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雷雨》教案【优秀5篇】正文

《《雷雨》教案【优秀5篇】》

时间: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雷雨》教案【优秀5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雷雨》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形象。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方法

朗读、设问、点拨、讨论。

教学媒体

powerpoint课件。

教学准备

课前发下阅读补充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言

1、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1分30秒)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2、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3、出示周朴园有关图片──选取3、4位学生谈初读对周朴园的印象(生1答:残酷、狡猾。生2答:虚伪、阴险。生3答:有文化、挺传统的,旧式知识分子。生4答:感情不专一。)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4、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都不同,其实周朴园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人物,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投影)

二、教学过程

1、提供鉴赏人物视角引出黑格尔名言: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投影)

黑格尔显然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2、进入具体语言情境:

情境一:

朴: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解读步骤:

(1)让学生体验“我们”在表意上的作用(暗示两人有过不寻常的'关系)

(2)通过贯穿全戏的时间概念“三十年前”(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三十年前”共出现12次)来深入了解周、鲁两人特殊的关系。教师提供材料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这是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教师问: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

明确: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27年前。

教师问: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30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

教师再提供解读视角: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奥地利)弗洛伊德(投影)

(提示学生可用心理学分析法来说明周、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因为对他们而言,27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根据弗洛伊德的推论,他俩潜意识里都记住的是30──27之间的三年幸福生活,所以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概念,并不是作者记错了,而是更逼真了人物的心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语言的高超。)

(3)在明确周、鲁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时,生自然明了“无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的“好”是有着特定内涵的,对周、鲁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4)教师:可是,这段甜蜜的爱情没能维持多久,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而导致两人分手,是什么事呢?

(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剧情。)

过渡到情境二:

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解读步骤:

(1)请一位女生读屏幕上鲁的第一段话,请男生点评,教师指导。

(2)教师事先把两个你们改成你,让生找出课文与老师给的文字的不同。

(3)生找到后,让生体验“你们”与“你”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感受。(明确:“你们”暗示了赶鲁侍萍走不仅有周朴园,更主要的是周家)

(4)请生联系上下文语境,体会鲁侍萍复杂的心情。(鲁、周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两人的相爱也是真实的;鲁对周有怨恨,但更主要的是恨周的软弱)

(5)教师提供相关材料:

“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教师点拨:故事发生在30年前,即文中的“光绪20年1894年”,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再看周朴园30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上面还有老头子、老太太、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你们”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6)教师提问:“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作者的补充很重要,那么,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有没有行动呢?(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这句话,想象周朴园当时沿着河失魂落魄地发疯一般地寻找,感受周朴园内心极度痛苦状)

《雷雨》教案 篇2

1.随文识字,学写生字“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8自然段。

3.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自然的意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的变化。

找出并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的变化。

一、揭示课题,“雷”字故事。

雷字导入。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特别有趣的汉字【出示甲骨文“雷”】你们看看它像什么呢?(生猜字)这个字啊其实有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呢?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出现了一道闪电,紧接着发出了滚动的巨响。人们以为这巨大的响声是天神战车在天穹轰然驶过,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自然现象用这个符号记录下来。(指字说)又过了很长时间,人们觉得这两个圆圈不足以代表天神战车发出的巨响,他们就用四个车轱辘来表示。(指字说),人们发现这种自然现象常常在雨天出现,于是就加了一个雨,慢慢地,慢慢地变成这样(篆书),看到这你猜出来了吗?一起说,对啊,就是雷【课件出示雷】。谁能用它来组词呢?,这又打雷又下雨的天气就是雷雨天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雷雨。齐读课题。

二、分段读课文学习。

1、咱打开书本一起来读读这篇写雷雨的课文,请同学把书翻到74页。快速的标一标,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真利索)

现在老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你自由的朗读课文,看看在这短短的两分钟之内,你能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最多能读几遍,开始吧。

2、大家读的很用心,大家知道雷雨是哪个季节的自然现象吗?(夏季)雷雨它其实是夏季特别普遍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这种自然现象很普遍,但作者却写的`不普通呢,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你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老师想采访你一下,见过乌云吗?(见过),那你见过满天的乌云吗?(没有)咱一起来看看【出示乌云图片】看看这满天的乌云有什么特点。(乌云很多,满,很低很厚重)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近,好像要把地面中所有的景物都给压扁了。你再来读读这句。(这次读的能让人感受满天的乌云压下来的感觉了。)你请坐。谁继续读。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这是一阵怎样的风?(猛烈),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大风,乱摆)小蜘蛛的是怎样面对这大风的呢?(垂下来,逃走了)这只小蜘蛛真够机灵的,垂下来逃走了。(垂字变红)你见过什么东西垂着啊?(生说)(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小兔子的耳朵是垂下来的,看到柳丝一根根的垂下来,你想到了哪句诗呢(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美。现在咱们看看蜘蛛是怎样从网上垂下来的呢?(出示图片蜘蛛垂下来)同学们,蜘蛛在垂下来的时候,是被一个蛛丝链接着,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个垂字(蜘蛛旁边),你看这根蛛丝像这个字的哪一笔呢?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注意笔顺,看老师是怎样写这个字的。自己在课本上描红一个写两个。

3)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越来越(看老师的手势),有变化了,很好。咱们一起读一遍。老师觉得大家读的越来越好了,坐的也是的越来越端正了,老师也是越来越喜欢你们呢,谁能用越来越说句话呢。(指生说。大家回答问题是越来越积极了。)

4)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哗哗哗,这是什么声音啊。这是下雨时的声音呢。你听见过雨的声音吗?(生说:滴答滴答,哗啦哗啦),滴答滴答这是小雨的在唱歌呢,哗啦哗啦雨越下越大了,哗哗哗,雨下的更大了。(女生,咱们一起读一遍,男生,要把大雨的气势读出来哦)

5)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同学们,在这样的大雨中,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在这样的大雨中,还有什么看不清呢?所有的景物都笼罩在大雨中了。

6)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四排分工朗读。咱们试试能不能把渐渐地变化读出来。

7)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天亮起来了,心情怎么样。(带着好心情再读一遍)

8)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这一段可热闹了,咱一起来读读。【出示图片】美不美,老师把它变成了一首小诗【课件出示小诗在彩虹图上】,谁来美美的读一读。(指生配乐读)(齐读)(填空读)

三、师小结:我们合作读完了这篇课文,大家读的正确、流利,还有自己的想法,很好。雷雨天,大自然的变化真有趣啊。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篇课文中写到了很多景物和自然现象呢,小动物啊,植物啊等等。孩子们,快速的到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咱先看看文中写了哪些小动物呢?

青蛙:青蛙在干什么呢?(青蛙也叫起来了)这时候雨还下吗?(不下了)这就叫雷雨后。

文中还写了哪些小动物呢?

预设:蜘蛛。(板书蜘蛛)生说变化,随机提问,逃走了那是什么时候的表现呢?(板书:雷雨前)又坐在网上。这是什么时候呢?(板书:雷雨后)雷雨过后,这时候的蜘蛛是什么心情啊?(开心,自在等)它会坐在网上干什么呢?(生想象回答)

蝉,(引导学生变化)

课文是不是只写了雷雨前和雷雨后啊(不是)还有雷雨中,雷雨中为什么没有写小动物呢?(板书雷雨中)哦,原来是这样啊,你想的合情合理。

总结:只要仔细观察,每种小动物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那植物又有什么变化呢?(树)

拓展:(指板书说)大自然多么奇妙啊,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些动物,植物还有很多自然现象都是有变化的。作者通过写这些的变化,就写出雷雨的变化呢。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景物在雨前,雨中,雨后都是不同的,老师观察到了几个,一起来读读,你们可以从中选择,当然也可以自己想。说一说它在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是怎样变化的。

谁来说一说呢?(指生说)(你善于观察,是生活的有心人呢)(你真有想象力)

四:我的观察发现

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也特别会表达,屏幕上的这张观察记录卡老师已经放在同学们的桌洞中了,课后呢。,同学们把观察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与你的同学们或者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你的发现。

雷雨教案 篇3

一、教材解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谜语让大家猜,希望大家好好动脑筋。课件出示谜语。导入新课。(板书:18雷雨)

2、你知道雷雨有哪些特点吗?(生回答雷雨下的很大,又打雷又下雨,而且发生在夏季。)

(二)引发兴趣,深入了解

1、想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吗?结合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好吗?(有的说:雷雨前周围的景物变化得真快。有的说:这场雨下得可大呢!有的说:雷雨过后的景色实在迷人。)

2、有一位作者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同学们想不想看,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教师出示听读要求。

(三)解决问题,检查认字情况

课文听完了,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课文共8个自然段,1—3段写雷雨前,4—6写雷雨中,7—8写雷雨后)板书

1、读准字音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连生字宝宝也被吸引住,要出来和你们见面了,跟他打招呼吧!(出示幻灯片;自读──(谁愿意和他们交朋友,谁还愿意读)指名读──男女赛读{看来这样难不倒大家,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排火车(听小火车来了,那一排能把的火车开的又快又响)出示幻灯片)

读得真好,把它放到句子里来读,你还能读好吗?谁来读?(指明读、齐读)

2、记字形

生字宝宝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出示幻灯片)谁有好办法把它们给记住了?(压:一间工厂把泥土给压碎了。垂:减一减,睡觉的睡减去目。乱:舌头在嘴巴里乱摇。虹:换一换,红换走部首加虫……学生各抒已见)

(四)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咱的老朋友喜洋洋给大家带来温馨小提示

1、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数一数文章共几个自然段,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3、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五)、拓展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雷雨优秀教案 篇4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抓住作品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爱情纠葛的脉络,提供解读人物形象的视角,创设情境,预设问题,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肯定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的欣赏和赞叹中,调动起他们对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意识形态更加强烈的憎恶和愤慨,从而鉴赏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材分析】

本课为高一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戏剧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现代戏剧。在中国文学史上,《雷雨》可称为中国现当代戏剧的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单元篇目中重中之重,故以开放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可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没有接触过话剧,所以在学习时应该在课下先给学生们提供话剧的知识,让他们做好充分的预读准备,以便在一课时的教学中能快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感悟戏剧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揣摩人物语言,归纳人物性格,理解其性格的复杂性,培养文学评论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朗读 分组讨论设问 点拨评价效果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戏剧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的生存境遇的

关注,对人的理解,能够以平等的姿态进入戏剧人物或他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从创设情境中分析讨论归纳出周朴园这一形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讨论理解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评价。

【教具安排】powerpoint课件 课前发下阅读补充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测预习

1、教师活动:投影展示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1)、什么是戏剧和戏剧文学?

(2)、什么是戏剧三要素?

(3)、戏剧情节分为几部分?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积极踊跃作答。

3、设计目的: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挖掘潜能,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戏剧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引出导语,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思维情感转化到悲剧的制造者——《雷雨》的主角周朴园身上。

3、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创设氛围。

三、初步感知人物

1、教师活动:出示周朴园有关图片,选取3、4位学生谈初读《雷雨》时对周朴园的印象,总结肯定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都不同,告诉同学们其实周朴园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人物,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投影)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结合图片谈初读《雷雨》时对周朴园的印象。

3、设计目的:进一步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周朴园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供鉴赏人物的第一视角

1、教师活动:投影展示黑格尔的名言。“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读黑格尔名言,了解“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的硬道理。

3、设计目的:通过黑格尔的名言旨在告诉学生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第一要素,为下面情境一的分析讨论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方法论。

五、创设情境一

1、教师活动:

(1)投影展示情境一,让学生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朴: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朴: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2)预设问题,分组讨论:体验“我们”在表意上的作用?通过贯穿全戏

的时间概念“三十年前”(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三十年前”共出现12次)来深入了解周、鲁两人特殊的关系。

(3)投影展示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4)预设问题,分组讨论: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那作者为什么

反复强调30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

2、预设学生行为:阅读情境一两人的对话,找出对话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三十年前”,结合老师提供的人物关系表的阅读资料,运用教师介绍的方法分组讨论分析周朴园的形象,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纠葛有个整体把握。

3、设计目的:使学生能通过提取关键词语“三十年前”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纠葛有个整体把握,并培养学生从表格图形中获取主要信息的读表能力。

六、提供鉴赏人物的第二视角

1、教师活动:

(1)、投影展示佛洛伊德的格言,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奥地利)弗洛伊德

(2)提示学生可用心理学分析法来说明周、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概念,并不是作者记错了,而是更逼真了人物的心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语言的高超。

2、预设学生行为:在明确周、鲁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时,学生自然明了“无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的“好”是有着特定内涵的,从而对两人的感情纠葛及周朴园多情的一面有更深的把握,佩服作者语言的高超。

3、设计目的:使学生感悟周、鲁爱情的刻骨铭心,沉浸在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中,分析周朴园多情的一面。

七、创设情境二

1、教师活动:

(1)、发问:可是,这段甜蜜的爱情没能维持多久,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而导致两人分手,是什么事呢?

(2)、投影展示情境二,和学生共同回顾鲁侍萍的一段话。

鲁: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3)、请一位女生读这段话,男生点评,教师指导。教师事先把两个你们改成你,让学生找出课文与老师给的文字的不同,让学生体验“你们”与“你”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感受,联系上下文语境,体会鲁侍萍复杂的心情。

2、预设学生行为:女生读,男生评,气氛很热烈。学生找出了“你们”和“你”的`变化,体验二者在表情达意上的不用感受,体会鲁侍萍复杂的心情。

3、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作品语言的感悟能力。

八、提供鉴赏人物的第三视角

1、教师活动:

(1)投影展示曹禺创作雷雨的相关材料:“鲁侍萍被周家赶走,周朴园是不情愿的,但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不可违的时代,他又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 ——曹禺《雷雨》创作回顾

(2)教师点拨:故事发生在30年前,即文中的“光绪20年1894年”,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再看周朴园30年前的处境,他也不过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上面还有老头子、老太太、大家庭,他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你们”一词传递出来当时抛弃鲁的不只是周,更主要的是封建大家庭。

2、预设学生行为:对周朴园这一角色产生同情的同时能感受到封建社会对男女青年爱情的迫害,并对此产生强烈的不满。

3、设计目的:通过点拨,使学生们了解在清末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是不被传统认可的,而且周朴园那时年轻,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感受周朴园角色的无奈。

九、创设情境三

1、教师活动:

(1)发问:“何况在赶走之前,周家始终未让他与鲁侍萍见上一面。”作者的补充很重要,那么,当周朴园后来得知侍萍被赶走,有没有行动呢?

(2)投影展示情境三周朴园的几段话。

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周朴园: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祢补我的罪过。

(3)、预设问题,分组讨论:这两段话你认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4)对学生讨论给以肯定评价,明确周朴园的怀念确实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不能因动机的自私而否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真实性。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热烈讨论,辩论的很激烈。

3、设计目的: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周朴园的怀念确实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不能因动机的自私而否定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真实性”。

十、创设情境四

1、教师活动:

(1)、发问:此时,大家眼里看到的是一个爱得深、痛得切的、是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周朴园。不过,随在剧情的发展,周朴园的形象又是怎么变得复杂起来的呢?

(2)投影展示情境四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一段对话。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3)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互相点评。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分角色朗读,互相点评。

3、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分析感悟语言的能力。

十一、提供鉴赏人物的第四视角

1、教师活动:

(1)、投影展示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探究舞台说明、借助心理学分析法。

(2)、请学生根据上述方法讨论情境四中周朴园大变脸的原因,反映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出评价,给以鼓励,明确此时的周朴园灵魂已被物质利益占据了统治地位,原先对侍萍的情感已被自私、残酷取代。虽然周的语言对侍萍而言是巨大的伤害,但是非常符合周的身份和心理特征的。如果周和鲁相认、抱头痛哭,那是有违人性发展的,是不可想象的。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组成6人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交流。

3、设计目的: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周朴园的身份和心理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

十二、创设情境五

1、教师活动:

(1)发问:当周朴园弄明白鲁侍萍这次的出现纯粹是邂逅相遇,他又是怎么表现的?

(2)投影展示情境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一段对话。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就算得清的。

(3)教师设问:“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请同学联系上下文来说明周朴园究竟是怎样解决和鲁侍萍的恩怨?

(4)教师问:通过解决的方式,你对眼前的周朴园有什么看法?(同学讨论后达成共识)

(5)教师又问:“五千块钱的支票”对周、鲁而言,是一个什么概念?

(6)投影展示两段话,提供给学生参考资料:“鲁大海:对仆人你们这些混帐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和“鲁贵对四凤:汹汹地讲脸呢,又学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

(7)教师点拨:根据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两组数据:就周朴园赚的一次昧心财来看,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总收入的七百五十七分之一;就鲁侍萍一月八块钱而言,五千块钱的支票等于她五十二年的收入。两者比较后,你能对周朴园有什么新的认识?

2、预设学生行为:同学分组讨论后达成共识。

3、设计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看清楚周朴园资本家的丑恶嘴脸,把握人物形象的另一面。

十三、提供鉴赏人物的第五视角

1、教师活动:肯定学生在上一环节的讨论之精彩,对周朴园形象小结,投影展示作者眼中的周朴园:“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曹禺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阅读,了解了作者塑造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

3、设计目的:总结同学们对周朴园这一角色的认识成果,肯定他们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做法,让学生对周朴园形象的复杂性有更深层面的把握,对时代造成的悲剧有更深的理解。

十四、课堂小结

1、教师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人物呢?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有点说不清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阅读《雷雨》全剧,细细揣摩人物语言,读出一个属于你心中较完整的周朴园或其他人物。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用心听教师总结。

3、设计目的: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总结性的把握,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能做出一个自我评价;同时引出课下作业,激发他们课下讨论的欲望。

十五、布置作业

1、教师活动:投影展示作业题。

(1)用本节课所用方法分析侍萍和大海的形象。

(2)《雷雨》是在高潮(四凤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中收场的。作者曾为此剧写过尾声:十年后周公馆改为教会医院,里面住着两位发了疯的老妇——侍萍和繁漪。一天,孤独的周朴园去看望她们,但什么话也没说。请你按自己的设想另写一个尾声。

2、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课下通过结组讨论完成第一作业,并把第二作业以书面形式上交批阅。

3、设计目的: 检测学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否落实,核查掌握效果,同时培养学生自己创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下面戏剧的兴趣。

【板书设计】

雷雨

人物形象: 周朴园

多情种:爱得深、痛的切、不由己、很无奈

性格特征:

资本家:虚伪自私、残酷无情、冷血拜金、老谋深算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课下对戏剧知识的预习很充分,在课上能按照教师提供的解读分析人物形象的视角,积极热烈的讨论,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对周朴园这一角色的概括和把握也相对准确,互相合作探究,互评互判,协作意识比较强。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操作顺畅,与学生的配合也相对默契,但是内容设置上有些超量,未来还可以在鲁侍萍和周朴园的爱情上进一步探究质疑,把一课时变成两课时,举办一个小型表演剧,让同学们自编自导,在演完之后,再组织个小型辩论,深入探究人物灵魂,切身感受戏剧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有魅力。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 篇5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 . 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 .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 四幕 )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 . 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 .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 . 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 ( 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 ) 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 . 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习写作特色。

【指点迷津】

1 . 关于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2 .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3 . 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

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4 . 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5 . 本文的艺术特点

( 1 ) 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 2 )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 3 ) 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艺术特点部分可贯穿在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中。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 . 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同时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2 . 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周朴园: ( 指窗 ) 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 (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

周朴园: ( 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 你站一站。

这段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为了推动情节发展。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3 . 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 ① )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 ② )

周 ( 汗涔涔地 ) 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 ( 抬起头来 ) 你姓什么?

鲁:我姓鲁,老爷。

周: ( 喘了一口气、沉思地 ) 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这个现在还活着。

周 ( 惊 ) 什么? ( ③ )

①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提示:这是周朴园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慧规矩,他是借前面的好话,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是周朴园虚伪、圆滑的表现。

②鲁侍萍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③周朴园“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

提示:梅小姐还活着,对他是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他担心这对他的名誉和地位会构成影响。

4 .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 周朴园与鲁侍萍在下节录中简称“周”“鲁” )

周: ( 惊愕 ) 梅花?①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 ( 徐徐立起 ) 哦,你,你,你是 —— ②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 ( 低声 ) 是你?③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响。

周: ( 忽然严厉地 ) 你来干什么?④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⑤

鲁: ( 悲愤 )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⑥

周: ( 冷冷地 )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 ( 怨愤 )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 1 ) ①处周朴园“惊愕”是因为:

提示: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本人几乎已经忘记的梅花,使周感到意外。

( 2 ) ②处一台词言不达意,表现周的什么心理?

提示:周的恐慌的心理。

( 3 ) ③处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提示:表现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

( 4 ) ④处“你来干什么?”该如何理解?

提示:周料定鲁此次来是来者不善,她肯定要有所图,所以才这样发问。

( 5 ) ⑤处周为什么要问“谁指使你来的?”

提示:周对鲁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此来的背后一定有人出谋策划。表现了周的奸诈多疑的性格。

对⑥⑦两句台词和舞台说明该怎样理解?

提示:由“悲愤”这个潜台词表现出鲁的性格不只是软弱,她对周的所做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