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八篇)》
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
内容导航
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5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6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8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不知从何时起思想品德课教学在“马列主义的灌输中”走过了一段路程,思想品德课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地位不高——小副科,形象不佳——枯燥无味,流于说教。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情况呢?或许是因为过去的教材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生关心的问题不能通过政治课得到解决;教材的编写也不够人性化,总有点居高临下的味道。针对这些问题,新课改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入手,从身边事引理论,寓理论于实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启迪和教育。作为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如何应对新课改,让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有所改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解读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1、人文性在政治课中充分体现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众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十分重视“人文性”和“渗透性”教育。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容易接受。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样就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2、品德教育的力度加大了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标准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第二,新课程标准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第三,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第四,将小学生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整体,高度重视中学思想品德课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程,现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框框,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内容:(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3)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4)知道每个行为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6)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7)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为善;(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9)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宽容和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10)懂得以平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1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平等意识;(1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如删去了“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将它放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宝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1)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3)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4)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5)了解教育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迸化,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9)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10)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1)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二、在教材编排上体现了五个新
1、教材观念新。
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以学生的成长规律作为依据,选取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典型事例作为主要素材,选取学科知识中最具教育价值的内容加以渗透和整合,使学生能够得到切合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和引导,有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诸方面都能够获得均衡发展,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2、教材结构体系新。
从“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出发,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按生活逻辑与科学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和社会等关系,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知识,统筹设计教材体系结构,注重不同内容的相互渗透、螺旋上升,使思想品德课程成为一个立体的、开放的、发展的教育体系。
3、教材的呈现方式新。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创建一种全新的德育教材的呈现方式。每册书分为若干单元,单元下面设课,每课书都设计“探究园”、“心灵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四个板块,每个板块具有特定的功能,但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4、教材构建的学习评价方式新。
根据品德课程的性质更加注重行为的评价,力图建立一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认知性评价与行为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体现“知行合一”的课程性质。每一课中均有评价内容,包括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学习结果等的评价;评价形式多种多样,有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有利于家长和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帮助或指导,也有利于家长和教师根据情况调整教育教学策略。
5、教材版式设计新。
教材图文并茂,版式新颖,符合初中学生的阅读审美要求;插图数量多,照片、漫画及色彩配合得当,使教材应有的严肃性及亲和力得到很好的统一。
三、新课标下对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德育功能能否发挥及其程度的大小,直接关系着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政治课教学应该有新思维。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说明,中学思想政治课只有置身于学校素质教育之中,着力于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政治灵魂、人文素养、能力品质,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得到社会认同,才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师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几点意见。
(一)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在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如下四点基本要求: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3、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4、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我们教师上课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努力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科学思维、学会整理知识,鼓励和培养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教材的学习,不是以掌握学科概念为目的,而是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用来提高中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生活能力、提高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必须强调,这里丝毫没有削弱知识传授的思想,恰好相反,我们认为,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先进文化熏陶学生,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学生们才会拥有一定能力、养成一定素质。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知识,而是怎样获取知识、怎样对待知识。
(二)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树立新型课程观、学生观、学习观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权威之下的被动学习者。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合作、交流、反思、批判。从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到学习方式,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都努力做到“三贴近”,即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突出学生参与
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教学活动将情感因素作为优先设置的课程目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德育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以知识作为丰富情感、发展能力的支撑,努力实现知识的传承、迁移和发展。
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在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学生为“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加强与师生的情感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讲课时要充满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3、突出学法指导
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精心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就显得为迫切。这样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之径。
(三)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完美统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统一。这是当前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根据课程的需要定量渗透,适当扩展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穿插现实生活内容,做到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在数量上可以适当,在质量上要精彩,不能脱离教材。
教书是我们的事业,育人是我们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既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能力,更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大胆实践,努力创设个性化的新课堂;增强责任意识,尽显个人智慧,努力做一名新形势下的中学优秀政治教师。
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的安排,我们作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骨干高中政治教师参加了为期三年三次集中的省级培训,培训单位是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三年的培训学习,我们非常感谢四川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非常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非常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3年来,政治学院的领导和指导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与安排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比较全面的覆盖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这些课程主要有:教育改革与素质构建,教师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压力与情绪管理,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践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探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中学教师如何做科研与写作,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两位老师的示范课,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思考,政治课教师教学的专业化特征分析,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等等。另外,每次集中学习都安排了学员之间、学员与指导老师之间的讨论和探讨,效果很好。同时,安排教育发达地区的优秀学员为我们展示优秀示范课,打开大家的思维和视野。
为我们授课的老师,除了政治学院的专家教授外,还从新课程改革已经先行一步的福建等地请来客座专家学者。总之,政治学院领导和老师的良苦用心,让我们享受了一顿丰富的培训大餐。
三年的培训一晃之间就过去了,回想起来收获多于辛苦,成功大于付出。平时我们这些老师大多忙于工作和生活,难得有时间坐下来读书、反思,更难得有机会聆听到专家学者的讲课。所以我们全班骨干老师学的都非常认真和专心,每个人都记录了大量的听课笔记,都写了不少读书心得体会。我作为来自凉山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第一线的一名学员,也和大家一起刻苦学习,珍惜着来之不易的机会。在所有集中培训期间,从未缺课,认真参加所有活动,并保质保量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结束,我有以下诸方面的收获。
一、聆听指导老师——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课和报告,再次丰富了我的中学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理论先于行动,观念决定实践。培训教师,首先必须培训先进的理念。好几年前(20__年_月——20_年_月)我曾经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那次培训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使我思考问题常常站在了较高的角度。这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又使我感觉回到了从前。那些专家、那些教授、那些大师,从他们口里面讲出来的最新课改理念、最前沿的理论信息、最精彩的论断,最新颖的课程展示,来自新课程改革地区名师的实践经验教训,常常使我激动,常常使我感慨,常常使我浮想联翩。我大段大段的记录,大口大口的吸收。我这个来自偏远地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深深陶醉在培训收获里面。
二、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许多新课程改革的东西。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从20__年开始的。四川省的新课程改革是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的,时间是20__年。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四川省决定从20__年秋季开始。我们这次培训就是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政治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准备了相当部分的新课程改革专题讲座与报告。如谢吉新老师作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四川教育科学研究所卢志老师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四川师范大学李方建教授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践中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探究》,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作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理论依据》,福建福州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作的《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刘文川教授作的《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等等。这些专家学者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和讲座,让我们集中享受了一场高品质的高中新课程改革盛宴,使我们领悟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内容、方式方法、手段、使命等,大大开阔了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视野,加深了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我们今后投身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去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三、这次培训政治学院的领导还专门安排了四川省教育发达地区的三位特级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新课程的教法。仁寿一中的唐树林老师上了《价值规律的作用》,成都树德中学的吴金全老师上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郭开全老师上了《商品的价值量》。三位老师都是用新课程改革的方法上了旧教材,课本为载体,师生互动,课题活跃,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是生成而不是预设和灌输。行家里手的这三节课让我们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教学经验,树立了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四、来自新课程改革地区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传授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政治学院领导还邀请到了新课程改革先行地区福建省的专家学者为我们传经送宝。福建省教育研究所刘文川教授作的《关于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思考》,阐述了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积极解决这些困难与矛盾的思考。福建福州中学特级教师陈杰生作的《政治课新课改教学建议》,从课程改革的概况、福建省课改现状、高中课改的深层次矛盾、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衡量标准、师生互动要注意的问题、新课改复习备考建议等8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其实践经验之谈,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大大受益,对许多问题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五、我们这次参加省级高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的老师都是来自全省各地、各校的精英和骨干,大家同行坐在一起听课、交流、探讨,不可避免的要碰撞出许多的思想火花与心得。每次集中培训四川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都安排了学员分小组进行座谈,交流教育教学心得,探讨教学问题,切磋教学技艺,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培训方式。大家坐在一起把平时工作中的困惑、矛盾、感想都拿到培训会上来交流,求得答案,求得,在互动中进步,在探讨中前进。我在整个培训期间写出的好几篇教育心得的博客,其灵感就来自于小组讨论和听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
六、我把培训中的收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拓展了我的教育研究空间,先后参加了我们凉山州教育系统的一系列教育科研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
培训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愿我们在培训中结下的同学情、师生谊永存!但愿我们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理念、观点、经验、技艺能为我们的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遗憾的是,这样的培训时间太少了,机会太少了,特别是集中学习的时间安排少了,外出教育参观考察安排也不够满意。同时,我多么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把这样的培训普及开去,惠及每一个老师,并把这样的培训常态化,让我和我的同伴们都能够隔三岔五的来接受这样的培训啊。
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根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市教培院的统一部署,20xx年8月28、29日海口市小学品德新课标培训班在海口市四个培训点同时举行,来自全市的专兼职品德教师、各区教研员近两百人参加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旨在全面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基础上,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基本理念,进一步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全市品德教师专业发展。 一、本次培训工作主要内容:
1、《20xx版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修订说明》由符影、胡卫华、林秀霞、符永存、陈玉棋、王晓俐等老师负责,并结合课堂教学案对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推进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
2、结合《20xx版品德新课程标准解读》和《20xx版品德新教材分析》做具体教学实践培训的是陈文华、吴小红、吴东云、吴晓君、吴战梅、黄芬等老师。
3、观看课堂有效教学教学案例的视频,并听取有关专家的评课。
4、参加培训的老师交流培训心得和体会。
二、培训的基本情况
由于上级领导和各教研室的的重视,各个培训点的精心安排,使得本次培训获得圆满成功。参加本次培训的老师来自全市的专兼职品德教师、各区教研员近两百人。在本次培训中,每位培训者认真负责,每一位参加培训的老师珍惜这次机会,按时参加培训,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完成作业,切实做到学有所获。这次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促进了我市全体小学品德教师专业发展,为提高我市的品德教学水平提供了人才支撑。 两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省外专家的精彩报告的录像资料,有省内一线教师的实践分享,有精彩的课例,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有学员的独到见解。我们的培训学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20xx年8月29日晚上19:30~22:30,由市区教研员、省级培训者分别主持,在网上集中研讨并拓展研讨范围。
二、培训反思
对于本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通过这次比较全面的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好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品德教师,既要有学科知识的把握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又要具有广泛的社会生活的常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和法律知识,还要不断收集整理当今社会新的教学资源来充实,而且要真正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才能胜任品德教学,才能使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新的要求,必须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新课改的需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感体验,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第三、作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师,应准确把握本门学科的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
两天的培训学习,我们对新课标的了解更加透彻:
1、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清晰。新版的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定位在:“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同时,增加了关于课程特征的阐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2、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年段区分。课程内容修改为:“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个领域,适当降低了难度,并且对各年段内容做出区分度的说明。增加了体现新时代要求的目标和内容。
3、在新课标中,增加了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荣辱感、知耻心、感恩;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等内容。并对实施建议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补充与完善。在书中的教学建议这一部分对指导教师教学的指向和课程的具体实施要求更明确、清晰、详实。提供的教学方法也更丰富、更明确,可选择性更强。
第四,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材观上,教师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学会用教材来教,在内容上关注儿童的实际,设计上注重以主体活动的方式呈现,将教学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内容;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体验与交流。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总之,通过这次对品德新课标的培训学习,让我真正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次培训很实用。我们会将培训学习积累的智慧和热情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整理学习收获,充实成长博客,发出自己的声音,关注省、市品德网络学习,关注品德课程,关注自身的成长。 通过这次培训也使我对今后的品德教学工作更加充满信心,还促使我不断加强自我反思与其他同行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研讨。只有这样才能站在一个真正的品德课程教育者的高度教我们的学生,才能与学生共享到品德课自身的魅力!
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根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市教培院的统一部署,20__年8月28、29日海口市小学品德新课标培训班在海口市四个培训点同时举行,来自全市的专兼职品德教师、各区教研员近两百人参加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旨在全面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基础上,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基本理念,进一步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全市品德教师专业发展。 一、本次培训工作主要内容:
1、《20_版小学品德新课程标准修订说明》由符影、胡卫华、林秀霞、符永存、陈玉棋、王晓俐等老师负责,并结合课堂教学案对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推进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
2、结合《20_版品德新课程标准解读》和《20_版品德新教材分析》做具体教学实践培训的是陈文华、吴小红、吴东云、吴晓君、吴战梅、黄芬等老师。
3、观看课堂有效教学教学案例的视频,并听取有关专家的评课。
4、参加培训的老师交流培训心得和体会。
二、培训的基本情况
由于上级领导和各教研室的的重视,各个培训点的精心安排,使得本次培训获得圆满成功。参加本次培训的老师来自全市的专兼职品德教师、各区教研员近两百人。在本次培训中,每位培训者认真负责,每一位参加培训的老师珍惜这次机会,按时参加培训,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完成作业,切实做到学有所获。这次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促进了我市全体小学品德教师专业发展,为提高我市的品德教学水平提供了人才支撑。 两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省外专家的精彩报告的录像资料,有省内一线教师的实践分享,有精彩的课例,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有学员的独到见解。我们的培训学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20__年8月29日晚上19:30~22:30,由市区教研员、省级培训者分别主持,在网上集中研讨并拓展研讨范围。
二、培训反思
对于本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通过这次比较全面的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好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品德教师,既要有学科知识的把握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又要具有广泛的社会生活的常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和法律知识,还要不断收集整理当今社会新的教学资源来充实,而且要真正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才能胜任品德教学,才能使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新的要求,必须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新课改的需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感体验,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第三、作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师,应准确把握本门学科的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
两天的培训学习,我们对新课标的了解更加透彻:
1、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清晰。新版的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定位在:“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同时,增加了关于课程特征的阐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2、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年段区分。课程内容修改为:“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个领域,适当降低了难度,并且对各年段内容做出区分度的说明。增加了体现新时代要求的目标和内容。
3、在新课标中,增加了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荣辱感、知耻心、感恩;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等内容。并对实施建议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补充与完善。在书中的教学建议这一部分对指导教师教学的指向和课程的具体实施要求更明确、清晰、详实。提供的教学方法也更丰富、更明确,可选择性更强。
第四,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材观上,教师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学会用教材来教,在内容上关注儿童的实际,设计上注重以主体活动的方式呈现,将教学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内容;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体验与交流。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总之,通过这次对品德新课标的培训学习,让我真正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次培训很实用。我们会将培训学习积累的智慧和热情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整理学习收获,充实成长博客,发出自己的声音,关注省、市品德网络学习,关注品德课程,关注自身的成长。 通过这次培训也使我对今后的品德教学工作更加充满信心,还促使我不断加强自我反思与其他同行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研讨。只有这样才能站在一个真正的品德课程教育者的高度教我们的学生,才能与学生共享到品德课自身的魅力!
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11月9日我参加了呼伦贝尔市《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培训。自3月份调入本校我就开始从事品德学科的教学,对 品德课的教学很 茫然,因为它的知识面很广,内容很丰富,因此对这次学习我是加倍珍惜,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然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补充,更是心灵的震撼与教育观念的 转变。
这几天来听了几堂讲座。整个讲座结构紧凑,主题鲜明,十分精彩。让我在愉快的心情中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知识。感触很多,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以下几位的讲座。
首先是呼伦贝尔市教培中心,“贾恩亮”的专题讲座《思想品德教学漫谈》,在他的讲座里主要是让教师们要懂得爱。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的艺术去理解学生,感染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畏。使我深受感动,她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品味。
呼伦贝尔市教培 中心,“梁光荣”的专题讲座是《课程标准解读》她结合一些典型事例,多方面对新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剖析教学案例,并无私地给我们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材料,提出教学建议及操作策略。对我们今后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使纯理论的 课标学习变得富有生活的情趣。让人感觉到课标不是自上而下的纲纲条条,而是自下而上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升。
莫旗教研培训中心,李艳华的《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她就针对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结合我旗团队活动的开展成效进行了精彩的讲演。她动听的 声音,精炼的语汇,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学习者及领导,成为了这次学习中的亮点。课下各地区的教研员与教师纷纷向李老师讨教经验,从而也使我们树立了自信心,一定要努力向前上好思品课。
这次学习共听了两节课。一位是海拉尔市南开路小学的王灵云老师的《我学会了》,另一位是海拉尔 区正阳小学王静飞老师的《做聪明的消费者》。两位教师的课很成功都能做到情感的培养与能力知识的培养,起到了资源开发的 引领作用。教态自然,经验丰富,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使我受益匪浅,从中明白了自己教学中的 缺陷。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很多的收获,非常感谢领导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不断向老师们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 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
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6
20__年_月_日至_月_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通港闸区委党校举行的江苏省高中的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此次培训不仅安排了几位教育专家的讲座,还组织我们到两所重点中学现场观摩了课堂教学,并参与了小组讨论。整个培训既注重内容,又注重形式,给了我们太多的感悟、收获与启发。
给我们开设讲座的既有高校教授,也有中学一线教师,还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研专家。他们的讲座看上去高大上,其实都特别接地气。如南通中学周建明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江国河教授和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的陈晓凤老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主要涉及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素养等层面。而南京大学姜迎春教授、南通大学刘明教授和成云雷教授,则是紧扣“教师素养”这一话题,从师德师风、专业成长、人格凝练、专业嗅觉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他们都将鲜活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精湛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或旁敲侧击,或正面直击,使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深有感触。
在南通中学和南通大学附属中学观摩了两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们领略了几位老师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惊叹于他们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所谓的名校名师,其实背后付出的`辛劳更多是我们很多人所看不到的,他们的成长和成功其实也经过了学习、模仿、内化、创新等阶段,也经过了从想法、理念到实践的过程。而我们缺少的,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知难而进的创新意识。
整个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通中学周建明教授的《高中的政治教学模式及案例分析——以情境性教学为例》专题讲座。他主要讲了高中的政治情境性教学的基本操作要领、教学原则和高中的政治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等三个问题,并结合一节全国政治优质课的优缺点分析了高中的政治课堂的四个注意点。
目前,我校正在推行“少教多学、浅入深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并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少教多学、浅入深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作为这一省级课题的核心组成员,我另外还承担了泰州市第九期教研课题《“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下高中的政治教学策略研究》。两个课题都是直面课堂教学改革,都是结合我校的校情、生情和教情而作出的探索和研究。周教授的很多观点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1.关于“少教多学”。“少教”不是不讲,而是精讲;“多学”不是全学,而是会学。周教授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贴近学生的学习目标”。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一定的,课堂容量也是有限的,要想实现“少教多学”中的“多学”目标,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就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半径,以“三贴近”为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学会自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习效率。
2.关于合作探究。维果茨基曾说,“大部分学习都是通过人的内部思想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产生的。”这告诉我们,小组合作和综合探究在“少教多学、浅入深出”课堂教学模式中相当重要,通过小组之内和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够在探讨、激辩甚至争论中获得知识与体验。对此,周教授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互动机制、促进学生参与和进行评价矫正”的方式,展开交流互动,调动学生热情。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要逐步完善评价机制,在学习热情、研究态度、协作精神等方面要有正面的肯定,也要及时指出不足,同事,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批评的意识和自我矫正的能力。
3.关于“浅入深出”。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我校生源特点,降低教学起点,通过逐步的深入探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周教授在讲座中,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尤为重视,认为高中的政治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精神生命教育”。的确,“教书”与“育人”不是纯粹孤立的两个环节,从来都是相互渗透的。不光是在高中的政治政治课堂上要渗透生命教育,在其他课程中都应如此。毕竟,教育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人。生命教育对于培养一个拥有健全的心智和人格、健康的体魄和精神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既是教学目标本身的应有之义,也是教学目标的拓展和升华。
总之,五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专家们谦虚严谨的治学精神、温文尔雅的个人魅力和引领时代的教育理念留给我深深的印象。过去的一学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我积极思考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败得失,并撰写了15万多字的工作日记。本学年,因为分工有所调整,我的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更为繁重,但是目前我已经写了近1.2万字。这些文字中,涉及教学感悟、班级管理、教育短评等内容。今后,我要以这些专家为榜样,继续安分做人,安心做事,努力做一个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学生及家长、对得起自己良心的教育人。
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这一模块的学习,我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现代的中学生思想敏锐,对新观点新思潮接受快,因而受其的影响也最大。但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的限制,对是非、美丑、善恶等观点或社会思潮的辨析缺乏理性的认识。部分家庭对子女疏于管教,再加上学生自身法律意识的淡薄,在校学生违法违纪的现象在学校内也不断出现。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学校这一学期迎难而上,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依法治教、以德育人;在德育征途中勇于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德育模式即学校德育形式、德育方法倡导多元化;坚持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整体德育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建立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
为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建立起由校长负责的领导体制,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认真抓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所有的干部、教师、职工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品德。所以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人人都管。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校里还有一支专门负责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队伍。这支队伍包括: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课教师。
2 、不断完善学校德育网络
我校形成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级德育网络,充分发挥三者的整体优势,全面做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主动与社会、家庭联系,建立了家长学校、聘请专家教授来我校传经送宝,邀请保卫处的领导来我校为青少年做通过这些活动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保证了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加强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学校专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这一机构,大力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每逢学校大型活动均邀请家长参加,加强沟通、为学校管理、学生教育出谋划策;每学期坚持按年级召开全体家长会议,印刷有关家长学习材料,探讨、交流子女的教育;定期组织各班任课任利用家访、电话联系、信件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情况。
3 建设校园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生主动参与”是我校德育工作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积极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中,愉快地接受各种教育,其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具体做法如下:
① 结合形势,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学校注意结合各时期社会、学校的德育重点,就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或学生群体当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影响学生的各种不良思想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拒绝网吧、法律教育、党团知识教育等;活动形式多样化,广泛利用版报宣传、标语、校园广播、专题图片展览、专题班团队活动、专题小论文、辨论会、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②成立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
学校成立了如学生田竞队、合唱队、艺术(书法、美术、音乐、舞蹈)兴趣小组、电脑学习班、作文提高班、主持人等活动小组。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一方面培养出了学校在各类竞赛活动中的参赛能手,另一方面又能够在学校内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影响到其它学生。
③适应学生特点、开展文娱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了一些大型的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校运、元旦游艺会,为同学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努力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如班级球赛、拔河、演讲、征稿、手秒报竞赛、手工制作、学科知识竞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如主题征文活动、电脑操作竞赛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学校德育工作上的累累成果。在20xx学年中,参加各项竞赛活动,我校学生成绩优异,在各种省级、市级、县级比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我校今后还将本着以“德育为先”的原则,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长抓不懈,为祖国培养一批合格的接班人。
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不知从何时起思想品德课教学在“马列主义的灌输中”走过了一段路程,思想品德课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地位不高——小副科,形象不佳——枯燥无味,流于说教。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情况呢?或许是因为过去的教材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生关心的问题不能通过政治课得到解决;教材的编写也不够人性化,总有点居高临下的味道。针对这些问题,新课改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入手,从身边事引理论,寓理论于实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启迪和教育。作为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如何应对新课改,让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有所改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解读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1、人文性在政治课中充分体现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众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十分重视“人文性”和“渗透性”教育。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容易接受。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样就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2、品德教育的力度加大了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标准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第二,新课程标准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第三,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第四,将小学生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整体,高度重视中学思想品德课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程,现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框框,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内容:(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3)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4)知道每个行为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6)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7)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为善;(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9)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宽容和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10)懂得以平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1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平等意识;(1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如删去了“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将它放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宝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1)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3)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4)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5)了解教育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迸化,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9)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10)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1)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二、在教材编排上体现了五个新
1、教材观念新。
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以学生的成长规律作为依据,选取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典型事例作为主要素材,选取学科知识中最具教育价值的内容加以渗透和整合,使学生能够得到切合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和引导,有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诸方面都能够获得均衡发展,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2、教材结构体系新。
从“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出发,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按生活逻辑与科学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和社会等关系,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知识,统筹设计教材体系结构,注重不同内容的相互渗透、螺旋上升,使思想品德课程成为一个立体的、开放的、发展的教育体系。
3、教材的呈现方式新。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创建一种全新的德育教材的呈现方式。每册书分为若干单元,单元下面设课,每课书都设计“探究园”、“心灵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四个板块,每个板块具有特定的功能,但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4、教材构建的学习评价方式新。
根据品德课程的性质更加注重行为的评价,力图建立一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认知性评价与行为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体现“知行合一”的课程性质。每一课中均有评价内容,包括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学习结果等的评价;评价形式多种多样,有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有利于家长和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帮助或指导,也有利于家长和教师根据情况调整教育教学策略。
5、教材版式设计新。
教材图文并茂,版式新颖,符合初中学生的阅读审美要求;插图数量多,照片、漫画及色彩配合得当,使教材应有的严肃性及亲和力得到很好的统一。
三、新课标下对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德育功能能否发挥及其程度的大小,直接关系着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政治课教学应该有新思维。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说明,中学思想政治课只有置身于学校素质教育之中,着力于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政治灵魂、人文素养、能力品质,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得到社会认同,才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师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几点意见。
(一)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在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如下四点基本要求: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3、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4、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我们教师上课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努力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科学思维、学会整理知识,鼓励和培养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教材的学习,不是以掌握学科概念为目的,而是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用来提高中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生活能力、提高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必须强调,这里丝毫没有削弱知识传授的思想,恰好相反,我们认为,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先进文化熏陶学生,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学生们才会拥有一定能力、养成一定素质。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知识,而是怎样获取知识、怎样对待知识。
(二)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树立新型课程观、学生观、学习观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不是权威之下的被动学习者。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合作、交流、反思、批判。从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到学习方式,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都努力做到“三贴近”,即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突出学生参与
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教学活动将情感因素作为优先设置的课程目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德育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以知识作为丰富情感、发展能力的支撑,努力实现知识的传承、迁移和发展。
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在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学生为“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加强与师生的情感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讲课时要充满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3、突出学法指导
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精心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就显得为迫切。这样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之径。
(三)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完美统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统一。这是当前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根据课程的需要定量渗透,适当扩展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穿插现实生活内容,做到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在数量上可以适当,在质量上要精彩,不能脱离教材。
教书是我们的事业,育人是我们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既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能力,更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大胆实践,努力创设个性化的新课堂;增强责任意识,尽显个人智慧,努力做一名新形势下的中学优秀政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