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教学反思(优秀7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内能教学反思(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环境保护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 他们自觉地用小行动来保护大地球。
3、认识到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应注意减少污染,关注环境,关注生命,善待自然。
4、学生了解身边都有那些种类的垃圾,通过写各种垃圾的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垃圾都有哪些种类。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3、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 : (看一看)
春天来了,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她多姿多彩的面貌,到处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球与我们的生存紧紧相连。
1、学生观看录象。(平整宽敞的街面,各种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瓜果皮,还会有白色垃圾闪动的身影,很大的垃圾场,随风摆动的垃圾袋。)
2、师:“看了刚才的录象,使我们感触很深!刚刚我们看到的只是身边的几种垃圾,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垃圾,真的很可怕啊!我们市是国家园林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废旧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我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可以吗?”
生:用监控录像进行监督或者在节假日我们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去宣传环保、监督环保。
师:同学们有这种精神,老师相信我们生活的环境一定能变得越来越好。生活垃圾无处不在,大家想知道都有哪些垃圾吗?
二、统计: (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大家来研究研究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都有什么?学生汇报生活垃圾的种类,教师板书整理。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废旧塑料袋 废旧电池 生活污水 汽车尾气 小食品包装袋 废旧的学习用品 医用垃圾 废旧电器
师:“通过以上汇报,体现出大家也注意到了身边的垃圾可真多!结合上面的统计,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我不想生活在到处是垃圾的环境里。
生:我以后要尽量少扔垃圾。
生:我要学会节约能源,少浪费水,少吃小食品。
3、师:“我们刚才统计的,只是我们身边的一小部分垃圾种类,想象一下,我们小学生都能列举出这么多的垃圾种类,垃圾的种类远远不止这几种,那么垃圾的数量你想到了吗?就按每天一户人家扔一个塑料袋,一个月一节电池,一天一个食品包装袋 m.jingyou.net ,一个月多排一吨污水,五年淘汰一台家用电器等等。全国有这么多的家庭,还有全世界有更多的家庭,那么一年下来会有多少垃圾呢?到那时是多么可怕的景象。我们的地球能受得了吗?”
4、出示漫画图片
看到这幅漫画,使你想到了什么?
生:减少垃圾,保护环境,还小鱼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
生:看到小鱼,想到我们人类自己,如果再不保护环境,我们就会像小鱼一样,没有安身之地了。
师:那么为大家就要想想怎样治理环境,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没有污染和垃圾。
三、汇报治理垃圾方案: (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生:喝水的纸杯可以用可以食用的材料,喝完水可以把杯子吃掉。这样每天每人至少会少扔一个纸杯。
生:食品包装袋用环保袋,即环保又方便。
生:不用爸爸妈妈用小汽车送自己上学了,自己骑自行车上学,还可以锻炼身体,减少尾气排放。
3、教师提倡学生写一个倡议书。并要保存好。
交流建议:
大家集思广益,把自己的治理方案整理好,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有不同的建议要等发言人汇报完再说明自己的建议。做一个讲文明的小听众。 注意倡议书的书写格式要正确。
四、联系实际: (说一说)
师:“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鼓掌。如果可能的话,大家写一封信,把你们的这些创意寄给环保局的叔叔阿姨们。看看能否为我们市的环保工作作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师:“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大家想想,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
生:(宣传)
“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六、活动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知道了环境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没有好的环境我们就不能正常的去学习和生活。环境脏乱差,就会滋生很多的细菌,给我们带来传染病。现在,世界上正在流行甲型流感疾病,它的传染性很强,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卫生环境,相信他就很难靠近我们!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共创美好家园!
初中物理内能教学反思 篇2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指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二、教学设计反思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反思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反思教学最终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依托。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反思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熊川武先生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思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对物理教学进行反思。结合教学设计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么多的反思内容中,教学设计的反思对“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具有最具体、最现实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推动作用。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实现反思教学最终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依托。反思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教师成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常最着力考虑的就是教学设计,虽然有了好的教学设计不一定会有一堂好的课,但没有好的教学设计一定不会有一堂好课。而反思教学其实就是教师跟自己、跟同事、跟经验、跟教学理论等进行各种形式的“思维碰撞”,提高自己的过程。但教学反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笔记本上,否则只能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切实的、扎扎实实的进行教学设计的反思,可以真正将反思教学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反思教学的作用。
三、怎样进行教学设计的反思
1、对教材的分析与反思。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最重要的载体。全面、透彻的理解和熟悉教材既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与反思可以准确确定教学内容:即可以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是计划性和生成性的有机结合。计划性自不必多说,所谓生成性,是指学生在进行计划学习时,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可能会进行的活动,也可能是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在研究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反思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强调教学内容的计划性,更应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成性,以保护学生难得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就是说教材是重要的,但它不是唯一的,一句话,在对教材和内容进行分析与反思时,要确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
(1)摩擦起电案例:出现了两根橡胶棒相互吸引的情况。你是要教学生们什么?如果只是教教材、教给他们课本知识,很好。但换一个角度看却可以借机加深学生对正电荷、负电荷两个概念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为后面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打好基础。经此一事,教学设计时就可以让某个小组的同学故意进行这样的实验,制造疑惑,探究原因,合理安排,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平面镜成像案例:准备两根相同德蜡烛还是准备四根蜡烛?以前多数是准备两根。我们的反思是:你想要教给学生什么?如果仅仅是教材中物像等大?那么够了。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那么就不能预设答案:就给了两根相同的蜡烛,那不是在探究之前就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了吗?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准备四根蜡烛:一根长的,一根短的,两根相同的,让学生任选。
2、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反思。
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效果,是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简言之,教学目标就是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反思抽取其精髓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换言之,所谓教学目标就是要解决教师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对“怎么教”研究的较多,但却往往忽略了“教什么”的问题。即:教学目标往往成为一种好看的“摆设”:你让我分三维我就分三维,反正我就重视知识与技能,还是原来该怎么教就怎么教,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是虚的,是可有可无的。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反思的时候就是要抓住这样日常被忽视的环节,努力提高教师全面的教学素养。
初中物理内能教学反思 篇3
为响应和贯彻上级的“课内比教学”工作的号召,我校初三年级从上星期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比武。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我按计划讲了一节比武课——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比热容》。总体上来说,讲得不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正如评课时周校长所说,这节课不好的根源是我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欠缺。虽然课讲得不好,但下课后,学生都说这节课讲得好,确实听懂了。看来,比武课应不同于优质课、示范课,只要是学生欢迎的课就是好课,这又让我高兴了起来——老师也需要鼓励和赏识。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优劣思考,说的不对的,希望行家里手多多指正。
(一)优点
1、导入设计有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我在设计此课时,从夏日中午赤脚在河滩上和河水中行走感觉不同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着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教学设计有创新。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对水和煤油加热等等。这些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用“水浴法”对水和煤油加热,让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到相同的热量,不仅学生信服,而且博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同。
3、学生情感激励效果好。这一节课我一直注重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虽然有些学困生耽误了我一些时间,但能在这么重大的讲课中露面,肯定对他们是一种最大的激励,值了。另外我还采用了生评、师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让展示的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产生了不断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缺点
1、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课堂结构不完整,没有讲完。关键在于引入探究实验时花费的时间过多,至少耽误了15分钟。这里主要是我没有把教材吃透,即教材中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与其前面的“对于不同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食用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也相同?”不能衔接。现在反思,当时提出“对于不同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食用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也相同?”后,应直接说“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从而直接进行实验,实验做好后,分析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多,从而得出水吸热能力强这一结论后,再写出这个探究课题“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就很好地解决了不能衔接的问题。
2、课堂提问的目的不够明确。在引入新课时,由于语言没组织好,导致提问不明,学生无从回答。如我提的“夏日中午赤脚在河滩上和河水中行走有什么感受?”就不明,应改为“夏日中午赤脚在河滩上和河水中行走有什么不同感觉? ”,这样学生易于回答。
总之,这一节教学比武课让我收获颇多。过去的教研活动,以专家开讲座、名师听课、评课居多,采用了各种高难度的信息技术,虽然效果较好,但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能真正参与,问题很难暴露出来。讲者总是想方设法“给观众讲点什么”,“让观众学会点什么”,教师们“听得感动,想想激动、回去想动动不了”,教学实践依然故我。而本次“课内比教学”工作以“裸课”为主,从最初的组内集体研讨---组内说课---执教比武课----打分评课-----提出建议、谈谈听课感想与收获-----选拔参加校级说课比赛----集体评议打分,这一个完整的系列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到实际效果都与以往的教研活动大为不同,在暴露了教学中各种问题的同时,也使我们的业务水平在短期内有了一个较大的、快速的提升。
初中物理内能教学反思 篇4
通过对这节课不断地琢磨、仔细地推敲,反复地修改,认识越来越深,教学设计的 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其他老师对这节课的点评,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层次清晰,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很自然、到位。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始终发挥着课堂组织者和学习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通过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归纳、交流等行为自然地掌握所学知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注意从学生探究与交流的角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这节课应用了多媒体教学,选择了许多图片和视频,使许多实例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比如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中的打磨机图片、砂轮机视频,在做功还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减小中的爆竹升空、炸弹爆炸、开水将壶盖顶起、火箭发射等,这样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不仅仅限制的文字的理解上,而是直接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注意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每个重要的知识点的得出都能先根据学生的一些已有经验总结,学完以后让学生列举相关的生活实例。这样既能达到练习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同时又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当然,本课设计的不足也还是有不少的。比如:
1、问题设置 “过度”开放,比如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演示实验中,提问“什么会出现棉花着火现象?”就导致学生无从入手,摸不着头脑,出现了漫无边际的现象说出“空气与空气摩擦”这样让我无从回答的答案。如果变“过度”开放为“适度”开放,在每个大问题下面设置几个小问题,用问题串的形式将它们紧凑的联系在一起。比如在这儿可以设置(1)棉花着火说明棉花的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棉花的内能如何变化?(3)是用怎样的方式使其内能变化的?(4)变化的内能从何而来?(5)能量如何转化?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了,从而大大增加了提问的有效性。
2、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相互的评价作用。比如流星形成过程,最后拿出来作为对本节课学习的一个总结应用,只选了一位同学起来说了一下,如果让大家先讨论一下,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并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然后教师再总结一下,效果应该更好一点。
3、细节不够完美。比如在设计气体对外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实验中,气体对外做功使的哪个物体的温度下降,温度计显示的是哪个物体的温度下降,这个地方没注意说清楚;另外我自己的语速过快,还有提出问题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同时我也要感谢兄弟学校的评议,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在今后物理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初中物理内能教学反思 篇5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下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那么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
课改的核心是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式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那么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三者就必须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课堂生活方式要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在学生自己做实验时,应要求他们弄清实验原理、目的,理清实验步骤,严格按实验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的解决实验问题,得出实验结果。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教师除了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创造意识、创新能力。针对当前中学教育的缺点,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⑷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实验知识点的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而是注重怎样将它灵活应用,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例如在学习“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几个问题:〈1〉气压降低则沸点越低,那么在真空中水的沸点可以是多少呢?讨论结果为:真空中气压为0,水的沸点可以低到任何温度(直至宇宙中的绝对零度:-273。15度),〈2〉月球上没有空气能有水吗?讨论结果:凡是没有空气的星球上,就一定不可能存在着水。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慎密的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好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和深化知识,同时提出一些拓展知识的思考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后抢先回答,对课堂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后共同讨论,甚至争辩,知识不断拓展,能力不断提高的好群体。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依然是一个对学生仍能起到帮助,指导作用的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陈旧的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育方法,学习应用新的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反思、改善,分析其中的问题,并不断地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地把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合理地贯通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根据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改变教学策略,即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的自学拓展能力增强了,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挥独特见解,显现创造才能。因此: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渗透科学物理方法教育不仅是物理学科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也是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主观需要。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有句名言:“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物理方法等于交给了他们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他们终生受益。
环境保护教案 篇6
课题:环境保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调查、查找资料和研究的内容
帮助班级学生组建九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研究性学习课和双休日,按以下内容分配不同的任务,开展活动。
1、调查内容:
(1)在自己家庭的生活区,通过走访和调查了解生产和生活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
(2)调查本市一家有影响的高能耗企业,了解对大气保护的措施。
(3)走访当地政府部门,收集行政机关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情况。
2、查找资料:
(1)通过因特网或学校图书馆,了解当今世界对大气环保的研究和治理情况。
(2)总结大气污染的种类。
(3)现阶段我国空气污染物的主要原因。
3、研究内容:
(1)化石燃料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2)我国治理“酸雨”应首先采取什么措施。
(3)展望新能源。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研究性学习小组汇报
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发表课前对环境保护有关的调查、收集资料和研究的有关小结报告。
2、总结环境污染的种类
通过学生各组的发言,总结环境污染的种类。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
3、大气污染情况分析
我国是以燃煤为主的国家,粉尘、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NOx)成为我国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如1998年全国烟尘排放量达145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0xx万吨。我国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硫。
光化学烟雾也经常有报道。
全球现大气异常现象如气候变暖、破坏臭氧层等,被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学者所重视。
4、酸雨形成的原因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
教师提供环保素材的有关信息。
(1)图片
(2)录象:有关酸雨的几段录像。
5、治理大气污染的方法
(1)研究性学习小组提供方法。
(2)全体学生评价。
(3)教师评价。
参考方法:
(1)提高燃料标准。
(2)开发新能源。
(3)研究煤和燃油的脱硫和脱氮技术。
(4)推广天然气,减少煤炭和燃油的使用。
(5)加大治理污染企业,如对环保增加投入和搬迁的力度。
(6)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7)完善环境保护的有关政策。
(8)鼓励低耗产品和环保产品的开发。
三、课堂教学总体评价。
1、对教学内容评价。
2、对学生课堂及课前的活动评价。
3、教师自我评价。
教案点评:
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如今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节课在教学中结合常见的污染问题,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并就所得信息进行研讨,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科研、实践、协作等多种能力。
内能教学反思 篇7
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即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在教学中提出内能实际是分子的动能和势能,采用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物理概念。但接下来内能和温度之间的辨证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理顺温度和内能之间的辨证关系,采用层层设问的方法,使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这一知识结构,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子运动的快慢和什么有关?(物体的温度有关)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速度怎样变化?(变快)
当分子的运动速度变快时,所有分子的动能如何变化?(变大)
分子的内能是由哪两部分组成?(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当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变大时,物体的内能就会怎样变化?(增大)反之呢?(减少)
这是我只要稍加整理如下:结论一:
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所有分子的动能增加→物体的内能增加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内能↑
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就减少。
温故而知新:冰熔化时有什么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
冰熔化时吸收了热量意味着内能如何变化(内能增加)
温度不变→所有分之运动快慢不变→所有分子动能不变
增加的内能是通过增加分子的什么能而得到的?(分子势能)
解释冰吸热熔化,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状态变化了,使分子之间的作用变化,从而使分子的势能增加。因而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却可保持不变。增加的内能是由增加分子势能获得。内能↑=分子的动能→ 分子的势能↑
结论二:当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
内能与温度关系的教学始终离开学生熟知的概念,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从这一熟知概念出发,层层相扣,将其演绎成小学的数学方法。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和(内能)。通过使一个因素变大而不改变另一个因素,从而增大和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这一关系,学生容易记住结论且记得牢。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学会,才能达到会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