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评课稿【35篇】》
通用技术评课稿(通用35篇)
内容导航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4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5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6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7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8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9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0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1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2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3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4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5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6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7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8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9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0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1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2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3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4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5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6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7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8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9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0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1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2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3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4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5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
听了两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观摩课,总的感觉上得不错,很值得我学习。他们的教学设计各有优点,教学策略各有不同。
哈玉芳老师的这节课,教师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比较、鉴别、自主练习、展示交流等环节,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回忆、比较、评价、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层次清晰。先是让学生播放自己的幻灯片,再来观察教师播放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感到有些遗憾的是教师在整节课上始终没有提醒让学生看教材,我们应该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学生学会看信息技术书,从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赵志新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探讨、交流、鉴赏中学习提高。首先,在导入课程的设计上,教师通过播放奥运会的宣传动画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又播放教师自己制作幻灯片,又一次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谁来说一说教师的演示文稿都用了哪些制作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制作一个好的演示文稿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学生参与主动,积极性高。就是感觉学生操作时间太少,大部分学生都只完成了一到两张,课堂效果不明显。如果把这节课设计成两课时的话,效果肯定会更好。(市三小万隽徐燕)
夏丏尊小学朱斌老师上的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四课《搜索引擎》。听了这次课,参看了朱老师的教案后,我谈一下对这节课的个人看法。朱老师上课严谨,一丝不苟,讲授简明扼要,学生互动到位,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课堂上和谐、探究、活泼、创新的学习情境和气氛令人印象深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我将简单的展开做一些阐述。
一、教师的主导,清晰的过程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二、学生的主体,轻松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瑕不掩瑜,本节课的改进之处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
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授课内容:文件的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以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好的方面】
1、教师素质较高,特别是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
2、上课情绪激昂,投入,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便选择掌握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同伴的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始终锁定在课堂学习上,并将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也准确到位,体现了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
4、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该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不足和建议】
1、缺乏板书设计;在新授阶段,教师边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操作边讲解,由于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光看演示操作和听讲解很难记忆,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板书,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通过板书进行小结归纳,帮助学生能够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各知识点;
2、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在每个知识点都穿插了小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小任务数量较多,且过于单一,建议教师将这些小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个包含本课所有知识点的典型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的完成巩固学生所学和教学回馈的任务;
3、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12月15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林元崖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林元崖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邢增强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邢增强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
一、导入:
打开记事本解决三个问题:
1、打入新浪网网址
2、打入网易免费邮箱地址
3、打入
二、课题: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探秘——学生自己看课本内容
(2)电子邮件地址
三部分构成说明,特别强调@的意思。
三、亲身体验:
1、有邮箱的学生自己给自己发一个邮件并收邮件。
2、没有邮箱的看老师示范。教师示范2个不同邮箱的申请:163和sina
3、看网页《一分钟破案的推理故事》,然后把答案发给老师。
四、课堂小结
王老师的这节课,上得比较实,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找准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学生动手操练的机会——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打入新浪网网址、网易免费邮箱地址,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电子邮件地址的讲解可谓是通俗易懂,教师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解释电子邮件地址。特别解释了@的含义,即“在”的意思。
王思洁老师设计的亲身体验环节,非常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浏览网页《一分钟破案的推理故事》然后把答案发给老师,这种巧妙的课堂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致。而且,在教学中能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体现分类教学的教育思想。同时,在教学中还能注重知识的拓展。
由于教师比较巧妙的教学设计,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教学中,虽顾及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但后进生的教学任务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教学时间较仓促,最好能讲讲电子邮件的'网络道德。
1、用写3个问题导入课题,给了学生一个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用“谁住在哪里”来比喻电子邮箱地址很通俗易懂。
3、让有邮箱的学生自己给自己发一个邮件并收邮件,体验了收和发邮件。然后教师对申请邮箱作了较详细的示范,这顾及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了面向全体,分类教学的教育思想。在示范中,老师讲了2个不同邮箱的申请,也提到了qq邮箱,扩展了学生知识面。
4、在课堂任务设计中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收发邮件,然后给老师发邮件,给了学生较多的实践机会。
5、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独到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直到最后向老师报告破案的结果使这种积极性达到高潮。
总之,本课设计精到,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各类学生均有所获。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
一、在任务中学习
“在任务中学习”是这堂课设计的核心。从一开始的“比较自己作品与教师作品的异同”探索如何利用剪贴画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到“观察教师作品的播放,小结教师作品的特点”激起学生为自己的作品设置动画的强烈欲望,以及后来的“调整动画的次序”这些环节,始终将操作方法简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始终坚持让学生在兴趣中自己找任务的理念,这种设计理论,对课堂的动态生成体现得很少,往往是以教师的预设为主,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主,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这种教学方法也是无从下手的。
上述任务的设立,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实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求知和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在进行“动画设计”这个环节,当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也能动起来时,那此起彼伏地响起在教室里的欢呼声,那满脸惊讶、欣喜、兴奋、激动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我觉得,如果这些问题不是靠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去解决,学生会有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吗?学生会有积极主动的思考吗?他们的探索欲望会强烈吗?
二、教师成为任务学习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
在这节课任务设计时教师精心准备了每个环节,课堂上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和孩子交流,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冷静应变。学生在“自主反馈”这一环节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组织学生交流和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这方面教师的能力还显得不足,引领学生展开讨论的面不够宽,深度还不够深,学生思维卷入不够。在这一点上尚需磨练!
另外,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活动时,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从上课时播放屏幕广播时要求学生不能抱有埋怨的态度到完成任务时碰到问题该如何请教老师和同学的方法上,都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一新课程理念。下课时要求学生将各自的机器整理好再离开教室的做法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计算机的习惯。
纵观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学层次清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达到了教学目的。但如果在课堂组织、参与上多下功夫,再锤炼锤炼教学语言,多看看教育书籍,从各方面不断充实相信会更出色!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4
在引入过程中,教者先采用了提供了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感觉体会有底纹和没底纹的区别,认识有底纹可以让画面更美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就接着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问学生是不是想学习这种制作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新建,选色,上色,使用滤镜
在进入教学过程中,新建画纸中,教者没有进行完全的讲授法,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然后一同解决问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化费时间稍长,信息技术教学有其学习的特殊性,不得不依靠讲授法进行教学,讲授中教者以学生为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有机的将教学难点分散,突出重点。教者在合理运用讲授法时没有进行满堂灌,而是有他独特的教学魅力,语言亲切、自然,术语规范、正确,演示时正确、熟练,不拖沓,举止稳重,给学生以信赖。
在进入取色,上色学习过程中,教师从小处入手,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停的提出问题难度,让学生找到取色上色方法,并付诸实践。
学习滤镜过过程,教者采取了和学生共同发现的过程,教者通过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实践,让他们在自由的想象天空中学习。
作业评讲时,尊重学生,让学生说,评,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不以教师的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交流的高潮。
在进行教学后,教师并没有仅仅将本课教学作为终点,而是将本课教学放入全PS学习体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伏笔。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教学原则。尤其是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使用得恰到好处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流畅。以发展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当然在教学中的引入环节让学生认识象素、分辨率以及RGB是否要让学生学习,在此我并不完全赞同,如果真为了认识象素点,分辨率以及RGB,势必要加入新的知识点,学生在短短一节课中是无法理解的,这样有可能偏离本课学习目标,而且这些知识点在简单学习PS是不会用到的,它需要较强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基础来学习,而作为教师教的目的,更重要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个软件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方法而学习。再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尽管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个人认为这种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还是不要提前灌输为好。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5
一、教师的主导,清晰的过程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二、学生的主体,轻松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瑕不掩瑜,本节课的改进之处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
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授课内容:文件的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以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好的方面】
1、教师素质较高,特别是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
2、上课情绪激昂,投入,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便选择掌握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同伴的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始终锁定在课堂学习上,并将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也准确到位,体现了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
4、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该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不足和建议】
1、缺乏板书设计;在新授阶段,教师边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操作边讲解,由于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光看演示操作和听讲解很难记忆,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板书,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通过板书进行小结归纳,帮助学生能够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各知识点;
2、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在每个知识点都穿插了小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小任务数量较多,且过于单一,建议教师将这些小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个包含本课所有知识点的典型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的完成巩固学生所学和教学回馈的任务;
3、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12月15日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林元崖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林元崖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邢增强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邢增强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6
本课教学以设计编写简单的程序为任务主线,熟悉VB编程的环境,学习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将编程的方法与概念及思想渗透到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是一种比较高效务实的教学策略。避免单纯的概念说教,也容易实现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的具体落实。教师能够讲清可视化编程的几个重要概念。学生也按教学设计完成小程序的编写任务。教学中师生交流和谐融洽,学生学生认真,同学间交流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可见平时教师教学严谨,学生训练有素。以下就几个方面做简单点评,希望批评指正。
1.过程与思想
本模块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以VB语言程序设计为载体,通过让学生亲历具体的程序设计案例,学习可视化编程的思想与方法。程序设计是过程,而在完成程序设计中学习通过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习编程的基本算法,进而引导学生体会编程思想是本模块的重要教学内容。而本节课正是基于前两章学生学生编程结构之后,对可视化编程的方法与概念的一次整理与总结。教师在出示教学目标时应明确指出本节课不是做一个VB程序,而要淡化“VB”的概念,要将学习内容扩展到所有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共通的程序设计理念。通过程序设计学习思想与方法才是真正的目标。
2.通过交流理解概念
本节中概念集中抽象,如:对象、属性、方法、过程、事件等。教师将几个概念集中讲解,之后切入到小程序的制作中讲解设置对象的属性。前后衔接有脱节之感。在上课的前23分钟进行全体控制时间有些长,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一些概念可以让学生来举例,看看学生是如何理解的。教师补充。对于控件箱里的控件,也可让学生先试试。
3.整合促进高效
本节教材有编程的概念,也包含认识控件的教学内容。内容与概念学习分开安排。教师在讲解时将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把控件的学习融入到“对象”这一概念上学习上。在容量上实现了1=1+1,在教学时间上实现1+1<2,提高了教学效率。
本节课整体上来讲是一节成功的课。学生学习状态积极,编程习惯好,作业完成情况较好。经过一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纳老师已经总结出一些值得同行借鉴的教学经验。 希望今后大家多进行交流。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7
今天听了一节《创建数据表》。董xx老师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很好的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这次磨课我有以下想法。
1、董xx老师为这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本节课以“合理作息,健康成长”为主线,以作息时间调查表引入,够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探索数据表格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分设三个任务“考一考”、“练一练”、“探一探”,把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融入三个任务,即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2、在教学过程中,董薇薇老师以一条中学生关于作息时间的感叹,引起了全体同学的吐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接着,董老师马上展示了一周“作息时间表”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举例引出了——excel。引出excel的时候,董老师没有以老师的身份要求一定要使用Excel,而通分析、举例阐明了Excel软件最适合数据处理,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要学Excel。
3、导入新课堂后,董老师以学生现有知识为起点,借助课本P.55,联系WORD软件,达到了对Excel的初步认识。放手操作练一练环节,董老师设置了十分有针对性的任务“研究某一位学生的一周作息时间”,放手让每一位同学操作,完成作息表的填写。由于任务清晰、明确,并指出了为什么要研究一周作息时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完成的任务。相比前2次磨课,因为任务出示的不够明确,学生对任务理解不深,不少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最后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引导“探一探”环节,是学生完全陌生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董老师简明填充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了Excel软件的优势,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个环节,能否阐明填充的规律是能否突破难点的关键,董老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说明选中1填充和选中1、3填充的区别,只有如此才能掌握填充的规律。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8
这是一节自由创作画图的课,察看老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孩子们天生的一种潜力,但要看老师是否给予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片无尽的天地,让这种潜力发挥出来!黄老师的课堂设计理念非常科学,就把这一点作为本课的重点,而且分步进行层层深入,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初稿,第二课时才将作品展现出来,让学生有计划,有思考余地,整个课堂很完整!
黄老师的课思路清晰,板块分明,围绕内容,有效展开,很值得大家学习!
特别是还设计了迎合孩子心理特点的三个闯关游戏。游戏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有所乐,学得轻松,学得高效!老师设计的这三个游戏,可体现出老师的别具匠心,非常的巧妙,很有创意,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创意。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让黄老师的课堂精彩绽放,得以升华!
其他方面,比如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创作前的相互交流,作品展示后的评价讨论,都是新课程新理念的体现,黄老师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设计理念得科学性!非常赞赏!
我评黄老师这节课为“百节好课”!我将在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好好学习运用黄老师的这些设计理念,向市的“百节好课”靠拢!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9
好的方面:
1、能充分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课程总体上非常强调学生参与或学生去学、去思考、想象、画图、表达。
2、课堂导入好采用网络图片展示多种异形台灯,学生都“哇、啊”,说明他们没见识过这些造型迥异的台灯,并很感兴趣。
3、从时间上估计,有30分钟以上是学生在思考、讨论他们的设计方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作为学生的学堂,这一点我很认同。
4、老师的巡视辅导比较到位,能做到“通观全局,个别关注”。
不好的方面:
第五部分---电路设计方案实践也许我没看太懂,印象中有灯口、开关按钮、插头、电线等散件,但是给学生的时间很短,难度不好判断,应该是难度不大。感觉课堂最后安排的电路实践操作这部分有些突然,好像与这节课的主题不太相容。毕竟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觉得这节课就围绕着造型设计展开就行了,毕竟我们的学生只是初学,不太可能就功能的实现问题展开。最后的这第五部分就不要在这节课中安排了吧,如果物理老师安排实验课应该更合适,而且,我觉得学生应该在初中就做过类似的简易电路组装试验了。
我周围的听课老师大致也有类似的感觉。
建议把这部分内容另行安排,或者不要在这节课安排成实践操作了。
建议:
1、为什么不带两个日常使用的台灯呢?可以将日常的台灯与异形台灯做对照啊。也许该老师强调的就是让学生去创新,去充分的想象。或者为什么不带两个造型较奇特,市面上又能见到的灯具或灯饰呢?再告诉学生这些灯具的价位。要知道,学生普遍对价格很关注。
2、除了老师点评学生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安排其他组的同学也参与点评。如果学生能客观、条理的点评别人的设计,自己的思想也会更完善。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0
小学四年级下册《玩转普陀》是20xx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的获奖课,这是一节复习课。
众所周知,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针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点的难度较低,如果按照一般教学的顺次复习,重复旧课,既是对时间的浪费,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无法引起学习的兴趣,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教师巧妙的利用了课前的时间,跟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让教师对本来不熟悉的学生增加了了解,也使学生缓解了紧张的情绪,当正式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然很好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与传统的复习课不同,教师采取了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四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性,游戏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而竞赛的形式能够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是一个团队,一个小组提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另一小组进行回答,这样的游戏和竞赛教师制定了严格的游戏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慢慢变得认真起来,一个团队之间想方设法去找问题找答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真正将所学进行了巩固。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时刻注意让学生练习,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给予多余的分数奖励,我们可以看到,在游戏的开始,学生是比较羞涩腼腆的,越往后在教师大声的鼓励和分数的奖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举手回答问题演示操作,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时不能满堂灌,要有方法,要寓教于乐,复习课往往是让教师最挠头的,而浙江省这节优质课无疑给了我们新的方向,即复习课也可以很有意思,也可以让学生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参与进来,归根结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什么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1
我听得是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四位老师教学的都是《“画笔”的秘密》这一课。
这课主要介绍的是“画笔”模块的相关命令,属于基础模块学习。角色运动会留下一定的痕迹,这些痕迹的保留,需要“画笔”指令的支持。老师们在教学中,将画笔的设置与小猫的运动结合起来,将枯燥的命令趣味化,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导入教学时,老师结合了之前学过的内容,利用一个个趣味小程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新授时,老师先让学生认识“画笔”模块,在此基础上学习画笔指令的设置,重点围绕“提笔”、“落笔”、“将画笔大小设定为”、“将画笔颜色设定为”等命令展开介绍。对于“图章”的使用,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使用单独一个“图章”命令,舞台角色会发生什么变化?使用“重复执行”与“图章”结合,舞台角色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知循环的作用。作为一个信息教学的新手,这次的听课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以上就是我本次听课的收获。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2
首先谈一下xx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xx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xx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xx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xx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xx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莫文骅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莫文骅红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以上仅个人观点,有无不成熟地方请指正。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3
李老师精心设计准备了七年级的信息课《信息及其特征》。
她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问题,用糖葫芦、哥手弹吉它和盲人摸象等生活图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了“什么是信息”,攻破了教学难点“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等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了解信息,认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在例题和练习题环节知识拓宽到位,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特征)和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评课:李老师能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目的让学生知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着深厚的影响,从而唤起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本课学习后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4
一、引入新课
说一说今年9月杭州要发生的大事。成立美丽杭州志愿者小分队。队员的服装上还缺少标志,需要亲手设计,作为小队的象征。猜一猜生活中常见的标志,体会标志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视觉语言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来制作标志。
二、探索学习
1、自学课本,掌握word中插入形状的方法。
2、对标志半成品进行分析,找出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并自两个基本形状组合成弯月形。
3、请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引导。找出正确的组成弯月形的基本图形。
4、将被遮住的星星放在前面,并旋转五角星,学会叠放次序、和旋转的技能。
三、巩固提高
1、激发创意
①分析中国银行、杭州城市标志基本形状的由来。引导学生选择有寓意、有代表性的图形,作为标志的基本形状;②选取标志物中的文字或字母作为标志的原型。标志的颜色要符合中国的文化特色或者传统习惯。③加入主题。
2、创作标志,挑战小小设计师。
3、反馈:组合,将标志印到志愿者服装中。
4、展示学生的作品,讲讲自己的创意设计。
5、总结
技术应用
该教师技术应用策略较好的环节:
⒈PPT教学贯穿整堂课,星月图片、中国银行、杭州城市标志等画面与文字相配,显得形象、生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也很好。
⒉在完成星月图片的组合时,都是运用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操作,显得特别灵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当中去。
⒊全程都是利用计算机专用教室的多媒体平台互动教学,所以得操作都是电脑上进行,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都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4、学生作品的展示也是利用电脑直接观看,方便快捷。
因为裘老师这节信息技术课非常完美,所以在技术应用方法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环节。
评课建议
1、从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角度来看,裘老师的《设计制作标志》一课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一堂课,从无到有,学生完成了构思创作的全过程,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突破实践中的技术难题,掌握了新的技术能力,并完成了学习任务,达成目标。
2、教学设计上可以看出,裘老师灵活处理教材。体现了教学思想和教育的内涵,将创新设计融入其中,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紧跟时代主题,为杭州G20峰会助力,切合生活实际,做到学有所用。基于教材的创新,是建立在教材内容掌握扎实的基础上的,从而才能实现从创新到运用的升华。
3、从教学过程来看,整个过程充满灵动性。裘老师的教学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做到了以生为本。整节课既体现了教师主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作用。运用问题引导法和范例法使课堂生动灵活,教师做到了对学生充分了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学习微课、学习同伴、学习老师等多种形式完成学习和创作。
4、重难点把握到位。体现主题的标志以例子进行引导。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交流性,是一堂信息技术课充满了情感。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5
小学四年级下册《玩转普陀》是20xx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的获奖课,这是一节复习课。
众所周知,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针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点的难度较低,如果按照一般教学的顺次复习,重复旧课,既是对时间的浪费,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无法引起学习的兴趣,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教师巧妙的利用了课前的时间,跟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让教师对本来不熟悉的学生增加了了解,也使学生缓解了紧张的情绪,当正式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然很好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与传统的复习课不同,教师采取了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四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性,游戏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而竞赛的形式能够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是一个团队,一个小组提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另一小组进行回答,这样的游戏和竞赛教师制定了严格的游戏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慢慢变得认真起来,一个团队之间想方设法去找问题找答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真正将所学进行了巩固。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时刻注意让学生练习,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给予多余的分数奖励,我们可以看到,在游戏的开始,学生是比较羞涩腼腆的,越往后在教师大声的鼓励和分数的奖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举手回答问题演示操作,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时不能满堂灌,要有方法,要寓教于乐,复习课往往是让教师最挠头的,而浙江省这节优质课无疑给了我们新的方向,即复习课也可以很有意思,也可以让学生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参与进来,归根结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什么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今天我王老师执教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执教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要点,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在情感上深化了学生的意识。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丽之处:
一、教学目的轻松实现,重点较为突出,难点精彩突破。按照教参上的三个教学目的在本节课中都是学生操作过程中通过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中逐步实现和让学生掌握的。按照教参上本节课的重点是软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本节课执教通过让学生先思考后行动;着重让学生练习了本课的重点技能。
二、教学方式来看,执教老师采用了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导入部分利用了欣赏图片的方式,逐渐把学生带入到本课情景中来,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内容,执教老师先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总结归纳。在制作部分,执教老师通过学生遇到的问题,用一起想办法解决的方法,既自然的解决了出现的问题,又教授了本课的技能目标,还使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展示,通过这种师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感觉老师把他们当成了朋友,接近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执教老师也很会捕捉和利用课堂中的小细节,比如在强调打字姿式和指法时,他不是刻意拿出时间来指导,而是在学生不经意的时候,通过夸奖个别学生起到让全体都注意的效果。执教老师这种以小见大、细致入微的教学方法很是让人欣赏。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执教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寓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执教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六、从教学效果看,执教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又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符合主题、美观完整有质量的作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他们的技能知识掌握得都很扎实,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基本上就是对技能的再次巩固和有所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应该也算是本课能大放光彩的硬件基础之一。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是内容的安排稍微有点多,学生在每一处练的相对较少。如果能更多的让学生练习,可能会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本堂课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不明显。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
三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看书。《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己看课本学习,虽然本课操作技能比较简单,但看书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技能,更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还可以让孩子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
四是教学组织形式简单了一些,如果能针对学习难点,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学得再活泼一些、轻松一点。
我认为这堂课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6
对《可爱的家乡》这节课的几点建议
在教师打开自己保存的网页与让学生自己下载网页之间,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突出总结先下载然后在本地机上浏览资料与上网浏览网页的优势之所在。
第一个任务,也就是介绍鸡西的任务还可以更明确一点,比如,让不同的小组分别从自然景观、人文特点、经济、气候等不同的方面选定某个专题,集中搜集资料并进行较为翔实而具体的介绍,要求学生的介绍的资料要有代表性,要能抓住鸡西在上述方面的独特性,介绍要能吸引人(比如充分利用文字、图片,甚至录像等多种方式);
“刚才大家练习了下载网页,可是有时我们并不需要整个网页,而是需要网页中的部分文字或网页上的图片。”这一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自己总结出来,并且可以让已经掌握下载网页中图片(或动画)、文字材料方法的学生介绍做法,然后再让学生借助学习课件系统学习。
“把你搜索到的介绍鸡西的`漂亮图片和介绍鸡西的文字资料下载到自己的D盘上,由组长汇总。一会以小组为单位介绍给在座的全省各地的教育专家们。”这个任务基本属于为了下载而下载的任务,与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还是有差距。为了进一步体现任务的现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上面的建议,可以把任务改为“根据本组确定的专题,进一步收集鸡西在自然景观、人文特点、经济、气候等的方面资料,然后制作成一个介绍鸡西的演示文稿(学生之前应该学过了吧)“。由于下载整个网页不适合制作演示文稿,学生就会对只下载网页中某个图片的必要性体会的更深刻,而且利用下载的图片制作成PPT不但实践性更强,还可以加强新旧知识技能间的联系。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7
内容:漂亮的底纹
在引入过程中,教者先采用了提供了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感觉体会有底纹和没底纹的区别,认识有底纹可以让画面更美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就接着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问学生是不是想学习这种制作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新建,选色,上色,使用滤镜。
在进入教学过程中,新建画纸中,教者没有进行完全的讲授法,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然后一同解决问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化费时间稍长,
信息技术教学有其学习的特殊性,不得不依靠讲授法进行教学,讲授中教者以学生为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有机的将教学难点分散,突出重点。教者在合理运用讲授法时没有进行满堂灌,而是有他独特的教学魅力,语言亲切、自然,术语规范、正确,演示时正确、熟练,不拖沓,举止稳重,给学生以信赖。
在进入取色,上色学习过程中,教师从小处入手,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停的提出问题难度,让学生找到取色上色方法,并付诸实践。
学习滤镜过过程,教者采取了和学生共同发现的过程,教者通过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实践,让他们在自由的想象天空中学习。
作业评讲时,尊重学生,让学生说,评,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不以教师的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交流的高潮。
在进行教学后,教师并没有仅仅将本课教学作为终点,而是将本课教学放入全PS学习体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伏笔。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教学原则。尤其是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使用得恰到好处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流畅。以发展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当然在教学中的引入环节让学生认识象素、分辨率以及RGB是否要让学生学习,在此我并不完全赞同,如果真为了认识象素点,分辨率以及RGB,势必要加入新的知识点,学生在短短一节课中是无法理解的,这样有可能偏离本课学习目标,而且这些知识点在简单学习PS是不会用到的,它需要较强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基础来学习,而作为教师教的目的,更重要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个软件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方法而学习。再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尽管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个人认为这种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还是不要提前灌输为好。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8
各位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老师,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向老师和鼓楼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的全体成员欢迎大家来到虹桥小学参加本次活动。受向老师和中心组老师的委托,我很荣幸地随向老师一起参加了敏洁老师的教学设计活动。为了顺利完成本次开课任务,xx老师很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也一同参与了xx老师的从试教到正式上课的全过程,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情况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意义的启发。
一、清晰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素材要求大,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x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xx老师开始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训练有素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向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xx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xx老师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xx老师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xx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xx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xx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19
小学四年级下册《玩转普陀》是20xx年xx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的获奖课,这是一节复习课。
众所周知,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针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点的难度较低,如果按照一般教学的顺次复习,重复旧课,既是对时间的浪费,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无法引起学习的兴趣,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教师巧妙的利用了课前的时间,跟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让教师对本来不熟悉的学生增加了了解,也使学生缓解了紧张的情绪,当正式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然很好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与传统的复习课不同,教师采取了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四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性,游戏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而竞赛的形式能够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是一个团队,一个小组提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另一小组进行回答,这样的游戏和竞赛教师制定了严格的游戏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慢慢变得认真起来,一个团队之间想方设法去找问题找答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真正将所学进行了巩固。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时刻注意让学生练习,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给予多余的分数奖励,我们可以看到,在游戏的开始,学生是比较羞涩腼腆的,越往后在教师大声的鼓励和分数的奖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举手回答问题演示操作,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时不能满堂灌,要有方法,要寓教于乐,复习课往往是让教师最挠头的,而浙江省这节优质课无疑给了我们新的方向,即复习课也可以很有意思,也可以让学生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参与进来,归根结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什么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今天我王老师执教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执教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要点,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在情感上深化了学生的意识。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丽之处:
一、教学目的轻松实现,重点较为突出,难点精彩突破。按照教参上的三个教学目的在本节课中都是学生操作过程中通过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中逐步实现和让学生掌握的。按照教参上本节课的重点是软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本节课执教通过让学生先思考后行动;着重让学生练习了本课的重点技能。
二、教学方式来看,执教老师采用了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导入部分利用了欣赏图片的方式,逐渐把学生带入到本课情景中来,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内容,执教老师先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总结归纳。在制作部分,执教老师通过学生遇到的问题,用一起想办法解决的方法,既自然的解决了出现的问题,又教授了本课的技能目标,还使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展示,通过这种师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感觉老师把他们当成了朋友,接近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执教老师也很会捕捉和利用课堂中的小细节,比如在强调打字姿式和指法时,他不是刻意拿出时间来指导,而是在学生不经意的时候,通过夸奖个别学生起到让全体都注意的效果。执教老师这种以小见大、细致入微的教学方法很是让人欣赏。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执教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寓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执教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六、从教学效果看,执教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又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符合主题、美观完整有质量的作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他们的技能知识掌握得都很扎实,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基本上就是对技能的再次巩固和有所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应该也算是本课能大放光彩的硬件基础之一。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是内容的安排稍微有点多,学生在每一处练的相对较少。如果能更多的让学生练习,可能会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本堂课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不明显。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
三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看书。《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己看课本学习,虽然本课操作技能比较简单,但看书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技能,更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还可以让孩子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
四是教学组织形式简单了一些,如果能针对学习难点,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学得再活泼一些、轻松一点。
我认为这堂课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0
曹xx老师的这堂信息技术理论课,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讲解透彻,教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
1、巧设教学情境。以配置一台学习型电脑为切入点,贴近生活,注重知识的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师生互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堂课是理论课,曹老师能科学引导,前置问题指向性明确,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融洽。
3、做到首尾呼应。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后,设置了配置电脑的实践操作,解决情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不足:
1、由于借班上课,没有安排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
2、对个别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及时地、恰当地评价。
3、课堂小结环节,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1
这次很有幸聆听了“电脑高手”王老师的教研课,这堂课的内容为《键盘一家》。下面我简单说下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认识键盘以及熟悉基本键位,既是一节入门课,又是一节练习性质较为浓厚的课,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充分的锻炼,是王老师这节课需要考虑的问题。键盘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学生的坐姿很重要,打字的指法也很重要,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所以在常规教育上显得格外重要,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中王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指法和坐姿等,培养学生的良好打字习惯。主键盘区是平时使用最多的一个分区,由于学校使用的键盘可能跟教材不一样,所以王老师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将主键盘区中一些常见的键介绍给学生,还要进行大小写字母锁定键的教学,shift键的使用等。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王老师给出了一个打字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能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得到进步。本节课容量偏大,还要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效果,但是王老师不慌不忙的教授完了所有内容,足见王老师的功底很不一般。课堂效果良好,学生掌握的很扎实。
所谓“人无完人,课无完课”,王老师的这节也有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在最后练习打字游戏的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也可以分组来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增加趣味性,也无形当中让学生加快打字的速度。
二、没有补充一些跟键盘有关的课外知识,如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等这些外设的输入设备,让学生开开眼界,这是憾事。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2
一堂优质课,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语言、教学机智等各个方面来讲,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即便是再优秀的课还是有它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不同想法:
1、过于强化自己课堂的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朱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谓完美,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做了严格的预设,相信他在课堂教学的执行中也严格地按照设计来开展的。但是正因为如些,学生们的课堂主体性才被他忽视了。如欣赏作品环节,老师明明指出了作品的问题,也让学生呆会儿修改,可是真的欣赏完成后,朱老师没有再留丝毫时间让学生去修改,而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流程,先保存了作品,而后问了学生:“海报做完了,是不是就完成了?”自然过渡到发布作品环节,再老师演示了发布方法后,布置了学生“保存、上传并评价”作品的环节。没有在学生再一次操作时提到让学生适当修改自己的作品,略显遗憾。
2、本节课的设计堪称完美,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样一堂课下来,掌握画图中文字输入的方法及要点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多高?我们通过华丽的外表,来看看学生们的操作,其实有部分学生也许这一堂课中关于这项技能没有学到多少,因为学生较多,操作过程中有问题的一定也不少,可是朱老师仅采取教师个别指导显然是不够的,是不是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采取“动口不动手”的帮助原则进行助呢?也许,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在评价环节,这种网上评价的方式很好,但是三年级的学生评价还不够客观,图显不公平。是不是可以思索一下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小组评等,让评价更为客观。
3、一瓶水,是否有作秀的嫌疑?最后朱老师拿出了一瓶水,问怎么分,当有学生说到“把它捐成灾区”时响起了鼓掌声,这里是不是有作秀的嫌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个人觉得有点过了,结尾平淡点,与前面有个呼应,稍微升华一下就够了。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3
一、清晰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素材要求大,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x老师开始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训练有素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向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x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x老师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x老师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x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x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x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4
今天我评的是小学信息技术三下第13课《宣传海报》,本课执教老师通过让学生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要点,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在情感上深化了学生环保的意识。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丽之处:
一、教学目的轻松实现,重点较为突出,难点精彩突破。按照教参上的三个教学目的:一是认识‘画图’中的文字工具的使用。二是学会运用‘画图’中的文字工具。三是进一步熟练汉字输入法。这几个教学目的在本节课中都是学生操作过程中通过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中逐步实现和让学生掌握的。按照教参上本节课的重点是画图软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本节课执教都是通过让学生看图片想环保宣传语然后用‘画图’里的文字工具输入,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做事习惯:先思考后行动;又着重让学生练习了本课的重点技能。本课的难点是合理的评价自己制作好的宣传海报,在这部分执教老师花了好多时间和心思,先利用普通化的点评,然后在通过利用网络上传海报的方式,提高了评价的水平和面,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使评价更有高度。
二、教学方式来看,执教老师采用了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导入部分利用了学生一年级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过师生互动一问一答的方式,逐渐把学生带入到本课情景中来,使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在讲授海报组成部分时,执教老师还是利用问答方式,先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总结归纳,出示一份完整海报要包含的内容。在海报制作部分,执教老师通过学生遇到的问题,用一起想办法解决的方法,既自然的解决了出现的问题,又教授了本课的技能目标,还使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展示,通过这种师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感觉老师把他们当成了朋友,接近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执教老师也很会捕捉和利用课堂中的小细节,比如在强调打字姿式和指法时,他不是刻意拿出时间来指导,而是在学生不经意的时候,通过夸奖个别学生起到让全体都注意的效果。还有当因为电脑故障,给学生换座位的时候,看见有一位学生把座位放好这一细小的跟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举动,他确并没有忽视掉,他提高嗓门向全体同学表扬了这位学生。我想老师的这个表扬对学生来说肯定会印象很深刻,他这种好习惯也会继续保持下去的。执教老师这种以小见大、细致入微的教学方法很是让人欣赏。最后的`拓展部分算是本课点睛之处,通过把宣传海报上传,然后浏览评介,使课堂评价上升到另一个境界,既让学生认识了网络的魅力,又使学生能更全面、完整的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作品。
三、从教学效果看,执教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也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又保证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符合主题、美观完整有质量的作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他们的技能知识掌握得都很扎实,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基本上就是对技能的再次巩固和有所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应该也算是本课能大放光彩的硬件基础之一吧。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本堂课小组合作学习体现的不明显。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
二、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看书。在制作宣传海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己看课本学习,虽然本课操作技能比较简单,但看书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技能,更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我认为这堂课尽管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5
教师整体素质较好,教学态度也非常认真。
①能够做好充分的上课前准备,准备好上课时需要用的电子材料及纸质图片;
②教师教态自然,始终面带微笑,语言清晰,语句表述准确,对学生很有耐心,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完成课堂教学。这些都说明执教者在课前下了不少功夫。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节课中有些环节还值得商榷。
一、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不到位,没有及时注意到学生是否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发现有少数同学没能完成某部分的教学任务时,没有进行恰当的引导或讲解,而是直接在该学生机上替该同学完成。在讲解某些操作时,只是教师一人在上面导演,直接讲解操作步骤,没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二、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尽管采用了分组合作用,但是没有充分体现分组合作的优越性。建议在分组的同时,再采用小组竞赛机制激励学生,使学生合作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不是很好,教学达成率低,只有少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时间安排上有些不合理,比如:“制作不同表情的水果”只有3分钟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突发性的生成问题,比如,教师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展示“学生作品”时,发现有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时,没有很好的处理,学生只是一笑了之。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6
陈老师上的一堂课,题目是《信息的编码》。由于设备原因,课是在教室上的,有别于机房上课。整堂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居多,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学成效甚好。整堂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就新课标思想而言,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想指出陈老师一个引导上的不足以作相互探讨。
课堂一开始,陈老师就讲到小布什与萨达姆、小戈尔与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地球。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接着又让学生看一下我校高二学生的网页作品,并让学生从中仔细观察,找出网页中媒体(信息的载体)有哪些?(字符、汉字、声音、图像等等。)接着陈老师让学生回答什么是数字化(所谓数字化,是指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用两个数字——“0”和“1”来表示。)。整个引导到这里就结束了,从陈老师的设计思想上来看,是想告诉学生,这些信息的载体就已经数字化了。但是我认为这里面缺少两个问题一个展示(这个展示他放在后面讲了)。1.他没问这些载体是数字化信息吗?2.怎么看出这些信息是数字化信息?我们只看到实实在在的文字和图像,而没有看到以0和1为标志的数字化表示,难以服众。如果加上这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ULTRAEDIT这个软件给学生展示文字的二进制代码,从而明明白白的告诉学生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载体在计算机里面就是以这样的二进制代码存在的。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计算机的数字化上来了。
这是我的一个观点,请老师们指教。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7
《保护地球家园》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十三课的内容,知识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复制粘贴的方法下载图片。整节课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贯穿教学,教学围绕制作环保宣传画展开,将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流程清晰,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导入
新课程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倡导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它们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本课中教师以一个Flash短剧引入,短剧中人类残忍地杀害动物,毁坏森林,致使地球沙漠化,野生动物逐渐减少。学生在这种情景中自然而然地认识到要为环境保护作一份自己的贡献,教师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任务制作环保宣传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师简练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一个教师基本功是否良好的重要表现。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一个关键。在教学中,如何用最准确简练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教学思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本节课中,教师语言精练而准确,是十分值得学习的。不过,我认为教师的表情有点严肃,亲和力不够,让学生有点惧怕,放不开,如果能够在这方面稍微改进一点,我想会更好。
三、重视作品评价
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作品的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我感觉评价十分关注作品的美感,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忽略了主题,既然是宣传画,这幅画能否起到宣传作用,我想也应该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够在评价中关注到主题,效果会更好。
四、关注后续的教学
总结部分教师举例说网上下载还有很多,网页、软件、电影等等,学生对这些内容特别是电影的下载是很感兴趣的,那么就会对后续的内容非常关注,提高了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成功的,教学效果非常良好,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能够大胆放开,离开讲稿,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形式,课堂气氛再热烈一点那么就相当完美了!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8
一、理念
我对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新课程理念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这门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节课在导入课程之后,并没有直接关注技术层面的知识点,而是首先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信息反馈和再加工,这样自然形成了本节课的主要结构。
在进入到操作层面的知识点之前,先通过精心准备的贴图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再到PHOTOSHOP中找到相应的工具去实现它,这样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这节课从导入课程开始就尽力营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氛围,如“别再迷恋哥”这样的流行语的出现,会在瞬间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猪猪侠题材的选取也非常有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也经常提到,但经常会感觉很生硬,这节课最后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非常自然,在周老虎、广场鸽之后出现的“创意诚可贵,道德价更高”的总结,水到渠成,令人感叹。
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晰,导入、模仿练习、自主发挥、总结和拓展,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很自然,特别是总结提高部分,匠心独具;教学准备非常充分,导入部分的水果表情图片、练习部分的透明贴图、预先下发的学案,处处体现了准备的精心;学生练习层层递进,固定动作部分通过老师巡视、小老师帮助的形式达到良好的效果,自定义表情部分,通过作品展示对学生加以反馈,拓展部分老师抛砖引玉,任务设计十分精妙。贯穿课堂始终的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如:打开苹果图案时让学生示意,“同学们已经对老师的话产生呼应了”,“第一个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等,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细节体现了老师的基本素质,有生动有趣的语言如“请大家东张西望,互相帮助”、“做出了二皮脸的效果”等;当电子教室出现意外声音时对学生说抱歉,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不影响正常授课;在行间讲课时,提醒“那边还有一个同学没有注意到这儿”;放大演示时,苹果在左下角的处理,一开始放得并不大,后来用了导航器使演示效果更好,这些细节的处理都值得我学习。
学生由于从一开始就被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目标达成度也非常好,这与教师精心的准备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可能有一些小的瑕疵,如对透明背景的描述,“棋盘格”似乎比“黑白相间的小网格”更简练;巡视过程中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不错准备之后展示时,可以预先让学生保存一下;利用蒙板修图时直接在黑白图上涂抹是不是更好也可以探讨。
综上,这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好课,加深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不是一句空话,这是我们教学的实实在在的指导方针。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29
好的方面:
1、讲授比较到位
通过一个吹哨护手水壶的造型、功能评价,讲出了多条原则,思路很连贯。
2、教学有一定的技巧
例如:用实物的三视图图片加标注进行讲解,很形象、直观。用列图表的方式比较了塑料桶和木桶的功能、成本等,比较有条理。
3、通过展示几款swatch,问“你喜欢哪款?”,展示中国管得设计video,看得学生都“哇、啊”,说明他们很喜欢所展示的设计。
不好的方面:
1、讲授设计原则和学生设计实践的时间比例大概1:1或2:3,感觉比较强调设计实践,比较强调学生的设计思考,可是设计原则应该是偏重于识记和理解的。当然,设计原则最终要在设计实践中得以体现,可是,这毕竟是让学生了解设计原则为主的一节课。
2、可能录像的效果不太好我感觉老师在学生的设计实践环节缺少对学习小组单独的辅导或者关注,或者说对学生的'设计过程关注不太够。
建议:除了展示成功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展示不成功的设计。通过对比,说明设计原则是设计的一些基本规则或者常用规则;强调原则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今后设计实践中要体现这些原则。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0
听了蔡老师的课,感想颇多。作为一名刚刚工作的新教师,能把课堂组织得这么好,学生在课堂上如此安静、有序,这是我自愧不如的地方。我们常说,纪律是学习的保证,在这一点上,蔡老师下了很大的功夫,成果非常明显。
从整节课的设计和把握上,总的来说,能够设计比较恰当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参与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了整理文件的方法,并且还在练习中让操作更加熟练。然而,就环节设计和时机把握方面,还有一些提升的空间,如果做一些调整会有更好的效果。
1.所有演示操作的部分应该使用广播,否则学生仍会沉浸在自己的作业上,注意力很难集中到演示操作上。蔡老师在这方面已经改进了很多,但仍有两处忘记,要在平时的操作中养成习惯。
2.学生会做的内容要大胆放手给学生来演示,边操作边解说,老师不要忘记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哪怕让全班同学鼓掌也是对演示者莫大的肯定,同时激发其他孩子的表现欲。
3.对学生出现错误操作的讲解要把握好时机,一旦有某个学生出现错误,应立即让全班同学停下拉,切换到出错学生的屏幕,直接解决问题。没有必要等很多人也出现错误了,再请一个同学把错误操作在教师机上重复一遍。
4.蔡老师在下课之前用按文件排序的方法快速整理了文件,学生们很感兴趣,却苦于下课了没有机会操作。如果把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提前,并用设置比赛的方法让孩子们操作,相信本节课的趣味性就会更强,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建议蔡老师下次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可以使用分层任务,让学生在学会了整理文件的知识后,通过比赛等方式熟练操作,最后再落实到整理自己的文件夹的应用层面,这样,本节课的层次感就更强,内容也更加丰满了。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1
一、对独目网捕鸟案例的处理:在开始时用这一案例引入,以学生没有能说出所要的分析结果的情况下,将这一案例先放下,最后再对案例进行分析,体现了丁老师灵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能力。
二、筷子的小实验设计很有意思,即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将所要讲的内容表现的'清清楚楚。一个好的案例选择对教学的助益是非常大的。
三、丁老师将很大一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系统整体性的讲解上,这一性质是我们学习这一节及至这一单元最核心的内容,如何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整体性并建立整体性的思想是我们学习这一节所要解决的要本问题。丁老师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并很好的实现了这一教学目标。
二、朱老师在教学中举了很多现在我们科技领域最前沿的案例,如:北斗导航系统、反导系统等,这对提高同学们的技术素养很有好处,而技术素养的的培养是我们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三、在引入案例中朱老师用到了一个美国梦之队输球的例子,这个例子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很顺畅的引出了系统整体性的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很好的解决课程式的过渡问题而有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建议
本节课教材中建议安排三个课时,要想用一节课完成是很有难度的,因此两位老师教学中都有一此急,这造成一些问题没有深入分析,稍有遗憾。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2
12月15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林元崖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林元崖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邢增强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邢增强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3
下面就想从学生的角度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想法。
1、美味的课前餐
由于朱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已经11点多了,同学们都有点儿肚子饿了,可为了上课我们只好忍着。没想到朱老师尽然给我们带来了他的家乡特产--美味的酥饼,让我们在上课前填饱了肚子,有更好的精神来上课了,真是太感谢朱老师了,还没上课,我们便有了一个好心情。
2、动人的故事、感人的画面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耳熟能详,我们都知道,可今天朱老师带来的故事中,乌鸦却喝不到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我们知道了原来乌鸦喝不到水的罪魁祸首尽然是我们人类,看到这些我真得深感惭愧。我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努力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3、快乐的操作
在朱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一起学习了《宣传海报》的制作,怎么通过画图软件打开文件、怎么样才能更快地输入文字、怎么修改文字格式、怎么输入“绿”……朱老师都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操作上的问题,快乐地进行操作与学习。
4、不断的肯定
“讲得真好,朱老师记下了。”“感人的图画,让人深思的'宣传语。”“多么感人啊!”“好美,太棒了!”……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会不断地听到优美的赞美声,让我们感觉自己个个都是能干的电脑小能手,特别得开心。
5、丰富幽默的语言
“确定下来了,还能不能修改?”紧接着朱老师说道:“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慎重和仔细,要不然一旦做错了,就好像我们的环境一样,一旦破坏了,再想恢复的原来的样子就很难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在信息技术中可以采用撤销命令来补救。”让我们不仅了解了撤销命令,再一次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在讲解另存为的时候,老师说“图片已经有了自己的家了,我们要想让他保存到新的家,就要选择另存为命令了”,多么形象的比喻,我们一听就懂了。课堂上朱老师还不时的提醒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姿势和正确的指法,让我们听了心里暖暖的。
朱老师的课,让我们从吃酥饼开始,伴随着乌鸦喝水的故事,与它一起体验着口渴的感觉(吃了酥饼),到最终乌鸦喝到了水,我们也得到了水,并一起思索了如何使用它而结束。整堂课是一节快乐的课,我真希望每节信息课都能有如此快乐的体验。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4
一、教师的主导,清晰的过程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二、学生的主体,轻松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瑕不掩瑜,本节课的改进之处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
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
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好的方面】
1、教师素质较高,特别是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
2、上课情绪激昂,投入,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便选择掌握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同伴的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始终锁定在课堂学习上,并将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也准确到位,体现了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
4、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该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不足和建议】
1、缺乏板书设计;在新授阶段,教师边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操作边讲解,由于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光看演示操作和听讲解很难记忆,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板书,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通过板书进行小结归纳,帮助学生能够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各知识点;
2、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在每个知识点都穿插了小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小任务数量较多,且过于单一,建议教师将这些小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个包含本课所有知识点的典型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的完成巩固学生所学和教学回馈的任务;
3、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通用技术评课稿 篇35
活动前一周,组长通知参加这次活动,当时很开心,这也是我工作两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满心希望在这次活动中汲取经验,当然这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我也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思考与体会。
第一节课听的是x老师的《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王老师有效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芝麻开门”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后面的实践部分学生始终“五子棋游戏”,“人机对话”中,学生始终都很投入,只是在与机器人小I的聊天环节中,部分同学已投入其中,不能自拔了,当王老师讲到后面的内容时,他们还不亦乐乎的与小I聊天,如何有效控制学生与小I聊天这个度,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节课听的是x老师的《文件的下载》,吴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巧妙,以下载的一般过程为主线,将文件的下载贯穿其中,这种教学方式很值得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分组不明确,导致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如果吴老师分组的.时候明确一点,这节课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节课听的是x老师的《规划网站》,刘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很好的,值得我们借鉴,能把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设计到这种程度,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在课堂实践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始终不在状态,有的学生却在忙于浏览其他网页,如果这节课在教室上,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这三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谢谢曹主任举办的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一节课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学习这三位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希望以后曹主任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