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次北固山下》教案【最新15篇】正文

《《次北固山下》教案【最新15篇】》

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爱岗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5篇次北固山下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1

(新乡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3)

摘 要:1929年的《首都计划》是近代南京7次城市规划中最为完备的一次,规模浩大的建设活动也牵扯出一场技术与政治之争。本文就从当时国民党内部纷扰的政权争斗出发,围绕城墙拆保之争与中央政治区的选址设计两件典型事例,探讨政治因素与《首都计划》及南京城市规划建设之间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 :《首都计划》;南京;城市规划;政权纷争

中图分类号:K26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024-03

政治是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重要干扰和影响因素,“城市依其形象而存在,这个形象是由某种政治制度为达到其理想形式而构筑的”。①且在马克思·韦伯等西方学者眼里,中国的城市化同西欧经验相比,并不是经济变迁进程的自然结果,而是国家和政府人为有意识设计的结果。②本文从当时国民党内部纷扰的政权争斗出发,围绕城墙拆保之争与中央政治区的选址设计两件典型事例,探讨政治因素与《首都计划》及南京城市规划建设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国民政府首都规划的相关背景

1912年元旦孙中山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个新时代由此开启。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曾评价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1927年4月18日,国民党政府“尊总理遗教,定首都于南京”。③

为显示与北京的传统政治中心的区别,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将北京改为北平,至此中国只有南京一处被冠以“京”字称谓。然而当时的南京并未从太平天国战争的重创中恢复,与北平、上海相比只能算是一个中型城市。国民政府名义虽为中央,实际掌控的只有东南五省和山东一部,根基并不稳固,各国使馆甚至借口南京缺乏现代化设施而滞留北平不愿搬迁。为巩固中央之位,首都建设迫在眉睫。

1928年11月1日成立的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简称国都处,专司《首都计划》编制。负责人孙科、处长林逸民、顾问亨利·墨菲、古力治都是当时最优秀的都市规划人才:孙科系孙中山长子,曾留美研习市政规划等课程,1919年在孙中山创办的《建设》杂志发表《都市规划论》,介绍西方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经验,是中国近代以来此领域最早的论述之一;处长林逸民哈佛大学都市规划专业毕业;美国建筑设计师墨菲从1913年接受教会委托,以中国北方官式建筑风格在湖南长沙设计雅礼大学起,已从事中国设计业务十五载;顾问古力治也是美国著名的市政工程师和城市规划专家。但国都处并非国民政府内唯一负责首都规划的机构,紧随其后1929年6月1日成立的首都建设委员会由蒋介石亲任主席,会内委员尽是党国要人,秘书长刘纪文时任南京市长,常务委员包括孔祥熙、宋子文、赵戴文等。尽管事实上这只是个开会的空机构,真正有规划能力的还是国都处,但两者立场想法不同,造成许多冲突。从这个角度讲,《首都计划》也是一个政治竞技场,谁能够掌握首都的计划就掌握了首都的诠释权。

二、初次交锋:城墙拆保之争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国务会议批准蒋介石亲任校长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拆除南京神策门至太平门的城墙,将所获城砖助建军校讲堂。此时蒋介石正因北伐成功如日中天,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黄埔军校是他最为看重的执政之基。次年初城墙一经开拆舆论一片哗然,徐悲鸿撰写《对南京拆城的感想》直斥这是西湖雷峰塔被毁后的“续貂之举”,讽刺主事者堪比“食其砖当药石”。墨菲一到南京得知此事亦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中国的象征,拆掉它将是巨大的错误”,因而千方百计反对。以孙科为代表的党权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军权之间针锋相对,展开了关于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初次交锋。

1929年3月5日,孙科向国民政府呈文:“当由茂非(墨菲)顾问发表关于南京城垣存废意见,以为南京城垣尚非无可利用之处……伏乞迅予饬令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即行停止拆城工作,以便设计。”国民政府收到呈文后向南京市政府下发《第471号指令》、《194号训令》:“呈请饬令京市政府停止拆城工作。”但蒋介石态度强硬,3月14日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名义上报国民政府公文:“若一旦停止,势必影响工程,全部一切建筑将陷于不可收拾。恳请转饬市政府仍遵照前案所请办理,俾全部建筑免致功亏一篑。”国民政府却也不依不饶,3月19日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下发第3715号公函:“所请未便照准。”

值得思索的是,当时拆城墙在全国已成风气,广州、武昌多地城墙被拆后,北伐军还曾计划拆除国都北京的城墙,其示范作用不言而喻。包括孙科本人起先也是拆城墙的倡导者,《都市规划论》中就专门介绍西方拆城墙的先进经验。此时态度逆转,一是墨菲等专业人士的说服起到一定作用,二则是他与蒋介石之间确实存在矛盾。孙科曾是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中的成员,与蒋的关系几经分合。1928年后孙科与蒋介石再度合作,但双方的隔阂与不信任继续存在,孙科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真正信任和重用。④

“城市建设决策及其实施是一项高度综合和复杂的、同时牵动许多社会集团利益和要求的工作,对此规划设计者常感到力不从心,势单力薄,因而想拉一些人来共同决定”。⑤墨菲在风波中也扮演着微妙的角色,为表示城墙并非无用,他甚至提出可在上面行驶汽车,使之成为现代化的“环城大道”,方案最终被写入《首都计划》。现在看来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但究竟是他的确这样认为还是不得已而为之至今仍是疑问,而恰是这个方案使城墙没有被拆。

拆城之事,幸未扩大,内外夹击之下,风波才算平息。如今南京保存基本完好的明代城墙全长约25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也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城墙。此后的北京“拆城方案”也没能在民国时期实行,使得北京城的内外城墙又多矗立了近30年。

三、核心问题:中央政治区的选址设计

“首都建设对于国民政府的建设是头等大事,基于塑造民族形象,为国家建制考虑,首都整体形象关系国民的信任和国家发展,通过在特定政治区域呈现出的雄伟壮丽的空间组织方式,一方面树立国家的权威,同时也能唤起国民的情感认同”。⑥《首都计划》最终将南京城划分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和住宅区六个区域,其中中央政治区是理所当然的规划重点。

在分区规划方面,市政府考虑七项分区内容,其中行政区与学校区是近代以来首次添加的内容。行政区在三易其稿中,更是从最初何民魂任市长时期的玄武湖西岸,最终调整到刘纪文任市长时期的明故宫旧址一带(1928年7月何民魂去职,蒋系人马刘纪文接任南京特别市市长,把行政区调整至明故宫旧址自然是蒋介石意志的体现。蒋名中正,明故宫中央政府区被描绘为“中正之位”)。⑦但这毕竟是市级规划,当规划级别提升至中央后高层各派皆意有所图。在《首都计划》最终的文本中,中央政治区地点令人意外地选择在东城墙外的紫金山南麓,老城之外另建新城是个颇具野心的计划,从景观角度看也必是一幅壮丽的帝景。“查世界新建国都,多在城外荒郊之地,如澳京之近巴那(堪培拉),土耳其之安哥拉(安卡拉)、印京之新大理(新德里)无一不然,一方固可规划裕如,一方亦有鼎新革故之意,该地(紫金山南麓)位于郊外,实与斯旨相符,他如地在总理陵墓之南,瞻仰至易,观感所及,则继述之意,自与俱深。”墨菲归纳此地的五个优势,“面积永远足用也”,“位置最为适宜也”,“布置经营易臻佳胜也”,“军事防守最便也”,“于国民思想上则有除旧更新之影响也”。⑧这一规划恰透露出孙科的良苦用心,中山陵内刻有孙中山《建国大纲》全文,清楚规定全国“党权高于一切”,孙科曾声称1928年“到了南京以后”,“见蒋全以个人权术淫威势力笼罩一切”,从此“无聊倦思”,“凡事皆苟且敷衍”,之所以“勉为隐忍”,乃是考虑“党国艰危”,指望蒋介石“能有日觉悟”。了解此番心情,就不难明白孙科为何这样规划中央政治区了。墨菲的方案的确没有让他失望,这个位于中山陵西南侧坡地上的中央政治区,南北中轴线从中山陵与朱元璋的孝陵之间穿过,跨越紫金山上1500多年前的六朝祭坛,其面积比美国华盛顿中央行政区还大。在全新开辟的山坡上,国民党党部大楼、国民政府、五院、各部会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所有建筑样式都做出明确规定,整个中央政府共计容纳10万人。最上方的中山陵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透过一种视觉景观清晰地交代出孙中山在国民党中的地位。方案中中央党部牢牢占据着中轴线的最北端,那里地势高峻。为何选择这个位置?自然是象征“党权高于一切”,不能由枪来指挥党。最终的中央党部设计方案颇具美国国会山的风姿,仿佛是华盛顿国会大厦套上了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外衣。可以想见,这样一个规划方案绝不可能为中央政治区选址争论画上句点,党权与军权的纷纷扰扰远未尘埃落定。

1929年12月5日《首都计划》全部完成,一份500多页的英文规划报告集结成书,31日中文翻译本印刷完毕,呈送首都建设委员会。当天国都处即遭裁撤,宣告任务终结,这一命运便同中央政治区的选址之争有关。方案一直未获首都建设委员会同意,原因大概有二:花费过于昂贵;蒋介石并不希望孙中山在党的政治体系中地位过于显著,这会增强竞争对手的实力,反映到选址中便是不愿意中山陵在空间安排上处于过于显著的位置。

国都处被裁撤后的第18天,国民政府下发“训令”,将中央政治区改在明故宫旧址一带。“训令”中并未说明决策的具体理由,但文后附有一张短签,上书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的亲笔批示:“行政区域决定在明故宫全城路线应即公布为要。”决策过程着实奇怪,之前未召开任何会议商讨,送达南京后自然引起孙科强烈反弹,在国民党内部又造成一次小型政治风暴。蒋介石一纸命令让《首都计划》的全盘设计戛然而止,南京最终没有形成一规模完整的中央政治区。“各政府机关根本没有照规划行事,大都各行所好,到处乱建房子……后来不得不把中央行政区计划改在中山门内明故宫一带。⑨一系列官署建筑大多如珍珠般散落在中山大道的沿线。

四、《首都计划》的历史影响

上世纪20、30年代欧洲新建筑运动兴起,1925年,勒·柯布西耶出版《明日之城市》提出建设功能分区,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雅典宪章》提出现代城市应协调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类似先进思想均在《首都计划》文本中均有体现。从城市规划史角度分析,《首都计划》的种种设计比时代超前至少20年,其进步性正是问题所在。尽管如此,在规划指导下,南京还是启开近代以来建设最为集中的时期。城市的主要格局大致在那个时期确立,为孙中山奉安大典开辟的主干道——中山路,今天仍是南京道路系统的骨架。按照一些学者的计算,《首都计划》实际上实施了30%—40%,正是这些部分奠定了当今南京城的特色。民国政权处在内忧外患之时,民族主义的要求自然会体现在公共建筑上。《首都计划》中专辟“建筑形式之选择”一章,提出“要以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为最宜”,“极力提倡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对20年代末和30年代上半期南京的政府办公建筑设计产生了很深的影响”。⑩1927到1937年,国民党在南京兴建了一批政府性建筑,均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改良式中国建筑手法”。

《首都计划》诚然是一个由国家倾全力去主导的计划,正因为如此,也注定是一个失败的计划。从根本上讲,城市的发展不能由某种单一力量来决定,而应由众多因素历史地合力。但在那个时代,国家力量相对放任,权力集团内部政治纷争不断,必然反映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最后酿成无法控制的结局。国民党标榜自己由南京起家,但最后的失败也在城市。1949年后南京的身份地位发生历史转变,此后按照自己的速度前行。褪去纷扰的政权争斗,走过战争与和平,《首都计划》留下的不仅是一部技术文献,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见证了近代中国人关于理想家园的不懈追求。

注 释:

①沈克宁。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J].世界建筑,1988,(6).

②(德)马克思·韦伯。儒教与道教[M].商务印书馆,1995.

③(民国)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首都计划[M].南京出版社,2006.1.

④高华。革命年代[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⑤王建国。析城市规划建设的政治因素[J].华中建筑,1990,(1):29.

⑥汪晓茜,俞琳。南京近代都市建设制度之研究[J].建筑师,2010,(4)l:59.

⑦苏则民。南京城市规划史稿[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82-283.

⑧(民国)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首都计划[M].南京出版社,2006.41—43.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2

为进行有效教学,我制订了教学方案,让课外和课内相结合,将这次教学活动分课前学案预习、课内讨论探究和课后应用提升三部分。

一、课前学案预习

为了让同学了解冬奥会背景和熟悉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份学案。因为要完成的任务较多而细,所以把全班同学进行了分组。

1.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地理分布。

我制定了一张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统计表,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并在世界地形图上标出相应位置。

2.思考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地理区位特点。

3.搜集北京举办冬奥会的区位优势的资料。

二、课堂教学环节

我根据课前预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一节探究讨论课,并结合举办冬奥会这一热点设计了一份简单的学案。

1.课堂教学环节一――呈现预习资料。

我将四组同学搜集的答案资料进行整合,然后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分发给班级同学,供开展教学活动时使用。各组针对学案相互“找茬揭短”来修正补充答案资料的不完善,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读取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同学们的地理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环节二――讨论交流。

通过完成学案和找茬活动后,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分布特点及举办冬奥会必备的地理区位因素后,接下去继续在尽可能宽松的教学环境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逐个解决。

(1)根据学案表格,我们发现历届举办冬奥会的都是发达国家,更有新闻爆料将要举办2018年冬奥会的韩国因财政困难或弃办。你们觉得北京能否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后得出:中国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资金雄厚,投入有充足的保障。群众基础扎实,根据民调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北京申奥综合支持率达到94.8%。北京拥有配套齐全的大型场馆和夏奥会的成功经验。举办冬奥会对冬季项目的发展、中国竞技体育结构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带来的效益和影响,将是长远而巨大的。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北京需要举办2022年的冬奥会,也必定能成功举办。

(2)北京为什么要携手河北张家口崇礼一起举办冬奥会?

学生讨论分析后得出:冬奥会的运动项目分冰上与雪上两大类,这两类项目均对场地有严格的要求。其中冰上项目一般在室内进行,相对来说限制性小,人工调节效应较好,将由北京承办。而雪上项目一般在户外进行,且占奥运会项目总量的2/3,对场地的地理条件要求更高。北京的邻居――张家口崇礼则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一是降雪期长,使得滑雪期长达5个多月,有利于滑雪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二是雪质、雪量有保障,干雪期长;三是温度、风速适宜,非常有利于滑雪运动的开展;四是山地条件优越,多为中低山脉,坡度适中,有利于天然雪道的开辟和拓展。北京和张家口崇礼联办冬奥会刚好扬长避短。另据新华社消息,高铁建成之后,北京到张家口只要40分钟,如果张家口到雪场再修一条高铁支线,从北京到雪场的路程只需大概1个小时,交通无碍,距离不是问题。

(3)北京的空气质量一直饱受诟病,冬季更是雾霾的高发季,是当初申奥的一大硬伤,你们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分析后得出:北京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控制PM2.5年均浓度已成重中之重,计划到2017年达到60微克每立方米。大家还记得2014年11月APEC期间,有一种蓝,叫“APEC蓝”。短时间内我们都能搞好大气污染,更何况六七年后的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也会对雾霾的治理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北京空气会有根本好转。

3.课堂教学环节三――检验巩固。

这一环节主要准备了2015年北京地理高考真题第36题的第(3)、(4)两小题,以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略)

在这一环节,主要在黑板上展示同学们的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指出答题的注意点,强调答题的规范性,训练同学们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并对这一部分知识再次进行强化与巩固。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 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重难点分析:

1、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文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陨。旋律:悠扬古典。)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山外, (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阔, (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 (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 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 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 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4、 从字面上看,颔联所写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现的是宽阔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联与首联的联系?

分析: 此联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构图,我们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致,也许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们将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景色看成一幅画,那么这副画的构图如下:因为“潮”水涨满,几乎平了*,所以其实可以将“潮”与“岸”看成一条水平面,而这就是这副画中的主体——“面”,它几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幻灯片4,文字:“潮平*阔,风正一帆悬。”图片:出现江水和*);而“帆”其实是一叶扁舟,由于风的顺和正,所以帆取直线造型,不过这一条直线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个点(幻灯片4:出现悬着的帆)。同学们可以尝试想象,诗人正在这艘船上,他倚*着船栏,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荡荡,茫无际涯,岸在很远的地方,而家乡更是杳无音讯,越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间的渺小了,怎能不产生思家恋乡的漂泊之感呢?

5、 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分析: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幻灯片5:红日从江上升起,岸边有发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文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 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分析: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幻灯片3中增加飞行的雁行。文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

四、总结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陨的美妙音乐声中,背诵这首诗吧!(该课文封面出现,背景音乐是陨的乐曲)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诗歌的思乡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湾,洛阳人,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但今天我们仍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次北固山下》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啊。

(二)朗读明义

1.学生**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投影:

⑴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⑵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下临长江。

⑶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⑷青山:指北固山。

⑸行舟:乘船前行。

⑹绿水:长江。

⑺前:向前航行。

⑻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⑼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⑽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⑾旧年:未尽的一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⑿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⒀乡书:家书(家信),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

(三)感悟抒情

1.氛围创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参考理解:

①客**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可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②潮平*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个,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

4.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学生各抒己见,**作答,参考理解要点: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

(四)拓展达理

思乡是*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本册书还选录了这样一首诗,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笔下的乡愁吧。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5

项目简介:规划总用地面积148200.9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397890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328890平方米,正在审核备案,不计容建筑面积69000平方米),主要建设高层住宅、联排洋房、独立商铺、会所、幼儿园以及社区用房、物业用房等配套设施,容积率2.50,绿地率为35%。规划高层住宅居住3100户。

建设单位:武汉天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人:范经理

电话:027-8778 9755

E-mail:40031464

2浙江毛衫原辅料交易中心(暂定名)项目

项目简介:(生产能力) 嘉兴毛衫原辅料交易中心(暂定名),占地面积40.293亩,总建筑面积75457.4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2538.0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2919.40平方米。容积率为2.328。

总投资:46352万元,已审核备案,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852万元(土建14785;设备14140;安装74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4653;预备费1529),铺底流动资金500万元

建设单位:嘉兴亚太置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赖立波

电话:13375735888

3 浙江新建厂房、办公楼、宿舍楼建设项目

项目简介:(生产能力) 新建厂房、办公楼、宿舍楼建设项目,其中厂房占地478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56平方米。办公楼占地2358平方米,建筑面积17814平方米。宿舍楼占地2083平方米,建筑面积21691平方米。

项目总用地面积201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561平方米

总投资:4850万元,已审核备案,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850万元(土建4850)。

建设单位:浙江王力电动车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跃斌

电话:0579-87653888

4浙江年200万只铝锅低效厂房改造项目

项目简介:(生产能力) 低效厂房改造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10225.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423平方米,本次厂房改造建筑占地面积2020.36平方米,建筑面积10659平方米,新增压铸机、冲床5台,贴花流水线1条、包装流水线1条,新增年产铝锅200万只,年产值3000万元。

总投资:2060万元,已审核备案,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60万元(土建1000;设备300;安装1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0;预备费100),建设期利息1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00万元。

建设单位:永康市天一搪瓷制品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应圣浩

电话:13758920111

5 河北建设山辰小区一期项目

项目简介:主要建设2幢18层住宅楼、3幢6层住宅楼,一幢2层商业楼,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垃圾站、调压站、热力交换站等建筑。规划净用地面积12094.95平方米,已审核备案,总建筑面积34587平方米。

建设单位:邯郸市山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邮编号码:056046

负责人:良金学

电话:0310-6011345

6浙江新建大型现代超市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项目简介:(生产能力) 新建物流仓储用房,总用地面积101828平方米,净用地面积97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2593.5平方米,其中地上146593.5平方米,地下36000平方米,建筑密度40%-50%,容积率1.5,绿地率5%以上,建设用地线退让北侧规划道路边线10.0米以上,退让西小江河岸线15米;建筑红线退让四侧建设用地线5.0米以上,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该项目总投资66426万元,资金主要由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出资。

总投资:66426万元,已审核备案,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6426万元(土建32269;设备17033;安装8067;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064;预备费1993),

建设单位:浙江世纪联华物流配送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蔡兰英

电话:13136113422

7 河北陉山首府住宅小区建设项目

项目简介:5栋高层住宅(28层4栋、25层1栋),已审核备案,2栋5层商业。总建筑面积152410平方米。

建设单位:河北旭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邮编号码:050300

负责人:王小扑

电话:13931893795

8河北“黄金部落”少数民族特色农业观光古镇项目

项目简介:1.特色古镇区:包括小镇商业设施,餐饮住宿服务设施,附属建筑,停车场、道路、绿化、管网等,占地100亩;2.表演区:由大象表演场、新奇特表演场、民族表演场构成。占地15亩;3.休闲区:主要包括以园林绿化为主的休闲娱乐区,已审核备案,占地15亩。项目总占地130亩,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

建设单位:秦皇岛瑞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邮编号码:066300

负责人:李家文

电话:13463399003

9 江苏长江花园东地块项目

项目简介: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89900平方米,其中可开发用地面积77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750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325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地上包括住宅222500平方米,正在审核备案,商业10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为机动车库。项目主要建设8栋25层住宅楼、6栋30层住宅楼、5栋17层住宅楼和2栋2层商业楼。

建设单位:镇江市公共住房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镇江市长江路金山宝地1号办公楼

联系人:丁蓓芬

电话:0511-80826270

10浙江宝岛台湾商贸综合体项目

项目简介:项目总用地面积339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2311平方米(含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正在审核备案,项目设计考虑1幢31层纯住宅楼、1幢主体为18层的办公楼(其中含8层裙楼,主要功能为酒店、商场),地块内设置地下1层机动车库。

建设单位:浙江河洛置业开发有限公司

负责人:柯小军

地址:温岭市万昌路

电话:13567782238

11福建潘墩中心小学扩建工程

项目简介:总建筑面积10708平方米,已审核备案,建筑用地面积5410.6平方米

建设单位:福州房地产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一北路97号

邮编:350001

电话:0591-87277022

联系人:吴工、陈工

12甘肃五矿钢铁物流园项目

项目简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947600平方米,已审核备案,总建筑面积:184700平方米

建设单位:五矿兰州钢铁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九州通西路70号(新城科技孵化大厦27楼)

联系人:王历显

电话:0931-7693992

传真:0931-7693997

13山东金乡美凯龙・现代城项目(更新2)

项目简介:总建筑面积479839.57平方米,项目已审核备案,主要建设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居体验中心、金融世贸中心、城市印象百货、大型超市、休闲购物街、配套住宅和多功能配套用房等

总投资(万元):150282

建设单位:济宁国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人:马经理

电话:0537-18766868096

14四川第九中学教学综合楼改扩建工程

项目简介:对科技楼、怡心楼两栋教学用房拆除,已审核备案,原址新建教学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

建设单位:绵阳市第九中学

地址:绵阳市第九中学(涪城区绵娟路)

邮编:621000

联系人:刘桥

电话:0816-2397808

传真:0816-2397808

15 内蒙吉尔嘎朗中学重建工程

项目简介: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锅炉房、运动场看台等,已审核备案,总建筑面积18556平方米。

建设单位:科左后旗吉尔嘎朗中学

联系人:宝龙

电话:13847563731

16河南业务用房项目

项目简介:总建筑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已审核备案

联系人:张飞云

电话:13513900991

17内蒙北方国际工业原料城一期项目

项目简介:稀土高新区稀土工业园万新路以南,已审核备案;容积率≤1.5;建筑密度≥30%;建筑规模≤613240.19平方米;用地面积408826.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206.50平方米。

建设单位:包头北方智德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6

“桃李作干城”,教习忧国事

姚锡光(1857~?),字石泉,又作石荃,江苏丹徒人。1888年考中举人,第二年考取内阁中书。面对大清帝国的日渐衰弱,他希望能为富国强兵做一番事业。内阁中书是个闲差,自然不能满足他的愿望。当时,一大批汉族大员在洋务运动中崛起,他们兴办洋务、训练新军、发展近代教育、开办近代工矿,这些又都被人们视为富国强兵的“捷径”。姚锡光从1886年起也加入其中,先后在李鸿章、李秉衡、张之洞等人的幕下任职。

1886年春夏之际,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正在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听说姚锡光军事知识渊博,就聘请他担任教习(即教官)。这所学堂聘用了德国的军官,按照西方陆军军官学校的模式办学,最初有学员100人,大多是从清军军官中挑选出来的,还有一些愿意学习军事的年轻文化人。学员们学习天文、地理、测绘等基础学科和军事知识,还要学习经史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科目。在这里,姚锡光任职长达九年之久,先后教过四个班,学生300多人,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北洋军阀重要将领和地方大员的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何宗莲、张怀芝等。他曾经写下“方栽桃李作干城”的诗句,意思是在这里培养的军事人才将来是保卫国家的栋梁。20多年后他曾感叹说当时写这句诗仅仅是自嘲,没想到后来竟然成为现实。

培养军事人才就是为了保卫国家,可甲午战争前后清政府的表现却令人失望。1893年前后,中日关系不断恶化,他敏锐地意识到战争难以避免,多次上书李鸿章,建议北洋各军要熟悉所购买的西方火炮的结构、功能,加强战备,奖励军官等。对这些建议,李鸿章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姚锡光和他的关系日渐疏远。甲午战争爆发时,他已返回家乡,但依旧希望为国效力,一度返回天津,替守卫秦王岛(今秦皇岛)、北戴河的将领出谋划策。1894年秋天,日军侵占了旅顺、大连湾炮台,他又强烈建议李鸿章加强京津地区的军事部署。这年冬天,日本进犯威海卫,山东沿海形势吃紧,他又被巡抚李秉衡请到幕府中任职,随军驻在莱州,负责前敌行营的文案工作。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感叹无人御侮,辞职返乡,可心里仍想为收拾破碎的山河做出努力。1895年,他去南京拜访两江总督张之洞,成为他的幕僚。这一年,他两次奉命同德国军事专家查看长江下游的炮台和防务,向张之洞报告了沿江各个要隘、炮台的形势,并建议加强江防、开办炮兵学校培养人才。这些建议都受到张之洞的大力支持和清政府的重视与实施。

国耻常难忘,志士倡海权

1896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又把姚锡光调到湖北,让他主持自强学堂的教务。虽然人在湖北,一年前甲午战争的惨败依然让他痛心。于是,他利用自己在天津、山东等地任职时搜集的资料,结合中外人士的记述,整理出版了《东方兵事纪略》。这部大约十万字的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重大战役,提醒国人牢记国耻,奋发图强。与此同时,他并不盲目排外,主张学习“仇敌”日本的先进之处。1898年,他被张之洞派往日本,考察学校教育体系、陆军体制及训练方法。回国后他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日本普通学校、陆军学校和专门学校的体制、课程设置等多方面情况,并对女子教育十分推崇。20世纪初,由于张之洞等人的推动和参与,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鼓励留学,重视女子教育,并仿照日本教育模式推行学堂教育。

1899年到1901年间,姚锡光到安徽担任地方官,1902年至1911年回京任职,担任过多种职务,曾参与清政府教育、军事的“新政”和练兵,一直关心蒙古、等边疆地区的局势,到过蒙古地区的哲里木盟、卓索图盟等地考察,出版了《尘牍丛钞》、《筹蒙刍议》、《筹藏刍议》等著作,对于巩固、蒙古地区和重建海军等提出了很多的建议。他的很多主张,比如在四川、交界的少数民族设立“川西边防大臣或提督”,在蒙古地区创办银行、工厂、学堂,移民实边等,都对清政府的决策有很大影响。在决定于四川、云南、交界地区设立“川滇边务大臣”后,清政府开始时准备让姚锡光出任,但他以资历浅为由辞谢,后来由赵尔丰担任。

维护中国海权、复兴海军也是他的重要主张。甲午战争后,外国军舰在中国沿海横冲直撞,中国残存的60多艘大小舰艇无力巩固海防,不少人主张重建海军,但因列强瓜分中国军港和八国联军侵华而一再推迟。1907年,姚锡光升任练兵处提调,奉命制定复兴海军的规划。在制定方案时,他充分考虑到经费、舰队、军港等多种因素,建议全国统一海军,统一事权,统一指挥;设立海军 “兵官学堂”、研究所、工科学堂等机构,选派学生出国留学。他还强调:海军、陆军“相为表里”,我国海疆绵延七省,如果没有海军,就会“海权坐失”,陆军也会“运调不灵”。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7

一·纪程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廿一日,夜,由上海乘沪宁车,翌晨到宁。渡江。江水陡落,岸断百尺。朝敦东上,清霜袭人。回顾南京城东诸山,岚光匝匼,宛若绣屏。田林间几缕炊烟,袅袅而出。……转津浦车,北驶,景色万千,纪不胜纪矣。……过丰台,忽忆上年微服由此登车时情景,瑟缩若猬,莫敢左右顾,不觉哑然失笑。……廿三日下午,到京。……

廿五日上午乘京汉车赴保定。临行时,有为我危者。我说:“这些恶狗都一心一意抢骨头去了,还怕什么”?过长辛店,往事兜在心头,光景看在眼底,不禁怆然雪涕。……晚分,抵保定。……翌晨,回京。……

卅一日下午,乘京奉车赴天津。……

一九二四年一月一日下午,乘津浦车赴济南。……入夜,昏黑中见有山崭然,天光映其

巅石如栉比,如剑列,知道快要到黄河了。俄而渡黄河,车声隆隆,水声澌澌,合奏成激壮之音。……九时抵济南。……

二日夜,仍乘津浦车南行,昏黑中不见泰山。前次北上时原在早晨,熟睡未起失之。泰山是我游踪所至的老友,我现在还能想像日观峰看日浴,斗姥宫听壑声,极天下之至乐。此次北游,竟不失此老友,真是“怅惘奚如”!……

三日下午,到浦口。渡江。转沪宁车,……夜十时抵上海。

二·与医生谈 Philosopby

北上时,津浦车中和我同房的是一位黑胖胖的西医。他把我望了又望,开言道:

“先生!你不是一个Philosopher吗?”

我好生奇怪。我是一个主张哲学破产科学代兴的人,他恰恰把这顶九旒王冠加在我的头上,我真是“受宠若惊”。笑问道:

“何以见得”?

他说:

“先生不是满头长发吗?我在美国所看见的Philosopher全是这样。”

“呵!原来如此。……足下学过Philonphy吗。”

“未曾。不过略略知道一些儿。”

“你最佩服的是那些哲学家?”

“亚利士多德·康德。”

“你知不如道哲学到现在是到了末日?”

“什么?哲学到了末日吗?”他很诧异的问。

“是的。法国有位孔德,把人头社会思想分为三时代:第一期是宗教迷信时代,第二期是玄学时代(即所谓形而上的留学。)第三期是科学时代。现在我们中国虽尚是农业经济的封建社会,虽宗教迷信和玄学尚是充塞于国中,可是在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留学(特别是玄学)却是渐渐的衰落了,至少是科学化了。原来留学这截东西,因为当时的科学尚未发达,宇宙万物有许许多多的事得不到解决,那时的思想家对于宗教迷信无不满意,所以全凭个人的理想,构造成一个不可摸着的玄妙哲学。什么直觉,什么良心,什么自由意志,什么“我”“非我”,什么先天的形式,……都是他们呕尽心血弄玩的把戏。这一套把戏,算是至康德而集其大成。哥白尼的天文学和牛顿的万有引力说出,宗教迷信为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说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说出,玄妙哲学为之动摇。现在全世界著名的哲学家,门面虽则挂著哲学的招牌实际却是卖著科学的药料。至于不根据科学的哲学,已是“日薄崦嵫”,眼见得是“来日苦,去日苦多”了。这不是哲学到了末日了吗。”

随后我两人差不多无事不谈,也曾谈到心理学。他说医生要明白心理学,才算好医生。并举出了医病利用心理的种种经验。兹记其一例。他说:“天津有某官僚的大小姐、有骨在喉,不能咽食。经过许多医生看,实际骨已不存了。这许多医生告她说没有骨了,她总是不信,咽食仍觉痛楚难当。后来请我看,实亦无骨,我便教她把眼睛遮被。用夹子向喉里一夹,旋把假骨装上夹里,教她启眼看,“你喉里的骨夹出来了”。她信以为真。教她喝水,不痛了。教她拿饭,也不痛了。这是我料定是她的心理作用,故能“勿乐有喜”哩!

三·荒山古寺的北京城

我在北京下车的时候,最先使我深深地的感觉的,便是沉寂,仿佛是到了什么荒山古寺了。固然猪仔议员的举盒飞舞。卖国阁员的算盘敲打,他们的周围是热闹喧阗可是市面上却是寂静得再没有了。去年我在北京时,尚有什么民权运动,非宗教运动,劳动立法运动,裁兵连动,援助罢工运动,女子参政运动,……整队游街,传单四布,当时个个所最痛心疾首欲得而甘心的曹布贩子,现在居然高拱三海,从前反对曹酋的叛民一变而为顺民了。比方贿选案,铜元案,金佛郎案,是如何殃民祸国的事件,然而市民却视若无睹,上焉者亦只有吁嗟慨欢了之。“”开中国未有之奇局最足为全国民赞欢欣羡的爱国学生,也若仗马寒蝉,一声儿不响了,这是何等寂寞呵!世界各国革命大概是首都发难,全国搔动。中国北京变相的君权政府至今未倒而且延绵下去,我们就肯定是北京的市民运动未起,亦为确论。北京城圈里的青年们呵!你们不是口口声声嚷革命吗?要知革命最切实而可靠的方法,便是首都的市民运动。北京的民气真死吗?你不见铜元票案起,使市民怒目而视。京城土著半是旗族同胞,他们的民气真死吗你不见八族生计处十数月不关饷,使他们剑拔弩张。这些市民便是革命的真实势力,你们何以不到他们队伍中煽动呢,组织呢?北京城圈里的青年们呵:这便是你们对于中国革命应尽的责任,唯一的使命呀!

四·直系分裂的朕兆

中国的乱源,军阀是其一。中国军阀的怙恶,直系居其首。所以我们打倒军阀,最首先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8

[关键词] 北宋诗歌; 乌台诗案; 车盖亭诗案; 崇宁文禁; 诗歌转向; 新旧党争; 以诗议政

北宋以文治国,诗人参政的机会大大提高。诗人以诗议政,发挥儒家政教精神,本是积极的行为。但是,北宋诗祸连连,新旧党争不断,成为影响诗歌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旧党人在熙宁时期尚能为国事而争,然而元丰二年(1079)以后,以乌台诗案为始点,渐由政见之争变成党同伐异的政治斗争。元的车盖亭诗案则是旧党根除熙丰新党势力的转折点,但这一报复性的诗祸事件又激起绍述年间新党以严厉手段打击元更化的旧党士人,并为崇宁立元党人碑,全面禁止元文学和学术埋下祸因。哲、徽、钦三朝,诗祸越演越烈,党派之争最终变成纯粹的意气之争而置国事于不顾。经此连绵打击,诗人由热心议政而转向寻求如何安身立命。诗案对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是北宋诗歌和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依时间先后,深入考察元丰乌台诗案、元车盖亭诗案和崇宁全面文禁的政治本质,并析述各起诗案对北宋诗歌造成的影响。

一、 乌台诗案

(一) 诗案的本质: 变法之争

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正式启动影响北宋长达半个世纪的变法,他据 “三不足”的变法精神,表现出力排众议的决心,由于政治上得到神宗皇帝的全力支持,得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但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士人却对变法持有相反意见,当中尤以苏轼缘诗人之义写诗托讽,最为突出。这一时期,苏轼作为政治主体和创作主体是一致的,其突出的标志是参与意识的全面张扬,政治诗歌创作发挥了载道言志的功能,成为直接批评新法的工具。

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二年,苏轼历任杭、密、徐、湖等州的地方官。元丰二年,苏轼自徐州移知湖州,到任时进《湖州谢上表》。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御史中丞李定利用台谏言事的职能,以苏轼《湖州谢上表》及此前诗作,罗织其 “讥谤新政”的罪名,炮制 “乌台诗案”。何正臣元丰二年三月所奏云:“臣伏见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湖州苏轼《谢上表》,其中有言: ‘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宣传中外,孰不叹惊。夫小人为邪,治世所不能免,大明旁烛,则其类自消。固未有如轼为恶不悛,怙终自若,谤讪讥骂,无所不为。道路之人,则又以为一有水旱之灾,盗贼之变,轼必倡言,归咎新法☆☆……今法度未完,风俗未一,正宜大明诛赏,以示天下。如轼之恶,可以止而勿治乎?”[1]1考苏轼《湖州谢上表》,不外例行公事,略叙过去政绩,再叙皇恩浩荡,唯其 “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之句被台谏摘引弹劾,扣上 “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罪名。事实上,何正臣所奏的主要目的乃在于为新法扫除障碍。单凭《表》中片言并未能完全置苏轼于大狱,为了进一步罗列罪证,舒列举了苏轼所讥讽新法的诗句,指出其 “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2]卷八四,2,造成传播内外,朝野无人不知。其弹文列出了苏轼涉及批评新法的部分诗句:

盖陛下发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陛下兴水利,则曰: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陛下谨盐禁,则曰: “岂是闻诏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1]2

然而,苏轼入御史台狱后,唯供《山村》一诗干涉时事,余皆否认[1]31,又出于保护旧党诗人,称并无往复诗文等干涉新法文字。因此,乌台之勘虽给其他诗人带来牵连,但总的来说范围还受到一定控制。经过四个多月的勘治,结果苏轼下御史台狱,被关103天后贬为黄州团练。这一起诗案中被贬和受责的共计25人[2]卷八四,5,除苏轼外,其他诗人主要还有苏辙(谪监筠州酒税),张方平、李清臣(各罚铜三十斤),司马光、黄庭坚(各罚铜二十斤),涉及苏门诗人群和江西诗人群。尽管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辞相后已退居金陵,苏轼始终认为乌台之案的操控者“王安石实为之首”[3]卷二九,833。从所牵涉人物的刑罚来看,除苏轼外,比起后来的车盖亭诗案,其他人尚算不幸中的大幸。这也从侧面说明诗案还未至于大规模清除异己,与绍述以后必把政敌置于死地而后快的意气心态有所分别。

但从北宋诗歌的发展而言,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在考察乌台诗案的影响前,首先,必须搞清楚苏轼因诗得祸,究竟是否欲加之罪。苏轼批评新法的诗歌是乌台诗案的主要 “罪证”,据现存宋人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周紫芝《诗谳》和清人张鉴《眉山诗案广证》等所录,攻击新法的诗文可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大部分,和新法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如《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之四: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4]484-485 舒指此诗是攻击 “陛下兴水利”,考其诗中所言,谓东海龙王假如领会神宗禁止弄潮的旨意,应让沧海变成桑田,让弄潮儿自食其力,免去他们冒利轻生,所写的乃是诗人的愿景,并没有指责神宗之不是,舒的勉强嫁接是曲解其本意。再说,这首诗也没有讥讽之虞,最多只能凭 “冒利”片言推想其批评新法的冒进。又如《与湖州知州孙觉诗》: “嗟予与子久离群,耳冷心灰百不闻。若对青山谈世事,直须举白便浮君。”[4]406--407意谓言谈不想指涉时事,言时事多有不便,说亦难尽,若认为 “世事”即谗谤新法,也不够具体。还如言《书韩干牧马图》讥讽执政大臣无能,谓《张安道见示近诗》形容朝廷小人当道,指《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诬蔑执政君臣为社鬼等,牵强附会成分明显。如以此为 “铁证”定案,实难令人信服。

另一类诗歌涉及讽刺新法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治之有据,对舒等人不能责之太苛。乌台诗案中涉及批评盐法的诗如《李杞寺丞见和前篇复用元韵答之》和《山村》之三,讽刺青苗法的诗如《山村》之四,攻击新法用人不得其法的诗如《送刘道原(恕)归觐南康》,以此等诗定谳尚有可据。不过,苏轼诗中所指出新法的不足之处也不能全盘予以否定。如《戏子由》抨击仅以 “明法”取士的流弊;又如《和刘道原咏史》以刘恕比鹤,众人喻鸡,意指当今朝廷进用之人,君子小人杂处,如乌之不可辨其雌雄,证之王安石身边,充斥着善于巧辩的佞人也是不争的事实。苏轼反对新法之诗固然有其保守和煽情的一面,然而其以诗论政所表现出来的公忠为国,并不能一概抹杀。

(二) 对元丰以后诗歌的影响

乌台之案以诗定谳,揭开了北宋政治斗争以诗相互倾轧的先例,故其影响北宋诗歌的发展亦深。

首先,仅以政见之不同而定罪,对个别诗人以诗议政造成一定的冲击,难免使人心存忌惮。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是沈括其人,他把苏轼到杭州后所作诗文密呈御史台,交给曾与苏轼有过节的李定。不过,从当时的政治形势看,幕后的主事者应是大权在握的王安石,沈括此举除了个人品格问题外,也是顺应时势。事实上,尽管熙宁九年王安石辞相后已退居金陵,苏轼始终认为王安石是幕后的操纵者。在新法甫行之初,就遇到旧党士人的极大阻力,从变法者的角度看,对苏轼这类人物加以究治,以儆效尤,是为推行新法扫除障碍的重要一着。从新党 “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的奏文来看,印证苏轼的诗歌显然是夸大其词;至于乌台诗案的政治动机,“今法度未完,风俗未一,正宜大明诛赏,以示天下。如轼之恶,可以止而勿治乎”的奏文说得很清楚,即在法度未完、风俗未一的变法背景下,亟须挫一挫苏轼的锐气,以保证新法能够顺利推行。故将苏轼触物即事、应口所言之诗一律作为反对新法的证据,目的十分清楚,使旧党不敢动辄 “以诗乱政”。而台谏角色在勘治的过程中则扮演着人主之耳目,滥用权力弹劾政见不合之诗人,虽然达到抑制异己的效果,却使热心议政的诗人深为忌惮,使其在践行儒家政教理想的同时又畏罪及身。这样一来,乌台之案既开了北宋以诗入罪的实例,对元车盖亭诗案以至崇宁全面文禁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乌台之勘起因,从其本质言,实缘于苏轼对王安石及其新法之讥讽,故诗案后,个别诗人的论政诗风和内容出现了转折点。观苏轼 “再闰黄州正坐诗,诗因迁谪更瑰奇”[5]卷一五,15,从 “舍身报国”的豪情壮志回归到对生命、宇宙本体的思索之转变历程,乌台诗案是直接的导因。如《狱中寄子由》中所云: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4]998-999从中可知苏轼下狱后以为凶多吉少、必死无疑的心态。贬谪后的苏轼,一方面论政诗一改其怒骂的作风 杜若鸿: 《北宋诗歌与政治关系研究》,香港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29-134页。[To Yeuk Hung,″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oetry and Politic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11,pp.129-134.],变得较为含蓄,虽再指涉新法,所运用的方法却以间接讽刺来表达。熙宁八年(1075),苏轼于密州时写有《寄刘孝叔》一诗,批评方田均税法对抑制豪强隐瞒田产的作用有限,无法真正实现富民的目标。其中“方田讼牒纷如雨”之句,以 “雨”形象地写出了丈量土地后引发的大量诉讼案件的后果,以当时的事实言明,语气上不再咄咄逼人。诗的首部分讽刺神宗、王安石意欲富国强兵,可惜不得其法,结果讼案纷起,事与愿违: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资斧。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4]卷一三,631

次以自嘲口吻追述苏辙因反新法而被罢三司条例司,并述密州百姓以草木泥土充饥的情形:“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生活未见改善,自己却有心无力,间接言新法并无奏效。不过,诗中也流露出 “雕弊太甚,厨传萧然”,乃“危邦之陋风”而非“太平之盛观”的保守观点[6]卷三,31: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对官员利益的受损有所辩护。诗的最后一部分则以幽默的语气嘲笑新法中那些俗吏尸位素餐,并间接叙述自己志在天下,为自己不归隐作解说。而对于现实政治的无可为,是进或退,如何求得安心之所,则希望得到故人的指点: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公家只在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4]卷一三,631

诗风不改其纵横雄健,但少了前期剑拔弩张、使气激讦的特色。苏轼虽向有忠直之名,但在这首诗中却已表现出看淡功业,转而寻求自适自足以规避政治迫害的倾向。诗歌的论政方式虽有改变,但苏轼此诗仍能指出核心问题,即方田均税法产生讼诤不断的流弊使朝廷不胜其烦,导致此法最终流产。

另一方面,政治上的升沉变化是促使苏轼开始思索仕、隐问题的因素。试看其《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4]卷七,307-308

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苏轼赴任杭州,途经镇江金山,夜宿寺中,而作此诗。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的山水名胜,企望归隐田园,从此远离政治漩涡,反映苏轼对政治生涯的厌倦。政途上的风风雨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虽没有令苏轼消沉颓废,但诗中却明显多了释道的思想成分,以佛道之自足自乐来消释儒家诗教积极用世所带来的挫折,在复杂的现实中寻觅处世哲学。司马光则使苏轼产生了 “矢口不谈新法”的决心,优游世外以寄寓身在江湖、心存宋阙的济世怀抱。苏轼在洛阳云集了一大批具影响力的名公巨卿,“雅敬(邵)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7]卷四二七,12727,在新法风行之时,坚守自己的政治立场,学问上相互推重,在洛阳渐渐形成与开封相抗衡的另一学术文化中心。其诗作温厚平和之余更增几许恬淡,归根究底是政途上的失意所致。苏辙谪监筠州酒税至元更化前的政治诗作,则几无可观 杜若鸿: 《北宋诗歌与政治关系研究》,香港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39-142页。[To Yeuk Hung,″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oetry and Politic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11,pp. 139-142.];黄庭坚对诗歌风格的看法本属温柔敦厚一脉,历经乌台诗案的有惊无险后,更坚定了他所认为的 “嬉笑怒骂,要非本色”的思想 同上,第144-161页。。

二、 车盖亭诗案

(一) 诗案的本质: 党派之争

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逝后,哲宗即位,次年宣仁太后听政,起用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大臣,欲尽废新法。元元年(1086),新党重要成员蔡确出知陈州(今周口市淮阳县),次年又谪安州(今湖北省安陆),在安州游车盖亭时写下《夏日游车盖亭》十首绝句。当时知安阳军吴处厚以此组诗作为罪证,上奏 “内五篇皆涉讥讪,而二篇讥讪尤甚,上及君亲”[8]卷四二五,10270,指出 “矫矫名臣郝甑山,忠言直节上元间”之句用唐上元年间高宗传位于武后事影射高太后,实为大逆不道。身居台谏之职的旧党梁焘、范祖禹、刘安世等人均赞成此说,于是相继上奏弹劾,遂成大狱。结果蔡确被贬至英州别驾(今广东省英德市)、移岭南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安置,四年后,困死于此荒芜之地。

考蔡确其人背景,乃仁宗嘉四年(1059)进士,王安石掌政时得到赏识,被荐为三班主簿,是推行新法的中坚力量,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等法皆成于其手。元丰五年(1082),蔡确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官运显赫,但蔡确其人“善观人意,与时上下”,“屡兴罗织之狱,缙绅士大夫重足而立矣”[7]卷四七一,13698-13699。他和吴处厚早有间隙。《宋史》载:“蔡确尝从处厚学赋,及作相,处厚通笺乞怜,确无汲引意。王用为大理丞。王安礼、舒相攻,事下大理,处厚知安礼与善,论用官烛为自盗。确密遣达意救,处厚不从,确怒欲逐之,未果。请除处厚馆职,确又沮之。为永裕山陵使,辟掌笺奏。确代使,出知通利军,又徙知汉阳,处厚不悦。”[7]卷四七一,13702吴处厚正是利用当时旧党得势的政治环境,乘宣仁太后企图树立权威的时机,夸大这组诗的含沙射影成分,网罗罪名。诗案的动机实则是喜同恶异,报复性的成分居多,非关变法实质问题。对于治车盖亭诗案,宣仁太后辩说: “确罪前后不一……辄怀怨望,自谓有定策大功,意欲他日复来,妄说事端,眩惑皇帝,以为身谋。”[8]卷四二七,10328这更清楚地说明,宣仁太后对蔡确策立哲宗之功早已心存芥蒂,诗案只是导火线而已,即使不因诗之讥谤,蔡确也有被欲加之罪的其他可能。

当然,动机是一个问题,诗歌指涉又是另一个问题。吴处厚的笺证作为诗案证据是否属实,试以《夏日登车盖亭》五首析之:

静中自足胜炎蒸,入眼兼无俗物憎。何处机心惊白鸟,谁人怒剑逐青蝇。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风摇熟果时闻落,雨滴余花亦自香。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

矫矫名臣郝甑山,忠言直节上元间。古人不见清风在,叹息思公俯碧湾。

喧六月浩无津,行见沙洲束两滨。如带溪流何足道,沉沉沧海会扬尘。[9]卷二二,548-549

《宋诗纪事》卷二二引《尧山堂外纪》云:

时吴处厚知汉阳军,笺注以闻。其略云: “五篇涉讥讽,‘何处机心惊白鸟,谁人怒剑逐青蝇’,以讥谗谮之人; ‘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讥新进用事之人; ‘睡起莞然成独笑’,方今朝廷清明,不知确笑何事?‘矫矫名臣郝甑山,忠言直节上元间’,按郝处俊,封甑山公,唐高宗欲逊位天后,处俊上疏谏,此事正在上元三年。今皇太后垂帘,遵用章献明肃故事,确指武后以比太后;‘沉沉沧海会扬尘’,谓人寿几何,尤非佳语。”[9]卷二二,549

吴笺所述有五处问题需要厘清: 其一,这组诗的创作背景是夏日登亭时所见,首先他的创作动机是写所见所闻。参蔡确所奏: “臣临溪,观水之涨落,偶然成句,臣僚言臣是讥谤君亲,其诬罔亦不难晓。臣此数诗,并是闲咏目前事迹景物。”[8]卷四二六,1030210303如以诗类划分,乃属闲适诗,是诗人当时处 “僻左无事之地”[10]卷三,22环境下的作品;其次,所谓 “涉讥讽”部分,都有捕风捉影成分,谓其讥新进用事之人不当云云,实则乃 “所见草木禽鱼,各遂其性,偶入诗句”[8]卷四二六,10304,写眼前所见景象;至于吴氏谓朝廷清明,诗人何故独笑?乃因 “渔歌往来,景物可乐”[8]卷四二六,10303,故偶作诗句中,是闲适沧浪情怀的写照,与政事并无关涉;谓以武后比太后,本属宽典,接上句“古人不见清风在”,于是 “叹息思公”,意思更清晰,乃借典咏写思念安州安陆人郝处俊之清名,“但叹郝处俊忠直,而不曾指事”[8]卷四二六,10304;最后 “沉沉沧海”句感喟人寿几何,所指涉更非定谳关键。

考察此数首诗作的写作缘由,实则蔡确所述极为明晰。其奏云: “臣前年夏中在安州,其所居西北隅,有一旧亭,名为车盖,下瞰溪,对白兆山。公事罢后,休息其上,耳目所接,偶有小诗数首,并无一句一字辄及时事。亦无迁谪不足之意,其辞浅近,读便可晓。”[8]卷四二六,10301可是政敌却于诗外多方笺释,横见诬罔。虽不及某事,却捕风捉影,以某事罪之。

基于以上考察,我们不难对诗案得出结论: 吴处厚对蔡诗的笺释不过是逢迎时势,以报一己之仇,而台谏在此过程中则又希风承旨,借言事之能制造冤案,最终则是当权者宣仁太后得以维护权力。对于反对变法的旧党来说,诗案的结果并非只为勘治蔡氏一人,而是借以对元丰以来新党势力进行一次反击。《资治通鉴后编》卷八一载梁焘论蔡确谓:“确本出王安石之门,相继秉政,垂二十年。群小趋附,深根固蒂,谨以两人亲党,开具于后: 确亲党: 安焘、章、蒲宗孟、曾布、曾肇、蔡京、蔡卞、黄履、吴居厚、舒、王觌、邢恕等四十七人。安石亲党: 蔡确、章、吕惠卿、张、安焘、蒲宗孟、王安礼、曾布、曾肇、彭汝砺、陆佃、谢景温、黄履、吕嘉问、沈括、舒、叶祖洽、赵挺之、张商英等三十人。”[2]卷八九,17实则就是把蔡确看成王安石一脉,必除之而后快。此名单一出,元党人在蔡确被谪新州不久即对新党诗人进行大规模降职重贬,严加防范。其结果远远超乎诗案本身直接牵涉的当事人。以此观之,则车盖亭诗案实质上乃为元诗坛一起重要的政治事件,其对北宋诗歌所起的负面影响比乌台诗案更为深远。

(二) 对元以后诗歌的影响

首先,乌台之勘起因于苏轼对王安石及其新法之讥讽,治之尚称有据,而车盖亭诗案则充分发挥捕风捉影之能事,打击诗歌的自由表达功能,成为当权者排斥政敌、罗织罪名的手段。其中的诠释并没有客观标准,而以法断之,令言事者心寒。如是,则诚如蔡确所云: “凡人开口落笔,虽不及某事,而皆可以某事罪之”[8]卷四二六,10301。而台谏角色在此过程中依然充当着人主之耳目,排击异己加深了元后诗人在践行儒家诗教理想的同时又畏罪及身的矛盾心态。崇宁全面文禁的非理性可以说在车盖亭诗案已开了先例。

其次,乌台诗案从其本质上言仍是为国事之争,但车盖亭诗案发展到最终已超越个人恩怨,而成为党派之争的政治事件,是元旧党对王安石、蔡确新党群体的倾覆性报复,已夹杂意气之争的成分。崇宁新党复起,全面文禁,所治元诸公,则又在此基础上变本加厉,全然发展到意气行事。

再次,车盖亭诗案对新党诗人的影响殊深。沈括、舒、蒋之奇、陆佃等新党诗人群在熙丰年间的政治诗尚有一定数量,如沈括有12首政治诗,舒有16首政治诗,蒋之奇有10首政治诗,陆佃有12首政治诗,张商英有10首政治诗,曾肇、蔡肇有6首政治诗。但在元以后,直接涉及政治的诗作无复可观,这是旧党以文字入罪的结果。诗案发生后,新党诗人的作品中政治贬谪和山水抒情诗歌却明显增多,风格也有所转向。如沈括的诗感情变得忧郁、幽冷,其《寄赠舒州徐处士》中所云: “谁知堕世路,譬如羁飞翮。林皋未脱去,纷纷头欲白”,“幸已弃韦带,远谢功名迹”,对官场的厌倦之情溢于言表。其他诗作如《次韵辛著作兴化园池诗》其二、《游秀州东湖》、《佚老堂为江州陶宣德题》等等皆寄寓了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又如舒诗寻道问禅,向往与尘世隔绝的仙境,处处表现出自然之趣,而没有尘事纷扰,官场倾轧 杜若鸿: 《北宋诗歌与政治关系研究》,香港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18-124页。[To Yeuk Hung,″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Poetry and Politic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11,pp. 118-124.]。类似的主题在舒的《和楼试可游育山》一诗亦可见之:

参天松柏绿阴阴,古佛岩前一路深。猿鸟不惊如有旧,云山相对自无心。数泓寒水云藏雨,十里轻沙地布金。杖屦更知非世境,上方日日海潮音。[11]10392

这种寻道问禅的行为反映了诗人向往与尘世隔绝的仙境,诗中所写松柏古寺、猿鸟青山、寒水海潮等处处表现出自然之趣,没有尘事纷扰,官场倾轧。其《游五磊山》也表现出相同的意趣: “五磊峰高笔插天,长松合抱几千年。尘氛洒落非人世,风露清明近月边。”[11]10404类似这种清逸风格的作品在舒未经前并不多见。审视这类诗的政治背景,其极力表现的深隐意旨与北宋后期诗案息息相关。

三、 崇宁全面文禁

(一)文禁的本质: 意气之争

北宋诗祸于崇宁年间达至顶峰。徽宗即位后,蔡京擅权,控制台谏势力,对元旧党进行全面的报复。崇宁元年(1102)九月,立下 “元党人碑”,御书刻于端礼门,司马光、苏轼等元诸公被扣以 “元奸党”的帽子。被刻上党人碑的官员,重者关押,轻者贬放远地,非经特许,不得内徙。崇宁三年(1104)六月,又对哲宗元符年间反对册立哲宗的新党士人加以追贬,是为 “元党籍碑”,徽宗亲书刻石于文德殿门东壁,确立党人名单为309人[7]369。当时身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的蔡京上奏: “皇帝嗣位之五年,旌别淑慝,明信赏罚,黜元害政之臣,靡有佚罚。乃命有司,夷考罪状,第其首恶与其附丽者以闻,得三百九人。皇帝书而刊之石,置于文德殿门之东壁,永为万世子孙之戒。又诏臣京书之,将以颁之天下。臣敢不对扬休命,仰承陛下孝悌继述之志。”[2]卷九六,3然而,元党人何以累计三百有余?《梁溪漫志》卷三谓:“至崇宁间,(蔡)京悉举不附己者籍为元奸党,至三百九人之多。于是邪正混淆,其非正人而入元党者,盖十六七也。”[12]卷三,6考其名单,曾任宰臣执政的司马光、苏辙,曾任待制以上官员的苏轼(故),余官秦观(故)、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旧党诗人群,无不名列其中。很多姓名不见经传,尤其是 “武臣”、“内臣” 武臣:张巽、李备、王献可、胡田、马谂、王履、赵希夷、任浚、郭子旗、钱盛、赵希德、王长民、李永、王庭臣、李愚、吴休复、崔昌符、潘滋、高士权、李嘉亮、李、刘延肇、姚雄、李基。 内臣: 梁惟简、陈衍、张士良、梁知新、李倬、谭、窦钺、赵约、黄卿从、冯说、曾焘、杨、梁弼、陈恂、张茂则、张琳、裴彦臣、李、阎守、王绂、李穆、蔡克明、王化基、王道、邓世昌、郑居简、王化臣。,大部分不知其所据为何。总之,其牵涉之广遍及朝野上下,宋史未曾见。

诗歌之禁是崇宁全面文禁的首要一环。《宋稗类钞》卷五《诗话》云: “政和中大臣有不能诗者,因进言诗为元学术,不可行。”[13]卷二,27故 “诋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等,请为科禁”[14]卷一六,7。诗赋为元学术之论调与北宋科举改制关系密切。宋代科举,策论诗赋之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北宋初期,沿袭唐制,进士科仍以考诗赋为主;到仁宗天圣五年(1027),正式下令进士须兼考策论,此为第一次改革;仁宗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上 “十事疏”,提出 “精贡举”方案,此为第二次改革,进士先考策论后考诗赋,而诸科则重经旨大义;第三次是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的新法中罢黜诸科,独留进士科,殿试所考者唯时务策,废诗赋。元年间,司马光废置熙宁八年(1075)所颁布的《三经新义》,重新恢复诗赋取士,故新党复起,认为诗赋为元之学术重心,故诗歌领域首当其冲,而苏门诗人在旧党中又是最具代表性的以诗立身的一群,自然成为全面打击元党人的重点对象。

然而,元学术之禁本质上乃党派夺权之争,旧党诗人大都能诗善文,其思想不唯在诗,亦存于文章史论著述之中。因此,学术所禁之初系于诗赋,而不可能尽限于此,这是其迅速发展到全面文禁的必然过程。于是,崇宁元年十二月,崇宁二年(1103)四月、十一月,朝廷一年间先后连发四诏:

“诏: 诸邪说行,非先圣之书,并元学术政事不得教授学生,犯者屏出。”[2]卷九五,9

“诏: 焚毁苏轼《东坡集》并《后集》印板。”[15]卷二一,739

“诏: 三苏集及苏门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及马涓文集、范祖禹《唐鉴》、范镇《东斋记事》、刘《诗话》、僧文莹《湘山野录》等印板,悉行焚毁。”[15]卷二一,741

“诏: 以元学术政事聚徒传授者,委监司举察,必罚无赦。”[2]卷九五,24

此后,即变成全方位的诗文之禁[16]71-76。“学术”和“政事”混为一谈,其所必罚无赦者实质上就是指以文事反对新法的政治异己。换句话说,文禁实质上就是,这也是无限扩大的深层原因。

(二) 对北宋后期诗歌的影响

崇宁文禁所牵连诗人之多在北宋诗坛史无前例,这次文禁对北宋后期诗歌的影响可概括为二:

首先,崇宁文禁的本质与车盖亭诗案无异,乃当权者排击政敌的手段。但这一次更为深刻体现党派利益完全高于一切,因人废诗,全然意气行事。葛立方《韵语阳秋》云: “政和中,遂著于令,士庶传习诗赋者,杖一百。畏谨者,至不敢作诗。”[17]卷五,56周密《齐东野语》也指出: “(政和中)李彦章为中丞,望风旨,遂上章论渊明、李杜而下皆贬之,因诋黄、张、晁、秦等,请为禁科。何清源至修入令式,诸士庶习诗赋者,杖一百。闻喜,例赐诗,自何文缜后,遂易为诏书训戒。”[14]卷一六,7作诗随时惹祸上身,对创作者的心态影响可想而知。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9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中1、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是 ( )A.山顶洞人 B. 元谋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2、我国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农耕居民的是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北京人 D.元谋人3、我国历第一个国家是 ( )A.夏 B.商 C.春 秋 D.西周4、 下列符合西周分封制内容的选项包括 ( )①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③诸侯要向天子纳贡②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随天子作战 ④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5、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6、 战国时期,秦国迅速发展为大国家的关键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国家富庶 C.秦孝公是一个英明的君主B.秦人有尚武的传统,秦国军事力量强大 D.进行了商鞅变法7、要研究孔子的言行,首先应该查阅  ( )A.《诗经》 B.《春秋》 C.《论语》 D.《左传》8、 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是 ( )A.秦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9、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 )A..修建阿房宫 B.统一文字C.统一货币、度量衡 D.建立专制集权统治10、下列观点属于道家学派观点的是 ( )A.“仁政”治国 B.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11、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A.西汉高祖 B.秦始皇时C.西汉武帝时 D东汉光武帝时12、汉武帝时,发动了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战争。当时汉军的统帅是 ( )A.卫青、窦固 B.卫青、霍去病C.窦固、霍去病 D.韩信、卫青13、我国的下列文化成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 )A.长城 B. 秦始皇陵兵马俑C. 敦煌莫高窟 D. 赵州桥14、“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中的胡指的是 ( )A.越族 B.匈奴 C.西域各族 D.突厥15、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古代历史著作是 ( )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战国策》16、统一黄河流域,被后人尊奉为华夏之祖的人是 ( )A.尧、舜、禹 B.黄帝 蚩尤C.黄帝 炎帝 D.炎帝 蚩尤17、齐国的强大,得益于 的改革 ( )A.吴起 B.管仲 C.商鞅 D.李悝18、成语“卧薪尝胆”的故事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A.管仲 B.屈原 C.勾践 D.孙武19、出现在公元后的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 ( )A.西汉 B.东汉 C.秦朝 D.夏朝20、“盘庚迁殷”这个事件发生在下列哪个朝代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21、战国初年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的是 ( )A.晋 B.齐 C.燕 D.秦22、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23、我国发现世界上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利簋 D.编钟24、今北京地区属于战国哪个国家 ( )A.齐国 B.燕国 C.秦国 D.楚国25、下列人物中被后世尊为“神医”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26、由老子创立的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27、下列口号哪个是由黄巾起义军提出的? ( )A.“伐无道,诛暴秦”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C.“诛晁错,以清君侧”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8、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实施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C.分封刘家子弟为王 D.派人出使西域29、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武王伐纣 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30、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时传入中国 ( )A.秦朝时 B.西汉时 C.东汉时 D.三国时二、综合分析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图中长方框处分别填出秦朝长城的起止点及灵渠。(3分)(2)请你据图说出秦朝疆域的四至。(4分)(3)秦是一个辽阔的统一的国家。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4)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有哪些?(4分)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①这是谁的言论?他是哪个学派的?(4分)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联系现实我们在学习时应注意什么?(4分)3、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回答问题:① 这是谁的名言?他的不朽史书是什么?(4分)②写出史书的叙述的范围?(2分)③这一史书在我国史学上的地位?(2分)4、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 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战国七雄的名称。(4分)(2)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进行了彻底的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期中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A A A D C B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B B C C B C B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B A B B A B B B B二、综合题(共50分)1、 (1) 略(2)东到东海,南至南海,西达陇西,北至长城一带(3)建立了专制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筑长城,拓南疆。(4)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1)孔子 儒家(2)学习过的东西要时常温习,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略3、(1)司马迁 《史记》(2)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多年的历史。(3)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1)略(2)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普通士兵立有军功,也可以封爵受赏,贵族无军功不授爵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控制。作用:促进了秦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一、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感受*诗歌中的思乡旋律,进行人文熏陶和情感教育;

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再创造,再现诗歌中优美**的画面,体会即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全诗意思及诗中透露出来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据我了解,我们班不少同学都是来自外地,有的已离别家乡多年,有的可能是今年才来到深圳;远离家乡的学子们,在夕阳西下的黄昏,在寂静的长夜里,你们可有思念家乡,想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我想不用你们回答,我已经知道答案了。是的,不仅你们,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在作客他乡的日子里深切地思念着他们的故乡,并留下了不少千古传诵的名篇,如我们都学过的李白的《静夜思》,请同学们齐背一遍。其实,思乡是*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在旅途中思念家乡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王湾的深情吟诵能否拨动你内心深处的那一根思乡之弦。

二、解题及简单介绍作者。

(次北固山)作者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因为这首诗使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

三、朗读明义:

1、学生**朗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个别朗读;

(指导朗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教师范读;

5、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教师巡视,或参与一组)不能解决的难点在班上提出,由其他学生举手回答。(全班分成两组,互相**,看哪组提的问题多,回答得好)

6、请同学讲述诗歌内容。(请一位同学读一句,同桌讲述一句。要求保持原意,允许想象加工)

四、感悟抒情:

1、在理清诗歌思路,把握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再次齐读课文。

2、朗读指导:把握“诗眼”(如“平”、“阔”、“正”、“悬”等)的重读和韵脚响亮、悠长(如每句最后一个字);

3、四人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A、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景象吗?

(提示:讲你最欣赏的一个画面。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再现诗歌中描绘的优美景象,进行美的熏陶和审美教育。)

B、这首诗哪些句子属于写景?哪一句直接抒情?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提示:前三联写景,后一联直接抒情。即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C、诗人为什么会起思乡之情?

(提示:1、时间临近春节;2、看到大雁;3、古代交通不便,久不得归。)

4、请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或现代诗,看谁改得好。(要求忠实于诗歌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想象和特点。)

五、拓展达理:

正如我们开头所说,思乡是*文学的主题之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留下思乡名篇。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诗歌?学生发言,并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我们再来看一些其他的思乡名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佳节刚过,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的思想之情。

2、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夜里的春风吹动我归乡的梦,梦中的我又随着春风回到故乡洛阳。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返回家园?

作业:课外搜集、阅读其他的思乡诗歌。

六、背诵体味:

请同学们**朗读后,主动背诵。

七、结束语:

乡情、乡愁时时陪伴着远离故乡的*诗人,于是他们很自然地用生花妙笔写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挚、缠绵悱恻的思乡诗歌,这些诗歌穿越千年,给我们传达了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凭着它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成了*诗歌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要去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我们在一首歌曲中结束这堂课,请听根据诗人于光中的同名诗歌谱成的歌曲《乡愁》。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说明

在唐朝的诗人当中,王湾并不算一个出名的人物,然而《次北固山下》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却使他名垂青史。其中“潮平*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多少年来备受称赞的名句。《河岳英灵集》:“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

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说)手提政正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这里的《江南意》即此诗。

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景象;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和其他四首诗歌共同组成了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篇古诗课文,这首诗的教学直接影响以后的古诗教学,对学生形成古诗欣赏习惯和把握欣赏方法有重要影响和示范作用,且涉及到*诗歌中的一个母题——思乡,因此我觉得花一个课时来教学是值得的。

本班大部分学生是借读生,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外地,对这种思乡题材的诗歌按理说应该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然而随着当代交通、通讯**等的发达,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现代人的乡愁似乎没那么强烈了。尤其对于十二、三岁的初一学生来说,要调动他们的个人情感体验去体会作者那种深切的思乡之情,并非一件易事。但毕竟不少学生有着这样的生活经历,因此尽量调动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诗人在诗中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根据以上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指导思想: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抒情——拓展达理——背诵体悟四个主要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诗歌的思乡情感。

对于朗读的设计,我采用了层进式的朗读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是学生参照注释**朗读,扫清浅显障碍,然后通过齐读和个别读穿插朗读指导,从字词上、节奏上进行把握。在后面的各环节中,穿插各式各样的朗读,但要求逐渐提高,要求从情感上进行朗读体悟。

不仅是朗读,整个教学设计都是遵循这一原则进行设计的,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最初的明义,到最后的达理,一环扣一环,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11

【Abstract】 The type of min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Xin'an coal mine is very complex, In 2010 and 2011, there happened two ordovician limestone water inrush accidents.

【关键词】水文地质;双疏水降压法;措施

【Keywords】hydrogeology; double hydrophobic depressurization; measure

【中图分类号】TD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72-02

1 引言

自2012年复产后,矿井百废待兴,但由于矿井深部工作面准备周期较长,严重制约矿井的生产发展。为保证顺利完成生产衔接,矿研究决定回采29区深部的11296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用“双疏水降压法”防治底板水害,实现了无水害安全生产。

2 工作面概况

2.1 工作面位置

辛安矿11296工作面西与11293下块工作面顶层采空区相邻,东以F1断层为界。北至29区运煤下山,原-280北大巷位于工作面内部,横穿工作面。该工作面为29区边角煤回收工作面,开采煤层为二号煤,工作面标高-262~-306m,走向长450~500m,倾向长23~124m,煤层平均厚度2.8m,可采储量18.6万吨。

2.2 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

11296工作面处在F8与F1断层间次生背斜――29区背斜的两翼,工作面主于背斜轴北翼。地层走向NW5°~20°,南端渐变为NW走向,煤岩层倾角15°~21°,一般18°。工作面东部毗邻F1、F1`断层组(落差分别为100m和140m),断层产状控制程度高,资料可靠。工作面次生小断层较多,但对回采影响较小,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回采中预计揭露2条断层,落差1~3m,对回采影响较小。

2.3 水文地质条件情况

虽然29采区大部分区域已经回采,但该区以往的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孔以及探查成果较少,且随着2011年矿井发生的奥灰突水淹井事故,该区各充水水源特征可能发生变化。故11296工作面在掘进前后利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手段对工作面下伏野青、伏青含水层的水文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探查。根据钻探可知,该工作面野青灰岩含水层上距2#煤一般为40m,厚约1.5m,施工的21个钻孔揭露野青灰岩时均出水,单孔涌水量为0.015~1.2m3/min,水温17~18℃,水位-96~-246m。伏青灰岩含水层上距2#煤约80m,厚3.5m,揭露伏青灰岩的14个钻孔均出水,单孔涌水量为0.1~1.5m3/min,水温17.7~18.9℃,水位-94~+98m。且结合物探成果资料可知,两含水层整体富水性较弱,但局部相对富水,且富水区均集中在F1、F1`断层附近。(见图1)

3 工作面存在的水害隐患

通过水文地质条件的探查,发现工作面存在以下几个水害隐患问题,待要解决:

工作面下伏野青、伏青灰岩含水层在F1断层带附近较为富水,单孔最大涌水量分别达到1.2m3/min和1.5m3/min;

伏青灰岩含水层局部水位高达+98m,推测伏青灰岩含水层与下伏大青甚至奥灰含水层可能存在水力联系;

野青、伏青灰岩含水层的最大突水系数分别为0.06220.0622 MPa/m、0.0598 MPa/m,分别大于或逼近突水临界值0.06 MPa/m(因煤层底板在断层破碎带影响范围内,故突水系数临界值取0.06MPa/m)。

4 水害防治方案的选择及应用

针对工作面存在的水害题,一般采取底板注浆加固改造方法和疏水降压的方法。

4.1 水害防治的方案可行性分析

加固改造方法的可行性:工作面上下两巷均已掘进完毕,巷道支护牢靠,可以进行井下钻探工作,且井下已建立了临时注浆站,可以完成注浆改造工程的注浆任务,该方法可行。

疏水降压法可行性:在工作面掘进期间,我们进行了多次野青、山伏青的简易放水试验。放水试验成果表明:第一,降深漏斗波及范围广,在溜子道中部放水,距其300m远的观测孔水位在较短时间内联动,说明工作面底板下伏野青、山伏青灰岩含水层富水性较弱;第二,水位降深大,在保持30m3/h下,两含水层水位可分别疏降至-240m和-70m以下。故该方法也适用于本工作面。

4.2 水害防治的方案对比(表1)

综上所述为保证矿井生产能顺利衔接,在利用工作面掘进期间的钻孔对工作面局部区域注浆加固的基础上,我们采取“双疏水降压”的措施防治工作面回采期间的水害问题。

5 经验与教训

双疏水降压法在辛安矿11296工作面水害防治中的成功应用,我们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经验:

①双疏水降压法在辛安矿11296工作面水害防治中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解决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域的水害防治问题;

②相对于底板注浆加固的手段,该方法可大幅度节省防治水工作周期,可以确保矿井生产正常衔接;

③对于工作面甚至于整个采区的水害防治工作而言,查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是重中之重,只有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才会有更多的防治水方案选择可能。

教训:

①放水孔受自然影响较大,无法100%的在指定位置施工成满足放水要求的钻孔,变性因素多;

②工作面排水系统复杂,形成多级排水,用工用电费用较高。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

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

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检测预习,请学生们齐读诗歌。(学生齐读)

师:大家没有读错字,节奏把握得还行。

二、了解学习目标。

幻灯片显示学习目标:

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

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

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意境。

(请一个学生大声朗读)

三、活动一:了解律诗,读出韵味。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律”字,请学生们组词。

生:律师、法律、严于律己……

师:《尔雅》中说:“律,法也。”律的本义是规定和法度。律诗又称格律诗,是*古典诗歌中法度最为严谨的一种诗歌体裁。

幻灯片展示:律诗的章法:篇有定字,句有定字。

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一)、篇有定字,句有定字:

师:请同学们齐读律诗的章法。(学生齐读)。律诗是“篇有定句”,大家以句号为单位,数一数律诗是几句?

生:八句。

师:不错,八句以上的律诗我们称之为“排律”。“句有定字”,再请一个同学来理解“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生:“五言律诗”就是每一句是五个字的律诗;“七言律诗”是指每一句是七个字的律诗。

师:“五言律诗”简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为“七律”;他们八句分为四联,请大家根据每一联的名称的意思,思考一下应该对应哪一联,连连线。

幻灯片展示:第一二句尾联

第三四句首联

第五六句颈联

第七八句颔联(颔:下巴)

(学生回答:老师提示根据人身体的部位,由上到下的记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师:现在我说哪一联,你们快速的读出诗中的句子。(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或齐答、或开火车。)

(二)、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1、律诗的平仄:

师:“字有定音,音分平仄。”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中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中每一句的每一个字,该平该仄,必须逐字讲究,古音和今音略有不同,大概可以这样分:

幻灯片展示:平声:约为今音的一二声仄声:约为今音的三四声

例如:客**山外,行舟绿水前

仄仄**仄**仄仄平

师:平声声调漫长,有绵延之感;仄声短促有力,含顿挫之意。请同学们在读平声时,延长声调,一个平声缓缓的晃一圈头;读一个仄声时,晃半圈头。我们用这种“摇头晃脑法”把握韵律,还可以治疗颈椎。(生笑)

(活动练习:老师摇头晃脑的范读首联,学生各自模仿亦摇头晃脑的读,选一两个读得好的表演一下)

师:这样平仄相间,形成了诗歌均匀而多变的节奏,抑扬顿挫,婉转**,下面我们用“摇头晃脑法”将这整首诗的平仄读出来。大家看黑板的板书,为了方便大家区分把握平仄。老师用“─”表示平声,用“│”表示的仄声。

黑板板书展示:客**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活动练习:学生各自模仿亦摇头晃脑的读,老师摇头晃脑的范读,然后学生单个、齐读表演。)

2、律诗的押韵:

师:律诗的音韵之美除了平仄婉转**之外,在诗歌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是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叫押韵。

幻灯片展示:押韵:全首诗通押一韵,通常压平声韵。

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诗歌中找出押了韵的韵脚字是哪些。

生:应该是:前、悬、年、边。

师:看看韵脚字都在哪几句上?

生:在第二、四、六、八上。

师:对的,这就是押韵的一个规律即: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请同学们在读韵脚字时,声音适当的延长,这样能使朗诵吟咏时,产生音韵**之感。

(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己体会读有韵脚字的诗句,然后加上平仄的“摇头晃脑法”,一起齐读诗歌。)

师:这一次的吟咏韵味十足,比课前的第一次读得棒多了,但感觉仍缺少些情感。下面我们进入到今天的第二个活动。

四、活动二:理解诗意,读出情感

1、谈初读感悟:

师:请同学们结合你的初读感悟,思考一下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对家乡的思念。

师:很棒,你把诗歌的大致意思读懂了。

2、知人论世:

师:读诗还讲究知人论世,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资料,并结合诗人的情感,思考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幻灯片展示: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写这首诗时,诗人经过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诗人的形象:一个漂泊羁旅、思念家乡的游子。

3、深入研读:

师:请找出体现诗人漂泊外地、思念家乡的字句,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五分钟后交流答案。)

生:“次”是停泊之意,题目的意思是作者暂时停泊在北固山下。

师:是啊,这仅仅是诗人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不是最后的港湾。

生:诗人在绿水之上乘着“行舟”,驶向青山之外的“客路”,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羁旅在外,车马劳顿。

师:你言简意赅,很好的诠释了首联的含义。

生:作者思念家乡,写了一封“乡书”,希望“归雁”能够帮他带回洛阳。

师:“鸿雁传书”是古诗歌中经常用的典故,同学们要把“归雁”和“小燕子”这两个“yàn”字区分**。

师: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哪一句诗点明了写作的时令?

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结合注释看,这首诗应该是写于年末春初,黎明之前。

师:是啊,这个时候一般的人家都是亲人团聚,其乐融融。而诗人却孤身漂泊在外,且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怎叫人不顿生思乡之情?

五、活动三:品味意象,联想意境。

1、师:诗歌一般来说是“诗中有画”,你觉得哪一联最有画面感?

(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用简单的语言勾勒诗歌的图画。)

2、师:现在请发挥你的想象,描述“潮平*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

生:江面潮水涨起来了,风吹着船帆鼓鼓的。

师: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要描述诗歌的情景,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这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生:潮、*、风、帆

师:根据诗人的描述,想象一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我们可以感悟到潮水涌涨,江水浩渺。风“正”,“正”应该理解为“和、顺”,微风和顺;帆“悬”,“悬”是端端直直的高挂着,可见波平浪静。

师:那么看到这样的景物,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

生:应该是心胸开阔,心情愉快。

师:对的,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3、总结提升:

师:现在,我们归纳总结,如何品味诗歌意象,描绘情景。

幻灯片展示:品味诗歌意象,描绘情景

第一步:找景物——品特点——悟情感

第二步:发挥想象,缀连成文。

六、学以致用:(课后作业)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颔联的情景。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活动,吟咏诗歌的韵味,品味诗歌的情景,有方法,有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所学,应用到以后的诗歌学习中去,谢谢大家!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13

一、强调审题严谨、有序、细微,明确思维方向和方式

高考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能力,如审题的洞察力、解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关键是要认真审题,找准解题方向、思路,这是取得高分的前提。

例1.(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此题对地理知识点掌握全面的学生来说轻而易举就可拿分,但对知识点掌握模棱两可的学生来说是易错题,无法很快弄清答案。学生对四个选项的前半句话都可以直观理解并把握,解题的关键是每个选项的后半句。A选项教师应提醒学生思考:什么是侵蚀?海水侵蚀大小由什么决定?通过与学生一起探究,结合当地生活地理常识可逐步得出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的审题关键字眼是“全球”,全球的水量是稳定的,只是以不同的物理形态呈现,如固态、液态、气态。C选项,海洋面积增大,但海岸线长度不一定增加。D选项,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全球温度高了,冰川就会融化,才可能消耗热量。这需要学生掌握前因后果的顺序。

我们教师只有讲评到位,在解题的细节中下工夫,才能让学生领悟到审题严谨、思路有序、思维全面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在高考中取胜。

二、善于用生活细节分析地理现象,增强地理实践研究的能力

例2.(2011年高考上海地理卷)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

此题答案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类题目很常见,只要我们教师平时多注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善于研究身边的地理现象,要求他们注意联系这些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及知识背景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轻松解决此类试题。

三、内化地理思维,关注答题思路

从2008―2011年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中的地理试卷来看,题型、风格大致一样,题目不刁钻,检测的是基本知识点,学生易理解、感觉亲切,考试心态不易受到波动。但如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失分,就有可能无法获得较好的成绩,影响高考录取。地理知识点的储备不足、概念不清、思维定式、词不达意等,这些都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原因。因此,教师平时应提高地理信息收集能力,研究考试大纲,分析考试说明,随时注意调整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讲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迁移,避免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例题略。

四、正确引导反思,规范思维方式

教师授课要反思,学生学习也离不开反思,但需要教师正确加以指导,如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失分的原因:概念不清、知识点记忆不牢固、审题不慎、表述不规范等;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反思在思维方式上有哪些成功或不足之处,今后应如何改进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能使其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知识要点,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从而主动获取新知识和技能,逐步将其内化,便于将来在不同条件下灵活运用、主动反馈,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例3.(2011年高考上海地理卷)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1)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2)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A.南坡3 500米 B.南坡2 000米 C.北坡3 500米 D.北坡2 000米

(3)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理解诗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学会诗词的分析

教学难点:学会诗词的分析

教学方法

1、课件教学。个人、小组学习。教师导学。

2、整体引导,个别点拨,学生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导语:

学习第一首诗词:

一、【原文】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三、诗的分析:

1、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2、问:潮平*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3、问: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

4、问: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

5、问: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

6、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四、【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探究:

4、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

第二首学习:《赤壁》

一、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省西安市属县)人。他喜欢

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

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二、诗的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

折戟:折断的铁戟。戟,古代兵器。销:锈蚀。将:拿起。磨洗:磨光**。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

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这两个

绝代美人,就会被曹操抓走锁进铜雀台。

东风:赤壁之战以火攻,时值东南风大作,火乘风势,尽烧北船。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1、诗的小结:诗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一历史遗物

引发对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叹

,这是交代兴感之由。

后两句议论,提出假使不是“东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式将完全改观。

诗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也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抱负不能施展。

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的帮助,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其观点不同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吐露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3、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折戟沉沙铁未销,(兴感之由)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议论感慨)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怀古伤今】

第三首: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一、诗的分析:

上阕(写景)兰芽浸溪;路静无泥

暮雨萧萧;子规轻啼(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下阕(抒情)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徒发衰老之叹。)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二、唐代诗人白居易《醉歌》中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意思是说,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三、预习布置:;泰戈尔诗三首的预习

四、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1、读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2、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3、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课外作业

1、完成课本P21~P24页的注释的整理。

2、熟读背诵这三首诗。

板书设计一、客**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折戟沉沙铁未销,(兴感之由)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议论感慨)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怀古伤今】

三、上阕(写景)兰芽浸溪;路静无泥

暮雨萧萧;子规轻啼(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下阕(抒情)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徒发衰老之叹。)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次北固山下教案 篇15

会议纪要范文格式

一,概说

在会议过程中,由专门记录

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具体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有记与录之分。记又有详记与略记之别。略记是记会议大要,会议上的重要或主要言论。详记则要求记录的项目必须完备,记录的言论必须详细完整。若需要留下包括上述内容的会议记录则要靠录。录有笔录,音录和影像录几种,对会议记录而言,音录,像录通常只是手段,最终还要将录下的内容还原成文字。笔录也常常要借助音录,像录,以之作为记录内容最大限度地再现会议情境的保证。

二,格式

会议记录的格式分为记录头,记录主体,审阅签名三个部分。

记录头的内容有:

1。会议名称;

2。会议时间;

3。会议地点;

4。会议主席(主持人)

5。会议出席,列席和缺席情况;

6。会议记录人员签名。

三,要求

会议记录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速度要求,一个是真实性要求。

(一)速度要求。

快速是对记录的基本要求。

(二)真实性要求。

纪实性是会议记录的重要特征,因此确保真实就成了对记录稿的必然要求。

真实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

1。准确。不添加,不遗漏,依实而记。

2。清楚。首先是书写要清楚,其次,记录要有条理。

3。突出重点。

会议记录应该突出的重点有:

(1)会议中心议题以及围绕中心议题展开的有关活动;

(2)会议讨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各方的主要见解;

(3)权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论;

(4)会议开始时的定调性言论和结束前的总结性言论;

(5)会议已议决的或议而未决的事项;

(6)对会议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言论或活动。

如何写好会议纪要

1、会议开始前要熟悉会议参与人,如若是客户,可以索要名片(此步骤也可会后要),之后可制成Excel表格,方便公司里其他人使用

2、会议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领导的思路形成过程,对于提出的要求决策一定要明确记录。在汇报中可用词汇:会议认为,会议强调,会议指出,会议号召,会议决定

3、会议纪要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字,要用红字、黑体标识,方便审阅人审阅

4、会议中提到的需要跟进的事项(一般有时间限制),需要注明,并且设置时间提醒(红字提醒),按专人分类,到时提醒

5、会议结束之后,要就任务事项进行总结,与专人核对确认。

6、按照项目进行分类,制作Excel,注明该项目的第几次会议,会议结束后工作的进度情况

7、会议开始之前需要回报前次会议跟进的事项和完成情况,下一阶段的进度目标及落实措施

8、书写过程思路要清晰,分条罗列事项。

会议纪要开头范文一2月28日下午,县委委书记***、县长***召集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文化旅游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就20xx年高考工作及县各普通高中教师编制、债务、学校发展环境等问题进行研究,现将形成的意见纪要如下:

一、教育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师资结构,首先保证教学一线的需要,要澄清目前不能胜任一线教学工作且占教师编制的人员底子,人事劳动部门要尽快澄清高中教师编制情况,并就今年高中招聘教师问题拿出具体方案你好3月15日前要拿出方案妥善解决县一高、二高新聘的36名教师的编制问题你好

二、县财政局、审计局对县一高、县二高、县三高、县四高的债务进行全面核查,3月底前拿出方案。今后,各高中确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要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后方可进行。县财政局于3月底前拿出县二高、县三高、县四高三所高中的择校费调控意见。

三、文化、工商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强检查,创造良好校园周边环境;公安部门要尽快办理在我县就读并申请在我县参加今年高考的县外学生的临时户口,同时要加强学校治安,并于3月10日前在县一高成立两个治安室,积极做好高考前的服务工作。

五、教育部门要迅速召开各高中校长会议,将此次会议精神进行传达,此外,要加大对各高中的管理力度,在精力投入上要向高中倾斜,并积极借鉴外校好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师搞好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积极做好高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县委、县政府下达的高考目标任务。

六、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要做好本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工作。

与会人员:

xx年xx月xx日

会议纪要开头范文二根据中央书记和国务院的指示,康世恩同志于7月7日至7月9日,召集山西省、铁道部、国家经委和北京、太原铁路局的负责同志开会,对改革北京、太原铁路局管理体制,保证山西煤炭运输问题,认真作了研究。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组织好山西煤炭的运输,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西煤炭的外运,主要由北京、太原两个铁路局承担。北京铁路局每天安排给太原铁路局的运煤空车占太原铁路局所需空车总数的95%左右;太原铁路局运出的煤炭有2/3是在北京铁路局管辖区域卸掉,其余大部分也要经由北京铁路局转运。

但目前由于两个铁路局分管主要运输干线,把煤炭运输中的装、运、卸、排等环节分割开来,不能集中统一指挥,影响铁路运输能力的充分发挥,与山西煤炭外运任务很不适应。与会同志认为,必须按照经济区划和运输规律,对两个铁路局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经反复协商,一致同意铁道部提出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一、建立北京铁路管理局,下设北京、太原、天津、石家庄四个铁路局,撤销铁路分局。

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北京铁路管理局可以统一调度指挥太原、北京两个铁路局的运输力量,形成一个整体,把煤炭运输中的装、运、卸、排各个环节紧密衔接起来,又把煤炭生产和运输紧密衔接起来,充分发挥运力效能,使运输线路畅通,更好地完成煤运任务。第二,有利于加强铁路基层工作。分局撤销以后,铁路局直接领导站、段,便于加强基层工作,搞好机车、车辆、线路、通讯等设备的维修和技术改造,组织好职工的技术培训工作。

铁道部要立即着手制定北京铁路管理局和四个铁路局的职责范围和具体工作方法。

二、为了搞好生产与运输的衔接,加强北京铁路管理局与山西省的联系,决定由北京铁路管理局派驻联络员,在山西省经委办公。其任务是,代表铁路管理局向省里请示汇报工作,办理、转达省里交办事项,及时沟通双方的情况,协调生产与运输的关系。

三、北京、太原两个铁路局在北同蒲线的分界点,定在宁武。这样便于北京铁路局全面安排大同和雁北地区统配矿与地方矿的煤炭外运。

四、铁路管理局、铁路局机构设置要精干,太原铁路局保留原建制,干部原则上不要变动,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分局撤销前对干部要作好安排。临汾、大同分局撒销后,可分别设立调度分所,必要时也可分设小型办事处,协助铁路局统一安排当地的车、机、工、电、检等项工作。

五、北京铁路管理局要切实安排好山西省地方物资的运输。要给太原铁路局保持足够的运用车。对流向固定的大宗散装物资,可采取固定车底组织直达循环拉运。对山西省的统配煤、经济煤、出口煤、协作煤、自拉煤等,要根据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一视同仁,保证运输。

六、当前晋东南的煤炭绝大部分通过京广、陇海两条铁路线外运,装煤的空敞车全部靠郑州铁路局排送,因此太焦线五阳至孔庄一段线路,仍由郑州铁路局管理。铁道部要对太焦线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运输能力。为加强郑州铁路局与山西省的联系,郑州铁路局要在山西省派驻联络员。

改革铁路管理体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步子一定要稳妥。北京、太原铁路局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全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今年下半年作好准备,明年初开始实行。铁道部和有关省市要密切配合,加强领导,注意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

会议纪要开头范文三时 间:XXXX年XX月XX日

地 点:XXXX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销售部人员

主持人员:XXX(销售副总)

会议记录:XXX

纪要内容:总结XX月份工作内容,分析现存问题,制定XX月份工作计划

本次销售会议由XXX(销售副总)主持,会议用时共计约1个小时,现将会议讨论内容及主要事项整理如下:

一、为与公司财务、人事等部门工作更好的接轨,也为销售部日后工作分工更加规范合理, 张总首先提出了对销售部人员档案归档整理与完善的要求。

二、由XXX开始,各销售人员就XX月份工作内容一一做了详细总结,对于上月所参与的几次投标工作,分析了未中标原因,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关系要跟进 2、产品要熟知 3、信息要广泛 4、思想要灵活 5、XX月份开始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利用公司新的资质获得销售大单子。6、加大和水泵厂合作力度。

在此基础上,各销售人员都制定了XX月份各自的详细工作计划,以期在XX月份的工作中有更好的提升。

三、会议听取了网络营销部各销售人员的发言,网络营销部于今年XX月份组建,大家各抒己见,基于自身特长提出了很多利于公司网站优化及网上营销的建议。最后X总提出网络营销部由XXX牵头,在部门内部形成统一网络营销思路与方案,报X总审阅。

四、制订部门内部召开早会制度。会上X总提议,网络营销部和工程营销部每天召开内部会议,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主要总结一下昨天工作、分析当天主要事务并制订明日工作计划,网络营销部与工程营销部每周召开两次碰头会,交流探讨工作进展,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与客户需求。销售部是一个整体团队,只是分工不同,大家应抱团合作,做到精心、精艺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