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优秀10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内容导航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1《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3《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反思 篇4《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5《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6《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反思 篇7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9《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10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很明确: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及审美素质。
4、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课时的大致安排如下:第一步,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通过画面感官,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第二步,对课文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第三步,细读课文,重点探究海水的美。下面,我想谈谈对某些教学细节的一些想法。第四步,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因为在导入时学生已经对西沙群岛的风光有大致的感受,所以在第三步:细读课文,重点探究中,我将学生先引向描写海水具体风光的句段进行品读,抓住关键词语如“五光十色”进行赏析,我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弄懂词语意思,同时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对“五光十色”的理解。我采用的方法是先引读,让学生对“五光十色”引起注意,接下来提问必须精炼、准确,比如针对五光十色的问题“西沙群岛的海水颜色这么多,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的?”,这样学生很清楚回答是“五光十色”而不是“瑰丽无比”。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词语,我出示了画面,让学生结合图片来形象地理解。还通过比较近义词“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个词语学完了我马上请学生读优美的句子,读出“五光十色”的感觉,再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海水的颜色会不同,学生都能找到答案,我进而让他们用上“因为。.。所以”来说句子。最后,我让学生学习海水这段的构段方式,即先总后分,围绕“秋天来了,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来把这段话写完整,写具体,进行小练笔。
从总体上看,我的这堂课“教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思路是很清晰的,目标也很明确。从备课开始,我一直困惑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每一个环节该把学生引向什么地方,我也比较模糊,多亏了师傅的指导,年级组老师的集体听课及时指正,在反复修改教案试教的过程中,我存在以下问题:
1、每个环节的过渡语不自然。
2、引导时的提问不明确,不简练。
3、留给学生小练笔的时间太短,没能很好地展示。
以后,我要一如既往的钻研教学,踏踏实实地备课还要备学生,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多听课,多反思,多请教老师,多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2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蓝色国土”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底”几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特产,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感受、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了解文章构段上的一些特点。本文所描写的南国风光虽然很吸引人,但毕竟西沙群岛离我们这儿太遥远,如何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特有的风光和物产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有更深的感受与体验,同时,在理解课文与积累语言方面做得更扎实?这成了我备课前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课开始,我就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西沙群岛的风光片,并配以课文的范读,让学生对本文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这样,既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问学生: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这既是对学生了解情况的反馈,又自然的补充了课题,找出了文中的两个中心词“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自然地引出课文第一段。
二、运用多媒体,加强视觉感受,加深体验。
课文中所描写的海龟、贝壳、鱼类、海鸟等生物,作为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生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课文抓住生物特点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整体朗读,感知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词语按照它们课文中的位置分成四块内容,检查了词语的朗读情况后,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分,答案在课文中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反馈时学生就较为容易的找到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理清了课文的条理。
四、渗透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3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蓝色国土”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底”几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富饶的特产,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感受、欣赏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了解文章构段上的一些特点。本文所描写的南国风光虽然很吸引人,但毕竟西沙群岛离我们这儿太遥远,如何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特有的风光和物产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而有更深的感受与体验,同时,在理解课文与积累语言方面做得更扎实?这成了我备课前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课开始,我就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西沙群岛的风光片,并配以课文的范读,让学生对本文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这样,既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问学生: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这既是对学生了解情况的反馈,又自然的补充了课题,找出了文中的两个中心词“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自然地引出课文第一段。
二、运用多媒体,加强视觉感受,加深体验。
课文中所描写的海龟、贝壳、鱼类、海鸟等生物,作为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生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课文抓住生物特点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整体朗读,感知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词语按照它们课文中的位置分成四块内容,检查了词语的朗读情况后,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分,答案在课文中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反馈时学生就较为容易的找到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理清了课文的条理。
四、渗透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课文条理清楚,表达方法鲜明,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反思 篇4
在本次的优质课中,我上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第二课时。在这节课中,我自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
1、以直观的图片结合抽象的课文。西沙群岛是多么遥远的地方,学生都没去过,甚至没听说过。他们根本不知道西沙群岛在哪里。我通过在网上搜索到的,课文中提到的物产用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他们学习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2、以读代讲。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读。让他们在读中悟,在读中思考。但又不能为了读而读,读要有目的。所以,我用了很多的方法去让他们读。比如,我在讲读海底部分时,我每出示一个物产,就让他们立刻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这样既让他们认识这种物产,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感。
3、海量阅读进课堂。我在上这节课,还挤出一些时间让他们阅读了《美丽富饶的南海》,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但是,我觉得这节课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1、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虽然有意识到不要讲太多,但还是有一些地方分析过度,生怕哪个地主漏讲了,会耽误学生一辈子。
2、在海量阅读进课堂中,所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还不够,下次如果再上这节课的话,会挤出更多的时间给他们阅读。
3、有个别地方引导不够,或者说所提的问题不到位。例如,我在讲读鱼的部分,我问:你们从哪儿看出鱼的美呢?当学生找错了之后,没有更好地引导,学生总答不上来。
4、在上课前,我已经有这样的意识,尽量提少一点问题,但不知道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还是向学生提了不少的问题。这些存在的不足,我在以后的课堂中,一定会加以改正。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5
中年级的片断训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片断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我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段落的写法。特别是描写鱼的一段,结构、句式都是孩子们写作的典范。我在预设这节课时,针对三年级孩子的特点主要从两方面去思考:第一,突出“美”字。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是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景象,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所以我在第一、二课时的教学中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情境美之中学习语言美,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了生字、新词,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突出“练”字。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针对我班学生作文不具体、事情叙述不清楚等情况,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重视语言的积累”,我又设计了第三课时,重点是积累语段和仿课文写片段,目的是通过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指导,让学生主动记忆,摘抄美词佳句,真正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自觉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另外是通过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段落,迁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动中进行重组,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这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拓展,是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发展,让学生在课内学到方法,让他们在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离开了教材,也能够自己去发展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写清楚,我主要抓住第二和第六自然段进行教学。
(1)第二自然段围绕“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写了海水的颜色和形成原因,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中心句,随后从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也让我们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确是“鸟的天下”。
(3)引导学生围绕“春天真美啊!”进行说话,说说如何将这句话写具体,写清楚。孩子们纷纷围绕春天的花、草、树等进行叙述,将这句话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我们感受春天的美丽。在仿写时,学生顺着我的提示说到:“春天真美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春姑娘给小树换上了绿色的春装,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其实我已经感动孩子的智慧,但如果我再进一步追问除了植物的变化,从动物、人的活动等方面去引导,我想孩子的回答会更精彩,遗憾的是我没有走这非常必要的“进一步”,没能让孩子的智慧深入迸发。
静下心来想,如果我在教学设计时,预设课堂的容量不要那么大,重点只体验学习课文的第二段和第六段,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会更加到位,所以教学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其次,对课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的分析不够细致,引导不够到位,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理解不是很透彻。再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贫乏,以后应该加强学习,丰富评价语言。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们宁可去追求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6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丰富的图片配合课文学习和朗读为主。
因为考虑到课文内容虽然很丰富,描写得很生动,但学生对海底的生物毕竟接触很少,如果要学生能体会到文字所描绘的那样充分深刻,单凭老师的分析讲解和学生的诵读体会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所以,在备课时我利用网上资源,查找了很多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海龟、海鸟、鸟蛋的图片,学生在各种各样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千奇百怪的贝壳、遍地的鸟蛋的图片中,感受着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看着孩子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欣赏,我知道,他们此时学到的东西比我的直接教授不知多多少倍。当我播放五光十色的海水、珊瑚、数不清的鱼的视频时,学生不断发出惊叹声,这些就像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他们看到了从没见过的美景。有了这样直观的感知,学生再来学习课文语句,他们可以说是热情高涨,十分投入。我们经常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习真的成了学生的内需,他们就像一部已经发动了的机器,他们会全程主动地学,主动地探求知识。这时,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课文,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来设计好要让学生模仿海底的生物说一两句话的,但是由于一时的疏忽,这个环节一带而过,本来在我的设想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喜爱这些海底动物),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锻炼胆量,应该可以成为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所以,这点缺陷成为了我这节课的遗憾,我还将会在本课的练习课让学生模仿海底的生物说一两句话。不过,“金无足赤”,在教学中,有精彩的部分,也有欠缺,只有不断反思,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取得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反思 篇7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学期第22课,是一篇老课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今天我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解决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海水、海底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
由于西沙群岛与我们学生的生活不是很密切,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本以为会为学生、课堂都带来意外的收获,但由于播放课件时间选择不当,使学生的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图片的感性认识当中,没有取到很好的效果。当学生不能很好的理出预期的效果时,作为老师的我没有从容的运用教育机智,把学生引导回来,进行文本的分析,因而忽略了文本的内涵。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段视频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但在此基础上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鱼的美丽可爱,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特别是气鼓鱼那里,没有抓住鱼“眼睛圆溜溜的”、“满了刺”“像皮球一样圆”的特点。在分析时,学生虽然对鱼有了一点感性的认识,但没有真正从文本当中体会到鱼的可爱美丽。其实这里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和教师的评价语,使学生了解到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来体会鱼的美丽可爱。还有在教给学生新的写作方法时也应该通过板书,这样就更有条理,而且与文本的分析相结合了。不过在介绍西沙群岛海里更多美丽的鱼时,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说出鱼的样子,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
如果我是在对课文有了一定分析的基础上再来播放课件,然后通过课件的图片,使学生对文中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再回到文本当中,就可以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就可以更好的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8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从整篇课文来看,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必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力争做到以学定教。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学生对这四部分都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这四部分开展教学,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必然对四个不同景点中的某一处特别感兴趣,因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小组,如:水文研究所,海底探宝队,海滩游乐场和海鸟观察站。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教学中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即全员参与,共同研究,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其中老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而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是提供相关的资料,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
二、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后评价。如水文研究所在汇报时,用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表现海水的美,读后请同学来评价,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不仅进行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同时,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友谊。在知识和能力的维度上,强调综合和整合。教学中分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汇报,由老师给出的知识提示,再整合,跳出过去强调语文知识系统性的老圈圈。
注重语文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例如,整个课堂结构设定为研究汇报活动,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愉悦地学习语文知识。如学习海鸟这一部分的时候,顺势进行保护鸟类的环保教育。最后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培养质疑能力
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本节课,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在集体汇报时,让其他组员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再自主回答。一改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同时教给学生主动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方法。
四、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老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自信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
1、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2、教师的课堂组织语言不够精炼。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9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课文的重点是是要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西沙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在指导学生浏览西沙群岛图片的同时,进行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建构起对西沙群岛感知认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我通过电脑课件,先让学生欣赏海水的奇妙,学生非常感兴趣,都看的十分认真和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看完后他们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感想。接着让学生看海底的各种物产,非常形象直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深,有话可讲。多次在结合多媒体演示的帮助下,让学生在视觉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更全面。然后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练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
本节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一节课,着重处理了“海底”这一段,学生能够背诵,能够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写法,但课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岛的富饶不仅仅体现在“海底”一个片段上。所以,留给学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时间还是显得少了。
2、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的预习不够充分,个别读音还不准确。只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3、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被当成一种形式。
4、虽然平时非常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不敢或者说不愿谈自己的想法。
5、朗读指导的还不到位。应加强平时课堂的指导朗读训练。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10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运用了丰富、优美、准确的语言文字把祖国南海上的这颗明珠写得可爱动人。
在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先总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再分别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描写西沙群岛,最后总结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必将随着祖国的建设事业变得更加美丽、可爱。
在教学时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先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精讲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西沙群岛的海水,理解海水的色彩与海底的地形有关。学生自学第3到6自然段,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学习第七自然段,总结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联系第一自然段,点明第七自然段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我认为在本堂课我的不足如下:
1、课文第一自然段未能抓到中心句子“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在课堂上未能完全放手让孩子去自由学习,孩子的活动时间少。
3、课堂氛围不够,学生的积极不高。
4、教师自身的情感未能完全调动起来。总之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积极改进,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