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9篇】正文

《《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9篇】》

时间:

鼎湖山听泉这是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时,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优美的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鼎湖山听泉》教案【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美仑美奂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本课,一要让掌握课中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词语,了解鼎湖山白天泉声和夜晚泉声的特点。二要教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本课重点训练项目是朗读。三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可以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鼎湖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

6、检查预习: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

二、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我们只是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三、讲读第二节

(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1、(找句子)点出:淙淙指读

2、(找句子)点出:不绝于耳理解词意读词读句

3、(找句子)点出:清纯悦耳指读齐读句子

4、(找句子)点出:欢快活泼齐读句子

(二)教师小结:

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四、讲读第四节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看第四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1、媒体点出: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2、请你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听听这是哪一种泉声?(播放媒体)

3、作者主要写的就是这四种泉水的声音。齐读这段话。

4、夜是那么的寂静,作者身处山中,耳边传来丰富多彩、不绝于耳的泉声,他不但在用心聆听,更在细细品味。下面老师给大家放一段画面,请大家和作者一样细细品味。注意:我们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听,更要用心品味。一会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播放媒体,师配乐朗读)

5、学生谈体会。

6、师相机播放乐器声,同时媒体出现: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7、读好这些词。

8、引说: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

9、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

10、把你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

11、指读。

12、分角色读。

13、师通过提问总结“这小提琴是谁拉响的?这琵琶是谁弹响的?这大提琴是谁拨响的?这铜管齐鸣是谁奏响的?(大自然)

14、引读: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些泉声——

五、总结。

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一切似乎都已沉睡,只有鼎湖山的泉声如歌、如诗,多姿多彩,不绝于耳。美吗?妙吗?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

六、作业 。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课文描绘了鼎湖山的优美风景:作者由听泉而得到对人生的感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学习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洳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2、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3、有意识地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

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突破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

2、指导诵读,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本课上承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下连后三篇散文。鼎湖山可写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视线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写景的角度也很独特,从“听”字入手,贯穿始终。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听泉”令人耳目一新,是本篇散文游记的突破点。初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所以很容易利用优美语段来教会他们感悟鼎湖山泉声的美妙、感悟自然的生命力。并且,利用本文经典段落,联系课内外相似语段,教会学生描写某种事物时分层次、多角度,生动细致地描绘,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吟哦讽诵”,带领学生抓住四次听泉的思路,感悟“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大自然勃勃的;

2、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概括不同“泉声”特征;

3、通过“吟哦讽诵”,让学生能够拓展学习分层次、多角度,生动详细地写景状物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切身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情;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自主学习;

3、触类旁通,将课内写作手法眼神到课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聆听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四次“听泉”的写作思路,学会抓住关键词概括事物特征;

2、理解作者通过泉水的描绘引发的联想和感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分层次、多角度、生动详细地描绘景物!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直接切入上课

二、检查预习:因为本文有很多优美语段,所以正确读音是必须的

肇庆古刹遐想一泓菩提繁衍

拾级生意盎然怅惘污垢泠泠淙淙

三、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引出鼎湖山的特征,提示写景散文须突出特征

四、通过教师示范、小组讨论、同学发言等形式完成预习学案表格。

明确作者游览鼎湖山的四次听泉的顺序、地点及所听所感,跟随作者聆听泉声、热爱自然、揣摩人生哲理。

几次听泉在哪里泉声如何联想感悟

初听近山泠泠淙淙

极清朗如见泉

活泼迸跳心生雀跃

欢快

再寻山间

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孩子如铃的笑语似娇羞的爱女、调皮的孩童

年轻、生气

身心轻快

三寻半山越发悦耳欢快清亮应和钟声老人拄杖立于门前,召唤嬉戏忘返的孩子欢快清亮

和谐自然

夜听寺旁

客房

层次分明

富于变化

岁月流逝、历史变迁、生命轮回、涤荡心田水孕育生机、滋润万物,是山的灵魂

教师示范第一次听泉的朗诵、归纳,后面三次的内容让同学分成三个大组,互相读书,思考讨论后学会用简练的语言归纳!

“夜晚听泉”部分的感悟要点拨下学生为什么会想到历史变迁、生命轮回。

五、利用经典段落,“夜间听泉”部分,反复诵读,了解鼎湖山泉声的不同特征及优美描绘,并为课后背诵奠定基础。

四副不同的泉水引出不同的泉声,或是柔曼、或是清脆、或是厚重、或是雄浑。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引导学生感悟、体会聆听安静的夜晚下鼎湖山如交响乐一样的泉鸣合奏,各种轻重缓急、各种层次交叠,通过四种典型乐器声描绘出来,优美隽永!

六、延伸出《老山界》及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对声音的分层次、多角度描述,让学生拓展延伸写片断练习《听雨》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陆定一《老山界》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通过三个片段的比较总结,再利用相同格式的模写,希望同学们能试着写出生活中听雨的不同感受,不同的雨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雨声丰富的层次。

那如者,是,似,让人感到。

七、有人认为为了突出“听泉”的中心,其他无关文字应该删去,你怎么看?

这是对课文里没有写听泉内容的探讨,作为一篇游记,有必要提及七星岩与鼎湖山同为广东肇庆的名胜景点、有必要提及鼎湖山重要景点的名字,如“寒翠桥、补山亭、庆云寺”。而鼎湖山的树木茂密、蓊蓊郁郁,能够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明珠”,也正是因为鼎湖山的泉水丰盈充沛,突出文章主题——水是“山的灵魂”、愿“清泉永在、清泉常鸣”!

八、作业布置:

1、请背诵课文指定段落

2、请将片断《听雨》完善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鼎湖山听泉》课后反思

抽题抽到《鼎湖山听泉》,真是觉得很有挑战性!文章比较长,可以教给学生的知识点和可以拓展运用的写作技巧也很多,怎样做到既呈现课文解析的完整性,又能突出“读写结合”的工具性,还要兼顾游记散文类学习的“吟哦讽诵”法,真是有点千头万绪理不出重点。况且这是课赛,整堂课还需要有一定的亮点才会出彩!

“教学要有新思路,课文要想挖得深,必须反复研读文本!”,工作室一贯的教学理念让我能够沉下心来一遍一遍研读课文!在多次研读中,我也在思考“课要怎样上,既能让学生感悟到鼎湖山的泉声之美,又能把这些优美的语句的写法切身地教给学生,让他们能在以后写景状物以及游记散文类的写作中有所提高。

其实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思考教学设计就是最佳的教学思路!最终我把教学中心和重难点定在“如何突出景物特征、如何丰富生动地写景状物”上,我相信这绝对是学生写作提高的一个重难点。所以,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紧扣“鼎湖山泉声优美”这个中心,从破题开始,让学生一步步走近泉水、聆听泉声。先从情感上接受、爱恋,再从写法上模仿、创作。

应该说前面教学环节中对于四次听泉的分析是细致到位的,而且我并没有走“移步换景”这条路,而是带领着学生依次找出泉声的特质、由泉声引发的联想和感悟。这个部分虽然很花时间,但是是必须要慢慢落实和积淀的。每次泉声的不同——单独的泉声、应和钟声的泉声、夜间的众泉齐鸣声,都要让学生朗读好、感悟好和分析到位。这个部分,我先示范了朗读,再让学生互相读,在共同朗读和之后的讨论合作中学会归纳泉声的特征。有了实质的体验,学生也才会爱上鼎湖山的泉、爱上大自然的水!尤其是看到很多同学在认真朗读后更正了自己“随意遐想”给出的“答案”,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能让学生学会“在读中学、在读中想”是最大的成功!(中间因为准备仓促,课件中第二次听泉的地方应为“山间”而非“过了寒翠桥”)

本堂课的难点在于通过经典诵读段落“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晚上回看课件,“轰响”错打成了“哄响”,希望没有给学生造成误导。)教会学生分析出泉声的不同层次,感受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表达。但是这个部分的教学似乎太生硬,只是简单分析、挖词回顾,甚至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四幅图对应的四种典型声音,颇感遗憾!

之后引申了原来学过的陆定一《老山界》中关于声音描写的段落,只是作了类比,也并没有让学生好好体会出比喻的“浑然天成”!现在回头看给学生拓展的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片断,更是“浅尝则止”,他所运用的比喻是符合他阅历和情感的表达,但是并不贴近我们的学生阅历,无论是“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学生真的无法深刻体会,这则课外资料的拓展,思路是好的,选材不好!

本来乘热打铁,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内容所学,仿写“听雨”的句子,我以为会是一个很活泼、很出彩的环节,结果恰恰没有。不知道是我给出的句式局限了孩子们的思维还是他们真的没有时间或心情好好听过雨,被迫起来念自己句子的同学,没有一个写出了又流畅又漂亮的句子。本想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好句子,四五个句子组合在一起不就是很好的层次、丰富的描写?可惜事与愿违!当然,更多地是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观察不够细致,也不能很好地想象和联想,所以表达很苍白。好在我也利用了这个环节教学生如何修改句子、完善表达!

由于这个写作环节不够流畅,所以本来留了三五分钟的时间来解析为什么这篇课文还有些内容和“听泉”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又必须要有。还没有开始,就被“无情”地结束了,提了个头,让学生下来思考吧。

每一堂课都是有遗憾的课,但每一次上课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收获。希望自己的教学设计能更加稳重、大气,自己的语言也能再干净凝练,希望自己在语文教学的沃土上“清泉永在、清泉常鸣!”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文学感悟能力

2、理清文章线索

3、分析掌握文章中丰富的'修辞运用手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激发,导入课文(3分钟)

学生说出三到五个风景名胜之处,并能用俗语谚语或民间传说简略介绍:如“自古华山一条路”;“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西湖与白娘子……

广东鼎湖山,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遂易名为鼎湖。(黄帝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 。)

二、预习检查(2分钟)

1、生字词注音

古刹 磅礴 雄浑 万籁俱寂 一泓 楹联 怅惘

2、解释词义

拾级:逐步登阶

盎然:充满活力的样子

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万籁俱寂:一点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寂静

3、 文章体裁:游记

三、课文朗读(15分钟)

1、默读全文,要求:想想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听得最为真切?

移步换景,按地点的转移和时间的先后来安排写作顺序

山脚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山顶庆云寺

2、学生任选一段,教师范读

3、学生选段朗读:一二三四八,任选一段,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4、指定学生朗读一段(两人次)

四、课文讨论(10分钟)

1、找出三个景点处描写泉声的语句

寒翠桥:泉声如童稚笑语,泉影半含半露,欲近故远;

补山亭:泉影越不可寻,泉声越发悦耳;

庆云寺:深夜听泉,层次分明,如同一曲交响乐;

2、讨论课后练习三(1-3)

⑴“此中精神”指人到补山亭,泉声让鼎湖山变得年轻,让人变得心灵纯净,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这幅对联正抓住了此点,一语双关,让人不觉颔首称妙:“已无尘半点”,既是指鼎湖山补山亭处空气清新沁人心肺,又是指泉声悦耳令人心静脱俗,忘了尘世俗务。正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般。

⑵开放性回答题:泉影不可寻,则少了许多视觉上的纷纷扰扰,静心倾听,泉声自然悦耳得多。佛家坐禅讲究瞑思,正是此理。

⑶“高贵之处”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五、课堂作业(另印)(10分钟)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5

鼎湖山听泉

魏晓林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美仑美奂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本课,一要让掌握课中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词语,了解鼎湖山白天泉声和夜晚泉声的特点。二要教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本课重点训练项目是朗读。三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可以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课题。

4.师介绍(出示一组鼎湖山图片):鼎湖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谁能在没有看课文的情况下,就能初步地想象一下听泉是什么意思?(作者在鼎湖山上听泉水的声音。)

5.了解作者。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吗?了解他吗?(引导上网查找)(投影介绍)

谢大光,1943年12月生于天津,祖籍山西。1962年由工科大学参军,从事文化工作。1968年退役后,做编辑工作至今。现为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结集,如散文《落花》,报告文学《天鹅之歌》。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6.读课题。好,大家现在来读课题。我提问,你们读课题。通过对课题的不同读法来回答我的问题。行吗?

(1)他在那里听泉?(鼎湖山听泉)有语感没有?(用手势启发读出语感)

(2)我再问你们,作者在鼎湖山干什么?(鼎湖山听泉)

(3)我再问你们,作者在鼎湖山听什么?(鼎湖山听泉)

过渡。明白了吗?虽然夸张了一点,但这是朗读读出语感来最基本的诀窍。这篇课文在后面,今天咱们提上来学。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用各自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同时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一学。比赛一下,看谁用时最短收获最大。

二、自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给足时间,一般在十分钟左右)

三、交流自读习得

1.认识生字词。(出示)

 脚 耳 大 名 识  钢 

万籁寂 入深  雄浑磅礴 忽扬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是一篇游记。以游览线路的先后为序,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之情。)

我们不去分段,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就行了。段意我们也不去概括,心里明白了就行了。课文每一段讲什么你们明白了吗?

四、默读课文,说理解,说感觉,说想法,说疑惑

1.默读课文。下面请大家再次读课文,读了以后,我要请你们站起来说话。当然不是说:“老师,我们家今天吃川江鱼。”说什么,说关于课文的事。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心得,你有什么想法,说什么都可以。听明白了吗?这是第一种“说”的内容。还有第二种“说”,你有什么问题,读不懂的地方,有什么疑难处提出来。说心得,提疑难,你们想不想站起来说?

我告诉你们一个诀窍,这次读书不要像刚才从头读到尾,因为咱们已经读过一次了,课文大致内容你也了解了。现在你就根据刚才读的印象,哪段你最感兴趣就着重读哪一段,着重想哪一段。说的时候,你就着重说对那一段的感觉,提问,就全文不懂的地方提问。明白没有?现在就默读,因为要静静地思考了。

(学生各自默读)

2.好,抬头。我了解一下,不管你想说什么,有话要说的举手。谁想第一个说?好,你来。说什么都可以,你的理解,你的感觉,你的想法,你的疑惑,什么都行。

五、略读第一段、第四段

1.过渡。课文你们读得不错,而且也说出了一些很好的心得。那么我问,你们觉得这样的课文怎么去学它较好?一来说说你的看法,二来给老师提点建议?什么样的课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学。用具有个性化的方法去学。你们建议这篇课文根据它的特点用什么方法去学?

2.略读第一段。

(1)引导。以写景为主的课文我认为最好用有感情的来学习。你们同意吗?同意了我们现在就来读。先来读第一段。想读的举手。(面对举手的同学)请你们都站起来。(对先举手的)你先举手,请你先来读。(读后,对另一生)你说你能读得比他好还是不不好?(评价)是不是不第一个同学好一点呢?好像是好一点……(对另一生)你能在超过他(她)吗?……好,大家拿起书一起来读一次。特别注意课文中有情有趣的描述。(生齐读)

(2)读得不错!我这儿有个问题:你觉得这一段中有哪些描述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再看一看,整个一段不能白写了呀!作者肯定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觉得那些内容应该注意?

○鼎湖山离肇庆半个小时里程;鼎湖山在肇庆东郊;这一段主要讲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下了几天的小雨刚停,满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写了几样东西?(两样。一样是小雨,一样市薄雾)(板书)小雨薄雾

○满山笼罩着一层薄雾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在雾中看东西那叫什么美呀?那叫朦胧美。有了小雨泉水就充足。当然泉水不一定只看下雨,因为地下也可以涌泉,有了小雨泉水就更充盈。大家想一想小雨润青山,薄雾似青烟。一片朦胧美,满眼翠无边。好看不好看?(好看)仙境一般,太美了!(板:鼎湖山)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七个字读一下。(齐读:小雨薄雾鼎湖山)

2.略读第四段。

(1)鼎湖山太美了!这是第一段。你们说略读,咱们抓住了要点就到这儿为止。再读读最后一段,这一段写得太美了,大家一起先读一遍,欣赏欣赏。

(2)读得不错。你们这一读启发了我,我想这一段它实际告诉我们一个信息:这一课它绝不仅仅是写泉水好听的。虽然课题是“鼎湖山听泉”,但我们一读最后一段,就觉得不光是写听泉的了。还写了什么?再读一次,谁来读?

读得真好,谁能超过他(她)?你来试试。

真好,最后好像已经陶醉了。那么,你们这一读知道没有?除了听泉以外他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了?

○他还孕育了鼎湖山的生机。(板书:孕育生机)没有这些泉,鼎湖山那些花草树木能长得那么好吗?(不能)所以这里还是歌颂了水是生命的源泉。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一段,对水要充满感激地来读。(生齐读此段)拿除了告诉我们鼎湖山孕育生机以外,这一段还告诉我们什么了?

○“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他觉得泉水流进了心里)那泉水真能流到他心里吗?(不能)那什么东西流到他心里?(对泉水的享受,对泉水的欣赏,对泉水的品味,他深深地印在心里。)(因为泉水给他的享受,他陶醉在泉水中)

○可以,泉水不仅孕育了生机,还流入他的心田。(板书:心田)谁给这里加个字?(指一行板书:“孕育生机 心田”中间的空白处)不但孕育了生机,还能怎么样心田啊?流入?用“入”字行吗?“孕育生机入心田”可以不可以?可以。但这个“入心田”以后心里有什么感觉没写出来。你换一个字就写出心中的感觉来了。从这一段中就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字。(润)(板书:润)

○队,“润心田”。这可是你们自己找出来的,非常好!好,我们按照同学们的建议,采用略读的方法,简单地学习了首尾两段课文。大家学得不错。好,咱们就学到这。

六、作业

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6

之一

佚名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美仑美奂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本课,一要让掌握课中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词语,了解鼎湖山白天泉声和夜晚泉声的特点。二要教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本课重点训练项目是朗读。三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

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有两点特别好:首先,大家的发言没有重复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其次,大家在组词的时候,有的同学把“听”放在词的前面,有的放在后面,字放的位置不同,组的词就多。以后我们知道了,组词的时候,可以把要组的词放在不同的位置,这样,我们的词汇就丰富了,就美了,思维也就活跃了。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鼎湖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

6、检查预习: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

二、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我们只是预习了课文,就感觉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如果我们用心细读课文,一定会对这泉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三、讲读第二节

(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1、(找句子)点出:淙淙指读

2、(找句子)点出:不绝于耳理解词意读词读句

3、(找句子)点出:清纯悦耳指读齐读句子

4、(找句子)点出:欢快活泼齐读句子

(二)教师小结:

在轻纱似的薄雾中,鼎湖山的泉水交错流泻,时隐时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在每一位游客的耳边、心头回荡。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四、讲读第四节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看第四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1、媒体点出: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2、请你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听听这是哪一种泉声?(播放媒体)

3、作者主要写的就是这四种泉水的声音。齐读这段话。

4、夜是那么的寂静,作者身处山中,耳边传来丰富多彩、不绝于耳的泉声,他不但在用心聆听,更在细细品味。下面老师给大家放一段画面,请大家和作者一样细细品味。注意:我们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听,更要用心品味。一会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播放媒体,师配乐朗读)

5、学生谈体会。

6、师相机播放乐器声,同时媒体出现: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7、读好这些词。

8、引说: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

9、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

10、把你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

11、指读。

12、分角色读。

13、师通过提问总结“这小提琴是谁拉响的?这琵琶是谁弹响的?这大提琴是谁拨响的?这铜管齐鸣是谁奏响的?(大自然)

14、引读: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些泉声——

五、总结。

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一切似乎都已沉睡,只有鼎湖山的泉声如歌、如诗,多姿多彩,不绝于耳。美吗?妙吗?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

六、作业 。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鼎湖山听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体验泉声的美妙有趣。

2、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关于鼎湖山泉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Powerpiont电子幻灯片。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对五年级的学生,单从字面上感受不出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录音或录像,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自己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融入朗读之中。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网络、录像、Powerpion电子幻灯。

教学准备:

1、有关鼎湖山泉水流淌的录像。

教学流程:

一、播放录音,激趣导入

1、聆听泉声。

2、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

3、这是鼎湖山泉水流淌的声音,你们想不想去游览一下,边欣赏边感受。

二、自学课文

1、在网上查阅有关鼎湖山泉水的文字资料、图片。

2、边读边思边找,鼎湖山的泉水是怎样的?

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一)简介鼎湖山

1、过渡:刚才同学们上网尽情地游览了鼎湖山,那里的泉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播放鼎湖山风景图片,加以文字简介。

(二)游览景点

1、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自由选读,再读给小组同学听,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评议。

2、读后交流,灵活机动教学25自然段。

景点一:观看飞流直下的瀑布,听泉声。

1、学生谈谈游览后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鼎湖山泉水的图片,泉水从山顶直流而下,从草丛石缝间涌出,配上泉水声。

3、多媒体出示鼎湖山泉水的文字资料,体会文章优美的词句。

(泉声: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悠悠扬扬)

(泉水:涌流清亮、交错流泻)

4、配音让生朗读第2自然段。

把泉声流淌的美妙感觉读出来。要求大家大胆地想象,尽心体会。

景点二:半山腰的庆云寺点播视频

1、过渡:同学们欣赏了途中的泉水,累了吧!让我们循着钟声到半山腰观看庆云寺,好不好?

2、借助多媒体,欣赏古刹图片,观图练说。

3、图文结合,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庆云寺的规模宏大。

景点三:从草丛、石缝流淌的泉水、从山顶飞流直下的泉水自主上网

1、过渡:庆云寺环境优美、清净,作者决定留宿于此,留在半山腰的古刹中,作者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网上搜索:鼎湖山泉水。

www.niubb.net

3、在师的指导下,据生找到的图片,配上泉水声,感觉流淌于草丛、石缝、空谷的各种声响的美妙之处。

4、图文对照,找出文中描写各种美妙泉声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三)播放鼎湖山全景图

1、看泉听泉说泉。

2、学习播音,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泉水的不同流向,美妙的泉声向大家介绍。

(四)体验情感自制电子作品

1、总结交谈:鼎湖山之旅结束了,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板书,总结回顾,齐读鼎湖山泉水多么美妙!。

3、学生媒体制作:在教师指导下,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鼎湖山泉水流淌的幻灯片。力求图文并茂,以便向别人介绍。

四、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电子作业

1、根据学生查找得到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Powerpiont电子幻灯制作。

2、用Windows98画图窗口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幅鼎湖山泉水的山水画片。

作品路径:

飞流直泻的瀑布

10、鼎湖山听泉美妙无比

穿流草丛、石缝的泉水

多元评价: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高效学习。

1、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就能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验文字的美。课文第四小节主要描写作者夜宿庆云寺所听到的各种美妙的泉声及自己的感受,教时,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展开想象,尽情领略泉水流淌草丛、穿越石洞、飞流直下时的各种声响,自然感受鼎湖山的泉声美妙极了

2、理解清纯悦耳、悠悠扬扬、雄浑磅礴等同播放泉水流淌的声音。

3、出示泉水流淌草丛、石缝,感受泉水的欢快活泼。

4、出示:泉水飞流直下,感受泉水的雄浑、磅礴。

5、本课将朗读和背诵作为难点,教学中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精读了课文。最后请同学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电子幻灯片,力求图文并茂,并配上各景点的解说词,向家人、朋友介绍鼎湖山的泉声之美妙,师生合作电子幻灯作品展示。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1、情境:教学游记散文,难点在于学生没有切身体验,无法入情入境。为了能在课堂上再现鼎湖山的旖旎风光,我先利用网络“游览”鼎湖山,摘录了近万字的介绍资料,对这座广东名山的特色、景点、文化作了全面了解;设计中突出了用简笔画描摹泉水姿态及用画面配音方式品味悦耳泉声,以保证学生既能进入情境,辨其形、闻其声,又能留有开阔的想象空间,不为情境所框束。

2、意境:山水魅力,不限于飞瀑流泉,草丰林茂,更在于其底蕴深厚,意境幽深。故教学游记散文,仅停留情境再现,无论多华澹唯美,都是流于肤浅的。设计本课案,我以“把握鼎湖山及其泉水魅力”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其间或描述,或譬喻,或引用,或延伸,为学生“超越情境,把握意境”作了层层铺垫。

教学时间:

为了让学生从整体把握鼎湖山之灵秀,本课设计了约60分钟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山水二字的象形写法: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吗?

你们知道哪些名山,哪些胜水?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明山水的特点。如黄山四绝、庐山云雾等)

小结: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着自己最与众不同的个性,这种个性,我们就称为——魅力。(板书)

[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其一是激发兴趣,营造轻松教学氛围,其二是为引导学生品悟山水魅力设下伏笔。]

一、导入设计:

1、上节课,我们在琅琅的书声中走进了鼎湖山的怀抱,还学习了一首歌咏这片魅力山水的小诗:

薄雾笼罩鼎湖山, 一路浓阴一路泉。

夜听清溪奏妙曲, 蕴育生机润心田。

谁来吟诵给大家听?指名朗读。

[ 凝练的诗歌,凝结了山水的精华,也凝聚了文章的精华。以吟诵本诗导入,意味犹同云破日出。]

2、鼎湖山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现在,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鼎湖山听泉》那优美的文字世界,用轻声的朗读去寻找、去捕捉一种叫魅力的东西。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师:放下课本,我想,我们的眼前已经隐隐约约有了鼎湖山的影子。说说看,你准备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座广东名山呢?

[ 教师从以下五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把握,并补充讲解 ]

(1)总体:生机蓬勃。

(2)事物:草丰林茂。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着2600多种植物,漫山遍野都是高大的乔木和丰饶的草丛,的确称得上是草丰林茂。

泉水众多。鼎湖山原名顶湖山,你从名称中能知道什么?(山顶有湖)。山顶有水,沿着沟壑流泻而下,于是山中也到处是水,飞瀑流泉成了鼎湖山最动人的风景。

(3)颜色:绿。在地球的北回归线一带,几乎都是茫茫的沙漠,可鼎湖山却绿树成阴,遮天蔽日,难怪被称作“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4)声音:静。这里远离城市,树林中只有淙淙的泉声和婉转的鸟鸣,给人一种特别幽静的感觉。

泉声动听。你抓住了鼎湖山的灵魂,也抓住了作者内心最细微,最深刻的感动。正是因为这优美的泉声打动了他的心灵,所以才有了这样富有诗意的课题——鼎湖山听泉。(感情朗读)

(5)文化:老师想加一个词语来形容鼎湖山——文化悠久。你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学生联系课文第三节的古刹、古树、古茶花回答。)

[ 对于问域宽泛的问题,教师要学会把握①整体性——通盘考虑,高屋建瓴,避免支离破碎;②层次性——由浅入深,步步诱导,切忌蜻蜓点水;③开放性——超越课本,联系课外,防止画地为牢。]

三、精读感悟:

过渡延伸:仅仅几个词语是说不完鼎湖山的全部魅力的,我们还可以打比方。想想看,你心目中的鼎湖山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作家谢大光笔下的鼎湖山又像什么?

1、第一节:雾中少女。

(1)指名读第一节。学生谈感受,如像仙女等。

小雨、薄雾、加上因为小雨水量陡增的清泉,这多么像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意境(齐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尽管这时并没有明月,这儿也并非终南山,但我们仍然能想象到:空旷的山野里,被雨水刚洗过的空气该是怎样的诱人,被雨水刚洗过的山林绿叶该是怎样的耀眼!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不会对鼎湖山心驰神往呢?

齐读第一节。

(2)推荐阅读古人的论山名句: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 援引诗歌名句,为营造意境创设条件。]

2、第二节:大海、老人和孩子。

我们再来吟读第二节,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然后来说说白天的鼎湖山最让你心动的是什么?

在学生自由回答的基础上引导:

(1)这一节出现了一个非常雅致的景点名称,谁来读一读?(寒翠桥)

师解释:这座桥的名称和过桥以后的景色可有着密切的关联!

A“翠”:到处都是绿色。

指名读相关部分。“愈往上走……山顶。”

如果说绿叶是起伏的波浪,那满山的绿树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满眼葱绿,满眼生机,谁能读好写浓荫的这两句话。再次指名读。

B“寒”:不是寒冷,而是让人感觉凉爽惬意。

怎么会有这种凉意的?

树叶密:不但密,而且湿度大,叶子上常常会分泌出大量的水滴,所以作者在绿叶的前面加上了一个词。(湿漉漉)

泉水多:仅仅一个多字是空洞的,能从课文中找出句子,用朗读表现出这种“多”吗?

“进山一看……涌流着清亮的泉水。”——涌流、到处

“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不绝于耳。”——一路上

“有时几股泉水……前进。”——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师:这里不仅仅是绿色的大海,更是充满丝丝凉意,充满清新空气的大海!难怪诗人戴明光会写下这样的赞美之词:(小黑板)

四处丛林擎翠盖,半空飞瀑溅明珠。

齐读。

[ 鼎湖山间景,以“寒”“翠”二字概括足矣。]

(2)有了视觉和感觉上的享受,还有听觉。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声音的美?

指名读,点拨归纳。

A泉声: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听泉之旅开始了!

“泉声不绝于耳。”——泉声简直就是游客们忠实的向导!

“泉水隐到了……清纯悦耳。”——水是清澈的,声音也是清澈的!

B钟声:

“忽然,云中传来……悠悠扬扬。”——“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它们的韵味讲不出来,但却可以读出来!再次指名读。

C交汇:

“安详厚重的钟声……美妙的音响。”——一个安详厚重,一个轻快活泼,这两种声音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慈祥的老人,调皮的小孩。)

在苍茫宁静的暮色中静静地谛听,我们仿佛能听到两代人之间朴实的对话,感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有机的融合。这是多么美妙的声响!

齐读。

[ 第二节内容较为芜杂,为求思路明晰,本处以“视觉”—“感觉”—“听觉”(又细分为泉声—钟声—交汇)为脉络组织内容,确保了整体入手,又不乏细节赏析。]

3、第四、五节:音乐盛会

庆云寺留住了作者的脚步,当白天的喧嚣全部沉寂下来的时候,一场以泉声为主题的音乐盛会徐徐拉开了帷幕。

教师范读。

[ 教师的范读比任何一台高级音响都更能让学生进入情境!]

老师真不忍心打破这宁静的气氛,因为同学们和作者一样,也沉浸在泉声的世界里了。想想看,要欣赏这么优美的泉声,仅仅用耳朵够吗?

(还需要用心去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板书。

(1)聆听

聆听,就是怎样地听?(仔细的、用心的、专注的、认真的……)

作者聆听到了怎样的声音?从课文中找词语。

(轻柔的、清脆的、厚重回响的、雄浑磅礴的、

别忘了还有变化着的声音:忽高忽低……忽扬忽抑)

既然是音乐的盛会,又怎能少了乐器的身影呢!

我们一起来听!起初,轻轻柔柔的,那是精致的西洋乐器(小提琴),接着加入了清脆的声音,那是我国的民族乐器(琵琶),然后,声音变得低沉、厚重,而且不断地回响,那是(大提琴),最后是乐曲的高潮,气势一下子变得雄浑磅礴,那是(铜管齐鸣)。整个天地之间,仿佛在演奏一曲欢快和谐的交响乐!

记得有一篇写鼎湖山的散文这样写到:“行走在鼎湖山上,泉水像一些透明的藤蔓,不是从脚下的石缝里爬出,就是从头顶的悬崖上落下。它像是鼎湖山拥有的一种音乐语言,随时随地,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演奏出来。”此时此刻,我们也能很深刻地感觉到:泉声,就是鼎湖山最动听的音乐。

板书: 泉声 音乐

[ 任何花哨的课件,都无法复制出描述性语言的优雅、精当和这些语言背后丰富的内涵。]

(2)辨识

A辨识类型

能奏出鼎湖山音乐的泉水是千姿百态的,同学们来辨识一下,有哪些类型?

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汇聚于空谷的细流;跌入深潭的飞瀑急流;(教师即兴作画)

[ 寥寥数笔,不求逼真,但求神似。]

不止这些,还有绕过树根的泉水;(生接续)拍打卵石的泉水;穿越草丛的泉水;流连花间的泉水。

还有,太多太多,都浓缩在后面的(省略号)中了。

B练习朗读

师:你们看黑板上的这四幅图,如果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句子给它们配音,你会吗?小组内练习配音。

指名选择最喜欢的画面进行配音,教师根据四个特点作指导。

指四位同学跟随音乐连起来读。(播放《春江花月夜》,学生朗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觉得人们把鼎湖山称作“会唱歌的山”,真是名副其实!

让我们一起用朗读奏响这首《夜泉》!(齐读)

[ 学生在充分理解后声情并茂的朗读是课堂中最美妙的“泉声”!]

(3)品味

想想看,枕着这样的泉声,想着这样的画面,作者会品味、领悟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重点指导“作用”)

A 滋润万物,孕育蓬勃生机

引导从相关小节中找依据。

第二节:草丰林茂、愈往上走……

第三节:繁花似锦、古树参天。

B 在鼎湖山飞龙潭的一块岩石上,刻着两个字——“洗心”,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清澈的泉水不但能洗掉表面的污垢,还能洗掉我们心灵上的污垢,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

结:滋润万物、孕育生机、陶冶性情,套用谢大光原版散文的结尾来说,那就是,泉水,是鼎湖山的灵魂。

板书:泉水 灵魂

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一起读好课文的最后一节。

齐读。

[ “洗心”二字,写出了泉水的至清,至纯;“蓬勃”二字,道出了泉水的至情、至义。抓住这两点,也就抓住了山与水的关联,抓住了鼎湖山让人感动的真正原因。]

四、师生诵读,总结全文:

山有山的魅力,水有水的风采。

古人有这样一句话:(生1)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鼎湖山是幸运的,它有秀媚的烟云,有华茂的草木,有清亮的泉水,所以,她是一座活着的山。

诗人戴明光有这样一句对联:(生2)四处丛林擎翠盖,半空飞瀑溅明珠。

鼎湖山是优美的,它有层峦叠嶂,有古树参天,有飞瀑急流,所以,她是一幅活着的画。

我们的脑海里有这样一首诗:(生齐)薄雾笼罩鼎湖山, 一路浓阴一路泉。夜听清溪奏妙曲, 蕴育生机润心田。

鼎湖山是高雅的,泉声是它的音乐,泉水是它的灵魂,所以,她是一首活着的诗。

[ 用师生共同朗诵的方式,串联起课堂中渗透的名诗佳句,也给学生对山水魅力留下一份蒙胧的认知,一份真正的心的感动。]

板书:

魅力山水鼎湖山听泉

聆听、辨识、品味

泉声:音乐  泉水:灵魂

《鼎湖山听泉》教案 篇9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教材简析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著名的游泳胜地。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课文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三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美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

师导入:鼎湖山轻纱一样的薄雾,湿漉漉的绿叶,安详厚重的古刹钟声,令人流连忘返,那仿佛汩汩流进人们的心田。充满勃勃生机的清泉更令人心驰神往。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欣赏鼎湖山美妙的景致,去聆听鼎湖山天籁之音的泉声吧!

师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

2、由朗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交流:读过课文后,你想说什么?(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二、抓住重点,直奔主题

1、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在XX同学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

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谁能告诉老师?

生汇报重点词句,师相机板书:(淙淙、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遮断路面、清纯悦耳)

4、你能通过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告诉大家吗?(生自由读)

5、抽一生美美地读,其他同学谈感受。

6、再抽一生有感情地读,其他学生闭目静听。谈谈自己的感悟。

7、过渡:是呀!多美的景致!晶莹的泉水与繁茂的草木交织,厚重的钟声与悦耳的泉声交汇,如诗如画,清新自然,置身其中,不知不觉已是暮色苍茫,。

师引读:(我们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

三、精读入境、感悟泉韵

1、过渡:夜晚,风儿累了,鸟儿睡了,传到枕边,涌入耳鼓的是

(生自由读)师:对,悦耳的泉声

2、泉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泉声的?

3、抽一生朗读,师评价。

请大家再次读这四句话。(生齐读)(出示投影)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那像铜管乐队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4、这些句子给人的感觉如何?

a)采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b)分别把比作

c)排比句,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d)四个句子的句式都是那像一样的,是的声音,雄浑磅礴

e)四个句子基本相同。

f)四句话分别写了泉声的轻柔,清脆。厚重回响及雄浑磅礴。

4、泉声这么美,让闻到的人心驰神往,看到的人意倾神迷,如痴如醉,让我们用心感觉一下那动人的鼎湖山的泉声吧!

抽生读

分组读(一组(1句)→二组(2句)→男生(3句)→全班(4句))。

5、文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个别生读、并汇报(生1、生2)

6、是啊,只有真切地感受,才能体会到泉声的美,美的感受孕育了美的语言。美的语言写尽了泉声的美。

7、你们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和大家一同分享这泉水声美、韵美吗?

8、抽生朗读,齐读。

9、鼎湖山的清泉,仅仅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吗?

10、生回答

11、师:鼎湖山的泉声,曲折抑扬,真如八音同奏。有风吹细浪,其声哗;有划船棹声自近而远;有狂澜波涛,气势磅礴其中微妙音乐,奇异音响,真是十倍于天国的声乐呀,即使用尽最华丽的语言,也难以描绘鼎湖山泉声的奇妙啊!就让我们细细地去聆听、品味吧!(放音乐、自由朗读)

四、超越文本,拓展升华

1、聆听,品味过后,让我们一齐走进作业超市。

2、投影出示:作业超市

这汩汩的泉水也一定流进了同学们的心田吧!你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喜欢朗诵,就请你找一段优美的音乐为课文配乐;

☆如果你喜欢当小导游,就请你把鼎湖山介绍给你喜欢的人;

☆如果你喜欢写诗,就请你写一首赞美鼎湖山的小诗;

☆如果这些方式你都不喜欢,那么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表达。

3、千年古刹,百年古木,使鼎湖山更显得古老而悠远,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听山泉那充满生命活力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大自然,珍惜人类生存的环境吧!

(下课)

板书设计:

鼎湖山听泉

脆流进心田

厚重回响

雄浑磅礴

教后反思:

1、以美感教育为主流,充分展示了祖国山河的优美景观。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倾听表达。

2、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整合优化,同时积极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听促读,以读促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并理解运用于表达。

3、认真有效的组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朗读训练中放手让学生练习,敢于创新,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课堂语言精心推敲。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过渡、点拨、引导,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5、另外由于课上前松后紧,所以造成作业超市没有完成。

6、课上只注重了一部分优生和中等生,而忽视了差生,所以发言面不够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