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 >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

虽然培训只有短暂的1天,但对我来说却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一天我认真倾听了吕世虎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通过这次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2

为期一周的新课程标准培训结束了,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却好像又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一、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新课程标准培训会上,北京的刘坚教授讲了一个小故事,题目是《父亲的脚后跟》。内容是:儿子经常跟在父亲身后来回于城里乡间。当有一次天黑了,父亲又急着给生病的母亲送药的回家的路上,儿子找不到父亲的脚后跟,在岔路口大哭。直到父亲回到家发现儿子走丢了,顺着哭声才在岔路口找到了儿子。后来,儿子想:如果有一次让“我”走在前面,父亲只在“我”找不到正确的路时指点一下,“我”也不会找不到回家的路。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触。学习又如何不是这样,只有我们让学生走在前面,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发现,自己学会学习,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我们教师一定要敢于放手,大胆放手。

二、个人业务能力又进一步得到提升。

不论是课堂语言还是信息技术教育,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都受益。以前,我只会从电脑上下载一些课件,做一些简单修改。上课时往往被这些课件束缚,自己的设计思路往往得不到充分发挥。在培训中学习了幻灯片和flash动画制作后,我就可以实践着按自己的思路得心应手地设计课件,更好的为课堂服务。

三、要学会深入课标本质,灵活运用教材。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适应新教材,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总之,培训中各个异彩纷呈的讲座,让我更明确了课改的方向,更坚定了课改的信念。我会以这次培训为起点,踏上更广阔、更光明的课改征程。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3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霍山县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培训。为了更好地开展今后的教学工作,我还进行了自学,深入了解新课标。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的课程标准的出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标对于数学概念的定义更加科学,对于基本理念的表述也更加准确。同时,对于学生培养目标的细化也更加具体,从原来的双基变成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此外,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值得一提的是,新课标注重体验和感悟,强调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深入领会课标内涵,避免在教学中盲目随意。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样的激励办法,开展各项数学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三、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在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我深刻感受到这次课改不仅仅是对教材的改变,更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彻底改革。根据新标准,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并学会学习。我们还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和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同时也需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大胆的创新,才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4

在小学任教,我的主要任务是教授数学。虽然我所教的班级年级跨度较大,但毕竟是小学数学,对于我这个数学系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算太过困难。因此,教学重点并非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一开始,我满怀信心地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讲解。可是,学生们好像都处于茫然的状态,我讲得再细,在他们看来也是晦涩难懂。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毕竟我已经花费了很多时间慢慢地讲解。后来,通过询问学生和其他老师的意见,我才发现原来是我讲得太深奥了,即便我讲得再慢,学生们依旧不理解我的意思。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我开始寻求更为适宜于学生的教学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开始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模式。我首先将问题拆分得比较细,然后再将其转化成孩子们容易理解的语言。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但我仍觉得这样做还不够好。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后,我倾听了很多老教师的建议和教训,对于教学有了不同的认识。我发现,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程,首先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平时要关心学生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你是一个关爱他们的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才会愿意听你的课程。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保持一种幽默的态度。过于严肃的课堂氛围只会降低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他们的成绩下降。因此,我们应该试着在教学中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还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学校对我们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虽然我是一名教师,但我永远都是一名学生,我还有很多需要了解和学习的东西。在这里,我真心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5

学习了新课标受益匪浅,尤其优化作业的处理,下面总结了几种主要形式:

1、阅读型作业

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关的科普知识或科学著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领略创造的方法,还能使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科学家创造知识的人格魅力,体会到数学名人的成就来之不易,必须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布置阅读作业也可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籍,也可网上查阅相关内容,还可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增加学生的学习途径。

2、合作型作业

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可以与别人共同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白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生从多种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是生动活泼的学科,不仅有趣,而且用之有效,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口头表达作业、指导学生自办数学小报、参加社会调查和参观活动等,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从而引起他们做作业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多样性的作业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去独立完成作业,而且学生们相互提建议,使他们充分参与到问题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厌学学生尝试去完成作业。

另外还有开放型,想象型,都很有建树,值得借鉴和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6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更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让他们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我重新审视了新课程标准,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备课时通常着重于备教方法,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却较少关注。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达成这些目标。其次,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方面,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最后,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材料入手,理解数学概念并进行数量关系、简单判断和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同时,教师应该通过语言表达来纠正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缺陷,并对全班学生进行指导。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讲述。但有些教师仅注重学生表达的是与非或数字大小,而不注意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和顺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并以有条理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表达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表达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为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应当转变教育观念,思考创新,在数学教育中加强实际生活应用,使学生从日常经验和真实事例出发,通过研究现实问题来理解数学,并发展数学技能,让他们体会到“快乐数学”的魅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助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7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我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现实生活,使学生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一、数学教学变化

1、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⒉强调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二、教师需要做的:

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更多的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原动力。

2、引发数学思考,感悟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8

今天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9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触最深的是新课标课程目标的变化,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基础上 ,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实践中,小组合作互动学习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从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建立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望,从而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动手实验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往往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理解数学学习所需的方法和技能,并获得数学活动所带来的经验。因此,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设计和组织好操作活动,教师需要掌握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认知规律,并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同时,每个学生都必须亲身参与每一个操作活动以获得最佳效果。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将直观形象与抽象概念相结合,在讨论和操作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概念和规律的抽象概括。

三、我们应该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这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开拓思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理解、发展和应用数学知识。通过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四、最后,通过对“十大核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解读,使我进一步了解学习了新课标。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新课标数学教学的特点,课堂不再是以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要更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0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了解数学课程标准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下,小学数学新课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怎样的呢?通过参加小学数学远程培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小学数学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其次,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魅力。再次,小学数学新课标注重教育质量,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我们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总之,小学数学新课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用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并贯彻新课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先进教育理念。因此,教师需要以“学习者”的身份,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不断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前沿最新成果,提升对人的认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多方面知识,建立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仅懂得如何教学,还能发展自己的教育追求和风格。

二、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在数学教育中,我们不能只关注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些“学困生”的存在。这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原则,也会严重影响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全体学生身上,从最后一名学生开始抓起,才能真正做到“水涨船高”。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每个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新课标中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口号。这一原则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毕竟,数学是一门服务生产实践的科学,它来源于生活,走向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除了传授系统的数学知识外,还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我们需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来教授学生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在新的教育课程中,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建立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通过师生互动,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达到共同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并将所学的数学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既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又突出创新精神的鼓励。学生要好质疑问难,喜欢探究问题,同时形成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既重视德、智、体、美诸育的整合。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1

窗外飘着新年的第一场雪,在温馨的教室里,我们小数人聚集在一起,怀着对学习的热情。今天,我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教材培训活动。侯老师和黄老师亲切友好的面孔,精湛的教材分析以及实用的教学建议,让我的心情愉悦。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让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体会,对具体实施也有了一定的思考。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加热爱我的教育工作。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在本次培训中,专家为我们做了精彩阐述,使我对教材关于运算内容、几何内容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数学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师是课程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这需要教师持续地思考、改进和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扩展和完善我们的教育资源和教学体系。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

结合最近我所在县市的期中考试,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我积极阅读教学参考书籍,认真备课,全面掌握教学重难点,紧密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减缓教学进度,加深练习巩固,努力打造精讲多练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2

为更快更好地领会和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提高教师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到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20xx年5月13日上午,平顶山市第8届市级骨干培养对象在主持人程兰超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参加了新课标的线上培训,认真聆听了xx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主讲的聚焦核心养,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解读。

马教授把20xx版的课标和20xx版的课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课程标准概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结构化、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等四个领域给我们作了深刻而权威的解读,使我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结构特征、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结构化整合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等一些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和了解,更加明确了新课标的方向。

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我了解了总目标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同时,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现在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20xx年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xx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数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任重而道远,我会认真研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领悟教材、回归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能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3

通过暑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我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建议,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体验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能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结合“四基”、“四能”,灵活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伴随着新课标“四基”、“四能”的提出,紧跟着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脚步,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被推向前列。而研究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是否“有效”。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的资源,吃透文本中的“八个着眼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才能设计切合实际的目标,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

二、准确把握教师角色,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本领,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老师先不告诉学生而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提问题、想问题、钻研问题。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课堂上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因此,在备课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特点及生理心理状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