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智慧教育心得精选5篇正文

《智慧教育心得精选5篇》

时间: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智慧教育心得精选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智慧教育心得 篇1

假期,我仔细阅读了《当代教育家教育智慧》一书。书中有大家熟悉的魏书生、李希贵、李镇西、窦桂梅、杨瑞清等名师的智慧魏书生老师的智慧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与责任。老师就是给孩子提供服务,要给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服务,要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们人人有事做,让班级事事有人做,没有人没事做,没有事没人做!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平常学习生活中,帮助管理班级,班主任可以积极地下放权力给学生。自己则牢固树立服务的观念。李希贵的教育智慧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李镇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非常重要,他们不同的教育人生和共同的教育情怀,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财富。读此书感慨颇深,我的读后感言是:一本好书如同一桌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大餐,让人食欲倍增,回味无穷。

感悟之一:树立理想。读几位教育家的故事,虽然他们的经历不同,但他们对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忠诚实践,都是令人佩服的。他们都想做最好的老师!关于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有着独特的解释,他以为:“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

感悟之二:亲近学生。魏书生老师认为他的长处是对学生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关于亲近学生,李镇西老师说得好:不是我爱学生,而是学生爱我。学生都是爱老师的,关键是老师能否感知学生的爱。要亲近学生,要多和孩子们接触。首先在感情上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融为一体之后就基本上站在管理的制高点上了。孩子们从心底里佩服你、接受你,这时可以说嬉笑怒骂皆文章,你不用去特意多讲什么东西。而且接触孩子一定要带着一颗童心,以一颗童心走进童心,这里面就包含民主的内涵。不是那种表面上蹲下来说话,李老师强调:蹲下来说话,你的心没有蹲下来,身子蹲下来那只是故作姿态而已。教育无痕,亲近学生,让学生和老师都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力量,方能体现教育的力量。

感悟之三:坚持积累。研究,就需要素材,需要有第一手实践的事实与有关数据。素材、事实、数据都需要积累,而比较好的积累办法之一就是写日记。魏书生老师尽管工作繁忙,但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记日记。魏老师认为:写日记还有利于研究自己、改变自己。很少有人写日记让自己狭隘、自私、消极、懒惰。神经正常的人,一般都在日记中劝自己、鼓励自己,要宽厚、要助人、要积极、要勤奋。这发自内心的劝说和鼓励,同来自外界的劝说和鼓励相比,作用更大。经常这样劝说自己,自己就能更冷静、更清醒,更能宽厚助人、积极勤奋,更具科学头脑。

总而言之,《当代教育家教育智慧》给我以无数的收获和启发,他们崭新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如清泉一般流淌在我的心中,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受益匪浅。

智慧教育心得 篇2

初次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1982年2月(李镇西老师开始参加工作的时间)”,从这一年算起,8年后我才来到这个世界上,带着厚重的时间感所凝聚起来的勇气,我小心翼翼看着后面的一页、又一页。

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第一编是我的教育观,后两编分别是班主任的自我修养和好老师是这样炼成。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来这一篇。

在顶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的今天,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比较看中学生的成绩,平时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更是备受关注,相比之下,大部分成绩平平的学生的受关注度也就不言而喻。而在李老师的“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来”这一篇中就有提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论是未来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工程师、技师、医生,还是未来的钳工、车工、农机手、拖拉机手,乃至泥瓦匠、炊事员,都应该是富有智慧并因劳动而幸福的人。他所关注的绝不只是少数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而更多的是未来注定只能成为普通劳动者的绝大多数孩子。是的,细细想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固然会因为那些未来成功了的孩子而骄傲自豪,但一个学校甚至一座城市在多少年后又会有多少人成为我们所谓的“名人”。大部分孩子都会成为善良勤劳富有的普通劳动者,而我们在他们需要关心需要关注的求学阶段,似乎少给了他们一些什么。

我带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单纯,天真可爱。在平时的学习中,孩子对事物或是问题的理解程度不一,有的就像天才一般对什么都颇感兴趣又能积极探索,有的又像一个等待着被关注的小猫般安静地呆在那儿。正是李老师的这种教育理念及时地提醒了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都会是我们的骄傲。

智慧教育心得 篇3

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著名教育家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读后,受益匪浅。书中的他的一些对于教育的独到见解,对教育者们的启示,使我感动,折服。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乐于学习,也要乐于教学。

作为一名新教师,初出茅庐。因此简单的机械模仿是必要的,在刚踏上教师岗位时,能上像一堂课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模仿之上。在此我觉得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新教师机会,举办一系列如“新教师站稳讲台”、“新教师我型我秀”等教学展示活动,让我们可以有机会展示自己,以及学习他人长处。但任何方法都不能简单地搬用,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也正如肖川先生在书中所说的说:“如果一个教师只有别人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他才会怎么去做,而不会主动地探索一些有效地方法,那他的发展前景就很难令人乐观。”是的,当我们站稳了讲台后,我们就该积极寻求、主动探索一些个性化的教学路子。我们更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性格和业务方面独到的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思维和教学个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书中肖川先生还提出:“老师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发展,更谈不上对于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成长的关照。”在我认为,教师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良心职业,是要从道义上对每个学生负责任的。因此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心关注其日后的成长。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培育花朵的园丁。我们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现代教育观。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用赞美替代批评。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用自己的智慧与真情鼓励引导,宽容对待。

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肖川先生看来只有当我们教师有不断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才有可能为学生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这也就要求我们心存乐于教学之心。比如我的师父马洁老师,我就觉得教学经验丰富的她已经将教书育人融为到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从树下的一藤牵牛花,墙角的一株小草身上,她也能发现生活的乐趣,生命的美好。她把这种快乐分享给学生,让他们也懂得生活,懂得感激。这大概就是她的生活哲学,教育信仰吧!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乐“学”的幸福,更是从中获得启迪:教育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更要求我们用自己的真情与智慧去感染我们的学生,以及我们身边的人。

智慧教育心得 篇4

此次的读书任务大家都一样,校长向我们推荐了张平主编的《教育的智慧》。从题目看,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有帮助,因为曾经读过另一本也是以“智慧”为题的书,是从教师的“专业”为出发点的,读后觉得收益非浅。不过看着厚厚的页码,觉得看不完,于是选择性地看了第一章,下面简单地来说说对课堂教学智慧的实践技巧这一节的体会。

一、 充分预设,教师必需心中有生。

有备而来,有备无患,不上无备好之课,这是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前提。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准备得好预设就好,生成也就好。所以备课时必须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现有的体验水平、理想、情感、态度现状出发,分析文本,制定多维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预设几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思路,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项的种种情况想清楚。

二、 以理服人,教师顺应课堂生成。

音乐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在轻轻一“点”间不断迸发,尽显其个性灵性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模仿跳舞是兴致高所致老师如果生气发火,必定会影响课堂气氛,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鼓励赞赏,最终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音乐潜能得以开发,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 读懂学生,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教学与思维的关系极为密切,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感知客观事物,记忆学习材料,而且要通过思维去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音乐课中,不善于运用思维就不能很好地掌握音乐基础技能,理解表达歌曲情绪,创作音乐旋律。因为学习要求各种类型的四位活动参与,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更为重要 ,思维能力提高越快,学习也就越有效。

四、 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知识尺度。

我们都知道,音乐知识是为学习音乐服务的。在音乐教学中,不能随意套用智育教学的模式。如果将艺术教学简单地变成知识的记忆,不但美育的目的不能实现,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过分的强调音乐知识的熟记,忽视音乐实践,那么音乐审美将成为空谈。音乐知识的讲解、音乐技能的传授和练习应避免偏重于语言、乐谱、动作等“非音乐听觉体验”方面。如果依靠单纯的说教,是缺乏音乐美感的。我们要把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内容融合在听、唱、动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它、运用它,从而提高音乐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只要努力把握音乐的度,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追风,偏离“音乐”的现象就会减少,使音乐课回归自身本色。

智慧教育心得 篇5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但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在读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后给我颇多的启发。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会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