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最新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勤劳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陋室铭》教案(最新8篇),欢迎阅读。
陋室铭教案学情分析 篇1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本单元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
三、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 “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3、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4、多媒体及游戏、比赛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说学法: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采用情景导入,出示陋室图,让学生将图中的居室与自己的居室相对比,说说对其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人是如何认识的呢?由此引出课题《陋室铭》以及作者简介。
(二)诵读:
1、示范背诵 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2、学生朗读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5分钟内至少读3次。
3、学生背诵 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可以以答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相关的语句。随后采用游戏接龙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
(三)学生翻译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
(四)思考阅读 此环节要求学生完全不打开课本(作笔记除外)。
1、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通过多媒体展出。
2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
3师生互动设计板书,要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即从哪些方面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句的。为此我又设计了4个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4)本文引用历史典故的作用?
经过的讨论与教师的指导,学生完成了学习“创作”,用多媒体展示师生的板书:
山(仙)名 喻 陋室(德馨)
水(龙)灵 高洁傲岸的节操
陋室不陋 托物言志
诸葛亮
自比 何陋之有? 安贫乐道的情趣
子云亭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四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
4激励学生看着板书再背课文,并引导找出文章韵脚。
Ing: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5朗读、背诵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6知识迁移
完成下面的对偶创作:
上句 :品千古美文 下句: 。
(五)反馈练习设计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2、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
如学生铭、教室铭、寝室铭等。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陋室铭》 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为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教学重点的确立及依据
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多次诵读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
(四)教学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设计学习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确立及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诵读法: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
(二)提问法: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
(三)练习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的运用:主要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教学程序的确立及依据
(一)导入新课采取情境导入法,出示陋室图,让学生将图中的居室与自己的家进行比较说说对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主人怎样认为呢?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学的。课文《陋室铭》。
(二)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三)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生背诵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基本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背诵,随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背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学生翻译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适时指导。
(六)思考阅读
1、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
2、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
3、师生互动设计板书,围绕中心设置三个问题,带着学生深入课文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经过学生讨论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设计。
(七)反馈练习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本组练习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八)小结全文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九)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和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这样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也获得了及时反馈。
《陋室铭》 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导语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邪,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解题
1.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锅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2.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胜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符的房子人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腼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三)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
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
(1)读准字音,如“馨 ”、“牍”。
(2)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 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 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索怀的心态。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3.学生小结本文思路,明确本文构思新颖、文意通达、句句相连、波澜起伏、耐人寻味的写作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一)
(四)品味剖析——领悟意境美
1.组织学生领悟以下语句:
(1)“苔痕上阶级,草色人帘青。”学生想象句中之景,用语言描绘,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台阶上长满青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可见环境的荒凉冷落。“上”字写出了苦舞从台阶上爬到陋室,仿佛要听听主人在说什么。“入”字则写出了青草仿佛在窗口窥视主人在干什么,这里采用拟人手法,把苔薛青草写活了,赋予它们以人的灵性。我们已忘却陋室的凄凉荒芜,而感 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同时文句也流露出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倩。
(2)鸿儒”可换成“群儒”吗?‘金经”可换为“五经”吗?
明确:“鸿儒”不可换成“群儒”,因“群儒”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为“五经”,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折射。
2.品读以上文句,体会意境美。
(五)赏析诵读——欣赏形式美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骄句。骄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本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骄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2.学生有节奏地自读全文,体会韵律节奏之美。
3.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是托物言志。“托”的对
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六)迁移运用——体会鉴赏美
1.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读后心得。
明确:主题上,两支都表现作者法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爱莲说》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室铭》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立意上,两文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陋室铭》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河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表达上,都采用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爱莲说》对“莲”进行人格化,《陋室铭》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启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教学反思:
《陋室铭》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运的字和压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1
课前预习:查工具书,试译全文。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抽签完成)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
三、介绍作者、体裁(教师抽查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铭,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学生借助工具书解释常用实词和难句。(完成目标2)
陋:不华美、狭小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狭小不好看呢?
(教师出示胶片)
五、朗读、翻译、理解分析。
1、请一同学读一同学翻译全文,学生或教师适当补充。(完成目标2)
2、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出示的。问题。
A、《陋室铭》中的那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B、《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并进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标3)
我们要学习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4、请学生自渎领会。
5、教师介绍什么叫押韵?押运有什么作用?
(写韵文时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叫做押韵。韵文押韵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便于吟颂和记忆,因为它具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6、本文有那些押韵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A、抄写常用实词和难句。
B、背诵全文。
C、写一读后体会,字数不限。
八、说课精要:安排学生先自己预习、多读、自主试译,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
《陋室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 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 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 齐读(。课件2)
2、 听录音范读
3、 引导断句(。课件3)
4、 请同学读
5、 再齐读
6、 跟读录音
二、 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课件)
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课件
四、文体简介(。课件)
五、问题探究:
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
3、 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 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课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
“苔痕”两句 ——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环境之雅
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
“谈笑”两句 —— 交往高雅脱俗 交往之雅
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 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 、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7、 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
8、 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9、 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0、 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画蛇添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小 结
略。
第二课时
一、 检查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陋室铭》,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图片引导回忆旧课。(板书)
二、 导入新课
全文结局“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课件15)”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 品一品,你认为哪一句才是本文的主旨。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课件)
四、文言知识归纳。(。课件16)
五、。总结拓展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陋室铭》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古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解题导入课文。
①看幻灯,掌握: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 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②了解作者及陋室的由来(学生读幻灯片)
陋室即简陋的房子,是作者被贬和州时住的房子。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二、交待本课目标:
1、古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
三、欣赏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断句和字音。
2、注意下列词语写法和读音。(学生看幻灯并补充)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四、看注释;互相讨论,翻译文章。(理解实词、虚词的意思或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喻什么?
上阶(阶)绿,草色入帘(帘)青。
作者写 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
这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可以 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之劳形。
教师讲解并明确:这两句采用了正反虚实写法。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孔子云:“何陋之有?”
教师讲解并明确:宾语前置。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五、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不陋,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
六、课文小结
1、陪衬比喻,托物言志
2、掌握词语解释。
三、作业。
1、学会字词的意思。
2、背诵默写全文。
3、用现代汉语写两句话,描写一种花或你的居室,要求字数一样多,并且意思相对。
下节课提问内容
一、复习提问。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或作用。
(1)斯是陋室( ) ( )
(2)惟吾德馨 ( )( )
(3)谈笑有鸿儒( ) (4)往来无白丁( )
(5)调素琴( ) (6)调素琴( )
(7)无案牍之劳形( )
(8)何陋之有( )( )
(9)无案牍之劳形( ) 10)无丝竹之乱耳( )
2、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
4、揭示全文主旨的一句是什么?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6、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陋室铭》中考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2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8.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
《陋室铭》同步练习
1、本文作者 是 著名文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5、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铭”是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
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9、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1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12、与下面一段话衔接准确得体的一句话是( )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山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粒芝麻儿。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 。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山,却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
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征不服自己。
第二部分: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3、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1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5、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17、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18、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二)
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日:“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l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为: )
⑵解狐非子之仇邪(仇: )
⑶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善: )
⑷外举不避仇(举: )
20、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臣之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其谁可而为之 B、非问臣之仇也
C、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 D、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取后一“之”)
21、判断下列理解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A.“遂用之”,是说解狐被祁黄羊任用做县令。( )
B.“居有间”是说祁黄羊与晋平公居住了一段时间。( )
C.“祁黄羊之论”指的是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他的儿子作“尉”所说的一番话。( )
D.孔子称赞“祁黄羊可谓公矣”的原因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
22、与“其谁可而为之?”语气相同的一句是( )
A.解狐非子之仇邪?
B.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⑵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4、对《去私》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B.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C.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
D.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善于听取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优秀品质。
《陋室铭》答案
1、刘禹锡;唐朝 2.略 3.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D 6.“上”这里是“长上”的意思,动词;“入”在这里是动词,“映入”的意思,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意近即可) 7.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用韵 8.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藓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10.诸葛亮;杨雄 1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B 13.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惟吾德馨。 14.D 15.略 16.A 17.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18.A 19.⑴当⑵仇人⑶好⑷推荐 20.B 21.依次是:√ 22.C 23.⑴您问的是谁可以,而不是问我的儿子。⑵真好啊,祁黄羊的建议! 24.C
《陋室铭》教案 篇7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3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四巩固练习1、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D
4、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5、诸葛亮;杨雄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B
1、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惟吾德馨。 2、D 3、略 4、A 5、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6、A
《陋室铭》 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知识与技能:
一、读懂课文,理解文言大意,
二、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三、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
四、发表自己的感悟,
五、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了解“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一、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二、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三、师生互动,深入分析
四、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
《陋室铭》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试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看得出大家很开心,不光是因为这位同学读得好,也因为它的内容确实引人发笑,这首“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大家知道是模仿哪首诗的?(生答)虽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
二、听录音
现在请大家先听录音,在听录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录音里的停顿、字音。好了,来听!
听完录音,大家肯定对题目有些不解。“陋室”当然就不用说了,那“铭”呢?谁来说说什么是“铭”。(生述)
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三、录音朗读非常优美,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那我们也试着来读一下课文。(生齐读)
四、个别读
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在他读的时候,大家仔细听。第一要注意他的停顿、字音。第二大家要把不懂的都画出来。
(读完之后)评价赏识:他读得字音都很标准,就是停顿出了错。大家知道是哪处么?同学们来指出,总体来说,他读得很好。大家给他鼓鼓掌。
五、讨论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分小组讨论,疏通文意。(巡视)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一会我再考察大家讨论的结果。
在大家的合作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现在让我们共同了解并掌握它们。
第一、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劳,使……劳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家解释下这句。注意丝竹,这里代指音乐。
第二、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今常用为:样子。
惟吾德馨馨,美好。今为:芳香。
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指鸿雁,书信。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指管弦乐,这里指声音。今指丝绸和竹子。
第三、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五、韵律
在大家的合作之下,这篇课文已经明朗化了,为了更深入得了解课文,让我们充满感情的再读一次课文。
同学们读的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规律吗?
有些字很押韵。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二、四、六句等。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六、分析课文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
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那大家可以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语言么?是怎么样引出德馨的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又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
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会不会重复?与早自习预习过的作者情况相结合考虑。
板书(多媒体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