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课评语(优秀4篇)》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教师评课评语(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关于评课 篇1
《夕阳真美》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全文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本课,朗读非常重要,在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学生的很多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积淀语感的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等等,同时,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朗读的重要性。以读为本,读中促思的教学思路,加上生动活泼的情境创设,就能让学生顺利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语文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紧紧围绕“读”来做文章。
张老师在整个教学中,按照“西斜——下沉——落山”的顺序,引导学生一层层分析和体悟,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再借以一些形象而美丽的夕阳图,使学生体会夕阳的美,用读来表达夕阳的美。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紧扣重点词,进行朗读训练。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就是要突出识字教学,张老师这节课始终能够抓住重点词句来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紧紧抓住关键词“深蓝、连绵起伏、余辉、壮丽”,来指导朗读,对于词语的处理不仅扎实而且十分灵活,如理解“连绵起伏”一词时以“手势比划”为方法,结合“连绵起伏的群山图”以及教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充分感受“连绵起伏的群山”的样子,理解“连绵起伏”的意思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进而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夕阳下蓝天的美和西山的壮丽。
二、利用空白处,进行口语训练。
又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张老师很好地利用“……”这一空白点,对学生进行了口语训练。让学生想象除了“黄色、红色、紫色”,省略号里还藏了云的哪些其他颜色?并要求学生用一个描写颜色的成语来描述一下,学生很快就想到了“五光十色”、“五彩斑斓”、“五颜六色”等词语,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了夕阳西下时云的美。词语的积累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此环节的设计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积累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激发他们积累语言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是其一;让学生再次了解“省略号”的用处,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哪怕是不起眼的标点符号也是意蕴无穷的,这是其二。
三、多元互动,促进朗读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张老师注重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激疑促读、个别检查读、教师领读、看图读文、男女赛读、同桌互读、表演朗读等,力求调动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酿的蜜最甜,力求作用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感素养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养成。正如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激励评价,激活朗读
发挥评价作用,可以进行一步激活学生“读”的兴趣。给儿童提供平等、温馨的人文阅读环境,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可引领儿童走进一个自信的阅读空间。张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也比较恰当得体,如……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了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对做的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树立榜样,让整个课堂活而不乱,教学在有序、有效中进行。
综观整个课堂,生字新词教学既扎实又灵活,美文美读既生动又入情,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老师来说是相当不错的了。
关于评课 篇2
执教人: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 刘荃
点评者: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特级教师 高林生
南京市建邺区教研室主任 吴胜平
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潘文彬
【课堂回放】
师:(板书:春)同学们,看到“春”,你想起了哪些描绘春天的词语、诗句或者是精彩的片段?
……
师:春天就是这样生机勃勃、多姿多彩,充满了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听同学们这一说,我不禁想起了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把语速放慢,用心去感受、体验、品味这烂漫的春光。
生:(专心致志地小声朗读)
师:这段话中有你不认识的字吗?(学生提出“眸子”的“眸”和“广袤”的“袤”不认识。前者,教师让认识该字的学生领读,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猜想意思;后者,教师领读并释义。)
师:扫除了“拦路虎”,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把这段话读通得更加通顺、流畅。但是,老师想给同学们提个更高的要求,行吗?
生:(齐答)行!
师:好!请大家默读这个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象,把这段文字所描绘的美景在你的脑海里显现出来。注意,读的时候语速仍然要放慢一些。
生:(默读想象)
师:看同学们这陶醉的神情,老师知道大家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泗水河畔,亲眼目睹了这美妙的景象。有声有色的朗读有利于表达情感,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这段文字朗读一遍,再一次去感受泗水河畔那如诗如画的春景。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欣赏完了泗水河畔迷人的春景,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人(板书:孔子)。你们了解他吗?
生:(略)
师:孔子是二千四百多年前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同孔子一道去那风景秀丽、春光融融的泗水河畔游春(板书:游)。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知道“游春”的意思吗?
生:就是春游!
师:对,就是春游!只不过古人把这叫做“游春”或者是“踏青”。那么,《孔子游春》这篇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看课后的生字表,要求认真读,读正确,读流利。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刚才读书非常用心,非常投入,读书就应该这样。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迅速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稍后)现在,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能满足老师的这个愿望吗?
生:(略)
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往往善于抓住要点,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篇文章读成很短的几句话。下面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谁能把文章读成很短的几句话?
生:这篇文章写春天到了,孔子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他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悟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并把它讲述给弟子们听的事。
师:说得不错!谁能说得再具体些?
生:这篇课文讲述了孔子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春景,借水引导弟子们要做“真君子”,随后与弟子们弹琴唱歌,在听了子路和颜回的志向后竟手舞足蹈起来的事情。
师:(微笑着)你说得很具体!照你所说,你认为这篇文章当中哪一段最为重要?为什么?
生:我认为第八自然段最重要。因为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游春论水,其实是在引导弟子如何做人。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的举手!
生:(纷纷举起手来)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第八自然段正是全文的核心语段。哪位同学给大家读读这一段?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想,看看这段话主要说了什么?
生:这段话主要说水是真君子,因为它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师:同学们,孔子论水的这一番话语蕴含哲理,水的这四个特性耐人寻味,引人深思。让我们齐声把这段话读一遍。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段文字我特别喜欢,读完一遍,我就忍不住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遍感受就更深一层。其实,文章许多地方都与水的这四个特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找到了这种联系,那么,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会更深入,感受也一定会更全面的。下面就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全篇文章,细细地去探求,去挖掘,把你的发现和感受及时地圈划、记录下来。
生:(静心阅读,边读书边圈画有关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时间长达10分钟。)
师:好的,请大家停笔。刚才,教室里是静悄悄的,这是课堂上最美妙的风景。我真不忍心打破这般沉静!同学们刚才紧紧围绕水的四个特性于全文当中去找联系,大家静心默读,边读边思,边思边写,相信感受一定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的读书收获拿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发言的时候,首先要告诉大家你是把水的哪个特性和哪个词语、句子或段落联系起来思考的,然后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是把“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这句话与第二自然段联系起来思考的。水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没有水的浇灌和滋润,泗水河畔的景色能这么美丽吗?大自然又怎能妙不可言,令人心驰神往呢?这都是水的功劳哇!
师:(兴奋地)理解得多深刻啊!同学们,我提议,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生:(由衷地鼓起掌来)
师:还有谁也是把水的德行与这一段联系起来思考的?请你来补充。
生:我同意她的说法,但我想补充一点,我觉得水的德行不仅仅是表现在它滋养万物、造福万物,还表现在它不 www. 求回报。
师:(高兴地)你真善于思考,补充得多好哇!是啊,水源源不断地流淌,润泽沿途中的万物但不求回报,它德高盖世。同学们,读书就应该像这两位同学一样,要瞻前顾后,联系着去阅读思考。老师奖励你,请你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书,一个先读“德行”句,然后另一个读第二自然段,好吗?
生:(邀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了起来)
师:(面对读第二自然段的同学)你现在读第二自然段,和起初读时的感受一样吗?
生:不一样。起初读我觉得这段文字很美,现在读不仅感觉到美,还体会出其中蕴含着的对水的赞美之情。
师:(微笑着面向大家)老师再请两位同学读一读,不过顺序调一下,一个先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另一个读“德行”句。你们再去细细地感受一番。
生:(动情地读了起来)
师:你们的感受是否跟刚才的那位同学差不多?
生:(异口同声)是的!
师:下面,我请男生读“德行”句,女生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听边想象,脑海里要出画。我想,此时画面的主体应当是那哺育众生、有如乳汁的水。
生:(略)
师:刚刚交流得很好,让我们继续。
生:我把水的有情义与第12和13自然段联系起来思考的。子路愿意与朋友有福同享,颜回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这都说明他们是有情有义的人。
师:(满意地点头)你很聪明,思考得很深入。子路乐善好施,与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颜回温文尔雅,谦逊沉稳,正如水的和顺温柔。这不正是有情义的一种具体表现吗?咱们班谁是急性子?谁又温文尔雅?(经推荐请了两位学生分别读子路和颜回的话。)
师:读得真好!对于“有情义”这一点,还有谁要补充的?
生:第十自然段写到孔子弹琴,弟子们围在他的身边跟着唱歌,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多么融洽和谐啊!情谊是多么深厚啊!
师:说得好!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师生间浓浓的情谊相互交融,令人叹为观止。大家找找,文中还有一段也具体写出了师生之间的情谊。
生:(读第十六自然段)
师:你们看,身为老师的孔子没有正襟危坐,而是与弟子们同娱共乐,唱歌跳舞,讲求平等,使弟子们不仅沐浴在春风中,更是沐浴在师爱的阳光里,沐浴在美好的人生里。所以课文的结尾才会说——
生:(齐答)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师:让我们齐声来读读这几个自然段,去感受师生之间这种浓浓的情谊。
生:(感情朗读)
师:读得太好了。相信同学们都已弄明白了“有情义”的真正意思。下面让我们围绕“有志向”继续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生:我从子路、颜回所说的话语当中,觉察出他俩已经明白师父论水的目的,立下了人生的志向。
师:是的!立下了志向,就得认定目标走,咬定目标行。还可以联系哪个句子来理解?(见无人举手)老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其余的同学注意听,看看能否有所发现。
生:(读)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
师:发现了吗?
生:我认为这句话实际是说水的志向始终如一,它锲而不舍,勇往直前,再累再苦也要往前奔流。
师:是的!立下了志向,就算明知山有虎,也得偏向虎山行啊!你真有悟性!这两段话让我想起了孔子在泗水观澜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同学们,你们由这句话想到了孔子心情不平静的原因了吗?
生:可能孔子觉得时光匆匆而逝,自己到现在还未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生:也有可能是孔子觉得,人应该胸怀大志,但是人生短暂,应该用这有限的时间做出无限的努力。
师:(动情地)是啊!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光阴似箭,年逝。我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春天,更应该好好把握这宝贵的时光,立下壮志,勇往直前,去播种、耕耘,收获美好的理想。否则,就会追悔莫及。让我们齐声读读这两句话,好吗?
生:(齐读)
师:“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这句话和文章哪儿有着联系?
生:我是把这句话和“意味深长”这个成语联系起来思考的。“意味深长”的意思是含义深刻,耐人寻味。那么,孔子论水的这段话究竟有什么含义呢?他真正的目的不是在谈水,而是借机教育弟子们,要他们学习水的品性,做“真君子”。孔子真是善施教化!
师:(惊喜地)同意他的见解吗?
生:同意!
师:给他掌声啊!看来,大家都是孔子的知音。大师就是大师,他“善施教化”,没有居高临下地空洞说教,而是循循善诱。做他的弟子,聆听他的教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好好地读一读,牢记孔子的教诲,把握“真君子”的标准,学做“真君子”。
生:(齐读)
师:同学们,学到这,不知你们想起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两篇课文?
生:我想起了《最大的麦穗》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这两篇课文。
师:是啊!苏格拉底巧借捡麦穗让弟子们悟出要把握住人生的机遇,不要让眼前的机会白白丧失;那位哲学大师妙用除草一事,让弟子们悟出立德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而孔子以流水为喻,引导弟子们做“真君子”。他们都“善施教化”,不愧为大师!看看课文,“善施教化”句还和课文哪些地方有着联系?
生:文中第七、第九自然段有这样的两个词语,“遇水必观”和“司空见惯”。正因为孔子“遇水必观”,他才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深奥的道理。孔子善于向身边的万物学习,从平平常常的现象当中悟出道理,这种做法本身就给弟子们树立了榜样。我觉得这也能够算作是“善施教化”。
师:你很有灵性!同学们,孔子的这一发现充满了人生的大智慧,这不仅使他的弟子,也使我们得到了启发:天地间有两种书,一是有字书,二是无字书。无字书的内容十分广博、深奥。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川湖海、风云雷雨都是无字之书,都是活的知识宝库。这部宏大、深邃的“无字书”,需要我们去勤奋努力地阅读,仔细深入地思考,从中获得种种教益。你们说,是吗?
生:(齐答)是!
师:继续交流。(全场寂静)请同学们去读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生:(小声读)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师:发现了吗?
生:(高兴地)我知道了!孔子带着学生外出游玩,实际上玩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用心感受,用智慧去发现,就能获得许多课文本得不到的知识。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悟出了道理,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
师:你说得一点没错!孔子没有把弟子们局限在课堂里学习,要知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啊!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一定对孔子论水的这段话产生了丰富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好不好?
生:(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孔子游春》这篇课文,与孔子这位大圣人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感受到了他无上的智慧以及博大的思想。不知道同学们觉察到没有,这浓浓的春意已悄悄地荡漾开去,将我们紧紧包围……
【互动评课】
一
高林生:古人说,“学贵有疑”。“疑”从何来?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差异。刘老师深谙其道。先是以一个“春”字作引子,激活学生的已知,然后以“春天就是这样生机勃勃……我不禁想起了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这么一句话架设走向未知的桥梁,引发了学生的好奇,点燃了学生的读书欲望。“温故”来得扎实,“知新”自然会兴趣盎然。
潘文彬:教学其实是一种唤醒,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愫,建构知识,丰富经验,获取智慧的过程。上课伊始,刘老师很智慧地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中“春”字,点引学生由“春”字想开去,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真的都被唤醒了。他们思绪飞扬,迅速地从自己的头脑中调取有关“春”的信息,他们兴致盎然地说有关“春”的词语,吟咏有关“春”的古诗,背诵有关“春”的语段,课堂上“春”意浓浓,情意绵绵。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对“春”的认识深刻了,对“春”的情感浓厚了,对“春”的向往热烈了,产生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很自然地引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这段文字有了一定情感的基础,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走进文本的深处,体悟文本的情蕴。如此引入,可谓是机智、大气!
吴胜平:由“春”而“孔子”再至“游”,这种与众不同的切入,我理解为教者是在寻求一种突破,突破一种模式化的导入。这样的导入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匠心独运。虽然也是抓住课题,但这种对课题的解读却是和课文的内容紧密融为一体的,生动丰富,让人耳目一新。刘老师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高度研读课文,很好地发掘与把握文本提供的教学资源,较为准确地预测学生的已知和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未知,并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和要点寻找到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读书、感知、领悟的切入口。这个切口紧紧地扣住题目,锁定重要段落,将解题、识字、解词、读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自然而然,本色无饰,引领着学生向重难点进发,真可谓“教材透则教法秀”!
潘文彬:在这个环节中,刘老师还就第二自然段进行了教学,其特点是“简约而不简单”:第一,生字教学,取舍得当。刘老师立足实际,教学生不会的生字,并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法灵活自然,凸现出汉字的文化特点,使得学生在音、形、义整合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生字的认知组块。第二,读书内化,自然恰当。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情境中,自主读文想画面,放声朗读抒情感。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融进了春天,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二
高林生:《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就提出了“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要求。课文中的哪些词句是“关键词句”呢?课文的题目理所当然是“关键词句”。就功能而言,课题一来有导向功能,二来有统领功能。刘老师提出的“《孔子游春》这篇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呢?”显然利用了课题的统领功能。随后,刘老师以“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篇文章读成很短的几句话”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但给“浏览”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以通俗的解释,而且点明了操作的要领,真可谓“一石两鸟,匠心独运”。
吴胜平:在初读的基础上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何将感知到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出来?这里有一个方法的训练。刘老师也在寻求一种突破,“会读书的人往往善于抓住要点,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篇文章读成很短的几句话。”多么精当的点拨,多么智慧的引导!没有套话,没有俗语,没有那些束缚学生思维的框架,没有过多地强调“关于语文”的东西,就是几句带有引导的、指导的和激励的话语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孩子知道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原来并不复杂,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由此我想到,语文真的是要简单些,再简单些。《易经》中说的“智者易简,愚者繁难”很有道理。但课堂上的“简”需要的是教师的丰富,教师的智慧。
高林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引导学生们将问题聚焦,直扑课文的重点——第八自然段,无疑是这一教学环节的精彩之所在。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过:“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过程的话,就要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应该说,这样的安排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悟“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哲学思想的例子。
吴胜平:课文中心段的提出不是由教师一锤定音,而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一做法体现的是现代教育的思想,是在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也许有学生会答错或不敢回答,但不要紧,有了这种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意识,就会有阅读前行的动力。
三
潘文彬:语文课堂应该聆听到学生心灵成长的拔节声。我们欣喜地看到,由于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立足文本,尊重文本,很好地扮演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红娘”,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静思默想的时间,使得学生对文本了然于胸,积蓄了能量,丰厚了对话的资本。所以,课堂上才有了学生的“有感而发”和“灵感迸发”。我觉得,语文课在强调书声琅琅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鸦雀无声,我们应该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书感悟,走进课文。只有这样,课堂上才会有高质量的对话,才会听到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
吴胜平:是的!静下心来读书太重要了,尤其是在高年级,这是“精读”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要杜绝浮华,克服浮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要重视朗读,又要重视默读,不能用朗读取代默读。要大力提倡用整块的时间让学生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步步深入地读,读书质量越高,学生的学习情绪越高,这样才有可能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正如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所说的“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
高林生:从抓课文的主要内容到重点段落的把握,从问题的聚焦到静思默想去探求,直至学生们通过阅读实践,自己发现了重点段与其余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实在是一次从提出问题,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直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旅行。
在这次思想旅行中,“读”和“悟”融为一体,读中有悟,以悟导读;在这次思想旅行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融为一体,学生们是在边读边听边想象的活动中,是在脑海里不断地浮现与文字相应的画面的过程中,完成对语言文字意义的理解与把握的;在这次思想旅行中,语言文字的把握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如果说“默读”、“圈划”、“记录”、“发言”、“说说”是外显的,是更多地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话,那么,“想象”、“探求”、“挖掘”、“感受”、“思考”则是内隐的精神活动;在这次思想旅行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融为一体,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师的组织引导不但协调,而且互动。
吴胜平:这部分教学的确十分精彩,真正意义上落实了“对话”的理念。感触有三点:第一,“对话”是真实的。师生抓住课文的中心段、中心词,经历了实实在在的对话过程,对文本价值取向做了较为深刻地探究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对“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真君子”、“善施教化”有了新的认识。第二,“对话”是生动的。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及情感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融合,联系上下文,联系曾接触过的孔子的言论,联系学过的课文,形成对文本意思的推测、理解和认知,“对话”成为了读书内化活动,成为了加深理解、提升感受、欣赏评价的过程,不是一对一的问答,而是立体多元的,有着深度和广度。第三,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对话”过程中,教师始终介入其中,呈现的是自然、平等的和谐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读书,沟通、交流,我认为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学习,教师是在追求新一轮课改所要达到的一种美好境界。
潘文彬:《孔子游春》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那么,在高年段这样的长文究竟如何来教呢?刘老师的这个处理策略无疑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范例。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关注:其一,把握整体,聚焦部分。刘老师在让学生弄明白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你认为这篇课文当中哪一段最为重要?为什么?”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了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凸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二,聚焦部分,辐射全文。其实,第八自然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全息的。刘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一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静心阅读文本,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一自然段的意蕴。这样,又由这一自然段发散开去,使得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全文,观照全文,体悟内涵。其三,紧扣词句,体悟文本。学生在交流汇报自己的阅读感悟的时候,刘老师始终不忘让学生紧扣课文的词句来说,这样学生的感悟就有依傍,而这对感悟和理解文本语言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四
高林生:什么样的阅读课是一节高效率的阅读课,见仁见智。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即在规定的40分钟内,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在原有的基础上朝着语文教学既定目标前进幅度的大小,当是衡量一节阅读课效率非常重要的标准。通俗一点讲,也就是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所得是不是既定目标所要求的内容,所得的质量与数量是不是实现了尽可能的高和多。如果此说不谬,刘老师和他的学生共同演绎的这节课是不是一节高效率、有价值的阅读课,也就不说自明了。
语文评课稿 篇3
《雪顿节上看赛牛》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主要围绕我国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介绍。《雪顿节上看赛牛》就是介绍了藏族人民在欢度自我的传统节日——雪顿节时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写出了浓郁的藏族风情。课文按“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顺序描述了自我在雪顿节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藏族人民欢乐的心境。
李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单元训练重点项目进行教学设计,教学中又能时时处处关注到学生个人的成长和本事的提高,如创设学生说话的情境,利用媒体创设利于学生学习和想象的情境。一节课,教师能始终抓住教学点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并且教师还能围绕本学期小专题《优化作业设计》进行课堂练习设计。
本设计紧扣文本资料、单元训练重点、课后题,打破传统的串讲串问教学模式,先从整体入手,然后直奔教学重难点,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抓住重点词语“别开生面”,贯穿教学始终。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李教师重点是抓住比赛时场面的壮观、趣味、揪心进行课堂教学的。
本课资料长,但李教师能巧妙的进行设计。本课时把握住了读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本事。”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能够是主要资料,能够指思想感情,能够指表达方式。资料,情感,都要经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叶圣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圆球,组成文章的所有词句段都环绕于这个球心,缺了其中的某部分,就成不了圆球。所以教学一篇文章,要着眼于整体。
这节课成功的地方是:
1、虽然是第二课时,但教师能把握住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学时,教师能巧妙引课后,直奔教学主题。
2、能选择学生自我感兴趣的段落品读,借助媒体辅助引导学生读出情,读出味。经过各种形式的读来理解感悟课文。
3、能抓住重点段落来学习,品味。做到以点带面。
4、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各民族异常是藏族浓郁的民俗风情,尤其是牦牛比赛时的图片更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场面的壮观,同时,把课文里一些重点语段提炼出来,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对一些重点词语用不一样颜色的字标记出来,加深理解,也有利于朗读指导。
5、重视了朗读训练,尤其几个重点段落和截取的片段。经过朗读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除此之外,教师又能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加入了语文扩展练习、变换句式和仿写句子练习,在语言实践中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
6、教师能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学习重点的资料。教师能引导学生抓重点的词句品读,体会赛牦牛的壮观场面、牦牛发怒奔跑的惊险和它与主人的亲近。
本节课的确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也有可探讨的地方,我仅代表个人意见。
1、教师从引课过渡到品读感悟时,问题设计的巧妙,但学生不能抓住重点,充分地进行学习,有点摸不着头绪,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发挥。
2.朗读形式有点单一,学生评读、议读较少,应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练习中,提高朗读水平。
3、在过渡到品读感悟时,学生的质疑本事还是差,学生提的问题太多,过碎,学生不会抓住重点,充分地理解课文。
4、让学生选择自我感兴趣的段落,用自我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进行展示这一环节安排的挺好,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太强,还是要依靠教师引导。其它形式学生想不到,还是要靠教师的层层点拨。个别学生还是没有参与其中,主动性、进取性不够。课堂上个别学生的纪律还要加强,行为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
5、《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优美的词句。从课文中找出描述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读背背,再抄写下来,进行语言积累,期望以后注意。
特级教师于漪教师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期望李教师能从遗憾中找出问题,改善方法,提高自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最新老师评课稿 篇4
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老师,您好!"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怀着深深的敬意,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问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老师,您好!
老师,是多么光荣而崇高的称号!古往今来,伟人、学者、战将、豪杰,哪一个不是出自老师的培养?理论、发明、学说、创造,哪一件不饱含老师的辛劳?新的纪录,先在老师的眼前超越;宏伟蓝图,先从老师的心中描绘。
九月金秋,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感恩的季节,更是一个属于教师的季节。再过4天,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7个教师节。在此,我先向每一位同事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祝愿你们身心健康愉悦,合家幸福美满!
教师节-----这是一个令人激动而神圣的日子,因为教师节不仅仅赞美教师,更重要的是,她在讴歌一种灿烂的、塑造灵魂的职业。
教师,一个普通的名字,但是在今年这个名字却显得格外的厚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多么神圣的字眼。这个名字赋予我们的实在太多太多。每个人的成长和成才,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和更新,无不饱含着老师的辛劳和奉献。解决疑难,教师是书;传递文明,教师是桥;科教兴国,教师是帆。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功,无不浸透了老师们的心血与汗水,无不来源于老师们的栽培与辛苦。是老师的手在引导,是老师的目光在鼓励,是老师的声音在指正,是老师的心在呼唤,是老师的人格在感召。
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教师不是伟人,但教师的身上凝聚着学生滚烫的目光。教师职业是崇高的,教师职业是无价的。 有人把教师比做红烛,燃烧着自己,明亮了别人,甘作人梯,呕心沥血,献身教育,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智慧的年华,培养造就出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和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兴教育人,笔尖耕耘桃李地,墨水浇开智慧花。同学们,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为老师们送上自己内心深处最真诚的祝福吧,也许是简简单单的几句温馨话语,也许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教师节卡片,也许是集体为老师们开一个简短晚会。赶快动手吧,用自己的话语送去发自内心的祝愿,让鸿雁带走我们的祝福,飞往我们亲爱的老师的心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会懂得去关心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相信同学们多姿多彩的想法,可以为这个特殊的节日增添更绚丽的色彩,让我们用同一旋律,谱写同一个心音:老师,您好。
老师,您的光荣,您的艰辛,您的崇高,您的伟大,啊,"老师"二字就是您最响亮,最贴切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