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文秘知识 > 新闻报道 >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评课稿范文(推荐七篇)正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评课稿范文(推荐七篇)》

时间: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评课稿范文(通用7篇)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评课稿范文 篇1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想象的神奇以及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因此胡老师以这两点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

本篇课文里其实还有一条明显的主线,那就是英英的心情变化,惊喜、激动、紧张、失望到最后的恍然大悟,从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在母亲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不会被错认的天使,但这部分,胡老师并没有涉及,应该是放到第二课时去上。

胡老师的课堂机密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想象习作单元,两篇肯的学习是为接下去的想详习作奠定基础,即学习想象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同时又要接近生活。因此,胡老师在这节课上尽心了两次仿写,并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以“大胆想象,贴近生活为”评价标准进行点评。

学习变成大树部分,从“你觉得哪些想象有趣神奇”入手,并适当地动手圈画,然后再在班里交流。对这一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此处进行了第二次仿写,学生创作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应该加以引导。

学习鸟窝里住进小动物时,学生已掌握学习方法,因此放手让学生读第5、6段时,并划出大胆想象、贴近生活的句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言,感受想象的神奇有的说长出各种各样的鸟窝很有意思,有些说鸟窝会跳舞很有意思,此时教师在课堂中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这节课,学生的思维一直很活跃,教师的引领功不可没。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评课稿范文 篇2

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其中自读自答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在朗读故事后,轻松答疑——英英不想去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树。梳理变成树之后发生什么这一问题时,学生能捕捉标记某一部分内容的描写片段,比如学生会读出第五自然段,概括“长出鸟窝”;会读第七自然段,概括“邀请动物”。这样就造成一旦这一部分的自然段跨度大一些,学生就难以准确概括,最大问题是容易细分环节,比如邀请“妈妈住进三角形的鸟窝”的部分,学生会目光聚焦在第11自然段,而忽略了其他顺承联系的段落,而“妈妈发现我的秘密”部分更是被学生分成了妈妈分零食、小动物讨论下雨和妈妈知道我的秘密等多个细化的内容块。个人猜测,是否与学生的思维相关,比如联系能力、划分能力。联系能力是因果关系,划分能力是分类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前者是发现同,后者是寻找异。所以,在阅读中,需要强化训练联系思维和分类思维。

学生在表达“我真希望变成……”时,一开始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分享。在完成作业本相关题目时,突然,一位同学轻轻念一句“这些都实现不了啊”,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声音冒出来了:“我换一个好了”“我这个好像有点……”我到孩子们身边时,甚至有些孩子用手把自己写的盖了起来。

“孩子们,请大家停一停。”这阵表达禁锢的空气必须要尽快祛除,“你们都听过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你们都敬佩爱迪生的智慧和努力,但是大家想过没有,我们更要珍惜的还有爱迪生敢想敢梦的自信啊!”学生若有所思,我继续补充:“爱迪生在煤油灯下学习时,脑海中冒出了一个美丽的梦想,要是夜晚能像白天一样光亮该有多好啊!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无法实现的梦,爱迪生把它变成了现实。”自我鼓励和相信未来,是圆场的.一大法宝。

学生的表达非常个性:“我真希望变成一朵云,这样就可以游览整个世界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体越来越白,越来越轻,越来越柔软,到最后轻飘飘地飞到了蓝天的怀抱。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朵云!”

“我真希望变成一个隐形人,这样妈妈就不会发现我偷偷溜出去玩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体慢慢变得透明,脚步声也变得很轻很轻。呀,我真的变成了隐形人!”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评课稿范文 篇3

本文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也对应了第五单元“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的人文主题。除了识字教学,本单元还是习作单元,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能结合课文中的奇特想象,让学生感受想象世界的神奇,打开思路,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为之后的想象习作打下基础。

我是这样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的:首先复习导入(生字和课文内容),在回顾课文时,我这样的导语“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有位小朋友变身成树的原因吗?不想吃饭可以算得上这位小朋友的小小心愿了,一次神奇的变身就可以完成一个小小心愿,真不可思议”带领孩子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也是在告诉孩子们想象可以是从内心的小愿望开始的,这节课提到的的变身也是从这开始的;接着深入读文,感受想象的神奇,学生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子,和同桌交流,初步感受想象的奇特,在班级展示的环节,我则出示文中的几个句子,通过情境朗读、想象画面、动作演示、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进入想象的世界,同时这几句话刚好就是文中“我”变成树之后的神奇经历;最后大胆想象,创作表达,在感受过文中的奇特想象之后,我依靠板书,给学生总结写法,让学生理解这次的变身是从小小愿望开始,变身成功后会发生一系列奇妙的趣事,自己将要进行的练笔也要有这基本的两部分,学生由说到写,向大家展示自己大胆想象创造出的奇妙世界。

1. 给孩子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想象单元,不局限孩子的思路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本身在这个年龄段是有天生的想象力的`,只是这些想象力需要被鼓励,更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所以在这节课堂上,我所有的课堂问题都是开放型的,对孩子们答案的多样性及时给与肯定,尤其是在感受课文有意思的句子时,我让孩子们想象鸟窝的形状还可以有什么,小动物可能是怎么住进来的,学一学小动物们对话的语气等,这节课上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

2. 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刚接触此类的课文,无论从感受文章语言还是学着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两个环节中,我都重视问题引导、总结方法等环节,带着孩子学会感受想象,学会写自己的想象。

3. 分层次指导写作。本篇文章结构相对不是非常紧凑,但是深入研究就可以发现,每一次的想象都是和自身现实生活连接的,就是我门说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想象可以实现自己内心的愿望,实现愿望后会创造出更多的不可能。这两项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不说清,孩子们就会顾此失彼。这样分层次知道,孩子们当然就进行了两方面的训练。

4. 学法迁移,加以运用。每篇课文都是例子,我们是在用课文,而不仅是在学课文。本节课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大胆想象自己的世界,如何想,如何写,我带着孩子一起在学课文中总结出课文的写法,孩子们的写作才会有了方向。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评课稿范文 篇4

熊老师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时,主要是围绕“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神奇的想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在读中感受想象的神奇,感受作者传达出来的那份爱,进而产生我也想变,我也能变的想法,乐于用上大胆的想象进行表达。

课上孩子们的思路紧跟老师,每抛出一个问题,孩子们总是认真思考积极回答,比如“变成树之后,还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孩子们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树上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大树弯下腰,邀请小动物,妈妈也住进鸟窝……孩子们对这些神奇的事边读边想象画面,全都沉浸在这个有趣的故事里。在用表演的方式续写结尾时,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是天马行空,非常乐于表达,乐于分享。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评课稿范文 篇5

“我是一棵树”这是我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做的一个游戏,是结合本周的教学主题《大树和小花》而开展的。最主要的是让幼儿能够知道用身体模仿树的形状,表达自己对树朋友的特征的认识。并且能够丰富肢体语言,学习合作表演。对树的组成有一定的认识。幼儿能互相合作,合作顺利。

在游戏中,印象让我最深的是幼儿之间能够在相互合作中较好的引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首先是幼儿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在语言活动中,教师注意帮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鼓励孩子行动、思考、学习。孩子对活动内容从不熟悉到了解,对语言题材从不了解到得心应手,玩法从一种扩至数种,从一个人玩到合作玩,自己分配好角色,幼儿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那种排除障碍,战胜一切困难的能力对幼儿将终身受益。让幼儿有一种超越自己的感觉。

再次是幼儿的个性、品德得到培养。通过活动幼儿心理生理健康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品德的培养不断地得到落实。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大胆勇敢,自信心、成功感,克服困难毅力的形成都将会对幼儿的明天产生积极的作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世界,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世界。我们要因地制宜,及时的发现于扑捉。那才是最重要的。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评课稿范文 篇6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三年级下册“想象”习作主题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掌握想象的方法,并把奇特的想象写清楚。这节课,学习氛围轻松有趣,学生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一、紧扣教学目标,逐层推进。

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组织学生始终围绕着“想象有意思”的部分,联系生活经验,有层次地推进课后问题二的交流、想象,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内驱力。老师能巧妙地指导朗读,在朗读、评价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悟和审美能力。又以学生的发言一步步推进学习活动,分步学习大胆想象的方法,来搭建可操作的想象支架,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从而“真实地”展开新奇的想象。

二、依托文本,关联事物特点,发现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想象,就是结合生活中事物的特点来展开。由日常的认知中鸟窝的形状和谁住进去的特点进行变换着想象。又把“我”的口水是液体,这一特点,联结想象成下雨了、牛奶打翻了、虫子撒尿、大树在哭……这样的文本细读,为“大胆想象”指出了具体的路径,是能被学生所理解和学习的,也让想象的起点变得真实、亲切。

值得商榷的是课文提供了“变换特点”和“关联特点”的方法,具体该怎么去“关联”或者“变换”特点呢?又怎样写清想象事物,如何组织想象语言,让想象变得更新奇有趣呢?那就必须关注本课的语言表达。这也是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个难点。老师可以进一步构建教学,通过读文、发现归纳特点等方式帮助学生搭建生活与想象的联系,让习作的支架真正成为学生可操作的习作步骤、有效的习作阶梯。

可以利用课文,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组织学生再次围绕着“想象有意思”的部分就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写法。这也是学生语言建构与创造的过程。如果抓住课文中第7、12自然段采用列举的方法、第5、8自然段的设问句让想象充满悬念、第12到20自然段的对话很多等这些语言现象来进行探究、交流,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看法时,提炼出了这些语言表达的方法,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语言对于表达的作用。继而,再去引导学生进行仿说仿写,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对于写什么、怎么写不会是漫无目的,而是有法可依,把想象写清楚会更有效地落实了。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评课稿范文 篇7

一、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提高表达能力。

二、不足之处

同学想画面的同时,又让他们想心里话,后一问题响应者比较少。原因是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同学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分开进行,后一个问题,可以让同学在默读文后进行,可能效果会好一些。说自身的内心话既是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同学对语言情境的感情体验。

三、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出示自学提示(两个中心问题),让学生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出问题答案,解决本文重难点;接着再次读文,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完课文后,让孩子们积累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或诗句,丰富自己的语言。最后,发散孩子们的思维,进行一次小练笔《假如我是一棵树》,抓住“读写结合”点,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