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节日庆典 > 中秋节 > 关于中秋节的小知识科普热门5篇正文

《关于中秋节的小知识科普热门5篇》

时间:

关于中秋节的小知识科普(精选5篇)

关于中秋节的小知识科普 篇1

中秋的传说

1.嫦娥奔月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嫦娥知道此事后,成仙心切,有一天趁着后羿不注意,偷来吃下了不死药,变化为仙人,然后就飞到月宫。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月仙。

2.吴刚伐桂

传说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因此他始终砍不倒这棵树。炎帝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3.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青蛙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关于中秋节的小知识科普 篇2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

1.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2.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

3.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关于中秋节的小知识科普 篇3

中秋的习俗

1.中秋赏月

“月是中秋明”,赏月古称玩月,跟其他景物一起观赏更有韵味。

2.燃灯

花灯悬于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3.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4.吃月饼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5.舞火龙

关于中秋节的小知识科普 篇4

节日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

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__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中秋节的小知识科普 篇5

中秋节的发展历程

尽管中秋节在我国流传时间甚远吗,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不过其实中秋节普及于汉代,在汉代“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

而中秋节被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则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比如唐朝时期的大诗仙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玉阶生白露,bai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等等。

当然,越接近于现代,对于中秋节这个节日也就越看重,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也是借月亮抒情。

在明清时期则是将中秋节定位全国性的重要节日之一,此时中秋节在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