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汇总21篇)》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内容导航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2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3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4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5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6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7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8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9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0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1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2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3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4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5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6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7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8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9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20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21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
通过这两天的业务学习,我对《弟子规》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使我的育人能力得到增强,育人水平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弟子规》“出则弟”中提到的“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让我从内心中真正懂得了怎样做一名好老师,怎样教好学生。
中国一贯有尊敬长辈,注重做人的优良传统,在今天经济发展迅猛的背景生活中,民族的传统美德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懂得尊敬长辈、学会感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长辈,尤其要尊敬以全部心血无私养育自己的父母。试想一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深爱的人,还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吗?因此我们应从小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教育他们从小尊敬父母和长辈: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古人言:“子不教,父之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好家长”作榜样。
二、老师要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祥和的氛围。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应高高在上。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而做为一个班主任,则更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2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灵魂说话。”我从《弟子规》中感受到了圣人的谆谆教诲,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它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如何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中,让我经受思想的洗礼。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弟子规》带走了我心灵的尘埃。使我不断反省,努力塑造自我。
当我读到“有余力,则学文”和“老易至,惜此时”时,我就想到了自己。虽然我经常会有空闲的时间,但我并没有好好利用它,而把它荒废了。任时间消耗在电视和电脑上,没有充分地用于学习,我深感惭愧。《弟子规》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有余暇应努力地学习各种经典。人一转眼就老了,要珍惜现在的时光。是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算那时你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权利想去换回光阴,那已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作为学生,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抓紧看书和学习知识,努力充实自我,塑造自己的品行修养。不要让时间在你的指间偷偷溜走,像林清玄一样和时间赛跑吧!
古人又何常不是这样:董遇“巧用三余。”冬天、夜晚和下雨的日子都努力读书。让我深刻地懂得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司马光也是如此:他做了一个“警枕”,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就会滑下来,司马光便会马上惊醒,夜晚奋起读书。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趁着青春年少,更应惜时努力,让青春绽放光彩。
《弟子规》不仅让我懂得珍惜时间,还让我明白,通过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行善事,走正路来真正塑造自我。这本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它将激励我在学习之路!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3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弟子规”书,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4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里的内容蕴藏着许多道理,只要我们反复回味,就会有许多体会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到……
有一次,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大扫除,而我在做妈妈布置的“海量”作业。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搏”,我终于把“海量”作业给消灭了。没想到,我刚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叫道:“阿怡,帮妈妈洗洗拖把吧!”我听了,说:“妈妈,我刚刚才把作业给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妈妈说:“我干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给累坏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听了,又说:”下次大扫除我就和你一起干活,这总行了吧!”妈妈听了,说:“唉!算了,你还是好好学习吧!”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妈妈。妈妈希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什么家务活都不让我干,全部家务一直都是她做的。现在,妈妈很累很累,叫我帮她洗个拖把,我都不肯。唉,妈妈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她还要忙个不停,我又何曾帮过她干过一点活呢?平时,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她叫我回去复习,不要再看电视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时甚至不听呢,净和她“唱反调”。妈妈处处都为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呢!但是,我现在决定改变自己,要做一个好孩子!
今后,我一定会做个懂事、听话、勤劳的好孩子,学会帮妈妈分担辛苦,让妈妈不再为我的学习操心。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5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6
一直以来,我的字都写得不好,所以老是被妈妈批评,甚至撕本子。
撕的我都有点恨她了,心想:干嘛老撕我本子?我已经尽力去写好了,只是手老是不听话,总喜欢歪来歪去。看看对错不就得了。可我却不敢说出来,因为说了怕挨妈妈的拳头。唉,怎样才能写好字呢?今年以来,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的活动,全校同学都在诵读《弟子规》。只因平时学习时间紧,我的《弟子规》断断续续地,一年了还没背完。
趁这个暑假,妈妈要求我坚持继续往下背。每天早上15分钟,在妈妈的监督下,我终于背完了,而且还能从头到尾背出来呢。还别说,《弟子规》里的学问还真不少,而且都是前辈们生活、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其中,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如果把墨磨偏了,说明学习时心不在焉;如果字写的潦草、不整齐,说明思想不集中。这里说的不正是我吗?原来,我写不好字的原因是因为平时写字时精力不集中!仔细一想,也的确如此:每次写作业时,我脑子里总想着布娃娃、折纸、小零食、总不能安静,难怪字写不好。为了提高书写质量,我开始集中精力练习钢笔字和毛笔字。妈妈让我把“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几个大字用电脑打印下来,贴在我的书桌前,每次写字时,我都要先大声地读上两遍,妈妈说这是为了提醒我注意。然后开始写钢笔字,再练毛笔字。
不管是天阴、下雨还是天晴,每天早晨30分钟的写字课我从未间断过。每次写字,我都记着《弟子规》里的那句话。一个假期下来,我的字大有进步,妈妈看了很开心。她把我的作业本前后进行了对比,我看了后觉得很羞愧。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她注视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记住: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心,没有什么做不好的,只要坚持练习,你一定能写好字。”我答应到:“嗯,我会的。”
写好字是小学生的义务,这也是我对妈妈的承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7
迎来暑假以后,我就开始国学经典诵读,经过多天的诵读,我学完了《弟子规》。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训而编,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许多生活的规范。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要做事小心谨慎,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对大家有爱心,并且亲近品德高尚的人,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多读书,多学习。
“入则孝”篇中我感到了古人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尽心尽责替父母着想的精神。其中,“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也就是说,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认真的去听,不要分心。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不要顶嘴或插话,要顺从地接受并制定改正的方案。
昨天,本来应该写《弟子规》学习心得,可是我认为这有别于读后感,所以毫无头绪,急得满头大汗。爸爸见我这副狼狈的样子,让我今天先背诵《弟子规》一章,从前到后温习一遍。到我背完,已经晚上9点了,我喜欢的电视节目开始了。这时,爸爸回来了,就跟我讲明天如何去做这件事,我假装听爸爸讲,实际上在看电视节目。爸爸对我说了方法,我随便说一句听懂了,就去看电视了。到了第二天,我仍是手忙脚乱,关键时刻掉链子,遭到了爸爸的批评。经过了这件事,我懂得了,古人的教诲,我们要认真的学习和践行,父母说话时,要用心去听,这样才能使我们变得更好。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解释: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也就是说,不能对饮食不满意,不要专挑好吃的吃。食物再怎么好吃,也不要过量的吃,要控制自己适量的吃。
昨天晚上,妈妈带我去吃排骨面,香喷喷的面激起了我的食欲,我吃得很起劲。不一会儿,碗里就只剩下排骨和青菜了。我回避青菜,夹起排骨大口大口往嘴里塞。正在这时,妈妈夹起碗里的青菜就要往我嘴里塞,我避开妈妈,满脸的不情愿,谁都知道青菜不好吃。在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弟子规》中“对饮食,勿拣择”,对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只有不挑食才不会生病。细想想这句话,里面似乎包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我把青菜吃了下去,感到更健康了。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饮食不能只拣好吃的吃,一定要合理搭配食物,不挑食,才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壮。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释义: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也就是说,要想有效的阅读,有三个要点,用心地想、仔细地看、专心地读,这三个要点缺一不可。
昨天下午,爸爸让我背《弟子规》,我看了看译文,了解了意思,又读了好多遍。到了背诵的时候,却结结巴巴,一句一卡壳,勉强背过。我很奇怪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遍还是背不熟?爸爸说我没有用心的去读这本书,没有用心地想,仔细地看,专心地读。《弟子规》就讲了读书的方法,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几点都很重要,一样也不能少。我试着用这些方法去背书,果然灵验了——我才读了一遍,就轻松的背下来了。看来孔老夫子说的没错,这也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读书应心到、眼到、口到。
古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上都给我们现代人做了很好的榜样。诵读《弟子规》的谆谆教诲,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和规矩:人最基本的就是孝心,其次就要培养自己的爱心,让自己的心像草原一样广阔。相比之下,自己和古人有天地之分,我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我要“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我们不应该让时间白白流走,要读书,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8
我读完弟子规后,知道了我自己的缺点,缺点是挑食。应该做到不偏食,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饱。
《弟子规》中“孝”让我懂得了父母教导的时候,要恭敬的听;父母责备的时候,要心悦诚服的接受。
“悌”让我懂得了作为兄长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兄弟和睦,这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道。长者站着,幼者不可坐,待长者坐下后,招呼幼者坐下,幼者才可以坐下。
“谨”让我懂得了清晨要尽早起床,晚上要迟些才睡;人生岁月有限,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凡是打架闹事的场所,绝对要远离;不正当不合理的事不要去追问。
“信”让我懂得了讲话不可太多,言多必失。要讲的恰当,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办不了的事不轻易许诺别人。听见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就发怒,而听见别人恭维自己就欢喜,这样就会招来坏朋友,而好人就离你而去,如果犯了错误,能够改过,就跟没有犯过错误一样。如果犯了错误而掩饰之,那就错上加错了。
读完《弟子规》,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今后在我成长中一定用弟子规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快乐的成长。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9
《弟子规》大家肯定都知道,也会背下来,但是你知道《弟子规》寓意吗?我知道,而且我还把它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了。你呢?现在我来带你去看看。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一天,我来到必胜客去吃饭。一进去,我就被眼花缭乱的美食给吸引住了。我打算在必胜客多吃一点,因为这是难得的美味,只有在我考试好的时候才能吃到。服务员带着菜单来了,我点了一个夏威夷匹萨、一份薯格、一盘泰式口口香、一盘鸡翅、两杯咖啡、和一块蛋糕。
餐上齐后,我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我丝毫没有感到饱的感觉。但过了几分钟,我觉得我的胃不舒服了。我想:我肯定是吃多了,我可不能再吃了。
我回到家后,准备上床睡觉了,但我的肚子还是很不舒服,怎么办呢?我只好将就睡了。我刚躺在床上,不舒服的感觉就来折磨我了。我躺着等,等着什么时候胃会把肚子里的食物消化掉。我等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等不住了,心里越来越着急。这时,我有个主意,这就是——吃药。
我叫爸爸起床,给我找药吃,爸爸给我找了一盒“吗丁啉”我吃了一片后,继续睡觉。躺在床上后,我感觉舒服多了。一个小时后,我终于入睡了。这难受的感觉整整折磨了我5个小时。
经历过这次教训,我以后可要细嚼慢咽,晚上要少吃饭,我以后可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情了。我也终于感受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话的寓意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食物,不要偏食,也不要挑食,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我可知道了,你知道了吗?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0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古人说;“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敬他的双亲,视为禽兽所不如。是啊!小乌鸦还会把食物留给父母吃,小羊羔吃奶水后,还会跪着向母羊表示感谢;一个懂得做人的人,不仅要懂得好好学习、诚实守信,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所以,人们常说,一个孝敬父母的人,要是坏也坏不到哪去的。 是谁给予我们的生命?是谁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又是谁把我们抚养成人,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是父母!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上。特别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
自从我们来到这人世间,父母又要给我们换尿布,喂我们吃饭,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如果有人问我的启蒙老师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父母!”等到大一点,父母就教给我们一些道理,送我们上学,让我们有更好的教育。而且,父母每月还要给我们零花钱。可我们却不知好歹,乱用零花钱,一点都不了解父母的心思。当我们做错事惹父母生气时,父母就会教育我们;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就会奖励我们;当衣服弄脏时,是父母用双手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当我们考试考砸时,父母就会鼓励我们下次再努力;当我们……
父母给我们实在太多太多了, 乃至我们以为他们心中没有我们。。。。。。 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感恩,并不局限于铭记别人的好处,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时,我们是否会受喜怒哀乐所左右生活?喜的时候是否会欢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时候是否会大发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时候是否会惆怅万分失落无比?乐的时候是否会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样做到对喜怒哀乐处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静的心灵?
学会感恩的生活,宁静而祥和。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1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人 有余力 则学文……”从一年级,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弟子规》作者:孔子。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
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我对这些名言警句刚有领悟,这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心得。
从姥爷、爷爷得重病住院时候起,我看着疼我、爱我的爷爷、姥爷他们虚弱的身体被病魔折磨着,妈妈一天忙忙碌碌,很早起来给我和老人们做饭,还要送到医院去,一直忙碌到晚上十点多,家里、医院、学校一天不知走多少遍路。
在我周末休息时,我一早便陪妈妈去医院,照顾姥爷,给姥爷洗脚、洗脸、洗袜子、按摩、喂饭。回到家里,帮妈妈切菜、煮饭,我这个人从小就爱挑食,又很倔强,妈妈说我又很自私的一个孩子。渐渐地变成一个有爱心、懂得关心、照顾别人了。我自己也感觉到为别人付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这也是《弟子规》中的“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其实在生活中,再去品味弟子规,那是最有说服力的。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2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而最为深刻的感受就是《弟子规》虽然是一部着作,但是它的作者却仅仅是位秀才。《弟子规》的作者叫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死于乾隆年间。李夫子是一个不大出名的人,一般人认为,这位李夫子是在公元一六六二年出生,在公园一七二二年去世的。很多人都认为李夫子活了六十岁,但是,也有人说李夫子活了八十三岁。这两个数据前后相差了二十三年,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社会对他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如果李夫子是为大人物,史书上一定会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李夫子的出生年月日和生辰八字。
李夫子一生中拿到的最高学位仅仅是秀才,从此以后他便再也没有高中过,什么状元拉、榜眼拉、探花这些学位,压根都跟他没一点关系。在当时,一个秀才只能教书。秀才不是举人,举人老爷有的时候可以当官,进士也可以当官,而秀才呢,却只能够教书育人,还教不了什么好书,也当不了什么书院的院长,顶多只能开个私塾。然而这位没什么大成就的李先生之所以会写出《弟子规》这本现在家喻户晓的书,是因为李夫子毕生努力研究《大学》、《中庸》,虽然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也不高,但是,有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却恰恰学有所成,这位李夫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虽然在科举的道路上,李夫子是一位失败者,但是在研究《大学》、《中庸》这一领域里,他却颇有建树,算得上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学者。后来,李夫子创建了一所学校,叫做敦复斋,起了一个斋号讲学。李夫子讲学讲得很成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课,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了。所以,人们称李夫子为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这个称呼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而这个称号,李夫子也是担当的起的。
除了《弟子规》外,李夫子还根据传统对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教书实践的经验,写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叫做《训蒙文》。李夫子在钻研《大学》、《中庸》这样的着作之余,还坚持写诗,出于对水仙花的喜爱,李夫子曾经写了上百首赞颂水仙花的诗,后来集结为《水仙百咏》。
我本以为,能够写出《弟子规》这本着作的人一定是个拥有状元、榜眼这样的学位的人,所以说李夫子只是位秀才这一点出乎了我的意料。现在的我们认为,李夫子是位成功人士,他虽然没有有高等的学位或宏伟的家世,但是他很努力。所以,成功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达到的。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3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4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学了“首孝悌”这一段,感悟很深。
首孝悌,是告诉我们要孝敬与尊重自己的父母。如果连这都不懂,就不可能尊重朋友、同学等在生活中帮助过你的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告诉我们:父母叫你时,不能慢吞吞;父母让你做事时,你就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偷懒。到这里,我很内疚,因为我在三年级时(现在也有),妈妈要求每学课后要听写英语。那时的我总是慢吞吞地,很不情愿,或想办法脱身,甚至哭过。可是妈妈紧抓不放,坚持每学课后要我听写英语。正因为这样,在三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考了100分,才知道妈妈的用心良苦。可是在四年级时依然不怎么情愿听写,分数下降了,可是我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妈妈只好随便我,什么时候自愿就什么时候听写。学了《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对不起妈妈……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意思是:自己的身上有伤时,自己的亲人会非常担忧;而你的道德有“伤”时,亲人的脸面就都被丢了。我在深圳时,不小心摔破了头,妈妈被吓得脸色苍白。妈妈送我到医院,边哭边送我进手术室……。读了《弟子规》“入则孝”后,联想那时的情景,真正理解“身有伤,贻亲忧”这句话的意思。
《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的经典,它正以特殊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位炎黄子孙。当古老的钟声再次响起,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这美妙的文化经典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5
学校近日举行了“国学经典朗诵活动”,我有幸阅读了中国远祖着作——《弟子规》。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顺父母和诚实守信这两个道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掀开《弟子规》的扉页,这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时,人们已经懂了“百德孝为先”的道理。可如今,我们却对父母横蛮无理,面对父母的热切呼唤,我们却不理不睬;面对父母的再三交代,我们只是口头答应,却迟迟不肯动身;面对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并非虚心接受,反而强词夺理……为此,我们应在“孝”上下苦功,尽量做到“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做人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诚实守信。这在《弟子规》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其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的确,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十分讲究诚信,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着“轻诺必寡信”的忠告;坚持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对《弟子规》有了认识,还树立了新的人生观。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应该严以律己,做一个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和知书达礼的人。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6
《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
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儿子,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
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
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
“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爱做学习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7
读了《弟子规》中的其中一篇—入则孝。这一篇章令我颇有感受。 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总是被父母护着、宠着、溺爱着,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渐淡忘了—“孝”这个字眼。
也许,许多人都读过《弟子规》,而真正能按按照书上说得去做又能有几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名,行勿懒”父母都对孩子体贴之微,千依百顺。左一声“妈妈”又一声“爸爸”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奔波劳累。但是当父母请你帮着买个东西,干个家务,却总找个借口辞掉。
“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需顺从。”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两句,做错了事多教育两句,我们就会不厌其烦的说父母过于唠叨,有时还顶几句嘴,狡辩是非,“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子女要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要让他们感到舒适。而现在,大多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有加,这样照顾着我们,又有多少子女能这样的照顾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是父母教育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是世上最爱我们、最疼我们的人。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扯着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报答父母,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让每一个子女都报答父母吧!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8
段考即将到来,繁重的学习压得我透不过气来,人也变得烦躁易怒。一个周末,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中,母亲亲切的问候却使我感到恼火,和母亲吵了一架,一声不响地回到房间里去了。回到房间里,从书架上随意抽出了一本《弟子规》,在柔和的月光下静静阅读。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声,柔吾声|?”
书页被缓缓地翻动着,脑海中母亲瘦弱的身影,随着阅读一起涌现,深刻而又清晰: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除夕夜,母亲一个人忙里忙外地打扫房子;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在床榻前,轻轻摇着蒲扇,伴我入睡;在淡淡的月光下,微笑着向我讲述她儿时的故事;在雨天,来到学校,为我送来一把盛满浓浓的母爱的雨伞;在我生病时,背我奔向医院;在寒冷的冬天,把一碗盛满了热乎乎的粥递到我手上?十年如一日,母亲为我没日没夜地操劳着,岁月染白一头青丝,在脸上刻下痕迹。古老的时钟仍在不停地旋转,转来了我的青春年华却转走了母亲的亭亭玉立。而我,竟在母亲伤痕累累的心上又扎了一刀?不知不觉,我的泪水已溢满眼眶,为刚刚与母亲吵架而后悔不已。
合上了书本,书中孝子们的孝行依旧闪现在眼前,心中更是难过,后悔。我走出了房间,紧握着母亲的手,请求她原谅我无知的错误。没想到母亲却说:“没事儿,我也明白你最近学习压力大,哪有妈妈会和女儿计较的呢?”我的泪又再一次不争气的掉下来,却很甜?
《弟子规》不仅把我和母亲之间的冰川融化,更使我明白我们的“寸草心”是难以回报母亲们的“三春晖”的!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19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的六门主修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要谨慎小心,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而且亲近有仁德的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今天,我就读了这本圣贤书
妈妈说,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我轻轻翻开书,细细读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是无比的赞叹。
《弟子规》教给了我许多道理。我在弟子规中懂得了孝敬父母、老人;与朋友相处要团结友爱的品德;还知道了一些生活中必有的常识。以前,在和弟弟分苹果时,从不谦让。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起了“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这句诗,于是,就把大苹果给了弟弟。以前,在爷爷面前,都会夸夸自己的学习。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想起“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这句诗。于是,就静静地听爷爷的教育。以前,我头发不整就想出去玩。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想起“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这句诗,所以,我红着脸儿跑回屋,头发理好才出来。以前我没有洗漱就想上学。
可我读了《弟子规》后,我想起了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这句诗。在我挑食不吃菜的时候,我想到了“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这句诗。在我马虎小事时,我想起了“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这句诗……《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会使你个人的修身得到进步。长此以往社会就会得到大的进步,我们的民族也会兴旺发达,生生不息。
《弟子规》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它伴我成长。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20
8月,我走进上海火炬润滑油这个大家庭。就从这天起,我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入职那天,我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读了近20xx年书,我从来都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一本好书,原来只知道有本《三字经》,而且就知道那么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时候把它当做了一句顺口溜。当我翻开《弟子规》时,顿时呆住了,里面都是短短的三个字为一句,但就是这短短的三个字却蕴藏了人生的大道理。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本《弟子规》,成为了我每天空闲时间必看,而且百看不厌的好书。
记忆中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弟子规》中第一篇《入则孝》,读完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过去我是那么的不珍惜。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中,由于不习惯一个人的住校生活,再加上体质差所以时常感冒。有一次,恰好是腊冬,外面还下着大雪,干冷干冷的,经不起寒冷气候的突变,我感冒了,并伴有高烧,上课时脑袋晕乎乎的,坐在教室就晕晕大睡,无法坚持上课。于是拨通爸爸的电话,委屈地说:“爸爸,你快点过来,我感冒了”。等了大概20分钟,还不见爸爸过来,又气又急,又拨通了电话:“爸爸,你怎么还没有过来啊”。说着说着,就委屈的哭个不停,爸爸也没有多说,只说“快了,马上到,你坚持住”。很快,爸爸来了,把我叫出来,在我出来的那一刻,一阵刺骨的冷风吹得我浑身直抖,那漫天弥漫的雪花还没有消停。
这时爸爸赶紧走过来把军大衣让我穿上,我却嘟囔着“那么丑,我才不穿呢”。说着就一撅嘴坐上摩托车,当摩托车启动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寒风和冷雪简直让人窒息。爸爸一边骑着摩托车一边朝后对我说:“把大衣收紧点”。出了学校大门,我才把那个象爷爷经常披着的军大衣披在身上,瞬时身上一股暖流流过。无意间抬了一下头,这才发现爸爸或许因为急促的原因穿的如此的单薄,头上没带头盔,手上也没带手套,膝盖上更没加护膝,却坚实地在我前边替我遮挡风雪和寒冷,靠在爸爸的背上是那么暖意融融,顿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父爱如山,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21
刚读《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