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书信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优秀18篇】正文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优秀18篇】》

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1

本系列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的练习题,家长和学生可以下载打印做一下,巩固课上学到的知识。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è)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1 请你先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再结合短文内容写出词语的意思。

奋笔疾书: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     ) (选序号)

家徒四壁:①步行②空的③只有、仅有④徒弟(     ) (选序号)

2、文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再读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作者运用了多个数字,从这些数字中

你体会到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即将付印的鸿篇巨制被人偷走,20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此时是“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请你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此时谈迁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使新书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付出了很多,从短文第三自然段中“一袭破衫,四处寻访,终日奔波,面对孤灯,奋笔疾书”等词语中你体会到谈迁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联系全文,结合生活中你了解到的事例写出你对“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这句话的理解。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引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主人公谈迁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板书:撰写《国榷》)那他遭遇到了怎样的“厄运”?

3、书稿被盗,这对谈迁来说意味着什么?默读课文1、2自然段。

(致命的打击)从哪能看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二、品读“初次创作”,体会艰辛与不易:

1、书稿被盗,为什么会让谈迁如此悲痛?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你从哪看出?(指名读)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他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2、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哪个数字让你深有感触?

“20多年”:说明时间之长。20多年,7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可能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上一件好衣服。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啊!

“400多万字”:书稿的工程极其浩大。400多万字是多少?如果我们的语文课本每一页都写满字,大约有4万多字,400多万字相当于多少本语文书?

100本!可见《国榷》真的是一部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

“6次修改”:400多万字的作品,谈迁改了一次又一次,足足6次,你能感受到谈迁——一丝不苟、治学严谨、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

带着你的这些理解,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3、这部书凝聚着谈迁毕生的心血啊,你还从哪感受到?

说出你的理解?你有什么感受?为了这“一点”史料,谈迁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走了一百多里路)相当于从江浦到南京的一个来回癌谈迁就是靠着两条腿艰难地跋涉了一百多里路,为的是获得一点史料。

这让你感受到——多不容易,谈迁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读好这句话。

4、为了一点史料要付出那么多辛苦,那么这400多万字的史书得历尽多少艰辛。 谁能读好第一自然段。(指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痛失书稿”,体会悲痛与坚强

(出示句子: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如今书稿被盗,20多年的心血(读)——引读

2、谈迁此时茶饭不思,思什么?他夜难安寝,他又在想什么呢?(指名说)

一幕幕艰辛的往事浮上心头,这段资料谁来读?(出示资料:有一次,他为找资料去嘉兴,离家很远。他早晨天没亮就出发了,直到晚上才回家,竟连父亲的去世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3、多么令人心酸,为了《国榷》谈迁付出得太多太多,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

(出示:为了《国榷》,谈迁          )

回想前文,结合资料,谁来说?

4、为了《国榷》,谈迁已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熬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为了《国榷》,谈迁付出了青春,付出了一切,可如今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 。此刻谈迁的内心会怎样?

是啊,你能读出这种痛吗?

让我们走进谈迁的内心世界,一起读

5、谈迁已从喜悦的巅峰跌到痛苦的深渊,这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还能站起来吗?(能) 谁来读?

6、是什么支撑着谈迁使他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下定决心从头撰写呢?(信念)这是怎样的信念呢?(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正是凭着这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再次撰写《国榷》。

四、品读“从头撰写”, 体会执着与成就

1、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谈迁究竟是怎样从头撰写的?边读边想,圈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词语和句子,并在一旁写下你的体会和感受。(默读)

2、交流:谈迁是怎样从头撰写的?哪些词句感动你了?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从孤灯知道谈迁一个在外很孤单,从年老体弱知道他身体很虚弱,但他仍然在奋笔疾书,在撰写《国榷》。

你抓住了几个关键词,从这个句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什么叫“奋笔疾书”?这里的“疾”怎么理解?他为什么要奋笔疾书呢?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国榷》,不留遗憾。

说的多好,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一袭破衫”知道谈迁他整天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衫,生活贫穷而又艰苦。

“终日奔波”让人感受到他整天在外,受尽了各种苦。

“终日”你懂吗?(一天到晚,从早晨到晚上)“终日奔波”是说(一天到晚都在忙碌劳累)

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谈迁他引读——(他一袭……)

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谈迁他引读——(他一袭……)

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谈迁他引读——(他一袭……)

狂风刮不倒他,风沙吹不倒他,这就是谈迁。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收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亲自”能看出谈迁做事一丝不苟,有着严谨治学的态度。

“四处寻访”看出他访了很多人,去了很多地方。他寻访的足迹遍布北京大街头小巷,荒山野岭。

谈迁终日奔波,四处寻访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展开想象,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同桌试着说说。

也许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                         ;

也许这天谈迁浑身乏力,                 ;

也许                     。

是啊,他迎风沙,顶烈日,冒风雪,带伤痛,谈迁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引读(齐读课题)

谁能读好这两句话?(指名读)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

·初稿仅用4年就完成了,这4年里谈迁每天要写多少字?(3000多字)

这对于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呀!对于谈迁而言,这是一个怎样的4年?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创造奇迹、马不停蹄地编写书稿。

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为了使这部史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

·59岁的他“特地”来到北京,可见谈迁永不满足,精益求精。

是啊,他已是五十九岁的老人啦,不顾路途遥远,艰难跋涉来到北京,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此刻谈迁在我们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太令人佩服了,谁能读好这一段?(指名读)

4、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引读:(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面对着这部沾满汗水、泪水和血水的史书,此刻你想对谈迁说些什么?(指名说)

是啊,谈迁名垂青史。(板书: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仅仅是因为这部《国榷》吗?更是什么?

5、(出示两部《国榷》)

谈迁一生创作了两部《国榷》,为了表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作者运用了许多数据,你能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指名说)

我们在写作,在描写一个具体事物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多多运用数据,增强说服力,感染力。

五、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谈迁享年64岁,短短64年的生命历程,他用其中最精华的30几年时间为我们书写了一篇关于信念的最辉煌的篇章,他用行动,用生命告诉我们:

引读(出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收获?拿起笔将你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写在书上最后一个自然段下方。

(指名交流)

3、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让我们再次坚定地齐读——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4、在历史的长河中,像谈迁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你知道吗?

(交流)

(出示图文声)

是啊,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5、他们都和谈迁一样遭受了厄运的打击,也都和谈迁一样有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凭着这份信念,他们让生命之花开得格外绚烂。我们课后可以继续搜集这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交流。

板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撰写《国榷》

名垂青史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9

一、 尊重体验自主读

学生由于其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接受能力有别,对同一篇文章的感悟会有所不同。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过程中,教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立的阅读情感体验,正视学生个体体验的心理差异以及对阅读材料的吸收感悟和心理感受,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书。导入新课后,老师立刻布置了第一自然段的自读要求:把感受深的地方划下来,你能从中读懂了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设计,让学生读得自由,读得自主,体现了对学生“自学”体验和收获的尊重。学生不再是配合老师解答阅读问题的角色。而是一个会自我学习的课堂主动参与者。他们把自已的自读所感拿出来与同学交流,与老师平等地对话。课堂上老师这种开放、自主、尊重学生感受体验的设计还有:再读一读,你能从中读出什么?读读看,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一句的呢?

二、关键句子指导读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代替学生得到现成结论。深刻地领会这个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思维能力以及人生态度等方面,而是生硬地指导学生哪个词语要读得重些或轻些,哪里要停,哪里要拖长;不停地追问学生是从哪儿读到了教者“精心”准备的某个问题的答案,甚至对自己抓住了某个关键问题并带着学生顺利地解决了而津津乐道。结果语文成了四分五裂的知识拼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的朗读指导让我眼前一亮:在大声朗读,默读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了一些关键的句子,为了让学生读出感情来,教师首先使这些句子被“悟性彻底领悟”,通过反复朗读、交流、比较等形式,学生悟出了重点词的精妙,理解了“20年,50多岁,500多万”等数据的表达效果,读得心领神会。学生通过

“一点、一百、茶饭不思、夜难安寝、至命的打击、化为乌有”等词感悟到谈迁的不易与韧性,朗读中品味出谈迁的人性美。“引而不发”,让学生在朗读、评议中去体会,自主感悟。

三、人文思想贯穿读

语文学科不仅仅同各科一样完成思想教育任务,进行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本质属性决定的个性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这段话在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的同时,也强调指出了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中,教师从人文关怀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个性,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师生的交往活动中充满尊重、宽容与关爱,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唯一的权威,而是学生人文精神表现的设计师和领路人。教师一组精彩的追问:他茶饭不思,思什么?夜难安寝,他想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泪?学生的心灵震撼了,教师的追问召唤了他们的人文精神,自然书声朗朗,情意浓浓。谈迁重写《国榷》的视频欣赏之后,教师深情地说道:“像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课堂上顿时无语,精妙的安排激发了学生内在人文积淀,心灵与文本相互碰撞,谈迁的韧性感染了大家,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发展。读起来含金量就高了。课堂上,教师一个个人文设想的召唤

:名垂青史的仅仅是谈迁吗?假如你是一个编辑,再版<<国榷>>时,你会在他的封面上写一句什么样的话?教师认真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节课结束时,老师安排了小诗欣赏《从头再来》,补充了课外知识,是课堂的升华,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做法,滋润了学生的心田,高雅而又简洁。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信念)本文转载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

不敢说,两个星期前的实践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一堂成功的课,但可以肯定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习《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时,学生谈体会时许多次提到了“因为有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才获得了成功”。今日读学生的读书笔记,又有好几位学生提到谈迁。

这是一篇新课文,篇幅较长。设计教案前,我在网上查过不少资料,也听别人上过一堂课,教学思路大概有这么几种:

① 按事情发展顺序,由“编写《国榷》”到“《国榷》被偷”到“重写《国榷》”,按部就班体会谈迁的治学刻苦和信念坚定。

② 从“厄运”着手,先理解第二自然段,再感悟第一次编写的执著,第二次编写时的艰辛。

③ 以新编成的《国榷》为主线,将谈迁两次编写进行比较,体会信念的坚定。

在反复研读文本后,我觉得题目——《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点词在“信念”,于是决定以体会谈迁的形象为主线,以“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为切入口,并贯穿整堂课。

回忆课堂教学过程,几点感受记录下来。

一、批注,感悟文本语言。

[片段]

师:谈迁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凭着顽强的毅力,靠着坚定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有很多地方打动了我们的心,让我们走进谈迁,把感受深的词句划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学生开始看书,教室内静悄悄的。两分钟以后,学生纷纷动笔。]

教师巡视,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感受是那么的真切:

花费20多年撰写一本书,多么不容易!人生能有几个20年,谈迁的执著让我佩服。——尤家曜

作了6次修改,一个一丝不苟的谈迁。——焦文豪

五十多岁了,还要四处奔波,谈迁你不累吗?我知道你想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陆嘉

谈迁真了不起!二十多年的心血没了,但又能很快地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丁安其

……

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智慧的火花就能迸发。经常抱怨现在的语文越来越不会教了,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题目莫棱两可, “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喜欢?”等等,学生的思考往往缺少深度广度。语文课堂上何不多加强些这方面的训练?在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以后,再进行师生之间的、生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想”“会学”。

二、补白,丰富人物形象。

[片段]

《国榷》被偷后,“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学生抓住“很快”“挣脱”“下决心”谈了体会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假如你是谈迁,此时会怎么想呢?

赖玉琳:二十年的心血就这样让它失去吗?。不,我不甘心。

王  杰:我决不能向厄运低头,我不能就此罢休,我会在我的有生之年重写《国榷》。

马春晖:我谈迁不是懦夫,我不会向困难屈服,我要从头开始。

陈  琳: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坚定不移,我一定要实现我的理想。

……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进入到一种“文我交融”的情境,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对话热情,在充满个性的对话中升华了体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愈发丰满,谈迁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自然也会在学生的心中流下烙印。

三、评价,“话龙”点睛。

学生的感悟有时不一定很到位,有时虽已领会但表达不是很清晰明确,就需要发挥教师“导”的作用,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通过评价,让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由模糊到清晰,有浅显到深刻。课堂上,我曾用这样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回答:

“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谈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丝不苟的,精益求精的谈迁!”

“让我们感受到了意志坚定的谈迁!”

“这是矢志不渝!这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5

1、正确熟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认识多音字“挣”,理解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

3初步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读题,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

出示词语

师:这一边读第一组,这一边读第二组,全班读第三组

师:谁能借助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内容呢?

生说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近谈迁,走进课文去了解他。谈迁的厄运是什么?

生自读课文

生:谈迁的厄运是他的书被小偷偷走了……

师:不仅找去了谈迁的厄运,而且还能用简洁的话语说出来。为什么书稿被窃对谈迁是一个厄运呢?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圈一圈,划一划。

生:我划的句子是“经过二十多年……我从这句话中的数字可出谈迁所化的时间很长,500多万字说明谈迁的不易。”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你抓住了一系列的数字来体会谈迁。

生:我读出了谈迁的信念的坚定。从文中的“20多年,6次修改……”

生:谈迁花了很多的心血来修改国榷……

师:是啊,这么多万字,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鸿篇巨制)板书

师:真的很不容易,这些数字本来是没有感情的,但与谈迁联系起来就有了感情,谁能读出来?

生读(很有感情)

师:原来这些数字都包含着谈迁的心血啊,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来之不易

生:我

生读

师:还体会到什么?

……

师:同学们我们体会出了这部国榷的来之不易,谈迁付出这么多艰辛仅仅为了写出《国榷》,为了这部国榷,谈迁熬白了头,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现在《国榷》写成了,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啊

生:他会兴奋地睡不着觉。

生:他会激动地吃不好饭

……

师配乐读:可是,可是这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播放音乐二泉映月)板书化为乌有

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的打击……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的流淌。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觉得这个小偷只想偷些零钱,可他却偷去了书稿,我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可恶的小偷!

……

师:他偷去的仅仅是书稿吗?

生:偷去的谈迁的命。

师:读好它

生读得抑扬顿挫(掌声)

师:谈迁从欣喜的巅峰跌入到痛苦的深渊,五十几岁的谈迁还能站起来吗?

生:能!

师:谁来读?

师:这个词读挣脱。你觉得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应该怎样读?

生读: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谈迁并没有被打垮?

……

师:是啊,谈迁决定从头撰写这部史书。(板书从头撰写)

师:是什么支撑他他从头撰写的?

生:是信念!他立志要完成这部史书国榷

师:他整整追求了二十年的信念怎么会就此罢休呢?他开始了第二次写作。读课文第三小节。边读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那些画面?

生读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谈迁在外面四处奔波的画面,他们不顾饥寒,在外面寻回考察,他的衣服可能破了,可是他……

生:我看到谈迁为了摘抄一点史料,不顾的饥寒交迫,正在请一位官员讲解。

生:我看到她不故饥饿,铺面而来的风沙吹打着他。

……

师:(出示语句)你们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幅四处奔波图,这样一幅四处奔波图,这样一幅奋笔疾书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些画面,那幅最能打动你,请你默读课文,画下来让你感动的画面。

生:……为了让世人知道那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师:你读懂了轶闻

生:我从“亲自”一词读懂了他不是听别人去说,而是自己去

师: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此时这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啊?读好这句话。

生读“在北京的这段日子里……风沙中”

生:我从他一袭破衫……感受到他总是穿着哪一件旧大衣,并没有穿一件新衣服,而且拿着一个小本子,终日寻访。

师:他读懂了一袭破衫,一起读。

……

师引读:是啊,谈迁无论是在烈日炎炎,他一袭破衫……,无论严寒,他一袭破衫……

此时的谈迁已经病倒在床,他仍然面对孤灯……,他哪里是在用笔书写,而是在用(生答:生命)书写啊?

师:哪是什么支撑着谈迁这样去做呢

生:他从立志写一部史书

师:这就是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谈迁和他的《国榷》。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看这幅图,你看出了什么?

生:谈迁像松树那样高洁

生:谈迁像高山那样崇高

生:谈迁像瀑布那样

师:是啊,就如同学们所说谈迁就像松树那样坚强,……他就这样永远被写入的史书。这就是——“名垂青史”。板书

师:课文学完了,可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我们一起读读作者的感受?读最后一节。

生读

师: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全是锦绣鲜花,一帆风顺,更多的时候是在曲折、坎坷的道路上前行。在灾难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大家不会忘记在汶川地震中,有多少个人、多少家庭,凭着坚强的信念活了下来;我们全国人民凝心聚力与灾难抗争,这也是源于那份生命至上的信念……

师:课后再读读课文,写下感受,收集具有谈迁一样精神的人,大家一起交流。

下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6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的数据及关键词句品读感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品质。

3.体会谈迁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准备:课前可对谈迁作些了解;课件。

教学过程:

一、坚定信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课——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感悟史学家谈迁(板书: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面对厄运他有怎样坚定的信念。

2.谈迁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他的信念是什么?(红板书:信念)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读,出示:谈迁自幼刻苦好学……

——指读。

谈迁从小有怎样的信念?(点击: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怎样的明史?用你的朗读告诉我。(翔实可信)

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下。

3.他的信念有没有实现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读,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

——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例举了很多数字。)

(师点红数字。)请大家仔细读读这段话,看看你从这些具体的数字中体会到什么?

20多年:时间长,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人生能有几个20多年

6次:反复地查证、修改,内容在不断地充实。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50多:从30岁的青年写到了老年,把宝贵的青春年华都用在了写《国榷》上。

400多万:内容翔实。你们的作文一般多少字?相当于你们的1万篇作文。书稿的工程浩大真是鸿篇巨作。

4.此时,这些精确的数字充满着生命,浸透着谈迁的心血。谁来读好这段话?

评:你的朗读让我们感觉到谈迁是那么刻苦写《国榷》,一写就是20年。

你的朗读让我感觉到了《国榷》是那么翔实,谈迁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我听出来了,谈迁何止是用他的笔写《国榷》,是在用他的心、甚至用他的整个生命来写的。

我们一起读。

5.还从哪看出谈迁的信念实现了?

生读,出示:新写的《国榷》……

——指读。

新写的《国榷》比原来的《国榷》更加——?(点红:翔实精彩)

齐读。

二、体会厄运

1.谈迁为什么要(板书:两次编写《国榷》)两次编写《国榷》呢?其间发生了什么事,他遭遇了什么样的厄运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交流: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

从哪里看出《国榷》被盗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呢?

生说,出示:20多年的心血……

——指读。

哪个词最有力地说明《国榷》被盗对谈迁来说打击很大?(致命的打击)

为什么说这是致命的打击呢?(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此时的谈迁已经50多岁,年老多病,感觉做起事来有点力不从心了。)

师:书稿不在,青春不在,这对谈迁来说真是——(致命的打击),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

师:遭遇厄运,打击如此之大,谁来读读这段话?

评:听出来了,《国榷》被盗对谈迁来说真是厄运。

评:你的朗读满怀对谈迁的同情。——我们一起来读。

2.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配乐师范读)此时的谈迁——他茶饭不思……

——你从中体会到谈迁的心情怎样?生说,——你来读。(2人)

师:面对厄运,谈迁悲痛欲绝。一起读。

3.当时的谈迁老泪纵横,他仰天长叹“噫,吾力殚矣!”(课件展示)(唉,我毕生的精力用尽了)可见,《国榷》的遗失对他的打击是多么惨重。

4.出示引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

——谈迁被厄运打垮了吗?从哪个词感受到的?(点击:挣脱)

谈迁能从巨大的痛苦中挣脱出来,靠的是——出示:谈迁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读

师:是啊!历经二十几年风雨洗礼的信念又怎会轻易被厄运打垮呢?!

悲痛之余,谈迁流着眼泪不断问自己,出示:吾手尚在,宁遂已乎!(我的手还在,难道就这样结束吗?不,不能啊!)

三、感人故事

1.谈迁两次编写《国》,其间经历了无数艰辛,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场面,请大家读第一自然段,找找第一次编写《国榷》时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交流:出示:有一次,……

——指读。

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动?(点:一点,一百多里)

采访:谈迁,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让《国榷》更加翔实可信。)

师;是啊,为了写好《国榷》,谈迁不辞艰辛。齐读。

2.谈迁能历经艰难完成第一部《国榷》,靠的是——出示:谈迁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读

3.第二次编写《国榷》,谈迁又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圈画处令你感动词句,并写上感动你的原因。

(机动:四人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注意方法:先读感动你的句子,再说说哪些词让你感动,最后说说理由。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会到哪里寻访搜集?

一袭破衫:生活艰苦(苦)

终日奔波:在外干什么?(累)

面对孤灯:孤苦伶仃一人在外干什么?(孤)

年老体弱:(病)

奋笔疾书?为什么要奋笔疾书?——与时间赛跑(读句)

亲自:为了《国榷》更加翔实可信

师:第二次编写《国榷》,谈迁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力求把《国榷》写得更加翔实可信。

4.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就能读出你的感动,指读(2-3)

评: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那一个个动人的场面

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敬的老人

齐读。

5.是什么巨大力量使谈迁亲自到北京,克服一切困难,在逆境中重编《国榷》?

出示:谈迁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读

四、总结升华

1.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肯定有不一样的感受。

你们的朗读带着情感,充满着钦佩。

2.谈迁在厄运面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编写了第二部《国榷》,因此名垂青史。(板书)

名垂青史的是什么?(谈迁、《国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3.你从谈迁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呢?请你写一句格言来鼓励自己,激励他人。

学生写、交流(真是一位哲人啊!)

4.文章的作者是这么说的,出示:在漫长的人生……

——指读。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引读:男生,让我们像谈迁一样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读——

女生,让我们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困难,读——

4.总结:人的一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也许有一天,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真的有崎岖,有坎坷,甚至会有厄运,请永远记住,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推荐阅读:《谈迁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谈迁

两次编写《国榷》

名垂青史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7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四、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国榷》

谈迁精神     名垂青史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谈迁、《国榷》

若学生没讲到信念,则问: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面对这部饱含20多年心血的史书,谈迁心中会想什么?这意味着什么?(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

2、谈迁心里该是多么快乐啊!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

(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齐读)

3、当谈迁还沉浸在完成鸿篇巨制的喜悦中时,一场厄运从天而降。

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生交流,能读读文中的叙述吗?)

一天夜里,……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4、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稿?(珍贵的,世上少有的,有很高历史价值的)

谈迁是怎样完成这部书稿的?(交流后出示)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a、默读句子,注意句子中的数字,透过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b、交流,相机点拨:(在交流过程中指名读)

20多年——20多年来,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谈迁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6次修改——《国榷》是部史书,必须反复地查证、修改,可见谈迁治学多么严谨;50多岁——二十多年啊,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人;500多万字——这真是一部工程浩大的鸿篇巨制。

c、这部《国榷》真的是来之不易啊。齐读。

可是这部耗费了谈迁大半辈子心血的史书却被小偷偷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将一无所有)谈迁该是多么伤心啊!

5、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描写遭受厄运后谈迁心情的句子。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名读)

a、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看到了一个痛苦、伤心、悲痛欲绝的谈迁。)

b、他茶饭不思,那他思的是什么?他夜难安寝,望着沉沉的黑夜,他想的是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情到未深处。)让我们走进谈迁的心灵,去感受他那悲痛万分的心情。(齐读)

6、还记得谈迁初次完成巨制后的喜悦心情吗?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可是现在呢?)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一夜之间,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一夜之隔,谈迁的心情一落千丈,看来这真是一场——厄运,一场致命的打击。

7、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心情很沉重,读得真好)?能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吗?谁也想来读一读?

8、遭遇厄运后的谈迁又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①你读懂了什么?你还读出了什么?(谈迁心中的那种坚强、不屈和勇气)

②面对如此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支撑着他很快站了起来?(信念——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坚定的信念驱散了谈迁心头的绝望之云。

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谈迁心中那份勇气和力量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从头再来,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更何况谈迁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那是难上加难。面对厄运,谈迁又是怎么做的?静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心去细细体会,想像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阅读感受。

2、指名交流感动的句子,师相机点拨

出示:“经过4年的努力……已经不多。”(根据交流,交互出现句子)

(1)“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初写书稿,谈迁走百里抄史料;再写书稿,谈迁行千里来北京)

(2)“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相机显红字: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考察  (谈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相机显红字:在袭破衫、终日奔波

点拨:为了使《国榷》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什么苦都能吃。

(5)“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相机显红字:孤灯、年老体弱、奋笔疾书

a、“疾”字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

b、他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书写?他要和什么抗争?

(是啊,他是在与时间、厄运、恶劣的环境、虚弱的身体、孤独抗争)

c、读句

3、谈迁为了完成这部史书,感人的画面又何止这些呢。这里有两个场景,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静心凝思,想象谈迁的遭遇,呆会老师要请你们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播放音乐)

“在一个风沙漫天的清晨……”

“在北风呼啸的一个晚上,谈迁病倒在床上……”

4、是啊,谈迁为了第二次完成这部<国榷>,经历了多少崎岖与坎坷。同学们,是什么支撑着50多岁的谈迁在北京孤独又艰辛地度过了这几年。

(是信念——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那就让我们在这音乐声中,再一次去感受谈迁孤独、疲惫、忙碌的身影。

齐读这段话。

5、功夫不负有心人,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终于诞生了。

出示:“新写的……巨著。”

(1) 用心读一读,和谈迁第一次写成的《国榷》比一比,你读懂什么?

(2)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从时间上比?(时间短,速度快)

从内容上比?(更加翔实、精彩)

从数量上比?(虽然数量差不多,但史学价值更高)

从编写时的年龄上比?(是在遭受厄运后,拖着体弱多病的身体写成的)

小结:如果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没有厄运都打不垮的信念,谈迁何以如此翔实、精彩的巨著啊!齐读。

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谈迁为什么而名垂青史?(板书:精神)

四、揭示中心

1、显示插图。

此时此刻,当谈迁站在我们的面前,当这部沾满谈迁泪水与汗水的史书摆在我们的面前,你想说些什么吗?

2、从谈迁不幸的经历,却又精彩的人生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交流)

这就是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指名读)

3、同学们,在你们今后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在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时,请你对自己说——(齐读)

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胜利永远会在远方向你招手。让我们记住谈迁,把谈迁精神深藏在自己的心间,老师相信,我们都可

五、作业:

1、课后搜集有关信念的格言,准备在自主晨会上交流。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8

师:同学们今天要学一篇新的课文,齐读课题,厄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字典里应该选哪一种?

生:1种,困苦遭遇

师:厄运呢?

生: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师:你们看查一个关键字就能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这也是学习词语的好方法。)

师:再看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谁经历了厄运?

师:(直接板谈迁,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谈迁)

生:什么样的厄运?

生:什么样的信念?

生:为什么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带着问题自主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谈迁”的信念是什么?他遭遇了怎样的厄运?

师:先来看一下我们要掌握的生字

生:同位互读,读不准的看看书上的注音,

生:提醒大家哪个词容易读错,领着大家一起读

生:会读的一起读

师:这有一个多音字,能读准吗?(2人)另外一个读音是什么,组词。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谁会读(2人)

生:齐读

师:字音读准了,再看词义,能否根据上课前老师交给的方法,用工具书最快的查到“奋笔疾书”和“家徒四壁”的意思;

生:疾,快速,奋笔疾书,快速书写的样子

生:徒,只有,家里只剩下一面墙了,形容很穷

师:读准了字音,弄懂了词义,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生: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师:谈迁的厄运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的说说。

师 为什么说小小书稿被偷对谈迁是个巨大的厄运呢?联系上文第一段,画句子谈体会。

生:经过20多年的~~~~~~~

师 都来读读这段话,看看哪一组数字最能触动你?为什么?

生 我从20多年体会到时间很长,执着坚定

生:我从6次修改体会到谈迁治学严谨

生:我从50多岁体会到他的毕生心血

生:我从400多万字体会到谈迁的不容易

师:如果一本语文书40万字,算算多少本语文书,全部手写,用书中的一个词可谓是~

生:鸿篇巨制

师 刚才很多同学说道20多年,可是你能想像到这是一个怎样的20年吗?

师 可以联系上文看看这还是一个怎样的20年啊?

生:艰难的20年,因为写一点史料就要走100多里路。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师:一点史料100理路,400多万史料,这20年里得走多少路?算得清吗?是啊20多年7000多个日日夜也都在跋山涉水,借书抄写啊。

师 同学们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20年,还有不为人知的20年啊,据记载谈迁父亲病逝时谈迁正在千里之外查找史料,没来得及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同学们这国榷对谈迁而言还只是一部书稿吗? 是什么?

生:心血

生:生命

生:最宝贵的东西

师 谁来读出数字背后的情感?

师:可是这可恨的小偷却让这20多年的心血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师、此时的谈迁会怎样啊?谁来读一读

生:读文

师:你能想象到他现在的心情吗?

生:伤心

生:悲愤

生:伤心欲绝

师:是啊,谈迁老泪纵横,仰天长叹:咦,吾力殚也。这是一种怎样的悲伤与绝望啊谁再来读。

生:读文

师:很多人以为谈迁再也站不起来了,可~~引读,板从头撰写

师:从化为乌有到从头撰写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这中间谈迁的心理会经历些什么?自己再读这段话,抓重点词谈体会。

生:我从挣脱体会到谈迁心里很矛盾,他担心自己会不会在经历厄运,自己是不是能够站立起来,但最后还是坚强的挺过来了

师 挣脱的本意是用力的支撑或拜托。联系课文想想谈迁在摆脱什么,用力支撑什么?这个信念就是:

生: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师  是啊,只有从厄运中摆脱出来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才能实现自己的信念,齐读这段话。

师 追寻了20多年的信念怎会就此罢休,谈迁又说:吾手尚在,宁已乎。我的手还在,怎能就此结束?他开始再次编写国榷,请同学们读3自然段,看看谈迁的哪些做法再次感动了你,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我从亲自考察感受到谈迁很认真,不是道听途说,而是亲自考察

生:我从一袭破衫,终日奔波体会到谈迁不怕苦累

生:我从面对孤灯,不顾年老体弱体会到谈迁不怕孤独

师 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这段话,“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时间已经不多”找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 同学们注意 此时谈迁多大年纪?

生:59岁

师:古代的生活水平较差,人的平均寿命很短,59岁的身体状况相当于现在的80多岁,想象一下这是个什么样子的老人啊?

生:头发花白

生:可能走路困难

师 就是这样的一个两鬓斑白,步履艰难的老人白天在做什么?

师 刚才很多同学被一袭破衫终日奔波所打动,此时你再透过终日这个词又能读到些什么?

生:他不是走走歇歇,而是一整天都在这样奔波

生:他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每天都这样奔波

师 在这奔波的日子里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环境恶劣

生:可能会遇到野兽

生:可能会生病

师 为什么这么多困难他还要一袭破衫终日奔波?

生:因为这是他的信念,不能放弃

师 还是这个老人,晚上又在做什么?

生:面对孤灯,奋笔疾书

师: 看看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最能牵动你的心?

生:孤字感受到他不怕孤单

师:从这个孤字想开去,你能想到什么?

生:他可能没有亲人,朋友

生:他可能没有财富

生:没有地位

师:但是,他有什么?

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所以他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孤独,他,不怕孤单。

师:曾经有人用黄金贿赂他,让他为自己打通关系被他拒绝,曾经有人用官衔诱惑他,让他为自己写书稿,也被他拒绝。人生有这么多选择,可他偏偏选择了:

生 一袭破衫,终日奔波,面对孤灯,奋笔疾书。

师: 你懂谈迁吗?你理解他吗?、

生:我理解谈迁,因为这是他从小立下的信念,他要实现这个信念,不能半途而废

师: 可是谈迁,你不累吗?为了一个信念付出一生的努力值得吗?可是谈迁,生命留给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已经从壮年写到暮年,从青丝写成引发了,你难道就不想歇一歇吗?

生:不能歇,我要完成我的使命

师: 谈迁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生书写国榷,也书写了一种不屈服于厄运的精神, 谁来读这样的谈迁。

师: 我仿佛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在漫天黄沙中吃力的行走~~~;你仿佛看到~~~~~

生:我仿佛看到一个老人在一盏孤灯下奋笔疾书,累了也不休息,一直在坚持。

师;在磨难中坚守信念,在坚守中展现生命的光彩。谈迁做到了,一起读。介绍新国榷

生:新写的国榷~~~

师: 信念很多人都有,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信念,为什么谈迁的信念是厄运都打不垮呢?

生:因为他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人

生:因为他坚持不懈,坚持自己的信念

生;因为他有梦想,能坚持,不放弃。

师:板书:顽强、坚韧。

师; 正如文中所说:齐读最后一段。

师: 同学们,坚守信念有时候挺难得,要忍受孤独、寂寞,甚至痛苦的煎熬,但人生总要给自己一个梦想,为了不那么平庸的活着,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请一定坚持,想谈迁一样,给自己一个信念,给自己一个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了这种信念,即使遭遇任何不幸,我们都有勇气从头再来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9

教学目标:

1、整体入手,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读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数字)的意思。

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渗透学习方法:1、阅读方法2、解词方法3、理清课文段落方法。

关注每个词语,边读边思,读出词语背后的感情。想象训练、说话训练、写字训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揭题读题(2)

1.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一起认识了吃尽千辛万苦、写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在抗非典中,为了病人,献出年轻生命的白衣战士——叶欣;从小就喜爱昆虫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名字叫谈迁。(板书)“迁”是个生字,谁来给这个生字组个词?。

2.  谈迁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出示媒体)看老师板书,边写边说“厄”和“垮”的写法。

谁愿意来读一下课题。(评价,你突出了“信念”)谁也来读一读?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5)

同学们,你们回去读了几遍书?有没有信心来考考自己。相信你们肯定能把这些词语读好。出示一类词、二类词。

浙江  抄写   锁   挣脱    诞生

安寝   撰写     逸闻    崎岖   坎坷

听好要求,要读准,读响亮,听的同学要听仔细,有问题等同学读完再举手。谁来读第一行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得非常准确。注意这里有个字是多音字,谁再来读一读。

第二行二类词语谁来读?(崎岖)这个词注意字音。再读。谁来把这两排词语连贯地读读。(指名,如果举手的人多就一起读)看来这些词语难不到你们,你们真了不起。

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四字词语特别多,愿意来挑战他们吗?听的同学不仅要认真听,还要仔细看。有没有发现什么?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

家境贫寒   家徒四壁  一袭破衫  (贫穷)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奋笔疾书   (勤奋)

翔实可信  流传千古  鸿篇巨制    (史书)

(你们不仅挑战成功,更有一双慧眼,五(1)班,了不起)这些词语里还有个小题目,愿意试试吗?你能说说他家贫穷到什么程度?这就叫——家徒四壁,这里的“徒”是什么意思?一袭破衫的“袭”是什么意思?

根据词语意思,来理解其中某个字的意思,是一种很好的解词方法。

看他们都等不及了,要紧跳出来了。(选择义项)

博览群书的“博”是个多义词,请同学们看看这里的“博”是什么意思?那词语的意思是——奋笔疾书的“疾”也有几种解释,谁来选择一下,说说词语的意思。再比一比,这里两个“书”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文字就是这么有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把你的收获读进去。词语关闯过了,想不想闯一闯课文关?

那现在我们来分节朗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要响亮,听的同学要仔细,有问题等同学读完再举手。

随机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五(1)班的同学们,词语、课文都掌握得很好,看来,充分的预习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三、了解主要内容。3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谈迁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两三句话概括)可以同桌商量商量。

(谈迁编写了一部《国榷》,可书稿被小偷偷走了,谈迁没有被打垮,又重新撰写了一部新的《国榷》。(说得多简洁!)(你很了不起,用简洁的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编书——被偷——重写(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得清清楚楚。)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8)

1.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再读读课题,联系课文想想课题中信念具体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翔实可信的)?厄运在文章中指什么?为什么把书稿被偷称作是厄运?(因为这是他二十多年的心血,是他好不容易写成的。)让我们把目光回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编成这部史书不容易?

2.交流:请你用读句、抓词、谈体会的步骤来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编写不容易?

#没钱买书

出示:“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一百多里路。”

点拨1:1、四处走了许多路,这处没有-难吗?(读)

2、在四处借书抄写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也许会遭到拒绝,也许会遭到白眼,也许还会遭到侮辱,但为了搜集资料,他只能委曲求全)难吗?  朗读句子。难

点拨2:1、(“一点”是多少,也许是就一段话,也许只有几句话,可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呀?“一百多里路”有多远,“苏州到常熟多少路程” 42公里路,我们乘汽车也差不多要1小时,而他却是用走路“竟”),难吗?难你来读。

2、一点、一百多里这两个数字用得多好呀!这一百里走得容易吗?也许会——读。

3、同学们说得太有道理了!由这“一点”的来之不易,可以想象,编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是多么的难!谈迁要走多少路,吃多少苦,受多少罪,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想象训练: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瑟瑟的寒风中,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_啃一口随身带着的干粮;渴了,喝一口道旁的泉水_;累了,冷了                ,找一背风处,瘫倒在地稍作喘息短暂的休息后,又是勇敢地前行。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

点拨3出示:“经过这样20多年的奋斗,6次——————――〈国榷〉”出示句子,指名朗读,擦亮你的慧眼,你又发现了什么?(数字很多)请你选择你印象深的一点来谈谈。

(20多年——时间很长,谈迁从29岁开始写作,写完已是53岁的老人了,整整二十多年,8760个日日夜夜。6次——联系我们自己写文章,体会谈迁著书的严谨认真,50多岁——耗费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年龄大,

500多万字——我们的新华词典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但也只有66万多字,500多万字相当于8本这样的书,更何况那些字是用毛笔一笔一笔书写出来的。

同学们, 看看这些红色的数字,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仅仅是几组枯燥的数据吗?不是了,此时的数字在说话,二十多年,几千个日日夜夜,为了翔实可信,谈迁历经艰辛:没有钱买书,只得——为了抄一点史料,他竟带着干粮——编史书难,编翔实可信的史书难上加难。难让我们带着感受,读出这些有生命的数字吧!(自己先练练)

指名读。(两生)你们读得真好,我也想来读一读。不过,我想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的谈迁?(风尘仆仆、认真刻苦、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埋头书写、白发苍苍)。交流

同学们。此时,这些数据在告诉我们:一部《国榷》就是谈迁饱尝艰辛、历尽千辛万苦的证明。所以,我们在读文章时,要关注每个词语,每个数据,写文章时,也要学会用数据来说话。

点拨:“终于”。老师在读这句话时,还有一个词语强烈地震撼着我,你知道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著书的艰辛,又岂是这几句话所能概括的,其中的不堪屈辱,生活的贫困又岂是我们能一一想到的。捧起书,把第一自然段连起来再读读。同学们读得真好!(请看给你们的奖励)

(出示《国榷》的书样),“榷”商量的意思,国榷指的是——国家大事、国家历史的商讨。就比如资治通鉴。

这样一部规模宏大的著作

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我们刚才读的鸿篇巨制

同学们,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解词方法。

这样一部来之不易、用生命写成的鸿篇巨制被偷,怎么不是厄运呢?

面对这样的厄运,谈迁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五、生字书写:(2)

1、复习带有生字的词语。朗读,看看,有问题吗?写这些字你要提醒自己什么?

左窄右宽,注意“诞生”的“诞”“博”

布置作业。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8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四、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国榷》

谈迁精神     名垂青史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谈迁、《国榷》

若学生没讲到信念,则问: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面对这部饱含20多年心血的史书,谈迁心中会想什么?这意味着什么?(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

2、谈迁心里该是多么快乐啊!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

(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齐读)

3、当谈迁还沉浸在完成鸿篇巨制的喜悦中时,一场厄运从天而降。

请同学自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谈迁遭遇了怎样的厄运。(生交流,能读读文中的叙述吗?)

一天夜里,……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4、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稿?(珍贵的,世上少有的,有很高历史价值的)

谈迁是怎样完成这部书稿的?(交流后出示)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a、默读句子,注意句子中的数字,透过这些数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b、交流,相机点拨:(在交流过程中指名读)

20多年——20多年来,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谈迁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6次修改——《国榷》是部史书,必须反复地查证、修改,可见谈迁治学多么严谨;50多岁——二十多年啊,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人;500多万字——这真是一部工程浩大的鸿篇巨制。

c、这部《国榷》真的是来之不易啊。齐读。

可是这部耗费了谈迁大半辈子心血的史书却被小偷偷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谈迁将一无所有)谈迁该是多么伤心啊!

5、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描写遭受厄运后谈迁心情的句子。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名读)

a、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看到了一个痛苦、伤心、悲痛欲绝的谈迁。)

b、他茶饭不思,那他思的是什么?他夜难安寝,望着沉沉的黑夜,他想的是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情到未深处。)让我们走进谈迁的心灵,去感受他那悲痛万分的心情。(齐读)

6、还记得谈迁初次完成巨制后的喜悦心情吗?

出示:面对这部……可想而知。(可是现在呢?)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一夜之间,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一夜之隔,谈迁的心情一落千丈,看来这真是一场——厄运,一场致命的打击。

7、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心情很沉重,读得真好)?能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吗?谁也想来读一读?

8、遭遇厄运后的谈迁又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①你读懂了什么?你还读出了什么?(谈迁心中的那种坚强、不屈和勇气)

②面对如此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支撑着他很快站了起来?(信念——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坚定的信念驱散了谈迁心头的绝望之云。

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谈迁心中那份勇气和力量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从头再来,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更何况谈迁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那是难上加难。面对厄运,谈迁又是怎么做的?静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心去细细体会,想像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阅读感受。

2、指名交流感动的句子,师相机点拨

出示:“经过4年的努力……已经不多。”(根据交流,交互出现句子)

(1)“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初写书稿,谈迁走百里抄史料;再写书稿,谈迁行千里来北京)

(2)“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相机显红字: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考察  (谈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相机显红字:在袭破衫、终日奔波

点拨:为了使《国榷》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什么苦都能吃。

(5)“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相机显红字:孤灯、年老体弱、奋笔疾书

a、“疾”字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

b、他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书写?他要和什么抗争?

(是啊,他是在与时间、厄运、恶劣的环境、虚弱的身体、孤独抗争)

c、读句

3、谈迁为了完成这部史书,感人的画面又何止这些呢。这里有两个场景,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静心凝思,想象谈迁的遭遇,呆会老师要请你们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播放音乐)

“在一个风沙漫天的清晨……”

查找更多相关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第一范文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运用朗读,想象,比较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

3.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懂得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品读重点语段,体会谈迁治学刻苦和信念的坚定。

2.体会文中数据使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坚定的信念,懂得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四字词语,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思考:( )的厄运打不垮( )的信念。

二,品读第一段,体会谈迁家境贫寒,一编《国榷》.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思考:谈迁面临了怎样的困境 他是怎么做的

2,组织交流: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第二段,体会谈迁巨著被偷,二编《国榷》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他又遭遇了怎样的厄运

(1),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件事对谈迁的打击非常大

(2),在很多

(1)组织交流: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合作学习,找出二著与一著《国榷》的异同。

四,品读第三段,体会道理

齐读第三段,说说感受。

五,再读课题,感悟升华

1,再读课题,谈谈理解和感悟。

2,像谈迁这样没有被"厄运"打垮的人还有许多,课外阅读他们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谈迁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编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家境贫寒) (一编《国榷》)

的厄运打不垮 的信念

(书稿被偷) (二编《国榷》)

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有希望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12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9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百折不挠”。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前后两次撰写明史《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

二、说教学目标:

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感悟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2、体会谈迁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四、说教法、学法、教学理念:

1、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和感悟。

2、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3、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从课题入手,有意识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为下文学习重点段落作铺垫。

(二)围绕“厄运”,体会艰辛

这部分内容我以问题导入:谈迁遭遇到的厄运是什么?为什么这对他来说是厄运?引入第一小节的学习,让学生自读感悟一小节数据,体会谈迁辛劳的付出。再通过朗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感悟谈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三)所受打击之大

在品悟朗读一小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厄运对于谈迁造成的打击之大。

接着追问,谈迁在遭受致命的打击之后消沉了吗?他是如何做的?从而体会他坚定的信念。

(四)再写《国榷》的艰辛

第三小节主要让学生抓住感受深的画面,辅以情景创设,让学生对谈迁所付出的艰辛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追问:年老体弱的谈迁为什么还能有如此饱满的热情来写作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读到悟,到想象人物情景,逐步丰满人物形象。

之后再感受谈迁的成功,明确我们要学习的方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走向成功。

(五)学习最后一小节。

最后一节朗读对人生的感悟中,我有意设疑引导学生讨论:有信念就会有希望,但是否只有信念就等于成功呢?从而帮助学生思考,深化认识:我们面对灾难、挫折时,不仅仅要有百折不回的信念,还需要又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此基础上,结合班情激励学生树立信念,从努力中走向成功。

(六)课外作业的设置,尊重学生意愿,设置了不同梯度学生的作业,并引导学生阅读方向,让学生自主选择。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13

教材简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不言放弃的顽强精神。

文章注重通过具体的数字,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能通过思辨、想象走进人物内心,体验其情感变化。

3、对信念之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有自己的感悟。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回顾全文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呢?

指名读题。

复习“厄运”、“信念”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师:带着这些了解,我们再来读课题,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导学生读出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2、师:读懂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基本明白了。谁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简述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阅读文章由课题入手往往能一下子抓住文章的关键所在,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这个教学预设中,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课题中“厄运”与“信念”的具体所指,进而由此扩展开来,让学生从整体上回顾全文,为深入阅读做好铺垫。

二、品读“初次创作”,体会艰辛与喜悦

1、师:谈迁写了几次《国榷》?(生回答)请你迅速浏览文章,找出文中写谈迁第一次创作《国榷》的部分。

学生浏览文章,找出文中介绍谈迁第一次创作《国榷》的内容。

师:你找到了哪一句?

指名回答。

2、品读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师:你能从这些数字中读懂什么呢?

组织交流。

“20多年”,可见谈迁坚持不懈; “6次修改”,可见谈迁精益求精; “50多岁”,可见《国榷》凝集了谈迁毕生心血;“500多万字”,可见《国榷》是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

3、师:这些数字,我们读着、读着,读出了谈迁历经艰辛,更读出了谈迁的坚持不懈,读出了谈迁的精益求精,读出了这部鸿篇巨制凝结了谈迁的毕生心血。带着你的这些理解,读好这句话!

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朗读。

4、师:如果是你,你看到自己创作的这样一部足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终于完成了,现在正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书箱,你的心情如何?

师:你历经20多年,四处奔波,搜寻资料,今天终于了却心愿,你的心情如何?

师:你6次修改,无数个夜晚忘却了腰酸,忘却了肩痛,忘却了眼花,夜以继日地写着,终于了却心愿,你的心情又如何?

指导学生分别想象说话,体会谈迁了却多年心愿的喜悦之情!

师:是啊!这20多年是苦,这20多年是累,但今天了却心愿的喜悦让谈迁无比激动。一起读!

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文中介绍谈迁第一次创作《国榷》的文字里有许多数字。这些数字是会说话的,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国榷》的来之不易。品读这些数字方能走近谈迁,感受谈迁的品质。文中一句“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是概括性的表述,在这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中,引导学生将概述性的表述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走进了谈迁的内心,感受到那份了却毕生心愿的喜悦之情。

三、品读“痛失书稿”,体会悲痛与坚强

1、师:此刻,谈迁的内心充满了喜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出示: “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

指名朗读。

2、师: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让我们去看看那位老人吧!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师:你看到了什么?

3、师:这是我们看到的谈迁老人。再读这句话,你能读出老人此时此刻他也许在想些什么吗?

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此时谈迁的所思所想。

4、师:如果是你,睁开眼看到那曾经摆满100多卷的《国榷》的书桌,现在空空荡荡!你的心情如何?

师:又看到了桌上的那盏油灯,那盏曾经陪伴自己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油灯。灯仍在,而书稿却下落不明。你的心情如何?

师:闭上眼,眼前浮现出那一天自己徒步100多里路终于抄到所需的史料,竟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而现在所有的付出都付之东流。想起这些,心情如何!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谈迁失去书稿的悲痛。

5、师:此时的谈迁,不禁让人们很为他担忧。他的朋友来了,他的学生来了,但他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谈迁?他的邻居在半夜醒来时,看到谈迁在做些什么?他的儿子一次次为父亲送去饭菜,可是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你展开想象,按这样的提示,选择一种身份,写上一段话,写出你的所见,所思。

出示写话提示:

6、组织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写的话。

师:从你们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大家都在为谈迁哀� 是啊!这种致命的打击,谁能承受得住呀!一起读!

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7、师:大家都在为谈迁感到担忧,甚至认为在这致命的打击下,谈迁大概要垮下了。而谈迁正看着自己虽然苍老却依然有力的手,问自己“吾手尚在,宁已乎!”

师:我的手还在,难道就这么停下了吗?就这么算了吗?于是,他的心底有个声音在试探着问自己“我要不要再写了?”

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写,为什么要写?不写,为什么不写?

师:如果不写,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自己的夙愿也难以实现。所以要写,一定要写!可是谈迁又不能不思考:我还能不能写成呢?

再次组织学生辨析、讨论:能写成,有哪些优势;不能写成,有哪些困难存在。

师:既然未必能写成功,那就不能不再次问自己:要不要写?

又一次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写,或许还有成功;不写,注定不会成功。

师:于是,谈迁重新回到了书桌旁,重新点亮那盏油灯,重新提起笔来,重新铺开纸张,他决心重头撰写这部史书。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课文中描写这部分内容的文字,从数量上看并不多,却是全文关键所在,是对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打不垮”的具体描写。因此,阅读这部分文字重在引领学生穿越文字的丛林,直抵语言背后的情感世界。

这个教学环节的预设,抓住“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感受谈迁失去书稿的悲痛之情。在这“厄运”的打击之下,谈迁由“悲痛”而“振作”的心路历程,则引导学生通过一次次反复地思辨,越辩越明。

四、品读“北上考证”,体会执着与成就

1、师:于是,谈迁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作。那么,谈迁的第二次创作和第一次一样吗?只是第一次的简单重复吗?

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组织交流。

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2、师:更加翔实、精彩,这两个字我们读来容易,但谈迁要做到那可是太不容易了!让我们来看看这一组组画面!请你读这段文字,读两遍。第一遍,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第二遍默读,边读边画出这组画面中最让你感动的词语或短句。

学生品读词句,得出自己的感悟。

3、师:哪个词或短句深深打动了你?

组织交流。教师评价,指导朗读。

师: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可以读出谈迁的苦、老、弱、贫、孤、穷……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4、师:读到这里,你会发现谈迁第二次创作,不仅书稿不同了,第二次创作的谈迁和第一次的一样吗?

组织交流,深入体会此时的谈迁更老,更弱,更穷,更苦……

师:而就在这样种种不利的条件之下,谈迁却做到了更加翔实、精彩。再读这句话你的感受肯定不同了!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新写的《国榷》……明史巨著。”

5、师: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预设抓住两个对比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在新旧两部书稿的对比中,抓住“更加翔实、精彩”引导学生品读文字,体会谈迁的艰辛付出、执着追求。接着将此时的谈迁和第一次写书稿的谈迁进行对比,谈迁变弱了,困难变大了,然而谈迁依然做到了书稿“更加翔实、精彩”。在这两个对比阅读中,在品读词句中,谈迁的崇高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

五、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师:是啊!谈迁留下了一部史学巨著,更留下了在厄运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学生自由朗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组织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进行背诵积累。

2、师:古今中外,在厄运面前坚强站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很多很多,请你再去搜集一些这样的事例。

设计意图:讲述完谈迁的事例,作者有一段哲理性话语的概括。学生经过以上学习也能或多或少有所感悟。现在再结合作者阐述的道理,学生读一读,说一说,领悟更深了。

古往今来,在厄运面前屹立不倒,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还有不少。文章学完了,阅读和积累没有结束,因此引导学生继续去阅读一批这样的文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4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ppt课件或小黑板等;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厄”音,初知“厄运”的含义,齐读课题;

二、初读 :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2、指导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第二段: (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第三段:(4节) 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 写字与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熟记生字新词,用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寻求突破口: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的主人公谈迁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谈迁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不肯向厄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3、如果我们真正地走近谈迁,我们会发现,其实在谈迁坚强的背后也有泪,也有苦。

4、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学生齐读句子。

(2)思考: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

①“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帮助学生提炼出词语“寝食难安”。

②“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提炼词语为“泪流满面”或“伤心欲绝”。

③是什么让谈迁如此伤心、难过?(因为他花费20多年心血编写的《国榷》被人盗走了)

为什么《国榷》的丢失让谈迁热泪长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读书,边用笔批注。

二、紧扣问题,层层突破:

1、交流:( 因为《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因为《国榷》是谈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因为《国榷》的编写让谈迁吃尽了千辛万苦,来之不易……)

2、出示句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3、仔细阅读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国榷》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4、交流、引导理解:

(1)“20多年”:说明时间长。教师引导加深感受:同学们,一年365天,20年,7300多天,你知道谈迁每天都是怎样过来的吗?(贫穷,四处借书抄写;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500多万字”:既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也可以看出这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3)“六次修改”:“改什么?”“怎么改?”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

(4)“50多岁”:可以看出《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5)小结:《国榷》真是谈迁20多年心血的结晶,怪不得他会为它的遗失热泪长流呢。

(6)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引导:可就在谈迁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振奋的时候,这场横祸突然飞来——

再次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现在的你该明白当时谈迁心里有多苦了吧!我们一起来说说他心里的苦。

(希望破灭、最珍贵的东西突然失去……)

指导再读,进一步读出谈迁心中的苦;

《国榷》的遗失,再加上贫穷、伤病、衰老,对50多岁的谈迁来说,就是什么?(厄运)他被厄运打垮了吗?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大家一齐来读!

三、创设情境,激荡情思:

1、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后,谈迁毅然决然地站了起来,究竟是什么让谈迁重新站了起来?

(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坚定信念;那种不向困难屈服的勇气)

2、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准备交流感悟。

(2)交流:

①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

b、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位年老体弱的老人,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渴了,;累了,。出示,口头练说);

再读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②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提示:“奋笔疾书”,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生命赛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毕生的宏愿。)

③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逸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传说。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

“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

3、过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

引读句子:“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多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1)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2、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3、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

4、老师再送你们几句名人名言:(歌曲:《从头再来》)

⑴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⑵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

⑶人生的拐杖就是信念。

[1] [2]  下一页

附:网上的一份第二课时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小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

1.谈迁立下什么志向? 2 他最终成功了吗?

相机板书:翔实可信

理解词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部国榷是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当谈迁在第一次完成国榷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无比的艰辛。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

1.指名说。

2.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他遭遇的厄运是什麽?

2.书稿的遗失为什么被称作厄运?

板书: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3.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指导朗读体会。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4.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

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指名说。

4.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图书馆里亲眼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么?

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

“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 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歌曲:《从头再来》

结课。

板书设计: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翔实可信)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拨开云雾见青天。

上一页  [1] [2]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5

一、设计理念:

围绕第三自然段的“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这句话组织教学。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紧扣“原先”、“新写”、“更加翔实、精彩”,一咏三叹,升华情感,深化认识。其中一扣“原先”,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编史艰难和喜悦;二扣“新写”,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书稿被偷后的悲痛和坚定;三扣“更加翔实、精彩”,细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谈迁北上考证的执着和成就。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体会运用数字的表达效果,通过品、读、感悟、体会谈迁完成《国榷》的艰辛。

四、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介绍《国榷》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课题)

这是什么样的信念?再读课题,读出坚定。

2、谁有如此坚定的信念?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3、教师介绍:(出示图片)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明史巨著——《国榷》。关于它,课文第三自然段是这样介绍的,出示: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谁能读出新《国榷》的价值。)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扣“原先”,品读“初次创作”,体会编史艰难和喜悦。

1、这是文章中很重要的句子。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句,发现问题。由“原先”这个词语(显示红色),你想知道什么?

2、原先的那部《国榷》是什么样子的?生轻声读读第一小节、在书上画一画,指名读。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读了这句话你能发现什么?(数字比较多)老师觉得这么多数字不容易记,就擅自把它们改动了一下,大家帮老师拿拿主意哪个好。为什么?

出示:经过奋斗,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小组内讨论、交流。)

(“20多年”,感受到20多年中,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可见谈迁坚持不懈;“6次修改”,知道反复地查证、修改,内容在不断地充实;可见谈迁精益求精;“50多岁”,知道谈迁从30岁的青年写到了老年,可见《国榷》凝结了谈迁毕生的心血;“400多万字”说明书稿的工程浩大,可见《国榷》是名副其实的“鸿篇巨制”。

师:这些数字,我们读着、读着,读出了谈迁历经艰辛,更读出了谈迁的坚持不懈,读出了谈迁的精益求精,更读出了这部鸿篇巨制凝结了谈迁的毕生心血。让我们一起带着感受,带着这些理解,读出这些有生命的数字,读好这句话!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指名读。

3、文中还有一句话,出示:“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自由读这句话,比较,你读出了什么呢?(出示)

指名交流,老师小结。

4、当洋洋洒洒五百万字的史书终于完成时,你能想象一下此刻谈迁的心情吗?指名。(引导学生用成语或比喻句练习说话)

出示:看着自己创作的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终于完成,整整齐齐地摆满书箱,谈迁不禁(喜上眉梢、喜笑颜开);看着自己20多年来四处奔波,搜寻资料,呕心沥血终于完成的史书,谈迁不禁(欢天喜地、心花怒放);看着自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六次修改,累得腰酸背痛,两眼发花,终于完成的心愿,谈迁不禁(欣喜若狂)

师:是啊,20多年的苦,20多年的累,如今总算有回报了,我们也发自内心地为谈迁感到由衷地喜悦。让我们用朗读告诉谈迁先生。

齐读,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扣“新写”,品读“痛失书稿”,体会书稿被偷后的悲痛和坚定。

1、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这次老师在“新写”上加了色,由这个词语,你又想到知道什么呢?

2、讨论:为什么要新写?(请你默读课文第二小节,寻找答案)

3、交流出示:“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是偷走了什么?

师: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痛不欲生、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灾横祸、祸从天降等)。这真是厄运啊!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那位老人吧!学生默读圈画句子。

师: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读,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师:这是我们看到的谈迁老人。再读这句话,你还能看到老人的内心吗?此时此刻他内心在想些什么吗?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此时谈迁的所思所想。

师出示:早上,谈迁睁开眼,看到那曾经摆满100多卷的《国榷》的书箱,现在空空荡荡!他心如刀绞         ;中午,谈迁坐在书桌前,看到那盏曾经陪伴自己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油灯仍在,而书稿却下落不明,他悲痛欲绝         ;半夜,谈迁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眼前浮现出那一天自己徒步100多里路终于抄到了一个所需的史料,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而现在所有的付出都付之东流。他痛不欲生           。此时的谈迁,不禁让人们很为他担忧。他的朋友来了,他的学生来了,他们看到谈迁     ;他的邻居在半夜醒来时,看到谈迁         ;他的儿子一次次为父亲端上饭菜,可是却看到谈迁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谈迁失去书稿的悲痛。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带来的沉重打击。“他茶饭不思……”

5、引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撰写这部史书”读读这句话看哪些词需要重读。

为什么他很快能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在这里你能体会到谈迁是一个怎样的人啊?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感受老人背后的坚强(很多人以为……这部史书)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扣“更加翔实、精彩”,品读“北上考证”,体会执着与成就。

1、同学们,我们学习课文,就要在关键词上做文章,不仅能发现问题,并且能解决问题。在课后阅读中要学会这种方法。

让我们第三次读这个句子。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为了让这部巨著更加翔实、精彩,谈迁是怎么做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词语或句子,写下你的体会和感受,和同桌交流。

师:细细地读,不要放过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感受,你会发现,这段话中突然有一个词会从你的眼中跳出来,突然有一个画面会从你的眼前闪现,抓住这个词,这个画面,去想象去感悟,知道吗?

2、生默读、圈画,师巡视,指名。师:谁来谈谈阅读感受。

生:“四处寻访、广泛搜集”说明谈迁走了许多地方,吃尽了辛苦。

生:从“一袭破衫”,看出谈迁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生活。

生:谈迁“终日奔波”,说明他不怕劳累,他在和自己的生命抢时间

生:由“面对孤灯”我想到谈迁他一定也思念与他相依为命的妻儿老小,一定也想念生他、养他的家乡,可是为了重新编写《国榷》他什么都忍受住了。

师出示:是什么支撑着59岁的谈迁四处寻访,广泛收集、亲自考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什么支撑着59岁的谈迁一袭破衫,却终日在风沙中奔波?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又是什么支撑着年老体弱的谈迁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夜以继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请同学们拿起书,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体会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出示: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不多。”

3、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出来,经过4年的撰写,三年的完善,在他60多岁的时候才重新编写出一部新的《国榷》而名垂青史。这一刻,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来展示一下谈迁此刻的心情吗?

指名,小组内展示。

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师:现在你对“翔实、精彩”有什么新的感悟?

出示:我感受到:这“更加翔实、精彩”的背后是谈迁         辛劳;这“更加翔实、精彩”的背后是谈迁饱尝的         委屈;这“更加翔实、精彩”的背后是谈迁         执着;这“更加翔实、精彩”的背后是谈迁         坚定;这“更加翔实、精彩”的背后是谈迁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正如古诗云:出示诗句:(齐读)

五、综合提升,丰富阅读体验。

1、谈迁的故事学完了,谈迁我们留下了一部名垂千古的史学巨著,还给我们留下什么?更留下了在厄运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作家蒋光宇听了谈迁的故事后写下了这篇感人的课文,和这样一段话:

出示:在漫长的人生从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谁来说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组织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老师读完这个故事,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一句感言:只要有坚定地信念,就会有希望。——梅娟

2、师:古今中外,在厄运面前坚强站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很多很多,请你来说说这样的事例。(贝多芬,海伦·凯勒,凡高,司马迁的事例。)

3、同学们,困难是上帝对我们的考验,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能成功,只有像谈迁一样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战胜厄运,在逆境中站起来,才会名垂青史!希望同学们永远牢记,齐读:

在漫长的人生从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六、作业设计:

1、设计一条名言,赠给自己或同学共勉。

2、背诵,摘录最后一个自然段。

2、活动:举行一次《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故事会。

七、板书设计: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谈迁→              ←《国榷》

成功

信念→                 ←希望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6

执教老师吴 欣学校金坛市水北小学班级五(1)教学专题抓关键字词,品读语言,读写结合教学内容《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要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而来更好地感受谈迁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所以课堂中在学习“打不垮”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想象说话,并在课堂中落实了写话的训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运用数据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品味数据背后的深刻内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研究,并扣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3、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谈迁“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具在课堂中的小练笔中得到体现,从而更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流程课前音乐《从头再来》渲染。   一、回顾所学,明确“信念”   1、读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结合课题,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3、谈迁的信念是——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史书。(出示)板书   二、围绕“厄运”,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谈迁遭遇“厄运”。   2、交流:   句一: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归纳意思:书稿被盗(板书)   师:这是一部怎样的著作?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   句二:“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说说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数据很多)   (2)从这句话中,这些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数据背后的感情吗?)指名读。指导写作说明方法:数据   感悟体会谈迁的付出与心血,再读,齐读。   句三: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抓住“化为乌有”“致命的打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茶饭不思,在思什么?夜难安寝,辗转反侧,他又在想什么呢?感情朗读句子。   句子四:许多人以为谈迁再也站不起来了……   是的,谈迁并没有被打垮,他决心重新撰写。是什么给了他重新回到书桌旁边的力量?(是他的信念)   三、围绕“信念”,品悟谈迁重写《国榷》的艰辛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   1、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令人难忘的日子吧。请自由读第三小节,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画面?读相关句子,交流一下你看到了哪些感人的画面。   交流:终日奔波(板书)   抓住:四处寻访,亲自,一袭破衫,终日奔波等词来指导描述。   交流:奋笔疾书(板书)   抓住奋笔疾书,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说话练习。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发挥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此时此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请把你心中,眼中,脑中这些深刻感人的画面写下来吧!   烈日中……风雪里……油灯下……   累了……饿了……冷了……病了……   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交流小练笔。   2、过渡: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句子: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1)从这句话中也运用了——数据,并且还有——对比   (2)指导朗读,在比较中体悟表达的效果。   学生说一说:c:经过(一生)的奋斗,(无数次)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相当于(8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从你填的词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谈迁的坚强不屈、百折不挠。)   四、升华感情,迁移运用   1、这是文章包含的精神,也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   送名言: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   不管多高的山,只要爬上去就比山高。   课堂作业,迁移运用:今天咱们学习了抓住关键字体会文字背后的精神,再来看一位不向命运低头的人——贝多芬教后反思整个教学都能够注重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抓住抓住数据、关键词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味文字背后的精神品质。另外呢,做到了还原广西资源的空白点,将特定的镜头放大,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来描绘当时的情景,更好地体会了谈迁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教师在文本解读方面,还要广范一些深入一些,对第一次数据的挖掘,还要更深一些,这样能凸显出厄运的惨痛。今后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有更饱满的激情,真正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学生也才会在老师的感染下,有感而发,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进一步感受到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主人公是——谈迁,他的信念是——立志编写《国榷》(板书)。他编写完成了吗?从哪里知道的?

2、指名回答,并出示句子  齐读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正当谈迁为完成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而喜悦不已时,厄运袭来。是什么样的厄运降临在他的身上?指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2、交流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描写谈迁遭遇到厄运的语句吗?

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句子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1)齐读。

(2)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抓住以下几点:一本怎样的书?心血化为乌有;对谈迁打击很大)

a、一本怎样的书(出示第一段句子)这些数字说明什么?(感受到20多年中,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20多年——时间长,6次——反复地查证、修改,50多岁——从30岁的青年写到了老年,500多万——书稿的工程浩大(以语文书作比较,让学生形象感知数字的巨大)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谈迁一笔一划写出来的,这之中凝聚了他多少的心血啊!谈迁靠着坚定的信念,历经20多年奋斗,完成了《国榷》的编写。

b、可此时,20多年的心血却化为乌有。“化为乌有”什么意思?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学生回答小偷偷盗,并相机理解“家徒四壁”,进一步体会谈迁为编写《国榷》,付出了全部,不仅仅是精力,更是大量的物力财力,可以说除了书稿,他一无所有)

c、为什么说书稿被偷,是“致命的打击”?(联系20多年的心血以及谈迁当时的身体状况来说。)

(3)指导朗读。

这句话我们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悲愤、同情)谁能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齐读

4、这“致命的打击”对于谈迁来说大吗?从哪看出?

指名回答,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再读,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指导朗读)

的确,面对20多年的心血,在即将付印前书稿却被盗,下落不明。对谈迁来说,是万万想不到,也不敢想的。他生气,他着急,他无奈,他愤恨,他落泪。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此时,他只能任痛苦的泪水不停地流淌。但是,谈迁在厄运面前,放弃自己的信念了吗?(没有)从哪看出?

5、指名回答,并出示句子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如果说刚才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个悲愤交加、伤心欲绝的谈迁,那么此时,你读着这一句话,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 (可以联系谈迁当时的年龄、身体状况体会他顽强的意志。)指名回答。哪些字词看出谈迁的坚强?

但  很快  挣脱  又  决心  从头(指导朗读)

这时候,谈迁会想些什么?(我不能被厄运打垮,我还没有完成立下的志向…)

同学们,你们觉得是什么支撑着谈迁即使面对厄运也毫不放弃对这部《国榷》的编著?(坚定的信念)因此,在遭受厄运的打击后,他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8、谈迁20多年的心血被小偷盗走,下落不明,但这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坚强的信念支撑着他决心从头撰写。让我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对小偷的憎恶,读出谈迁顽强的意志。)看时间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垮,凭着他坚定的信念,从头撰写《国榷》,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和同桌交流一下。

2、交流,谈感受。出示第三自然段,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相关的句子。

a、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终日奔波,写出谈迁不怕苦,不怕累,只要所编写的明史“翔实可信”,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心甘情愿。)

b、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理解“奋笔疾书”。他是一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了不起的史学家。)

交流后指导朗读。

3、练笔

同学们,谈迁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使这部《国榷》更加完备、准确,他来到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引读,白天,他一袭破衫——引读,夜晚,面对孤灯——引读。同学们,当我们读着这一句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你们瞧,老师仿佛看到了:

出示句子,分组练笔。

(1)这天,风特别大,谈迁亲自来到郊外考察,                                                                                                    。

(2)时至深夜,万籁俱寂,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只有谈迁屋里的灯还亮着,他                                                                               。

你能选择其中的一句,发挥自己的想象,顺着老师的话写具体,写完整吗?5分钟

4、交流学生的练笔。(一到两位)(每一句至少一个,最好各两个,先让中等的,再让好的说)

5、小结学生的练笔内容。

同学们写得都不错,从你们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谈迁在逆境中奋起,不怕苦,不怕累。这是因为有一份信念一直在支撑着他,那就是——(指板书)编写《国榷》。

6、为了使《国榷》完整、准确,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来到北京,白天,——引读,夜晚——引读(这一段话再引读一次,加深印象

7、过渡: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终于诞生了。

出示句子,齐读。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04卷,500万字,说明什么?(信念的坚定,他用生命写成,令人肃然起敬。)

教师补充《国榷》的内容,介绍完后引出“名垂青史”,并理解。

《国榷》介绍

《国榷》是谈迁撰写的一部记载明代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为了使这部《国榷》更加翔实,谈迁艰辛寻访各种资料,在1621年开始编著。这部叙了从元朝文宗天历元年,也就是1328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到顺治二年,共317年的历史。材料有相当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国榷》原稿称百卷,谈迁死后仅有抄写本流传下来,经后人整理,分为一百零四卷,又加入卷首四卷,共一百零八卷。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册出版。谈迁从30多岁开始写,倾其20多年心血写成的明史被窃,在59岁时再从头撰写。当他写完新的《国榷》,在63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国榷》是谈迁用生命写就的巨著呀!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今天,作者向我们讲述谈迁编写《国榷》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不会永远是晴天,我们也许会遇到暴风骤雨,甚至电闪雷鸣,请不要害怕,更不要绝望,想一想谈迁吧,我们就会明白——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回答,先结合课文内容说,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了解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逆境中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不断奋斗,可以这么说,为了这本书,他倾注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板书:毕生精力),最终编写完成了明史——《国榷》。这是一部用生命铸成的巨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能像谈迁那样,具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用坚定的信念来战胜一切困难,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扬帆启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六、课外延伸

老师也借此机会,赠送几条有关信念的名言给大家。一起来读读、记记。

1、人生的意义在理想的光辉中闪烁;生命的价值在创造的生活中闪现。

2、奋斗目标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3、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4、春天最难过的是没有收获的耕耘;人生最难过的是失去信念的寂寞。

六、好文推荐

《海伦 凯勒》

附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毕生精力         编写《国榷》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1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 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

2. 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步骤:

一、投影出示《国榷》,出示介绍其的有关的句子

1、揭题,指导根据初读感受读好题目。(“打不垮”读出双拳紧握的感觉)

2、问:谈迁打不垮的信念是什么?(板书:翔实可信)

2、教师介绍:这是流传千古的明史巨著――《国榷》。关于它,课文第三自然段是这样介绍的。

3、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读句子。(谁能读出新《国榷》的价值。)

二、一用“新《国榷》句”,扣“原先”,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编史艰难。

1、这是文章中很重要的句子。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发现问题。由“原先”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2、原先的那部《国榷》是什么样子的?生读、画,指名读,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这句话中有几组数字。数字是枯燥的,但组合到文章中却有别样的意味。当这些具体的数字跳入你的眼帘,默读体会,你读出了什么?你眼前仿佛浮现了什么情景?

指名读。齐读:读吧,带着感受,读出有生命的数字。

3、二十多年,几千个日日夜夜,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吧。

出示:“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自由读这段话,比较,联系这两句画线的句子,读出了什么呢?

(降坡度,帮助理解:一点是多少?付出的代价?一般人想得到吗?他为什么心甘情愿呢?正是这许许多多的一点才造就了一部翔实可信的著作。指名读。)

为了详实可信,谈迁历经艰辛。编书难啊,编史书更难,编翔实可信的史书难上加难啊,谈迁克服千难万难,终于——引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三、二用“新《国榷》句”,扣“新写”,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人物意志。

1、指名读句子:这次老师在“新写”上加了色,由这个词语,你又想到什么问题呢?

2、讨论:为什么要新写?(生默读,找出句子读)

3、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是偷走了什么?

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间什么都没有了,这正是:

出示: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读)

4、是啊,天有不测风云,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引导学生说:痛不欲生、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灾横祸、祸从天降等。板书:厄运

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生圈画,指名读

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指导朗读体会。

(评价:听到颤抖的心声,心血的年数)

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难怪当时的谈迁老泪纵横,仰天长叹: “噫,吾力殚矣!”指名读。

一个无比坚强老人的,此时此刻也发出这样的长叹,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啊,再读这句话,体会厄运带给谈迁的沉重打击。

4.“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生活遇到时,真的男儿就能显现出不屈不饶的英雄本色。同学们,谈迁垮下去了么?谈迁就此沉沦了么?他是怎么做的?(读)

谈迁很快就挣脱痛苦,当时的他对自己说:“吾手尚在,宁遂已乎!”(指名读)

师叙述意思后引读文言文:当时的他仰望苍天,纵情高呼:——

他目光坚定,暗下决心:——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深深感受到他那坚定不移的信念。

四、三用“新《国榷》句”,扣“更加翔实、精彩”,细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谈迁打不垮的精神。

1、我们第三次读这个句子,扣住“更加翔实、精彩”质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法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课文,就要在关键词上做文章,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课后阅读中要学会这种方法。

2、师:为了让这部巨著更加翔实、精彩,谈迁是怎么做的?生默读、圈画,师巡视。

分步出示几幅画面:

①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自由读,哪些词触动了你的心弦?为什么?(板书三个词组。)

——带着你们的感受读。

引读: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 ,读——

②“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板书:终日奔波)你是怎样理解“终日”的?我们读书要把文字想像成画面。看大屏幕。

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_____,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_____,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_____,他一袭破衫,依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学生填空。

分句引读。

最后引读: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他都在奔走、忙碌,一句话——

③“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你有什么体会?自由读后交流。

一天劳顿下来,已是筋疲力尽,本该好好休息,但谈迁,读——

他是在和时间赛跑,在和短暂的人生赛跑。

这样的劳顿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经历一番辛苦,哪有硕果累累?经过几年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

带着你此刻的心情再读这句话,相信你会有别样的感受——生读新《国榷》句。

同学们,学会用两只眼睛读书,读懂字面字背的意思。你现在读出“翔实、精彩”背后的东西吗?(翔实、精彩的背后是艰辛和执着;是奉献和给予;是精益求精等)

师小结:当厄运遇到坚定不移的信念,厄运又算什么呢?(画天平简笔画,完成板书)

3、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出来而名垂青史。这正是:

厄运不改男儿志,拨云见日美名传。

再读整首诗:同学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诵这首赞美谈迁的小诗吧!

五、升华认识与情感。

1、同学们,面对着矢志不渝、不屈不饶的谈迁,面对着这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你有什么话要对谈迁说吗?(指名说,引导评价)

从同学们的话中,我感受到你们对谈迁的敬慕之情,让我们在心头唱响《从头再来》,把它献给三百多年前的谈迁吧。

播放《从头再来》。中间过门穿插:谈迁把一腔真情,一份真爱献给了史学,献给了人类文化,值得我们尊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面对挫折与困难而自强不息、越挫越勇,他们同样值得尊敬。

师:仓修良这样评价谈迁——生齐读:谈迁的一生是贫困的一生,是奋发进取的一生,他的全部精力,都无保留地贡献给祖国的学术文化事业,特别是在史学上作出了杰出贡献。―――仓修良(课件出示)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正是因为拥有千千万万像谈迁这样脊梁似的人物,才造就了泱泱大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2、谈迁的故事学完了,但这个故事给我们启迪却是永恒的。文章最后一段直接揭示了这种启示。

出示:“在漫长的人生从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配乐朗诵两遍)

师:让我们牢记这句朴素的真理,让

读题:带着此时此刻的心情再来读课题,相信你会读得更有滋味。

六、推荐阅读《谈迁传》: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谈迁,课后找来这本书读一读,相信对你的人生会有所启示。

(课件显示《谈迁传》的封面)