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正是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学习的使命感。

其次,一堂课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小组自评,给学生流出时间,让小组成员就他们与他人一起工作的经历进行反思;学生在一起评价他们的工作,描述成员在达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什么行为是有帮助的或没有帮助的,什么行为需要继续或改变。小组合作学习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从而达到改善班级学习氛围、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成绩和技能为根本目标。而我们的评价活动也仅仅是个实践和尝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总结和摸索更为完善和科学的方法和经验,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再次,小组“代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如果各个小组的学困生都能起来做“代言人”了,那么我们的小组学习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了。大家说是吗?

小组合作学习 篇2

溧阳市文化小学    唐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市级的赛课,还是平时的随堂课都有热闹的课内小组讨论。然而,不少的教师只学到了这种表面上的形式,却没有对这当中的联系做深放研究。如何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就自已在实践中的体会谈谈我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学会用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尽管小组合作有着这么多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1、  合作学习方式的滥用。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只要学生提出问题,不管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否读懂,动不动就来个“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时尚的形式。课堂上学生四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颇令人失望,学生照本宣科,答案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 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探究什么?

2、合作学习的方法不当。

往往教师给了学生交谈的机会,却发现在更多的情况下,学生不知道如何合作,或是乱作一团,或是不知所云。在教学苏教版第一册练习五中学习字词句的时候需要学生小组合作涂色,因为时间不够所以要求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一本书,但是学生却都想完成自己的那本书,争执不下结果一本书都没有完成。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不会分配任务,或不能很好的与他们一起合作。

3、 合作学习参与的“两极化”。

低年级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希望自己表现得更好,所以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小组成员因能力的差异,个性的不同,往往造成优等生“滔滔不绝”,而后进生“望洋兴叹”。

上述种种原因使语文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小,把小组合作的种种优势全都抹杀了。我认为要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真正发挥其效用,教师必须尝试以下做法:

1、创设和谐的合作环境

和谐的合作环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学生在较好的气氛下才能坦诚交流,易于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地发表意见,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复习“拼一拼、读一读、组成四字成语”时,大多数学生拼读很是吃力。因为刚学完汉语拼音,一下拼读多音节词,对学生讲,难度加大。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写了许多字母卡片,分发到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同学利用卡片组成书本中的某一成语,并能加调后读给大 家听。于是各小组同学都积极动手,找出r、i、y、ue、j、i、ei、l,讨论着组合 、加调,拼成“rì 、jī 、yuè 、lěi”等成语,并高兴地读给全班同学听。这样既分散了教学难点 ,又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在积极的活动中得到 动手、动脑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在拼组音节的过程,巩固了汉语拼音,加深了声 、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印象,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给予充分的时间。

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学生的讨论、理解也不可能走向深处。只有在宽裕的时间里,不同程度的学生才能更淋漓尽致地发言、补充、更正、辩论。

3、给予充分的鼓励,营造探究氛围。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到知识的乐趣。在学了《这儿真好》一文后,我先找了几名学生把他们自己推到小熊的角度体会小熊孤零零的在小岛上的感觉。然后说:“小熊一个人在小岛上很孤单,大家开动脑筋,讨论讨论,看哪个组能帮他想到一个好办法。”于是各小组的同学纷纷发表意见、争议、讨论,排除不可能的办法,补充好的想法,推出了这些见解:“我们组认为小熊可以划船去其它小岛找朋友”、“我们组认为小熊可以把小岛布置漂亮一点”……这些想法虽然有些与课文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看出各组同学是经过了积极地探究、合作得出结论,有一定的道理,显现出学生的逆向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不但给学生鼓励,更引导学生之间互相鼓励,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小组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4、把握恰当的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问题的提出,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二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两种问题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最好,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多而碎、甚至偏,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选择具有一定思考价值,能引发学生思考、争论、求异、求新的问题,选择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的问题,不能纠缠在琐碎的问题上。凡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合作的必要。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这儿真好》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后,提出许多不懂的问题:(1)这儿是什么哪里?(2)小熊为什么没有朋友?(3)小熊种树的种子是从哪里来的?(4)他是怎样种树的?(5)为什么小熊后来有了这么多的朋友?(6)从小熊身上能学到那些东西?……上述的问题中,(1)、(2)、(3)、(4)题学生能自己读懂,没有合作的必要;(5)、(6)两题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应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

5、建立有序的合作程序

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合作经验,不知道从那里开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教师可以安排好小组学习的基本程序,有效地提高合作兴趣和合作实践。其程序可设计为:

目标定向→独立学习→ 小组讨论→ 组际交流→ 评议小结→ 巩固测标

目标定向是指南,独立学习作基础,小组讨论为重点,组际交流达高潮,评议小结促深化,巩固练习测达标。在此基础上,再提倡各学习小组的个性与创新。这样学生在合作时,对于该做些什么、怎么做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

6、新的评价方式。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能精心组织,使合作学习得以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就能做到群策群力,潜能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久而久之,学习小组的成员就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愉快、充满激情的学习团体。

小组合作学习 篇3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大都是外在形式的合作,有效性较低。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提高其有效性,是合作学习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

我们要知道合作学习的基本规则,知道如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探究与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篇4

经过几个月来的教学,回顾上过的每一堂课,有收获,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倡导构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陈述自己意见的习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发现学生积极活跃,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但是,由于受学习习惯的局限,以及组织实施策略还不尽到位,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

首先,从学生的参与来看,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交往过程中,把自己作为个体。

其次,从交流的结果看,小组交流后进行班级交流,学生反馈的还不是小组学习的结果,往往展示的是个人的想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采取一些改变措施;

1.教学要尽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2.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比如,“说明白一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引导小组成员互相评价。

3.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创设交往机会,加强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