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32篇)正文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32篇)》

时间: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通用32篇)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

能成为院士谈何容易?没有真本事和创业精神,以及吃苦和怎么面对困境的毅力,想都不要想成为,科学界一颗闪耀之星。在袁隆平院士八十寿辰的时候,虽然完成了人生的所有要达到的境界,却还在老骥伏枥孜孜不倦追求。国家领导人的祝贺,既是对袁隆平院士的身体关心,也是对知识分子的关怀,更是对科学知识的尊重。

袁隆平院士的才智和科研能力,我们无需置疑。但是我想袁院士身上,还有一层更闪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比所有的才华更重要。首先是袁隆平院士心怀祖国和人民,把人民的生活,看得比自己的身体还重要。也因此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默默奉献。就是心底这种信念,支持他在科学路上不断超越。有人曾嘲笑他自找苦吃,何不轻松点。袁院士坦然说:“为了大家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一句话,能让我们不从心底感动?第二,能承受失败打击,但信心不倒。刚开始研究条件简陋,尤其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威胁,但上千次的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院士,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就是倒,也要倒在稻田里。第三,袁隆平院士注重实践,讨厌信口胡来。他有一句经典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使他在第一线义无反顾的坚守,锻造出了战略性的眼光,科学的光芒四处闪耀。第四,袁院士胸怀宽阔,甘当人梯。他重视培养杂交水稻科研人才,并深邃认为,团结协作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他捐出奖金,设立科研基金。他将实验材料,毫无保留的分送全国一些科研单,位加速了“三系”杂交稻研究的步伐。由此让我国杂交水稻界精英辈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三十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袁院士只要哪里有需求,都亲自前往指导,并不在意自己是不是科学家。第五,老骥伏枥永不满足。尽管袁院士已是高龄,但是在有生之年,他还要实现两个愿望:一是争取九十岁时,水稻亩产达到一千公斤。第二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并已做好准备,帮助其他国家研发杂交水稻。

这都是袁院士才智以外,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自然他获得多少奖励,授予多少职位,都是应该的。没有他的新型杂交水稻研发,中国和世界都将为粮食增产伤透脑筋。袁院士的这些精神,不是他故意作秀给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不要说具备袁院士的所有精神品质,就算能拥有其中一项,都算是经典人才了。我们常说没有国家没有人民,就没有我们自己。我们以有强大的国家、强盛的民族而自豪,但是这种自豪怎么来?就需要我们努力奉献,不讲条件,不讲报酬,只要要相信国家这个大家庭,是会给你温暖的就行。让我们永远记住并学习,袁隆平院士深邃的对待国家和人民,对待事业的进取精神,马不停地、只争朝夕朝前奋斗,把国家建设的更强大!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

洪流敢挡,火海敢闯。20__《时代楷模发布厅》——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先进事迹专题节目在江西分会场录制。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以来,市消防救援支队主动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不断提升“全灾种、大应急”救援能力。在今年鄱阳湖发生超历史大洪水、防汛救灾形势异常严峻的紧要关头,听党指挥、闻汛而动、向险而行,“零伤亡、零事故”出色完成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等各项任务。

7月份以来,长江水位持续超警戒,鄱阳湖发生超历史大洪水,17个县市全面受灾、全面告急,防汛救灾形势异常严峻。“抗洪抢险动员令传达不到一天时间,就有400余名指战员递交请战书,主动请缨参加抗洪抢险战斗。”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副科长覃旭华说。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市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指战员不畏艰险、冲锋向前,吹响了抗击洪魔的战斗号角。7月2日下达集结命令后,只用了短短3个小时,就调集360名指战员、34辆消防车、64艘舟艇、2800余件救援器材装备,奔赴抗洪抢险一线。截至8月7日,市消防救援支队先后参加各类战斗336起,出动指战员5946人次,消防车876辆次,冲锋舟、橡皮艇1398艘次,营救疏散转运被困群众1.3万余人,涌现出了“劈波斩浪”向卫强、“拼命三郎”袁展满、“赴汤蹈火”张志以及最美抗洪夫妻档邓雨欣和陈以尚等模范人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市消防救援支队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作风。建队71年以来,市消防救援支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接力传承,先后获得“全国抗洪抢险先进支队”“全国战训先进支队”等52项省部级表彰,连续9年被评为江西省先进支队。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3

20__年,一场疫情在全国传播,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请战逆流而上。而在这群“最可爱的人”中,女性又占据“半壁江山”。她们在疫情的面前变成了力量和温暖的源泉,变成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护佑着生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三八“女神”节到来之际,万家热线推出系列策划“致敬巾帼天使”,感谢她们的付出与努力。

1月27日晚,由50名重症监护护士、135名医务人员以及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安医大一附院心脏外科ICU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陈红临危受命担任队长,驻扎在金银潭医院。挺身战疫、救死扶伤,陈红让那一抹“天使白”在“红区”熠熠生辉。

临危受命,率队出征援鄂

“真是临危受命,但我们也是毫不犹豫接下了重任。”3月4日,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陈红说道。

她清楚地记得,那是1月26日深夜,医院领导打来电话,让她带队援鄂,抗击疫情。这个消息让她既紧张又激动,待反应过来后,她连声应允。“我时刻做好准备奔赴疫区,无惧无畏,勇往直前!”在当天日记中,陈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1月27日,陈红率队出征,在誓师大会上,她留下了“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的誓言。抵达武汉后,陈红带队进驻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且主要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

陈红介绍,来之前,她也曾想象过情况的复杂程度,但是当到达目的地后,她发现,实际情况比她想象的更要严重,任务也更为艰巨。

“那时候我们既当护士,又当保洁员,每天工作将近十一二个小时。”陈红介绍,尽管条件艰苦,但医疗队的队员们没人叫苦叫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眼神坚定,毅然“逆行”,直奔被称为“红区”的重症隔离区。

肩负重托,挺身抗疫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阴霾下的“红区”,医护人员的义无反顾,患者自身的坚强勇敢,让陈红这个有着26年重症护理工作经验的医疗队队长感受到了别样的生机。

身处抗疫一线,陈红和队友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重症患者,也要经历各种悲欢离合,队员们都深知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着一个家庭的期盼,她们的肩上也担负着这些家庭的重托,为此,每个人都不敢马虎,都是一头扎进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

陈红介绍,虽然工作时间长、任务重,但队员们都很认真,冲在一线加班加点,互相照顾,互相加油打气。

“在这段日子里,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携手抗疫,苦过累过笑过也哭过,一切都充满人生的意义……厚重的防护服让你们行动受碍,汗流浃背,但那认真、勇敢的眼神,让我觉得你们是最可爱的人!”2月26日,陈红在《致战友的一封信》中这般评价她的队友们。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4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到在陵园里默默守护,徐振明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老兵精神”,更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后辈。革命战争老兵徐振明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杨靖宇烈士陵园)管理所首任所长,他亲历过抗战,身上有战斗的伤疤,常常给人们讲解抗战的故事。他常常说:“历史不容忘却”。受他的影响,儿子也来到陵园工作,继续为靖宇将军守陵,在他看来没有比这份工作更光荣的。而徐永军,虽然没上过战场,却也把青春奉献给了陵园。父子二人身上,是不断传承下来的“老兵精神”,这精神也会被永远传承下去。

烈士陵园是铭刻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纪念地。在吉林省通化市,老兵徐振明父子两代人共同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用两辈人的坚守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提醒着和平的来之不易。从徐振明老人身上,我看到了许多老革命军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现代人去学习以及弘扬,这些正能量永远不会过时。徐振明老人以能为抗日英雄守陵为荣,这是对革命事业的归属感,对革命先烈的敬畏感,心有归属,就能尽心尽力;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正是这种精神,让徐老能从一而终,发挥余热,用大半辈子守护着这座靖宇陵园,默默奉献改变陵园环境。

这样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革命,为何放弃“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等其他优越选择,偏偏选择甘愿做一个守陵人?我认为徐振明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在他心里时时装有“老革命”,装有对靖宇精神不变的信仰,装有浓浓的大爱和战友深情。除此之外,更难能可贵的当属其身上的谦逊本色。

事实上,永葆谦逊本色的又岂止抗战老兵徐振明一人。虽然“抗战老兵”,是一个无比荣耀的称呼,他们经历了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苦难辉煌,但在徐振明他们心灵深处,并没有以英雄自居,生活和工作中只是视自己是一般的人,认为所走的路只不过是当时年轻人应该走的路,不是英雄的路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5

今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袭来,人们避之不及时,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守土担责,守土尽责。2月3日,中央组织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陈希部长强调组织部门要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作为组工干部,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请务必用好三剂“良方妙药”。

抗击新型冠状肺炎,要善用组织力量,筑牢抗“疫”红色防线。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要把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这就需要广大组工干部做好组织动员工作,一方面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临时党支部、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队等,落实好包片、包户、包人要求,在抗“疫”一线做好动态排查、值班值守、防疫宣传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将党旗插在阻击疫情的最前线。另一方面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做到哪里有疫情、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

抗击新型冠状肺炎,要善用学习宣传,凝聚抗“疫”强大合力。组工干部,大多是“笔杆子”,在特殊时期,更要“奋笔疾书”,既要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讲述好防疫一线发生的动人故事,营造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浓厚氛围;又要提炼总结各地方防疫工作中成熟的经验做法,力争为防疫抗疫工作提供有质量的意见建议和决策参考。同时,组工干部要在宣传工作中多出点子、动脑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好防疫知识,让基层群众听得懂、易接受,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听党话、跟党走。建立起联防联控的疫情防控机制,共克时艰。

抗击新型冠状肺炎,要善用激励监督,提振抗“疫”精气神。组工干部担负着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任,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要关心关爱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用好专项党费,做好走访慰问、困难补助、购置物资等,为疫情防控工作保驾护航。同时要练就火眼金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观察干部、留意干部、识别干部,对勇担当、善作为的干部,要重点培养,大胆任用。对工作中不敢担当、作风漂浮、落实不力,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要协调纪检监察部门从严从快追责问责。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6

在校园里,大大小小云朵无处不见,有看得到的云朵形态,更多的是融入课堂的新型教育手段。20xx年起,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云课堂”致力于在现代教育大背景下,进一步探索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效益。

那一年,包滢蕾老师一毕业就来到了学校。一次头脑风暴中,吴蓉瑾提出了“云厨房”的想法,并且让包滢蕾当“大厨”,教孩子们做简单的饭菜,通过短视频做成课程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课,没想到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孩子们的追捧。跨学科的融合,也在学校有了雏形。之后的每一年,面粉节、鸡蛋节、面条节……结合着中国的`传统节气,“云厨房”成为了孩子们培养综合素质的另一个课堂。

之后,学校又研发了适用与教育教学的“云系列”:“云课堂”、“云厨房”、“云课桌”、“云手表”、“彩云图书馆”等,希望通过探索、实践,为每一个孩子创造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空间,记录他们的成长体验。而“云系列”的开发也不断在提升课堂的品质,学生的学习能力。

包滢蕾说:“回头看看,吴校长的每一次创新,都走在前头,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来说,刚开始的时候会感觉压力好大,但之后发现,校长会陪着我们加班,帮我们找专业人士解决技术难题,也就充满了创新改革的动力。”包滢蕾说,吴蓉瑾就像个领航员,带着她,就一直向前冲。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7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清廉自守、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张贵斌同志最难得的品质是艰苦朴素,从不向组织提出特殊要求,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张贵斌离休金5000余元,但是现在还和老伴到街上捡旧衣服和鞋,清洗干净后留给困难的群众拿去用。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用全额报销,但只要病情好转能够下床了,就坚持出院,总想着帮国家省一点,用在别处。至今,张贵斌和老伴还住在30平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对平平安安、有吃有穿的日子很满足。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时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不居功自傲,不向组织提特殊要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觉做到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工作向高标准要求。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8

什么是榜样?

榜样是清风,吹动一颗又一棵树。

榜样是水流,推动一帆又一帆行舟。

12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授予张桂梅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2月5日,在昆明至北京CZ3998航班上,张桂梅收到一份来自南航乘务员朱静怡的信。

信中,朱静怡对“榜样”张桂梅说:“智者度己,圣者渡人,您才是真正伟大的人。再多的文字都表达不出我内心对您的敬佩,只能通过您的故事激励着我,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姐妹们。”

“第一次听说张老师的事迹是通过微博,有一个博主讲述了张老师和华坪女高的故事,我看了以后十分受触动,便去搜索了她的相关纪录片,纪录片看到一半我就感动得流泪了,从此张老师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静怡说。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飞机客舱里,张老师的胃不太好,我们乘务员同事及时向她递上了一杯温开水,并向她致意。”朱静怡回忆起见到张桂梅的场景,“张老师和我们的交流都很温和谦逊,是一个很温柔的人。”

朱静怡告诉小编,自己发自内心地敬佩张桂梅,当在自己的航班上遇见张桂梅时,她内心十分激动,但是因为知道张桂梅身体不太好,怕过去说话会打扰到张桂梅休息,便决定写一封信,等落地后再交给张桂梅。

落地后,朱静怡亲手将信件交到了张桂梅手上说:“张校长您好,我看过关于您的纪录片,并且被您所深深感动。”

“张校长听到后,慈祥地拉着我的手,注视着我听我把话讲完。我看到张校长认真的神态,又想到她平时在学校里的辛劳,不由得有点哽咽地说,‘您一定要保重身体,一定要健健康康!’

“张校长听完后,紧紧拥抱了我,那一刻,我才感受到她身上的温柔与强大。随后我和主任乘务长一起,将张校长送至登机口。张校长和我们挥手告别并表达了这一路对我们客舱服务的认可和感谢。”

张桂梅的什么精神让一名年轻的乘务员如此敬佩?

朱静怡说:“张桂梅老师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她拖着生病的身体为大山里的女孩们创造教育条件,为她们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张桂梅校长的伟大并不在于她不凡,而恰恰是因为她平凡,她用一生的执着,让我们见识到平凡的身躯里,可以蕴藏着多么震撼人心的力量。”

朱静怡还说,在以后的飞行生涯中,自己也会向张桂梅校长学习,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好,深入贯彻南航亲和精细的服务理念,为公司和民航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机舱里的一场偶遇,敬意满满的一封书信

这也许就是榜样的力量,无需多言就能感召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理想,同时对他人的困境充满悲悯与同情。

古人常讲见贤思齐,希望张桂梅这份榜样的力量能够在更多人之间传递,鼓舞与感召我们每一个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满希望,也让他人因为我们的积极向上而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9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汪xx老师的感人事迹,让我感触颇深。汪老师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当时分配在湖北名校黄冈中学工作,一年后,他毅然回到贫困的大别山区,一干就是22年;22年来,他扎根蕲北山区,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任劳任怨;22年来,他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资,资助无数贫寒学子,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汪老师的事迹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工作的平凡和伟大,同为教师,他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一、树立责任心、坚守教师岗位。

汪老师本来分配到有名的黄冈中学,条件待遇都是令人羡慕的,可他却能主动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一头扎进落后的山区中学,为了教师的这份责任,他把为每个孩子营造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作为自己的最大愿望和终身追求;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印证了“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红烛精神,坚定了“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的人生信念。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注定了不能家财万贯,但是,既然我们选择了它,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也许我们遇到的学生有好有坏,可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我们要会发现学生的优点,挖掘他们的优点,承认差异、善待差异,教师只有用心付出,才能唤起学生内心求知的渴望,这是每个教师应具备有的责任,因为有了对学生的这份责任心才有长期的守望。

二、克己助人、大爱无边。

汪金泉自己清贫度日,身居陋室而胸怀天下。在学校的所有教师中只有他一人没有买房子,家中也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和电器,而他却拿出微薄的工资帮助学生垫付十多万元的学费。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要赡养自己的母亲,要抚养妻儿,他也有痛苦,妻子长期患精神病,小儿子智力不正常,母亲年近七旬仍不能颐养天年。他的校友想对他施以援助,有的想帮他调到条件好、年新高的学校,有的想帮他添置家当都被他婉言谢绝。汪老师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应向汪老师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汪金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甘受清贫、无私援助、弃优择困、扎根山区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激励我们永远前进!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0

张定宇:当生命开始倒计时,他选择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张定宇,中共党员,现为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他长期从事医疗一线工作,曾赴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开展国际医疗援助,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赴汶川抗震救灾,荣获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的“20__—20__流行季H7N9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20__年12月,武汉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张定宇对此高度警惕,凭着多年专业经验,他感到这个病不简单。华南海鲜市场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后,医院正式开辟专门病区,他一边叮嘱医务人员加大防护,一边带领大家率先采集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确认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为确定病源赢得了宝贵时间。作为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金银潭医院收治的全部是确诊患者,张定宇带领600多名医护人员,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往往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接无数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为了增设新隔离病区,从1月24日除夕夜开始到1月26日晚上11点,他曾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作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坚决顶上去!”在他的带领下,全院240多名党员没有一人迟疑、退缩,全都坚守在急难险重岗位上。

然而,坚强的背后却是羸弱的身体。早在20__年10月,张定宇就被确诊为渐冻症,受病情影响,他的脚步变得高低不平,上下楼越来越艰难。有人问起时,他总说只是“膝关节不好”,直到疫情期间终日奔忙难以遮掩,才把实情告诉大家。“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要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自己的身体可以不顾,对妻子他却满怀愧疚。1月14日,同样身处抗疫一线的妻子被确诊感染病毒并入院,他也怕失去相伴28年的爱人,但那些危重患者留住了他的脚步,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探望一眼。在渐冻渐短的生命里,张定宇选择奋勇向前,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患者生的希望。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1

通过学习麻小娟的事迹与观看视频,感受到一个90后的年青教师的不容易、不简单,一个年青教师的坚守。她的坚持给了孩子们温暖,给了孩子们爱心。她给的启示真的太多了。

作为一名教师,一个校长,尽管我们的教育环境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甘于寂寞、甘于奉献、甘于钻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在麻老师的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为此,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要以麻老师为榜样,努力做到:

一、立足当下,责任当担。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管理者,工作成绩取决于教师的责任感,有责任感就会有责任心,有责任感就会把工作做好、做扎实,并色的完成工作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小事做好在平常的日子里、在平凡的小事中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鼓励与温暖。不局限工作的性质,只做为学生幸福奠基的好事情。

二、爱生如子,爱岗敬业。

作为一名校长,我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像慈父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找到适合教育教学的方法,做好事半功倍。作为一名校长更要有扎实学识,创新的意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校稳步前进,营造欢快,和谐,奋进的竹中团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2

2月25日,正安镇全体镇村干部集中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会上传达了《关于追授滕启刚同志“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传达了中共北镇市委宣传部关于向“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腾启刚同志学习的通知,介绍了滕启刚同志的简历和生前事迹。

弘扬英模精神,感受榜样力量。与会同志都被滕启刚同志那种一生爱党、一心为民、一贯公正、一身正气,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的不平凡事迹所感动,并纷纷表示,一定要把学习滕启刚同志的先进事迹融入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汇聚起崇尚楷模、学习楷模、争当楷模的正能量。滕启刚从苦难中来,解决更多百姓的苦难,爱民、亲民、便民、护民,我们就要像滕启刚一样,始终把群众当亲人,紧贴群众所想,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好事。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践行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敢于斗争、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要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初心使命,为奋力开创北镇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加快推进正安镇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3

“一个是乡镇中学学校的校长,一个是__县人民医院的护师,平时在家一个负责教育孩子,一个负责照顾长辈,多好的组合!”这些年来,__和__没少听到别人对他们婚姻的艳羡,环顾周围的80后夫妻,有时候他们自己都觉得日子确实过得从容洒脱。但是20__,当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一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由此打响,这种平静平淡被人艳羡的日子被打破,疫情来袭,__和妻子深感责任之重。他们迎“疫”而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默默守护彼此,并携手奋战在战疫一线。

__是__县__中学的校长,学校原定于正月十六开学,结果抗战疫情的号角在正月初二便吹响了。当天上午,按照上级安排部署,他一早就去拿“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宣传物品,赶到学校挂横幅,贴标语,然后又忙着跑药店超市购买口罩、消毒液。正月初三上午回校后,对学校进行简单消毒,连夜安排了次日的值班人员和卫生整理人员,制定了工作预案,召集教导、总务、主管安全的人员安排分工,对全校600多名师生的健康排查和防疫宣传工作开始了。一天时间情况汇总后,发布通告,校园封闭,专人值班值守,坚持隔天消毒。从初二到十五,他几乎天天到学校转一圈,检查封闭和值守情况,督促资料整理情况,尤其是学生在家发来的每日统计情况。正月十五之后,学校全体行政轮流值守,由于进出人员增多,任务也增大了,__又组织安排彻底清扫全校卫生,对整栋教学楼、厕所等场地进行消毒。他深知:只有做足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坚决筑牢抗击疫情安全防线,才能有效地保障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

尽管如此,__觉得自己还远不如妻子。他的妻子__是__县人民医院的一名主管护师。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到初六,都坚守岗位。医院作为新型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后,__的安全意识也不断提高,并在正月初二郑重其事地跟丈夫提出自我隔离的想法,要求丈夫回老家跟父母孩子一同居住,自己一个人住在县城西渡。但是这一建议马上就被丈夫__否了。因为家里离医院比较远,又没有公交,__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每天送妻子上下班。虽然__默认了丈夫的做法,但不同以往的是,她不再允许丈夫进入自己的工作区域,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自我消毒,并用消毒液拖地。__一方面要督促妻子多加注意,一方面又得鼓励她别过度紧张。从那天起,__则几乎没有休息过,学校、家里、医院三点一线地跑。夫妻二人也不敢回家看孩子。还好,已经上初中的女儿很懂事,几乎不用父母操心,还能帮着大人照顾两岁多的弟弟。家人的支持和孩子的乖巧懂事让夫妻二人能够更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面对记者夫妻俩很坦诚:“在疫情面前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前方有那么英勇无畏的逆行者在负重前行,有的夫妻共同战斗在隔离病房,有的甚至牺牲在防疫战中,还有的90后都已经冲到了一线。比起他们,自己所做的又算得什么呢”。

其实哪有什么英雄,不过是一群平常人学着前人的样子,努力冲在最前面,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正是因为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象____这样的平凡夫妻,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坚持坚守,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奉献着自已的力量甚至生命,抗疫战疫才会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静等春暖花开,我们摘下口罩等风来。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4

燕振昌,男,汉族,坡胡镇水磨河村人,1942年5月出生,20__年12月12日,因操劳过度导致心梗突发,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燕振昌同志196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2月至去世前,曾历任水磨河村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燕振昌同志在村党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整整工作了44年,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昔日的贫穷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严三实”。

要学习燕振昌同志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燕振昌同志始终把扎根基层的信念植入心灵深处,把永远听党话、自觉跟党走作为最重要的人生信条。早在青年时期,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四改”工作中,继之又主动请缨担负起了生产队队长的重任,凭着踏实肯干的态度和业绩突出的表现,迅速赢得了广大群众和上级党组织的信任,短短三年就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随后,虽然有数次脱产当国家干部的机会,但都没有动摇他在家乡干事创业的决心。

正是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燕振昌同志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水磨河村的发展和建设上,把火热的青春和整个身心献给家乡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学习燕振昌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忠诚党的事业,心系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要学习燕振昌同志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淡泊明志,夙夜在公,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追求。燕振昌同志常说凡事捂着蒙着迟早要出事,这是对“公职”的敬重;定期公布、审计村里的财务支出情况,这是对“权力”的敬畏;为自已规定的“五个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烟不沾边),源于他心底无私。学习燕振昌同志,就是要以燕振昌同志为镜,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浮华所诱,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5

大连车务段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三学”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向高明堂同志学习活动。

广泛深入学。这个段迅速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专题会议,党政正职在传达学习的基础上,分别对学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责成党群办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段干部职工中开展向高明堂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采取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科务会和专题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高明堂同志的“四种”精神,深刻理解耐得住寂寞的政治品格、耐得住艰苦的实干精神、耐得住清苦的俭朴作风、耐得住诱惑的清廉风范的精神内涵,对照查找差距和不足,用“四种”精神指导工作,迅速把干部职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局党委、路局的部署要求上来。

媒体阵地学。他们以段小电视台、段报和微信群等为宣传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媒体阵地直观易懂、受众面大的特点,组织段小电视台到车站采访党员干部学习高明堂先进事迹的体会和感言,在段微信群进行宣传。在段报开辟专栏,对三等以上车站上报的学习体会进行择优刊登,让高明堂先进事迹深入大每名干部职工心中,大力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同时,把学习高明堂先进事迹延伸到职工层面,采取班组学习的方式,由党支部书记负责组织班组职工学习,对职工的学习情况记录在《思想政治工作记录簿》中。

联系实际学。这个段把学习活动同巩固和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结合起来,同做好中央巡视整改工作结合起来,同今年启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同强基础、挤水分、真为本、实为根工作结合起来,同推动全段当前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全段安全、服务、稳定等工作持续发展。段科室党支部以召开党员大会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先进事迹,联系工作实际逐人谈学习体会,大家纷纷表示,要提高思想站位,以高明堂同志为榜样,努力争做“高明堂式”的好党员、好干部,用务实、责任、忠诚,贯彻落实好总公司工作会议、路局“三会”和段职代会精神,全面完成全年奋斗目标,切实把学习高明堂同志的“四种精神”转化为实现“数字连车”目标的内在动力。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6

近日,媒体报道了李桓英的事迹。李桓英放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聘任,几经周折回到祖国工作,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治愈了国内万余例麻风病患者。直到现在,98岁高龄的李桓英仍奋战在麻风病课题研究的一线。为了国家的抗麻风事业,她放弃了国外定居与家人相伴的机会,在云南艰苦环境中工作多年,甚至多次遭遇车祸、骨折。回顾自己的选择时,李桓英却说:“下乡我从来不叫苦,翻车我也不叫苦,生活是自己找的,但是(我)也从中得到了满足。”李桓英的一生是幸福的,我们组工干部们也是如此。

都知道组工干部的辛苦,选择了组织工作,就是选择了寂寞清苦和夜以继日,但是也选择了另一种幸福。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答案各异。我们不妨细细品味李桓英式的幸福,或许会有一番新的收获。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钉钉子”中创造李桓英式幸福。李桓英一次次翻山越岭走进麻风村,将毕生精力投入到防治麻风病的事业之中,多次车祸伤了筋骨,却没有挫伤她的工作干劲,她在别人不敢问津的领域独辟蹊径,锲而不舍地开展新研究,最终帮助中国走出了麻风病时代。木匠钉钉子看似简单,可实际操作中,眼中分寸的掌控、手上力度的把握、心里韧劲的坚持,都需要夜以继日的努力。我们组工干部,要具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应想方设法迎难而上,一锤一锤接着敲,一点一点接着学,一件一件接着做,在钻研的过程中感受自我的成长,在“钉钉子”的过程创造幸福。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啃硬骨头”中守护李桓英式幸福。98岁高龄的李桓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工作到100岁:“不愿意这两年白活着,我愿意尽我所能。白坐在家里看小说、看电视,也是浪费。不如用你有生之年,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树立奋斗意识,就是要求我们组工干部要做到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于啃“硬骨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锐气作风,始终保持积极作为、勇往无前的拼搏干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忍不拔,迎难而上,顺应新时代大势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用汗水写担当,用奋斗换幸福。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学雷锋”中体悟李桓英式幸福。李桓英说,“要把我最好的年代,奉献给祖国。”98岁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回到她曾经战斗过的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的麻风病发病机制。可以说,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抗麻风事业,为人民服务是她最大的幸福,这不由让我们想到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当代雷锋郭明义对于自己的幸福观有过这样的表述:“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我们组工干部学雷锋不仅仅是学他做好事,更要把握好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在无私奉献的过程中体悟这种幸福。对我们组工干部来说,无私奉献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份自觉,不是一次作秀而是一生践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自觉追求。所以工作即便劳累,但奉献的果实却是醇美甘甜的,幸福感的获得就在这里,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在这里。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7

钟南山,中共党员,1936年10月出生,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在20__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非典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

钟南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党的xx大代表,为全国政协第八、第九、第十届委员。

钟南山,一个在“非常时期”家喻户晓的名字。

严谨、严肃,不苟言笑;率真、认真,魅力十足。

他是义无反顾的勇敢战士,

他是众望所归的道德楷模,

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书写着妙手仁心的医者传奇。

责 任 如 山

20__年的春天,我国突发非典疫情。在最早发现疫情的广东省,有一种声音清晰而坚定:非典并不可怕,非典可防可治!首先迎击非典疫情的广东省呼吸疾病医学专家,在致病病原不明、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办法,即“三早三合理”,即“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并发症”,把这些病人从死亡边缘上拽了回来,有力地粉碎了“怪病蔓延,无药可医”、“染病必死”的谣言和由此引发的恐慌。

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就是后来闻名动全国乃至国际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无硝烟的战争,惊心动魄。从收治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开始,其时67岁的钟南山就以非凡的勇气站在战斗的第一线:非典病人送来时,他亲自检查,制订治疗方案;检查患者口腔,头凑到和病人距离不到20厘米处;提议把各医院不幸感染倒下的医护人员和最危重的病人送到呼研所来……

别人赞他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钟南山付之一哂:“我们就是搞这个的,不干谁干?”

真正的压力,来自那几次著名的“发言”。从“非典可防可治不可怕”到质疑权威机构的结论,钟南山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疫情正肆虐,有权威机构传来消息,在病例中发现了典型衣原体,并建议对同类病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钟南山对此表示质疑:“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临床的实践都不支持衣原体是非典致病病原体这一结论。我认为非典由一种未知病毒致病的可能性较大。是什么,不能轻率定论。”

后来,在一片“对非典已经有效控制”的乐观判断中,钟南山又一次直言:在病原体未明,没有找到对病原处理方法的情况下,不宜用“有效控制”的说法,用“有效遏制”比较客观合适。

钟南山的几次讲话对稳定人心起了很大作用。最早被非典灾难侵袭的广东,社会稳定,不停课,不停产,不停市,不停止办公,还如期举办了广交会。

出现在媒体前的钟南山,面沉如水,语气平淡,无人窥见他内心的波澜。事隔一年,在和网友对话时,他终于打开心扉:“在大家都对疫情缺乏把握的时候大胆发言,压力可想而知。这个事情你没有完全的把握,但需要你做出决策。我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学术问题,而是生与死。科学研究往往在反复验证以后才做出最后判断,但紧要关头如果你慢慢研究,后果不堪设想。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如果你还不敢负责任,犹犹豫豫,就会导致更多的死亡。当然,我大胆发言不是没有依据的,是集中了多数人的看法和智慧才得出的结论。”

在钟南山等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广东省创下了非典患者在全国死亡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佳绩。20__年6月,广东省举行“抗击非典表彰先进大会”,钟南山被授予唯一的特等功。这一年,他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并被评为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

情 深 似 海

非典一役,钟南山誉满华夏。但如果认为他此时才“功成名就”,就大错特错。早在20世纪90年代,身为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就以“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名扬南粤大地,1997年,他光荣地当选为党的xx大代表。

很少人知道,钟南山是侨眷。钟南山的父母早年留学美国,他和妻子的大部分亲戚都在国外。父亲钟世藩是中山医科大学的儿科一级教授,当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在其时广州最大的中央医院任院长,掌管着医院一笔13万美元的巨款。解放前夕,国民党中央卫生署的一名官员到家里来了四五次,动员父亲将这笔款子带往。父亲虽然不问政治,但还是觉得应该留在祖国大陆。当时的情景,给年仅13岁的钟南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家庭出身,在那个时代,也曾为钟南山带来不公正的待遇,“当年我是华南师大附中的第一名,可以保送到苏联留学,不让去。”

1955年,钟南山考上了北京医学院。然而,真正当上医生,已是10多年以后。

“我当过农民,干过宣传队,当过锅炉工人,当过北医校报的编辑,什么都干过。我并不觉得后悔,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社会的酸甜苦辣,知道珍惜自己的时间,知道珍惜得到的学习机会。”

1971年,他调回到阔别多年的广州。几经转岗,最后落脚在“慢支防治小组”,一干就是30多年,最终成为呼吸疾病的权威。

“穿了白大褂,当医生却不太合格。”钟南山常常提起早年把胃部出血病人当成结核病咳血的“误诊”事件,“就是这件事使我明白,做医生光有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身好本事,才可以真正帮助到人。”

1979年至1981年,钟南山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研修。面对导师先入为主的轻视,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长期学俄语的他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克了语言关,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

在英国进行关于吸烟与健康研究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一直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取得了满意效果,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同时抽800cc的鲜血。

回国之前,导师丹尼主动致信中国驻英大使馆,信中说:“我跟国外很多学者共事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学者像钟医生那么勤奋,跟我们协作得那么好,出那么多成果,我衷心地表示祝贺。”

钟南山把这封信寄到广州给父亲看,一贯对他严苛的父亲第一次表扬了他。年过40的钟南山流泪了。多年以后,说起这一幕,他依然红了眼睛:“父亲几乎从未表扬过我,总是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但这次看到我真的为中国人争了点气,他表扬了我。”

从当年谢绝盛情挽留回国,到与非典殊死搏斗,20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钟南山说:在国内做研究,困难要多一些,有时国外只要一年时间,国内要3年,但这是为自己的国家干,心里踏实,有成就感。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8

20__年,全国人民都在进行一场特殊的“战疫”——与从湖北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战斗。在这场“战役”中,__六中教师__、__家庭体现出别样的风采。

每个学生都不能停学

响应省教育厅、市县教育局“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和要求,__六中决定从2月4日至17日进行网络教学,解决学生因疫情无法正常到校上课的问题。但老师们都在自己家中,因此大多没有教材、教具,任课教师的指派成了最大的难题,__夫妻俩都是高三教师,为了每个学生都不停学,欣然接受任务,毅然走在最前。

__夫妇有俩小孩,大的上六年级,小的还只有7个多月,为了方便备课、上课,一家四口都来到了学校。因为事发突然,没有请到保姆,两个人只好轮流上课、带小的孩子、辅导大的孩子学习,还要自己做饭,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是等到安顿好孩子,备完课去休息,已经是深夜了。

和大部分老师一样,直播教学对__夫妇来说也是头一次。为了给学生更好的上课体验,他们开始学习摸索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微博直播、安装各种互动平台和直播课堂软件,不断学习,不断尝试。直播过程中遇到问题,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开始时手机直播没有支架,他们就用手一直拿着,另一个得空就立马过来帮忙;后来给学生演示答题时发现手有点抖,怕学生看不清,就一起想办法固定手机——找来孩子的奶粉桶搁着,再拿个杯子压住。他们讲解时耐心细致,注重互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力求让学生听懂,是学生们公认的好老师。

网络直播课对老师的要求比平时更高,准备要更充分,耗时比平时也更多,有时备课两小时,二十分钟就讲解完毕了,但他们每一堂网课都是精心准备,认真负责,经常是备课到深夜两点。

大的孩子在父母的解释下,明白了疫情的严重性,乖乖地待在家里,从不吵着出去玩,因为父母都忙于工作,只能在学习上自我管理,完成学习任务后,就帮忙照顾妹妹,负责家里的诸如洗碗、晾衣、打扫卫生之类的力所能及的家务,一个寒假里完全成长为了一个小大人。

每位师生都平平安安

“致所有亲们:因疫情严重,建议居家隔离,确保不感染!如果您确需外出,请将去向于每天12:00前在此群报告,我汇总后报告学校工会,敬请配合!”自1月23日起,__六中数学教研组微信群的17位成员每天十点左右都会收到这条来自教研组长__的信息,然后立马回复动向:“在家”“在家”“在家”……得知组里有一位女老师曾经在疫情爆发后去过湖北,__立即打电话过去,仔细询问情况:现在哪里?体温多少?有无咳嗽?去过哪里?与谁同行?接触过谁?交通工具?了解到她目前在家,一切正常,__赶紧提醒她主动隔离,自我监测,之后每天询问其体温等情况,及时向学校汇报。

__是__六中办公室副主任,为了扎实打好师生新型肺炎防控保卫战,她大力进行宣传工作:第一时间编辑微信公众号《病毒齐预防健康过大年》,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发放假期生活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引导学生和家长居家或外出时做好防控;通过公众号积极编辑转发县教育局《致全县师生及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市教育局《疫情危机下的心理调适》、省教育厅《致全省师生的一封信》,并通过微信朋友圈积极转发防控海报,在教师工作群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最大限度地避免师生们信谣传谣;积极撰写新闻,从正面引导舆论,其《战疫情、显担当,__六中响应”停课不停学”》的新闻报道登上科教新报。除此之外,她还负责每天收集全校师生假期动向摸排信息,不厌其烦、认真填表,及时报送。

这样的家庭,无疑是我们__出色的疫情防控工作和不断崛起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也因为有这样的家庭的大量存在,我们__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定会取得全面胜利,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更加强大,我们__的明天更美好!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19

“作为农民的后代,我觉得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在报告会现场,身披绶带、胸戴奖章的周维忠用朴实的话语,讲述了自己多年来助人为乐的“小事”。

30多年前,周维忠被全村人推举成为一名在当时十分吃香的农村电工,为沿江村家家户户送去光明。同村有户唐姓残障家庭,生活条件艰苦,缴不起电费,周维忠便谎称“你家有困难,政府给你免了”,从此悄悄帮其垫付电费。

从1户到15户,20多年来,周维忠以微薄的工资接济村里的孤困家庭,垫付的电费已累计超过12万元。

在周维忠家里的抽屉中,放着厚厚一沓银行存折,都是非亲非故、在外打工的村民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委托他领钱、存钱、代扣水电气等费用的存折。

“最多的时候有700多本,有些老人还把养老的钱也交给我保管,每一本存折都是沉甸甸的信任与责任。”周维忠说。

“周维忠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是实至名归,20多年默默做好事,值得我们所有人好好学习。”在报告会现场,观众们被周维忠的爱心故事所感染,纷纷鼓起热烈的掌声。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0

中央宣传部29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王家元和崔根良的先进事迹。

王家元是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党支部书记。他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开凿出山公路,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带动邻村共同致富,使一穷二白的“石头村”发展成全省富裕文明的新农村,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崔根良是亨通集团党委书记。他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努力依靠科技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打造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产权的民族企业,成功走出一条创业创新之路,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前不久,王家元和崔根良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展现了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坚强党性,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苦干实干、迎难而上的担当作风,创业创新、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体现了“三严三实”要求,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不愧为新时期广大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向王家元和崔根良等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树立清风正气,强化宗旨观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时代楷模”发布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现场发布了王家元和崔根良的先进事迹,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时代楷模”王家元和崔根良的表彰决定》,播放了反映他们先进事迹的短片,展示了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创作的反映他们先进事迹的楹联、诗词和小传,颁发了“时代楷模”纪念章和荣誉证书。中宣部有关负责同志,“时代楷模”的亲属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加。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1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时代的先锋。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党的干部,作为从工农群众成长起来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劳模精神,说到底,就是真抓实干精神。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尤其应该在真抓实干上当先锋、做表率,要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少数干部为官一任,不是脚踏实地、老实肯干,而是作风漂浮、工作不实,不会出实策,不想鼓实劲,不能办实事,满足于吹吹打打,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但败坏了党风政风,还令老百姓深恶痛绝,反映强烈,影响极坏。领导干部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就是要能够静下心来、沉下身子、弯下腰来,真抓实干,踏实肯干,立足本职、干好本职,在真抓实干中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取信于民。

弘扬劳模精神,尊重劳动创造,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只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才提起、才强调。它必须体现在每一天、落实在每一项工作中。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时刻刻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和劳动模范,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和终生追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劳模、关心爱护劳模,支持劳模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帮助劳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使真抓实干精神落地生根。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2

记忆中的春节是阖家团圆、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当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居家防疫、在线拜年成了最热的关键词,当我们还在家中心怀恐慌,不少英雄的身影已经逆行而上,为了祖国大地的安宁,人民身体的康健,他们奋勇前行无所畏惧,因为这“疫”路上有你,我们坚信寒冬终将过去。

致敬最美逆行医护人员。当疫情的号角吹响,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张张返程票、无不诠释着救死扶伤、为生命护航的天使情,他们主动放弃那原本就少的可怜的休假,告别父母、爱人和孩子奔赴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一缕缕剪去的秀发、一道道勒出的伤痕无不昭示着党员的职责与使命,他们也会有疲劳也会有牵挂,但疫场就是战场,他们全副武装不舍昼夜的奋战,让我们记住了那一张张看不清的脸,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勇往直前。

致敬最帅逆行建筑人员。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是质朴的劳动者,17年前,当非典来袭,他们仅用七天七夜就建成了小汤山非典医院,为接纳救治病人立下战功,看今朝,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仅用十天火神山医院完成竣工并接纳患者,这背后隐藏着建筑工人们的辛勤汗水,还有设计师黄博士的默默付出,李总理在考察火神山医院建设时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点赞,并强调他们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争夺生命,要把这里建成遏制疫情蔓延的“安全岛”,如今他们不辱使命。

致敬最靓逆行基层干部。他们是奋战在最前线的宣传员、排查员、守护者,他们没有制服警服、隔离衣,更没有专业的N95,有的只是一个红袖章、一个口罩、一部手机,他们没有执法证、没有资格证,有的只是群众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没有誓师大会,不计报酬得失,有的是逐户上门的登记、叮嘱与跟沟通协调,他们的身后也有家庭的牵挂,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选择逆行而上,当夜幕降临万家团圆之时,他们在寒风中坚守,守的是背后的一片祥和,守的祖国的大好河山。

恩格尔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段时间我们目睹着一个个生命的逝去,一位位勇者的逆行,见证着生死分离,期待着柳暗花明,我始终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信息及时公开的舆论氛围下,这次战役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因为这“疫”路上有你,寒冬终将过去。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3

昨日,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云南昆钢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4家医院举行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共有40余名医护人员将赴湖北咸宁进行支援。

昆明市延安医院有5名医生、7名护士,共12人参加援鄂抗疫医疗队。其中7人是共产党员,3人是高级职称专家,学历方面,5人是博士、硕士学历。涵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专科、感染性疾病科。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内科党支部书记周旭是此次昆明市延安医院出征医疗队的队长,也是医院第一个提交请战书的人。“我参加过20__年非典医疗队,积累了相对完整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经验。这次疫情有部分确诊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我去到当地能更好地为这部分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周旭说。

“昆明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昆明市儿童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仪式上,12名队员喊出口号。担任医疗队医师组组长的高瑾说:“我们将在湖北疫情一线,发挥自己的专业医疗特长,全力抗击疫情。”1月29日,昆明市儿童医院经过认真筛选,从几百名自愿报名医护人员中精挑细选出17名医护人员,组成援助湖北医疗队,并对17名队员进行疫情防控方面的专业培训。最终,确定了12名医护人员援鄂名单,其中有4名呼吸科、感染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还有8名护士。

“爸爸加油,注意安全。”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深情的拥抱,是孩子送给张广斌的离别祝福。2月12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妇一科副主任医师张广斌将和9名同事赴湖北进行医疗援助。在出征仪式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震介绍,疫情当前,院里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纷纷主动请战支援湖北。最终经过遴选,在符合条件的200多名护理人员和100多名医务人员中,挑选了2名医生和8名护士。

2月11日晚7点,安宁市医共体举行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来自云南昆钢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10名医护人员将作为医共体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驰援湖北咸宁。这支医疗队包括2名医生、8名护理人员,其中党员2人,队员们分别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肾内科等科室。同时,安宁市医共体紧急召开会议,医共体内的云南昆钢医院、安宁市人民医院、安宁市中医医院通力协作组建队伍并筹集物资。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4

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突飞猛进,一列列快速运行的列车,在快速运行的背后,他们经过上百次上千次的反复试验,为的就是人民的平安,国家的财产。终于美丽的结果在中国大地绽放,让世界惊叹、让全球瞩目,让国人骄傲。

这一个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铁路人,选择了一生坚守平凡,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展现出中国铁路人的最美特质。他们如同一块块璞玉,经过岁月雕琢,终于绽放美丽的光彩。他们在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虽然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成绩,但他们却是铁路的榜样,是无数铁路人的骄傲。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铁路部门努力将疫情防控与高质量运输服务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疫情防控基本措施,让疫情防控不出现任何死角,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把每一件日常小事做好,这是成就不凡人生的必然之路,也是所有奋斗者的无悔追求。

每位“最美铁路人”都是铁路行业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是广大职工身边的榜样。他们是坚守抗疫战场的x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代表贾青青、在高寒高铁追梦奔跑的刑云堂、投身复兴号核心系统技术研发的张波、以实干助力货运增量的孟照林、慢火车上的“索玛花”阿西阿呷、苦干实干的铁路扶贫干部亚库甫.阿沙木都、勤学敬业的“轮轴迷”刘晓燕、忠诚守护平安车站的周荣亮、给中国高铁装上“智慧大脑”的陈志强、坚守高原铁路的“铺路石”于本蕃、千年大计的“开路先锋”吴亚东。

这些“最美铁路人”期待的不是鲜花和掌声,他们更多生活在镜头之后,生活在容易忽视的一线岗位。他们的美,是平凡、朴实、执着的美。但是,他们用挥洒的汗水见证了最美付出,体现最美担当。而他们也有如铁路线上一个个细小的零件,用一个个“钉子精神”串连起了新时代的“中国梦精神”。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5

听到张小娟遇难的消息时,很多她生前的同学和老师都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我听说消息后,第一时间找人再三核实。我不敢相信这是我们的孩子,但这真的就是我们的孩子。”10月10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告诉《中国青年》记者,她反复确认,这位牺牲在一线的扶贫干部,竟然真的就是自己的学生张小娟。

“念书的时候,小娟属于不前不后,不声不响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因为我带了她们班去湘西实习,可能都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蒙曼回忆说。

张小娟大学室友乌兰得知张小娟遇难的噩耗后,在朋友圈写道:“那次相聚还想着以后白头再聚首,没想到竟然没有以后。”

了解张小娟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爱笑的人。乌兰告诉《中国青年》记者,她们大学宿舍过生日的时候,大家会买好多吃的,一起玩儿棋牌游戏。每次小娟当杀手的时候眼睛都瞪得很大,表情很严肃。“小娟给我的印象很深刻,长得漂亮,小麦肤色,眼睛雪亮,黑白分明,乌黑的头发,笑起来很爽朗,很能感染他人。”

“那时候觉得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是大大咧咧的那种笑,好像永远没有烦心事似的。嗓门大,爱唱歌,尤其擅长《青藏高原》,每次唱K的时候,最后的高音部分总要请她来压轴。”张小娟的大学同学张新宇说。

张小娟出身普通农家,家境一般。她在上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努力赚钱补贴家用。在艰苦的条件下,她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在乌兰的记忆中,张小娟特别懂事, “上大三的时候,她兼职给学生补课,补课很辛苦,课余时间基本不在宿舍,发工资后还请我们吃饭,她是个既节省又大方的好姑娘。”

张小娟的大学室友赖虹回忆说,在本科期间,张小娟并不是班里成绩最突出的学生,但她读书很认真,一到考试通宵背书时,总是满头乱糟糟,让头发做发愁状。“她在我心中永远是22岁时,意气风发,善良开朗的样子。”

张新宇还记得,快毕业的.时候,他问小娟,以后最想做什么,她说就想一直坐在国图那棵银杏树下看书,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着太阳慢慢转过来照在南边那一排窗户上。“小娟描述的特别有画面感,一切鲜活地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而她的人生已经再也没有了想象中的可能。”

“毕业后的一个春天,我们在学校附近小聚,席间得知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就在魏公村的转角处,同学们买了一大束太阳花送给她。她欣然接受,紧接着便展露出了标志般的笑容。谁知道那一面竟成了永别。”张新宇悲伤地说。

年少时的分别,虽然也会难过,但同学们觉得天大地大,相见有期。她留给大家的最后印象,就是像那束太阳花一样,永不凋零的笑容。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6

尊敬的钟爷爷:

您好!我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小学生,我叫许恒。

今年的春节,是一个特别的春节。这个春节,我们遵照您的要求,退掉了所有出行的机票和酒店,每天在家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事态。

从看到一张您在广州至武汉的火车上小憩的照片开始,我陆续阅读了很多关于您的新闻和报道。例如:《老百姓为什么相信钟南山?》《钟南山:我有两句人生格言,分别来自父亲和我的老师》、《走进院士钟南山的家里,被眼前一幕深深震到,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等。这些新闻和报道,让我心生感动,再到由衷的敬佩,直至灵魂的震撼。现在,我成了您的一枚忠实小粉丝。

您的父亲是著名儿科专家钟世藩老先生,母亲廖月琴老夫人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正是这样深厚的家庭底蕴培养了“文能说真话,武能治大病”的您。

您有杰出的家庭。夫人李少芬奶奶是首届中国女篮的主力、电影《女篮五号》的原型,她为广东的女篮事业和体育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您的女儿钟帷月阿姨是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获得过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打破过短池蝶泳世界记录。您的儿子钟帷德叔叔是一位泌尿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

您24岁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41岁赴英国进修2年,60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67岁带领医护工作者抗击非典,84岁依然挂帅亲征,与冠状病毒做斗争,着实令人敬佩。

在您丰富的人生履历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20__年和20__年这两次“逆行”。20__年11月,广东佛山出现了第1个非典病例。随后,这个可怕的疾病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当时,有权威人士宣称“病原基本可以确定是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您坚决反对,因为您试过很多次,抗生素对非典患者根本无效。您顶住压力,通过不断研究,弄清了非典的基本真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

您坚信“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那时,您已经连续工作整整38小时。您也患了肺炎。幸运的是只是普通肺炎。您将自己隔离在家,在门框上钉了一枚钉子打点滴。等症状一消失,您又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您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

20__年,您84岁。武汉出现疫情,您说武汉已经出现了人传人,大家尽量不要去武汉。然而您却登上了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您是一位合格的医生,更是一位无畏的战士。

1月28日您接受采访,您的发言犹如一剂强心剂,您说不觉得有很确定的超级传播者;您说一定要早发现早隔离;您相信只是局部的大暴发,有信心防止多点的大暴发;您说“尽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可以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我看到,您哽咽了!

您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您说不要轻易下结论,相信自己的判断。您说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您对您的儿女,提出了两条要求:一是要永远有执着的追求,二是办事要严谨,要实在。这些,您都做到了!

在我心中,您是一位永远不会怂的逆行者,您代表了正直、科学和权威。您有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于危难中挺身而出,奋勇向前,左手对抗灾难,右手托出真相。您这样的人,就是国家栋梁,就是民族脊梁!

最让我惊讶的是,您不仅学识了得,敢说真话,运动成绩也非常棒。我查了百度百科,了解您在20岁时参加了北京市高校运动会,并在运动会中摘取了400米跑的桂冠。1959年,您在首届全运会上,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400米栏的全国纪录。多年来,您长期坚持锻炼,举杠铃、打篮球、跑步等。网上那一张您举哑铃的照片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您的故事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和冲击。妈妈问我:“了解钟爷爷的故事和经历后,你要向钟爷爷学习什么呢?”我想我们要像您一样,做一个热爱运动的人。自己的身体好,才有余力去关心帮助他人;做一个有学问有追求的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为人正直、能独立思考、冷静判断,敢于说真话的人。现在,读书和运动就是我们的责任!

您有一颗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热诚,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人民日报》上说: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爷爷,您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指引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与疫情作斗争!

钟爷爷,我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我的祖辈是贫穷的农村人,我的父辈靠着自己的努力,有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和安身之地。现在,他们的同学师长都在为疫情出人出力。

1月27日,爸爸的公司老板决定斥资100万通过德国的分公司购买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和一些药品等医疗物资捐给湖北慈善总会。在实施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说因为购买的人太多,物资的购买渠道不畅通;购买的医疗物资是否符合一线医院的要求;怎么转钱到国外等。现在,通过大家的努力,这些物资已经在运往湖北的路上了。

每天,妈妈都会给我讲一些她的同学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为疫情奔波劳碌的故事。她的校友们自发组织捐款捐物,其中,李发明伯伯在他母亲病重住院期间还在为家乡的疫情上下奔波。老奶奶离开人世,李伯伯却不能回去尽孝;阮方勇伯伯目前滞留在村里,每天帮着村干部登记测温,送生活物资、药品、猪牛饲料......

他们都是普通人,能力有限。但在灾难面前,却各尽所能,各展身手。钟爷爷,我相信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在这特别的春节里,我代表千千万万的小学生给您拜年了,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您和千千万万一线的医生护士们,攻克难关,远离危险!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7

____年____月____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强调,作为“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们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和班子的带头人。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时任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就在现场,相信他和其他99名县委书记一样,心中洋溢着澎湃之情。而今,廖俊波同志离开了我们,他的一生就此戛然而止,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向我们展示了“一线总指挥”的时代情怀。

深入一线的情怀。在政和这个山区县城,发展十分滞后,因为交通闭塞,基础薄弱。为此,他刚到这里,便主动深入群众,找出发展长期滞后的原因。虽然是县委书记,他没有高高在上,没有拈轻怕重,而是深入贫困村,开展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推进精准扶贫。他带头扑下身子,卷起裤腿、跑田坎,穿长筒雨鞋走烂泥田。他找到了贫困群众的症结,那就是农民发展生产,不知道“钱从哪里来”,为此,他牵头带动政和县在全国率先开展小额扶贫贷款试点,用200万元政府保证金撬动支农信贷3000余万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廖俊波同志真正领会了“一线总指挥”的精髓,那就是工作在一线,生活在一线,调查在一线,这样才能真正当好“一线总指挥”。

敢于担当的情怀。要发展,就得招商引资,在重要的招商项目中,他始终做到亲自会见、亲自接待、亲自协调、亲自洽谈,为的就是给县里引进项目。在他的带队招商下,组团式引进了65家电机企业,总投资32.4亿元。在城市建设中,每个项目的关键点,他都亲自参与,为的就是让各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真正体现了新时代“一线总指挥”的担当精神。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8

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新入职的纪检监察干部要把李夏同志当成一面镜子、当成一个标杆,坚定信念,不断学习,爱岗敬业,为民服务。

一要做到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对党忠诚,在党言党,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这是李夏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如今却成了他短暂但光彩一生的写照。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决做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二要做到不断学习、提升能力。作为一名新入职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勤学习,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监察法》、《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督执法工作规定》等党章党规党纪知识;要多请教,多思考,多总结,掌握业务流程、理清工作思路;多动手,努力写好各类方案、汇报、总结、报道等工作。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能力,尽快融入纪检监察这个大家庭。

三要做到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学思践悟,切实履行职责,要把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树立梦想从踏实工作开始的观念,让爱岗敬业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迎着朝阳当思如何努力,踏着晚霞要问是否进步。刚进入纪检监察系统不久,目前在党风室工作,任务繁重,有些业务还不熟练,我要积极主动地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在工作中,要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从点滴做起。力争把平凡的事情一件件做好,把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好,把琐碎的事情用心做好。例如,做好市作风建设检查反馈问题核实情况上报和卷宗收集整理工作,积极做好作风建设相关文件的拟定、情况汇总等工作。

四要做到心系群众,为民服务。李夏同志在抗击台风“利奇马”中,突遇山体塌方,英勇牺牲,年仅33岁,将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抗灾抢险的路上,他舍小家为大家,在抢险一线,不顾个人安危,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党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群众,无私奉献,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自觉配合委领导和同事做好作风建设检查,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配合同事做好扫黑除恶督导整改和扶贫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

五要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态。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都要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锐意进取、乐观自信;当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寻求解决的办法,坚持不懈;消除浮躁,静下心来做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我将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勉励自己,坚定信念,不断学习,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在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中践行初心,展示一名纪检人的担当和使命。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29

一身深蓝色粗布衣服、一头刚盖住耳朵的短发,在1975年剪掉长辫子之后,申纪兰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在农村最常见的打扮。

她一生不曾离开劳动,即便89岁高龄,每天还是力所能及地参加劳动。

“要和乡亲们在一起,把根永远扎在农村大地上。”她说,这是她的初心。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是全国唯一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人,一生堪称传奇。

她嫁到西沟村时才18岁,婚后第六天就下地干活,一生信守“劳动就是解放”。

上世纪50年代,她带着十几个姐妹加入互助组,和男人一样种树开荒,把男女“同工同酬”变成了现实。至今,村里仍流传着这样的“斗争故事”:

春播快开始了,成堆的粪要往地上匀。妇女装一天粪7分工,男人挑、匀一天10分工。干了一天,妇女们都想挑粪匀粪。男人不愿意,就比赛。一样多的人和地,男人休息了,妇女不休息,不到晌午,妇女们都匀完了,有的男人还没匀完,连最反对同工同酬的男社员也说:“该提高妇女的底分了。”

1983年,西沟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迎来改革开放后的新起点。2年后,申纪兰带领乡亲们办起了平顺县第一个村办企业,西沟村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

现在,西沟村有集体企业4家、民营企业12家。20__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

在申纪兰身上,“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初心已经化为血液。即便在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她依然早早起床,给大家扫地、打开水、擦桌子,也不曾将自己和孩子户口迁到城市。

申纪兰对物质生活看得很轻。她住的仍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有一张旧桌子和一个旧式小柜子,一张老式木床占了半个屋子,没有一件现代化家具和高档电器。但她却多次将奖金捐给村集体。她坚持不领厅级干部工资,原来每月只拿村集体150元补贴,这两年才涨到300元。

“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党的教导,不能脱离群众,要给群众干工作。”申纪兰说。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30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在如今道路四通八达的年代,最离不开的就是这群用心发展铁路事业的最美铁路人。

观看了《最美铁路人》,我感触颇深,这些人都是在一些普普通通的岗位上,但是他们却做出不平凡的事。作为铁路人,我们都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铁路、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一种舍弃叫先人后己,他们完美地诠释什么是无私奉献;有一种坚守叫风雨无阻,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拼搏奋斗;有一种热情叫平凡岗位也要发光发热,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着他们最朴实的工作,他们用默默坚守串连成了我们风雨无阻的征程,用辛劳的汗水凝聚成最美的画面。平凡的他们,用拼搏、奉献、热情和担当,诠释了劳动者最美的岗位坚守,他们便是“最美铁路人”!

“最美铁路人”全部来自铁路一线,有的坚持标准化作业一丝不苟,行车岗位几十载,安全岁月几十年;有的为铁路运输安全穿山越岭,排险除难;有的待旅客如亲人,热心服务,使旅客回家的归途充满温馨……来自铁路一线岗位的他们,虽然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但是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展示了铁路人的坚守与奉献、拼搏和奋斗。

作为一名铁路人,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作为铁路的新生一代,我要向老前辈看齐,不负“最美铁路人”的荣光。我们要以“最美铁路人”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建设进程中,为新时代铁路改革发展做贡献。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31

邓稼先给我的震撼很强烈。他是一个普通人,因为有了异乎寻常的坚定而成功。这坚定犹如阳光,打碎了如雾的迷茫。杨振宁说:“这条路,就算再选一次他还会这么走的。”为什么如此自信,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邓稼先先有梦想,有坚持。而这份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从未觉得,梦想如此美丽。

邓稼先总让我有种莫名的激动,他的热情与勇敢让我觉得他一定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梦想是目标,让你永远不知疲倦地走;梦想是灯光,让你在迷茫中找到希望;梦想是动力,是失望后站起来的勇气。它让平凡人变得伟大,它让迷茫的人找到坚定。若有了梦想,也可以成为邓稼先一样的人,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某样东西。这份热情,它会让灰姑娘高傲地站在舞台上,在钢筋水泥的世界画出一抹绿色。

邓稼先让我知道,梦想是遥不可及的旅途,它可以是10年,或者20年,或更久。也许很久以后它也不会实现,但我们努力过,坚持过,曾流过汗水,曾洒出热泪。它不是成功与失败,它不是金钱与权力,它不是工具和支柱。它是一双天使的翅膀,让你在浩大的天空中飞翔。在笼中的鸟儿啊,冲出笼子在空中尽情飞翔吧,当梦想在坚持的路上,这天空,这世界,这宇宙,也不过如此,他们甚至无法容下一个梦想。

我们教育人,应该有教育的梦想,只要有了梦想,我们才会创造奇迹,才会书写未来,改变教育的颜色,改变教育人的生活模式。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篇32

“代主任的敲锣声没响,雨再大我们都睡得着。”群众说,“一旦敲锣声响了,那就听党员干部指挥,没得问题!”

在江边住了16年,霍之香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6月22日凌晨4点多,社区干部在楼下第一次呼喊通知时,霍之香听得清楚却没太在意,翻了个身接着睡了。

霍之香的家在重庆綦江区石角镇石角社区,就在蒲河岸边,外墙上有个刻度表,标明了历年洪水水位。

那天早上6点多,霍之香起床开门,门外的雨依然哗啦啦地下。雨幕中冲进来一个人,是社区主任、党员代正勤。

“东西也不收,人也不撤走,你不要命啦?没看水这么快涨起来了吗?”平常笑呵呵的他此刻脸色铁青。霍之香赶忙把自己小卖部的货物先往二楼上收拾。

大冰柜抬不动,霍之香急得快掉眼泪。代正勤喊来几名党员志愿者,一起抬出门往高处走去。冰箱来不及搬,霍之香把它用绳子锁在窗户上。越来越高的洪水已越过台阶,开始漫进屋里了。

此时已是早上9点,从接到水文站的洪水预警起,社区党员和志愿者已经工作4个多小时了。沿河低洼地带的警戒带早早布上。在代正勤的敲锣预警声中,11个沿河低洼处的居民被组织着逐步撤离。

低保户、五保户、留守老人,都有专人对接,最早转移到安置点。剩下两块任务最重,一是体力活,要帮助群众转移财物;二是脑力活,得绞尽脑汁劝服沿河群众撤离。

有的是舍不下家里的东西,有的是心存侥幸总觉得水势不会太大……有些居民守在家里不愿意走。党员志愿者来了廖明霞家好几次,但水都快有凳子高了,她还是没走,忙着把凳子上的小百货又往桌子上搬。

“你再不走,我们只有把你扛起走咯。”好说歹说,廖明霞才依依不舍地迈出家门。

社区党支部在家的20多名党员,基本都到了现场,带动了左邻右舍都来搭把手,一起和洪水赛跑,水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漫,党员和志愿者们马不停蹄一家家地劝导居民转移到高处。

上午11点多,洪水水位一度超过244米,比警戒水位高6米多。看着自家房子被水没过,钢笔、发卡、包装盒等百货漂在水里。廖明霞是又心疼又后怕,一个劲地跟大家说“谢谢”。

这时候,却依然没人能松懈下来。社区的党员分片,带着志愿者们帮助受灾群众清淤、搬运物品、打扫清洁。“洪水在退,就跟着除淤泥。不然晚上群众怎么睡觉。”石角社区综合服务专干邹景容说。

上午转移群众,下午随着退去的洪水除淤。代正勤终于能松口气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2点了。穿着雨靴、披着雨衣的他,早就全身湿透,嗓子哑到说不出话来了。70多岁的老党员张绍维也一直坚守到凌晨,“共产党员,要在一线”。

这些在一线奋战了一天的党员干部,好多却都忘记了自己的家里也在受灾。6月23日深夜3点,邹景容终于回到家中,一楼的电器还泡在淤泥里,她说:“我们家没啥值钱的东西,先转移群众要紧。”

这一天,社区245户485人受灾群众都被及时转移。数十年一遇的洪灾,没有造成一人伤亡。

6月27日、6月28日、7月17日,洪水还来过3次。经历过22日转移的石角社区居民不再慌张,社区党支部的队伍让他们心里有了底。“代主任的敲锣声没响,雨再大我们都睡得着。”有居民这样说,“一旦敲锣声响了,那就听党员干部指挥,没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