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案【优秀26篇】》
《秋天》是一首诗歌,作者用浅显的文字,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秋天原野上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满腔激情。
内容导航
《秋天》教案 1《秋天》教案 2《秋天》教案 3《秋天》教案 4一年级上册《秋天》教案 5《秋天》教学设计 6《秋天》教案 7秋天教学教案 8《秋天》教案 9《秋天》教学设计 10《秋天》教学设计 11《秋天》教学教案 12《秋天》教案 13秋天教学教案 14《秋天》教案 15幼儿园秋天的景象教案 16《秋天》教学设计 17《秋天》教案 18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19《秋天》教案 20《秋天》的教案 21《秋天》教案 22《秋天》教案 23《秋天》教案 24《秋天》教学设计 25《秋天》教学设计 26《秋天》教案 1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①导入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 ——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四人小组讨论三个问题。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二、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1、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4、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5、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明确]: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三、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四、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五、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六、教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注重诵读,引导学生反复的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直至熟读成诵。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而达到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目的。
《秋天》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1、看图学习诗歌,感知诗歌所表达的秋天的色彩美,丰富词汇:绚丽多彩
2、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讲述的方式仿编诗歌。
3、乐意在集体面前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二、活动准备:
散文诗?秋天的颜色?挂图 、白色的菊花、红色的枫叶、绿色的松树、彩色的大地等图片和一幅秋天的背景图。
三、活动过程:
1、讨论秋天的景色特征,引导幼儿说说是否喜欢秋天并说一说喜欢秋天的原因。
师:现在是秋季了,你们觉得秋天美吗?(美)那在你们的眼里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让幼儿自由回答)
2、观察挂图,学习朗诵散文诗。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挂图上的秋天都有什么颜色?
(2)看视频完整的欣赏一遍散文诗,并提问:是谁告诉了我秋天的颜色?他们是怎么说的?小草为什么说秋天是黄颜色的?(依次类推)大地为什么说秋天是绚丽多彩的?
(3)丰富词汇:绚丽多彩
师:小朋友绚丽多彩就是指各种各样的颜色,色彩丰富。
4、再次完整的听录音欣赏一遍散文,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5、教师一边朗读散文,一边演示教具,让幼儿从视觉上直观地接触到散文内容。并与同伴合作分角色朗诵散文诗。
6、根据诗歌句式结构,仿编单句散文诗。
(1)除了诗歌里说到的,还有谁会告诉我们?他会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老师示范:葡萄悄悄地告诉我说:“秋天是紫色的。”启发幼儿想象出秋天还是什么颜色的?是谁告诉我们的?
(2)引导幼儿模仿诗歌的结构进行回答。
(3)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想出的内容编进散文诗中,并一起朗诵新编的诗歌。
7、到户外找秋天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幼儿园里找一找秋天,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把自己的新发现跟好朋友交流一下。
四、教学活动反思:
秋天的颜色?是一首散文诗,让孩子们欣赏秋天的美景,同时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创编散文诗歌,孩子们能通过视频的展示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秋天的小草、枫叶、松树、白菊花等都有了变化,所以在此环节我着重提问,我结合图片从秋天的颜色、丰收的秋天两方面带领幼儿感知秋天、观察秋天,通过观察帮助幼儿总结秋天的特征,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关于秋天的经验,我还特意利用图片演示的方法让孩子们理解散文诗,了解散文诗的句式结构,为了以后的仿编活动做一个铺垫。
在创编环节中,有点失败,我事先以"葡萄"为例进行了仿编,以为孩子们会按照老师提供的'往下进行,但是有点难度。所以在集体教研时,有的老师提意见:可以以果园的果子成熟了,把果子编进儿歌里,这样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或是把树和果实编进散文诗里,老师也可以给孩子一个名称,把它编进来,这样的创编会更有效果。
活动结束时,我带领孩子去幼儿园找一找秋天,把自己的新发现编进散文诗里,李子涵看到茉莉花说:"老师,茉莉花高兴地告诉我:秋天是紫色的,"尹淑筱说:"冬青悄悄地告诉我:"秋天是绿色的,"我这才发现原来孩子们是可以创编的,只是老师的引导出现了问题,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给孩子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尽情的表现自己,赏识自己进而发展自己。
《秋天》教案 3
主题目标:
1、了解秋天可进行哪些有益的运动,初步养成健身的意识。
2、学会做简单的运动器材,养成互相合作和向困难挑战的。
3、明白运动要讲卫生、注意安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秋天。
4、初步养成基本的'保健意识,掌握一些保健常识。
教学过程:
一、我们一起来锻炼
1、热身运动:播放《健康歌》,教师带领学生做几节健身操。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气氛,激发对运动的兴趣。
2、交流:热身运动后,你有什么感觉?
3、:运动让人精力充沛,锻炼身体有益身心健康。
4、我的锻炼计划:说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运动,秋天可以进行哪些运动?
5、读儿歌《跳绳歌》,到操场上进行各种方式的跳绳运动。
二、坚持锻炼身体好
1、小调查:我们班上,哪些同学做到了每天坚持锻炼?不能坚持的同学是什么原因半途而废的?
2、讨论交流:锻炼身体有益身体健康。为了保证我们坚持锻炼,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3、夸一夸:我们身边坚持锻炼做得好的同学。
4、锻炼小秘诀:请班上坚持做得好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克服各种困难坚持锻炼的。
5、“运动之星”评比活动。
每天能做到坚持锻炼,据给自己画一颗星。到学期末,比一比谁的星星多,评选出班上的“运动之星”。
《秋天》教案 4
主题目标:
1、关注周围的事物在秋季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积极学习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认识。
2、在活动中有探究的兴趣,知道树木、花草、蔬菜、农作物、水果等在秋天的变化。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秋天的快乐。
活动流程:
根据秋天的季节特征,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把它划分为:"秋天的天气"、"秋天的落叶"、"秋天的品尝会"三个方面。在幼儿园里,我们带领孩子在幼儿园捡落叶,和树叶做游戏;发动家长双休日带孩子去秋游,去发现秋天各种事物的变化;还让幼儿带来秋天的水果大家在一起品尝。孩子们在走走、看看、找找、玩玩、尝尝中获得了体验,知道秋天悄悄地来了,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带来了丰收。
主题反思:
本主题以认识秋天为中心,通过秋游,听故事,小制作,体育游戏等活动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地探索兴趣,引导幼儿发现天气与植物生长变化的密切关系,感受秋季的明显特征,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兴趣是幼儿一切活动的源泉,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纲要》中也曾多次提到"兴趣",我们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重在激发孩子的兴趣,因为幼儿愿意获得知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本主题活动历时两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感知了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让孩子了解秋天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根据小班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在设计本主题的时候,以秋天为主线索,主要围绕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如秋天的天气、秋天的树木、有趣的叶子、秋天的果实等方面开展教学活动,让孩子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
我们在每一个单元下预设和生成的活动是有一定的连续性的。例如在"秋天的天气"中,我们从引导小朋友感受天气变凉懂得要多穿些衣服,了解秋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并鼓励引导幼儿学习独立穿脱衣服和扣纽扣等。以上系列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秋天应该通过穿适宜的衣服取暖,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而且引导我们思考:天凉了,要保护自己的身体还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从而引申出秋天天气干燥,要及时喝水补充水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由此可见,我们的每一个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本次活动中,幼儿很投入,家长们也很支持老师的工作,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户外拍摄了很多秋天的相片。我们甚至没有想到孩子们能观察得如此细致,观察到了秋风吹树叶飘落时像在舞蹈一样,有的幼儿还能用动作来模仿……他们在这次活动中认识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教育目标得到了很好地实现。
一年级上册《秋天》教案 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歌唱。
2、创造性地用各种动作表现树叶飞舞的动作。
3、能找空间边唱边表演,不与同伴碰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秋风起,树叶从树上飘落的情景。
2、秋景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1、导入,与幼儿讨论秋天的景色。
师:小朋友,秋天到了,你发现树叶有什么变化?你还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秋天的景色。
2、欣赏乐曲,感受乐曲优美的性质。
(1)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优美的性质。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曲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提问:好听吗?这首曲子讲的是关于秋天发声的事情。(出示图片)看,秋天有什么呀?小树叶在干什么呢?
(3)再次欣赏。“我们一起来学学小树叶飞的样子,好吗?”
3、学唱新歌,会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
师:看,秋天的小树叶到处飞,它边飞还边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幼儿学唱歌曲。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听老师再来唱一唱,小朋友来学一学。
幼儿听伴奏演唱歌曲。
(3)幼儿学习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师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分辨,并尝试用连贯的声音唱歌。
4、边唱边做动作。
师:鼓励幼儿在座位上边唱边表演。
《秋天》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观察秋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
授课设想:
教师引导,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共同体会诗歌的美。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声、形、色上对学生的审美感官产生刺激,使之能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乐欣赏秋天的图片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她是那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溪水;南飞的大雁;丰收的庄稼;肥硕的瓜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秋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笔下秋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秋天》。
二、初读:
自己小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争取读出感情。
注意:画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读音的字。
学生活动:
1、自读诗歌,并画出注意读音的字。
2、自由展示朗读,并评价。
小结:读好一首诗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读得有感情……)
三、听读:
1、听老师范读,揣摩朗读技巧。
2、小组内朗读比赛。
3、推荐优秀同学全班展示。
四、品读:
赏析第一幅秋景图
1、你能将下列空缺的词语填上吗?震落了清晨()的露珠,伐木声()幽谷。放下()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的瓜果。秋天()在农家里。
2、比较朗读去掉这些词语后的诗句和原诗,�
(学生代表展示朗读)
4、思考: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赏析诗歌呢?
5、用刚才的赏析技法赏析第二、三节,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完善。
(学生展示,教师补充完善)
五、背诵:
背诵比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好。
六、总结感悟:
在诗人何其芳笔下,秋天是(生填空如:丰收的,活泼的,美丽的,喜悦的,多姿多彩的……)在同学们心中秋天是怎样的呢?
七、我心中的秋天:
1、请用“秋天是”的句式写一句话,说说你心中的秋天,看谁写的句子最生动,最有想象力。
2、用你喜欢的方式描绘你心中的秋天可以吟诵关于秋天的古诗词,可以推荐秋天的美文,可以用画笔描绘你眼中之秋,还可以用歌声来唱秋,还可以用照相机摄像机记录秋天……积累有关秋天的古诗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刘禹锡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野望》王绩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李商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
《秋天》教案 7
1、秋天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秋天的美丽。
4、能用“……像……”说句子。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认字写字。
教学过程:
1、朗读第一关--正确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自学不认识的字。(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找学生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老师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的字。
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识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要求认识6个生字,其中有的生字一部分学生已经认识,所以把学生不认识的字作为识字重点,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2、朗读第二关--流利朗读。
(1)喜欢读这篇课文吗?为什么喜欢?
(2)把课文读熟了,读流利了,你会更喜欢的。
(3)勇闯朗读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屏幕出示课文,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
一段一段地出现,一遍不熟就读两遍
(4)指名读,评议。
1、 朗读第三关--有感情的朗读。
( 朗读训练要到位,就必须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言语形式。学生的朗读之所以往往达不到要求, 根本原因在于对课文的领悟不深。 所以我就在学生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忽略技巧指导,重视感情渲染,这样学生的朗读感情自然,不生硬。)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
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
(2)闯入第三关,朗读要求:有感情的朗读。
每小组选其中一个自然段,合作表演,要求:生动有趣。
学生汇报。
4、附加关--背诵
(1)刚才这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下来,相信你们一定更棒,试试吧!
(2)学生背诵课文,评价。
秋天教学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树叶飘落,大雁南飞……秋天又是美丽的、生机勃勃的: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稻子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水里,小鱼把树叶当做伞,在下面游来游去;岸边,蚂蚁把树叶当做运动场来来回回;天空中,燕子把落叶当电报。这些形象的描写,使秋天变得更加美丽而富有生机。
二、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4、能用“……像……”说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教学。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引导、自主学习
学法: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导人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直接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通过读拼音或向别人请教来解决。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
3、采用自读、相互读、齐读、指名读等方式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边读课文边看图画,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秋天有哪些特色。
(四)再读感悟
1、可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①秋天是什么样的?②课文主要描述了秋天的什么景象?
2、点拨读。通过点拨、观察图画,体会“……那么……那么……”、
“……像铺了一地金子”、“游”“藏”“爬”“跑”等词句,体会秋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3、比赛读,看谁读得有感情。
4、学生选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
5、试着背诵课文。
(五)、反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回顾所学生字,介绍识字经验
2、检查朗读,导入新课
(二)、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规律?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塘”第六笔撇要从竖中线起笔,在左下格落笔,要写的长些,第八笔横也要写的长
一些,右边出头;第十笔竖上下出头。
“爬”第四笔捺要写长,应托住“巴”。
“蓝”上中下三部分略等,要写紧凑.最后一笔要长些。
“望”书写时要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匀称,最后一笔要写得长。
3、学生描红临写。
(三)、扩展活动
1.读“读读说说”中的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用比喻的形式描绘景物。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如用树叶做书签、贺卡、贴画等。
3、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歌、实物,准备举办“金色的秋天”诗歌朗诵会和物品展示会。
(四)、板书设计
《秋天》教案 9
一、说“秋”入题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这组图片是描绘的哪个季节?
生:秋天(板书:秋天)
师:有人喜欢用相机拍下秋天的美;有人喜欢用画笔画出秋天的美;也有人喜欢用诗歌来描摹秋天的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诗人何其芳笔下的秋天是一种怎样的美。(板书:何其芳)
[体会:入题简洁,课堂伊始,不绕弯,不折腾。]
【评析:用秋天的景色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引入课题,这很好。但是,直接欣赏画面美景与通过诗歌语言感知美景,毕竟是两回事,因此,最好还多说一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诗歌的语言来表现这种美。”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秋”入画
师:谁来读读诗的第一节?
生:读第一节(节奏感不强、无诗歌味)。
师:“丁丁”这个词该怎样读?
生:zhēngzhēng
师:是的,孩子们要注意读准确,刚才这位同学把“背篓、栖息”这两个词读得很准确。
师:谁来读一下诗的第二节?
生:读第二节。
师:大家一定要向他学习,可别把“青鳊鱼、乌桕叶”这两个词读错了。
师:谁来再读一下诗的第三节。
生:读第三节。
师:真是个不错的孩子,把“寥阔、清洌、梦寐”都读得很准。
[体会:在朗读训练时,多给孩子一些个体朗读的机会,既能展示出个人朗读中的优劣之处,借以正音识词断句,又能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的课堂评价要具有发展性,不能简单重复或只做出判断,学生读错了,可以纠正,学生读对了,可以强调,均能起到点评知识点、巩固教学目标的作用。]
师:愿意听老师的朗读吗?
生:愿意。
师:好的,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读,一边想像您仿佛看到了秋天怎样的画面?并且注意老师朗读诗歌的节奏和语气。
【评析:教师这里对学生提的要求非常好,让学生把听到的声音语言变成头脑中的画面,这实际上是一种运用想象的思维训练。前面,通过学生朗读,学生已初步感知了诗歌的语言内容;现在听老师范读时,要求他们依据声音语言(有时是文字语言),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想象出画面、场景等等。这种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着力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非常重要。】
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师:谁来说一说您仿佛看到了秋天怎样的画面?
生1:农家丰收图;
生2:霜晨归渔图;
生3:少女思恋图。
[体会:一边听、一边想,有助于学生进入到秋天的意境中去;学生对秋天画面的叙述存在伪思维现象,有按教辅资料回答的嫌疑,虽说正合我推进教学的目的,却没有学生对秋天画面的真实描述,究其原因,可能跟老师的指导有关,若能强调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可能就会好一些。]
【评析:现在学生手中基本上都有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学生照搬教辅资料的回答,看起来准确无误,实际上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根本就没有思维活动。如果教师只满足于学生答到了我的“预设”,实际上是被这种“伪效果”所欺骗。当然,也有教师明知学生是照搬资料也不管,因为这样能节省时间,顺利推演我的预设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显得丝丝入扣。我认为,完全按“预设”丝丝入扣的课,并不见得就是好课。不单语文,我们各科教师都应当认真研究怎样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和怎样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辅资料等问题。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书,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说话。】
师:是啊,正是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正所谓美的秋景、美的图画,必然要诉诸于美的文字,尤其是诗中一些关键而传神的词语必能将大家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去,需要我们细细地品味(板书:传神的词语)。下面就请大家看大屏幕,您能将第一诗节补充完整吗?(课件展示不完整的第一诗节)
三、品“秋”入情
(一)示范赏析学方法
A:农家丰收图
师:第一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
生(齐答):飘
师:大家能猜猜这个词美在何处,妙在何处吗?
生1:“飘”字写出了秋天早晨的幽深、清静。
生2: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伐木声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感觉。
师:对,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
师:第二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
生:饱食。
师:谁来说一说“饱食”这个词能不能少?
生:不能,因为它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像。
师:“饱食”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拟人
师:对,采用了拟人这种贴切的修辞方法(板书:贴切的修辞)。
师:“稻香”这个词是从哪种感觉器官来写的?
生:嗅觉。
师:这样看来,诗人从多种感觉器官来写的秋天丰收的景像。(板书:感官的运用)
师:请孩子们想一想,当您看到这把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您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金黄的田野;
生2:我仿佛看到了大人们在田野中忙碌的景像;
生3: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田野中拾稻穗。
师:还有哪句话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像?
生: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师:“肥硕”是什么意思?
生: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师:看到这片金黄的田野、肥硕的瓜果,这俨然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丰收图)让我们能感受到农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喜悦(板书:喜悦)
师: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何其芳对于这样的秋天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生:喜爱、赞美
师:第三处应该补上哪一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
生:栖息
师:栖息的意思是什么?
生: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生:后来“栖息”的意思引申为栖居、居住,这是把秋天当成人来写。
师:对,诗人就是运用拟人这种贴切的修辞来写的。
师:这句话我们或许可以倒过来说,也就是我们能在哪里发现秋天?
生:农家里。
师:因为在农家小院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什么?
生:墙壁上挂着一把把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生:晒坝上晒着满地的稻谷;
生:屋檐下挂着喝醉了酒似的高梁。
生:背蒌里装着肥硕的瓜果;
师:那里还有——
生:黄澄澄的梨;
生:红彤彤的苹果;
生:像月亮一样的香蕉;
生:紫色的葡萄;
生:像灯笼一样的柿子;
……
[体会:诗歌语言具有简洁美,要让学生进入到秋天丰收的意境中去,就得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这样的想像,让学生去寻找秋天丰收的印像,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让学生理解到这一层含义,才能指导学生读出秋的喜悦来。]
【评析:读诗,离不开想象。老师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启发学生根据诗歌语句的基本意思,合理想像其基本的画面及相关的画面,进而体会其意境。诗歌教学就应该这样。】
师:好一幅秋天的丰收图,所以诗人说:
生(有感情地读):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师:诗人仅仅用上了“饱食、稻香、肥硕、栖息”这几个关键而传神的词语、贴切的修辞方法,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就将虚无的秋天形象化了,营造了夏忙后农闲的景像。请大家再读一读。
生(饱含感情、有节奏地齐读):读第一节。
师:谁来小结一下我们学习第一节诗歌的方法?
生1:抓关键词来品味(板书:品词);
生2:注意对诗中的句子展开合理的想像(板书:想像)。
生3:还要注意多朗读。(板书:朗读)
师:是的,“品词、朗读、想像”是我们学习诗歌应当采用的方法。
[体会:让学生理解到秋天丰收的喜悦,尚属内容与主题层面的解读;怎样来读诗歌、学诗歌则属学法指导层面的教学。]
(二)自主学习用方法
师:下面请大家通过刚才学到的诗歌学习方法,结合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自主学习诗的第二、三节,把自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批注在书上,并提出自己认为最难理解的词句。
生:自主学习诗的第二、三节,边读边作批注。
[体会:通过上一小节的学习,让学生明确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主学习诗的二三节,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评析:教给了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
(三)合作交流破疑难
B:霜晨归渔图
师:诗的第二节谁有自己认为最难理解的问题?
[体会:学生的主体性从尊重学生中得到体现。]
【评析:学贵有疑,应该像这样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质疑。这既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教师注意了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
生:对“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这句诗的理解。
师:谁来帮他解释一下?
生:这句话写出了渔人在秋天悠闲快乐的心情?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这句话可能是在写谁与谁之间的游戏?
生:可能是秋天与渔船的游戏;
师:为什么?
生:因为秋风吹着渔船在江面上摇来摇去就像是在玩游戏一样。
师:说得真不错,还可能是——
生:可能是渔人与鱼儿在游戏。
《秋天》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的: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 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四、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 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 生评;
3. 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 生评,师随机点拨;
5. 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 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 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 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 汇报探究结果;
3. 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 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 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附:
这篇教案经过执教者的实践,在全区召开的七年级语文课改培训会上面对二百多位初中语文教师上了一堂成功的观摩课,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1. 诗歌教学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诗歌美的欣赏。
2.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
3. 较好地把握了诗文的内涵,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读诗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诗意,领悟意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四川
《秋天》教学设计 11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秋天教学设计怎么写,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秋天》教学设计,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 汽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 ) 一片( )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的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指导,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天天练。本环节继续指导书写,完成本节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的书写训练,同时注重对写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迁移法来书写生字,为书写更多的生字做好准备。教师总结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其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2.找部首游戏。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秋 树 叶 会)
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设计意图:创设了丰富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识记词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生字。这对学习生字的读音、生字的组词、新学部首都起到了巩固、复习作用。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
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重视背诵积累,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注重对背诵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方法来提高背诵质量。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画一画,画出学生心中的秋天,再通过说一说"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说出学生心中的感受。激发并拓展了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设计意图:由对秋天的感受拓展到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秋天教学设计的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秋天》教学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词语
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荡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几缕
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三、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秋天》教案 13
秋天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课后记: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秋天教学教案 14
【教学目标】
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3、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
【重难点】
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收获的季节。
1、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了解本地区秋天的收获情况,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2、小组交流:同学们将自己观察、访问、看电视、亲身体验等情况和感受进行交流。可采取模拟表演等方式进行。
二、珍惜劳动成果。
1、围绕丰收果实是怎样得来的,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2、学习古诗、古训。
古人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首《悯农》道出了先人对于粮食的珍惜与重视。多么朴实的感情,多么实在的道理啊!节约是美德。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这首诗,珍惜粮食,爱惜食物,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不要浪费粮食。
三、举办丰收展。
1、请学生将自己准备的秋天的果实拿出来。
2、每个学生在集体前面介绍自己带来的果实的名称、特点等。
3、将准备好的秋天的果实分类摆放在一起,举办丰收展。
4、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将这些秋天的果实留下来。
四、大家来品尝。
1、小组合作,洗净手和水果后,削皮切块或去壳。
2、每组做1个水果拼盘,比一比谁的拼盘有创意,水果色彩搭配得当。做拼盘时,不允许用手直接拿水果,必须用筷子。
3、品尝水果拼盘。
请学生蒙住眼睛品尝,并说说自己品尝的是什么水果,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秋天》教案 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分小组自学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交流讨论: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2. 教师归纳小结, 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五、总结全文
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板书设计
10 秋天的怀念
我 母亲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
幼儿园秋天的景象教案 1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优美的乐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唱时要表现出喜悦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歌曲教学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3、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教学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应放在通过对优美乐曲的感受,让孩子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同时发自内心的赞美秋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是在歌曲演唱时符点音符、跳音的正确演唱,及它们在歌曲感情处理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秋天美景的图片,视频。歌曲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律动练声
问好:小朋友好,老师好,小朋友好,老师好。
二、导入部分
1、小朋友,老师问问大家,一年有几个季节呀?那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这四个季节,到底是哪四个季节呀?
小朋友真聪明,这四个季节呀有春天,夏天,秋天,还有冬天。那老师问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天吗?
老师也喜欢秋天,那么,今天呢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美丽的秋姑娘。下面呀,请小朋友睁大眼睛,看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呢?(出示秋天的美景)
2、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很多果实都成熟了。秋天多么美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歌声走进秋天去感受一下秋天的美丽吧!播放多媒体课件:《秋天多么美》让幼儿视听结合,感受秋天的美丽及歌曲的演唱情绪。
三、引导幼儿学习歌曲第一段
1、听多媒体音乐《秋天多么美》
2、听完后提问:(1)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2)歌里是怎么说的?能肯定你们说的跟歌里唱的一样吗?
(3)听老师清唱一遍,请你们验证一下:自己刚才说的话在歌里是怎么唱的,再仔细听听看,哪句在前面,哪句在后面?
3、教师清唱第一段。
4、教师唱完后与幼儿讨论第一段图谱。幼儿说一句歌词,教师演唱一句并贴出图谱。
5、第一段歌词孩子们有困难不能完整的找出歌词老师在清唱一遍。幼儿找出缺少的歌词图谱。
6、贴好图谱后,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看图演唱第一段歌曲。
引导幼儿发现副歌部分两个乐句的相异处。
7、引导幼儿仔细听辨后明确:第一处是歌词重复唱两次,第二处只唱了一次。
四、演唱歌曲
秋天这么美,怎样唱出秋天的美好?
1、师生合唱歌曲
2、学生大声唱,老师小声唱。(纠正附点音符来来来来来来来)教师示范唱,引导幼儿示范唱,引导幼儿发现两处来来来来来的不同。
3、再次歌唱第一段,着重唱好附点音符来来来来来来来。
4、分男女唱。
五、舞蹈秋天
小朋友们唱得这么高兴,下面让我们站起来放松一下,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一段丰收舞。
1、师生跟着歌曲自由舞蹈。
2、师生围着圆圈舞蹈。
六、结束部分
美丽的秋天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踩一踩、听一听,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吧!师幼随《秋天多么美》音乐离开活动室。(让幼儿真正走进秋天,观察秋天的变化、秋天的美丽。)
《秋天》教学设计 17
一、教学内容《秋天》(苏教版第七册)
二、文本简析
《秋天》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有七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秋天的特点,第二至六小节是课文的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第七小节是课文的第三部分,写作者在明丽的秋阳下,捡一片秋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欢留恋之情。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动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课文片断(第4、5自然段)
苹果嚷着冷了,
要穿红袄;
葡萄嚷着冷了,
要披紫袍。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
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儿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四、教学过程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硕果累累,挂满了哪些水果呢?
生:有苹果、柿子、梨、石榴、桔子……
师:成熟的这些水果呈现出哪些颜色呢?
生:金黄、火红、紫色、绿色……
师:“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谁愿意做苹果娃娃来嚷一嚷?(相机指导学生动作、语气)
生:(缩头、抖)哎哟哎哟,好冷啊,我要穿红袄。
师:多可爱的苹果啊!嗯,苹果喜欢穿红色的衣服,那葡萄呢?谁来扮演葡萄?
生(扮葡萄,也缩起了头,搓着双手,跳跃)哎呀哎呀,好冷啊!我最爱紫色,我要披上紫袍。
师:其他水果也嚷着冷了,他们要穿什么衣服呢?
生1:柿子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生2:桔子嚷着冷了,要穿绿袄;
生3:梨子嚷着冷了,要披黄袍;
生4:石榴嚷着冷了,要披黄袍。
……
师:(赞美地)小水果娃娃们,小诗人们,你们真可爱啊!农田里也大丰收了,玉米、高粱什么样子呢?
生读:“玉米举着红缨乐了……”一段。
师问:读了之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见可爱的玉米娃娃举着红缨正冲我们笑呢!
生2:我仿佛看到高粱红着脸对我们笑,像喝醉了酒一样。
师:想象力真丰富!为什么作者这样写呢?
生:玉米缨子红了,代表玉米成熟了!
高粱红了,也代表成熟了,高粱可以酿酒,所以诗人说:“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师: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写得生动,你能学着诗人抓住秋天农田里各种农作物的特点来想想说说吗?
生1:老师,玉米还可以这样写:玉米露出洁白的牙齿笑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生2:老师,也可以这样写:大豆笑破了肚皮,投进大地妈妈的怀抱。
生3:老师,我想写棉花:棉花躲在壳里笑了,一曲赞歌在心灵营造。
生4:我也有:石榴咧开嘴儿笑了,唱起了动人的歌谣。
……
师:一派美好的丰收景象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丰收的喜悦你能说出来吗?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五、课后反思
翻开教材,几乎每一册语文教材中都选1—2首现代诗,如《长城和运河》,《走,我们去植树》、《老师,您好!》等等。与古诗相比,现代诗通俗易懂,更富现代节奏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一般课文相比,现代诗诗化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更加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更加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常常是我还没教,学生已经背熟了,好可爱的学生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里,我把阅读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从而有自己的思想(“我是这样想的……”“我想写棉花……”“老师,玉米也可以这样写……”“我认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我”,课堂才更加美丽。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地、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诗,进入诗歌的意境,让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跳跃,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让学习过程成为一次放飞想象的审美体验,一次彰显个性的审美旅程。
我常常在心中勾画着这样的好课堂,也努力让这样的情景在我和我的学生间演绎:课堂是有序的,但又是无序的,一个教师,几十个学生,彼此心意相通,时而声情并茂地朗读,时而妙语连珠的品说,时而独辟蹊径地发问,时而精辟机智地点拨,时而幽默诙谐地旁逸,时而开合自如地迁移,时而笑,时而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时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充满了理解的愉悦,顿悟的惊喜和创造的欢乐。
《秋天》教案 18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孩子们在秋天里是快乐的,他们有数不清的发现:形状各异的秋叶、五颜六色的果实、金色的稻穗、红红的高粱、雪白的棉花等等。经过孩子们的一系列观察、制作,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围绕“金色的秋天”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孩子们去大自然寻找秋天,利用孩子们带回来的秋天的自然物标本,进行剪剪、切切、拼拼、帖帖等各种操作技能,选择各种材料自由表现,大胆想象、创作秋天丰收的景象、田野的美景,感受秋天的丰富性。在活动中充分地体现了综合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梳理秋天看到的景色,热爱大自然。
2、能把观察到的秋天的特征,大胆的运用各种美术方式和材料表现出来。
3、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征,进一步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二、活动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及光碟。图片:大树、苹果、梨子、柿子、树叶。
字卡:金灿灿,红彤彤,果实累累。
三、活动过程:
一、歌曲《小树叶》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那你们知道秋天有什么变化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来去寻找多彩的秋天吧!
二、出示课件,引导幼儿欣赏画面,感知秋天的变化。
1、欣赏第一幅图感知枫叶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幅图表现的是哪一个季节吗?
那请你们仔细的观察一下,小树叶都有什么变化呢?
有没有小朋友见过它,知道它的名字呢?
小结:枫叶的叶子很小,到了秋天叶子就会变成红色,像我们的手掌。
2、欣赏第二幅图感知梧桐树叶的特征。
师:你们在这幅图中,观察到了什么呢?
小结:梧桐树叶的叶子很大,秋天到了树叶会变枯变黄,像手掌一样。秋天有各种各样的秋树和秋叶,它们到了秋天就会变得枯黄,然后飘落下来,秋天呀!还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各种各样的水果都成熟了。
师:你们知道秋天都有什么水果吗?
3、 欣赏第三幅图秋天的水果,感知秋天水果的特征。
师:秋天里的水果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好像在告诉大家我最美我最美!谁来说说它们都穿了哪些颜色的衣服呢?
小结:秋天可真是果实累累呀!
4、出示字卡果实累累。
5、欣赏第四幅图秋天的柿子树,感知柿子树的特征并认识词语红彤彤。
师:秋天到了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枝头,好像一个小灯笼一样,很美很美。你们觉得美吗?
小结:秋天还有很多的颜色需要我们仔细的寻找,就请小朋友们跟着张老师一起去秋天的田野上看一看吧!
6、欣赏第五福图秋天的田野,感知田野的美并学习词语金灿灿。
提问:秋天的田野是什么颜色的呀?田野上都有什么?农民伯伯在田野上面干什么呢?
小结:秋天的田野是一片金黄色,金灿灿的稻穗都成熟了,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稻穗。
师:你们喜欢秋天吗,张老师也很喜欢秋天,因为秋姑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的礼物:有五颜六色的水果、有各种各样的秋叶,它想让我们用这些礼物做成秋天的画报,你们愿意吗?
三、出示大树妈妈,让幼儿运用手中的材料,来装饰秋天里的树。
幼儿一边制作教师在一旁、指导。
四、展示作品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瞧,大树妈妈被我们装饰的多美啊,树上还结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可真是一棵神奇的大树啊。
五、活动结束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19
作者介绍(吴子敏)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创作和论著。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1992年版)
《秋天》教案 20
课 题:《寻找自己的秋天》
课 型:“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作 者:朱绍经
单 位:滕州市姜屯镇姜屯中学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寻找自己的秋天》(2课时)
课前预习:
1.回味本单元课文,体会秋天留给自己的感受。
2.利用国庆假期,独立或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⑴寻找关于秋天的文学艺术作品(含音乐作品、绘画作品、文学作品等,选择一项写出100字左右的推荐理由)
⑵走进田野、河流、山川、公园等地方,感受秋天
可以从以下五种形式中任选一种形式完成,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
①摄影(像);(附100字左右说明文字)
②绘画;(附100字左右说明文字)
③雕塑或其它手工;(附100字左右说明文字)
④实物采集:(附100字左右说明文字)
⑤写作。(总篇数不多于四篇,总字数不少于800字)
⑶背诵关于秋天的诗词
(布置任务时,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秋的热爱,同时为学生收集、感受、表现秋天提供范例和启发)
相关课程标准: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
1.体验并表达秋天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展示学习实践的成果。
评价任务:
1.欣赏秋天的独特视角和独特感受。
2.用富有创意的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激发兴趣(2分钟)
(展示教师寻找到的秋天,激发学生的表达积极性)
二、自由分组(2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或小组的成果,分成摄影组、绘画组、雕塑手工组、实物采集组、文学作品组。拥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成果的同学,可参加多个组的展示。小组选出组长。
三、评选展示(40分钟)
由组长主持小组成员对本组作品进行评选。(15分钟)
要求:小组内人人都展示,要有成果、有文字,由完成人独立展示讲解。小组成员为每件成果评分。师巡视指导。
每组选出三件成果进行全班展示。(25分钟)
一件展示结束,本组其他成员可补充或提问。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规定展示后,自由展示。每个成果组评选出一件最佳成果。
(每名同学展示后,师根据该同学的成果,适当提问、评价。引导学生表达获取的过程、彼时的思考、感受,选择这种成果展现的优点等。可结合美术的透视、生物的植物结构等知识,启发学生运用学科知识探究自然。)
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创意奖。
(课间休息)
四、感受表达(25分钟)
分享了大家的成果,我们看到了一个韵味十足的秋天。下面,我们大家每人快速写出不少于50字的文段,表达自己现在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时间5分钟。生写作。
【学生完成后,不评价,不展示。请收集文学作品的学生展示收集的文学作品,体验作者对秋的感受和表达。随后投影老师收集的文段范例,并简单评价分析】
A段(写景):
晴朗的天空中朵朵白云,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享受着凉爽的秋风。
秋天是什么颜色?秋天是金黄色的。瞧,那金黄的玉米娃娃脱了绿衣,露出了那珍珠般的脸蛋。还有那金黄色的大柿子对我微笑,馋的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秋天是什么颜色?秋天是火红色的。看,枫树爷爷的枫叶们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给大地妈妈铺上了火红色的棉被。
秋天是什么颜色?秋天是透明的。雨娃娃争先恐后的跑出来玩耍,它们落在蜘蛛网上,滚动着透明的身子,好像在玩跳跳床,开心极了!雨娃娃尤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它们闪烁着透明的身子,美丽极了!
B段(记事)
在黄昏里,在不远处的袅袅炊烟里,抱着又圆又大的地瓜,那心情是多么的“爽”啊!在用枯叶烧起的黄豆稞里,寻觅着无尽的秋香,我敢说那是这世界上最美味的豆香!
(A段写景。运用排比段,采取反问句,描写秋天的美景。内容很重要,形式也重要,要用适当的形式来表达。B段记事。写了秋天里的趣事以及感受,回味悠长。要明白,寻找秋天,其实是寻找心灵的感受,或者是自然给予的感动和顿悟。带着自己的心情去感受自然,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心情。)
【激发表达欲望: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或者凡夫俗子,面对秋天,记录下自己的独特感受,留传下来许许多多生动的文学作品,是我们人类的文化瑰宝。读过他们的作品,回看自己的习作,在“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景致中,在相同的感受激发之下,他们的感受和表达让我们一次次因心灵的相通而会意,因自己表达上的欠缺而惭愧。在拍案叫绝,大呼“我怎么没想到呢”之后,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习借鉴,化为己有。】
生修改自己的文段。小组内展示阅读。小组推荐阅读。部分学生谈听到同学们表达之后的感想。
师选择一篇,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创作修改的过程,肯定好的做法,修正不足之处。
五、秋天的艺术展示(15分钟)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艺术作品,并朗读自己的推荐辞。采取自由展示的方式进行。
六、总结归纳(4分钟)
根据评分结果,公布每组最佳成果,评选最佳创意成果。总结本次活动的成绩,指出不足。
七、布置习作(1分钟)
以《寻找自己的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教后反思
本次综合实践课,正值国庆长假,老师布置任务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安排活动。从学生寻找的结果看,很多同学都真正的走进了大自然之中,用心感受了秋的韵味和气息,观察了秋天的自然万物。上课展示,只是对学生成果的分享,不追求其完美化、艺术化等指标,而着重于对学生实践过程的分析,对学生思考、取舍、制作等行为的肯定和纠差,更是为学生观察事物、体验感情、训练表达提供平台。基于这些思考,本次上课一是重视课前任务的布置,二是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在课堂上,学生所展示的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和水平如何但是其中都蕴含了他们实践体验后的思考,都是他们动脑的物化,都是他们情感的代言。特别是实物组,一位同学拿着妈妈收获的玉米,虽是常见之物,然而他的浓浓深情,令全班同学感动。在展示后,突出提升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表达能力这一重点,安排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展示后的片段训练和修改,让学生在比较重获得提升。从课堂的表现看,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仿写文段,对于学生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整堂展示课,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成果并不重要,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了热爱自然地情感,锻炼了语言表达、文字表达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不足之处在于,任务布置没能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有些要求学生难以完成。上课中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待训练,在对景物、情感、事件的表达上有很大的差距。
《秋天》的教案 21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 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秋天是美丽的,它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景色宜人;秋天的气候宜人,它秋高所爽,天高云谈,大雁南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它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
秋天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秋天气候宜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大雁南飞。
秋天山河壮美,瓜果飘香。
《秋天》教案 22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中丰富的色彩搭配,学习表现秋天的美。
2、通过观察画出印象中的秋天。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欣赏儿童诗
秋风吹,引导幼儿回顾对秋天的印象。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表现秋天景色的绘画作品。
(1)教师:请你们看看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地方?路边有什么?
(2)小结:这是画家画的秋天的美丽图画,他画出了秋天晴朗的天空,彩色的树木,以及落满树叶的街道,看起来秋天很美丽。
(3)教师:假如你要画美丽的秋天,你会画些什么?
(4)引导幼儿欣赏挂图中的其他两幅作品。
3、幼儿自由绘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1)幼儿自由绘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2)评价,展示幼儿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 在孩子作画的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作画的过程,而我过多的强调了作画的过程和步骤,以至于最后的作品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我会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多下工夫。
《秋天》教案 23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秋天丰收的热闹场景,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秋天的想法与感受。
2.技能目标:能够用排列式构图形式描绘秋天丰收的场景,用喜欢的配色给画面上色。
3.认知目标: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知道线条作画和涂色的方法。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知道秋天丰收的具体景象和特征,用排列式构图形式描绘秋天丰收的场景。
2.活动难点:能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秋天丰收的场景,并且积极与同伴讲述自己作画的内容。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画笔、画纸若干;擦手毛巾若干;秋天各种场景的图片素材等。
2.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歌曲《秋天多么美》;在之前的秋游中幼儿感知过秋天的场景。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手指谣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手指谣《秋风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营造热闹的气氛,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
秋风秋风吹吹,树叶树叶飞飞。
好像一只蝴蝶,飞到空中追追。
师:小朋友们在手指谣中提到了哪个季节?秋天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
(二)活动展开
1.教师提问并出示秋天的图片素材,引导幼儿感知秋天的特征
(1)教师先引导幼儿回忆之前秋游的场景,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头脑中的表象。
师:小朋友们,在秋游中你还记得哪些漂亮的风景呢?它们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呢?
(2)教师依次出示秋天不同场景的图片,幼儿说出观察到的特征。
①出示庄稼地里金黄玉米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画面。
师:画面中金黄色的农作物叫什么名字呀?它们的果实颜色、果实形状、果实排列等有什么特点呢?
②出示红高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再次描述。
师:高粱的穗子是什么颜色的?用什么样的线条可以表现出来呢?它为什么娇羞地低下了头?
③出示不同季节蓝天白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秋天与其他季节蓝天的不同。
师:秋天的蓝天与其他季节相比有什么不同呢?绘画中用哪一种蓝色更能体现秋天的天空?
2.教师引导幼儿想象秋天丰收的场景,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1)教师利用黑板进行绘画技巧的分享,幼儿仔细观察并学习。
小结:玉米的果实是一粒一粒的,绘画时应该注意果实的间距及其形状,绘画时我们可以将一排排的玉米以排列式的构图形式进行展现;高粱的穗子是一丝一丝的,绘画时利用起笔重落笔轻的曲线的形式更佳;蓝天的蓝可以用颜色叠涂的方式。我们眼中的秋天,秋天中丰收的'场景都是不一样的,小朋友要大胆地画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秋天。
(2)幼儿自主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想象秋天的景物并绘画到本子上,过程中发现幼儿绘画较有创意者应举起画面分享。
(3)教师分发彩笔,引导幼儿为画面涂色。
情境:秋姐姐给老师打了一通电话,现在小朋友们眼中的秋天是黑白的,不够漂亮,我们需要用彩色画笔给它变个魔术,帮秋天穿上漂亮的外衣。
3.教师创设“小小演说家”的情境,引导幼儿大胆分享作品
(1)幼儿分享自己的作画过程和感受,讲述自己的作画内容和对于秋天的憧憬。
师:小朋友都已经画完啦,那现在大家来表演小小演说家,和其他小朋友介绍下自己的作品吧。
(2)幼儿依据场景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字。
师:请小朋友为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三)活动结束——作品展示
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的表现都非常棒,现在让我们搭上去展示区的小火车,把我们的作品粘贴出去,让展示区也感受下秋天的丰收景象吧!
五、活动延伸——语言区
教师带领幼儿到语言区阅读有关于四季变化的绘本故事,萌发幼儿对季节的喜爱之情。
《秋天》教案 24
教学目标
1、知识: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征,进一步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2、技能:大胆布局画面,合理运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3、情感:会将感受的秋天的特征、秋天的美反映在绘画作品中。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教学难点重点:幼儿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征。
难点: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合理运用色彩反映秋天的美。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纸、笔、油画棒、反映秋天的图片。
2、经验准备:幼儿已在散步等日常活动中观察过园内、园外的秋景。
三.展示作品,相互学习。
引起幼儿谈论“我知道的秋天”。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美景。
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觉得哪里好看?
(2)提问引发思索秋天是什么样的?
师提问:这些画都是画家们心中的秋天,你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3)请幼儿大胆地“秋天我知道的秋天”老师引导幼儿从秋天的颜色、果实、植物的变化谈起。
(1)提问:如果请你来画秋天,你会画些什么?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介绍自己的作品,评价和互相学习。
幼儿:秋天幼儿:秋天的颜色好看幼儿:菊花银杏树通过对前面秋天的雨;秋天的树林等的学习幼儿对于秋天的理解很好了。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观看请幼儿自己来发现秋天的不同,可以让幼儿成为生活学习的小主人。
幼儿绘画时教师可以在一旁观看,但不需过多干涉幼儿独特的想法。
活动反思:
1.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
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活动。谈话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孩子们刚升入中班,他们的表达能力与欲望都比小班时要进步许多,但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要让这个活动顺利开展,还要知道幼儿关于秋天的经验有哪些,幼儿关于谈话的经验怎样。他们喜欢与同伴交流吗?他们喜欢在集体中发言吗?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幼儿已有经验并不了解,所以,我事先和薛埠幼儿园进行了联系,了解到上课时正是主题活动开展的第一周,幼儿对秋天的了解还没有深入,感性经验较少,但这个班的孩子能力较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基于以上考虑,我制定了以上三点目标。在具体实施时,我发现在谈话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欲很强,大多数幼儿在活动中能积极表现,讲述自己发现的秋天的秘密,少部分幼儿不是太积极,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会进行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整个活动的目标基本上是达到了。但我感觉如果将目标“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改为“敢于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来说更恰当。
《秋天》教学设计 25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学会恰当地使用形容词,积累“纷纷扬扬、水灵灵、一座座”等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秋天到了,周围景物的变化。
3.学习课文,了解秋季的迷人景象,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知道课文通过抓住田野、果园等周围景物的变化,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课时两课时
秋天
秋①天到了,小草黄了,树叶也黄了。[句导读:课文开头直接写出秋天到来的特点是小草和树叶都变黄了。]一阵阵凉②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③飘落下来。[句导读:“一阵阵凉风”点明了秋天的气候特点。]
段导读:点明了秋天的气候特点。
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④的,像铺了一地金子。[句导读:这是个比喻句,把稻子比作金子。]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⑤的笑脸。[句导读:“吐”“露出洁白的笑脸”把棉花比作人,生动形象。]红玛瑙⑥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⑦”![句导读: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高粱熟了,表现了秋天的丰收与美丽。]
段导读:写出了秋天田野里稻子、棉花、高粱获得了丰收。
果园里,苹果的脸涨得通红。[句导读:这是一个拟人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苹果熟了。]石榴笑得咧开了嘴。水灵灵⑧的葡萄,红彤彤⑨的枣,随风送来一阵阵清香。[句导读:“水灵灵”“红彤彤”“清香”说明葡萄、枣在秋天获得了丰收,显得格外美丽。]
段导读:写出了秋天果园里的丰收景象。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述了秋天美丽的景象。
打谷场⑩上,丰收的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句导读:这句话把堆起来的丰收的粮食比作一座座小山。]公路上,运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句导读:“来回奔跑”更具体地写出了粮食丰收的景象。]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句导读:“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写出了农民喜获丰收,欢快无比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写秋天打谷场上的丰收景象及人们的欢快心情。
字词导读
①秋: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②凉:温度较低;微寒。
③纷纷扬扬(fēnfēnyánɡyánɡ):课文指落叶飘洒得多而杂乱。“扬”不要写成“杨”。(例句)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
④黄澄澄(huánɡdēnɡdēnɡ):金*。(例句)黄澄澄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一样,一望无际。
⑤洁白(jiébái):没有被其他颜色污染过的白色。
⑥玛瑙(mǎnǎo):矿物名,颜色美丽,质地坚硬耐磨,可以做装饰品或研磨用具。
⑦美丽:漂亮。(例句)西湖的风景总是那样美丽迷人。
⑧水灵灵(shuǐlīnɡlīnɡ):鲜美多汁。“灵”本音读“línɡ”,在这里重叠变读līnɡ。
⑨红彤彤(hónɡtōnɡtōnɡ):形容很红。“彤”本音读tóng,在这里重叠发生音变读tōng。
⑩场:这里读chánɡ。
○11到处:各处;处处。
1.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纷纷扬扬、水灵灵、一座座”等词语。
2.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秋天到了,田野里的变化。
3.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秋天的美好。
生字、新词投影;课件1(表现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的课件);课件2(和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一致的课件);课件3(表现秋天景物变化的课件)。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大屏幕。
2.播放课件3。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走进秋天,欣赏秋天迷人的景色。(板书课文题目)
二朗读课文,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读准字音。(采用随机认读或者开火车认读的形式)
(2)生字有什么特点?怎样记住呢?(学生自由发言,说出生字的记法。提示:“汽、苹、纷、粮”是形声字;“阵”和“陈”是形近字;“李”加一撇就是“季”字)
2.出示词语投影,认读词语。
秋天丰收季节公路汽车苹果一阵阵水灵灵纷纷扬扬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学生朗读课文。请同学说一说课文描写了哪里的秋天。(田野、果园、打谷场、公路、田间地头。教师随机板书)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出秋天带来的变化
1.秋天到了,我们周围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1)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草、树叶黄了;凉风吹过;树叶飘落。
3.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纷纷扬扬。)再次播放课件1,观察树叶纷纷扬扬飘落的景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田野的美丽景色
1.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3句。)
2.分别朗读这三句话。思考:秋天到了,田野里发生了哪些变化?(稻子熟了、棉花吐絮了、高粱红了。教师随机板书)
3.田野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丰收了。板书:丰收)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谈话导入亲切、随意、自然,贴近生活的同时又节约了课堂时间。
2.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秋天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1.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秋天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秋天来了,周围景物的变化。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生字、新词投影;多媒体课件(秋天的果园、打谷场等景象)。
一复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词语连读”的游戏。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够用最洪亮的声音读准投影中出现的词语。
投影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词语。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到了,世间的万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田野,看到了五彩缤纷的景象。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到其他地方去寻找秋天吧!
2.打开书,认真地读课文,找一找我们还可以在哪里看到秋天。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果园的美丽景色
1.出示表现果园秋景的课件。提问:请大家仔细欣赏画面,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果园中丰收的景象:苹果、石榴、葡萄、枣。)
2.读课文第3自然段。你能说出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吗?
投影出示填空练习:
的苹果的石榴的葡萄的枣
3.学生自学后汇报:
(通红)的苹果(咧开嘴)的石榴(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
4.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来到果园看到了这些水果,你会想些什么?(水果丰收了,心情十分激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感受秋天粮食丰收的景象
1.过渡:秋天来到了果园里,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秋天又来到了哪里呢?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秋天来到了什么地方。(板书:打谷场上公路上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2.理解词语的意思。
(1)打谷场:麦子、高粱、豆子等农作物收割后脱粒的地方。
(2)田间地头:种植农作物的地方。
3.秋天来到了这些地方,带来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秋天来到了这些地方,带来了丰收。打谷场上,粮食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公路上,送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次默读全文,完成填空练习:秋天是的季节!(多彩、丰收、喜悦)
2.教师总结全文。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田野里庄稼丰收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打谷场上、公路上、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
六拓展训练,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秋天来到了美丽的城市,来到了我们的校园。它给这里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请你试着说一说。
2.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1.对要求会写的字,要认写结合,先认后写。不管是以前认识的还是在本课认识的,都要注意复习巩固,要求不仅在语言环境中能认识,单独出现也能认识。让学生通过组词理解字义,通过字形分析和数笔画来记住字形,通过范写指导学生写端正、美观。
2.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练习背诵。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朗读示范,另一方面要借助画面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1.填空。
(秋天)到了,(小草)黄了,(树叶)也黄了。(一阵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2.你喜欢秋天吗?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吧!
一秋季的气候特征
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初秋,易出现淅淅沥沥的阴雨天气。仲秋,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易出现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即所谓的“十月小阳春”天气。深秋,北方冷空气影响开始增强,冷与暖、晴与雨的天气转换过程频繁,气温起伏较大。秋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低温、阴雨寡照、大雾等。
二秋季谚语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立秋栽葱,白露栽蒜。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秋天》教学设计 26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和图片进行秋的感受和欣赏,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与变化。
2、学习利用落叶拼贴,进行美的再创造。
3、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
教学重点:
利用树叶不同大小不同种类的特点进行多种拼贴。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
课件,自制的树叶拼贴画。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师:在我们记忆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播放带有微风徐徐声的轻音乐。)
利用轻松的音乐和问题激发学生对秋天景色的记忆。学生举手回答,只要回答合理教师便给予肯定。师:老师自己也有对于秋天的记忆,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秋景的图片:成熟的果实、丰收的稻谷以及金黄的树叶。)
师:秋天这么美!你们有好办法能把秋天留住吗?此时的提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思维,并适时的导入课题。
生:用画笔画下来、相机拍摄下来。
师生共同总结,秋天这么美,满眼的金黄色,学习用特殊的办法来留住秋天。
今天我们就用特殊的方法——《留住秋天》
二、探究方法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树叶拼贴画吗?是不是几张树叶随便拼贴在纸上?
学生第一反应否定的,并对树叶拼贴画产生兴趣!(拿自制的树叶拼贴画给学生看:用树叶拼贴出的大树和果实)
初步接触树叶拼贴画。
师:哪个同学能告诉老师作品中拼贴的是几个什么样的形象?这几个形象中分别用了几种什么样的树叶来拼贴的?
(学生相继举手发言)
回答后师生给予肯定并小结:我们利用各种树叶的自然形状,巧妙地进行想象拼贴,就能产生许多非常有趣的
动物和人物形象。
师:那你们猜猜殷老师怎么把这幅拼贴画做出来的?
提问发散学生思维,此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拼贴画
的初步了解与接触说出自己对拼贴画制作的步骤的认识。
学生举手回答:先贴树叶再添画。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方法:
(1)分析并选择树叶。
(2)尝试不同的摆法。
(3)摆定粘贴。
(4)添画背景。
这时候,学生对于树叶拼贴画及其做法于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欣赏
播放PPT,让学生欣赏成功并且有趣的树叶拼贴画。
四、开始作业
布置作业,以同桌为单位分小组讨论,我们手中的树
叶都能组成什么有趣的树叶拼贴画。提出作业要求:
(1)用树叶进行创意拼贴,可以适当的修剪。
(2)粘贴后要立即压平,使之平直。
五、教师巡视指导以及最后课堂总结。
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点评、评析。同时进行课堂总结,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
教学反思:
本课属手工创作课,主张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制作,突出动手、动脑训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学会热爱自然、美化自然,体现了新课标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手工的一些制作步骤和方法也有所掌握,教师应多下功夫引导学生独立创作、大胆创新。
我这节课引导学生歌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的开始创设了一个回忆秋天的音乐场景,让学生收集脑海里秋天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富有创造力。教学中我将音乐、语言表达的秋天与线条色彩表现的秋天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既学习了绘画技能,又陶冶了审美情趣,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真天趣的自然美景,在美术作品中留住了秋天,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寓教于乐。课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有部分学生的作品只是对课本的范例稍加改动,缺乏创意。我觉得这是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启发、引导及训练做得还不够,必须坚持每节课更深入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多种展评方式方法进行鼓励,才能促进学生创作出更多新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