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9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篇1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百变精灵。情感教学之于语文,如同涓涓细流之于山脉,润泽土壤又藏于层峦叠嶂之间。语文教学如果缺少了情感,则如山脉缺少了溪水,将渐行枯槁。每个学生都有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是个人经历、生活体验累积而成的。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出学生内心的涓涓细流,使之与文本融合,是情感教学的核心问题。
一、探究文本,以情融心
探究文本的前提是融入文本中。不可否认,营造课堂阅读氛围等外部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内在驱动力来看,情感才是牵动学生阅读、保持长久兴趣的关键。只有做到“以情暖心”,才能使学生迁情入境,沉醉于文本阅读的氛围中。
(一)抓住主线,探究文本
尽管外部情境的创设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情绪,但深入探究文本,还需要情感的牵引,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情感主线,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要紧紧围绕“老人”与“海鸥”的情感来开展:在老人逝世前,是以老人对海鸥的照顾为主线;在老人逝世后,则是以海鸥对老人的眷恋、不舍为主线。抓住文章情感主线前后的变化进行文本探究,能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情怀,让学生积极参与。
(二)以情融心,体验情感
感情真挚的文章总是经过作者精心雕琢的。要引导学生融入文本世界,了解作者的情感,就要调动学生相似的情感经历,以理解文本的情感。如上面的案例中,海鸥并不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很多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海鸥,但却有过养宠物的经历。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宠物交往的过程,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以激活学生的情感,减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陌生感,达到“以情暖心”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走进文本。
二、体验心动,以己度人
心动是情感被触动的瞬间所产生的感受。心动是一种微妙的心理,是情感的迸发,是一种感性的认识。阅读文本往往是从感性开始的。在产生感性认识后,要回归理性分析,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框架,用个人经历客观地分析文本,“以己度人”,全面剖析作者的精神世界。
(一)勾连想象,体验心动
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引导他们体验心动的感觉。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老人”与“海鸥”之间特殊的感情,需要特殊的经历才能体会。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要理解这种特殊情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诱发学生的想象,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可以运用多媒体出示这一真人真事的图片,如老人喂海鸥、海鸥在老人照片上空盘旋等,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这样通过视觉的刺激,让学生体验心动的瞬间。
(二)实践感悟,以己度人
在上面的'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有亲身的感受,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到动物园去喂鸟。在喂食的过程中,教师特意要求学生模仿“老人”,将饼干碎成小丁来喂食。这样,一方面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体验到“老人”的大爱,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喂食动物并不容易,体会付出的艰辛。通过亲身经历,以己度人,学生理解了老人为海鸥所付出的爱心,了解了海鸥面对老人照片久久不愿离去的原因。
三、心境交融,思想升华
教育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升华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中融入情感,可使课堂教学富有活力,牵引学生沉浸在文本世界中,达到学生的个人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合二为一的境界。
(一)创设情境,心境交融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阅读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如上面案例中提到运用多媒体播放“老人”喂食“海鸥”的图片, “海鸥”围绕“老人”照片低旋的图片,从视觉上给予学生心灵的冲击。如果再配以相应的背景音乐,就可为学生营造出催人泪下的情感氛围。同时,这篇文章是根据真人真事所写的。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搜集采访老人的视频资料,并制作成短片在教学过程中播放。这样可使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氛围中,达到学生情与文本情交融的境界。
(二)情感牵动,思想升华
当学生对文本产生了情感,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理解人物,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升华思想的目的。在《老人与海鸥》一文中,作者的情感牵动学生去理解老人义务喂食海鸥的大爱;从另一角度看,也展现了孤寡老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内心的孤寂。这是学生在理性反思后引发的思考,体现了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认识的提升。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篇2
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就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要着重语言的掌握。”事实上,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等基础学力,同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任何语文教学,只要脱离了这一点,就肯定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在课堂操作中落实与文本、与语文、与语言、与文字接触这一目标,从而引导学生积累语感,培养真正的语文能力呢?笔者很有幸听到了两节从化市举办的关于学习型课堂的研讨课例。在这两节同为《老人与海鸥》的课例中,两位教者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一、以生为本,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学习型课堂,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以语言训练为主线,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并在主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在这两节课例中,教者运用了大量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语言作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一)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达到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相统一
[片段]老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老人和海鸥关系的句子。然后,学生汇报:“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之后,教者马上又出示另一个句子:“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最后要求学生比较、体会用“对”字和用“和”字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与精妙之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在这句话中,如果用“对”,只是单方面地指老人对待海鸥像亲人一样,而用“和”则是指双方都互相把对方当做亲人,老人和海鸥的关系是无比亲密的。用“和”字更能体现老人和海鸥相互之间的深情厚谊。
这一比较,学生便可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简简单单一个字,便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字用词都必须做到精确,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我们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这一引导,文章的中心不就呼之欲出了吗?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不也同时得到落实了吗?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不就得到体现了吗?
(二)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实现语文训练与发展思维的相统一
片段一:一位教者在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的时候,问:“瞻仰是什么意思?你能体会出海鸥对老人是一种什么感情?”然后,引导学生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去品读,并总结方法:要抓住关键词理解隐藏在句子后面的情感。
片段二:另一位教者在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的时候,指导学生深刻感悟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象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在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两位教者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推敲、比较、替换等手段,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懂得课文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而且教者非常重视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隐藏在句子后面的情感。在高年级的教学中,这是一个难点,也是必须要教会学生的一项技能。两位教者在这一课例的教学中,不但在这一处,在另外的几处环节中也运用了同样的方法去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是一种思维训练,用词造句的准确和灵活,反映了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语文能力的提高是螺旋式的,必须有一个不断深入理解、积累的过程。在这些环节的处理中,教者处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以语言训练和语言表达为主线,从“文本―语言―情感”之间的延伸,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掌握方法、发展思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二、科学训练,打造学习型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省分赋觯骸敖淌υ谥傅佳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当前的学习型课堂中,我们要转向以导学为重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两位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进行科学的训练,在训练中教给学生方法,在训练中让学生学会运用,既打造了人人参与的活泼课堂,也更深一层地引导学生亲密地与语言接触,进一步提升语文能力,构建了一个和谐、活泼的学习型课堂。
(一)夯实语文基础,落实积累性、巩固性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片段]老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其中一个词是“相依相随”,教者马上对学生进行AABC形式词语的训练,学生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
这一环节中,教者善于抓住课堂的知识点以及课堂的生成,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巩固、提高。这是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必须要落实的,只有这样才能对语言文字进行更有效的训练,学生才能学得更牢、更好。
学习语言要重视理解,更要重视积累,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直接感知、熟记、积累课文的语)●(言材料,才能提高语文水平。我们要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便要从积累抓起,只要学生头脑中的“语汇仓库”储存日丰,将来就会“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叶圣陶语)
(二)指导方法,落实运用性训练,营造语言训练广阔的空间
片段一:老师要求学生汇报两个段落的段意之后,接着要求学生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正确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总结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老师再加以点拨。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总结方法的过程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进行,整个过程,循序渐进,既复习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又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我们要构建学习型的课堂,不能停留在仅仅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方法。正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方法,给学生更多发展的空间,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片段二:老师出示句子:“‘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教者让学生谈:“老人企盼什么?”紧接着追问:“企盼的近义词是什么?”学生汇报“渴望、盼望、期望”等词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通过近义词来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再引导学生复习理解词语的其他方法,最后让学生带着企盼的心情去品读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这个环节中,教者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再次温习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解词本义、利用近义词理解、拆字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与此同时,通过学生的谈感受和品读,走进老人的内心,理解了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层意思,可谓是“一箭双雕”。如此一来,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以及学习方法的掌握就有了一个深挖的过程,其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尼采说过:“在你立足之处深挖下去,就会有泉水涌出。”如此点拨指导,就是一次直至泉水涌出的深挖。
在以上环节的教学中,教者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的鉴赏不停留在浅尝辄止中,而是通过方法的指导,引领其进入词语、句子内部感受语言形式怎样表现文本内容,说到底,就是实现学生与文本、与语言的真正接触,既落实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力。
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多数情况下,教学还是要走一个来回,即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看看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感情创造形象的。两位教者在教学中,注重从“文本―画面―文本”之间的来回,引导学生发掘文本中深层次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引导的过程正是实现了“语言―形象(情感)―语言”的一个来回,实现了学生与语言零距离的拥抱,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三、落实自主学习,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
新课程要求我们,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与语言接触来提高语文能力,令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能优化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把学习的交还学生,拓宽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发展的空间,而老师则做好“导师”的工作。
在这两节课中,执教的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课堂上,不论是学习生字,还是品读句子,都让学生主动去读书,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寻找想学的东西,而老师切实做好了导学的工作,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两位教师都设计了很多让学生自由表达的舞台。有:
如果你是其中一只海鸥,你会怎样为老人祈祷、祝福?
如果你是其中一只海鸥,面对老人的遗像,你会说些什么?
(听教师配乐范读句子)谈谈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假如你是那位老人,你还会给海鸥们起怎样的名字?
如果你是那“翻飞白色”中的一只小海鸥,面对着这样一位深深爱着你的主人,你会说些什么?
(师出示老人塑像照片)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发挥你的想象,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
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必须通过学生与语言接触来提高语文能力,因此大力构建了一个让学生充分发挥的舞台,同时也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实现了语文知识“从读到说,再到写的迁移”这样一个学习过程。
在学习型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语文课就是要与语言文字亲近、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在一旁。”从这两节课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型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愉快学习与交流的地方,也是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能力习得为目标,真正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地。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篇3
《老人与海鸥》一文是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这组文章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的一篇课文。本课教学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依据本课教学重点,我从揣摩其写法并迁移练习设计本课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实施的。
一、聚焦题目知内容
通过“海鸥老人”和“老人与海鸥”两个题目的对比,既让学生继续领会题目是文眼的作用,又掌握通过扩题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还提高写作文要好好揣摩文题的意识。
二、扎实训练,培养习惯。
1、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训练: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就是在于学生了解课文“说什么”的过程,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第一步。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两次整体把握内容的语言训练。一次在检查预习时,让学生尝试从词语的初识和课文的回想来概括出课文中的两件事。第二次是在进入文本研读的时候,让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老人给海鸥喂食这件事中的三个画面。在小学高段,我觉得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整体感悟的能力。
2、对抓细节感悟的训练:
比如“三个褪色”的教学,先从句子初步让学生有所想、有所思,然后通过材料的补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人不是真正的穷苦,而是一心为海鸥,让他们感受到三个褪色的连用不简单。
又比如对“老人喂海鸥”这句话的教学,我分成了三个层次来进行处理:第一,让学生从印象深刻的老人的动作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细致入微地照顾;第二,通过对读,体会老人和海鸥之间的默契、亲密;最后,让学生想象进行表达,“有声有色“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中达成对老人喂食画面的和谐、美好的情感提升。
3、对语文习惯养成的训练: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的,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语文无处不在,语文习惯的培养也是无处不在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每一课文的学习,每一次语文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一次次学生语文习惯养成的反复历练。如阅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批注的习惯:这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圈圈点点,三言两语,心有所思。如课前充分预习的习惯
三、揣摩感情学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中心句,既快捷又精准;接着努力做到长文教学选“点”的重要,选择体现文意的“亲人一样”这个“点”切入,带动全篇,起到了牵一句而动全身之功效果。最后紧扣“亲人一样”,读、思、说、议论,品味语言,体会老人对鸥海的关爱情,同时领会抓外貌、动作、语言。
四、拓展迁移练写法
用课文教语言,把课文当成数学中的例题,通过课文字词句段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掌握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写具体的方法,顺势迁移,展开想象并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描述老人照顾生病或受伤的海鸥。
整节课思路较清晰,但问题不少,课堂上我的评价语言还不够精准,有时候重复了学生的发言,有时候仅仅对学法上作了指导,没有围绕目标做有效的评价。并且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即性的、瞬时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篇4
周老师用八十分钟时间讲授了《老人与海鸥》完整一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老人喂食海鸥和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的感人情景。听完以后,有以下收获:
首先,在指导写字环节,周老师指导的是“抑”和“昂”两个生字,这两个字有相同部分,但是写法不相同,“抑”的右半部分要写的窄,而“昂”的下半部分要写的宽,对比写字,可见周老师有心之处。
第二,讲授新课时,周老师没像传统做法那样: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动,你感受到了什么,然后汇报交流,而是默读课文后,就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有哪些了解,有哪些感受,或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老师在一旁指导。而周老师只细讲了“喂海鸥”环节,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更是抓住了三个“褪色”,理解老人在不富裕的情况下,十几年来坚持喂食海鸥,更深切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无私关爱。第二课时学习开始,周老师先对学生生字进行检测,这也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了解,再用“老人去世后,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深义重。整篇课文老师讲的不多,给了学生更多时间自己去感去悟。
最后,正是学生之前深切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无私关爱,海鸥对老人的情深义重,在小练笔环节:假如你是老人曾照看过的一直海鸥,看到老人的塑像,会对老人说什么?学生才能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例:一名学生以老沙角度写自己因为瘸腿,争食不过其他海鸥,老人劝慰自己要好好吃饭,这样才不会被嘲笑为瘸子;还有一名学生也是以老沙的角度写自己因为瘸腿饱受其他海鸥欺凌,而老人对自己的关爱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缕阳光……学生写的都很动情,只有真正读透了文章,才有这样的体会,正所谓“动笔正是情浓时”。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篇5
这是一篇句句含情,字字含泪的文章。学习文本时,先导疑: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采用运用品味重点句段,反复诵读,抓重点字词体会,想象等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疑难。再导情:我用动情的语言去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努力唤醒他们的学习激情,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情能够共振,学生情感的闸门就会自动打开,对老人的崇敬、怀念之情就溢于言表。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老人喂海鸥”的三个细节描写和“海鸥送老人”的三个场景描写,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含义的能力,进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老人对于海鸥的深厚感情的教学目标。因为课文有“老人对海鸥的关爱”“海鸥对老人的依恋”两条主线,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练习的同时,着重学习“老人对海鸥的关爱”这个部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和解读,从教学的实际表现上看,是相当有效的。
此外,简化了教学中繁琐的提问,在认识老人的基础上,围绕一个总领的问题“为什么海鸥会有那些不同寻常的举动”。一方面有充分的预设;另一方面,又抓住学生找到的如“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老人把饼干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我还特意把“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黄丽芬谱。”这句话配上图,以诗歌的形式展示,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那种“浓浓的父子情”。第二部分海鸥为老人守灵的场面,我和学生一起配乐品读送别段,品悟海鸥情。在初步朗读后,这应该是学生们思维和感情澎湃的时刻。之后再让学生互动,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体验、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体会自己在失去亲人的那一刻的情感,使之与文本产生同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学时,我既想竭力追求完美,又想有所创新,突出亮点,可课文的容量很大,短短的四十分钟是难以达成的,为把握时间而去进行的教学,多少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些词句学生体会的不够到位,理解的不够深刻,没有给一些中等偏下的学生留下很充裕的时间去思考,给课堂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通过这一节课,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超越自己。
最新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篇6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在海上钓鱼的经历。老渔夫在圣地亚哥海上连续八十四天都没捕到一条鱼。第八十五天,他一大清早就把船划到了很远的圣地亚哥海面,出乎意料的捕到一条比他船还大的大枪鱼,好景不长,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抢食,老人不愿放弃,努力与鲨鱼搏斗,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所有人为他欢呼。
我十分佩服这位老渔夫,因为他开始已经打到了一些鱼,但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都叫苦连天。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像这位老人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标。
在读到“大鱼的血腥味被一群鲨鱼嗅到了,争相游来抢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剑鱼的嘴等一切可以用来攻击的武器自卫,并最终赶走了这群鲨鱼。但大鱼的肉已经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 还 风 趣 地批评自己的左手‘该工作的时候却在休息’”这一段的时候,我也被老人乐观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不能坐以待毙。
当我读到“大枪鱼开始快速的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的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时,我的心也为之一动,老人那种不服输。坚持不懈,明知对手强大,毫不退却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振奋啊!正是由于这种精神,老人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值得我们学习!
故事的结局给予我们的决不是颓丧,而是鼓舞。要勇敢面对现实,在暴力。失败前要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不以成败论英雄,真正的英雄是敢于超越自身力量的那种胜利!
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篇7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首篇课文。它是根据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改写,描述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叫吴庆恒的老人在湖畔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风雨无阻地到翠湖边来喂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盘旋、鸣叫、肃立,场面十分感人。每一次读都被深深地感动着。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透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透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与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情”为线索,摒弃了繁琐的课文分析,顺学而导;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词句,品重点语段,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谐之美。
教学中,根据文路我从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这个部分入手,首先出示第二小节,拓展资料的补充以及抓住“褪色”一词更体现出老人对海鸥的深情,抓“褪色”这个关键词,都能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似乎亲眼目睹那位可敬的老人。然后选取老人喂食、呼唤和眼睛的变化这三个方面着重处理,透过品味、想象等方法,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意。其间,在喂食这部分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意图为透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将对文本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后,回归到十三小节,中心句贯穿全文,反复出现,读中深化老人对海鸥的爱。
海鸥送老人这部分资料是最让人震撼的。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伤感的意境。我先让学生自由读15~17节,要求划出深深地打动你的语句,并做到多读,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受这份情意。之后在具体教学“看到遗照”这句重点语句中,我让学生透过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中体会海鸥的悲,并在朗读中深化。而“瞻仰遗容”、“收起遗像”这两个片段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利用配乐进行朗读指导,从而激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透过课堂实践,我觉得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整堂课整体性不强;二.每一个环节是环环相扣,但每一环节只是匆匆而过,没有一处给人以亮点;三.对于课堂中的生成,不能做很好的应答,缺乏课堂教学机智等。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篇8
执教完《老人与海鸥》一课后,我的内心几分欢喜几分忧愁,欢喜的是课已终、心已静,忧的是学生,孩子毕竟是孩子,真的是世事难料,他们的心理到底还是揣摩不透!但俗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更是如此,有瑕疵的课堂才是完美的,因为瑕疵才能成全下一次的更好!所以,上完课后,我的收获依然是满满的!
一、清晰的主线,指引方向
本节课,我设计的主线是课文的第13自然段“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围绕这一主线,我在处理第一部分“老人关爱海鸥”时,分别抓住了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等几部分进行品味,处理每一部分的落脚点都在“老人与海鸥就像是亲人!”这句话上;在处理第二部分“海鸥送别老人”时,又抓住了海鸥的动作描写让学生进行揣摩,落脚点仍然是“老人与海鸥就像是亲人”。这样的主线每篇课文都有,我觉得根据主线来设计教学、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其他文本上我将继续践行。
二、朗朗的书声,以情动人
在语文课堂上,朗朗的书声是必不可少的,在本节课上,我们展示了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承接读。在读中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就像是亲人。我特别想提到的是我们师生的承接读,这是在处理“海鸥送别老人”这一部分时我们采用的读书方式,在当时的场景中,我的情把学生带到了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他们的朗读打动了我,就这样,你用情,我用情,我们最终还是被海鸥的那些化作语言的动作深深地感动。
三、主题的渗透,自始至终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共与主题呼应了四次。第一次是在单元导入时,第二次是在学生体会完“老人关爱海鸥”时,第三次是在体会完“海鸥送别老人”时,最后一次是在穿插本单元后面的口语交际时。每一次落脚点我都精心设计了过渡语,让单元主题“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课堂,牢记在学生的心里。
四、语言的训练,注重时机
本节课的语言训练点有三处,第一处是在处理第四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想象独脚、公主、老沙等海鸥和老人的对话;第二处是在处理第二部分“海鸥送别老人”时,让学生根据116页的插图进行想象,面对老人的遗像,海鸥们都会说些什么呢?第三处是在课堂最后安排的“口语交际”里,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体会动物的情感。三处语言的训练我设计得比较精心,但学生由于受限制,思路狭隘,展开得不太顺利。我想可能是自己引到得不到位吧,比如说,在处理第二处语言训练的时候,我若是提醒学生关注海鸥的动作,从动词入手让学生想象海鸥的语言,学生或许能打开思路。
总之,本节课我的收获还是很多的,但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学生所给我的教训吧!
在这节课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我几年都不曾感受到过的,寥寥几个人频繁地举手,其他同学却无动于衷,让我在课堂上差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课后想了又想,其实真的全怪自己,怪自己课前过于自信,相信学生的能力!怪自己在课上缺少激励的语言,没能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而这一切终归怪自己教学能力有限,所以,学无止境,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篇9
《老人与海鸥》是选自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这是我第二次教学,每次,都是心灵的洗炼,老人朴素却有着博大的爱,深深震撼着我。在教学环节中,为了更好展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做了很大调整,尤其注重以读促写,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由教学设计理念,到教学实施过程,我做了深刻反思:
1、听说读写贯穿整个教学实施中
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整体理念,在这堂课中的每一个环节得到体现。导入,让学生复习、巩固已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落实本单元教学中难点:体会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透过配乐朗读,感受单元主题:人与动物,动与动物的美好情感;通过写话练习来升华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让学生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美好,进而深刻的了解到动物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并让学生学习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说感想,让学生的用自己语言概括能力得到提高;认真聆听,锻炼学生注意力。学生在聆听中,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巩固已学的学习技巧和方法。
2、每个环节的过渡,细细打磨
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过渡,都是体现知识点的衔接最好平台,体现单元重难点和精讲课文课后练习的教学落实。知识点构架由导学——揣摩——感受——表达,一环紧扣一环,并以螺旋阶梯状教学技巧体现:复习——提升——巩固;如:(1)复习导入,渲染情感;(2)自学感悟、入情入境;(3)配乐引读、情感升华;(4)写话训练、体验情感;(5)总结延伸、布置作业;由这五个环节,体现教学重视知识结构,很好落实广州市各科教学质量评估要求。
3、教学预设与不同班级学生学习生成,反映教师的驾驭能力
这堂课,我深有体会。在六年(3)班进行试讲中,发现很多的地方跟预设有着很大距离,对于时间的把握很重要;回到自己班上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课时,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感受,怎样感受?如何表达?作了一系列的辅导,让学生在课堂中训练。如:有关语句的批注,如何体会,抓住“叫声、动作”等关键词、重点词语切入,也为下面教学难点写话练习(教学目标之一),做一个铺垫:并让学生学习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真正实现读写不分的教学理念。
4、教学跟艺术创作过程,同样有很多的遗憾
这次让我真正体会到教学过程中,有生命的课堂是灵动的,会因学生的灵动,形成的“态势”而改变很多预设的东西,有时只有几秒的时间,你必须作出反应,“痛心”地改变已定的方案。一个完美的课堂设计,也考验教学老师,注重精讲课文文本的课后练习教学没有?真正落实指导学生学会书面练习。每次跟同学们一起学习老人与海鸥,都是那么感动,都是心灵的洗礼,我们向这位平凡伟大、慈祥博爱的老父亲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