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评课稿(汇编31篇)》
信息技术评课稿(通用31篇)
内容导航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3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4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5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6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7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8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9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0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1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2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3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4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5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6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7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8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9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0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1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2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3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4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5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6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7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8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9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30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31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
《保护地球家园》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十三课的内容,知识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复制粘贴的方法下载图片。整节课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贯穿教学,教学围绕制作环保宣传画展开,将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流程清晰,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导入
新课程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倡导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它们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本课中教师以一个Flash短剧引入,短剧中人类残忍地杀害动物,毁坏森林,致使地球沙漠化,野生动物逐渐减少。学生在这种情景中自然而然地认识到要为环境保护作一份自己的贡献,教师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任务制作环保宣传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师简练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一个教师基本功是否良好的重要表现。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一个关键。在教学中,如何用最准确简练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教学思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本节课中,教师语言精练而准确,是十分值得学习的。不过,我认为教师的表情有点严肃,亲和力不够,让学生有点惧怕,放不开,如果能够在这方面稍微改进一点,我想会更好。
三、重视作品评价
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作品的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我感觉评价十分关注作品的美感,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忽略了主题,既然是宣传画,这幅画能否起到宣传作用,我想也应该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够在评价中关注到主题,效果会更好。
四、关注后续的教学
总结部分教师举例说网上下载还有很多,网页、软件、电影等等,学生对这些内容特别是电影的下载是很感兴趣的,那么就会对后续的内容非常关注,提高了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成功的,教学效果非常良好,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能够大胆放开,离开讲稿,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形式,课堂气氛再热烈一点那么就相当完美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
一、教师的主导,清晰的过程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二、学生的主体,轻松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瑕不掩瑜,本节课的改进之处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
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
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好的方面】
1、教师素质较高,特别是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
2、上课情绪激昂,投入,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便选择掌握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同伴的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始终锁定在课堂学习上,并将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也准确到位,体现了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
4、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该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不足和建议】
1、缺乏板书设计;在新授阶段,教师边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操作边讲解,由于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光看演示操作和听讲解很难记忆,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板书,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通过板书进行小结归纳,帮助学生能够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各知识点;
2、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在每个知识点都穿插了小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小任务数量较多,且过于单一,建议教师将这些小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个包含本课所有知识点的典型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的完成巩固学生所学和教学回馈的任务;
3、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3
李老师精心设计准备了七年级的信息课《信息及其特征》。
她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问题,用糖葫芦、哥手弹吉它和盲人摸象等生活图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了“什么是信息”,攻破了教学难点“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等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了解信息,认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在例题和练习题环节知识拓宽到位,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特征)和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评课:李老师能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目的让学生知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着深厚的影响,从而唤起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本课学习后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4
陈老师上的一堂课,题目是《信息的编码》。由于设备原因,课是在教室上的,有别于机房上课。整堂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居多,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学成效甚好。整堂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就新课标思想而言,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想指出陈老师一个引导上的不足以作相互探讨。
课堂一开始,陈老师就讲到小布什与萨达姆、小戈尔与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地球。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接着又让学生看一下我校高二学生的网页作品,并让学生从中仔细观察,找出网页中媒体(信息的载体)有哪些?(字符、汉字、声音、图像等等。)接着陈老师让学生回答什么是数字化(所谓数字化,是指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用两个数字——“0”和“1”来表示。)。整个引导到这里就结束了,从陈老师的设计思想上来看,是想告诉学生,这些信息的载体就已经数字化了。但是我认为这里面缺少两个问题一个展示(这个展示他放在后面讲了)。1.他没问这些载体是数字化信息吗?2.怎么看出这些信息是数字化信息?我们只看到实实在在的文字和图像,而没有看到以0和1为标志的数字化表示,难以服众。如果加上这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ULTRAEDIT这个软件给学生展示文字的二进制代码,从而明明白白的告诉学生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载体在计算机里面就是以这样的二进制代码存在的。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计算机的数字化上来了。
这是我的一个观点,请老师们指教。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5
下面就想从学生的角度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想法。
1、美味的课前餐
由于朱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已经11点多了,同学们都有点儿肚子饿了,可为了上课我们只好忍着。没想到朱老师尽然给我们带来了他的家乡特产--美味的酥饼,让我们在上课前填饱了肚子,有更好的精神来上课了,真是太感谢朱老师了,还没上课,我们便有了一个好心情。
2、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画面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耳熟能详,我们都知道,可今天朱老师带来的故事中,乌鸦却喝不到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我们知道了原来乌鸦喝不到水的罪魁祸首尽然是我们人类,看到这些我真得深感惭愧。我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努力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3、快乐的操作
在朱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一起学习了《宣传海报》的制作,怎么通过画图软件打开文件、怎么样才能更快地输入文字、怎么修改文字格式、怎么输入“绿”……朱老师都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操作上的问题,快乐地进行操作与学习。
4、不断的肯定
“讲得真好,朱老师记下了。”“感人的图画,让人深思的'宣传语。”“多么感人啊!”“好美,太棒了!”……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会不断地听到优美的赞美声,让我们感觉自己个个都是能干的电脑小能手,特别得开心。
5、丰富幽默的语言
“确定下来了,还能不能修改?”紧接着朱老师说道:“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慎重和仔细,要不然一旦做错了,就好像我们的环境一样,一旦破坏了,再想恢复的原来的样子就很难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在信息技术中可以采用撤销命令来补救。”让我们不仅了解了撤销命令,再一次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在讲解另存为的时候,老师说“图片已经有了自己的家了,我们要想让他保存到新的家,就要选择另存为命令了”,多么形象的比喻,我们一听就懂了。课堂上朱老师还不时的提醒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姿势和正确的指法,让我们听了心里暖暖的。
朱老师的课,让我们从吃酥饼开始,伴随着乌鸦喝水的故事,与它一起体验着口渴的感觉(吃了酥饼),到最终乌鸦喝到了水,我们也得到了水,并一起思索了如何使用它而结束。整堂课是一节快乐的课,我真希望每节信息课都能有如此快乐的体验。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6
各位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老师,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向老师和鼓楼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的全体成员欢迎大家来到虹桥小学参加本次活动。受向老师和中心组老师的委托,我很荣幸地随向老师一起参加了敏洁老师的教学设计活动。为了顺利完成本次开课任务,xx老师很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也一同参与了xx老师的从试教到正式上课的全过程,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情况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意义的启发。
一、清晰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素材要求大,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x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xx老师开始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训练有素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向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xx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xx老师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xx老师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xx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xx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xx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7
一、教师的主导,清晰的过程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二、学生的主体,轻松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瑕不掩瑜,本节课的改进之处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
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授课内容:文件的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以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好的方面】
1、教师素质较高,特别是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
2、上课情绪激昂,投入,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便选择掌握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同伴的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始终锁定在课堂学习上,并将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也准确到位,体现了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
4、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该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不足和建议】
1、缺乏板书设计;在新授阶段,教师边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操作边讲解,由于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光看演示操作和听讲解很难记忆,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板书,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通过板书进行小结归纳,帮助学生能够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各知识点;
2、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在每个知识点都穿插了小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小任务数量较多,且过于单一,建议教师将这些小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个包含本课所有知识点的典型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的完成巩固学生所学和教学回馈的任务;
3、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12月15日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林元崖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林元崖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邢增强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邢增强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8
10月21日第四节课,我前往多媒体教室听了王老师的信息公开课----获取网上信息。这次的公开课非常精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环节设置清晰。分为-----1.复习导入2.进入新课3.保存网页4.保存网页上的图片素材5.分组探究6.练习7反思
其次,充分体现了学本课堂的观念。在导入环节,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自己翻书寻找答案。还有分组探究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
再次,语言清晰简练。王为老师不愧是老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没有多余的废话,语言清晰简练,,用词恰当,这是我们很多新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
最后,环节设置新颖。在练习的环节,王老师让同学们自己上本学校的网页,点击教师的介绍,选择自己并感兴趣的教师资料,保存在文档。学生看见自己熟悉的人,课堂的积极性与活跃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课堂显得更加的热闹,也通过浏览教师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
通过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希望今后能够多听听这些优秀的教师们的公开课。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9
一、理念
我对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新课程理念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这门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节课在导入课程之后,并没有直接关注技术层面的知识点,而是首先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信息反馈和再加工,这样自然形成了本节课的主要结构。
在进入到操作层面的知识点之前,先通过精心准备的贴图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再到PHOTOSHOP中找到相应的工具去实现它,这样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这节课从导入课程开始就尽力营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氛围,如“别再迷恋哥”这样的流行语的出现,会在瞬间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猪猪侠题材的选取也非常有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也经常提到,但经常会感觉很生硬,这节课最后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非常自然,在周老虎、广场鸽之后出现的“创意诚可贵,道德价更高”的总结,水到渠成,令人感叹。
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晰,导入、模仿练习、自主发挥、总结和拓展,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很自然,特别是总结提高部分,匠心独具;教学准备非常充分,导入部分的水果表情图片、练习部分的透明贴图、预先下发的学案,处处体现了准备的精心;学生练习层层递进,固定动作部分通过老师巡视、小老师帮助的形式达到良好的效果,自定义表情部分,通过作品展示对学生加以反馈,拓展部分老师抛砖引玉,任务设计十分精妙。贯穿课堂始终的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如:打开苹果图案时让学生示意,“同学们已经对老师的话产生呼应了”,“第一个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等,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细节体现了老师的基本素质,有生动有趣的语言如“请大家东张西望,互相帮助”、“做出了二皮脸的效果”等;当电子教室出现意外声音时对学生说抱歉,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不影响正常授课;在行间讲课时,提醒“那边还有一个同学没有注意到这儿”;放大演示时,苹果在左下角的处理,一开始放得并不大,后来用了导航器使演示效果更好,这些细节的处理都值得我学习。
学生由于从一开始就被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目标达成度也非常好,这与教师精心的准备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可能有一些小的瑕疵,如对透明背景的描述,“棋盘格”似乎比“黑白相间的小网格”更简练;巡视过程中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不错准备之后展示时,可以预先让学生保存一下;利用蒙板修图时直接在黑白图上涂抹是不是更好也可以探讨。
综上,这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好课,加深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不是一句空话,这是我们教学的实实在在的指导方针。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0
内容:漂亮的底纹
在引入过程中,教者先采用了提供了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感觉体会有底纹和没底纹的区别,认识有底纹可以让画面更美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就接着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问学生是不是想学习这种制作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新建,选色,上色,使用滤镜。
在进入教学过程中,新建画纸中,教者没有进行完全的讲授法,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然后一同解决问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化费时间稍长,
信息技术教学有其学习的特殊性,不得不依靠讲授法进行教学,讲授中教者以学生为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有机的将教学难点分散,突出重点。教者在合理运用讲授法时没有进行满堂灌,而是有他独特的教学魅力,语言亲切、自然,术语规范、正确,演示时正确、熟练,不拖沓,举止稳重,给学生以信赖。
在进入取色,上色学习过程中,教师从小处入手,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停的提出问题难度,让学生找到取色上色方法,并付诸实践。
学习滤镜过过程,教者采取了和学生共同发现的过程,教者通过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实践,让他们在自由的想象天空中学习。
作业评讲时,尊重学生,让学生说,评,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不以教师的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交流的高潮。
在进行教学后,教师并没有仅仅将本课教学作为终点,而是将本课教学放入全PS学习体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伏笔。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教学原则。尤其是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使用得恰到好处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流畅。以发展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当然在教学中的引入环节让学生认识象素、分辨率以及RGB是否要让学生学习,在此我并不完全赞同,如果真为了认识象素点,分辨率以及RGB,势必要加入新的知识点,学生在短短一节课中是无法理解的,这样有可能偏离本课学习目标,而且这些知识点在简单学习PS是不会用到的,它需要较强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基础来学习,而作为教师教的目的,更重要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个软件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方法而学习。再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尽管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个人认为这种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还是不要提前灌输为好。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1
一、引入新课
说一说今年9月杭州要发生的大事。成立美丽杭州志愿者小分队。队员的服装上还缺少标志,需要亲手设计,作为小队的象征。猜一猜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体会标志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视觉语言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来制作标志。
二、探索学习
1、自学课本,掌握word中插入形状的方法。
2、对标志半成品进行分析,找出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并自两个基本形状组合成弯月形。
3、请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引导。找出正确的组成弯月形的基本图形。
4、将被遮住的星星放在前面,并旋转五角星,学会叠放次序、和旋转的技能。
三、巩固提高
1、激发创意
①分析中国银行、杭州城市标志基本形状的由来。引导学生选择有寓意、有代表性的图形,作为标志的基本形状;②选取标志物中的文字或字母作为标志的原型。标志的颜色要符合中国的文化特色或者传统习惯。③加入主题。
2、创作标志,挑战小小设计师。
3、反馈:组合,将标志印到志愿者服装中。
4、展示学生的作品,讲讲自己的创意设计。
5、总结
技术应用
该教师技术应用策略较好的环节:
⒈PPT教学贯穿整堂课,星月图片、中国银行、杭州城市标志等画面与文字相配,显得形象、生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也很好。
⒉在完成星月图片的组合时,都是运用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操作,显得特别灵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当中去。
⒊全程都是利用计算机专用教室的多媒体平台互动教学,所以得操作都是电脑上进行,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都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4、学生作品的展示也是利用电脑直接观看,方便快捷。
因为裘老师这节信息技术课非常完美,所以在技术应用方法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环节。
评课建议
1、从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角度来看,裘老师的《设计制作标志》一课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一堂课,从无到有,学生完成了构思创作的全过程,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突破实践中的技术难题,掌握了新的技术能力,并完成了学习任务,达成目标。
2、教学设计上可以看出,裘老师灵活处理教材。体现了教学思想和教育的内涵,将创新设计融入其中,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紧跟时代主题,为杭州G20峰会助力,切合生活实际,做到学有所用。基于教材的创新,是建立在教材内容掌握扎实的基础上的,从而才能实现从创新到运用的升华。
3、从教学过程来看,整个过程充满灵动性。裘老师的教学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做到了以生为本。整节课既体现了教师主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作用。运用问题引导法和范例法使课堂生动灵活,教师做到了对学生充分了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学习微课、学习同伴、学习老师等多种形式完成学习和创作。
4、重难点把握到位。体现主题的标志以例子进行引导。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交流性,是一堂信息技术课充满了情感。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2
这是一节自由创作画图的课,察看老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孩子们天生的一种潜力,但要看老师是否给予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片无尽的天地,让这种潜力发挥出来!黄老师的课堂设计理念非常科学,就把这一点作为本课的重点,而且分步进行层层深入,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初稿,第二课时才将作品展现出来,让学生有计划,有思考余地,整个课堂很完整!
黄老师的课思路清晰,板块分明,围绕内容,有效展开,很值得大家学习!
特别是还设计了迎合孩子心理特点的三个闯关游戏。游戏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有所乐,学得轻松,学得高效!老师设计的这三个游戏,可体现出老师的别具匠心,非常的巧妙,很有创意,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创意。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让黄老师的课堂精彩绽放,得以升华!
其他方面,比如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创作前的相互交流,作品展示后的评价讨论,都是新课程新理念的体现,黄老师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设计理念得科学性!非常赞赏!
我评黄老师这节课为“百节好课”!我将在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好好学习运用黄老师的这些设计理念,向市的“百节好课”靠拢!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3
一、清晰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素材要求大,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x老师开始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训练有素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向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x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x老师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x老师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x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x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x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4
小学四年级下册《玩转普陀》是20xx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的获奖课,这是一节复习课。
众所周知,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针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点的难度较低,如果按照一般教学的顺次复习,重复旧课,既是对时间的浪费,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无法引起学习的兴趣,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教师巧妙的利用了课前的时间,跟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让教师对本来不熟悉的学生增加了了解,也使学生缓解了紧张的情绪,当正式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然很好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与传统的复习课不同,教师采取了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四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性,游戏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而竞赛的形式能够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是一个团队,一个小组提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另一小组进行回答,这样的游戏和竞赛教师制定了严格的游戏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慢慢变得认真起来,一个团队之间想方设法去找问题找答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真正将所学进行了巩固。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时刻注意让学生练习,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给予多余的分数奖励,我们可以看到,在游戏的开始,学生是比较羞涩腼腆的,越往后在教师大声的鼓励和分数的奖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举手回答问题演示操作,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时不能满堂灌,要有方法,要寓教于乐,复习课往往是让教师最挠头的,而浙江省这节优质课无疑给了我们新的方向,即复习课也可以很有意思,也可以让学生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参与进来,归根结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什么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5
小学四年级下册《玩转普陀》是20xx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的获奖课,这是一节复习课。
众所周知,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针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点的难度较低,如果按照一般教学的顺次复习,重复旧课,既是对时间的浪费,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无法引起学习的兴趣,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教师巧妙的利用了课前的时间,跟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让教师对本来不熟悉的学生增加了了解,也使学生缓解了紧张的情绪,当正式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然很好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与传统的复习课不同,教师采取了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四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性,游戏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而竞赛的形式能够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是一个团队,一个小组提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另一小组进行回答,这样的游戏和竞赛教师制定了严格的游戏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慢慢变得认真起来,一个团队之间想方设法去找问题找答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真正将所学进行了巩固。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时刻注意让学生练习,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给予多余的分数奖励,我们可以看到,在游戏的开始,学生是比较羞涩腼腆的,越往后在教师大声的鼓励和分数的奖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举手回答问题演示操作,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时不能满堂灌,要有方法,要寓教于乐,复习课往往是让教师最挠头的,而浙江省这节优质课无疑给了我们新的方向,即复习课也可以很有意思,也可以让学生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参与进来,归根结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什么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今天我王老师执教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执教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要点,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在情感上深化了学生的意识。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丽之处:
一、教学目的轻松实现,重点较为突出,难点精彩突破。按照教参上的三个教学目的在本节课中都是学生操作过程中通过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中逐步实现和让学生掌握的。按照教参上本节课的重点是软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本节课执教通过让学生先思考后行动;着重让学生练习了本课的重点技能。
二、教学方式来看,执教老师采用了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导入部分利用了欣赏图片的方式,逐渐把学生带入到本课情景中来,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内容,执教老师先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总结归纳。在制作部分,执教老师通过学生遇到的问题,用一起想办法解决的方法,既自然的解决了出现的问题,又教授了本课的技能目标,还使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展示,通过这种师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感觉老师把他们当成了朋友,接近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执教老师也很会捕捉和利用课堂中的小细节,比如在强调打字姿式和指法时,他不是刻意拿出时间来指导,而是在学生不经意的时候,通过夸奖个别学生起到让全体都注意的效果。执教老师这种以小见大、细致入微的教学方法很是让人欣赏。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执教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寓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执教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六、从教学效果看,执教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又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符合主题、美观完整有质量的作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他们的技能知识掌握得都很扎实,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基本上就是对技能的再次巩固和有所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应该也算是本课能大放光彩的硬件基础之一。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是内容的安排稍微有点多,学生在每一处练的相对较少。如果能更多的让学生练习,可能会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本堂课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不明显。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
三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看书。《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己看课本学习,虽然本课操作技能比较简单,但看书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技能,更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还可以让孩子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
四是教学组织形式简单了一些,如果能针对学习难点,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学得再活泼一些、轻松一点。
我认为这堂课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6
听了两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观摩课,总的感觉上得不错,很值得我学习。他们的教学设计各有优点,教学策略各有不同。
哈玉芳老师的这节课,教师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比较、鉴别、自主练习、展示交流等环节,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回忆、比较、评价、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层次清晰。先是让学生播放自己的幻灯片,再来观察教师播放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感到有些遗憾的是教师在整节课上始终没有提醒让学生看教材,我们应该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学生学会看信息技术书,从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赵志新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探讨、交流、鉴赏中学习提高。首先,在导入课程的设计上,教师通过播放奥运会的宣传动画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又播放教师自己制作幻灯片,又一次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谁来说一说教师的演示文稿都用了哪些制作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制作一个好的演示文稿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学生参与主动,积极性高。就是感觉学生操作时间太少,大部分学生都只完成了一到两张,课堂效果不明显。如果把这节课设计成两课时的话,效果肯定会更好。(市三小万隽徐燕)
夏丏尊小学朱斌老师上的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四课《搜索引擎》。听了这次课,参看了朱老师的教案后,我谈一下对这节课的个人看法。朱老师上课严谨,一丝不苟,讲授简明扼要,学生互动到位,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课堂上和谐、探究、活泼、创新的学习情境和气氛令人印象深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我将简单的展开做一些阐述。
一、教师的主导,清晰的过程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二、学生的主体,轻松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瑕不掩瑜,本节课的改进之处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
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授课内容:文件的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以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好的方面】
1、教师素质较高,特别是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
2、上课情绪激昂,投入,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便选择掌握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同伴的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始终锁定在课堂学习上,并将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也准确到位,体现了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
4、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该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不足和建议】
1、缺乏板书设计;在新授阶段,教师边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操作边讲解,由于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光看演示操作和听讲解很难记忆,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板书,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通过板书进行小结归纳,帮助学生能够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各知识点;
2、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在每个知识点都穿插了小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小任务数量较多,且过于单一,建议教师将这些小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个包含本课所有知识点的典型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的完成巩固学生所学和教学回馈的任务;
3、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12月15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林元崖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林元崖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邢增强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邢增强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7
我听得是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四位老师教学的都是《“画笔”的秘密》这一课。
这课主要介绍的是“画笔”模块的相关命令,属于基础模块学习。角色运动会留下一定的痕迹,这些痕迹的保留,需要“画笔”指令的支持。老师们在教学中,将画笔的设置与小猫的运动结合起来,将枯燥的命令趣味化,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导入教学时,老师结合了之前学过的内容,利用一个个趣味小程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新授时,老师先让学生认识“画笔”模块,在此基础上学习画笔指令的设置,重点围绕“提笔”、“落笔”、“将画笔大小设定为”、“将画笔颜色设定为”等命令展开介绍。对于“图章”的使用,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使用单独一个“图章”命令,舞台角色会发生什么变化?使用“重复执行”与“图章”结合,舞台角色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知循环的作用。作为一个信息教学的新手,这次的听课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以上就是我本次听课的收获。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8
一堂优质课,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语言、教学机智等各个方面来讲,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即便是再优秀的课还是有它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不同想法:
1、过于强化自己课堂的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朱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谓完美,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做了严格的预设,相信他在课堂教学的执行中也严格地按照设计来开展的。但是正因为如些,学生们的课堂主体性才被他忽视了。如欣赏作品环节,老师明明指出了作品的问题,也让学生呆会儿修改,可是真的欣赏完成后,朱老师没有再留丝毫时间让学生去修改,而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流程,先保存了作品,而后问了学生:“海报做完了,是不是就完成了?”自然过渡到发布作品环节,再老师演示了发布方法后,布置了学生“保存、上传并评价”作品的.环节。没有在学生再一次操作时提到让学生适当修改自己的作品,略显遗憾。
2、本节课的设计堪称完美,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样一堂课下来,掌握画图中文字输入的方法及要点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多高?我们透过华丽的外表,来看看学生们的操作,其实有部分学生也许这一堂课中关于这项技能没有学到多少,因为学生较多,操作过程中有问题的一定也不少,可是朱老师仅采取教师个别指导显然是不够的,是不是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采取“动口不动手”的帮助原则进行助呢?也许,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在评价环节,这种网上评价的方式很好,但是三年级的学生评价还不够客观,图显不公平。是不是可以思索一下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小组评等,让评价更为客观。
3、一瓶水,是否有作秀的嫌疑?最后朱老师拿出了一瓶水,问怎么分,当有学生说到“把它捐成灾区”时响起了鼓掌声,这里是不是有作秀的嫌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个人觉得有点过了,结尾平淡点,与前面有个呼应,稍微升华一下就够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19
曹xx老师的这堂信息技术理论课,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讲解透彻,教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
1、巧设教学情境。以配置一台学习型电脑为切入点,贴近生活,注重知识的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师生互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堂课是理论课,曹老师能科学引导,前置问题指向性明确,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融洽。
3、做到首尾呼应。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后,设置了配置电脑的实践操作,解决情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不足:
1、由于借班上课,没有安排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
2、对个别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及时地、恰当地评价。
3、课堂小结环节,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0
对《可爱的家乡》这节课的几点建议
在教师打开自己保存的网页与让学生自己下载网页之间,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突出总结先下载然后在本地机上浏览资料与上网浏览网页的优势之所在。
第一个任务,也就是介绍鸡西的任务还可以更明确一点,比如,让不同的小组分别从自然景观、人文特点、经济、气候等不同的方面选定某个专题,集中搜集资料并进行较为翔实而具体的介绍,要求学生的介绍的资料要有代表性,要能抓住鸡西在上述方面的独特性,介绍要能吸引人(比如充分利用文字、图片,甚至录像等多种方式);
“刚才大家练习了下载网页,可是有时我们并不需要整个网页,而是需要网页中的部分文字或网页上的图片。”这一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自己总结出来,并且可以让已经掌握下载网页中图片(或动画)、文字材料方法的学生介绍做法,然后再让学生借助学习课件系统学习。
“把你搜索到的介绍鸡西的`漂亮图片和介绍鸡西的文字资料下载到自己的D盘上,由组长汇总。一会以小组为单位介绍给在座的全省各地的教育专家们。”这个任务基本属于为了下载而下载的任务,与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还是有差距。为了进一步体现任务的现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上面的建议,可以把任务改为“根据本组确定的专题,进一步收集鸡西在自然景观、人文特点、经济、气候等的方面资料,然后制作成一个介绍鸡西的演示文稿(学生之前应该学过了吧)“。由于下载整个网页不适合制作演示文稿,学生就会对只下载网页中某个图片的必要性体会的更深刻,而且利用下载的图片制作成PPT不但实践性更强,还可以加强新旧知识技能间的联系。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1
12月15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林元崖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林元崖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邢增强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邢增强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2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课堂分组,小组合作学习不够明显,小组长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上尤其是上机操作中,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之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使合作学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整节课单独辅导比较多,显得比较累,也没有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长的积极性与作用也没有能充分调动起来。
二、教师课堂上对学生作品评价以及课文总结性评价不够。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评价的好坏将直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参与课堂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听了高老师这节课,我认为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都过于简单,或者说是很少评价。
三、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看书。
高老师在教学文字变形动画之前,让学生自己看书,按照书上的步骤尝试着做。我看了好几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动手做,主要是学生不会看书。我将操作步骤给理顺了一下,让坐我隔壁那一组学生进行操作,他们很快就做出来。如果在学生看完书后,老师能够及时进行指导,讲解,并将步骤理一下,大多数学生应该能做一些。
我认为这节课尽管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但信息技术课起步较晚,没有一个特定的上课模式,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怎样去设计、实施、评价以及怎样真正从走向信息技术课到走进信息技术课。都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评课结束,借此机会谈点自己的想法:
从几次的教研的活动来看,我校微机室的硬件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在我看来,存在两种情况,其一缺少了一套多媒体控制系统。微机室里机器较多,人员较多,噪音也多,教师在课堂上讲话学生不易听清,课堂就更加混乱,如果配备了音响设备,课堂纪律相对来说要容易掌控一些。其次,教师演示如果通过多媒体控制软件,控制学生机器,让学生从学生机上进行观看,效果会差很多。首先,颜色会失真,再有,传输速度不快,导致学生机屏幕要慢一些,动画不流畅。如果将教师机屏幕投到大屏幕上,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第二、信息技术课起步较晚,参考的资料较少,上课经验不足,课堂模式单一。教学竞赛搞了好几年,我们微机组都是我听高老师的课,高老师听我的课。对彼此上课模式已经很熟悉。我想以后搞教研活动,是不是能够走出学校,多去听一听其它学校老师是如何把握教材,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仅在小范围内搞这种教研活动,无异于闭门造车,对我们帮助不大。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3
教师整体素质较好,教学态度也非常认真。
①能够做好充分的上课前准备,准备好上课时需要用的电子材料及纸质图片;
②教师教态自然,始终面带微笑,语言清晰,语句表述准确,对学生很有耐心,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完成课堂教学。这些都说明执教者在课前下了不少功夫。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节课中有些环节还值得商榷。
一、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没有及时注意到学生是否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发现有少数同学没能完成某部分的教学任务时,没有进行恰当的引导或讲解,而是直接在该学生机上替该同学完成。在讲解某些操作时,只是教师一人在上面导演,直接讲解操作步骤,没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二、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尽管采用了分组合作用,但是没有充分体现分组合作的优越性。建议在分组的同时,再采用小组竞赛机制激励学生,使学生合作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不是很好,教学达成率低,只有少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时间安排上有些不合理,比如:“制作不同表情的水果”只有3分钟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突发性的生成问题,比如,教师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展示“学生作品”时,发现有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时,没有很好的处理,学生只是一笑了之。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4
小学四年级下册《玩转普陀》是20xx年xx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的获奖课,这是一节复习课。
众所周知,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针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点的难度较低,如果按照一般教学的顺次复习,重复旧课,既是对时间的浪费,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无法引起学习的兴趣,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教师巧妙的利用了课前的时间,跟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让教师对本来不熟悉的学生增加了了解,也使学生缓解了紧张的情绪,当正式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然很好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与传统的复习课不同,教师采取了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四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性,游戏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而竞赛的形式能够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是一个团队,一个小组提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另一小组进行回答,这样的游戏和竞赛教师制定了严格的游戏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慢慢变得认真起来,一个团队之间想方设法去找问题找答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真正将所学进行了巩固。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时刻注意让学生练习,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给予多余的分数奖励,我们可以看到,在游戏的开始,学生是比较羞涩腼腆的,越往后在教师大声的鼓励和分数的奖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举手回答问题演示操作,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时不能满堂灌,要有方法,要寓教于乐,复习课往往是让教师最挠头的,而浙江省这节优质课无疑给了我们新的方向,即复习课也可以很有意思,也可以让学生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参与进来,归根结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什么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今天我王老师执教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执教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要点,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在情感上深化了学生的意识。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丽之处:
一、教学目的轻松实现,重点较为突出,难点精彩突破。按照教参上的三个教学目的在本节课中都是学生操作过程中通过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中逐步实现和让学生掌握的。按照教参上本节课的重点是软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本节课执教通过让学生先思考后行动;着重让学生练习了本课的重点技能。
二、教学方式来看,执教老师采用了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导入部分利用了欣赏图片的方式,逐渐把学生带入到本课情景中来,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内容,执教老师先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总结归纳。在制作部分,执教老师通过学生遇到的问题,用一起想办法解决的方法,既自然的解决了出现的问题,又教授了本课的技能目标,还使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展示,通过这种师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感觉老师把他们当成了朋友,接近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执教老师也很会捕捉和利用课堂中的小细节,比如在强调打字姿式和指法时,他不是刻意拿出时间来指导,而是在学生不经意的时候,通过夸奖个别学生起到让全体都注意的效果。执教老师这种以小见大、细致入微的教学方法很是让人欣赏。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执教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寓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执教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六、从教学效果看,执教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又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符合主题、美观完整有质量的作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他们的技能知识掌握得都很扎实,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基本上就是对技能的再次巩固和有所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应该也算是本课能大放光彩的硬件基础之一。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是内容的安排稍微有点多,学生在每一处练的相对较少。如果能更多的让学生练习,可能会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本堂课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不明显。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
三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看书。《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己看课本学习,虽然本课操作技能比较简单,但看书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技能,更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还可以让孩子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
四是教学组织形式简单了一些,如果能针对学习难点,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学得再活泼一些、轻松一点。
我认为这堂课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5
5月17日,我们在温州龙湾实验中学听了两堂展示课,这是新教材七下的内容,也是我第一次听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感触很大,很深。
本课以一个多媒体案例的界面设计为主题。整个学习界面制作的过程以出示案例激发兴趣――分析作品――师生讲练――作品展示的流程来完成的。这个过程中教师讲解学生学习后再自己操作。总体上显得教学过程平淡无奇,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是合适的。多数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PhotoShop,对其操作显得很生疏。本课相对整个章节来讲是让学生体验制作多媒体设计的一个流程,更注重整个作品的制作思想。所以本节在注重技术操作的基础上不能与前几节脱离,也不能讲成纯技术或纯理论的操作课。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工具软件的功能、美学及色彩构图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引导,但渗透得还要再多些。这样才能让学生脱离纯技术的操作,避免产生对信息技术就是纯操作的误解,使学生作品中多一些创意和美的元素。
下面有几个观点在本课体现明显
1.统一与个性 教师严格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这是一个统一,也会造成个性的压制。教学中,教师能在配色、滤镜等方面提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整。所以我们看到了统一广播教学之下全班学生作品多姿多彩,各不相同。
2.以师为本,以生为本 本课中有一段小插曲:一学生向全班演示添加图层做选区的方法。学生完成之后教师紧跟着讲解了删除图层――“垃圾箱”工具。将学生刚向全班演示的作品当众扔进“垃圾箱”。这样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是无意的。但该生座位左右的同学借机讥讽该生,造成不良的后果。希望教师心中能多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这也是“以生为本”的思想的体现。
3.以德育人 刚上课时课堂纪律有点乱。教师显得有些生气,说话口气显得过重。可能会影响到课堂融洽宽松的教学氛围。现在的学生的确非常“个性”,很多学生只讲“权利”不想“责任和义务”。对教师不尊不敬。如今的法律特别注重维护学生的权利,在照顾学校教学的秩序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家错误地认为“学生就是上帝”。在这种思想下,“上帝”的气焰得到助长,同时教师的“服务者”的角色也日渐树立。由此联想到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视频:一所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公然群体侮辱教师,教师却不能还手。试问谁来保护教师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又不能放纵学生,真正管用的利剑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德育人是教师追求的一种高境界。我们大家都需要提高。
4.兴趣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 如今学生学业很重。高考一直压着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教学难度过低将来信息技术高考会影响学生成绩;如果难度过高也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学生完成找操作后尽量能留点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学生找到成功感。作品也可以发到教师博客上,让更多的同学看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对图象的处理教学对学生来讲是对信息技术窥豹一斑。将引导有兴趣学生将以本课为钥匙学生深入学生平面图象的处理。如果本课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远离信息技术。而真正推动一个学生深入学生信息技术的是他们的兴趣,这些兴趣源于每一堂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需要要可持续发展。
5.教学术语 “单击回车、单击空格” 可否调整为“敲回车、敲空格”。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6
亮点:
1、巧设教学情境。以配置一台学习型电脑为切入点,贴近生活,注重知识的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师生互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堂课是理论课,曹老师能科学引导,前置问题指向性明确,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融洽。
3、做到首尾呼应。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后,设置了配置电脑的实践操作,解决情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不足:
1、由于借班上课,没有安排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
2、对个别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及时地、恰当地评价。
3、课堂小结环节,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7
一、背景学情分析
《画龙点睛写标题》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使用word进行文本编排的操作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文本编排的能力,学习合理地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进行文章的图文混排。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生熟练的操作Word为短文插入艺术字标题,掌握艺术字格式设置的基本技巧,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这部分内容操作性较强,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学时抓住这一点,少讲多练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浸润在充满智慧的信息课堂中,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能熟练地插入艺术字、对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式样进行基本的设置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文章的样式,知道美化标题的重要性;通过自学课本,能运用艺术字的插入、移动、改变大小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字的魅力;通过对艺术字的合理使用,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关键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受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文章的整体布局,合理地使用艺术,发挥出艺术字在文章中真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根据教学背景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任务设计以学生阅读感兴趣的文章为切入点,对比有标题文章和无标题文章的异同,提炼标题,设计编排标题,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以自主探索为主,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采用“讨论”、“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评价方式采用分组投票评价的方式进行。
三、环节反思
1.情境创设和铺垫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本环节的教学,我刚开始准备了两个范文,一篇没有标题,另一篇加艺术字标题。
经过反复思考,在新的教学中,我对范例文档进行了修改,一是将两片文档合并在一个文档内;二是给第一篇文章加上了标题,给第二篇文章加入了图片。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打开文件的速度,又增强文章之间的对比,同时为下一课插入图片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
2. 插入、美化艺术字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插入艺术字这一内容,书上描写的步骤清楚、易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这部分内容大部分人应能完成,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操作,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学插入艺术字时,会遇到了艺术字不能移动的情况,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并没有没立即回答,而是向学生询问有没有能解决此问题的人,同时为学生指出一条解决的途径,尽可能的让学生来找出方法、答案并进行演示,教师最后再进行适当地补充。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帮助下把问题给解决了,虽然这样做会耽搁一定的时间,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作品的展示、评价
在评价初,我让学生对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同学之互相评价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互评的中心必须针对学习内容,而不是他人本身。使得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够有序的开展。
通过作品初评展示,学生进行互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老师对学生的互评进行提炼总结梳理,通过这样的活动,容易让学生形成共识,明确艺术字如何设置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
我最初设计巩固练习的时候,虽考虑到分层任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完成适合自己的任务。后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将作品提交给老师后就结束本环节教学,没有对巩固练习的作品进行评价,不能及时反馈练习的效果,也不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因此,我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调整,设计了第二次评价,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对有缺陷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自己和他人的进步给予肯定,及时反馈学生有没有形成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再次投票评价,也使原来没有得到票的同学也有机会得到票,体会自己进步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变“教师讲——学生练——教师评价”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多元评价” ,遵循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30条》的精神。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采用二次评价的方法,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采用学生直接互评,每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发表建议的机会,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评价的面。
在首次评价中,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基础性目标作业,通过小组成员的互评,肯定优秀作业,提出改进意见完善作品,教师梳理本课的教学知识。利用二次评价,学生自主挑选作业内容和练习的量进行再练习再评价,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了新知,同时又促进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同时又能体验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我这节课中我也发现在某些方面特别是细节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1.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课程设计中希望学生能将操作技能尽量通过自学来掌握。但是在课堂上,一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还是喜欢老师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式。我想,在今后这方面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对部分自学能力弱的学生,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
2.课中以投票方式进行评价,我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在投票的过程中欣赏优秀的作品,给同学提一些作品修改的意见或建议,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在评价开始前让学生了解评价的要求和方式,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是自己好朋友的就投票。
3.学生互评的局限性。
如果每位同学都离开位置参与评价他人,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建议就没有时间来认真听了;如果一个同学同时得到两种不同的建议,也没机会一起讨论。如果课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让学生的活动范围减小,评价的效率就会提高同学之间互评更有针对性,实施同学间的讨论也更加方便。
总之,只有学生感兴趣,乐意学,开心学,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质量才会提高,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8
一堂优质课,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语言、教学机智等各个方面来讲,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即便是再优秀的课还是有它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不同想法:
1、过于强化自己课堂的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朱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谓完美,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做了严格的预设,相信他在课堂教学的执行中也严格地按照设计来开展的。但是正因为如些,学生们的课堂主体性才被他忽视了。如欣赏作品环节,老师明明指出了作品的问题,也让学生呆会儿修改,可是真的欣赏完成后,朱老师没有再留丝毫时间让学生去修改,而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流程,先保存了作品,而后问了学生:“海报做完了,是不是就完成了?”自然过渡到发布作品环节,再老师演示了发布方法后,布置了学生“保存、上传并评价”作品的环节。没有在学生再一次操作时提到让学生适当修改自己的作品,略显遗憾。
2、本节课的设计堪称完美,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样一堂课下来,掌握画图中文字输入的方法及要点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多高?我们通过华丽的外表,来看看学生们的操作,其实有部分学生也许这一堂课中关于这项技能没有学到多少,因为学生较多,操作过程中有问题的一定也不少,可是朱老师仅采取教师个别指导显然是不够的,是不是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采取“动口不动手”的帮助原则进行助呢?也许,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在评价环节,这种网上评价的方式很好,但是三年级的学生评价还不够客观,图显不公平。是不是可以思索一下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小组评等,让评价更为客观。
3、一瓶水,是否有作秀的嫌疑?最后朱老师拿出了一瓶水,问怎么分,当有学生说到“把它捐成灾区”时响起了鼓掌声,这里是不是有作秀的嫌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个人觉得有点过了,结尾平淡点,与前面有个呼应,稍微升华一下就够了。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29
本课教学以设计编写简单的程序为任务主线,熟悉VB编程的环境,学习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将编程的方法与概念及思想渗透到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是一种比较高效务实的教学策略。避免单纯的概念说教,也容易实现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的具体落实。教师能够讲清可视化编程的几个重要概念。学生也按教学设计完成小程序的编写任务。教学中师生交流和谐融洽,学生学生认真,同学间交流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可见平时教师教学严谨,学生训练有素。以下就几个方面做简单点评,希望批评指正。
1.过程与思想
本模块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以VB语言程序设计为载体,通过让学生亲历具体的程序设计案例,学习可视化编程的思想与方法。程序设计是过程,而在完成程序设计中学习通过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习编程的基本算法,进而引导学生体会编程思想是本模块的重要教学内容。而本节课正是基于前两章学生学生编程结构之后,对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的一次整理与总结。教师在出示教学目标时应明确指出本节课不是做一个VB程序,而要淡化“VB”的概念,要将学习内容扩展到所有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共通的程序设计理念。通过程序设计学习思想与方法才是真正的目标。
2.通过交流理解概念
本节中概念集中抽象,如:对象、属性、方法、过程、事件等。教师将几个概念集中讲解,之后切入到小程序的制作中讲解设置对象的属性。前后衔接有脱节之感。在上课的前23分钟进行全体控制时间有些长,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一些概念可以让学生来举例,看看学生是如何理解的。教师补充。对于控件箱里的控件,也可让学生先试试。
3.整合促进高效
本节教材有编程的概念,也包含认识控件的教学内容。内容与概念学习分开安排。教师在讲解时将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把控件的学习融入到“对象”这一概念上学习上。在容量上实现了1=1+1,在教学时间上实现1+1<2,提高了教学效率。
本节课整体上来讲是一节成功的课。学生学习状态积极,编程习惯好,作业完成情况较好。经过一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纳老师已经总结出一些值得同行借鉴的教学经验。 希望今后大家多进行交流。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30
这次很有幸聆听了“电脑高手”王老师的教研课,这堂课的内容为《键盘一家》。下面我简单说下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认识键盘以及熟悉基本键位,既是一节入门课,又是一节练习性质较为浓厚的课,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充分的锻炼,是王老师这节课需要考虑的问题。键盘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学生的坐姿很重要,打字的指法也很重要,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所以在常规教育上显得格外重要,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中王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指法和坐姿等,培养学生的良好打字习惯。主键盘区是平时使用最多的一个分区,由于学校使用的键盘可能跟教材不一样,所以王老师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将主键盘区中一些常见的键介绍给学生,还要进行大小写字母锁定键的教学,shift键的使用等。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王老师给出了一个打字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能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得到进步。本节课容量偏大,还要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效果,但是王老师不慌不忙的教授完了所有内容,足见王老师的功底很不一般。课堂效果良好,学生掌握的很扎实。
所谓“人无完人,课无完课”,王老师的这节也有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在最后练习打字游戏的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也可以分组来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增加趣味性,也无形当中让学生加快打字的速度。
二、没有补充一些跟键盘有关的课外知识,如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等这些外设的输入设备,让学生开开眼界,这是憾事。
信息技术评课稿 篇31
今天听了一节《创建数据表》。董xx老师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很好的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这次磨课我有以下想法。
1、董xx老师为这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本节课以“合理作息,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作息时间调查表引入,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探索数据表格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分设三个任务“考一考”、“练一练”、“探一探”,把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三个任务,即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董薇薇老师以一条中学生关于作息时间的感叹,引起了全体同学的吐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接着,董老师马上展示了一周“作息时间表”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举例引出了——excel。引出excel的时候,董老师没有以老师的身份要求一定要使用Excel,而通分析、举例阐明了Excel软件最适合数据处理,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学Excel。
3、导入新课堂后,董老师以学生现有知识为起点,借助课本P.55,联系WORD软件,达到了对Excel的初步认识。放手操作练一练环节,董老师设置了十分有针对性的任务“研究某一位学生的一周作息时间”,放手让每一位同学操作,完成作息表的填写。由于任务清晰、明确,并指出了为什么要研究一周作息时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完成的任务。相比前2次磨课,因为任务出示的不够明确,学生对任务理解不深,不少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最后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引导“探一探”环节,是学生完全陌生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董老师简明填充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了Excel软件的优势,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个环节,能否阐明填充的规律是能否突破难点的关键,董老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说明选中1填充和选中1、3填充的区别,只有如此才能掌握填充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