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3篇)正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3篇)》

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是美丽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3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1,练习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用丰富、生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

12个纸质的桃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不知大家回家都认真记忆了没有?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做一些小测试和小游戏。

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4×3=2×5=3×3=

填空。

2×()=43×()=64×()=8

()×3=12()×4=205×()=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接龙游戏,看谁说的快又准。

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蛤蟆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蛤蟆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五只蛤蟆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

六只蛤蟆六张嘴,十二只眼睛二十四条腿。

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回答的很好,而且个个都是听话的孩子,回家认真的复习了我布置的作业。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进行下去,看谁是真正的小赢家。

二、合作探究

引出除法算式12÷3。

问题:你们喜欢听孙悟空的故事吗?还记得当初孙悟空大闹天宫回到花果山,带回了一些鲜美的'桃子。小猴子看到了都想吃。孙悟空想:“糟了,桃子不够分,怎么办?”它灵机一动说:“我考大家一个问题,谁回答对了,就把桃子给谁吃!有12个桃子,如果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探讨计算方法。

引导:按以上的要求,现在我们动手分一分手中的桃子。

交流: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利用乘法口诀3*4=12得出可以分给四只猴)

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显化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问题:某动物园里共有5只老虎,现要将他们放在5只笼子里,问每只鸟笼里放几只鹦鹉?

答案:5÷5=1引导:想5和几相乘得5,因为一五得五,所以商是1。

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

练习题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12÷4=3

想:4和( )相乘得12。

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5÷5=1

想:5和()相乘得5

一五得五,所以商是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课题名称

例1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不复杂:本课的重点是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以及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学生已经通过读题知道了主要信息,可直接让学生列式,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理解题意。展示分步算式的时候,中间的过程算出的是什么?可以出示一下“还剩下的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式的含义。书写脱式计算时,学生会有困难,最好用综合算式与脱式的对比,来发现书写的格式。最后得出:计算顺序不变,只是格式不一样。

难点分析

还是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导致部分孩子法则理解发生了歧义,给出了明确表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而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为“先算加,再算减”或“先算乘,再算除”,不会算除了,可能就想到减了。

教学方法

1.通过课件直观演示算理。

2.通过分步与综合算式的对比体验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练习背诵1~9的乘法口诀。

2.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加减或乘除的一些运算方法。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尝试探究,明确算理。

教学例1,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1.从这幅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探索方法。

(1)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

53-24=29 29+38=67

(2)还有更简便的书写方法吗?

53-24+38=67

3.教师讲解两步综合算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1)边出示边阐述书写格式规范。

(2)鼓励学生大胆总结运算顺序。

总结运算顺序:一道题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4.计算15÷3×5。

(1)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2)要求学生按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

(3)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口算。

6×9=54 30÷5=6

4×7=28 31-7=24

32÷4=8 45+8=53

2.把下面各题中的两道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6×7=42

42÷3=14

(2)15+9=24

24-8=16

答:(1)6×7÷3=14

(2)15+9-8=16

3.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写出改正过程。

(1)35-26+4

=35-30

=5 ×

改:35-26+4

=9+4

=13

(2)56÷7×2

=8×2

=16

4.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

5.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小结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 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 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 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 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列式:9×4=36(千克) 40-36=4(千克)

答:还剩4千克。

变换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第二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样多,还剩面粉多少袋?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越编兴趣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习。

(三)分析、比较、判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计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题目变化后,教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习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出发,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后要求的问题。不同之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后教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灵活选择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巩固提高

1、第一组练习(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1)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第二组练习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2)前进小学买1个足球和4个皮球一共用了42元。买1个足球用了18元,每个皮球多少元钱?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3.第三组练习(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________,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坦克,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________, 还剩几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应用题复习课,是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因此从课堂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回忆讨论把学过的应用题一一列举出来,再经过分析、解答、变换对已经学过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更加清楚,又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