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通用七篇)》
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精选7篇)
内容导航
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1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2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3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4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5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6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7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1
有人说,父母亲是天下最容易满足的人,我看是这样的!
由于时间的原因,今年的中秋节我又不能回家看望老人,陪他们一块儿过节。
几天前,收到一盒很是漂亮豪华的月饼,于是拜托我家先生给父母亲邮了去。算算日子应该能在中秋节前一天收到。
果然,就在昨天下午,我刚从教室里走出来时,母亲的电话打了过来,第一句话竟然是:“霞霞,谢谢你!我们收到了你邮来的月饼了!”
母亲的一句:“霞霞,谢谢你!”让我的眼泪盈满了整个眼眶,语言几近梗咽,听到我没有回声,母亲在电话里急切地问着:“怎么呢?你怎么不说话?”母亲,您让我说什么?只是一盒月饼,它值得您对您养育了十几年孩子说声“谢谢”吗?这盒小小的月饼和您对我的爱比起来,难道不太微不足道了吗?
这时,父亲也在电话的那一头唠叨了起来:“这么漂亮的月饼,寄给我们干什么?你们留着送人嘛!我们年纪大了,吃不了几个,太浪费了!”听着父亲的话,我的心也疼起来了,为什么好一些的东西,我的父母亲就不能享用呢?为什么,就应该送给他们认为需要送的人呢?难道他们吃了就成了浪费?
这就是我的父母亲,他们永远只知道付出,从来不知道索取……
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2
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它的起源有着许多种不同版本的传说,我试着列举其一:唐太宗李世民庆祝征讨突厥的军队凯旋归京,阴历八月十五这天军民通宵狂欢,有人向李世民献圆饼祝捷,太宗高兴地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将其取名为“月饼”。宋代文豪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逐渐流传。心灵手巧的制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图案印在月饼上,更使得月饼成为倍受百姓青睐的中秋佳节必备食品。
如今,月饼更是成为人们中秋送礼的首选,各企事业单位把月饼作为员工福利。人们走亲访友都会带上一盒月饼,往往东家送南家,南家送西家,西家又送北家,说不定北家又喜剧般的送还给了东家,如此循环,有时等到拆开包装,月饼已然变质。各家商场中秋节前一个月就早早地辟出场地摆起月饼专柜,陈列在展台和货架上的一盒盒月饼外观玲珑别致,包装精美绝伦,有纸盒,有木盒,有铁盒,更有甚者用瓷器,有的还组合着名茶名酒。月饼多为圆形,偶尔见到有方形的,不知还能不能称其为月饼了。馅料的名目更多样,有枣泥、豆沙、莲蓉、百果、凤梨、蛋黄,甚至有鱼翅、鲍鱼,更出人意料的还有冰淇淋馅的,价格少则百余元,多则数百元、上千元,让人乍舌。至于味道如何,哼!不敢恭维,许多人是一口都不碰,真是食之生厌,弃之可惜。中秋节一过,商场里月饼的身价玩起了“蹦极”,原本不菲的价格纷纷以一至三折的低价甩卖,即便这样也鲜有人问津。
“真正受百姓欢迎的食品肯定是一年四季都有销售的。”妈妈的话很精辟。是啊!月饼为何只有中秋节才大规模地出现在商场里,而平时难觅踪影,看来它已不再是人们垂涎的美味,而仅仅只是一个时节里人情往来的工具罢了!
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3
中秋节的前一天,我妈妈决定做一些月饼来招待客人。我们现在网上把制作的方法找出来,然后去买材料,就可以制作月饼了。
我们决定做冰皮月饼。因为我们家中秋节一般都吃这种月饼。我妈妈先找来一个大碗,把她买来的那些糖、糯米粉、小麦粉,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的粉都装进去。再把这些粉和水搅拌均匀。现在这一盆粉已经变得比较粘稠了。我们决定把它放到锅里蒸一会。我们先准备绿豆沙。绿豆沙比较好准备——把绿豆煮熟再滤干水就行了。我们滤干了水,皮业煮好了。可以开始做了。
煮好的冰皮非常黏手,所以我又去抄了一点薯粉,用洒在包好的冰皮月饼上。我妈妈也去戴了手套。我妈妈先做了一个,她先把绿豆沙包在冰皮里,变成一个像汤圆一样的圆圆的球。再把这球放进做蛋糕的磨具里,最后一压,月饼就做成了我也跟着做了几个,刚开始也做得不是很好,有的太大了,有的太小了,还有的露馅了。但后来,我们越来越有经验,终于做出了一叠像样的冰皮月饼。
这次做月饼不仅为我们省了几百块钱,还是一次难得的经验,真是一举两得。
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4
记得在《东京梦华笔》中曾描绘出“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圣晓”的热闹景象,这正是古人向往团圆、庆团圆的形象体现,对于现在的我们过中秋可谓是多姿多彩。你可以选择放烟火,朗朗月下,火树银花,普天同庆;可以选择游公园,桂花飘香,月色缠绕于那暗香浮动的枝头,在脚下洒落点点银光;可以选择江边漫步,明月当空,江风清洌,烟波浩淼,月光如碧水中的银螺般给人清新之感,或者干脆呆在家里,在轻柔的音乐里,吃几样精细菜肴,尝点月饼,凭盒赏月,月光倾城的荣美必将充溢你的胸怀,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秋之夜更能让我们体会到“明月照千里”的广博至美,于是月光又赐予人们一份思索:远寄乡思!不论远在天涯海角,只要能沐浴到月光,念亲思乡之情便融入到那一抹通的月光,借着月心之桥将祈祷传递到远方的家中,愿亲人更好,家乡更美,一切更幸福,同时,在皓月中游子也能读出远方的牵挂与问候。
谈到这里,还不得不提一提久负盛名的中秋月饼。东坡曾赞叹道“小饼如嚼月,中有怡如酥”现如今的月饼更是琳琅满目,花式齐全,但不论如何翻新,不变的是它圆圆满满的外形,象征着家庭温馨和美,家人团圆共聚,所以说呀,大家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一枚枚朋饼,它不仅仅凝聚着制作人的心血与汗水,更是古往今来华夏儿女渴望人月共团圆,天人和谐的缩影,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
有人说思念像中秋的满月,牵挂似漫天的繁星,在这欢乐的节日到来之前,我愿借着柔柔的风,谱上长长的祝福,让它轻轻飘进所有人的心中!最后祝愿全校师生中秋佳节和家团圆,幸福美满。
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5
时间过得真快啊,眼瞅着,又到中秋节了。
中秋节吃什么呢?这是许许多多中国人本能的想法儿。
按照传统,月饼,当然是中秋节不二的主角。但是,按照各地的风俗,还有些东西,也是一定要吃的。在南方,中秋节肯定要吃螃蟹、黄鳝和各种鱼虾,中秋到,蟹脚黄,正是螃蟹肥美的时候,螃蟹自然是无比的美味。南方人吃螃蟹的手段,比北方人高明许多,除了传统的蒸螃蟹,还有烤螃蟹、炒螃蟹和螃蟹火锅,也不管是不是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还是那些仅仅在阳澄湖留过学、简单洗过澡的“大闸蟹”。在北方,螃蟹黄鳝应该是比较稀罕的物件儿,中秋节的时候,北方人的晚宴,还是些大碗儿的鸡鸭鱼肉和大碗儿的烈性酒唱主角吧。
正餐吃过,沏一壶茶,上一些水果——在北方,中秋的时候,各种苹果、梨和葡萄都熟了。中秋的时候,梨也是不可少的,但是,必须各吃各的,还一定要吃一个完整的梨,不许大伙儿分食一个梨,不吉利,分着吃梨,意思是“分离”,情侣、夫妻和一家老小都小心了。
月饼,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物,满大街都是,中秋节前,各种食品厂、宾馆饭店、还有面包房,都在赶着做月饼,图个节前的旺销的高价,中秋节一过,月饼的价格就落得个“买一赠一”、“1-5折销售”、“跳楼大甩卖”,或者干脆直接下架,拉去喂猪了;随着反腐的深入,官方对月饼价格、包装和内部附属物进行了严格限制,一盒一盒,包装精美,内附着黄金白银的月饼,也失去了奢侈品和“糖衣炮弹”的意义,今年,在各大超市,月饼的包装简单了许多,价格也大幅度降低了,月饼也终于返璞归真了。
本来嘛,中秋节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体现,中秋前后,正是一年劳苦耕种的收获季,月饼本身,也有庆祝丰收,祭祀天地的用途,所以,天神“用过”之后,就便宜了芸芸众生。
在北方,大伙儿习惯于广式月饼——硬皮儿,馅儿料主要是五仁、豆沙、枣泥、白糖猪油青红丝(如北京的自来红自来白)、椰蓉、百果等等,主要是很甜很腻的馅儿;后来,其它月饼馅儿料渐渐“入侵”,也有了黑芝麻、咸鸭蛋黄、火腿等等,略带咸味儿的馅儿。
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6
盼望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终于被我给盼来了。爸爸,妈妈带我到奶奶家去过中秋节。
大伯,二伯和大娘们早已来到奶奶家里,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准备着晚餐。有的在洗菜,有的在炒菜,有的在洗水果,还有的在切月饼……大家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过节团聚的喜悦心情,在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了出来,笑哈哈的,乐滋滋的。时不时有菜香味从厨房飘过来,蹿进我的鼻子,我猛地吸了一大口气,啊!真香!真香!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吃饭了,这时肚子饿得咕咕在叫,我如一匹“恶”狼一样冲到了饭桌前。饭桌上,已经摆满了美味佳肴的饭菜,有绿油油的菜花,雪白白的山芋,黄灿灿的玉米饼,香飘飘的烧鸡,红彤彤的大鲤鱼……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月饼。我拿起筷子,夹菜便狼吞虎咽地“吧唧,吧唧”吃起来。这时,奶奶提议让小孩子玩成语接龙。“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安然无恙”……我嘴里嚼着菜,含含糊糊地接了一个“对牛弹琴”,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晚餐我们是在欢乐的笑声度过。
晚饭后,大人们在一边谈话,小孩子们在一边看电视、玩电脑。而我却是拿了一块月饼出去赏月。此时的月亮分外明亮,圆圆的,好似一轮圆盘。宽广的夜空中,几朵灰色的白云陪伴在月亮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清爽的秋风拂面而过,清清凉凉,舒舒服服,惬意极了。在月的衬托下,坐在树下的小石凳上,一边赏月,一边吃着月饼,心里在想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奇妙的神话故事,思绪也飘到广寒宫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等诗句从我的脑海前浮过。杨柳微微晃动树枝,“沙,沙,沙”,仿佛是对这美丽的月光发出赞叹……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快得使人不能觉察。夜色疲倦,我们也该回家了。明亮的月光照亮着我们回家的路。
描写中秋节吃月饼的故事 篇7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人们都会选择和家人团聚,围桌吃着月饼赏月,欢声笑语!
我们一家先是回到家中边吃饭边赏月亮,我们吃的有鸡肉,有羊肉,可以说应有尽有,大家边吃边聊天。我看着又圆又亮的月亮,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一直疑惑不解,我就问妈妈:“为什么一到中秋节月亮就会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妈妈听了回答我:“太阳和月球位于相反的方向,地球恰好处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所以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看着月亮我突然想到一句话:月到中秋分外美。
吃完饭,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这时我想起了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其中的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爸爸听了之后连忙鼓掌说好,然后爸爸和我说起了中秋节的来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听了爸爸说的话,我的知识又增加了一点。
我太喜欢中秋节了,因为中秋节不仅可以赏月,吃月饼,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