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优秀1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勤劳的小编首席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优秀14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内容导航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1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2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3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篇4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5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篇6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7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8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9幼儿园美术欣赏教案 篇10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11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12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13幼儿园美术欣赏教案 篇14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卢梭的作品《奇异的景色》,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及对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大胆创作,画出心中的丛林,尝试运用不同的作画工具及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现形态各异的丛林植物。
3、喜欢参加美术欣赏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活动前观看视频:美丽的热带丛林。
2、多媒体课件2个。
3、钢琴曲《迷雾森林》、《森林狂想曲》。
4、水粉颜料、排笔、树枝、眼药水瓶、白帆布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初步感受画面,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导入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画,我们仔细欣赏以下,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画上有些什么?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课件播出作品后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欣赏画面一到两分种,可边看边自由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接着请几名幼儿说说对作品的感觉。
2、仔细观察画面,欣赏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及色彩的运用。
师:“小朋友,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兴趣点,从不同视点对作品进行独立自由的观察。
★如果幼儿首先注意到的是画面中的动物
提问:“你能找到丛林里的猴子藏在哪里吗?它们在做什么呢?有什么样的姿态?你能学学他们的样子吗?”
每当有孩子找到猴子时,将鼠标点到那只猴子,这时画面会放大,并发出卡通音效,既便于孩子们观察,又增强了趣味性。
★如果幼儿首先注意到的是画面中的植物
提问:“丛林里的植物长的怎么样呀?”
教师小结:丛林非常地茂密,一层层重叠在一起,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这些植物像活的一样充满了生命力。
师:我们2人、3人或大家一起合作,表演一下茂密的丛林。(配乐)
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形态各异的植物,以加深对画面的感受并活跃课堂气氛。
★如果孩子们首先关注的是画面的色彩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这幅画中什么颜色最多?这些绿色一样吗?
(2)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绿色?
(3)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种绿色来画丛林?”
利用课件展现绿色色谱,向幼儿介绍画家用了二十几种绿色来画丛林植物,每一片叶子都仔细地描绘,丰富的色彩细腻地刻画出丛林植物的繁茂多样。
3、了解作品名称及画家,欣赏其它丛林组画,进一步感受卢梭的作品风格。
师:“这幅画的名字叫《奇异的景色》,是法国的一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其实卢梭并没有去过真正的丛林,但是他根据自己的想像画了很多热带丛林的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4、大胆创作心中的丛林,尝试运用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现形态各异的丛林植物。
(1)说说你们心中想象的丛林。
(2)介绍作画的工具。
(3)猜一猜:我们可以用粗细不同的排笔画什么?用课件演示。
今天,我们一起合作在布上画一画我们心中想象的热带丛林。
幼儿创作过程中,尽量不去干预,适时帮助、引导有困难的幼儿完成创作。课件定格在四幅丛林组画,音乐循环播放。
5、分享作品,体验创作的快乐。
创作活动结束后请小朋友们自由走动,欣赏自己和同伴合作的作品。教师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肯定幼儿的作品,引导他们从色彩是否丰富、植物的形态是否生动、想象是否独特等方面进行评价。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凡高作品,感受画面中形象、笔触和色彩传达出来的强烈情感。
2、幼儿创作类似的作品,大胆构图、用色,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星月夜》课件。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白纸、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1、比较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画家的作品,请大家仔细看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看了有什么感觉?(放课件,出示单独的树和白色背景,引导幼儿讲述)
2)这幅画跟小朋友们平时画的画比,哪个更漂亮?为什么?
3)如果你是画家,会在空白的地方画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画呢?(幼儿讨论)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决定,启发幼儿丰富自己的想象、完善自己的语句。
2、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的用色:
1)我们来看看,画家在空白的地方画什么呢?(放课件,出示地面背景,引导幼儿讨论)
2)幼儿讲述看到的背景画面,能用完整的语句描述。
3)引导幼儿描述画面上的色彩:大家仔细看看,现在这幅画中用了哪些颜色?哪种颜色用得最多?这些蓝色相同吗?什么地方用了深蓝,什么地方用了浅蓝?用深深浅浅的蓝色的画出的画面,给我们什么感觉?
4)引导幼儿继续想象,丰富画面:小朋友都说,现在这幅画看了以后心里闷闷的,感到冷冷的、有点难过。怀着这样的心情,大家想在空白的地方用什么颜色画?用这些颜色画什么呢?(幼儿讨论)
5)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3、完整欣赏:
1)那么这幅画空白的地方会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出现一些鲜艳的、美丽的东西吗?我们再来看一看。(放课件,出示完整的画面)
2)幼儿讲述:看到什么了呀?为什么一下子就能看出画的是星星和月亮?(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挂在哪里?天空又是什么颜色的?)看了这样的星空 ,你有什么感觉呢?为什么会觉得很好看、很吸引人?
3)引导幼儿感受色彩带来的情感冲击:小朋友说得真好。画家用浅蓝色画出了夜空,用明亮的黄色画出了闪烁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蓝色和黄色对比强烈,画出的夜空很美。所以,我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4、进行对比,了解画家的作画方法和画作的意境:
1)这是一个小朋友画的夜空,看看跟大画家画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用色的方式不同)这样的星空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幼儿讨论、讲述)
2)画面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是用这样的方法画的?
3)画家这样画,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5)这幅画有一种和其他图画不同的美。这幅画中充满了波浪形和螺旋形的、短而有力线条,明亮的星星和月亮好像被漩涡包围着,大树像火苗一样旋转上升。深沉的蓝色和明亮的黄色对比强烈,这都让我们感到很紧张、心情很忧郁难过。现在,我们看着画面给它起个名字吧。(幼儿讨论、讲述)
5、教师讲述,介绍画家:
1)那么,究竟是谁画出了这样特别又美丽的画作呢?看,就是他!(放课件)他的名字叫凡高,是荷兰的著名画家。这幅是他的自画像,也就是凡高画出来的自己。看了他的自画像,大家觉得凡高是个什么样的人?(幼儿讨论、讲述)
3)教师介绍凡高生平:凡高从27岁开始学画,而在37岁时他就去世了。虽然凡高画画只有短短的十年,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作品。瞧,这些都是梵高的画作。(简单介绍)我们欣赏的就是他的名画《星月夜》。
6、幼儿学习画家的画法进行创作:
1)现在,我们也来试试用像画家一样的方法画一幅有星星、有月亮的夜景,好吗?画之前先回忆一下:你看到有着明亮的星星和月亮的天空下有什么?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达你的感受?仔细想想 ,想好了再画。
2)幼儿作画,引导幼儿大胆的表现。
3)讨论、评价幼儿作品。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中国土地上既有大江大河的豪迈,又有小桥流水的恬静;在漫漫的历史中,无数桥梁沟通了交通,便利了生活,同时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多姿多彩的桥梁造型体现了昨日的辉煌。
在中班年段我已引导幼儿欣赏了部分中国古民居建筑,幼儿感受建筑美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幼儿对桥梁的已有认识是桥梁的功能,而本次活动旨在带领幼儿从欣赏古桥不同造型的角度去感受桥的美感,能够扩大他们的欣赏视野,进一步领略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提高幼儿发现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赏古代拱桥、梁桥的图片,感受造型简洁流畅和对称结构的均衡稳定,体验柔美与稳固的视觉感受。
2、欣赏桥洞、桥墩、桥柱等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的设计,感受不同的韵律带给我们的不同美感。
3、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不同造型的桥,再现自己对不同造型美的理解,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造型各异的古桥图片,辅助讲解的示范卡片若干,供幼儿创作的各种材料。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张古代梁桥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桥的用途和结构。
1、提问:这是什么?桥有什么作用?这座桥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这样的一座桥给你什么感觉?(很直、很平)如果你走在这座桥上,你放心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这座桥看起来很牢固。)如果我们想把这座桥画下来,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呢?(直线)因为直线可以用来表示比较坚硬的牢固的东西。
2、出示直线条画成的梁桥的造型。
二、出示一张古代单拱桥的图片,欣赏拱桥的造型美
1、提问:这座桥和刚才看的那座桥有什么不同?(它是弯弯的)看到这种造型的桥,你会想到什么?它的样子看起来像什么?你从这座桥上还看到了什么?
2、介绍桥洞、桥墩、桥栏等结构名称
3、用曲线来表现拱桥的造型,引导幼儿感受曲线的视觉效果。这种曲线造型让你想到什么?(很柔美、很流畅、很美、看起来很舒服-----)
三、欣赏桥洞、桥墩、桥栏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的设计,感受不同的韵律带给我们的不同美感。
1、欣赏三个等高桥洞和多个等高的拱桥,了解连续的半圆拱产生的韵律美。引申出桥柱的连续重复设计产生的美感。
2、欣赏七个逐渐变化的桥洞。感受桥洞大小、高低不同产生的渐变的规律,形成的另一种美感。
3、欣赏高低配合的主从协调的造型,领会古桥丰富多彩的造型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四、请幼儿运用卡纸、塑料玩具、橡皮泥、吸管、水粉颜料来再现对古桥造型的感受。
1、提醒幼儿想想如何用不同长度的卡纸来表现大小、高低不同的桥洞,如何运用相同长度的卡纸来表现连续重复的规律设计。
2、引导幼儿怎样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高低起伏的古桥造型,再现自己对古桥造型美的理解。
五、互相欣赏作品。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艺术,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汉族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它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丰富多彩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一文化瑰宝,我设计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中国结》。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结的美,感受中国结丰富多彩的变化,萌发民族自豪感。
2、愿意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中国结和美感的体验。
3、学习编简单图案,享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欣赏中国结的美,感受中国结丰富多彩的变化难点:引导幼儿萌发民族自豪感活动准备:
幼儿知识能力的准备:对中国结意义的简单了解环境布置的准备:收集各种中国结悬挂起,布置成一个展览厅活动材料的准备:每位幼儿一段40厘米长的红绳 中国结实物若干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欣赏各种各样的中国结
1、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幼儿参观中国馆。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中国馆。这里有许多美丽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编制的,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大声说出它的名字:"中国结"2、引导幼儿欣赏中国结,感受中国结丰富多彩的变化。
来,让我们逐一欣赏美丽的中国结:中国结有双线、纽扣、琵琶、团锦、十字、吉祥、万字、盘长、藻井、双联、蝴蝶等结式。这是方胜结代表的意思是一路平安、这是如意结代表的意思是事事如意……
二、分享、交流自己喜欢的中国结,感受中国结的美
1、刚才我们参观了中国馆,看到各种各样的中国结,你们喜欢中国结吗?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你能记住的多少种中国结?
2、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中国结,它是什么颜色的?
3、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喜欢它什么地方?
4、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中国结?你觉得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小结:中国结不仅造型优美、色彩多样,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例如"吉庆有余"、"福寿双全"、"双喜临门"、"吉祥如意"、"一路顺风"与中国结组配,都表示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是赞颂以及传达衷心至诚的祈求和心愿的佳作。
三、学习编制简单的中国结,体验成功的喜悦
1、我们今天欣赏了这么多的中国结,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
2、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线向逆时针方向绕个圈,压、挑、压,往下穿出中心压住,顺时针4次,逆时针5次,绕好拉紧整理。
3、展示自己制做的中国结延伸活动今天我们参观了中国馆了,欣赏了许许多多美丽的中国结,知道中国结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它美丽神奇,丰富多样,蕴涵着美好的意义。在民族文化共享的今天,中国结也走上了世界文化的`行列,深受大家的喜爱,国内国外都有它的影迹,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中现在让我们把亲手制作的中国结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们。
活动反思: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独特方式。为了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本节课我利用导游的身份带幼儿参观中国馆,让幼儿欣赏各式各样美丽的中国结,让幼儿知道中国结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它美丽神奇,丰富多样,蕴涵着美好的意义。现在谈谈自己的感受:
1、充分激发幼儿表达、表现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幼儿参观中国馆,充分的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2、整个活动真挚、感人,情感目标达成度高我把这种感受融入到我的活动中,孩子们也受到了感染,通过很巧妙地将创设情景"到电视台录制节目"到幼儿体验故事角色,在故事情节变化中情感得到升华。
3、活动环节清晰、顺畅整个活动共分三个环节:情景导入--欣赏各种各样的中国结,--分享、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中国结,感受中国结的美,学习编制简单的中国结--体验成功的喜悦;延伸活动--进一步认识中国结,萌发民族自豪感。活动环节清晰、紧凑且层层递进,幼儿很快被带入到活动中来,活动的兴趣高。
有待改进的地方:
1、制作中国结有一定难度,有些幼儿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作品。
2、让幼儿从欣赏美丽的中国结上升到萌发民族自豪感需要教师的提示。没有很好地潜移默化渗透进入。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中鹅的颈项、翅膀线条所表现出的活力和动态美。
2、体验作品中恰倒好处的构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优雅意境。
3、能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或肢体动作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鹅鹅鹅》
2、蜡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作品《鹅鹅鹅》
*教师: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欣赏作品的色彩
教师:这幅画里有许多的鹅,画家用了哪些色彩来表示?这些白色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画面中除了用了大量的白色还有什么颜色?深深的墨绿和少量的红色、土黄有什么作用?
(画家除了用大量的白色表现鹅的洁白,还通过画面下的墨绿、上部的土黄和鹅头的朱红来衬托鹅的洁白,这样用色使画面的色彩单纯而又不失活泼。)
*重点感受作品中鹅的形态美
教师:
这幅画中的鹅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它们美在哪里?它们的翅膀美在哪里?
它们张开大大的、美丽的翅膀想要干什么?它们的颈项美在哪里?你觉得象什么?画家是怎么画出美丽的翅膀和颈项的?我们用手来模仿一下?画家在画中画了很多的鹅,它们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画家笔下的鹅都扇动着自己美丽的翅膀,但同时又各具形态。它们在不同的动态下又共同孕育出和谐的韵律美。)
*欣赏作品中鹅的布局。
教师:画家画了这么多美丽的鹅,他在画面上又是怎样安排这些鹅的呢?如果我们把鹅都挤在一起好不好?画家是怎么做的?哪里的鹅安排的密一点?哪里又疏一点?谁来指一指?这么多鹅像排着队一样,如果我们把它们排成一条直线会
有什么样的感觉?画家又是怎样处理的?我们用手来指一指。
他这样处理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画家在布局上不仅把鹅群放在了画面的中央,醒目突出,与此同时还将鹅群排列成S型曲线,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在鹅群的安排上做到了疏密有度,使画面活泼不呆板。)
2、结合故事《咏鹅》欣赏作品
*教师朗诵古诗《咏鹅》
教师: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教师:这首诗说了什么?和这幅画有相似的地方吗?画面的什么地方表现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请幼儿再次用动作表现对古诗和画面的理解。
教师:谁愿意用动作表现
“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是真么样子呢?
*教师注意用语言营造意境,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的兴趣: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呀!
洁白的鹅群游在碧绿的水面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克里姆特作品《生命树》,感受不同曲线所带来的动感,探索运用不同曲线(螺旋线、波浪线等)表现舞动的树枝。
2、在欣赏的基础上,积累舞动的树的姿态表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表现这些舞动的树的典型特征。
3、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计划地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树,有画简单树的造型的经验;欣赏过各种线条,表达过每种线条所带来的不同感觉。
2、克里姆特的作品《生命树》。
3、黑色卡纸,水粉笔,水粉颜料(黄色、橙色、金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树的图片,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的树,你看到的树干、树枝分别是什么样的?
2、出示克里姆特的作品《生命树》,进行比较观察。
(1)通过欣赏作品,引导幼儿两两交流开表达曰已刚感受。
师:你看到这棵树有什么样的感觉?它特别之处体现在哪里?螺旋的树枝会让你想到什么?你觉得这棵树像在干什么?
(2)幼儿表达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树枝。
师:原来,这些扭动的曲线会给人带来跳舞、运动的感觉。
(3)教师介绍画家创作背景。
3、教师启发幼儿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创作设想,尝试创作。
(1)通过教师启发式的问题,幼儿思考自己的创作设想。
师:你觉得还有哪些线条也能给你运动的感觉呢?如果让你来画跳舞的树,你想让你的树跳什么样的舞蹈?用什么线条来表现舞动的树枝呢?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4、幼儿欣赏作品,感受曲线表现的树枝所产生的舞动的感觉。
师:你是用什么线表现树枝的?哪棵树最像在跳舞?
活动建议:
1、活动延伸在幼儿学会运用多种曲线表现舞动树枝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重点欣赏舞动时树干弯曲的动态,并尝试用多种曲线表现树枝。
2、区角活动美术区:提供各种造型的树干底图,幼儿运用一些长短不一的毛线进行变形,创造性地粘贴树枝。
3、环境创设在班级布置一个以“树林”为背景的展示板,幼儿用曲线添画树枝。
【评析】
该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曲线,通过想象表现出大树跳舞的姿态,体验不同曲线的质感。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集体或同伴互相欣赏作品,启发他们大胆表述或评价。如教师可以问:“你感觉这棵树在跳什么舞?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螺旋线的枝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幼儿会自主地根据自己画面中所运用的线条来大胆想象。在评价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或同伴的作品,还可以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画面中舞动的树。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7
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由音乐切入的艺术课。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在学唱《打电话》的基础上,大胆的想象和创编新的歌词和表演动作,能尝试给不同的人物打电话,享受通讯手段带给人类的便捷,在快乐的气氛中,分小组进行模拟创作和表演活动,通过表演激发孩子们下意识的情感态度,发展其语言表达和即兴表演的能力。
活动建议:
1、欣赏与模唱。
2、生活练习。真电话:妈妈、朋友;假电话:圣斗士、火车侠、奥特曼。
3、音乐游戏练习。
4、创作与表演。留任务,分成三组给不同的人打电话。生活中:妈妈、朋友、119、110;假想:
5、评价与创新。提供服装、道具、化妆来激发表演欲望。
多种选择:
1、音乐。
2、VCD光盘。
3、服装与道具、化妆。
4、电话与手机。
教学目标:
1、能随音乐进行音乐游戏,大胆的改编歌词和创编动作;积极参与表演活动,活动中投入。
2、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打电话》
场地:活动室、睡眠室,与孩子们玩起来。
教学过程:
⑴欣赏与模唱
①教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首歌曲。幼儿:什么歌曲?
教师:小朋友仔细听,就能发现。
②放音乐《打电话》,一共三遍:妈妈、朋友、9小哪吒
③教师:你知道歌曲的名字吗?幼儿:《打电话》。
教师:你会打电话吗?幼儿:会。
教师:打电话需要注意什么呢?幼儿:知道电话号码、有事、占线、节省时间。
⑵学打电话
①生活电话:打外线。
②想象电话:打内线、园内教师配合。
⑶音乐游戏:《打电话》
幼儿创编新歌、新动作、模仿状态。
⑷创作与表演
①教师:我们会打电话啦,而且将电话打给了妈妈、外星人、119,能不能表演一个打电话的节目呢?
幼儿:能。
教师:好。我请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表演三个不同的打电话节目,现在我们去排练,一会儿演出。
②请幼儿分三组来练习和创作。
③请幼儿来看节目,推荐一名节目主持人或教师主持。
⑸评价与再创造
①评价刚才同伴的表演,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②提供服装、道具和化妆。
③幼儿再一次表演,幼儿欣赏。
⑹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表演角继续排练打电话的节目,我们一起准备需要的服装和道具,好吗?
活动反思:
这节课,围绕“尽快通知到每一个人”这一核心问题,构建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1、在教材处理上,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打电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评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其情境是打电话尽快通知15名学生参加演出。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把握,在尊重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估计到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方案比较困难,因此采取分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7人”的方案,进而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方案。这样处理教材,分散了难点,也符合数学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2、“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涵决定了其过程性目标的重要地位。本节课将探究“怎样打电话最省”的过程作了较大的铺陈,教学中有意让学生不断经历试误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识设计不同的方案,于是,从方案一的“逐个通知”,方案二的分组通知,最后逐步优化到 “所有人不空闲”,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的思想。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图、式等方式来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结果,彰显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解决策略,同时也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以及建模思想的渗透。因此,尽管此环节的教学时间大大增加,但是,这一学习材料的教育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拓展。
3、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这节课是从让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7人的最佳方案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继而,教师建议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来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最佳方案,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分析、归纳,从中发现规律,进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所有的人的最佳方案的形成、规律的发现,不是老师“给予”的,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主动获得的。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
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就本节课而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猜想、探索折叠画玩具的制作方法。
2、大胆在集体中讲述探索的过程。
3、体验自主动手制作玩具的成功喜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用纸折"楼梯"造型。
2、范画"会变的树"一张。
3、彩色纸、水彩笔、记录纸、铅笔等绘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画并演示。
教师:这张纸画了什么?仔细看一看?大树会有什么变化?(展开一层)大树又怎么样了?(继续展开)现在大树变得怎么样了?(合并纸)这棵树为什么能一会变高,一会变矮呢?
2、引导幼儿探索制作折叠花的方法。
小组讨论,研究制作方法。
教师:这个会变大变小的树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幼儿探索)。请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发现,说说这个玩具可以怎么做(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归纳整理探索的经验)。
教师:除了在纸上画大树,还能画什么?
3、幼儿自由制作玩具。
鼓励幼儿大胆制作与别人不一样的玩具。
探索并发明不同的制作方法,进一步美化玩具。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教师:你做的是什么?是怎么样做的?你喜欢谁的玩具?为什么?
主要还是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善于提出问题。
选择好的场所让幼儿亲自去亲近自然,幼儿能自主的去观察一年4季的变化,同时能让幼儿了解树变化的同时,对环境保护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利用蔬菜的自然形状和特点,选择辅助材料进行造型制作。
2、喜欢制作“蔬菜宝宝”,能够大胆想像、大胆动手操作。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事先购买各种蔬菜:胡萝卜、毛豆、茄子、黄瓜、花菜、小番茄、白萝卜、甜椒、茭白等;
2、欣赏“蔬菜娃娃”作品。
3、辅助工具:塑料刀、牙签、彩泥、盘子篮子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昨天小朋友们一起去买了很多菜,今天我们来想想办法,把这些疏果打扮一下,做成蔬菜宝宝好吗
二、观察蔬菜造型制作:
这个蔬菜宝宝是用什么做的?
土豆、毛豆、黄瓜、扁豆
三、观察想象:
1、挑选一种蔬菜后,先仔细看看它的外型象什么?
2、还需要什么蔬菜或其他材料和它组合在一起?
3、是用什么材料把它们连起来的?
牙签(教师重点说明牙签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幼儿创作:
1、鼓励幼儿想好要做怎样的蔬菜娃娃,并有意识地选择蔬菜。
2、鼓励幼儿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蔬菜娃娃。
3、个别指导使用牙签连接的方法。
五、交流分享:
我的蔬菜娃娃是用什么蔬菜做的?用了哪些材料?它的名字叫什么?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绚丽的色彩,简洁流畅的线条以及美丽多姿的花朵构成的整体美,提高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2、初步了解大画家凡高。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大自然,喜欢去大自然中春游,秋游,还喜欢把大自然中美丽的花草树木等都画出来、你们知道吗?在100多年前,荷兰有一位大画家叫凡高,他特别热爱大自然,爱画自然景物,他画的向日葵漂亮极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问:
(1)画面上有什么?有多少朵向日葵?是什么样子?
(2)这幅画上什么颜色多?(黄色)
(3)背景是什么颜色?(淡绿色)
(4)花是什么颜色?(金黄色橘红色)
(5)花瓶是什么颜色?(黄色咖啡色)
(6)这些色彩放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
(7)看到这些美丽的向日葵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向日葵的颜色是太阳的颜色,有了太阳,世界才这么鲜艳,这么美丽、向日葵还是爱的象征,凡高是一个很爱别人,很爱生活的人、他有时将自己比拟成向日葵。
3、向幼儿介绍画家生平。
4、学画向日葵。
教师提醒幼儿用相近色叠加或混合色来画向日葵,并大胆勾画出向日葵的各种姿态。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11
活动内容:
水墨青花
活动目标:
1、通过装饰花瓶的活动,培养幼儿对中国画的热爱,体验印染和装饰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欣赏青花瓷,简单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
3、能够较熟练的运用毛笔和国画颜料进行印染和装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重点:
运用毛笔和国画颜料进行印染和装饰花瓶
活动难点:
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范例
2、学具:纸盘、报纸、毛笔、花瓶底图、宣纸幼儿人手一份;颜料两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
2、欣赏视频,引出主题。
今天刘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师视频,请小朋友仔细的看。
师提问: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视频上的瓷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只有蓝白两种颜色)小结:古时候人们把蓝色叫做青色,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瓷器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青花瓷。青花瓷只有蓝白两种颜色,又称白地青花瓷,也叫青花,很有特点。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青花瓷实物,激发兴趣。
2、学习运用印染的方法制作青花瓷。
(1)谈话激趣。
现在老师要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制作青花,我不用毛笔来画,只请清水帮忙,你们相信吗?
(2)教师示范做印染画的方法。
(3)幼儿动手做印染画。
3、继续欣赏青花瓷,认识了解二方连续纹样。
(1)了解青花瓷花瓶的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了解二方连续纹样。
(3)欣赏范例,说一说喜欢哪一部分
4、幼儿完整的制作青花瓷花瓶。
(1)装饰花瓶的瓶口、瓶颈、瓶底。
(2)瓶身上粘贴印染画。
三、结束部分
1、幼儿互评制作、设计的青花瓷。
2、装饰区角。
3、结束活动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12
设计意图:
"皱纹纸粘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美术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脑、眼、手的协调,锻炼手部小肌肉群,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而且,因为其制作过程比较细致,时间较长,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所以,皱纹纸粘贴画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此项美工活动,正如《纲要》中所说的,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充分发挥幼儿的艺术潜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本班级幼儿对绘画和手工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构图时线条流畅,画面布局合理,有一定的色彩感,能大胆用色,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班级幼儿在小、中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用皱纹纸团纸团、搓、捏的技能,为本次开展皱纹纸粘贴画活动打下了基础。班级幼儿从未尝试制作过皱纹纸粘贴画,我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花瓶"作为素材,所表现的形象装饰性较强,能够产生浅浮雕的效果,活动中将引导幼儿用灵巧的小手与皱纹纸尽情地在卡纸上粘贴出自己的世界与可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特点,敢于大胆尝试,有创新意识和挑战意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2、学习、运用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创作装饰画《花瓶》。
3、喜欢皱纹纸粘贴画,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初步养成耐心细致制作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1、黑色卡纸16张(幼儿已画好底稿"花瓶"图案),范例4张(欣赏);
2、课件PPT、彩色皱纹纸、白乳胶、棉签、抹布、操作篮、固体胶、铅笔、剪刀人手一把;
3、各色纸团、纸绳若干(幼儿课前已经制作好)。
活动过程:
1、感知材料,欣赏导入: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幼儿分为4组,每组一张范例)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画,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是一幅粘贴画,画面是凸起的)提问:"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来粘贴的?"(皱纹纸纸团、纸绳等)教师向幼儿介绍皱纹纸的特性及皱纹纸粘贴画的特点。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皱纹纸粘贴画中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1)请幼儿观看图片,说出画面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2)请幼儿观察并讨论:
"画面中物体各部分是用什么颜色的什么材料进行粘贴的?""材料粘贴的时候有什么规律?"(综合采用纸团、纸绳进行粘贴画时,应利用这些富于色彩和纹理变化的材料特点,根据画面中点、线、面的呈现方式,巧妙利用材料进行设计。)
3、探究制作方法并学习制作皱纹纸粘贴画。
(1)幼儿人手一份底稿,根据草图,讨论:
"画面上哪里用什么颜色的纸团粘贴?哪里用什么颜色的纸绳粘贴?怎样粘贴?"
(2)引导幼儿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制作过程。
(3)幼儿观看课件,学习制作方法。
4、幼儿粘贴,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幼儿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粘贴顺序是先大后小,请幼儿注意纸团和纸绳排列的疏密、方向与画面的效果。
5、教师带幼儿评析作品,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
"你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构图、色彩和粘贴技能方面来说一说)"怎样搭配会更好,这张画和其他画有不同的地方?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学的?"
6、作品展览。
7、活动延伸:请幼儿利用所学装饰一下自己的卧室。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由一个悬念紧紧吸引着幼儿,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很投入,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结束后,揭示谜底,幼儿通过比较、欣赏,通过老师的肯定,对自己树立了更大的自信,也积累了更多的泥塑经验。
在设置情境时,如果能结合时代特征,布置成有一定艺术品味的陶吧环境,更易激发幼儿的内在创造欲望。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蔬菜、水果的自然形状和色彩通过想象加工自制蔬果造型。
2、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审美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黄瓜、小番茄、土豆、苹果、桔子、香蕉等蔬果。
2、工具材料:牙签、彩色卡纸、棉花、电线、橡皮泥等材料。
3、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蔬菜水果,今天我们想想办法,把这些蔬果打扮一下,做成漂亮的蔬菜宝宝吧!
2、出示范例,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教师出示蔬菜水果造型的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师:你知道这些水果造型是用了哪些材料做成的吗?(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蔬果造型所用的艺术手法和创意,例如:利用蔬菜水果本身外形,巧妙造型,搭配色彩。)
3、幼儿利用蔬菜水果进行创作。
(1)出示蔬菜水果,启发幼儿根据蔬菜水果的自然外形和颜色进行想象。
提问:
①挑选一种蔬菜后,先仔细看看它的外型像什么?”
②“你想把它变成什么呢?”
③还需要什么蔬菜或其他材料和它组合在一起?”
④“选用什么材料把它们连起来呢?”(教师重点说明牙签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幼儿创作:
①鼓励幼儿想好要做怎样的蔬菜娃娃,并有意识地选择蔬果。
②鼓励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蔬果造型。
③个别指导使用牙签连接的方法。
4、交流分享:
展示幼儿的作品,幼儿互相欣赏:蔬果娃娃是用什么蔬菜(水果)做的?用了哪些材料?它的名字叫什么?
活动反思:
我们老师去上课,往往预设得很多,每个环节都巧妙安排,精心设计。然而正是这种课前设计,你在引领孩子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下去的时候,你或许还觉得是很巧妙,其实,这时候就容易发生一些不足和遗憾的地方。在课堂上,课程的资源是随时生成变化的,这是你在课前是无法预设的。一个老师如果没有善于捕捉和运用这种及时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而一味地把学生们领引进你课前预设的安排。你就会错过很多可以精彩的片段,你的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记住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做得如此完美和简约,又是多么富有神奇的想象力。可是为了课堂的事先预设的延续下去。我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这个作品。没有对孩子很好的赞扬和鼓励,而是让其他孩子去去给他建议如何添加,让作品更美。我觉得这里的处理,我太注重课堂的预设了。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了解冷暖色系的特点,体验冷暖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尝试以暖色为主想象创作一幅画。
3、提高运用色彩的能力,体验色彩创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认识冷暖色,感知色彩的冷暖,体验冷暖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活动难点:
尝试以暖色为主想象创作一幅画。
活动准备:
暖色色卡、冷色色卡若干、课件图片、蜡笔、图画纸若干、冷暖色的家(纸箱两个:上贴太阳和雪花各一)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课件: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大家看看画得是什么?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太阳照在我们的身上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用动作或词语表达。
师小结:这幅画用红、橙、黄色来表现太阳,看了以后让我们觉得很温暖。
2、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这幅画(冬天的景象):画的是什么时候?图上有什么颜色?看了这幅画后你觉得怎样?
师小结:这幅画用白、蓝、绿色来表现冬天,看了以后让我们觉得比较冷、比较安静。
二、出示图形课件:
1、出示暖色图形,这些图形是什么颜色?看了这些颜色后你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这些红色、黄色、橙色如同太阳给我们的感觉一样是温暖的,给我们带来新的温暖、希望,它们属于暖色。
2、出示冷色图形,这些图形是什么颜色?看了这些颜色后你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蓝色、绿色、紫色好像冬天给我们的感觉一样比较冷、比较安静,它们都属于冷色。
三、引导幼儿对比图案相同、颜色不同的两幅画(课件):
我们画画时经常用到冷色和暖色,用的颜色不同给人们的感觉也会不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着两幅图:这两幅画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看了后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这幅画以蓝色为主,蓝色属于冷色,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比较冷,另一幅画以橙色为主,橙色属于暖色,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比较温暖。
四、引导幼儿欣赏名画:
1、引导幼儿欣赏暖色调的名画:这些画用了那些颜色?看了后感觉怎样?
(这些画主要以红色、黄色、橙色为主,这些颜色都属于暖色,我们也说它们属于暖色调的画,所以我们看了这些画觉得很温暖。
2、引导幼儿欣赏冷色调的名画:这些画用了那些颜色?看了后感觉怎样?
(这些画主要以蓝色、绿色、紫色为主,这些颜色都属于冷色,我们也说它们属于冷色调的画,所以我们看了这些画觉得比较冷。
五、游戏《找家》
要求:将颜色分别放到自己的家中。(分冷、暖色)
刚才我们认识了暖色和冷色,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小朋友的篮子了有一些卡片,大家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然后帮它们找家,把属于暖色的卡片送到贴了太阳的房子里,把属于冷色的卡片送到贴了雪花的房子里,看看谁送的又快又对。
游戏后集中幼儿,教师小结:我们来看看小朋友送对了吗?这 是什么颜色?它属于暖色还是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