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20篇正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20篇》

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小蝌蚪的变化,想象故事情节,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示自己的认识。

2、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受探究生命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

2、青蛙、鸭子、大白鹅、鱼、乌龟、小蝌蚪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早上谁送你来幼儿园?送首歌给妈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听,有人在哭,老师过去看一看。原来是小蝌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可是,他们的妈妈生下小蝌蚪后就离开了,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于是,他们就四处去寻找自己的妈妈。我们一起来和他们找到妈妈。

2、新授:

(1)播放《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课件。幼儿仔细观察。

(2)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在哪里?

小蝌蚪先遇到谁?又遇到谁?

他们是怎么说得?

(幼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示幻灯片,让幼儿更充分理解。)

(3)完整的将故事看一遍(课件)

(4)边看幻灯片边讲述故事。

(5)游戏:

课前在地上画5个圆圈,找5个幼儿扮演青蛙、鸭子、大鱼、乌龟、大白鹅,分别蹲在5个圈内,另找2名幼儿扮演小蝌蚪,青蛙和小蝌蚪在池塘里边游边念儿歌: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身体滑溜溜,漂亮尾巴扭呀扭,池塘里面转圈游。转呀转呀转转转,东边游来西边游,闭上眼睛想一想,妈妈妈妈在哪头?念到"池塘里面转圈游,转呀转呀转转转"时小蝌蚪两臂侧平举,原地转3-5圈。念到"闭上眼睛想一想"时,小蝌蚪蹲下用手蒙住眼睛。念到"妈妈妈妈在哪头"时,青蛙妈妈和其他的妈妈交换位置,表示先回家了。当老师说:"找妈妈去吧。"小蝌蚪睁开眼睛,跑到自己妈妈的身边,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看谁最快找到妈妈。

3、活动结束:

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也要唱歌给妈妈听,小朋友和他一起唱吧。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2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尝试排图且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3.感受妈妈们对小蝌蚪的热情及关心。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PPT、图片等。

活动过程:

1.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谜语让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听故事录音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蝌蚪把哪些小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自己的妈妈呢?

3.教师边演示PPT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又遇到了谁?又是怎么说的?

(3)为什么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4)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

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回忆故事情节,将故事图片进行排序。

5.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内容《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练习原地转圈和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

2.用眼睛寻找目标后能快速行动。

3.遵守游戏规则,奔跑时能够避免碰撞。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青蛙、鸭子、白鹅头饰各一个。

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学会表演“小蝌蚪”。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引起兴趣。

幼儿跟着教师学小蝌蚪做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操吧!点点头呀点点头,伸伸臂呀伸伸臂,蹲一蹲呀蹲一蹲,弯弯腰呀弯弯腰,踢踢腿呀踢踢腿,跳一跳呀跳一跳,抱一抱呀抱一抱。”

2.玩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小蝌蚪”边念儿歌边自由地游来游去,当念到“转个圈想一想,妈妈妈妈在哪头”时,就原地转圈仔细想;当念到“快去找妈妈”时,首先看清妈妈在哪里,然后赶紧跑到妈妈身边。

(2)教师与配班教师分别带上青蛙、鸭子、白鹅不同的头饰,组织幼儿游戏。

(3)请一名幼儿扮演“青蛙”进行游戏。

注意提醒幼儿在奔跑时注意避让,防止碰撞。

3.放松活动——我是快乐的小青蛙。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青蛙,放松并整理各种动作。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4

教学目的:

1、看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通过读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谜语导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说谜面: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水里游。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二、学习小蝌蚪自然段

1、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

2、课文是怎样来介绍小蝌蚪的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图文)

(1)自由读,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句子。

(2)点名读,齐读

(3)指导朗读:小蝌蚪可爱吗?是呀,多么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呀,你能用朗读让大家仿佛亲眼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青蛙自然段

1、小蝌蚪长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播放录音,请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2、刚才,大家听故事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用“——”在课文中画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3、检查朗读,点名分段读课文。

4、指名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生说,师板书: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指出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

5、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它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1)点名回答:鲤鱼、乌龟、青蛙。

(2)小蝌蚪是怎样接近它们的?比较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3)课件演示,播放动画。

a、小蝌蚪与鲤鱼对面迎上去的动画。

b、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上去的动面。

c、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的动画。

(4)思考: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是它们的妈妈?

a、点名朗读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妈妈们的。语旬。

b、看图填空。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披蹲鼓露

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看一对大眼睛。

c、指导学生读句子。

四、分角色读课文

同学们,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你们喜欢谁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夸夸想想

1、孩子们,你们喜欢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自由说,点名说。

3、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1)点名说

(2)师补充

六、课堂小结

孩子们,现在知道了青蛙是益虫,今后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保护青蛙。

附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练习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初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进一步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配班老师在场地不同方位扮演故事的其它角色。

2、音乐带、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的头饰和胸饰。

3、布置活动场地、各活动区域运动器材。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教师带上小蝌蚪胸饰和幼儿一起扮演小蝌蚪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在音乐旁白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活动身体。

2、集体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出示背景图(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快乐地在水中游水):伙伴们,他们是谁呀?我们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师:鸭妈妈带着它的宝宝多开心呀!那我们的妈妈呢?她是谁呀?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师带领幼儿游到鸭妈妈身边,并有礼貌地和鸭妈妈打招呼问话。

(2)小蝌蚪游到鱼妈妈身边

小蝌蚪告别鸭妈妈去找妈妈,师引导幼儿在不同层次的平衡区里进行练习。场地上布置两条不同的道路:高低不平的荷叶、平衡木铺成的弯弯曲曲的独木桥。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有荷叶,有独木桥,我们一起绕过荷叶,游过独木桥。重点指导小蝌蚪们以小碎步的动作游过独木桥。

在平衡区中练习两次后小蝌蚪们发现了鱼妈妈,游到鱼妈妈身边。和鱼妈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话。

小蝌蚪告别鱼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长出了两条后腿,师:咦,我长出后腿来了,让我看看你们长出后腿了吗?呀,都长出来啦,来,一起伸伸后腿。

(3)小蝌蚪游到乌龟妈妈身边

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引导幼儿在不同层次的钻爬区中进行练习。场地上布置两条不同的路:呼拉圈和小椅子扎成的桥洞、两个连接的大纸箱。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有两个桥洞,我们怎么过去呀?(钻过去)。可是桥洞有小又暗,我们要一个接一个地钻,不要挤在一起哦!教师重点指导钻呼拉圈的幼儿要低下头慢慢钻,别把头碰在桥洞上。

当小蝌蚪们练习完钻爬区后发现了乌龟妈妈,一起爬到乌龟妈妈身边,和乌龟妈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话。

小蝌蚪们告别乌龟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长出两条前腿,师幼一起做上肢运动。

小蝌蚪又去找妈妈,发现了更难走的路。场地上布置了三个层次的路:竹梯和轮胎铺成的小沟、脚步器两条、垫子两个。

教师提出要求:这里的路很难走,我们要安全地爬过小沟,睬过小石子。教师重点指导爬竹梯和爬脚印的幼儿,提醒幼儿手脚协调,注意安全。

(4)小蝌蚪游到青蛙妈妈身边

小蝌蚪爬过小沟,继续找妈妈,又发现尾巴掉了,是:现在我们变成什么了呀?(小青蛙),师生共同学蛙跳和哇叫。在寻找过程中又出现了很难走的路。场地上布置了两个层次的跳跃区:一排小椅子和桌子连成的路、有坡度和高度的木箱。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的路更难走了,我们要勇敢地跳过小山坡,大家有没有信心走过去呀?

师幼一起在不同层次的跳跃区中练习跳跃动作,重点帮助几个胆小的幼儿,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树立信心,勇敢跳过去。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小青蛙们找到青蛙妈妈,和妈妈亲热地拥抱。妈妈给宝宝擦汗、脱衣服。

师:宝宝,你们都长大了,本领真大,这么远的路走过来了,说说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呀?幼儿自由讲述。

3、自由探索练习

师:我的宝宝现在都长大了,现在妈妈带你们去学本领好吗?我们到每个地方去锻炼一下,要注意安全。

在场地上原有的活动区域中增添材料:平衡区中增设梅花桩、彩色半球;钻爬区中增设拱形桥、垫子、轮胎;跳跃区中小椅子的排列增加难度。每个区域中增加不同的辅助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和练习。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活动过程,及时调节各个活动区域的运动材料:平衡区中提醒幼儿把沙包放在头上顶、一排直的梅花桩排列成弯曲的小路;钻爬区中的拱形桥既可以钻又可以往上攀爬、竹梯下面增加轮胎的数量、垫子既可以爬又可以滚和翻跟斗;跳跃区中不断变换小椅子的排列顺序,增强运动密度和强度。

幼儿在场地上自由探索和练习,挑战自我。教师鼓励和帮助胆小幼儿勇于探索。

4、放松活动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越来越大了,现在跟妈妈一起到庄稼地里捉害虫好吗?

小青蛙和妈妈一起,高兴地听着音乐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一边学蛙跳出去。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6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共同协商,设计有连续情节的单幅插图,组成故事连环画。

2、能画出主要角色的特征。

3、积极的参与小组讨论,分工体验合作绘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舒缓优美的音乐。

2、小蝌蚪找妈妈连环画六幅,连环画书小蝌蚪找妈妈,动物图片,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和幼儿谈话,回忆故事内容。

1、教师:小朋友,刚刚看的动画片叫什么名字?故事里面都有谁?

小蝌蚪先后都把谁当成了自己的妈妈?为什么?

幼儿说出动物先后的顺序特征,教师同时出示该动物的图片,加深记忆。

2、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按顺序贴上相应的动物图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二、教师出示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

1、请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制作连环画的兴趣。

老师将这个故事画成了漂亮的连环画,一共画了几幅?(六幅)。

这六幅画是根据什么来画的?(根据故事情节)。

2、按顺序展示每一幅图片,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顺序。

除了根据故事情节来画你还发现这本连环画上有什么?(页码和封面)。

小朋友想不想画连环画呢?

三、师幼共同讨论,引导幼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画出连环画。

1、教师:这么长的故事咱们一个人画肯定需要很长时间,那咱们怎样才能画的又快又好?

引导幼儿每人画一张插图,把故事串连起来。

2、教师: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谁画哪一幅?

怎样设计封面?页码写在哪里?看一看哪一个小组分工最明确。

3、教师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巡回指导,向他们提一些启发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协作分工,照顾个体差异。

并请一组幼儿说一说自己小组的安排。(谁想画第一幅,谁想画第二幅。)

四、师幼讨论,共同制定绘画规则。

和幼儿共同制定绘画规则,画时要大方,整洁,画面丰富,颜色均匀,并能根据故事情节来绘画。

五、幼儿绘画,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幼儿伴随舒缓的音乐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着重强调幼儿按故事情节进行绘画。

六、幼儿互相欣赏、交流作品。

引导每个组幼儿讲述自己组编的故事,激励表扬幼儿的进步。

活动延伸:

小朋友,咱们的连环画还缺少一张封面,老师将你们画的连环画放到区角里,一会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去合作画一张封面好吗?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3.能看单幅图,理解课文意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迎”和“追”的意思,需强化理解。

2.青蛙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第一课时

一、教学字、词。

1.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读)

2.自学生字。反馈:学会了什么?

3.师重点教:

蹲——右半部笔画。

鲤、蹲——左半部最后——笔为提。

鼓——左上部上横长下横短。

碧——王大娘、白大娘,并排坐在石凳上。(谜语)

4.生字连词读。

5.书写生字、指导。

二、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整齐。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生:齐读《小蝌蚪找妈妈》。

师:把题目读得再好一点,《小蝌蚪找妈妈》。

生:再读《小蝌蚪找妈妈》。

二、复习字词。

师:读得不错,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课文,还记不记得?

生:记得。

师:那好,我们来看生字卡片。

生:脑。

师:书空右半部分。

生:点、横、撇、点、竖折、竖。

师:不错,再看——

生:袋。

师:书空它的上半部。

生:撇、竖、横、斜勾、点。

师:看,下面一个字可难了!

生:蹲。

师:数数,右半部分有几画?

生:12画。

师:它的右半部那么多,我们来写一写吧!(生写,师板书)

生:鲤。

师: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左边这个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

师:说得真好,你们看,鲤和蹲有什么相同地方?

生:鱼和足作偏旁时,他们的最后一笔都变成提。

师:板书:鼓

生:鼓。

师:给它组个词。

生:鼓气、敲鼓、打鼓、鼓声。

师:说得真好。我们读生字读得不错,现在老师让大家“开小火车”念,你们愿意试试吗?

生:愿意。

师:我们来比比,看哪组“火车”最快、最好。

生:脑袋、蹲着、鼓着、蝌蚪、乌龟、鲤鱼、变短了。

三、引人课文。

师:读得真不错。你们谁来告诉我,小蝌蚪是怎么样的?你来说,我来画好吗?

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是这样吗?

生:不对,尾巴太短了。

师:噢,那就这样吧,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奇怪了,书上为什么不说“长尾巴”,而要多加一个“长”字,变成“长长的尾巴”。

生:因为长长的尾巴比长尾巴感觉还要长一点。

师: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怎么样是“甩着”,你们来做做看。

生:(做手势)。

师:噢,是这样!你们看(指生字卡片),你们做的动作和字很像的,瞧,这竖弯钩多像一条尾巴!我们的中国字多有趣。写一遍好吗?

(生写甩)。

师:字写得很不错,老师还有个本领,你想不想学。

生:想的。

师:那好,你仔细看着,不然你可学不会!(举卡片)我会用“长尾巴”说“长长的尾巴”。你们会吗?

生:会

师:好,你们也试试2(卡片出示)大脑袋。

生:大大的脑袋;

师:宽嘴巴。

生:宽宽的嘴巴。

师:黑身子。

生:黑黑的身子。

师:你们学得可真快!看,老师画了多少小蝌蚪?

生:一只!一条!

师:看(打开投影),这儿有多少啊?

生:十二只!十三只:

师:有好多好多,数也数不清,我们可以用个什么词呢?

生:一群!

师:真能干!还有一道题,你会做吗?

生:什么题?

师:仔细看着!(师出示)池塘里有一群()、()、()的小蝌蚪。

生:池塘里有一群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就读第一段。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好吗?(读)你们也像老师一样,读一遍。

生:(读)

师:这回读得不错,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师画)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好,请你们自己研究下面的课文,想想,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都用笔在书上划出来。

生:(边读边划)

师:学好了吗?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

生:鲤鱼妈妈!

师:(出示——鲤鱼)我现在来当鲤鱼妈妈,你们做小蝌蚪,你们向我打听。

生: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生:(一次又一次地练习)

师:交换一下,你们念鲤鱼妈妈,我念小蝌蚪。

(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

生:(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演得怎么样?动作都到位了吗?

生:“迎”还没有做出来。

师:怎么样是“迎”?谁来试试?

生:(表演“迎”)

师:嗅,原来这样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出示黑板)

师:再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生演)

师:他们这回表演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读得很好,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会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他们的妈妈呢?

生:因为它们看见……

师:快看看书上的图吧。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他们也想自己的妈妈了,所以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了!

师:你说得真好!小蝌蚪在想念自己的妈妈了。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

生:(读蝌蚪的话)

师: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谁上来在黑板上画一画?其余的小朋友在书上画。(请一人上来画)

师:画对了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生:它已经长出两条后腿,后来长出两条前腿,所以称为“又”长出两条腿。

师:你真会学习。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划出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念。

生:(学习)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经在表演了,老师念一句,你们跟一句,边读边演,行吗?

师:连忙追?怎样才是连忙追。最后的那位小朋友你来追前面的这位小朋友。(生演)

师:谁上来表演这一段?(学生表演)

师:你们演得真好。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师: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妈妈却说,蝌阗妈妈是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虫还顶呱呱呢?到底谁说得对?

生:都对!把它们俩的话合起来就通好了。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生: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被着绿衣服,捉起虫来顶呱呱。

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

生:青蛙。

师:刚才,你们帮老师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老师、同学帮你解决的?

生:(提问)

师:请大家在课题下面写上蝌蚪的特点,在课题上面写上蝌蚪妈妈的特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8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经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经过学生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

1、经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一样,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蝌蚪、青蛙头饰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教师出示幻灯片1—2张)

2、谈话引入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为什么它要去找妈妈呢今日我们就一齐随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明白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样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温馨提示:

(1)自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

(2)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教师课件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检查识字效果。(教师出示幻灯片第3张)

三、精读领悟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样样(教师出示幻灯片第4张)

(2)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5张)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期望也能和自我的妈妈生活在一齐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齐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最终找到了自我的妈妈,原先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教师出示阅读提示:(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2)最终小蝌蚪在哪儿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6张)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1)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7—8张)

(2)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此刻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我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教师提问: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请你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

③团体汇报,教师把学生学习的情景用相机拍出来展示讨论情景。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我是怎样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四、演演画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20张)

教师请学生上台看课件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其他同学读课件中的句子配音。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读指名学生演小蝌蚪的的样貌(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张)

(2)同学们读得不错,小朋友表演不错,下头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选出主角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6张)

(3)教师引导:小蝌蚪的身体在渐渐长大,它又去找妈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7张)

(4)教师引语: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忙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头来看第四自然段,听教师读这一自然段,请同学根据教师的朗读上台表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8—20张范读)

教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把它找到妈妈后高兴的心境表达出来。

五、分主角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六、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用首先之后然后最终说话。(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1张引导)

七、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

2、给爸爸妈妈讲演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7个生字,会写“灰、阿”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请你标画出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听故事录音,边听边标画出自然段序号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有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小蝌蚪什么样子呢?

(2)“快活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象一下,做这个动作。谁还能用“快活”说一句话呢?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这自然段,这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分组进行议论。

(3)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象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试着读—读,再分角色进行表演。

(4)学生练读。表演。

(5)汇报后评价。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长后腿

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小蝌蚪又向谁请教呢?

板书:乌龟青蛙

(2)自选学习内容。

思考: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用读的形式汇报出小蝌蚪的变化。

4、学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5、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小蝌蚪找到乌龟,乌龟告诉它,它的妈妈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找到了妈妈。

7、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

8、戴头饰表演。

9、教师小结:小蝌蚪为了寻找妈妈,不断地探索,靠着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2、课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中有些生字的结构规律。

2、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灰迎阿姨 ?追顶披鼓

(2)同桌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汇报。

3、指导学生写本课的生字。

先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再组词。注意区别“披”和“波”。

(1)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占格位置。自主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与学生一起书空。,重点指导“灰、条”。

(3)学生仿写,老师订正。

(4)认真书写。展示部分学生写的字。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师生对话,背诵句子。师:小蝌蚪什么样?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师:小青蛙什么样?生: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把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过程说清楚。

四、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四条腿宽嘴巴长后腿

乌龟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0

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小蝌蚪变为青蛙的成长过程,使幼儿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二)培养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培养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三)知道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小蝌蚪和青蛙。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的挂图。青蛙和蝌蚪的图片。

2.提前让幼儿观察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蝌蚪、青蛙、鸭子、鱼、乌龟、大白鹅的头饰若干。

4.磁性黑板,配套幼儿用书《语言》。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猜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大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

“小时穿黑衣,长大着绿袍,生活在水里,岸上睡大觉”

幼儿回答:“蝌蚪,青蛙”

教师提问:“青蛙和蝌蚪一样吗?

2.根据幼儿回答,分别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

3.蝌蚪就是青蛙的孩子,但是有一群小蝌蚪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决定一起去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二)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边讲故事边依次出示挂图。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提问:“第一次遇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幼儿答:“鲤鱼妈妈,”

提问:“后来又遇到了谁?最后怎么找到妈妈的?”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

1.教师边示图边提问。

2.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3.请幼儿按照挂图讲述故事。

4.提问:“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大白鹅妈妈是怎么对小蝌蚪说的?”

(四)故事表演

请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将故事的主要情节表演出来。

延伸活动:

继续观察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1

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结合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为了让孩子对妈妈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手指压印作画,以及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对事物的细致观察

2、掌握曲线添加的方法

3、对蝌蚪各种动态的表达

活动准备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PPT、黑色颜料、黑色水彩笔、抹布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呱呱呱、宝贝们听一听,是谁在讲话呀?”(课件里呈现青蛙妈妈)

老师:“原来是青蛙妈妈呀!可是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不开心的样子,我们一起来问问它是怎么回事吧!”(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贝在到处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原来青蛙妈妈担心它的宝贝找不到它,那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紧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呈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乐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课件里小蝌蚪是往不同方向游动的。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多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示,把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老师这里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资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假如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四周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资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éi yóu xiàn zài shén me biàn huà miàn tiáo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蝌蚪长着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地游来游去。

2、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3、小蝌蚪向_______(谁)问他们的妈妈在哪里,把_______(谁)错误地认为是他们的妈妈,_______(谁)才是他们真正的妈妈。

4、小蝌蚪的妈妈唱歌的声音是。

A、呱呱呱B、哈哈哈C、嘻嘻嘻

三、填空题

1、一只青蛙条腿,只眼睛张嘴。

2、一只蝌蚪条腿,只眼睛张嘴。

3、一只鸭子条腿,只眼睛张嘴。

四、实践活动

假如你一个人走迷路了,你该怎么办?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2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趣味性”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中班下学期,孩子已形成了初步数概念,但很多孩子还不能正确判断大小、排列方式等不同,但数量相同的各种物体的数量,面对孩子当前的状况,结合幼儿认知特点及发展需要,我设计本次活动,教学活动目的就是利用游戏化手段,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探索中,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发展观察及点数能力,体验数数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发展观察及点数能力,体验数数的快乐,并能说出几种动物的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鸭子、乌龟、螃蟹、鱼、蜗牛、青蛙等大小图片若干、音乐、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引导幼儿准确点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

1、出示课件,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准确观察点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1)出示7条鱼,引导幼儿正确点数。

“小蝌蚪遇到了谁?数数有多少?”

(2)出示9只乌龟,引导幼儿正确点数。

(3)出示10只鸭子,引导幼儿进行封闭式点数。

2、利用小蝌蚪经过4次队形变化但数量不变的情景,引导幼儿初步理解量的守恒。

“想一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变了几次队形?”

“小蝌蚪的数量有变化吗?”

教师小结:尽管小蝌蚪变了4次队形,但蝌蚪的数量没有变,都是6只。

二、猜一猜,说一说,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特征的认识。

1、利用课件,通过局部猜鸭子、乌龟、螃蟹等几种动物特征。

2、拓展思维:除了刚才说的动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并说出其特征?

三、做一做,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1、介绍材料,交代操作要求。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验证,引导幼儿发现“秘密”。

活动延伸:

和孩子一起随音乐跳舞!

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准备

1、挂图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揭示课题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

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a。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b。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c。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结:学习这段我们分三步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布置作业: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节

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师扶着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步骤学习。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②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③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这与我们问路一样。追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方向相同,表现它们找妈妈的心情。这也是急中出错的原因。游过去:真实地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因为这次肯定不会错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游过去。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问: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

1、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出示幻灯,显示小蝌蚪整个的变化过程。

2、第二句什么意思?从青蛙天天捉害虫你想到了什么?

四、小结: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随着不断了解妈妈的特征,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它多高兴呀!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在生字表中标出字的偏旁部首

二、出示生

1、易写错的字:群(第二笔要出头)宽(注意不要加点)甩(第五笔是)裳(下部是衣,不要少写亠)鼓(右边是支,不是攵)龟(下边不出头)

2、正音:捕(bu)裳(shang)

3、组词

脑(大脑)甩(甩开)捕(捕鱼)龟(乌龟)

恼(恼怒)用(使用)扑(扑来)鱼(金鱼)

4、笔画笔顺提示:脑:第八笔是。迎:第二笔是

三、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甩:挥动,课文中是摆动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

捕食:捉取食物。

鼓: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写词

3、课后练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4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6、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五、整体感知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长出两条后腿)板书:长后退,贴小蝌蚪图。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继续向前游,接着它又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追上去)假如我是乌龟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为什么是“连忙”追上去呢?(小蝌蚪很着急)

(2)小蝌蚪一边追,一边着急地叫着妈妈,谁来叫一叫?它叫得那么急,乌龟是怎么说的?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3)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2)戴上头饰进行一至三自然段的表演。

六、小结

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小蝌蚪和青蛙的科学知识。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5

设计意图:

春天里,活动室的自然角出现了有代表性的动物——小蝌蚪。从此,孩子们总是爬在哪儿久久地观察起了大头细尾的小蝌蚪,谈论的话题里也总是离不开小蝌蚪:小蝌蚪什么时候长腿呢?它的妈妈是青蛙吗?为什么和它的妈妈长的不象呢?……这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灵活地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在活动中,主要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讲述和操作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关心小动物生长的情感。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若干盆

2、挂图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挂图二:小蝌蚪生长变化的四个过程;

4、集体排序图四张;

5、幼儿操作小卡片每人一套;

6、青蛙头饰一个;

7、音乐:《悄悄话》。

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

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并请幼儿粘贴,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粘贴:请四名幼儿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卡片按顺序粘贴到不同的四副图片中,全班幼儿集体观察并验证。

3、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

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四、小组活动:请幼儿动手操作,给四张小卡片来排队。老师要巡回指导,当幼儿操作结束后,请幼儿之间互相讲述。

五、带领幼儿玩游戏,加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伴随音乐《悄悄话》)。请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

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戴青蛙头饰扮演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 16

一、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2、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蝌蚪找妈妈,从而获得成功感。

二、重点与难点: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三、设计思路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我们为了让幼儿感受到春天一些动植物的变化。主题一开始,家园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春天的资料:如:小蝌蚪、青蛙、蝴蝶、蜜蜂、蚕宝宝还有有关的春天的图书、图片等等。因而,关于春天的学习需要创设一个与幼儿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认知习惯相切合的情境,而不能把客观的现成的知识简单的机械地塞给幼儿。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我班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的都很好奇,他们都能积极探索。再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幼儿的学习因根据幼儿兴趣、以有的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此活动主要是在熟悉故事故事内容、做做玩玩中让幼儿对数概念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材料创设:

小蝌蚪胸饰若干只(正面小蝌蚪,反面青蛙,青蛙背上标有1——10数字)、幼儿人手一份小动物(有二条腿、四条腿、八条腿各种动物,但没有青蛙),

五、活动指导:

(一)、情景导入: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水变暖了。池塘里游来了一群小蝌蚪。(出示小蝌蚪)数一数,有几只小蝌蚪?(10)

2、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啊游,真快活。可是有一天他们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二)小蝌蚪找妈妈

1、幼儿扮演小蝌蚪。

2、小蝌蚪游啊游,碰见了鸭妈妈,鸭妈妈正着急得嘎嘎叫呢!原来鸭妈妈的孩子找不到了正着急呢。小蝌蚪说:我来帮你找吧!鸭妈妈说:好啊,好啊!我的孩子身上都有记号,……………请您们快点帮我找一找。(幼儿扮演小蝌蚪帮助鸭妈妈找小鸭。让小鸭回到妈妈身边,师生共同验证正确与否)小蝌蚪看见小鸭子在妈妈身边多快活,真羡慕,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问:“您认识我们的妈妈妈,您知道他是什么样吗?”鸭妈妈笑着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大概就在前边,你们快去找吧!”

3、小蝌蚪继续向前游去,咦,他们看见了什么?原来有许多动物朋友在一起,小蝌蚪想:“这里有没有我们的妈妈呢?”请幼儿找一找,找出四条腿的朋友。有这么多啊,小蝌蚪说:“你们谁是我们的妈妈啊?”大家都笑了,“我们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二只大眼睛,白肚皮,穿着绿衣裳。”

4、小蝌蚪又向前游,看见前面荷叶上蹲着一个大眼睛、宽嘴巴、四条腿、穿着绿衣裳的家伙,难道这是我们的妈妈?你们说是不是啊?青蛙妈妈看见,说“娃娃,我是你们的妈妈呀,你们已经变成青蛙了。”(幼儿转过胸牌,露出小青蛙)“不对不对,你们有的是我的孩子,有的不是,你们还有的妈妈正在捉害虫呢,瞧,他们来了。——出示青蛙妈妈,(肚子上有点子卡)孩子们,快游到你们妈妈身边去吧。

(幼儿找到自己的妈妈,并相互验证)

(三)(活动延伸)小青蛙捉害虫

小青蛙跟着青蛙妈妈跳到岸上,跳到田里,天天捉害虫,保庄稼。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场地模拟青蛙捉害虫。

教材分析 17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采用连环画形式,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依附、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来塑造形象,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妈妈一起捉害虫,情节生动,富有童趣。再加上采用的是连环画的形式,所以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小蝌蚪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所以教学本课时,有条件的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把朗读课文和观察生活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学生虽然熟悉小蝌蚪,但对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却未必了解。而且,有可能对一些问题感到困惑,比如: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不见的?小蝌蚪为什么和她妈妈长得不一样等等。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发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18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蝌、蚪”,怎么记住它?

(3)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习生字“鲤”,怎么记?

学习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

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习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袋——裳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四、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习。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变化过程,倡导学生养成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本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全过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大脑袋 圆肚子 细尾巴 黑身了 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的故事录音,边听边画自然段序号。

4、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思考:小蝌蚪是什么样子呢?

⑵ “快乐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像一下,做这个动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自读这一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句话写了什么?

⑵ 分组进行讨论。

⑶ 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像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读一读,再分角色表演。

⑷ 学生练读,表演。

⑸ 汇报,评价 。

板书:四条腿 宽嘴巴

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学生自学成,汇的。

5、学生汇报情况。

6、观看青蛙的变化过程。

7、用自己的话说说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8、分角色朗读课文。

9、戴头饰表演。

10、老师小结:小蝌蚪为了找妈妈,不断探索,靠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练习朗读本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朗读,学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抽字卡,指名读。

2、读词语卡片。

3、小组汇报。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书空。

3、学生访写、师纠正。

4、认真书写 。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新词。

2、预习“语文园地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2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头饰。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音乐响起,出示“求助信”,教师深情朗读。

2.读完“求助信”,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贴爱心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探索生长过程

1.认识小蝌蚪,学习第一自然段。

既然大家要帮助小蝌蚪,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吧!

⑴课件展示小蝌蚪。

⑵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⑶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动手勾一勾,指名说一说。

⑷展示小蝌蚪外形图①。

2.认识青蛙,学习第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家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⑴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⑷自然段,展示青蛙外行图⑤。

3.学习第二—六自然段,探索生长过程。

⑴引导观察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得出: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像青蛙妈妈。

⑵提问:小蝌蚪是怎样一天天长大变成青蛙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⑶学生汇报变化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文字板书。

⑷根据文字板书,找三名学生完成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②③④的排序。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板书设计。

⑸根据板书,集体复述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加深了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印象。

三、观看动画,进行朗读训练

1.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可高兴啦!可是,他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

2.观看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动画片段。引导理解“迎上去”。重点对第二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

⑴看动画理解“迎上去”,并用一只手代表小蝌蚪,另一只手代表鲤鱼阿姨,一起做“迎上去”的动作。

⑵指导读准“迎”字。

⑶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请学生注意听,听完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⑷请大家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的朗读和表演。教师适当进行点拨,通过评比过程,体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⑸对比以下两种说法:

a: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b: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问话应该有礼貌。

⑹男女同学分别扮演小蝌蚪和鲤鱼妈妈,集体表演读。

3.观看三、五自然段的动画,理解“追上去”和“游过去”。

4.两人一组,先自由练习读,后表演读。

5.同学们读得不错,现在老师奖励大家观看全文动画。播放带录音的全文动画,学生边看边跟读,进一步感悟全文。

四、感情升华,懂得保护青蛙

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他们干什么去?(去捉害虫)

2.大家可知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3.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可是……(课件展示捕杀青蛙的图片)

4.亲爱的小朋友,面对这些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5.教师小结:是啊,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不要捕杀青蛙!

结束语,使课堂无限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带着一颗爱护青蛙的美好心灵,走出课堂,去劝告身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去保护青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