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反思 >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4篇】正文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4篇】》

时间: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1

一提起作文,不仅让学生头疼,也会让老师头疼。特别是在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中学,许多优秀学生有时见了写作文也会“一声叹息”,就更不用提那些“学困生”了,他们要么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应付了事,更有的学生干脆不写。问其原因,他们都是振振有词,不会写或者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要想让他们说爱写作文还真是不容易。看到这种情况,我不禁思索起来:“是啊,他们本身写一两句话都不容易,要他们流畅地写出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何其难啊!”但是有没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也有话可说呢?通过平时在写作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尝试,我摸索出了几点激发“学困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选取贴近生活的“学困生”关注的素材

平时讲作文,总是老师给出几个经典素材,或者前面的优秀生补充几则素材,而后面的“学困生”总是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不闻不问甚至睡大觉。可是一次训练“缺陷也能变成长处”这一作文时,我问同学们有哪些材料可选,前面的同学纷纷举了贝多芬等经典名人事例后,我又问还有没有其他一些热点的素材呢?正在班上鸦雀无声时,坐在最后的最调皮的大个子韩清同学扯起嗓子喊了起来:“火箭队的布鲁克斯,他在NBA里算个子小的,本不适合打篮球,但他作为得分后卫身体灵活,速度快,带领火箭队打败了强大的湖人队!”我一听,感觉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像他这样的学生关注的适合写作的素材么?于是我马上对他加以肯定和表扬,并鼓励他在自己的作文中就可以运用这些材料。在以后进行作文选材时,因为这些“学困生”对热点事件比那些“优秀生”更关注,我就经常让他们说一说有关热点,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又为其他同学要提供了很好的平时没有关注的热点素材,真可谓一举两得。

由此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些“学困生”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老师没有挖掘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素材来发挥他们的潜力呀!

二、引进多媒体等“学困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针对许多“学困生”喜欢上网这一特点,我尝试着把多媒体教学适当引入作文课堂,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多媒体对学生而言还是新鲜事物,更具新鲜感,自然怀有一种猎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如我各省市的中考作文出现了汶川地震有关的内容,我就结合这次地震中感人的人物和事迹,从网络上找到了一些相关文字,图片,诗歌等,通过分类组合,配上音乐,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连那些平时上课就无精打采,左顾右盼的一些“学困生”看到这些画面后也都鸦雀无声,有的甚至开始抽泣,学生对这些人和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不仅这些写作上的“学困生”也能在作文中自如运用,更让学生在思想上深切感受到人间大爱和真情,激发了学生的凝聚力和爱国热情。这样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特别是让那些“学困生”也能主动参与到写作中来。三、尊重“学困生”个性,引导他们讲真话,抒真情

在平时的写作时,我们总是习惯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写作。作文一旦布置下去,学生就没有再选择的余地,甚至连表达的思路、立意都无法选择。这样的作文,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会按照老师要求的模式写下去,而“学困生”们总是要么写一些停留在小学生水平的假大空话,要么干脆不写。可是我在一次作文训练《老师,请你______》时,一位平时一写作文就睡大觉的学生写了一篇《老师,请你也多关注我》,针对教师只关注前面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不管他们这些所谓的“差生”这一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不满,希望老师的眼光能多看他们一眼。整篇作文可谓情词恳切,表达流畅,写的全是自己和所感、所想。我觉得这篇文章相比来说有创造性,真正做到了“以我手写我心”。原来,这些“学困生”并不是完全不会写作文,而是教师为了应对考试,要求学生为了高分跟着一些套话转,按照固定模式写。而“学困生”往往都有自己的个性,不愿跟着转。我就想,对于这些学困生,为什么不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写作呢?为什么不能划出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呢?他们也需要更多心灵表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于是,我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对于那些“学困生”,引导他们自由写作,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命题,尽可能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在自由状态下表达内心的想法,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让作文成为他们表现自己,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这样作文竟然也成了他们感兴趣的一课了。

以上几点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慢慢尝试、总结出来的,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些方法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用心去发现、尝试,作文课对于“学困生”来说也不会再是一潭吹不起涟漪的死水,让他们也能够容易地对作文说一声“我爱你”!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2、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并把它们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去。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学法引导: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

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读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2揣摩法: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

的关键语句,应当仔细揣摩品味。

五、媒体设计

1、腰鼓表演片段。

2、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流程

课前,我播放了一段关于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雄浑壮阔的场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壮阔的安塞腰鼓,请同学们端起书,齐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激情吧!

1、 学生齐读课文。

2、 请学生从字音、停顿等方面,对自己的朗读进行点评。

探求新知

1、请同学们,用我感受到了——的安塞腰鼓,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课文中,作者多次运用相同的句子来反复赞美安塞腰鼓,同学们找一找,看是哪一句?”

明确: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3、这些句子反复出现,除了抒情的需要以外,还点示了课文的层次,使得课文结构清晰,请自由朗读课文7—24节,用//划分层次,并且在每一个层次中,寻找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层次描写的主要内容。”并分男女两组,派代表上黑板板书。

明确:舞蹈、响声、后生、舞姿

3、 品析文章中语言美。

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安塞腰鼓的美,试用美,你看。”句式来说。并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美? 例句: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

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4、主旨探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黄土高原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安塞腰鼓有什么内涵?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上生命的激昂和宣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小结:

1、排比反复旋律美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反复,形式上力求多样,富有变化。排比又有句内的、句之间的、段之间的。

2、短句短语激昂美

3、节奏明快雄浑美

反思提升

我们要进行一个演读活动,要求读出气势,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我给同学们发了一份演读稿讲义,大家推荐男领由于越同学担任,女领由单昕哲同学担任,花三分钟左右熟悉了各自角色需要演读的内容。

演读开始:

看!——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安塞腰鼓!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好一个黄土高原!

好一个安塞腰鼓!

作业。

1、 将精彩的语句抄在积累本上。

2、 完成活页和试题优化。

八。板书设计

1-4:的腰鼓

安塞鼓5-27:的腰鼓 5-13:宏伟的场面 14-17:雄壮的

18-22:击鼓的

23-27:奇丽的

寂静28-30:的腰鼓

九。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地位,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我不去讲,学生自己看书能回答的问题,我不回答。同时,我也十分注意情境的创设,先在课前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在感性性对安塞腰鼓有所了解。此外,本节课,我还重视学生的读。有全班齐读,有男女生分角色读,有领读,更有对文本深入理解的回读。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在本节课上,还存在着不少缺点需要我今后改进的:

1、 教学的目标的确立,还有不明确的地方,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有与教学目标不符的地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待提高。

2、 播放的视频,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视频还不够典型。而且播放的顺序还可以更灵活一点。如放在品析语言后面。

3、 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对个别学生的提问次数过少,没有照顾到全体

学生。 无论如何,这一次研究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财富,我都会好好的总结,认真的反思,以便于我今后的教学之路能有更大的进步。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3

通过对文本的众多分析后,我采用了以诵读带动感悟的教学方式,立足于诵,在诵读的过程中进行评点教学,突出“读、诵、悟、品”四个字,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诵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品读文章,感悟情感”两大板块。在前一个板块中,先由教师范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读音、节奏和停顿等常识。然后学生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最后借助工具书,自主地疏通字词,疑难点提出,师生互动,合作完成译文的工作。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熟悉了文章,而且还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后一个板快中,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理出自己对此文的一些感受,我给予提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一篇文章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后进行生生、师生的交流对话。这个环节的安排,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从自己所选择的角度去分析课文,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的课堂氛围。而后师生合作扣住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的思考组织学生方向明晰地去感悟文本。在这一环节中,由于前面大多学生已经将文本分析的很好,于是对于这些思考题,他们都很快地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

由于本文中所采用的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一大亮点,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在最后我还设计了个学以致用的环节,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这一写法描写一堂语文课。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特别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师更是担心学生读不懂,就采取“教读——解词 ——串讲——翻译”的方法教学,把馍嚼细再喂给学生,学生就像婴儿似的,只是张嘴吞咽。这种把鲜美的食物嚼得无味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初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产生畏惧感,学起来没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初语”新大纲“让学生多读,通读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敏锐的感受”的要求,改过去教读文言文课文为引导学生预习、阅读课文先初步明白文意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

1、给予提示,明确要求。

2、阅读思考,学会提问。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不是随波逐流,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或发给他一个“创新卡”,或授予他创新能手的称号等,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一步发展创新潜能。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力争创造出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来。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4

应对课改热潮的冲击,刚开始只是“任尔东南西北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态,但如今,时代发展的强烈需求,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入,改革课堂教学,尤其迅速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下方是笔者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教学模式的审视

1、学习方式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2、教学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那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之间无条件的平等,而是教学中教师就应尊重学生的观点、人格、情感等,同时又要高于学生,教师始终是首席地位,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必须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

3、教学目标的改变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资料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具体根据教学资料关注不一样的目标,“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就应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互动状态的改变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到达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活动的外表下内在的思维一向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向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向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二、教学载体的审视

1、文本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因此“探究”教材,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只有教师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必须的高度引领学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师生与文本作者构成对话。

2、教具

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手段冲淡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实质内涵的特质,难免有“做秀之嫌”,流于形式。

3、教师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或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或对文本作适当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为教师,“路漫漫其修遥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雪莱有一句名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吗?”,其实此刻,沐浴第二轮继续教育的东风,享受国家重视义务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动新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美丽春天。每一位语文教师,真的就应在这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春天,顺应时代的东风,高举课改的大旗,小而言之,为自我的事业,开创火暖的夏季;大而言之,为祖国的未来,播种火红的秋天。多一份反思,就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进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