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优质课教案设计(优秀5篇)》
《春》是朱自清的文名篇,在他的笔下,春是一首诗,春是一幅画,春是生长着的娃娃,春是笑着的走着的小姑娘,春是领着我们上前的健壮青年。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春》优质课教案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优质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
三、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
四、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文章中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引入课题。
1、复习杜甫的《绝句》和王安石的《泊船瓜州》
2、进行比较,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三、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理解词语朗润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7)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四、课堂练习:
1、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2、伴随音乐,自由地、富有激情地朗读《春》,再次体会大师笔法,体会自然之美,体会生活之美,体会情感之美。
3、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五、课后拓展:
语段训练:完成景物片段描写训练《校园的春天》,进一步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交流改进。
[板书设计 ]
总写 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 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意盎然 千姿百态 青春活力
《春》优质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了解春天的特点,积累词语。
培养朗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想象力,感受春天。感受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珍惜青春,奋发向上。
重点:积累词语,培养朗读能力
难点:了解春天的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实物投影仪:
1、根据图片内容说出一首古诗,并说明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谁能说说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描述一点即可。)
二、揭示课题
1、上面的描述中,看出同学们非常喜欢春天。既然如此,春天没来的时候,你的心情如何?春天到来了,你又要做些什么?
2、同学们的心情这样急切,那我们就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去踏春吧。
3、板书课题“春”
三、品析
1、听录音,学习朗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随优美动听的音乐,任凭想象的翅膀在春的田野上自由飞翔,让我们跟随朱自清的先生一起去拥抱春的美丽。)
2、学生练习朗读(可进行单独朗读,齐读,混合读)
3,理清结构,分析课文结构:盼春(1-2)——绘春(3-7)——赞春(8-10)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分析:
1、分析第一部分,盼春:山 水 日
2、教师示范分析“春雨图”
(1) 教师范读。
(2) 直接写雨的句子有哪些?
(3) 写出了雨的哪些特点?
(4) 运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
(5) 又写了雨中的哪些景?有何特点?
(6) 为什么要写雨中的景呢?
(7)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 按什么顺序写的?
(9) 扩展练习:杜甫的《春夜喜雨》
(10) 小结:抓住关键语句,分析特征掌握富于变化的写作方法把握写作顺序
板书:雨:细 轻 亮——润春
分组讨论,分析其余四幅图
1、分组讨论。把学生自由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一幅图画,可以借鉴教师的示范分析,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不必拘泥于教师的分析思路,只要言之成理。讨论时间5分钟。教师视机指导。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在讲解每一幅图时,电脑演示。音画结合,眼、口、脑并用,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电脑显图: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迎春图 随着学生的分析思路,电脑显示以上各图。以上各图均是动画。)
四、联想
春草图——“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春花图——“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风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迎春图——“一天之际在于
(实物投影仪:演示联想内容)
(注:通过电脑、投影仪演示,把音像画结合起来,使学生生动形象地感受春天的美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会学。)
3、小结:
当春来之际,小草吐绿,报告春的消息——报春
春来了花开了,都赶趟儿似的,竞相开放——争春
风中传来了小鸟的歌声,牧童的笛声——唱春
细雨斜织,大地复苏,春雨滋润了万物——润春
春到人欢,抖擞精神,喜迎春来人间——迎春
板书:
草:嫩 绿 多——报春
花:多 艳 甜——争春
风:轻 柔 暖——唱春
雨:细 轻 亮——润春
人:欢 闹 活——迎春
4、分析第三部分,
赞春:新 美 力晨”、一生之际在青春”
学生小结,言之成理齐读课文
五、作业 :
听《春江花月夜》,根据自己的理解,查找资料,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乐曲内容。
《春》优质教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学情分析:
学生仍较多地沿袭了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语文《春》优质课教案 篇4
《春》是朱自清的文名篇,在他的笔下,春是一首诗,春是一幅画,春是生长着的娃娃,春是笑着的走着的小姑娘,春是领着我们上前的健壮青年。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春》优质课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能流畅朗地读全文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理清思路背课文;
2、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的描写方法;
3、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抓住景物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朱自清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春》是他的文名篇,在他的笔下,春是一首诗,春是一幅画,春是生长着的娃娃,春是笑着的走着的小姑娘,春是领着我们上前的健壮青年。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欣喜万状,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
2、自读思考: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文章是按“盼”“绘”“赞”划分段落。
三、分段理解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第一部分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绘春。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春醒图——自然醒——第2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3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4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5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6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7段
四、探究质疑
第一部分: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叠用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山,水,太阳。
作者已经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
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五、朗读欣赏
春草图: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嫩、绿、多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六、总结本课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二、研习课文
1、诵读课文
2、讨论: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
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
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
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第5段:春风图。
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
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
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三、课堂小结
①抓住特点写景。
春草图:鲜嫩、勃发春花图:繁茂、艳丽 春风图:和煦、轻盈 春雨图:细密、平和
②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春草图:正面-侧面春花图:树上-遍地春风图: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植物-人间
四、欣赏品味
大声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1、课堂练习:练习
二、三。
2、背诵全文。
《春》优质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朗润 酝酿 卖弄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朗润 卖弄 呼朋引伴 黄晕 舒活 花枝招展
掌握“酝酿”、“烘托”的语境,春。
3.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涨 藏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三、情感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为我们所描绘的江南美景的意境。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细致地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其主要特征绘出一幅幅春景图,展现了大地回春、动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二、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 (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8-10)颂春
三、写作思路
《春》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的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待到春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地欣赏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最后以赞美作结,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四、写作特点
首先,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真切。例如写春草,作者突出了春草的旺盛生机,不但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和小草的质地、色泽和长势,还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又如写春风,突出的其和暖、清新的特点。总之,作者从不同角度,细致入微地观察春天,抓住了春的特征进行描写。
其次,全文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例如:“水涨起来了”。春水用“涨”描述,表明春天水多,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满山遍野的生长出来,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这些词语凝练形象,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可见一斑。
全文句式也富有变化,在散句中夹着对称或排比的短语短句,叠词的运用也使描述更加有表现力,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春》。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文中还有许多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如形容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连用的这三个比喻非常形象,不但细,而且亮,都是惹人喜爱的。这样的比喻非常贴切,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结尾部分连用了三个比喻,同时拟人,不仅比喻很巧妙,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意思。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生长过程。最后说“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作用。
五、诵读指导教学方法建议
诵读不仅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法,也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法之一。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尤其适合这种方法。学生应当在预习中查字典词典,读准“预习提示”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勾画出描绘春天的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再读课文时,应在理解各部分内容基础上,确定感情基调、语音语调的处理方法。第一部分表达作者盼望春天到来 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朗读;第二部分表达作者对春的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第三部分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总之,通过诵读,可以创造一种情境氛围,让学生体会文字的图画美、语言美、音乐美乃至情感美,得到美的感染熏陶。
六、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揣摩
阅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专家所说:“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文学鉴赏”条))“感受”就是体验。欣赏文学作品时的体验,最重要的两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联想和审美想像,它们是文学性体验也是文学欣赏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即使是文学修养很好的人,联想和想像也是不可绕过的“门槛”。 从文学作品的功能实现和生成规律来看,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是读者进入作品情境的又一必经之路,脱离联想和想像的阅读,就不是文学欣赏的阅读,而可能是其他性质的阅读(例如科学性的、专业研究性的);再有,作品的原有的画面、情境、意象,要衍生、迭生出新的内容,亦即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也需要联想和想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未必赶得上成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绝不比成人差,他们通过形象直观的思维探入课文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尽情地体验,这是他们的心理意识功能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他们的阅读心理的优势所在。对学生来说,联想、想像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
通过联想与想象进行揣摩的方法可以贯穿于学习课文的全过程。如学习“春草图”,想象自己来到了初春的田野、公园,与家人、亲友嬉戏追逐;学习“春花图”,想象或联想你到过的果园,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的景象;学习“春风图”“春雨图”,想象自己置身在江南的乡间、田野之中享受春风的温情,感受春雨的沐浴。在想象与联想的过程中,还可以丰富、扩充文中描绘的意境,揣摩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体会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好,将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感受力。
七、选取重点段落详细讲解分析
初一学生还不善于通过细致地阅读课文理解体会散文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因此教师可选取一、两个重点段落作详细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细致描绘的地方,如本文的“春草图”和“春风图”,其他段落则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分析。这样,教师的讲解就起到了示范作用,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