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通用34篇】》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精选34篇)
内容导航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3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4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5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6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7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8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9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0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1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2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3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4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5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6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7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8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9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0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1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2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3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4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5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6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7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8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9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30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31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32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33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34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
知道有可能进入审计机关工作的时候,就时常浏览省审计厅、市审计局网站。而对金岚岚同志的认识了解也就从此开始,参加省审计厅组织的新进人员培训,使自己更进一步加深对金岚岚的认识,心灵也受到了一次启迪与升华。三十岁的青春年华,这样戛然而止,让人惋惜,从事审计工作8年以来的成绩及作为,又让人无比钦佩。回想起自己工作以来,身边年轻的同事、同学的英年早逝,在感叹生命如此脆弱的同时,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应如何?
金岚岚,以她那柔弱的身躯和短暂的人生对生命价值做出了诠释。有理想、有激情、有担当,但不眼高手低、急功近利,却脚踏实地、默默付出自己的决心与毅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对待工作,心底无私,全心全意为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职责,书写无悔人生。
作为加入审计系统的新人,决心将以金岚岚同志为自己工作学习的榜样,决心以本职工作为起点,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勇于挑起工作生活的重担。为此,决心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
一、做一善于,乐于学习的人。新进审计系统,全新的工作环境,全新的工作内容对于自己而言是种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自己一定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有阅历的前辈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尤其是着重培养对审计业务的洞察力与分析力,以最快的速度掌握现代审计技术的方式方法,使自己尽早成为合格的审计工作者。
二、做一一身正气,甘愿清贫的人。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的卫士,承担着为国家经济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责,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责难与诱惑。为此,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要时刻牢记肩头的责任,忠诚于自己的使命,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正确对待手中的审计权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腐蚀。始终坚持审计原则和职业操守,时刻为公。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模范遵守各项廉政纪律,并坚持从我做起,树立人民公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三、做一挑战传统,勇于创新的人。审计的发展变化日益加快,面对的经济问题也越来越隐蔽,要求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原有审计经验,要善于总结新经验、新办法,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理念,不断开创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要善于把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审计工作中来,促进审计事业快速发展。在每一项审计工作中,进一步增强争先创优意识,抓落实、重细节、讲效率、讲方法、改进作风、抓出特色、抓出亮点、抓出成效。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永远跟得上时代的变化。
斯人已逝,精神可存,价值永远!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
毛相林,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__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当好村民修路的领头人,苦熬6年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1997年11月12日,下庄人终于在寒风刺骨的一个大雪天,在“鱼儿溪”畔炸响了第一个向封闭与贫困宣战的开山炮。
没有炮眼,放红绳凿;没有挖机,用双手刨……在峭壁悬崖上,不能爬行也不能站立。就腰系长绳,放到山间悬空钻炮眼,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就这样,村民们在空中荡,壁上爬。分好几个施工班,多处开炮,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形成一个个石礅,然后“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修路难,在悬崖绝壁上凿路难上加难。男男女女带着工具和干粮来到工地,以洞穴、岩壁作为安身落脚之处。为防止晚上睡觉翻身掉下悬崖,他们便在腰间拴根“保险绳”,绳子的一头拴在岩缝的老树根上。为鼓舞群众士气,毛相林与村组干部一起向群众发誓: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为了修路,毛相林“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和妹妹寄存的3000元家具款,还以个人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县城打工的村民也自发回村加入筑路队伍,甚至有老人主动请缨到工地做饭。
尽管毛相林每天都把安全施工传导到每个工地,但在挑战悬崖绝壁时,先后有6位村民献出了宝贵生命。从不轻易掉眼泪的毛相林哭过,但他从未绝望过。他常说,我个人解决不了的还有组织在,下级解决不了的还有上级在。1999年,巫山县委县政府将下庄路纳入全县重点工程建设,给予物资支持。
最终,历经七年鏖战,20__年初,悬岸绝壁间一条长达8公里的“抗争之路”通车了,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
20__年1月,两合村合并到下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时,毛相林被村民高票当选为村主任。从村支书到村主任,毛相林的工作角色发生了变化,但他不辜负组织和群众信任的初心始终未变。下庄的有形的、出行的路抠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
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十年来,先后有百余村民外出打工,全村每年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毛相林又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几年来,全村种下650亩纽荷尔,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试花挂果,预计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西瓜和南瓜。仅西瓜一项,村民年均收入3000多元。
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20__年通过贫困村脱贫攻坚验收。
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写在村民脸上,甜在村民心里,也映照着毛相林花白的头发,更激发着他更深的思考。他以20年的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3
观看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
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教育事业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
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4
从“危在旦夕”到“欣欣向荣”
20__年的年味变得骤然紧张,恐惧。伴随着回家的慢慢旅途,“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踏着漫天雪花出其不意地“占领”武汉城。在一个星期内,病毒飞速扩散到全国各地以及亚洲多个国家,肆意掠夺了过年的喜悦,人民的恐慌与惊吓受到了极度创伤。这时,人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钟南山给予了人们安慰与希望,让人们更加有信心一起去面对病毒,战胜病魔!
人生乐章
“爱国勇士”——钟南山在1936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京。是福建厦门人,汉族,男,是一名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他的家族是医学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届全国运动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__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__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__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他的人生一如动人的乐章。
不忘初心重回“战场”
20__年,中国乃至全球众多国家面临了一场严重危机,当时的中国是“重灾区”,由飞沫和接触的传播,造成了重大伤亡!当年的钟南山接到通知不论后果,勇往直前地冲向抗击非典的战场,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凭借他的努力和意志终于战胜非典疫情,取得了胜利被誉为“抗击非典的英雄”!如今,时隔18年,83岁高龄的他不畏险阻,重回不论生命的“战场”上,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危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当他接到通知时,不考虑后果,即刻来到受灾区,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探索研究,相信他的努力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成功!
他是医学的精英领袖,更是造福于祖国人民的史代传奇!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5
在省委书记卢展工平易的目光下,李文祥老人解开了属于他的那个小布包。拂去沉甸甸荣誉上的历史烟尘,李文祥老人的足迹,在我们面前逐渐清晰;李文祥老人的形象,在我们面前愈显高大。
读完英雄老人李文祥这组报道,相信很多人发自肺腑的感触,是巨大的感动夹杂着深深的羞愧:他有用血与肉换来的让我们仰视的荣誉,却没有将其视为谋取功名利禄的资本;他能从容坦荡地做好从军人、保卫干事到农民的角色,却没有丝毫的愤慨与不平;他数十年间坚决拒绝来自各方的帮助,却始终不忘为乡里乡亲无私奉献;他默默忍受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艰难困苦,始终没有改变自己身为党员的笃定信仰……
正像卢展工所说的那样,李文祥是践行“三平精神”的时代典型,是所有人都应该尊重和学习的光辉榜样,是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优秀代表。被誉为时代典型、光辉榜样和优秀代表,李文祥当之无愧:李文祥这个典型的力量,具有真实性、具有持续性,又体现了先进性。不识几个字的老人,将自己伟大的一生,凝结为一句朴实的“吃苦在前,享福在后”——简单的八个字,无疑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为淳朴的诠释。
对党员领导干部们来说,学习李文祥,争做李文祥,就是要学习他几十年不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默默付出,辛勤贡献。不为名利、不恋权力、心态平和、笃定信仰,不管身在何处、身居何位,都尽己所能,为社会、为他人贡献力量。所以,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将坚守信念体现在工作的细节中,体现在兢兢业业为民生、勤勤恳恳做贡献的服务里。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学习李文祥,争做李文祥,就是要学习他这种敦厚从容、宁静平和的心态。在转型期社会,各种社会思潮,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涌动激荡,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一代,往往会裹挟其中,受到影响。以李文祥为代表的坚守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向我们展现出的精神风貌、笃定信仰和行为方式,在引发我们情感共鸣的同时,更让我们体会到潜移默化的感召力量,体会到身为普通人亦须坚守理想与信念的意义和价值。
巴金老人曾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在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的进程中,我们学习李文祥,争做李文祥,更多要体现为具体的行动。正像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丽莎修女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怀大爱心,做小事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们学习李文祥,争做李文祥,是为重温后的感动,更是为感动后笃定地前行。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6
张桂梅同志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忠诚践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她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张桂梅同志事迹受到中央同志高度重视,中央媒体持续关注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张桂梅同志是教育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典型,曾获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20_年教育部授予张桂梅同志“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为进一步深入宣传学习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她矢志不渝跟党走、痴心执着办教育、无私无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决定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张桂梅同志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她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20_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学习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学生学习生活。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学习张桂梅同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她心怀大我,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长期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多方奔走筹集善款,20年来含辛茹苦养育136名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7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__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落地落实、做事做实。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
记住,这里—更需要我们!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8
不记得哪个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这样简短的一句话,在这如今喧闹浮华的现实生活中,往往被人笑笑就淡忘了,如同它不存在一般。而我,在不经意间,却会想起,并细细品味它。
当广南县掀起学习“农加贵老师的先进事迹”时,如同往常一样,或多或少会有很多的事业单位如同完成任务一般,看看,然后记记,再遗忘。可身在同样岗位的我却被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敢于踏进麻风村的勇气深深地震撼。农加贵老师,27年前,为了麻风患者家庭那批12个大小不一的孩子读书上学、文化启蒙,冒险进入“麻风村”。喝医药酒精“预防”;手把手教他们写字;帮助麻风病家庭与外界简单沟通,给麻风病家庭维修简易电器、与麻风病家长同桌就餐;抗争外界对孩子的歧视,争取他们的升学道路,取得家长和全村百姓的信赖和敬佩,更成了全村人的主心骨。他悉心教育孩子,关爱孩子,所教班级成绩优秀。不仅是一个优秀教师,还是全村文化的引路人,帮那个无名的村落取了一个富有地域特色和诗意的名称——“落松地”。27年来,农加贵老师默默、平凡地耕耘在那个小小的世外村落,点燃了那个村落人的知识、文化的火炬,点燃了那个村落里所有人对世界的渴望、对未来的期待、对人类善良、温馨的信仰。是怎样的一种勇气支持着他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傲立在自己的岗位上,心说真的,就那么一下,疼得厉害。原来,在这样的世界,还真的有人在无私奉献着,即使他领着廉价的与工作量不对称的工资,他依然坚守。我无法用言语描绘这样的感动,只有敬佩。
在他身上,凝聚了一个教师最可贵的精神和价值:用自己的知识、善良和坚持,给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支撑起来一个简单却永恒的信仰——对未来的希望!
自古老师给人的印象就是戒尺,讲台,一个人。然后多数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尽心尽力,知识传授到一代又一代,成就了“麻风村”的今天。在一系列的心灵洗涤后,让同为教师的我对自己的岗位有了全身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做人梯。在教师的这条岗
位上我才刚刚开始,青春的力量就要从我这里出发,将我的毕生热血撒在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为“一生只做一件事”这个我时以谨记的名言,为了这短短的人生有意义,现在我就要收好思想的行李,为我的精彩人生出发。
一、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
农加贵老师,重在责任。他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二、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
农加贵老师,重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向农加贵老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的做好为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把校园打造成为充满爱心,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城。
三、学习他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不是职业造就教师的辉煌,而是教师铸就职业的辉煌,正因有农加贵老师这样十几年如一日的无悔执教,坚守那份清贫的职业,坚守那份教书育人的责任,坚守那份无悔的人生,才铸就教师职业的辉煌,谱写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学习,就要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强化责任意识,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力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四、拥有一颗不带功利的平常心。
很多职业时间长了就会有职业倦怠,尤其是在过久了清贫日子的教师这一行业。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不容易,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许我们不能成为他那样的人,但我们有理由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义!
最后,我用一句话跟大家共勉: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9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因病去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袁隆平先生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杂交水稻研究事业,取得了全世界公认的研究成果,赢得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赞誉和敬仰。
袁隆平先生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应在悲痛中缅怀,在缅怀中激发奋斗的力量,在科学事业上勇闯新路、勇攀高峰,在服务人民、造福人类的行动中砥砺前行、永不停歇。
创新是任何一项科学研究的制胜法宝,是任何一项伟大研究成果的核心动力。无论是刚刚涉足杂交水稻研究领域,还是持续60年的研究工作,袁隆平先生所坚持的就在创新中探寻新的方法与路径,在创新中找到新的方向,收获新的希望。在“无性杂交可以改良品种,创造新品种”的传统论断垄断着科学界时,他敢于质疑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历经无数次失望与失败,以《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直击杂交水稻理论探索及实践研究禁区,在该项科学研究的“无人区”找到了一条杂交水稻研究的创新之路,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其后的杂交水稻二号、三号成果,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海水稻试种成功,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的盐碱地,每年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中国人。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言: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袁隆平先生正是以这样的创新素养,才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中成为当之无愧的行动先驱者,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科学之路是一条崎岖的曲折的山路,只有埋头苦干、不畏艰辛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研究杂交水稻,广袤的农村大地就是袁隆平先生的研究室,无论白天黑夜,不管春夏秋冬,都是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时间。人们经常看到袁隆平先生挽起裤腿到稻田中间寻找可供杂交研究的“特殊”水稻,在炎炎烈日下观察新型水稻的长势、分析实验品种的优劣。即使到了八十多岁的高龄,袁隆平先生的双脚一刻也没离开他深爱的泥土,没有享受片刻的清闲。为了方便在田埂上行进,年近八旬的袁隆平依然驾驶着摩托车在田埂上行驶。在袁隆平一生的科学研究中,如果说是创新的勇气和超人的智慧凝聚成了他伟大的研究成果,那他毕生扎根农村,与泥土为伴的科学精神,就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只有淡泊名利的科研工作者才能坚守枯燥的研究人生,才可能将毕生的心血献给他深爱的人民。因为其卓越的研究成果,袁隆平先生获得了无数至高的荣誉。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__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__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__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__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可是,在袁隆平先生心里,尽管十分珍惜珍视这些荣誉,但他始终将自己当作一名普普通通的科研工作者,他最喜爱的一个称呼是“农学家”。正是这样一位“农学家”,以他大功至伟的研究成果,被农民兄弟尊称为“米菩萨”。这样一个“特殊”称呼的背后,凝结着袁隆平先生一生从不停歇的追寻足迹,也是他谦逊品格的最好诠释。
千古流芳人敬仰,精神谱写万年春。伟大的人民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一路走好,人民会永远怀念您!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0
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疫其实从未远离人类,在历代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也寄予希望。
在一次次临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疗效。他建议:轻中症患者中药汤剂个体化治疗,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切,都要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
随着中医药诊疗参与力度和广度的不断推进,目前,中医或中西结合救治患者七千多人次,已有近千名患者治愈出院,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全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
张伯礼说,“从深度看,中医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有了成建制队伍和定点医院,仅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两家定点医院就有400余张床位,金银潭医院开设了中医病床40余张。由中医药人员进行救治,使患者得到了系统规范的中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全国多地中医院参加病人收治,或建立了中医会诊制度;多个省市发布文件,要求全部患者都能得到中医药治疗。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中,中医药全过程发挥了作用,对于普通型患者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促进痊愈;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可减轻肺部渗出,控制炎症过度反应,防止病情恶化;对于恢复期患者,可促进康复进程。除了临床救治,还同步开展了临床和药物科学研究,我们承担了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目前已经启动,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1
近日,通过集中观看刘金奇事迹报告会和学习《矿山模范先锋刘金奇》一书内容,刘金奇同志“忠诚、实干、创新、有为、干净”的精神让我深受教育和感动,身为煤炭行业的一员,我为行业中拥有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感到自豪和骄傲,刘金奇的楷模精神让我我在今后工作有了遵循。
刘金奇同志当一名采掘工起,就一直扎根矿山、深入千尺井下不懈努力学习着,历经30余载的摸爬滚打,成为了矿山建设中的一名管理专家。在工作中,刘金奇处处以企业和职工利益为重,在急难险重之时,他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职工亲自上阵;在职工诉求时认真倾听并解决问题;他每到一个矿都以安全生产创效为前提,以增加职工收入、为职工办实事为根本;作为党员干部他敢于碰硬,勇于改制、改造、创新,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他的事迹铸就了他精彩的人生。作为基层车间的一名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刘金奇事迹对照找差距,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
一、不断学习,提高素质。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深入一线,向技术主任和老技术工人学习现场专业知识,将党建工作和生产专业知识相融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去协助行政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争做新时代复合型党员干部。
二、爱厂如家,爱民如己。
在日常工作中,处处以厂和职工利益为重,认真贯彻执行厂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待职工要同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一样,多关心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多与他们交心谈话,对职工提出的.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在车间大型检修和险重工作时,深入一线做力所能及的事,做领导和职工信得过的好干部。
三、秉公办事,清正廉洁。
在工作中,作为支部书记,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认真监督好车间重大决策性事项,对待错误行为和不利于厂及职工利益问题面前敢于直言不讳开展批评指正,坚持做到秉公办事,做到重大事项及时公开公示,自觉接受职工监督,时刻保持清正务实工作作风。
四、积极探索,创新求进。
在工作中,积极协助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做好生产技术革新,同时,按照新时代基层组织建设新标准,转变旧观念,积极探索支部建设新路子,让基层支部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努力让支部建设标准再上新台阶。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以刘金奇精神处处指导自己的言行,努力踏实工作,加大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力度,带领全体职工热爱厂和车间这个集体,努力工作,争做优秀党员干部。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2
“哀乐如歌祭忠魂,挽联低垂颂英雄。”8月2日上午,因遭遇恐怖袭击英勇牺牲的我驻索马里大使馆警卫人员、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上士张楠烈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山东省举行。外交部、山东省委省政府、武警部队领导,以及驻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代表,社会各界群众代表近千人怀着无比悲痛和无限崇敬的心情到场与英雄告别。
在济南市粟山殡仪馆第一告别厅内,放满了社会各界敬献的花圈、花篮,门前悬挂着“向张楠烈士告别仪式”的横幅,厅门左右悬挂着挽幛:忠诚使命血洒异域卫士永垂不朽;矢志从军为国捐躯英雄青史长存。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张楠烈士生平、照片和在异国他乡战斗的视频画面。两名礼兵庄严肃穆,菊花青纱簇拥着张楠烈士的遗像。遗像下,昨晚刚刚被迎接回国的张楠烈士的灵柩上覆盖着鲜艳神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张楠烈士英勇牺牲,牵动着各级各地领导的关注。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分别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向牺牲和受伤武警战士表达亲切关怀,向烈士亲属表示亲切慰问,要求全力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外交部、山东省委省政府、驻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烈士的家乡所在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等各单位纷纷发来唁电、唁函,并送花圈挽联。武警山东总队批准张楠同志为烈士,武警部队追授他“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奖章。
9时30分,遗体告别仪式开始。仪式由武警山东总队王爱国政委主持,外交部张明副部长,山东省委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武警部队张瑞清副政委、政治部陈国桢副主任,索马里驻华大使等军地领导分别看望慰问了烈士父母及亲属,并参加告别仪式,向英勇牺牲的张楠烈士表示沉痛哀悼。
在悲恸的哀乐声中,参加告别仪式全体人员肃立,向张楠烈士默哀三分钟。山东省委姜异康书记简要介绍了张楠烈士生平,称赞他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是献身警卫事业、建设精锐之师的杰出代表。张楠烈士满怀报国之志、执着强军梦想,用28岁的青春热血书写了中国武警忠诚卫士的价值追求和时代风采。
随后,参加仪式的代表、烈士亲属、社会各界群众、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依次进入大厅,围着烈士灵柩缓缓绕行一周,向张楠烈士作最后的送别。然后,大家走到烈士亲属们面前,一一紧握烈士亲属的双手,低声安慰悲痛中的亲人。
浩气存寰宇,忠骨归故土。11时,张楠烈士告别仪式结束。两名礼兵手捧张楠烈士的骨灰盒缓步前行,送上灵车。张楠烈士的亲属、家乡有关领导、武警山东总队部分官兵将随同护送灵车返回烈士家乡、河北沧州。下午14时30分,张楠烈士骨灰安葬仪式将在河北沧州烈士陵园举行。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3
7月31日,三十六团林园连组织该单位党员干部在会议室集中学习了老党员魏德友同志的先进事迹。据了解,近日三十六团号召全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魏德友同志为榜样,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魏德友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安排的政治品格,淡泊名利、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甘于吃亏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忠于职守、坚韧执着、脚踏实地、认真较真的崇高境界,热爱家乡、保卫祖国、勇于牺牲、寸土不让的国防国土意识。为掀起学习热潮,三十六团政工办统一部署,14个党支部迅速拟定学习计划,组织本支部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魏德友同志先进事迹,要求参学的每名党员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形成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的浓厚氛围。通过学习,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做向魏德友同志那样理想信念坚定、富有责任担当、坚持艰苦创业、矢志维稳戍边的兵团人,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建功立业,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团场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4
20__年,“非典”爆发,也把陈薇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当时,很多医护人员感染了肺炎,陈薇带领着团队不分昼夜地攻关。
点击播放 GIF 1.6M在先后奋战了50多天后,他们终于如愿研制出了“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这种干扰素对“非典”有抑制作用。
当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后,没有一人染上肺炎。
而在这100多天的战场上,她没有见到过一次家人。
4岁半的儿子思母心切,看到妈妈在电视上出现,忍不住隔屏亲吻。
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陈薇因此一战封神。
20__年,“汶川大地震”。
陈薇再次临危受命,担任抗震救灾防疫小组组长,在余震不断中率队入川,艰苦战“疫”两个月,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同年,北京奥运会。
她又参与“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领队员进驻20个主要场馆,负责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任务,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20__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
而荒.唐的是,病毒初期,世卫组织和各国政府,对于埃博拉患者的呼救声视而不见,“全球性的不作为”,正是埃博拉病毒爆发的罪魁祸首。
而早在20__年,在多数国人还不知“埃博拉”为何物时,陈薇就针对这一烈性病原体展开了研究。
她敏锐的觉察出:“埃博拉离我们也许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14年后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也证明了她当年的先见之明。
也正是在她的强烈坚持下,“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终于获得了国家“863计划”支持。
20__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致死率50%~90%,并向世界国家扩散。
而此时,后知后觉的世卫组织队伍,溃败!
欧美多国援非队伍,溃败!
一时间,世界谈“埃”色变。
又是危急关头。
陈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征塞拉里昂!到西非一线去,把疫情挡在国门之外!
在塞拉里昂,经过多个夜以继日的攻关、多次的疫苗临床试验。
陈薇团队研发的世界首个20__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一举成功!
相关科研论文在12月23日凌晨发布在了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这也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当地工作人员合力将陈薇托举起来,抛向空中
在塞拉利昂,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别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连国家最高领导人,都要为她点赞。
三十年来,一次次与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一次次在无形战场拼死搏杀,她从未畏缩不前过。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忘我地投入与奉献精神,儿子也耳濡目染。
埃博拉爆发后,她的儿子麻恩浩,是中国唯一一位在埃博拉疫情暴发后,到西非做志愿者的中国中学生。
图为20__年埃博拉疫情后,母子两人一起上台领奖
奔赴最前方的战场,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最充分的方案,开展最长期的奋战。
这是一名科学家的清醒,也是一名军人的坚毅。
20__年,因功勋卓著,陈薇晋少将。成为当天晋升的唯一一名女军官。
20__年,她与屠呦呦一起,被评为“20__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0__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__年,新冠病毒再次肆虐,女将军披甲出征。
而之后,也就有了我们开篇的故事传说。
“与毒共舞”29年,女将军,威武!
大医精诚,巾帼英雄
已经有太久了,出门时战战兢兢,想喝杯奶茶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而现在,我们终于有了盼头。病毒的问题,完全可以靠疫苗解决。
就像陈薇院士所说:“疫苗是终结新冠最有力的科技武器,这个武器如果由中国率先研制出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仅体现中国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我们的大国形象!”
在与病毒搏斗的过程中,只有疫苗才能实现真正的全民免疫。
“做好失去亲人的准备”,跟不战而降有什么区别?
曾经有人问陈薇:“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陈薇轻描淡写地答道:“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也有些同事在转业前劝她:“陈薇,你少搞些魔鬼课题研究。”
可是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等烈性微生物,在她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这些东西既能用于战争,也能在和平时期导致疫情,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我希望这个世界上,再也不要因为埃博拉,让更多的孩子失去童年的色彩。”
这个愿望很难,但她一直在坚持!她不仅想为中国构建生物盾牌,也想用这个盾牌守护全世界。
她就像青山一样宁静淡泊,忍四时之落寞,渡寒暑之艰难。
当危险来临时,哪怕冒着身陨的风险,也毅然抵挡奔涌而来的猛烈火焰。
不得不感慨,真正担起民族重担的,从来不是光鲜亮丽的流星,而是默默耕耘的国士。
对比某些抱怨环境待遇,在疫情期间避难外国的明星,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像陈薇院士这样为国为民的人,才够资格成为国民偶像。
“为了祖国的明天,我愿做一块普普通通的基石,铺成一条小路,让更多人走向明天”,
就是她践行一生的箴言,也是她过去、现在及未来人生的写照。
如果可以,请让更多人知道她的事迹。也许某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会用一生追随她的足迹。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5
通过深入调研与论证,黄诗燕与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形成共识:打造炎陵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和特色水果、有机茶叶、无公害蔬菜、笋竹、油茶、酃县白鹅、花卉苗木、药材八大“农字号”特色产业,鼓励村民“量体裁衣、宜养则养、宜种则种”。
“一带八基地”的突破口在哪里?黄诗燕将目光盯准了炎陵的黄桃。20__年,炎陵县将黄桃产业纳入重点扶持,重点推广良种“锦绣黄桃”,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奖励扶持种植户。
对此决定,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财政本来就困难,黄桃产业看不到税收预期,每年拿钱去“贴”,值吗?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品质如何保证?都种黄桃,果贱伤农怎么办……
黄诗燕不为所动。在他的主导下,全县砍掉劣质黄桃苗,培育5个优质高效示范点,扶持171个科技示范户;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及时提供良种苗木、技术培训、农资供应、销售渠道等服务……
黄诗燕成了炎陵黄桃的头号推销员。
每年的桃花节、黄桃大会,黄诗燕都出面“站台”吆喝;北京、广州等地的供销对接会,黄诗燕现场促销;央视推广炎陵黄桃,黄诗燕琢磨出推广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每到黄桃成熟季节,黄诗燕还会到路边水果店转一转,要求有关部门两天报告一次全县黄桃销售信息。
黄诗燕为炎陵黄桃的品牌推介不遗余力,有人好心提醒:“领导干部为产品站台代言,不妥。你是县委书记,更容易招来非议。”
“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黄诗燕很坦然。
如今,炎陵黄桃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炎陵黄桃”获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出口新加坡、阿联酋和香港、澳门等地。目前,炎陵全县8000多户种植黄桃8万多亩,近6万人进入黄桃产业链,近60%贫困人口通过种植黄桃稳定脱贫。
“农业产业需要培育期。没有当年黄书记花大气力抓黄桃产业,炎陵脱贫摘帽不见得有这么早。”炎陵县县长文专文感叹。
20__年11月11日,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已担任炎陵县黄桃产业办副主任的谭忠诚在红军标语博物馆最后一次见到黄诗燕。临走时,黄诗燕叫住他:“老谭啊,炎陵黄桃发展进入了关键期,你怎么看?我们找个时间探讨探讨。”
“炎陵黄桃确实碰到了同质化竞争等新问题,他一直在思考黄桃的未来。可惜再也不能和黄书记探讨了。”谭忠诚遗憾地说。
贰 高质量脱贫,要增强“造血”功能
黄桃是炎陵老百姓脱贫的大功臣。但炎陵脱贫的舞台上,单靠一个黄桃撑不起整台戏。
如何增强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以农为主的炎陵怎样才有发展后劲?
黄诗燕对炎陵脱贫攻坚有着长远的考量。
要实现高质量脱贫,关键是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除了绿色农业,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工业,也是黄诗燕紧紧抓住的大事。
目前,炎陵全县已形成北有红军标语博物馆、西有炎帝陵、东有神农谷、南有一批红色革命旧址的旅游格局。20__年1月7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炎帝陵景区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书记在天有灵,会为此欣慰。”炎陵县炎帝陵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园平感慨。不久前,黄诗燕来炎帝陵考察时还对他说:老李,5A要抓紧,千万不能功亏一篑啊。
为了引进一批优质项目,让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安心就业,黄诗燕下足了功夫。听说企业老总来炎陵,他连夜从凤凰赶回来。一家企业诉苦说招工难,他要求相关部门开着车,带着招工信息直接进村入户……
几年间,全县首个年纳税过3000万元、首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首个落户炎陵的民营500强企业等不断涌现,被外界誉为贫困山区招商引资的“炎陵现象”。
20__年11月26日,黄诗燕还陪同省里一个考察组去湖南全康电子科技公司考察。但这一次,平常总是激情满满全程讲解的黄诗燕,声音低了,步子慢了,甚至一个人在角落里坐了好几分钟……
叁 “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
清晨,阳光带着一丝冬的冷冽倾洒,几栋线条简单的青灰小楼安然而卧。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炎陵县委大院,朴素、低调。
“20__年黄书记来炎陵时,大家统一认识,不建新大院,把钱花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文专文回忆。
脱贫攻坚,攻的是最坚的堡垒,啃的是最硬的骨头。贫困群众“住房难”,就是炎陵要过的“坎”。
黄诗燕决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对象安居、土坯房集中改善三大工程。但三大工程至少需要资金3亿多元。对当时年财政收入仅3亿元的炎陵县而言,这道“坎”实在不好过。
“能否只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难题”;“资金缺口大,易地搬迁建房标准是不是低一点……”但黄诗燕态度鲜明:“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
于是,县委、县政府“勒紧裤腰带”,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黄诗燕自己则带头“省钱”:工作人员几次提议,对县委书记办公室进行简单装修,被拒绝;办公桌褪色掉漆、书柜变形,建议换新的,被拒绝……
难关就这样闯了过去。3年来,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了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对象实现安居,6122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善。
现在,一栋栋新房映亮了百姓的笑脸。船形乡水垅村134户村民的土夯墙、杉皮顶房子,已变成了盖着琉璃瓦的新砖瓦房。在距水垅村40公里之外的炎陵县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区内,村民魏振灵的住房更“洋气”:崭新的红砖房内,煤气灶、电饭煲俱全。“以前都是土灶黑锅,破房烂瓦,哪里想得到有今天咧。”魏振灵的老婆笑呵呵地说。屋后的菜地里她种上了白菜、豌豆,还在不远处的小杂屋里喂了几只鸡。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6
近段时间,好多学校兴起了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的热潮,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张桂梅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这三十年中也一直积极践行这一人生追求。
她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参加工作30多年来,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
作为一名教师,她心系困难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教育扶贫行列,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自己却甘守清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桂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家访。张桂梅身体不好,但是她却从来不让学生家长来开家长会,自己拖着生病的身体进大山挨个对学生进行家访。在遇到有辍学思想的学生时会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给学生和家长做工作,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就是这样的家访,张桂梅坚持了十年,帮助很多想辍学的孩子又重新走进了学校,坐在了课堂上学习。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着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生生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虽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却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
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燃的人生故事传说,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
身为教师的我,在学习了张桂梅的一些先进事迹后,联系自己的实际想想,觉得作为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教师,和她相比,我确实深感惭愧,还有我身边的一些老师,大多时候都把个人的切身利益挂在嘴上,缺少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和精神,有时候学校安排做事,总是各种借口推脱,好像一切事情都是学校领导的事情,他们只负责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试问这些老师和张桂梅如何能相提并论,怎么有资格和张桂梅老师放在一起比较呢?我们的一些老师确实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张桂梅老师那种无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后,我也反思了自己,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为培养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我们以后一定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培养一批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7
李文祥:一位平凡的革命老人,一位平静的耄耋老者,一位平常的慈悲长辈。“平凡”、“平静”、“平常”,在李文祥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的坚毅、不折不扣的坚持,和不卑不亢的坚强。而这一切,正是“三平”精神的直接体现。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这极具概括力和渗透力的“三平”精神,是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20xx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
从现在开始,我决定学习李文祥,将“三平”精神落到实处,落到生活和工作中来,落到每一个真实的当下,落到行、住、坐、卧中来……
在平凡之中依然有着伟大的追求。宋代大文豪苏轼在《晁错论》中说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人的志向如何,决定他以后得发展如何。这个志向,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追求。革命先烈方志敏曾说:“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平凡之中,也不能失去我们的追求。追求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灯,会引领我们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行!尽管我现在的工作环境一般,又属于“无房无车无票子”的“三无人士”,但我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而且会为之奋斗不止,直至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在平静之中依然有着满腔热血。三国时的军事家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即是说,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看似平静之中,却蕴含着对人生、对社会、对事业的满腔热血,更是一种积极进取、为事业兢兢业业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境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应在求真务实、严谨科学的“平静”之中,心正气正、激情满怀,时时刻刻为党的事业准备着,随时愿意为党的事业奉献出自己的最大力量。
在平常之中依然有着极强烈的责任感。有位教师在文章中写道:“雄鹰看到蓝天的广阔,便振翅高翔,自由而高傲;飞瀑看到峭崖的险绝,便一泻千仞,流银泻玉,灵动如龙;海燕看到巨浪的汹涌,偏引吭高歌,乘风破浪,大气巍然。我们如果没有责任心,就如那墙头的浮草,轻浮浅陋。”一个没有责任心、责任感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唯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才愿意去付出、去努力、去开拓、去奋进。虽然我们的生活很平常,但责任感却不能忘,我们每做一件事情,要权衡轻重,不能盲目,不能莽撞。
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就很难发展、壮大;一个人没有精神,就很难成才、成功。精神是脊梁,是支柱,是财富,是我们生命的基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当前有“四种危险”摆在全党面前,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居首位。精神,是人性的根本、文化的生命、民族的灵魂、国家的希望,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强大动力,是时代最鲜艳的花朵。而“三平”精神,正是解除我们“精神懈怠的危险”的重要“法宝”,理应得到弘扬和传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更应该学习李文祥同志,弘扬“三平精神”,争做“简单、坦诚、阳光、激情”式干部,在实际生活中,坚持信念、淡泊名利、自觉担当、默默奉献,把这种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范县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8
多年前,敦煌研究院来了一位武汉大学博士,很有研究才能。为了工作,他和妻子长期分居两地,孩子寄养在外婆家。几年后,考虑到更好照顾家庭,他萌生了离开敦煌的念头,却始终放不下在敦煌的研究。
经历过相似纠结的'“敦煌女儿”樊锦诗把一切看在眼里。樊锦诗曾多次想离开敦煌,但为了保护莫高窟,最终扎根大漠五十余载。樊锦诗察觉到博士不好意思向院里提要求,就主动找到他说:“对你而言,有一处住房很重要,我就把兰州的房子处理给你。”然而当时已没有福利分房政策,兰州房价也涨了,博士还是有压力。留下一个人才比留下一套房子重要!”樊锦诗和丈夫彭金章商量后决定,以博士能接受的最低价把房子卖给他,为敦煌留住了人才。
樊锦诗说,对每个职工而言,有什么能比一家人安居乐业更重要?而对敦煌研究院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她深知,每一个放弃优渥生活来莫高窟的人,都怀有可贵的信念,都战胜了世俗意义上的诱惑和欲望。对刚来敦煌研究院的年轻人,樊锦诗直言不讳:“年轻人有三条道可走,一条是黄道,一条是白道,还有一条是黑道。黄道是做官,白道是发财,黑道就是做学问,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到敦煌就只能走黑道了。”
这些年轻人留了下来,也成了“打不走的莫高窟人”。樊锦诗年轻时内向沉默,上台说不出话,照相靠边站。但她现在说话直来直去,大胆与人争论,着急时会跟人争执,有人说她严厉、不近人情,但樊锦诗无所谓,尽心尽力解决问题才重要。
“我有责任为敦煌事业的发展留住人才。”樊锦诗说,“如果有朝一日我离开敦煌,大伙儿能说,‘这老太婆还为敦煌做了点实事’,我就满足了。”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19
“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的黄诗燕,将一名新时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形象,立在炎陵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感召来者,以启后世。
壹 堂堂正正做事 清清白白做人
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前,黄诗燕身穿白衬衫,佩戴党徽,精神焕发地站在最中间。
“我很怀念黄书记。”炎陵县委副书记饶祥明拿起桌上的这张合影照片细细端详,“人们常说,当家3年狗都嫌。黄书记在炎陵工作快9年了口碑还这么好,他真正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黄诗燕刚来炎陵时,饶祥明先后3次请他去自己家里吃饭,他都推辞了。第3次黄诗燕说了心里话:老饶啊,我这个人吃饭很简单,再说去了你家不去他家,难得平衡,谁家都不去最好,我还可以省点时间做事。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炎陵这些年,黄书记没有接受过任何一次私人宴请。”饶祥明说。
黄诗燕的老家就在攸县,亲戚多,但他从没有插手过任何一个项目,打过任何招呼。妻子和女儿来炎陵看他,也都是悄悄地坐快巴来回。
宿舍里,沙发破了,电视机旧了他都不准换,唯一要工作人员添的“家具”,是两把折叠的椅子。沙发太小,来了人坐不下,添两把折叠椅,方便他人,也不占地方。
黄诗燕去世后不久,饶祥明收到了黄诗燕女儿黄心雨发来的短信。她说,现在还有远房亲戚假借父亲之名要求办事,这是父亲不愿看到的,请他也不要为他们办这些事。
“心雨很年轻,但很懂事。黄书记的家教严、家风好。”饶祥明感慨。
贰 “我们都尊称他为‘黄老师’”
入夜,炎陵县委大院里,挂在大樟树上的一盏盏方形路灯亮起来。
以往这个时候,是黄诗燕的散步时间。
散步不仅是运动,也是黄诗燕细察民情、精准调研的微访。路上少了一个井盖,路边的灯没有亮,甚至大院门前树下的一盏灯上有蜘蛛网,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黄桃上市,他常到路边的小店去询问,甚至走好几里地赶去集贸市场调查。
有一次,黄诗燕在散步时发现,街头垃圾堆得比较多。他立刻打电话询问,原来是一个垃圾处理厂搬迁与当地百姓的协商出了问题。他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开会。“会上他发了火:这是老百姓生活的大事,必须连夜解决,明天早上看结果。”炎陵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建中回忆。
散步,还是黄诗燕与干部群众心连心的贴近。
和大院门口的保安聊天,他发现保安室天花板漏雨,通风不好,马上通知后勤部门改善;接龙桥边碰到一位残疾人,他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并打电话请县民政局将其送回家。
黄诗燕去世后,炎陵县鹿原镇党委书记贺勇一直没有勇气再走那条熟悉的路线。因为“每次路过都是一种煎熬” 。
20__年3月,贺勇调任县委办常务副主任。“当时我觉得自己40岁了,有点本领恐慌,甚至不想干了。有一天他改完我起草的综合材料后,邀我在大院里散了几圈步,以‘老办公室’的身份和我分享他的经验,我的心一下就安下来了。”
令贺勇和其他干部都记忆深刻的,还有黄诗燕的博学多才。他记忆力惊人,散步时,《资治通鉴》《三国演义》里的一些段落,能一字不差背出来。“私下,我们都尊称他为‘黄老师’。”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0
樊锦诗中学时就爱逛博物馆。1958年填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时,她以为自己以后成天“挖宝贝”。不想此后大半生待在了大漠,成了莫高窟的守护人。在莫高窟9层楼旁的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里,有一个不大的房间。土炕,土桌子,还有一个土“沙发”,这是樊锦诗曾经的住所。生活是苦的。灰土怎么也扫不完,老鼠窜上床头是常事;一直与远在武汉大学工作的丈夫相隔两地,孩子出生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一件孩子的衣裳。有多次离开的机会,樊锦诗最终留在了敦煌。
“对莫高窟,是高山仰止。越研究越觉得,老祖宗留下了世界上独有的、多么了不起的东西!”樊锦诗说。是吸引,更是责任。这座千年石窟曾历经磨难,成为“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常书鸿、段文杰等前辈白手起家、投身沙海,为保护敦煌倾尽一生心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前所未有地重视莫高窟的保护。“文物命运是随着国家命运的。没有国家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文物保护的各项事业,我们也不可能去施展才能。”樊锦诗说,“只要莫高窟存在,我们一代代人就要把它陪好。”
从“一张白纸”到“极具意义”“让保护和管理真正符合国际标准和理念”1987年,莫高窟被评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时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的樊锦诗是申遗的主要负责人。梳历史、理保护、讲开放,在填写大量申遗材料的过程中,她看到了更为深广的世界。“文物保护的国际宪章和公约原来没听过,保护涉及法律和管理从前不知道,怎么处理保护与旅游开放的关系也不清楚。这给我莫大的刺激。”樊锦诗说,在全面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体系后,她更深入地认识到了莫高窟的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6项标准莫高窟全部符合。我想,一定要保护好莫高窟,让保护和管理真正符合国际标准和理念。”她说。一幅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巨大图景,在樊锦诗心里悄然铺开。莫高窟历经千年,壁画彩塑已残损破败。如何让这一人类遗产“永生”?做过文物档案的她想到了用数字的方式。上世纪80年代,敦煌研究院开始尝试文物数字化。就是将洞窟信息拍照,再拼接整理,最终形成能够“永久保存”的数字洞窟。这些数字资源还可以被“永续利用”,成为出版、展览、旅游等的资源。说时容易做时难。形制改变、颜色失真、像素不足等一个个问题摆在眼前。与国内外机构合作,自己逐步摸索……樊锦诗说,从提出设想到真正做成高保真的敦煌石窟数字档案,他们花了整整20年。这些数字资源显示了价值。20xx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运,数字球幕电影让游客领略了石窟风采,也缓解了保护的压力。
此外,敦煌研究院还在立法保护文物、制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了经验、推广了成果。莫高窟的管理与旅游开放创新模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称其是“极具意义的'典范”。
“莫高精神”成大漠“第二宝藏”“这是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自1944年敦煌研究院建院以来,一批批学者、文物工作者来到大漠戈壁中的敦煌。今年国庆前夕,樊锦诗为工作30年以上的敦煌人颁发奖章。她那一头白发,写照着岁月的流逝,见证着一代代传承。建院70周年之际,樊锦诗在总结前辈创业历程后,总结出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老先生们明明可以拥有很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偏偏历经千辛万苦留在敦煌,他们就是精神符号。东西坏了还可以再造,‘莫高精神’垮了就啥也没有了。这是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樊锦诗说。
如今,莫高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大城市比还有不小差距,却仍有年轻人不断踏着前辈的足迹来到敦煌,甘愿奉献。他们说,“莫高精神”已经成为文物以外的“第二宝藏”。
“干了一辈子,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敦煌女儿”樊锦诗充满感情地说。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1
2月6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给予张定宇和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的决定》。
其中,张继先是湖北省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的人。
张继先,女,现年54岁,1989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湖北省、武汉市委员,湖北省职业病尘肺病鉴定专家,现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内科党支部书记。张继先同志以超强的专业敏感意识,最早判断并坚持上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是医院救治一线的“带头人”,始终不渝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根据官方消息,张继先是在20__年12月27日把相关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医院迅速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
“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
张继先是如何发现的?
20__年12月26日上午,张继先在专家门诊时,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小区的老两口。两位老人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却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
张继先让老两口叫来其儿子做检查,儿子没有任何症状,但CT显示肺上也有特殊表现。
同日,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张继先凭着对传染病疫情的高度敏感,给这些病人做了多项流感相关检查,结果全部呈阴性,从而排除了流感。
27日,她及时把四人的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医院迅速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在20__年“非典”疫情防治中,作为江汉区专家组成员,每天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的张继先,凭着一个医生的责任和对传染病疫情的高度敏感,她感到“这里有问题”。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说,“我从那个时候(20__年)就有感觉了,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
她提到,“这就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
去年12月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
张继先立即又向医院报告。
医院召开多部门会诊,对7个病例逐一讨论,追问到还有两例类似患者,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治疗,也来自华南海鲜市场。医院高度重视,立即上报。
据《长江日报》报道,各方信源均证实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最早上报疫情,给政府及早监测疫情争取了时间。
在1月29日接受采访时,张继先还曾在病房大哭。她说:“病人太多了,我们的医护人员太苦了!”
20__年1月1日市场被查封
2月4日下午5时,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部,张继先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主持人董倩采访。
你是怎么敏感地发现疫情的?你现在几点上班几点下班,有没有休息……一个一个问题问下来,张继先一一作答。
自疫情发生以来,张继先没有休息,也没有了上下班的概念,开始还能住在家里,后来就住到了医院旁边的宾馆,一来方便与家人隔离,二来科室有事可以及时赶到医院。
“你为什么要在网上买工作服,不让医院配发?”最后董倩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张继先回答,如果医院配发的话需要订做,而网上买能够很快到货。
今天下午,张继先又接受了“战疫情”特别报道主持人董倩的专访。
张继先说,在她来之前,她所在的医院有18位患者出院,这18位患者全部是在20__年12月11日左右开始入院治疗的,入院时的病情都是中度到重度。
在被问及是如何发现华南海鲜市场是疫情的源头时,张继先说,医生在填写病例时发现,共同点都是去过华南海鲜市场。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2
滕启刚,男,汉族,1982年9月参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20__年6月突发疾病去世,终年57岁。
滕启刚同志深入学习贯彻,认真践行,全身心投入党和人民的审判事业,是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基层法院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新时代辽宁政法战线的杰出代表。他一生爱党、一心为民、一贯公正、一身正气,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是满满的正能量、感人的好典型。他扎根基层法院30年,把对党的忠诚融入每个岗位、每次审判,矢志追求公平正义。他把群众的利益看得最重,常说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能调解的要尽量调解,审理的886件民事案件中,调撤率达68.9%。他潜心钻研业务,一步步成长为同事们眼中“行走的法律辞典”。近三年,主持审理的362件行政案件,结案率100%,平均审理时间仅为法定审限的四分之一。他敢担当、善作为,排除外界干扰,坚持秉公办案。身为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不怕得罪人,不当老好人,讨论案件时直言不讳发表意见,力求找到最客观公正的审判方案。20__年,鞍山市千山区组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他主动牵头负责调处中心工作,110件行政争议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利用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他爱人下岗,不找组织、不托关系,自己帮助爱人摆摊自谋生计。一名亲戚因抢劫被判刑,他严词拒绝讲情。多年来,他累计审理案件1958件,无一违纪违法举报,无一冤假错案。生前曾荣获“全国法院优秀直播法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30项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带领团队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和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在辽宁振兴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省委决定,追授滕启刚同志“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省委号召,全省党员、干部要向滕启刚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永远信党爱党为党,自觉把人生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实际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学习他践行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习他敢于斗争、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直面问题,决不“绕道”,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同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要引导党员、干部全面贯彻,坚定捍卫“两个确立”,站稳人民立场,牢记初心使命,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清正廉洁、敢于斗争,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奋力开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3
8月24日下午,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市司法局做专场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谭家戎同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金悦同志,市中级人民法院专职审委会委员杜尔莉、赵毓同志,市司法局党组班子成员与100多名市司法局党员干警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保义同志主持。
报告会上,千山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金峰同志,千山区人民法院立案二庭负责人吕晋锋同志,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覃文博同志,滕启刚妻子李淑华同志,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深情讲述了滕启刚同志生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先进事迹,使现场党员干部深切感受到一位优秀人民法官的坚定信念和为民情怀。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会场内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现场聆听报告后,广大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和鼓舞,一致认为滕启刚同志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可亲、可近、可学,一致表示要认真按照市委和市委政法委关于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的安排部署,自觉以滕启刚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党叫干啥就干啥、赤胆忠诚再出发”的政治本色,学习他“案件无大小、公正价最高”的履职情怀,学习他“清正传家远、廉洁润人心”的品行风范,把初心变恒心,视使命如生命,在实际工作中着力加强法治建设工作统筹,持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拓展守法普法工作质效,有效增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队伍,努力为全市“抓发展、促振兴”贡献更大的法治智慧和力量。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4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爱岗敬业更应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
如此说来,只有爱岗敬业,才能让我们的工作责任百分百。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呢?
首先,在认识上狠下功夫。行为科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美国心里学家克雷顿·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及马斯洛“五个层次需要论”均认为,所有需要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工作的基础上。因此,如果我们不爱岗敬业,不尽职尽责好好工作,走到哪里,所有需要实现都会化作泡影。
第二,放弃“自我价值观”,克服消极行为。消极行为是指员工公开或私下反抗企业意愿的行为。这种行为好比污水,即使只有一杯,把它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是一桶污水,而不是一桶酒。所以,不遏制消极行为,爱岗敬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放弃“打工”思想,秉承“合作”理念。“合作”意味着双赢,意味着员工在地位方面获得了平等、在人格方面获取得了尊重、在劳动权利方面获得了保护、在心理方面获得了平衡,因而其参与意识更加自觉和强烈。事实上,持“合作”观念工作,员工的“爱岗敬业”行为通常会表现得细心而主动,他们也通常常会把工作的过程当作一种享受而去快乐地完成。
第四,管理者须积极营造“爱岗敬业”的浓厚氛围,让员工感到“爱岗”光荣,“敬业”崇高。通常情况下,员工的爱岗敬业行为容易被侵害和毒化。这是因为破坏总比建设易,学好总比学坏难。因此,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培养、倡导、及时鼓励、坚决支持那些为企业和组织所需要的“爱岗敬业”行为,对企业和组织不需要的消极行为予以抵制、惩罚或引导。这样,“爱岗敬业”风尚的形成并持续,不是没可能,而是必将会实现。
从小处讲,单位的发展离不开爱岗敬业而具有奉献精神的职工,从大处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正呼唤着亿万具有爱岗敬业这种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的人。具备爱岗敬业这种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精神的人,永远都是企业的中坚,是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5
这几天,时尚圈突然被一个叫王德顺的花样爷爷刷屏了。
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一场以“东北大棉袄”为设计元素的时装发布会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登上T台,赤裸上身引发轰动,一起时尚圈刮起东方花样爷爷的旋风。自己点开一看,什么叫热腾腾的劲浪!简直是仙风道骨,直接秒杀小鲜肉。老爷子不摆酷,不装高冷,从T台热烘烘地走来,率性,健康,穿着大棉裤和千层底黑布鞋演绎过去的恋情,从内涵上又再次让小鲜肉们望尘莫及。
确实,这位79岁的老爷子哪里和“老”沾边嘛!这个老不是说看不出年龄,一定的年龄,皱纹和暗沉不可避免,已经写在脸上。但是他的表演和他的活法,他的人生状态,真的完全没有精神衰老的迹象。
但是,更多尚未老的老人,随着岁月的增长,生活的压力,很早地“放弃”了自己。比如我们这代中年人的父母,其实就是像王德顺一样年纪或者年纪更大一些老年人。让这个年纪的老年女性穿细高跟,哪怕她们想试,也怕别人会笑话,不怕摔跤吗?还有,如果不花绝大部分精力忙着儿孙的事情,就显得不务正业,不那么贤良。而另外一方面,过多的付出和关注又让老人习惯心理上依赖儿女,而儿女这边呢,又感到被亏欠绑架,搞得两代人皆不自在。
其实,王德顺中年非常不顺。1985年,49岁的王德顺和妻子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家乡,成为最早的“北漂”一族。多年来,王德顺以家庭哑剧团的形式进行巡回演出,走遍了中国、走遍了欧洲,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吉卜赛”。吉卜赛是什么?就是不管流浪何处,无论在任何苦难中,都可以用一百种乐器、一百种腔调、一百种体姿呈现出欢乐的歌舞,其中所体现的都是无往不靡的乐观主义。几十年,他演了无数部电视电影的配角,不是这次T台秀,估计很少有人知道王德顺这个名字吧?现在他和家人都签约了遗体捐献。他说他的身体活着为“艺”用人体,死后为“医”用人体,一点没糟蹋。
这些都是王德顺岁月积累的豁达乐观和精神气。人在老年的时候,也许体力不及年轻人,但经验是财富和宝藏;也许记忆力不及年轻人,但智慧却无可比及。年轻时,历经了沧桑和困苦,但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这就是那场秀,王德顺展示的他,保持的实力和他独特的魅力。
老人的天地其实可以很宽广,为什么王德顺会成为热捧的对象?其实现在的年轻人中年人不仅仅希望老年人能活出这个格局,这个范儿;更有,其实是对自己的鼓励,希望那也是将来的我们自己。希望我们这代人会优雅地老去,会摆脱父辈、祖辈年老时沉重局促的影子,而像王德顺这样的老人一样,去健身,去学习,去展示自己,活出每一个年龄的精彩。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6
通过学习申纪兰精神,使我感触很深。申纪兰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牢记党的宗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时刻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一心扑在工作上,她勤奋敬业、恪尽职守,坚持原则、严于律己,胸怀坦荡、谦虚谨慎,勇于吃苦、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范,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省以至全国共产党员作风建设的一座灯塔、一把标尺。申纪兰像一面镜子,对照她,我在感动之余,触动很深。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纪兰精神就是要学习她坚定的政治立场、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奋力开拓的创新精神、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和淡泊名利的奉献意识。
学习纪兰精神,一是要学习申纪兰同志立场坚定的政治素养。申纪兰同志常说的一句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就是要把一切献给党,申纪兰同志,听党的话。”她把所有的荣誉归功于党,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体现了一个党员干部的最高境界和水平。
学习纪兰精神,二是要学习申纪兰同志心系人民群众的公仆情怀。只有时时刻刻心里装着人民群众,不忘记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申纪兰虽然身处高官,但没有忘记过父老乡亲,只要对群众有利的事情,不管多么微小,都要去做一做,不懈的努力为群众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纪兰精神,三是要学习申纪兰同志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申纪兰同志既是全国著名劳模,又担任过多个领导职务。知名度大了,但她为人民立新功的思想没有变;地位高了,但她共产党员的本色没有变;环境换了,但她廉洁奉公的意识没有变。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各项规定,讲操守、重品行,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村里创办“纪兰饮料公司”,她说只要规规矩矩经营,老老实实纳税,对村民增收有利,她的名字可以用。有人想借她的名气搞歪门邪道,她说“给个金山也不干”,坚决予以回绝。村民要给她塑铜像,她说铜像金像不如老百姓心中的好形象。她就是这样,以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心中塑起了一个真正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学习纪兰精神,四是要学习申纪兰同志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申纪兰同志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本色,生活上十分节俭,工作中反对铺张浪费,坚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近年来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不少人住上了楼房,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而她时刻惦念着那些困难群众,一直居住在简陋老屋,家里的摆设也是几十年前的。她外出开会或为群众办事,坚持不领补助,不报销差旅费。市里给她配的小汽车她很少使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尤为难能可贵,深得群众赞誉。
通过学习申纪兰的事迹和精神给我以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我表示要学习申纪兰同志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淡泊名利的奉献意识、奋力开拓的创新精神以及她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从自我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7
“披一身圣洁,你是如此美丽;怀一身绝技,你却默默无语;你以天使的名义,担起救死扶伤的道义;你用牺牲的勇气,把自已的安危藏起。”
蔡蕴敏,正是这么一名普通的白衣天使。在她20xx年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将“解除病人痛苦,让病人活得有尊严”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并以此不断地激励自己悉心研习、提升技能,倾心为患者解除病痛。在这平凡的岗位上,蔡蕴敏用她的精神诠释了一名白衣天使的品质,并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行动照亮着每一位患者心中的希望。
在蔡蕴敏身上我看到了她的敬业精神。有一次赶来求治的一名直肠癌康复者,因为护理不善,致使造口袋贴合不了皮肤,发生了排泄物渗漏的状况。她马上让病人在治疗床躺平,卸除他身上的污物袋,仔细地开始为他清理创口,房间里的气味顿时变得更加浑浊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她。
在蔡蕴敏身上我看到了她的进取精神。有一次一位高位截瘫的23岁小伙子因长期卧床,导致尾骶骨大面积压疮。蔡蕴敏前去会诊时患者伤口已经溃烂至骨头,面积大,渗出液多,伤口处还发出阵阵恶臭,蔡老师除了同情,深深的责任感驱使她要尽快给他治愈,让他重启美好人生。她跟踪国际伤口护理前沿技术,尝试“伤口、造口”的新方法,根据负压吸引原理,利用一个常规的强式吸引瓶子以及一根普通的鼻导管,她成功地制作成了一个负压吸引器,将患者伤口中的渗出液给引导出来,有效地制止了伤口反复感染。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小伙子最终痊愈。
在蔡蕴敏身上我看到了她的奉献精神。家住农村的20岁姑娘,因患癫痫症发作,将开水打翻在身,浑身上下严重烫伤,尤其胸腹部和手脚更为严重。由于家境贫寒,因此在住院治疗几天后即因经济原因出院,准备开始门诊换药。蔡蕴敏获知情况后,提出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隔天上门换药。经过两个月精心治疗,患者伤口彻底治愈。近年来,蔡蕴敏出诊次数更是多达200多次。
在蔡蕴敏身上我看到了她的团队精神。她带领的护理团队以高超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治愈了许多难以愈合的伤口,创造了伤口治疗的奇迹,成为许多病人广为传颂的白衣天使。
作为漕泾经济园区的普通职员,我被蔡蕴敏老师的事迹深深感动着。
我要学习蔡蕴敏老师的敬业精神。要戒骄戒躁,要热情耐心;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要尽己所能给客户提供最好最完善的服务;要唤起自己对工作的热情,要燃起客户的那团创业之火。
我要学习蔡蕴敏老师的进取精神。要合理利用时间,努力学习工商、税务的相关知识;要善于挤出时间,虚心讨教招商、服务的相关技巧;要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努力成为专业领域的百科全书。
我要学习蔡蕴敏老师的奉献精神。要勇于牺牲自己的时间,去节约客户的宝贵时间;要勇于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保证客户的切身利益;要勇于牺牲自己的权益,去满足客户的最大需求。
我要学习蔡蕴敏老师的团队精神。要热爱同事,互帮互助;要关爱同事,相互扶持;要感恩同事,铭记于心。
最后,我想说,蔡蕴敏老师是一名美丽的白衣天使,用她的爱心温暖着病人的心灵;蔡蕴敏老师是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用她的无私与奉献换回了我们的生活热情。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8
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今天我重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发现它被赋予的深刻的内涵,那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是在平凡岗位上争创佳绩的最好诠释。要求自己,做好表率,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本着对工作和岗位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极强烈的责任感尽职尽责,做到埋头苦干,无私奉献。
无需太多豪言壮语,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现实社会中,爱岗敬业的精神及先进个人无处不在,他们都是行业典范,用辛勤的劳动和敬业的精神赢得了领导、同事及同行业的赞誉及尊重。正是有他们做前例,更加坚定了我用实际行动坚持本职工作,为企业和社会做贡献的决心和动力。
首先,结合岗位实际,加强学习。学习是我们的自身之本,是我们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勤奋的自我学习和向他人学习,才能使我们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出现自满情绪,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学会谦虚,这样才能使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更好的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坚持爱岗敬业,努力有所作为。爱岗敬业我想是指一种责任,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工作中要求我们用这种态度对待,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爱岗敬业我想也是要精业,要成为本专业精通各项职能的行手,要带着问题用心的学习,边学边干,才能越来越好的胜任自己的岗位;爱岗敬业我想还是要讲奉献,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将个人利益与公司企业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双赢,生命价值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所以讲奉献应该成为我们的精神追求。
第三、立足本职工作,关注细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有时一个错别字一个简单的小数点就会造成无比严重的影响。人生紧要关头的一步就可能使你的人生发生改变,所以只有用心思考,精雕细琢,聚精会神把自己分内和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细、做实,才能创造出卓越的工作业绩。
让我们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把无私的精神刻在人生奋斗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价值,为公司发展和个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29
20__年10月10日,接受采访的袁隆平望着远处的稻田,若有所思地说道,“禾下乘凉梦”会由年轻人继续。今天,这位老人永远停下了手头的研究,将攻关的重担交给了后继者。老人家虽然再也不能出现在他心爱的田间地头,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一心为民谋温饱,深藏自身功与名”精神却会永远照耀人间,永驻我们心头。
脚踏实地研究,毫不张扬探索,袁隆平先生孜孜以求,改变了所有中国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况,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虽已功成名就,但他仍然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继续向更高目标努力着。就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乘飞机却从来只坐普通舱,依旧穿着35元的衣服,昼夜躬耕于稻田。他曾深情说“我研究杂交水稻不是为了当院士,而是为了老百姓有饭吃。”在《典籍里的中国》里,导演安排宋应星和袁隆平两位先生在水田中握手的那一幕,实为传神一笔。因为“为了老百姓有饭吃”的共同追求,这两位科学家身上都体现出了一种为民谋福,不计名利的崇高品质。
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在第四期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袁老带领着团队又马不停蹄开始了第五期的攻关。40多年杂交水稻科研生涯,对于袁老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漫长过程。如果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袁隆平自己的观点:“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禾下乘凉梦”是梦想更是创新,不满足于现状,不停步于所得,这不仅是科学研究持续进步的动力,也是各项事业能够向前发展的条件。
袁老曾笑言自己愿意做一只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贡献人类,为中国人赢得荣誉和尊严。是什么支撑着一位耄耋老者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奔赴南繁基地一待就是3个多月,除了“不让老百姓挨饿”的朴素为民情怀之外,还有就是他身上那种无私忘我的爱国情怀。这位经历过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岁月的老人最大的愿望是:“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将自身的发展和追求和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这是许多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人所共有的特质。忘却小我的私求,追求大我的价值,只有心系天下苍生,才能真正做到感天动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洞庭泛波亦哽咽,天下苍生俱失声,那位伫立在田间的瘦弱身躯虽然已经消失,但那股蕴藏在内的精神和力量,将永驻人间;身虽远去志永存,高风亮节照后人,这种精神将会永驻青史,也将激励着后来人在各自的事业中不断攻坚克难,再创新高。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30
20__年9月7日,是袁隆平90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2092.6斤的成绩。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31
20__年6月25日,47岁的黄诗燕走进炎陵县委大院,成为这个20多万人口的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此前,他是株洲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
从市委大院到边陲山区,也有人背后咬耳朵:还不是镀镀金,过两年“曲线救国”,进城升官咧。
黄诗燕没有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7月的大暑天,他戴上一顶草帽下乡去了。
他去了离县城最远的策源乡梨树洲村。这里地处湖南第一高峰酃峰下,旅游资源丰富,却是当时株洲唯一的“无电村”。
60多公里崎岖山路,黄诗燕花了3个多小时。村党支部书记伍英华向他诉苦:村民自己装的小型发电机电压不稳,由于用电强度大几次把发电机给烧了。全村共25户80余人,年人均纯收入仅1000余元。
他去了中团村的一户果园,和正在忙碌的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谭忠诚聊起了炎陵的黄桃。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县农业局从上海引进了100株芽苗。虽然炎陵有适合栽种黄桃的独特地理条件,但历经近30年发展,还是规模不大,质量不高。
黄诗燕短时间内先后走访了全县11个乡镇(场)、54个贫困村。他越走心情越沉重,沿途一幅幅图景在心中挥之不去:船形乡水垅村大半村民住在“杉皮屋”里,逢雨必漏;下村乡坳头村村民好不容易种出来的水果,因山路闭塞,一公斤两块钱贱卖给商贩……
一个多月的调研下来,黄诗燕摸清了家底:20__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970元,分别相当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52.8%、38.8%;按当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国家贫困标准,全县贫困发生率很高。
沉甸甸的数据让他寝食难安。历史的机遇,更让他深感责任重大。
贫困是文明社会的顽疾。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许下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在战胜贫困的道路上,党带领人民栉风沐雨,接续奋斗。20__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__-20__年)》,将罗霄山片区列入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炎陵县纳入了罗霄山片区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炎陵,这片浸透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热土,也似乎一直在等待一个领军人物的到来,他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凝聚起这片土地积蓄起来的所有力量,打赢脱贫攻坚的最后一战。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32
通过学习刘金奇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他的先进事迹所感动,被他勤于实践、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勇于攻坚的优秀品质所折服。刘金奇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有创造奇迹的“大事”,也有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正是这些才成就了一个矿山模范高尚的人格魅力。
对照刘金奇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主要存在“把更多精力放在促进企业发展等硬指标上、把政治理论学习当成了软指标、学习不够系统,进取意识一定程度地出现淡化,‘争’和‘创’的意识不如以前强烈,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内生动力不足,科学管理不到位,监督手段比较单一”等问题,导致有些监督没有真正落实。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要以刘金奇同志的先进事迹为镜,自己对照找差距。我们和先进人物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深读了《矿山模范先锋刘金奇》一书后,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刘金奇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自我加压,抓住点滴时间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如果不注意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就难以胜任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不断学业务、学知识。要挤时间去学,结合实际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本职工作,在本职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二是锤炼尽职履责、无私奉献的好作风。刘金奇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我要像刘金奇一样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是铸就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好品质。刘金奇同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考验。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原则、清正廉洁,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不良作风的侵蚀,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刘金奇同志之所以能够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这与他“忠诚、实干、创新、有为、干净”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要干就干出个样来,自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企业振兴的领头雁、严厉朴实的好矿长、干部职工的好搭档、扎根矿区的好党员,他三十几年如一日,始终怀着一颗为民服务、不畏艰难、乐于奉献、不图回报的赤诚之心。他舍小家、为大家,把工人的“小事儿”当“大事儿”,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忠贞不渝践行党的宗旨,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在默默坚守中追求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刘金奇同志三十几年如一日,“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不推不靠、主动任事,职工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全矿职工安全和生存的责任,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我作为三和分公司党委书记,充分认识到只有对工作、对事业充满激情,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奋力拼搏,才能有所作为。只有摒弃不愿为、不敢为的错误想法,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在职工群众需要时挺身而出、主动作为,才能获得职工群众的认同与认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金奇同志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要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工作,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龙煤做贡献。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33
20__年12月27日。在炎陵县县长文专文的办公室里,文专文指点着墙上一幅炎陵县地图,感慨黄诗燕作为炎陵脱贫攻坚的设计师,政治站位高,富有战略眼光。
“黄书记将炎陵作为一个大整体来规划,提炼出‘四老四地’的特点:老祖宗安寝福地、老人家革命圣地、老天爷生态宝地、老百姓宜居乐地。他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并通过修建102公里的旅游环线,改变了炎陵千百年来东、西、南不联通的交通格局。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炎陵县副县长陈黎明,同样佩服黄诗燕的前瞻性:“山沟沟里的县委书记,眼光放得很长远。20__年,黄书记提出了守住‘绿水青山’是炎陵人民的第一选择,实现率先全面脱贫、率先全面小康是炎陵人民的第一梦想。他很有定力,看准了、盯下去,一张蓝图干到底。”
20__年,炎陵县成为全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从20__年底的16.57%下降到20__年的0.65%,实现高质量脱贫。
20__年10月19日,炎陵县召开全县脱贫摘帽总结表彰暨巩固提升动员大会。黄诗燕向全体与会人员深深鞠躬,讲话非常动情,很多干部都流下了眼泪。当他讲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时,还脱稿说,大革命时期有3万多炎陵人为革命献出生命,希望大家发扬这种革命精神继续努力。
“黄书记为炎陵脱贫而来,为炎陵脱贫而去。”文专文红了眼圈,“你看这幅株洲市地图,从株洲到炎陵,就像一列火车从车头到车尾,来回近500公里,要花五六个小时。黄书记跑了差不多9年。单是坚持做到这一条,就不容易啊。”
李文祥事迹学习心得 篇34
根据园区支部开展向蔡藴敏学习的通知精神,我观看了金山电视台播放的“金山区卫生系统蔡蕴敏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蔡蕴敏是国内仅有的7个“国际造口治疗师”之一,报告会分别从蔡蕴敏的同事、病人家属、领导、记者、本人五个角度讲述蔡蕴敏先进事迹,从不同视角围绕蔡蕴敏同志“敬业、进取、团队、奉献”四种精神讲述他们眼中的蔡蕴敏。报告会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病人家属小雪父亲的那段讲话,他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蔡老师11个月的上门换药,让她的女儿带着尊严和微笑离开人世。蔡老师让我们全家人坚信:天使之爱在人间!”
不知不觉间,近1个小时的报告会在雷鸣般的掌声和感动的泪水中落下帷幕。蔡蕴敏同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弘扬。通过观看蔡蕴敏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联想到了我们日常的工作。在信息管理部,每天都有新的资料要输入、电话要回访、信息要更新、班车要带等等工作,日复一日,每天都做着同样的工作,虽然你会感到枯燥,有时会感到很烦闷,但只要我们敬业,认真做好每一份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创新进取,发觉新事物,新做法,提高工作的兴趣度,快乐工作;负责好信息管理部的每项工作,团结一致,让园区同事及时了解企业最新信息状态,促进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使相互关系更加和谐;为园区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让园区的事业立足基石,蓬勃向上!学习蔡蕴敏同志的各种精神,在工作中、生活中不断发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