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5篇》
力 - 篇1
【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运动的方向,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3.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其方向。
4.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
5.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
【呈现形式】
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概念和规律的记忆、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力
1.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牛顿(n )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测量工具:(1)构造;(2)使用方法。
6.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2)力的示意图。
二、重力:(1)定义;(2)施力物体(地球);(3)大小g=mg;(4)方向竖直向下;(5)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方法提示】
1.如何理解力学中的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力不开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有两个物体,剂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接触的物体可能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可能也有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是一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题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学会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解析】
解答习题的关键是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表明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就必存在两个物体,故选项b 正确,选项c错误,当两个物体间有学会作用时,就会产生力,不一定要求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如磁铁间的引力等,而相互接触的物体,若没有相互作用,则不能产生力,故a、d答案均错误,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使用前来回轻轻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看看是否复原及避免指针被秤壳卡住。
(2)测量前必须调零。
(3)认清最小刻度及量程。
(4)测量时,拉力及弹簧的伸长方向与外壳平行,避免摩擦。
【例题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拉弹簧的力只能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
b.拉弹簧的力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c.测量前应先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解析】
因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不一定仅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测量,例如还可以测量在斜面上运动的小车受到的拉力等。只要拉弹簧的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向弹簧施力即可。另外,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和使用其它测量工具一样,使用前都要观察零刻线、量程、最小分度值。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本题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在复习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例如:(1)如果弹簧测力计到过来使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由于其自重的影响而大于正常测量时的示数;(2)如果两个力作用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挂物钩和称环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则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不是等于这二力的大小之和呢?为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作出正确的解答。
3.力的图示及其画图方法
力的图示就是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以图形的形式直观地表示出来。
做力的图示是,要选取适当的标度,要使力的大小与标度大小的比值为大于1的整数。
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图示,应选择相同的标度,同时注意,为了直观且易于分析,往往把物体受理的作用点都花在物体的重心。
【例题3】如图1所示,将质量为1kg的铁球用绳悬挂起来,做成一个钟摆,用力的图示法画出铁球在摆动时所受的重力。
【解析】
要求画出重力的图示,必须指导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根据g=mg求出铁球的重力大小为9.8n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球摆的方向无关,作用点在球的重心,对于质量分布均匀,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通常在它的几何中心。
作力的图示的步骤:首先将力的作用点o画在
受力物体的球心,然后确定比例标度;以o点为起点沿竖直方向画力的作用线;在根据力的大小确定线的长度;最后在线段内用箭头标明力的方向,注明力的大小。
4.对重力方向的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的。
【例题3】如图2所示,用三角板、重垂线测量桌面是否水平,正确的方法是〔 〕
【解析】
利用重垂线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特点。当重垂线与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相平行时,标志着桌面水平,答案2是正确的
【对应训练】
1.指出下列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人推车是,给车一个向前的推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2)用力提水桶时,水桶对手的拉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c.只有接触的物体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 d.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要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观察,观察指针是否对准 ,还应当观察 和 。
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
b.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其读数应根据最小分度值确定
c.测量前一定要校零
d.实际测量力时,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不一定要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5.用100n的力作用于a处竖直向上提一重物,若用力的图示法表示这个力,则图3所示各图中正确的应是[ ]
6.体育课上,只见小明用力将铅球沿斜上方推了出去,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地面被砸了一个坑。在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作用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 变为 ;
(2)铅球脱离手后,不沿斜向直线运动,轨道向下弯曲,这是因为 ;
(3)铅球以某个速度砸向地面,最后处于静止,这是因为 ;求落地时,地面被砸了一个凹陷的坑,这是因为 。
7.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下面的经验吗?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填空解释这些现象。
(1)要让小船离开岸边,可以让岸上的人推一下小船,此时小船受到 对船的
,船由静止变为运动了,也可以将竹篙用力撑岸边,此时 对岸有力的作用,那么, 对 也有力的作用,船因此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
(2)人如果要从地面上跳起来,必须用脚蹬地,此时, 对 有力的作用;同时, 对 也有力的作用,如果 力大于人的重力,人就跳起来了。
(3)小高用力去推一块大石块,大石块纹丝未动,而小高的脚向后滑。小高向后滑的原因是 。
8. 请你设计三个小实验,来分别说明(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9. 小民同学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想利用它们来说明本节课所学习的几个知识。
实验一:用力推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小球若受到向左的推力,就会向左运动;受到向右的推力,就会向右运动。当推力的大小不同时,小球移动的快慢也会有所改变。
实验二:将两个相同的磁铁分别固定在小车上,
如图4所示,把左车移近右车时,两车相吸,右
车也在向左车靠拢。若将任一车上的磁铁两极位置对
调,则两车移近时相互排斥,松手后两车同时向后退。
实验三:课外活动时,用手将陶土捏成各种形状。 图4
请你:
(1)找到相同的器材(没有陶土可以用橡皮泥代替),重新做一下上面的实验。
(2)回答:以上三个实验分别说明的问题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10.请你找一块塑料平板,将平板搁在几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让一辆玩具小车无线遥控或上发条的小车均可)的车轮转动,随后把小车放在平板上,如图5所示。请你预测一下:小车会向前运动吗?平板会运动吗?如果会运动,向什么方向运动?说出你所预测的理由,然
后用实验来检验。
【参考答案】
1.(1)人 车 (2)水桶 手 2.c 3.零刻度线 量程 最小分度值 4.d 5.d 6.(1)静止 运动 (2)受到重力作用 (3)地面对铅球有力的作用,使铅球由运动变为静止,铅球对地面有力的作用,使地面发生形变 8.(1)人 作用力 篙 岸 篙(2)脚 地 地 人 地对人的作用 (3)石块对人也有推力,若该推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摩擦力,脚就会打滑 8.略 9.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0.会 会 向后 提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 - 篇2
详细介绍:
“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德育要求:从实际的物理情景出发,养成一种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重点】理解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理解力的概念【教学方法】启发式、讲练法【教具】薄板、铁块、弹簧、钩码【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得出结论【教学过程】1、发生相互作用力的物体不一定接触
力
力 -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题:
“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力是什么?
1、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
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
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1、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3、学生谈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
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吸引磁铁。
2、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拉弹簧
3、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
4、请同学们谈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离岸时竹篙点岸;手拉橡皮筋;
归纳: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初步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知道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 - 篇4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目标
1、知道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物体和受物体;
2、知道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的图示和的示意图;
3、知道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能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的概念:
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 小、方向、作用点是的三要素。
2、的图示与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的物质性(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的相互性;
3、的矢量性;
(二)、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的教法建议
是普遍存在的,但又是抽象的,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的效果间接地“看到”的存在。有些情况下,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的效果才能认识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察的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 概念。
教学过程 设计方案
一、提问:什么是?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的物质性。
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
(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
(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
总结出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物体就有受物体,有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
强调:在研究物体受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物体,但施物体一定存在。
二、提问、是有大小的,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的测量:的测量用测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的大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三、提问:仅仅用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
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的三要素来。
教师总结: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提问:如何表示?
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的表示:的图示和的示意图。
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的作用点。
讲解例题:用20N的推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的图示表示出推。
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
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
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
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的图示作图规范。
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的三要素。
让学生体会的示意图与的图示的不同。
五、的作用效果:
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六、的分类:
教师总结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的性质划分,在学范围内常见的有重、弹、摩擦。
按性质命名的:重、弹、摩擦、分子、电、磁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拉、压、动、阻、支持、压等等;
在学范围内,按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有:重、弹、摩擦。
探究活动
测定患者的血沉。在医学上有助于医生对病情作出判断。设血液是由红血球和血浆组成的悬浮液。将此悬浮液放进竖直放置的血沉管内,红血球就会在血浆中匀速下沉,其下沉速率称为血沉。某人的血沉v的值大约是10mm/h.如果把红血球近似看作是半径为R的小球,且认为它在血浆中下沉时所受的黏滞阻为 .在室温下 Pa·s.已知血浆的密度 ,红血球的密度 .试由以上数据估算红血球半径的大小。
答案:
m.
提示:红血球在匀速下降过程中受平衡: ,则 ,由于:
,
则: ,
即 .
力 - 篇5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 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 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一、提问:什么是力?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
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
(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
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
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
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
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提问:如何表示力?
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
教师边画边讲解。注意说明:
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同;
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
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力的图示作图规范。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
五、力的作用效果:
回忆初中的知识,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六、力的分类:
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按照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
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探究活动
测定患者的血沉。在医学上有助于医生对病情作出判断。设血液是由红血球和血浆组成的悬浮液。将此悬浮液放进竖直放置的血沉管内,红血球就会在血浆中匀速下沉,其下沉速率称为血沉。某人的血沉v的值大约是10mm/h.如果把红血球近似看作是半径为r的小球,且认为它在血浆中下沉时所受的黏滞阻力为 .在室温下 pa·s.已知血浆的密度 ,红血球的密度 .试由以上数据估算红血球半径的大小。
答案:
m.
提示:红血球在匀速下降过程中受力平衡: ,则 ,由于:
,
则: ,
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