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精选33篇》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精选33篇)
内容导航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3《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4《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5《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6《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7《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8《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9《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0《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1《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2《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3《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4《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5《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6《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7《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8《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9《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0《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1《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2《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3《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4《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5《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6《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7《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8《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9《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30《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31《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32《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33《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
窦桂梅老师在《绽放,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的自序中写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
这就像过日子,如果没有客人,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
是啊,公开课是所有教师都会经历的吧,这周四,我也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公开课。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这节课相对而言比较满意,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将我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我选取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本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3、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4、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生成的。
在这节课中,我在讲解生字时,没有给予学生示范性的指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此外,上课启发引导学生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
接着,刘老师给予了指导:
1、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应该不超出两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记忆力有限,问题太多就会记不住。
2、在讲生字时,教师应该师范书写,指出容易出错的字,指导书写不少于10分钟。
3、在讲解“一百多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下文的“无边无际”可以和“一百多里”进行联系,进而理解词语意思。
4、讲解生字也可以放到文中,现在语文提倡“随文识字”,在讲解课文时把生字挑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5、教师上课应该多下台走走,尤其要关注后两排的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来。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砺,让我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改进,希望下一次公开课的表现能更上一层楼!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根据课文内容,说教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联系插图,查阅字典,理解生字。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猜猜生字的意思。如“观”“答”“别”“弄”等字可用此种方法;再看插图理解,例如“观”(看的意思),图中指谁坐在井底观天?(青蛙)又如“沿”,可以通过插图“井沿”理解。最后用检验字义。
识字是理解课文的基础,理解字义是识字的关键。通过“联系上下文猜义—看图解义—证义”是理解字义的一种好方法。
2.初读课文,观察插图,理解内容。
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说出图意:
(1)小鸟站在井沿上,望着井底。
(2)小鸟和青蛙在谈话。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回答:小鸟和青蛙在说些什么?
“轻声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观察插图”,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读回答”,这是第二次的读,既理解内容,又能概括主要内容。
3.角色朗读,辨别是非,揭示寓意。
这篇寓言以话为主,引导学生同桌和分组分角色有表情朗读,注意标点符号的语气。再让学生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为了“天的大和小”)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鸟说的对,从“飞了一百多里”看出;青蛙不对,从“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看出)然后讨论:青蛙错在哪里?(错在它生活在井底,看到的地方很小(有限),人家告诉它,它听不进去(很固执),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最后讨论:你读了这篇寓言想到什么?(有的人明明自己所见有限,还以为自己是对的(所见很广),这是不对的)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分角色朗读,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辨别是非,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揭示寓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
从识字、朗读、理解到揭示寓意,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益。
部编坐井观天评课稿3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通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写了青蛙和小鸟为了天的大小而进行了几次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优点之处:
我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我在教学上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趣字当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进行: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如何让学生乐于识字写字,进而轻松地走入文本呢,因此我主抓“趣”字,全课以游戏贯穿,点燃孩子学习的火花。开课伊始,以生动有趣的谜语引入,让孩子一下子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在进行认识会认会读的生字的过程中,我以主人公小青蛙为切入点,设计了闯关游戏。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方式:开火车顺读,小老师带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又关注了全体学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识字的快乐。
二、分层阅读,进行有针对性指导从第一关的生字关到第二关词语关,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盎然。课文中的知识点不仅仅是读一读就能落实的,还需要方法的指导。因此,在通过自由读、听范读以后,让学生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小鸟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了降低难度,我设计了句式:课文主要讲了青蛙和小鸟为而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让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进行思考后的'再整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在进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抓住两个小动物在不同的位置,进而理解“井沿”一词。同时,关注了两个动词“坐”和“落”,通过指名读、评读,指导读出感情。而后面的对话通过分角色师生合作朗读,让孩子们弄明白什么是对话。
三、尊重个性理解,关注写字教学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之前对于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识记呢,教学中主要教学四个生字“沿、信、抬、际”。在全班指导“沿”字以后,给予孩子自主识字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想要教学是生字,当当小老师,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怎么写的好看,一则训练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训练了孩子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例如课时内容可以更丰富些,教学“井沿”时,应该进行更多的联系实际,进行迁移练习,进一步理解“沿”的意思。还有在生字指导中,可以加入展示环节,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书写。
改进措施:
在授课结束时,指导学生延伸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首先,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理解小鸟叹天很“大”。
第二,提出一个问题: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学生们众说纷纷,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除了一抬头只看见井口那么大的天空外,井面的东西都没有看见。通过这样的提问、比较,学生终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坐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地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写一写。指导学生把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话写下来。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3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田敏老师的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课前准备充分。
本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实物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无边无际”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巧妙地把课文分解成若干问题,注重层次性,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三、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建议:
1、在突破寓意这个教学难点时,搭建的两个语言训练平台还需斟酌:
之一:小鸟为什么说对了?青蛙为什么说错了?此处引导指向模糊,对于二年级学生提问需要直接明了,改为“小鸟和青蛙为什么看到的天不一样?”会更好些。
2、拓展环节: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因为没有情境的创设,回答时孩子的想象受到限制。假若换成:带上头饰,扮演青蛙,让学生就当这只青蛙进行说话表达是不是更能激发其想象力呢?
总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注意说话方式。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4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今天听了康老师的《坐井观天》一课,我认为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一、语言亲切自然,感染力强。体态优美,具有亲和力。
二、课前谈话,激趣导入
康老师通过猜图、当小导游、分享旅行中的趣事等这一些孩子非常喜欢的形式,不仅训练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叫“见多识广”,并适时地引出与之相反的“坐井观天”这一课题。设计巧妙。
三、紧抓关键字词和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导
一个“井沿”,一个“落”,一个“无边无际”让人记忆深刻。
通过摆一摆小鸟和青蛙的位置,让学生深刻认识了“沿”的意思。(是井的口子,就是井口的一圈,最后终于说出是“井的边”,老师顺势拓展,桌子的边叫“桌沿”,帽子的边叫“帽沿”,床的边叫“床沿”。这个训练让学生不仅深刻认识“沿”的意思,连运用也能自如了。)
能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落”,让学生体会到小鸟飞的很远,非常辛苦劳累。
通过出示“大海、沙漠、田野、天空的图片直观地来理解“无边无际”,并相机出示句式进行训练“无边无际”,指导学生把学过的词语进行灵活运用,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举一反三。再回到文本反复进行朗读练习,对词语理解到位而且拓展得当,可谓环环相扣。
在康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对问号、感叹号的理解深刻到位,掌握了根据标点来表达语气。
四、多种形式朗读,明白文中道理
康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自由朗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指名读、同桌合作朗读、教师示范读、表演读等,可谓非常丰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康老师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抓对话,第二次对话,在学生初步理解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天只有井口大”之上抓住“说大话”“井口大”两个点,理解什么是“说大话”,哪句话是大话,进而引出青蛙对天的认识:“只有井口大”。“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老师通过换一种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不过语气的程度不同。小鸟对青蛙的少见多怪并未反唇相讥,它诚恳地指出善意地纠正:“你看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2.第三次对话则抓住了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同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的,小鸟的笑是无可奈何的。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整堂课康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坐井观天》优秀评课稿范文5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想通过青蛙和小鸟之间的三次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鼠目寸光,要目光长远;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做能够观整个天空的小鸟。
王老师从齐读课题出发,看似直接导入,实际上是动画激趣,通过看与课文相符的FLASH动画理解课题,熟悉课文。之后王老师从画面定格的'地方进行深入挖掘启迪,从了解井出发,为之后青蛙和小鸟奠基。接着进行了主人公的位置定位,这样就可以开始“表演”了。整个过程我觉得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朗读的教导真实有效,浑然天成。例如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青蛙问:“你从哪儿来呀?”不仅强调是什么句子,而且强调语气。小鸟问:“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从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出发,感受小鸟的累与渴。还有一个教师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出发,体会文章内容,深究复原当时情境。
2.重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紧密结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3.训练说话井然有序,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王老师秉承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课文的讲解控制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让生造句给予看图说话这个阶梯,生即使刚开始不理解,看到图后就会有话可说。
建议:“青蛙在小鸟的建议下,终于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好多美的东西。续编青蛙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和“坐井观天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对调,效果会更加。坐井观天是个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必然有完整的寓意。在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坐井观天的意思和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人为割裂。之后的续编故事应该属于思维和说话的拓展练习。
这是我的几点想法。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5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有力助手。如今,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教师的天地广阔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冲”进了课堂教学。语文的学习成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我想方设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的直觉经验融为一体。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改变了以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过程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儿必须得读重音,哪儿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6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们选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在第二次上课中,我把教学中的小结改成让学生易读、易懂的句子,呈现出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故事。而且还回归课题,引用了日后形容一个人见识少的可以说是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为了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爱好,我还制作了一些头饰让他们在练习对话时更加有趣,更加积极参加到课堂中去。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王老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王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3、练习拓展立足于课堂,贴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比如,跳出井口后的青蛙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用“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4、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不受束缚,所以常有出人意表之言,却恰恰形成了“生成”的高潮——科学和数学知识的出现,更体现了语文对其他学科的一个奠基和发展的作用。
5、因为训练的多了,所以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时,就有些仓促了。王老师设计的问题也有些难度,如“‘坐井观天’是指哪一类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猛然从读故事转向理解成语,感觉有些适应不了。不如在角色朗读的时候进行一下铺垫,如“你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青蛙?青蛙为什么这样说?……”学生可能会更好地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吧。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7
这是一堂扎实、有效的,平实又本真的课。下面我就从项目性评价阐述一下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孔老师能根据关键要素: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和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搭设了两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看到的天不一样呢?第二个是语言训练平台,你认为谁说得对呢?那你能帮小鸟劝劝青蛙吗?这两个平台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搭设的。第一个平台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为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读疑问句和感叹句;第二个平台是让学生从交流中理解寓意,知道要全面看问题。
二、学生能根据教师所搭设的平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如识字教学就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然后教师拓展“碗的边呢?(碗沿)小河的边呢?(河沿)”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沿”的意思,然后再学习生字,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再如: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意思是,孔老师扩展学生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井沿”“无边无际”词句的意思,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交互。师生交互和谐,生生交互热烈。师生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收获,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要求来读书,读的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让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难忘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我还有以下几点建议:
1.如在理解井口大小时,教师让同学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通过实践理解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这样是不是会更好?
2.第三次对话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同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再理解一下?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8
听了戴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这一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收获很多,下面我简要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戴老师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卡片戴在头上,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到课文中去。通过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每个角色语气的不同。
3、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戴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通过三次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总之,整堂课戴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坐井观天评课稿3
“读、说、写、用”四步三曲是我校语文课改的基本模式,今天早上,滕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坐井观天》一课,对于这篇故事简短、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我个人觉得她上得非常成功,整个课堂都洋溢着她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心、细心、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滕老师展现出来的亮点很多,比如:教案设计合理、重难点分明;能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青蛙、小鸟奖励卡片;能用动画形式展示故事内容;评价语言及时、丰富等等,不过,我现在最想讲的还是她大胆创设实践空间,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诸多能力的做法。
1、“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青蛙非常坚定的观点。“纸筒里的世界”这个游戏很好的解决了青蛙因视线受阻而所看范围有限的难题。
2、利用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品读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了小鸟与青蛙性格上的巨大差异:一个谦虚有礼、态度平和,一个傲慢无礼、自以为是。
3、假如青蛙能跳出井口来,它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尝试编写青蛙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这个环节,既是对文本的巩固,又是对课文的延伸,由于有前面滕老师的“无边无际”词语的训练,到这个环节的时候确是水到渠成了。
滕老师这节课,教学环节紧凑,课堂张弛有度,“读、说、写、用”落到了实处。我们学校的课改,就是需要她这种敢想、敢做激情飞扬的老师,祝滕老师的课越来越精彩。
建议:假设青蛙能跳出井口的环节是否也能做成动画效果呢?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9
有一位教师在教完《坐井观天》一文后,让学生以《青蛙跳出了井口》为题说话和写话。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有的说小鸟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田野里稻谷飘香,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白过了;有的小朋友竟然让青蛙坐飞机去环球旅行,青蛙一下飞机就说:“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教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此时又一位学生举手居然说青蛙跳出井后看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进了井里。
班里的学生哄堂大笑,教师也打断了该生的话并示意他坐下,竟还说了句:我看你就是那只青蛙!教师从自己教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没有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更没有去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这孩子说井里好,肯定有他独特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兴许他比其他学生更有忧患意识地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了。另外尽可能地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珍视学生的体验、成果,是尊重学生的第一要素。在教学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学生的心情、关注学生的态度、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从而关注学生的发展。
另外,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品词抠句,发掘学生的灵气,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0
这是一堂扎实、有效的,平实又本真的课。下面我就从项目性评价阐述一下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孔老师能根据关键要素: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和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搭设了两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看到的天不一样呢?第二个是语言训练平台,你认为谁说得对呢?那你能帮小鸟劝劝青蛙吗?这两个平台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搭设的。第一个平台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为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读疑问句和感叹句;第二个平台是让学生从交流中理解寓意,知道要全面看问题。
二、学生能根据教师所搭设的平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如识字教学就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然后教师拓展“碗的边呢?(碗沿)小河的边呢?(河沿)”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沿”的意思,然后再学习生字,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再如: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意思是,孔老师扩展学生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井沿”“无边无际”词句的意思,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交互。师生交互和谐,生生交互热烈。师生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收获,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要求来读书,读的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让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难忘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我还有以下几点建议:
1.如在理解井口大小时,教师让同学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通过实践理解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这样是不是会更好?
2.第三次对话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同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再理解一下?
坐井观天评课稿7
首先,很荣幸能成为张工作室的一员,能得到这些宝贵的学习机会必定要好好珍惜。今天是工作室第一次活动,观摩了南苑小学吴佳妮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朗读指导课,让我了解到更多的朗读指导方法,受益匪浅。
《坐井观天》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井底的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是不可取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吴佳妮老师抓住重点回归文本,以多种朗读方式渗透朗读方法,值得学习的是:
1.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到位。突出重点,贴近教学目标。
2.教态自然,语调亲切,鼓励孩子的语言很多,课堂氛围好。
3.抓准朗读定位,重点指导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语气,在第一次对话朗读中,小青蛙好奇的语气吴老师这样提问:你为什么语气上扬了?哪个标点符号给了你提示?因此引出:朗读时应该抓住关键词和标点符号,找准朗读语气。
4.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吴老师开展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读、评价读、上台读、全班读、指名读等等。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朗读就应该让孩子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从几个老师的评课来看,我也学习到很多,比如朗读指导可以加入现场体验,可以指导朗读姿势和朗读习惯。最后张校提到,朗读应自然,应该读出生活来,从文本中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还要有老师的给予,还可以开展朗读实践活动。希望能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分享。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1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想通过青蛙和小鸟之间的三次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鼠目寸光,要目光长远;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做能够观整个天空的小鸟。
王老师从齐读课题出发,看似直接导入,实际上是动画激趣,通过看与课文相符的FLASH动画理解课题,熟悉课文。之后王老师从画面定格的地方进行深入挖掘启迪,从了解井出发,为之后青蛙和小鸟奠基。接着进行了主人公的位置定位,这样就可以开始“表演”了。整个过程我觉得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朗读的教导真实有效,浑然天成。例如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青蛙问:“你从哪儿来呀?”不仅强调是什么句子,而且强调语气。小鸟问:“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从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出发,感受小鸟的累与渴。还有一个教师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出发,体会文章内容,深究复原当时情境。
2.重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紧密结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3.训练说话井然有序,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王老师秉承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课文的讲解控制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让生造句给予看图说话这个阶梯,生即使刚开始不理解,看到图后就会有话可说。
建议:“青蛙在小鸟的建议下,终于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好多美的东西。续编青蛙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和“坐井观天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对调,效果会更加。坐井观天是个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必然有完整的寓意。在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坐井观天的意思和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人为割裂。之后的续编故事应该属于思维和说话的拓展练习。
这是我的几点想法。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2
我选取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本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3、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4、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生成的。在这节课中,我在讲解生字时,没有给予学生示范性的指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此外,上课启发引导学生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接着,刘老师给予了指导:
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应该不超出两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记忆力有限,问题太多就会记不住。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3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这是一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活泼、大方的吴佳妮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朗读和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以疑引读,读中释疑
在导入环节,吴老师通过猜图游戏,让学生说一说旅行的见闻。由于图片中的主人公都是班里的孩子,学生兴趣盎然地交流起各自的旅游趣事,让大家感受到伙伴们的见多识广。没有直白地解释,没有枯燥地认读,学生在交谈中理解“见多识广”,这样的教学便是“润物细无声”。
初读课文后,吴老师就让学生进行男女生比赛读,学生各个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充分展现了朗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的孩子读得挺投入,但也有个别孩子出现添字、漏字的现象,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并纠正。
吴老师用直观、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给“沿”组词。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为什么他们的说法不一样?”吴老师将大问题抛出,学生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鸟看到的天是怎样的?”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呢?”学生不难找出“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吴老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并扩展思维,“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学生认识了一只见多识广的鸟。
二、语用训练,积累语感
在教学中,吴老师巧妙设计了两次说一说,巩固并综合运用了在课堂上学习的语言文字。如,在学习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呐!”一句后,让学生用“得很呐!”的句式说一说,不仅进行了语言拓展,更是在语言训练中进行了有效的朗读训练,学生读好了青蛙的固执、目光短浅。再如,“如果你是小鸟,你会对青蛙说什么?”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创设空间,自主实践
吴老师也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造训练朗读的空间,不着痕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加上动作、表情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给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正处于爱玩、爱动的年龄,如果老师能够抓住这一特性,并且在教学设计上予以考虑,那么课堂教学不仅能够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以后的教学也将更有新意。
部编版二年级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通用7
首先,很荣幸能成为张工作室的一员,能得到这些宝贵的学习机会必定要好好珍惜。今天是工作室第一次活动,观摩了南苑小学吴佳妮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朗读指导课,让我了解到更多的朗读指导方法,受益匪浅。
《坐井观天》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井底的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是不可取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吴佳妮老师抓住重点回归文本,以多种朗读方式渗透朗读方法,值得学习的是:
1、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到位。突出重点,贴近教学目标。
2、教态自然,语调亲切,鼓励孩子的语言很多,课堂氛围好。
3、抓准朗读定位,重点指导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语气,在第一次对话朗读中,小青蛙好奇的语气吴老师这样提问:你为什么语气上扬了?哪个标点符号给了你提示?因此引出:朗读时应该抓住关键词和标点符号,找准朗读语气。
4、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吴老师开展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读、评价读、上台读、全班读、指名读等等。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朗读就应该让孩子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从几个老师的评课来看,我也学习到很多,比如朗读指导可以加入现场体验,可以指导朗读姿势和朗读习惯。最后张校提到,朗读应自然,应该读出生活来,从文本中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还要有老师的给予,还可以开展朗读实践活动。希望能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分享。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4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在朗读中悟理。
通过角色朗读、换位体验,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读中悟理,体验生情,思想感情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自然而然诱发的情感与文中蕴涵的情感相互碰撞,就是角色体验,就是生本对话。在角色体验、读中悟理上我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做“井”体验。抓住青蛙说的“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小朋友做“井”体验,请他们用纸卷成一口井,到“井底”看一看,天花板有多大。学生看到了“井口”大的天花板,才知道视线被“井壁”遮挡了。然后课件出示青蛙在井底看天的直观画面,伴有音乐:现在我们跟着小青蛙到井底看一看,你看到的天有多大?让学生边看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青蛙坐在井底看天,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只看见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通过做实验、下“井底”使学生明白青蛙弄错的原因,感悟了寓意。
2、抓两个“笑”字揣摩。青蛙“笑”了,它笑谁?笑它什么?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的自大,他自以为是,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听劝告、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小鸟的“笑”引出了青蛙的无知、孤陋寡闻。小鸟的真诚也跃然纸上。再通过惟妙惟肖地朗读,把青蛙的自以为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也就自然能跳出文本,再现文本了。
3、在劝说中深化,在想象中悟理。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可以原谅的。可是当小鸟告诉它天是无边无际的,它还是一再坚持己见,顽固不化,那就不应该了。你能劝劝它吗?“青蛙,你呆在井底是看不清楚的,你要到陆地上去看看。”“青蛙,把事情弄清楚了,别轻易下结论。”“青蛙,你还是跳出井口看一看吧,到时候你就明白了。”老师说:“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青蛙听了你们的劝说,还真的忍不住了,你们看——(课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青蛙终于跳出来了——哇,它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听,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哇,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小鸟,我错怪你了。
——哇,天可真大!谢谢你,小鸟,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蒙在鼓里,永远不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晓得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
——啊!天湛蓝湛蓝的,花儿五彩缤纷,小草碧绿碧绿,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谢谢你,小鸟,你让我大开眼界。我还要去看看另外的地方!
在想象说话中,学生进一步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
4、角色朗读。这节课的朗读我引导学生担任青蛙和小鸟的角色,“谁愿意做小鸟,把这些话说给青蛙听——”“谁来做一回小鸟,对青蛙说——”“谁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中,在教师语言的诱导中,自然而然地成了“小鸟”、“青蛙”,读得入境,读得入情!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5
这位老师也设计了一个精典的提问:青蛙跳出了井口,会看到什么?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为学生将来能够续编这个故事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五、教态自然大方。
赵老师在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给学生以轻松的上课氛围。学生听课不累,课堂氛围融洽,使学生沉浸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总之,听了赵老师的课,我感受很深,收获颇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深挖教材,开展教学,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恰当的运用电教化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6
“五校”联片教研活动中,有幸聆听了池培培老师的《坐井观天》,课堂上池老师和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块教学是课堂上的大亮点,纵观整个课堂,板块教学清晰明了,重点研读部分更是紧紧抓住小鸟和青蛙的3次对话,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识字教学也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
在感悟了“无边无际”之后,教师出示句式“小鸟飞呀飞,它看见---”,并提供图片,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说得头头是道,只是提供图片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再如在研读第2次对话时,教师让学生分别说出小鸟和青蛙对天的看法后,因势利导,玩“从纸筒里望天花板”的游戏,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当然,池老师也善于创造想象的空间,不着痕迹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只不过时间匆促,学生没能尽情展开来说。
末了,提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PPT的制作非常精美,但是文本语言的字体颜色为白色,背景是浅绿色,在今天晴朗的日子里,学生看得颇为吃力。此外,对于文本的3次对话,朗读指导应该也是一个重点,今天落实得也还稍有欠缺。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7
听了戴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这一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收获很多,下面我简要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戴老师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卡片戴在头上,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到课文中去。通过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每个角色语气的不同。
3、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戴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通过三次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总之,整堂课戴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8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第12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
(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19
听了我校龚月梅老师执教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中的《坐井观天》一课。我受益匪浅,感到听龚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同时又使我倍受启发。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
龚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多种形式的读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悟了寓意。龚老师不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没有繁琐的分析和抽象的说教,而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读中感悟。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多中形式的读,例如分男女读,男生坐着读青蛙说的话,感受青蛙的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女生站着读小鸟的话读出天很大很大的语气。还配上了动作。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并恰到好处的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小鸟和青蛙争论什么?”“小鸟和青蛙谁对谁错?”“青蛙为什么错了”······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这是一只愚昧的青蛙、有的说是一只目光短浅青蛙、有的说是一只固执的青蛙。可见学生们已经充分的理解了故事的意思。接着把学生引领到生活中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到了故事的寓意。
这节课体现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教师充分重视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为将来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孩子们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0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10月18日听了孟老师的《坐井观天》一课,我认为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老师问题引读,学生思后释疑。
如:上课伊始,导入新课后老师提出的疑问“故事中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论”,因为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蓝天、草原、大海……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多种形式朗读,明白文中道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孟老师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同时让同学们透过窗户看窗外景色范围,再想想在室外看到的景色范围,使学生明白青蛙会把天有多大弄错的原因之一是:目光狭小,所见有限。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二是不听别人劝告。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四、随文识字写字教学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上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跟着书空。接着问学生文中有几个角色,师板书出“小鸟和青蛙”引导学生学习“蛙”字时,师让学生分别自己的识记方法,学生说出换一换方法,为了让学生加强记忆并区别形近字,孟老师课件出示与“蛙”形近的几个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读。随着课文的学习的深入在学习其余三个字时,老师指导学生读文用不同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的话,然后老师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并把要学的生字标成红色,引起学生注意,如在学习“沿”时,首先让学生明白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帮助学生理解“井沿”,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然后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并对易错的地方进行重点指导,并让学生练习而写字,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所要认识并会写的字。
总之, 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是一节十分成功的课。当然,任何一堂课总会有缺憾的地方,最后让孩子在书上练习写本节课学习的四个生字时,有的孩子不明白写哪几个,如果老师在指导学生识记时及时板书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我想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1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王老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王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3、练习拓展立足于课堂,贴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比如,跳出井口后的青蛙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用“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4、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不受束缚,所以常有出人意表之言,却恰恰形成了“生成”的高潮——科学和数学知识的出现,更体现了语文对其他学科的一个奠基和发展的作用。
5、因为训练的多了,所以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时,就有些仓促了。王老师设计的问题也有些难度,如“‘坐井观天’是指哪一类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猛然从读故事转向理解成语,感觉有些适应不了。不如在角色朗读的时候进行一下铺垫,如“你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青蛙?青蛙为什么这样说?……”学生可能会更好地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吧。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2
今天第一节是青年教师研讨课,我讲的是《坐井观天》,正副校长、书记、主任、年级组长都去听了我这个稚气未脱的新老师的课,说实话,我感到莫大的荣幸。虽然之前自己也曾精心准备,但是相对于老教师而言,差距不言自明。
当然,上课自然不会紧张,这是我一贯的特点。也许真是应了那句话,凡事最怕认真二字。自己进入角色了,神马都是浮云!言归正传,说一下课后各位领导的评课,以便日后时常翻阅,借以自省自励!
一、毕校长
去找毕校长的时候,毕校长有事,事情比较多,不过毕校长还是抽出了自己宝贵的时间,跟我聊了一会儿,大部分时间都是鼓励我这位新人。
二、孙老师
孙老师是我们二年级的年级组长,主要从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提出了意见。
1、指导学生写字的时候,在写之前指导,而不是学生写完了之后。(平时上课没有注意,有点小随意了,故公开课的时候把次序颠倒了)以后上课要严格要求自己,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对自己严格点,说不定自己之后就是严师兼高徒了!
2、自由读课文一定要让学生读完。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读的慢,如何协调操作好,以后要多学习。
3、字词句段篇的读,方法单一,不能光齐读的形式,学生容易疲劳,失去兴趣。可采用开火车、个体读、男女分读、领读等方式进行。
三、房书记
房书记主要从大的方面来评的。房书记原先教理科,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能用在此处不是很合适,嘿嘿。)房书记跳出了语文的范畴,站在了语文的圈子外面来看待,视野也就自然有些不同了。
1、优点:书写工整、沉稳、课堂常规较好等。
2、学生读的时候方式单一,如上。
3、提出了一些长期有效的管理学习的方式。
首先,对于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有时候不是吝啬,是不知如何表扬,以后这方面要下大力气学习)而且,表扬的语言要隔断时间变换一次,不然学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其次,识字方式多种多样,学习无处不在,要树立学生的这种学习观念,激发其学习兴趣。像如:利用汉字的演变过程给孩子讲解,易于记忆;上学放学经过街道的商店名称是否全会认读等等。并推荐了一个网站,学乐中国。很不错。
最后,班级分组,好学生带差学生,分担教师的担子。一个班50人,一堂课35分钟,教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总有个别学生学习的不到位,知识点不明白。这样就显示出小组的重要了。每组可分为4到6人,可采用大组套小组的形式,配合着小组间的竞争评价,采用分头管理,组员评价、相互帮助的原则,每堂课留出5分钟左右时间小组内交流讨论学习,共同进步。
四、谢老师
谢老师主要从文章的思路上讲解,听完后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引导教学,之前自己的那种自认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原来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谢老师解开了我许久以来的一个困惑。
谢老师主要从生字、课文朗读与理解、文本的使用三方面系统细致耐心的教导我这位新人。
1、生字
(1)字音。齐读和个人读的方式相结合,更便于找到学生的薄弱点。
(2)字形。
首先识字方法要多样化。像如: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编谜语等形式,同偏旁、同部首的字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自己找出规律,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来说。
其次指导写字要具体。哪一笔是主笔,从哪里起笔,落到格子的什么地方,都要讲解具体。(诸如此类的公开课挑几个重点字讲解即可)
2、课文朗读与理解
注意此环节的每一遍读课文都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例如:
(1)前两遍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掉字。
(2)第三遍读课文:板书关键词,让学生尝试复述。
(3)第四遍读课文,细读:以引导为主,每一环节都要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4)学以致用,加以拓展。
3、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也就是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慢慢渗透。像如此篇对话比较多,可以发现对话多的文章基本上是每个人说的话自成一段。写作的时候要让学生注意。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3
陶诗倩老师上的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生动,气氛活跃,老师富有朝气,学生参与积极。听了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下面我来谈谈这堂课的几大亮点:
1、充分的教学准备,成就了一堂优质课。
陶老师非常用心地制作了课件和头饰,准备了青蛙和小鸟的贴图。为完成教学任务赢得了时间,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正能量。教者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预设的问题得了突破,整堂课教学环节紧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朗读课文和理解寓意的重难点也得到了突破,具体表现有如下亮点。
2、渗透新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陶老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很多问题,如:初读课文部分的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细读课文部分的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不同等等,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得到结论,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3、以读为载体,打造完美的语言环境。
陶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通过三次对话,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有分角色朗读、男女生读、师生互动读.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大话”和“无边无际”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又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课文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今天的朗读来看,二年级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都很高,我相信这不是今天这一节课指导的成果,这与陶老师平时的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
4、引导学生积累,拓展词语的宽度与深度。
陶老师在教学生理解“井岩”时,又举一反三说到了“床沿”、“桌沿”、“窗沿”、“河沿”。在教学生理解“无边无际”这个词时,她还进行了口语训练,指导学生可以说“无边无际的大海”、“无边无际的草原”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这个词,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平常的说话中和以后的写作中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5、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不管是回答问题还是朗读课文,陶老师都及时做出了评价,这样就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下次提出问题就会更主动的思考,更积极的发言。
当然,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任何一堂课都会有让人觉得遗憾的地方,陶老师的这堂课我觉得还有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初读课文部分,在讲解青蛙和小鸟有几次对话时,陶老师就是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就找不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最好是明确告诉学生第一次是哪几自然段,第二次是哪几自然段,第三次是哪几自然段,并让学生标记出来,这样也更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2.可以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说“无边无际的大鱼”时可让学生集体评议对错。学生说出这个词,是不是就可以断定他对这个词还不理解或者说理解不够透彻,这时老师就可顺势让学生来评议,检测全班到底有多少人弄懂了这个词,也可起到巩固的作用。在学生朗读完后,也可让学生互相评价或自我评价,这对他们的朗读水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提高。因为他们通过评价就会更了解什么样的朗读才是更好的`,更高水平的。
3.评价语的泛化。学生读完课文后,陶老师的评价一般都是“你真棒!”那到底棒在哪里呢?很多学生不明白,评价语是不是可以更具体、更多样,比如说你的声音真洪亮!你把青蛙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了!你的疑问句读得真好!而对那些声音较小的学生也应进行提醒: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或者请你再大声地说一次。而不是每次回答问题或朗读完后,就是评价“你真棒!”“你真聪明!”
刚刚说的这三点都是一些小问题,并不影响这堂课成为一堂优秀的课。我从陶老师身上看到了她扎实的教学功底,超强的课堂把控能力和注重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次感谢她为我们带来了一堂这么精彩的课。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4
首先,很荣幸能成为张工作室的一员,能得到这些宝贵的学习机会必定要好好珍惜。今天是工作室第一次活动,观摩了南苑小学吴佳妮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朗读指导课,让我了解到更多的朗读指导方法,受益匪浅。
《坐井观天》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井底的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是不可取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吴佳妮老师抓住重点回归文本,以多种朗读方式渗透朗读方法,值得学习的是:
1.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到位。突出重点,贴近教学目标。
2.教态自然,语调亲切,鼓励孩子的语言很多,课堂氛围好。
3.抓准朗读定位,重点指导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语气,在第一次对话朗读中,小青蛙好奇的语气吴老师这样提问:你为什么语气上扬了?哪个标点符号给了你提示?因此引出:朗读时应该抓住关键词和标点符号,找准朗读语气。
4.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吴老师开展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读、评价读、上台读、全班读、指名读等等。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朗读就应该让孩子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从几个老师的评课来看,我也学习到很多,比如朗读指导可以加入现场体验,可以指导朗读姿势和朗读习惯。最后张校提到,朗读应自然,应该读出生活来,从文本中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还要有老师的给予,还可以开展朗读实践活动。希望能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分享。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5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六年制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入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过错还自以为是。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很容易,但是如果要理解并体会这个成语的寓意那就比较困难了,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正如课文中的“青蛙”是非常片面的。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否真正达到,症结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确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信任: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支持者和辅助者。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辅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协调的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的。
无边无际造句之后,我说孩子们小青蛙听你们说外面那么好,他也想跳出来看一看,于是我播放课件把青蛙从井底跳到了井口,又说青蛙跳出井里会看到些什么呢?让孩子们想像说话,孩子们从池塘边说到果园里,从果园里说到公园里……想像力非常丰盛,这时我突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么俏丽的景色,小青蛙以前怎么不知道?“因为它哪里也不去?”“你想像它那样吗?”“我可不想,我要像小鸟那样。”于是我戴上青蛙头饰,低下头说:“小朋友,我知道错了,可是我怎样才干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呢?快帮我出出主张吧!”“我建议你多看书。”“我说应多走走,了解一下外面的事情。”“多听听广播,多看看消息。”“遇到事情,多试一试,多想一想。”“对孩子们,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做,那么你们必定会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瞧,孩子们说的,不就是这寓言要告知我们的道理吗?虽然他们没有说出:“不要做目光浅、狭隘的人“但从他们的话语中不难看,孩子们已有所感悟,已形成精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6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这是一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活泼、大方的吴佳妮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朗读和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以疑引读,读中释疑
在导入环节,吴老师通过猜图游戏,让学生说一说旅行的见闻。由于图片中的主人公都是班里的孩子,学生兴趣盎然地交流起各自的旅游趣事,让大家感受到伙伴们的见多识广。没有直白地解释,没有枯燥地认读,学生在交谈中理解“见多识广”,这样的教学便是“润物细无声”。
初读课文后,吴老师就让学生进行男女生比赛读,学生各个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充分展现了朗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的孩子读得挺投入,但也有个别孩子出现添字、漏字的现象,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并纠正。
吴老师用直观、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给“沿”组词。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为什么他们的说法不一样?”吴老师将大问题抛出,学生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鸟看到的天是怎样的?”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呢?”学生不难找出“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吴老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并扩展思维,“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学生认识了一只见多识广的鸟。
二、语用训练,积累语感
在教学中,吴老师巧妙设计了两次说一说,巩固并综合运用了在课堂上学习的语言文字。如,在学习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呐!”一句后,让学生用“得很呐!”的句式说一说,不仅进行了语言拓展,更是在语言训练中进行了有效的朗读训练,学生读好了青蛙的固执、目光短浅。再如,“如果你是小鸟,你会对青蛙说什么?”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创设空间,自主实践
吴老师也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造训练朗读的空间,不着痕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加上动作、表情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给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正处于爱玩、爱动的年龄,如果老师能够抓住这一特性,并且在教学设计上予以考虑,那么课堂教学不仅能够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以后的教学也将更有新意。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7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又在思考:怎样让学生了解说大话的具体含义,以及它与说谎话的区别。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最后我想:如果举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这两个例子,一个是:我能一口气吞下一头牛,我能用手推动火车。学生从老师的语气和自己的经历中了解,这些就是夸张,不切实际的,就是说大话。我发现学生在学的时候,兴趣很浓,并且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个词以及青蛙当时的心情了。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理解青蛙的自负,和小鸟的谦虚。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文中两个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分析青蛙的表情让学生自己明辨是非。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8
今天第一节是青年教师研讨课,我讲的是《坐井观天》,正副校长、书记、主任、年级组长都去听了我这个稚气未脱的新老师的课,说实话,我感到莫大的荣幸。虽然之前自己也曾精心准备,但是相对于老教师而言,差距不言自明。
当然,上课自然不会紧张,这是我一贯的特点。也许真是应了那句话,凡事最怕认真二字。自己进入角色了,神马都是浮云!言归正传,说一下课后各位领导的评课,以便日后时常翻阅,借以自省自励!
一、毕校长
去找毕校长的时候,毕校长有事,事情比较多,不过毕校长还是抽出了自己宝贵的时间,跟我聊了一会儿,大部分时间都是鼓励我这位新人。
二、孙老师
孙老师是我们二年级的年级组长,主要从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提出了意见。
1、指导学生写字的时候,在写之前指导,而不是学生写完了之后。(平时上课没有注意,有点小随意了,故公开课的时候把次序颠倒了)以后上课要严格要求自己,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对自己严格点,说不定自己之后就是严师兼高徒了!
2、自由读课文一定要让学生读完。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读的慢,如何协调操作好,以后要多学习。
3、字词句段篇的读,方法单一,不能光齐读的形式,学生容易疲劳,失去兴趣。可采用开火车、个体读、男女分读、领读等方式进行。
三、房书记
房书记主要从大的方面来评的。房书记原先教理科,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能用在此处不是很合适,嘿嘿。)房书记跳出了语文的范畴,站在了语文的圈子外面来看待,视野也就自然有些不同了。
1、优点:书写工整、沉稳、课堂常规较好等。
2、学生读的时候方式单一,如上。
3、提出了一些长期有效的管理学习的方式。
首先,对于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有时候不是吝啬,是不知如何表扬,以后这方面要下大力气学习)而且,表扬的语言要隔断时间变换一次,不然学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其次,识字方式多种多样,学习无处不在,要树立学生的这种学习观念,激发其学习兴趣。像如:利用汉字的演变过程给孩子讲解,易于记忆;上学放学经过街道的商店名称是否全会认读等等。
最后,班级分组,好学生带差学生,分担教师的担子。一个班50人,一堂课35分钟,教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总有个别学生学习的不到位,知识点不明白。这样就显示出小组的重要了。每组可分为4到6人,可采用大组套小组的形式,配合着小组间的竞争评价,采用分头管理,组员评价、相互帮助的原则,每堂课留出5分钟左右时间小组内交流讨论学习,共同进步。
四、谢老师
谢老师主要从文章的思路上讲解,听完后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引导教学,之前自己的那种自认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原来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谢老师解开了我许久以来的一个困惑。
谢老师主要从生字、课文朗读与理解、文本的使用三方面系统细致耐心的教导我这位新人。
1、生字
(1)字音。齐读和个人读的方式相结合,更便于找到学生的薄弱点。
(2)字形。
首先识字方法要多样化。像如: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编谜语等形式,同偏旁、同部首的字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自己找出规律,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来说。
其次指导写字要具体。哪一笔是主笔,从哪里起笔,落到格子的什么地方,都要讲解具体。(诸如此类的公开课挑几个重点字讲解即可)
2、课文朗读与理解
注意此环节的每一遍读课文都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例如:
(1)前两遍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掉字。
(2)第三遍读课文:板书关键词,让学生尝试复述。
(3)第四遍读课文,细读:以引导为主,每一环节都要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4)学以致用,加以拓展。
3、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也就是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慢慢渗透。像如此篇对话比较多,可以发现对话多的文章基本上是每个人说的话自成一段。写作的时候要让学生注意。
坐井观天评课稿11
听了我校龚月梅老师执教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中的《坐井观天》一课。我受益匪浅,感到听龚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同时又使我倍受启发。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
龚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多种形式的读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悟了寓意。龚老师不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没有繁琐的分析和抽象的说教,而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读中感悟。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多中形式的读,例如分男女读,男生坐着读青蛙说的话,感受青蛙的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女生站着读小鸟的话读出天很大很大的语气。还配上了动作。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并恰到好处的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小鸟和青蛙争论什么?”“小鸟和青蛙谁对谁错?”“青蛙为什么错了”······ 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这是一只愚昧的青蛙、有的说是一只目光短浅青蛙、有的说是一只固执的青蛙。可见学生们已经充分的理解了故事的意思。接着把学生引领到生活中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到了故事的寓意。
这节课体现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教师充分重视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为将来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孩子们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29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肖潇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老师的这节课无疑是精彩的。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课前准备充分。本课教师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井沿”、“无边无际”等词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紧扣“读”,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充分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方法、带着要求来读书,读得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4、肖潇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分角色的读,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5、识字教学也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及课件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在学习“沿”“际”“信”时先让学生找找哪些字和它是朋友,然后让学生采用编顺口溜,加一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在感悟了“无边无际”之后,教师出示句式“小鸟飞呀飞,它看见---”,并提供图片,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说得头头是道,只是提供图片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6、善待课堂中的生成。如在利用各种方式学完课文时,让学生在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位学生说:“我们就如井底之蛙,整天坐在教室里”,这时老师抓住教育的契机告诉学生我们身处山区,要想飞向外面的世界,就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打下基础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告诉学生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
7、老师还注意在疑中求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肖潇教师大胆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这样学生就在疑中求得创新。通过质疑引导知识延伸,情感得到升华。如“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板凳做得粗糙,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一质疑,学生思维又一次激发,思维探索纵横发展,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当然,任何一堂课总会有缺憾的地方,肖潇老师的这节课也一样。肖潇老师这节课就是评价语单一,教师只是用很好、不错,来夸奖学生没有针对性,再就是没有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讲小鸟和青蛙的争论中可放手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然后评一评谁说得好?那儿好?为什么?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又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难忘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30
最近,学校为了提高年轻老师的业务能力,进行了轮流听课,收获很多,下面我就听后的感受和大家交流。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以“预学——交流——拓展”中,赵莉芳老师执教的《找骆驼》一课,整堂教学环节做得很到位,预学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揭示道理:认真观察,留心生活。赵莉芳老师在总结课文内容时,学生有些不知所措。建议赵老师可以先交给学生方法:比如: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两三句话做总结,学生就不会照着书本读了。
张景芳老师的《坐井观天》一课,设计过多,前松后紧,以至于最后时间不足,匆匆了事。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讲解过多,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和朗读。
2)、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带青蛙和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从读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3)、时间的处理上过于仓促。
范春艳老师这节识字课有很多亮点,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电化教学代替了老师的板书和拼音卡片。
2)、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短,老师要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师生互动做一做游戏,让学生的大脑休息一下,放松一下。
3)没有对生字进行书写指导,学生一节课没有写一个字。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使我们的课堂真正为学生服务。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31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在执教本课,我是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在教学中,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无边无际?学生说出(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其次,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学生说大话就是撒谎的意思,为了与说谎话的区别。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当时没有说出一个所以然来。课后,我又给学生举例子对大话和说谎进行了区别。
最后,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在教学中,本人还有许多不足。如朗读指导不够,教师的评价语言匮乏,教学机智不够等,以后我定会多多学习,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三提高。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32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寓言。通过生动、富有趣味性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自己把寓意告诉学生,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因为难以理解就放弃,也为了学生因为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动脑,所以我在教授这课时一直想办法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在课堂上,我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天无边无际,让学生找出它们提出不同观点的理由,并进行朗读。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大话、无边无际、遥远”等几个新词语的意思。通过摆观点、找句子,学生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用手做成的望远镜开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上课时,这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书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由此学生也能明白青蛙产生错误的原因是:长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闭挡住了它的视线,因此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的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起背诵了识字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知道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的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的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通过我随手画在黑板上的简笔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指出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从“一百里”入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天的无边无际;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让学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笑”。“青蛙为什么笑了?”学生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青蛙觉得很好笑。”“青蛙以为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吹牛皮,觉得很好笑。”“那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天天在天上飞,知道天有多大,听到青蛙老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很无知,小鸟无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里的青蛙看到却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相信小鸟的话,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虽然学生们的总结很稚嫩,但是经过教师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在回答“学了这篇课文的你懂得了什么?”难以理解的寓言就顺理成章的从孩子们的口中说,“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整天坐在井里看天,而应该跳出井口看看外面,这样才能不被别人笑话。”“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样就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错了,还不听别人劝告,自以为是。”本课存在的问题:
1、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认读,有些词语可以在这个环节中理解意思。
3、虽然读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
在这节课上我渐渐的摸索到寓言故事的`讲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评课稿范文 篇33
1、教学课件设计精巧
在这节课中,看到侯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就能发现,侯老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上一定花了不少心思。教学课件设计的十分生动,以实物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活跃的特点,采用动画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井沿”“无边无际”等词语的含义。
2、识字教学,展示教学亮点
识字教学也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识字写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这堂课上,侯老师另辟蹊径,在开始授课的时候,侯老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这一引导,不仅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要学的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了知识的迁移,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侯老师的这一点,做的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
3、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知道“读”的重要性。在这节课中,侯老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文章的含义,使教学有一个水到渠成的效果。并且侯老师在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范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吸引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4、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侯老师也善于创造想象的空间,不着痕迹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正处于爱玩、爱动的年龄,如果老师能够抓住这一特性,并且在教学设计上予以考虑,那么课堂教学不仅能够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以后的教学也将更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